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教案之三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4
《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设计章节名称: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手机全面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学会与他人交流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竞答等方式,让学生从中建构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对技术设计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创新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2)通过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分析评价,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辨证观。
教学内容分析: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苏教版)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因变和主次关系。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
设计的一般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
学生通过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理解,能初步形成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关系的理解。
(2)初步应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教学难点:对设计原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关系的理解。
教学策略设计: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
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强化理解——能力展现——总结提升”。
本节安排2课时,第1课时通过探究进行知识的构建,第2课时通过竞答,强化理解,并通过大量事例的分析评价,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辨证观。
教学资源准备:手机的图片和阅读资料;多媒体;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竞赛题,并复印若干份;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1、情景引入,组织学生小组调查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产品设计的一般原则,我们以手机作为代表进行学习……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某手机开发单位,已经开发了很多产品(老师展示手机图片),现在准备开发设计一款新型手机,在设计开始前准备做一次用户调查。
《设计的一般原则》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一般原则;2. 掌握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和注意事项;3. 能够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实际创作。
二、导学内容1. 设计的基本观点- 什么是设计?设计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设计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设计的一般原则- 统一性:设计中的元素和风格要保持一致;- 比照性:通过比照来突出重点和增强视觉效果;- 重复性:重复某些元素可以增加设计的统一感;- 对齐性:元素之间要有明确的对齐干系,避免杂乱无章;- 简单性:简洁的设计更易于理解和被接受。
3. 设计的关键因素- 色彩: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对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字体:字体的选择和排版也是设计中不可轻忽的因素;- 图形:图形的设计和运用可以增加设计的吸引力;- 布局: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设计的整体效果。
4. 设计的注意事项- 要思量受众和设计的目标;- 避免过度设计和堆砌;- 注意设计的可读性和易用性;- 保持创新和与时俱进。
三、导学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设计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探究:让学生讨论设计的定义和一般原则,引导他们发现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和注意事项。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实践,让他们尝试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创作作品。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对设计的深入理解。
四、导学评判1. 参与度评判:观察学生在教室讨论和设计实践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创作评判:评估学生设计作品的创意性、表现力和符合设计原则的水平。
3. 思维评判:考察学生对设计观点和原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设计比赛或展览,提升设计能力和展示作品的机缘。
2. 鼓励学生关注时尚和设计趋势,不息进修和创新。
3. 组织学生参观设计相关的展览或工作室,拓展设计视野和经验。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对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设计的基本观点和一般原则,提升设计能力和创作水平。
《设计的一般原则》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的:通过学习本导学案,学生能够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方法,提升设计能力。
导学内容:第一部分:设计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设计?2、设计的分类及特点第二部分:设计的一般原则1、整体性原则2、功能性原则3、美学原则4、创新性原则第三部分:设计的基本要素1、形状2、颜色3、材质4、结构5、功能第四部分:设计的方法1、分析2、理念3、方案4、实施5、评估导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介绍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步:学习设计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设计?设计是指有目的地创造出新颖、实用、美观的物品或系统的过程。
2、设计的分类及特点设计可以分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具有创意性、系统性、可行性等特点。
第三步:学习设计的一般原则1、整体性原则指设计要考虑整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确保各部分协调、联系紧密。
2、功能性原则设计应以实现产品或系统的功能需求为首要目标,确保产品具有实用性、便利性。
3、美学原则设计应注重美感,考虑到审美需求,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视觉冲击力。
4、创新性原则设计要具有独创性和前瞻性,注重创新和突破,不断推动设计的进步。
第四步:学习设计的基本要素1、形状形状是设计的基本元素之一,通过形状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设计意图。
2、颜色颜色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不同颜色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和反应。
3、材质材质选择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感和触感,是设计中的重要考量。
4、结构设计的结构要合理稳定,符合产品的功能和美学需求。
5、功能设计的功能性是设计的重要一环,产品的功能是否完善会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
第五步:学习设计的方法1、分析通过对需求、市场、竞品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设计提供依据。
2、理念明确设计的理念和方向,确定设计的目标和定位。
3、方案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并进行评估比较,选出最佳方案。
4、实施对选定方案进行细化和实施,确保设计的完成。
2.2《设计的一般原则》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课是有关“解开设计的面纱”中“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学习,力求以通过经典的“案例分析”、“阅读材料”、“问题思考”和师生“讨论”为课堂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浅简到深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本节内容分为了七个小节:①.科学性原则;②.实用性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安全性原则;⑤.经济性原则;⑥.美观性原则;⑦.技术规范性原则。
根据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再加上道德原则。
这七个原则的出现顺序,并不是按着重要程度呈现。
这里没有谁比谁更重要的问题,几条原则都是设计时应该考虑的。
各个原则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彼此制约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以联系的观点看待各个原则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原则去对一些技术产品进行评价。
本节内容宜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前5个原则,第二课时学习后3个原则以及运用设计的原则去评价技术产品。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设计的一般原则》主要阐述了设计应当遵从的一般准则,这些准则是指导设计过程和进行设计评价的基本准则。
这些准则为后期深化理解和学习设计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起到引导作用。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会感受到按照设计原则开展设计和评价更有助于设计活动的有效开展,养成在设计实践全过程中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的良好的设计习惯和全面的技术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工程思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将知道)要设计好一个产品,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设计的一般原则,包括七个内容;各个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的关系;技能目标:(学生将能够)能对具体案例,分析出设计体现的原则;能对产品的设计方案,依据一般原则进行简要评价;理解目标:(学生将理解)将设计的一般原则应用到具体的产品方案构思设计中;阐明设计的一般原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的一般原则》教案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有关“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中“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学习,通过一个个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实例和案例为载体來展开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到作为设计者来认识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原则,掌握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思想。
2、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前面已学习的关于设计与技术的关系和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基本知识,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B、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能对有关的典型设计案例和产品进行设计的一般原则分析,培养学生的设计评价能力。
(3)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认真的、严谨的、有计划的设计精神,让学生认识到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设计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4)重点和难点: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3、教学手段:本节课使用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及生生互动交流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的设计案例和产品图片和相关教具、详实的技术典型案例的提供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讨论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增大教学的信息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讨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等教与学方法。
积极创设设计的产吊评价情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主要过程)1、复习导入:师:要设计一个好的产品,除了要经历前面学习的科学的和你的设计过程外,还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
也就是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人们形成的对设计的共性要求。
设计必须具备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徳、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辩证地看待设计原则间关系及设计中的人文因素;
2、增强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三、教学准备
制作材料、制作课件、典型案例及图片的搜集。
六、教学流程
知
探
究。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设计《技术与设计一》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的第二节,2课时,基本要求为: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理解原则之间的关系,学会用一般原则进行评价。
模仿电影名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作为本教学设计的名称,总体设计思路以选择典型的产品,让学生探究、归纳、总结出设计的一般原则。
教学准备阶段一、教学目标分析: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会评价产品。
新课程已经从“认知,理解,应用”发展到“探索、尝试、拓展”。
不再局限于对已有知识的使用,而是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活动,通过尝试、试验,来提高自己的主动创新能力,设计的一般原则只有7个,但设计时需要考虑人机关系的目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学生需要融合这些原则,灵活设计作品,最后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另外学生要掌握评价产品的能力,我们通过一副老花镜的设计讨论让学生发现问题,在尝试中设计,通过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教材内容分析:1、创新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一般可以从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考虑,可以是发明和革新,另外创新没有大小之分,也不存在档次之分,学生不一定都要自己去创新,应用新技术去解决实用问题也是创新。
学生以为很重要的发明才是创新的误区。
2、实用原则:实用性是基本特性,设计的实用性是从设计的目的出发,以此来考察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对于功能和成本的关系,要看使用者是否需要为准。
学生会认为功能多就是实用的误区,3、经济原则:教材从节约运输成本引入经济原则,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大效益,社会效益也是必须让学生清楚的,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也是符合经济原则的。
对于经济原则不能孤立的用是否省钱一条标准来衡量是否符合经济原则。
学生容易把低成本理解为经济的误区。
4、美观原则:产品为什么要美,怎样才能美,对美的认知各有不同,学生不能片面追求美观,美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能破坏整体的美,让学生研讨,从而辩证的对待美观原则。
《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手机全面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学会与他人交流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从中建构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对技术设计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创新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教学内容分析: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苏教版)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因变和主次关系。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
设计的一般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
学生通过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理解,能初步形成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关系的理解。
(2)初步应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教学难点:对设计原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关系的理解。
教学策略设计: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
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强化理解——能力展现——总结提升”。
通过探究进行知识的构建,通过竞答强化理解,并通过大量事例的分析评价,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辨证观。
教学资源准备:手机的图片和阅读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引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要设计好一个产品,除了要经历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外,还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Principle)合作学习任务1:老师最近想换一款手机,网上搜索后筛选出六款手机,请帮老师分析这六款手机,并给出理由。
小组讨论,一起探究通过分析讨论,请小组长将推荐指数和理由填写好。
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手机的设计者,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让我们设计的手机受消费者欢迎呢?应遵循七条一般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道德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设计的一般原则一、教学内容分析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 (苏教版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也是后续各章节知识的焦点。
设计的一般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
学生通过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原则之间关系的理解,内化为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并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则的完整设计方案作知识准备。
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模仿设计制作简单生活用品的能力,但这种设计与制作一般缺少系统性,多感性成分,缺乏理性的思考。
此前学生合作设计制作了“简易谱架”,不自觉地运用了某些设计的原则,这些经验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识记并不困难,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讨、交流互动等教学活动,将使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和初步具备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1)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
(2)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3.情感目标提高审美情趣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4.教学重点(1)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关系的理解。
(2)应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一些产品。
5.教学难点:对设计原则之间主次、联系、制约、促进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大屏幕投影辅以许多典型案例作为补充、拓展和深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设计的一般原则。
2、通过对美观与实用、美观与绿色包装的矛盾关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间的联系、制约、主次的关系。
3、注重引导学生互动,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评价,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播放一段创意定格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
而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经过精心设计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人的需求,一件好的产品的设计不仅要经过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而且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新课教学: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设计的一般原则原则,使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1.创新原则: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两个案例:功能的组合设计和洗衣机的发明与革新。
【案例分析一】:功能的组合设计:摄像头+手机=带摄像头的手机【案例分析二】:洗衣机的发明与革新:手摇洗衣机→第一台电动洗衣机→单缸洗衣机→双缸洗衣机→全自动滚筒洗衣机让学生比较每相邻的两种洗衣机的主要变化,从而深刻体会什么是创新,以及产品创新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内涵。
教师:洗衣机的每一步革新使得洗衣机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所以它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反之,如果一件产品的设计缺乏创新,最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创新的涵义:创新就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2.实用原则:教师:设计中的实用性是指设计的产品为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
产品的实用性包括:物理功能(产品的性能、构造、效率精度和可靠性)生理功能(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等)心理功能(产品的造型、色彩、机理和装饰诸要素给人以愉悦感等)社会功能(产品象征或显示个人的价值、兴趣、爱好或社会地位)【马上行动】:仔细观察格雷夫斯设计的自鸣式水壶图片,仔细思考体会这种水壶的各个部分设计所体现出来的实用性。
壶嘴塞子:水烧开时,提醒注意;防止灰尘落入;美观形象,起到装饰作用;方便开启出水口。
《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教学设计《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设计的一般原则》是高一《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创新原则、(2)实用原则、(3)经济原则、(4)美观原则、(5)道德原则、(6)技术规范原则、(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因变和主次关系。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是后续各章节知识的结集点。
设计的一般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
学生通过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原则之间关系的理解,内化为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并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作知识准备。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编排的,并已进行了《便携式小凳子的设计》的实验,学生已经产生并运用了一些零散的,非自觉的设计的观念,但对知识化的设计原则并不了解,对真正设计的思考和自我创作缺少经验和遵循依据。
学生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识记并不困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和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并真正让学生在设计中依据原则。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和对产品评价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对技术设计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创新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2)通过对典型作品的分析评价,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二、设计的一般原则(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主要阐述了设计原则的基本概念及其辨证关系。
设计原则既是设计应遵循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又是技术评价的基本手段和尺度。
本节阐述的七个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道德原则),并非按重要程度而先后呈现,没有某个原则比另一个原则更重要的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应在设计原则的讲述分析中提升出设计的灵魂,再重点分析阐述。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面对生活中的技术产品,依据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评价意识和评价标准;在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也已运用了某些设计原则。
只是对这些设计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是感性的,不深入、不全面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一般原则之间的辨证关系。
3、能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技术产品。
(二)过程与方法:1、在回顾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过程中,感悟设计原则在技术产品中的应用,自主进行设计原则的知识建构。
2、在经历技术产品评价的过程中,体会设计原则间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产品设计原则的典型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技术产品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2、通过对设计原则的理解,形成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技术原则观,增强技术设计的道德责任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2、初步学会用设计原则评价某些技术产品。
(设计的一般原则是设计评价和设计应遵循的重要依据,贯穿教材的始终。
因此,理解设计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学会用设计原则评价常见的技术产品,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技术素养的体现。
)难点:在设计中,如何正确处理设计原则之间关系。
(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权衡设计原则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一个设计可行性及设计价值的重要方法。
缘于高中生的世界观、技术观尚不成熟,如何正确处理设计原则之间关系,就成了本节的难点。
2019-2020年高二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教案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有选择性地介绍了设计的七个原则,是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造的核心内容。
它是本册教材学习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设计创造热情的关键内容。
这一节内容的学习需要2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重点学习三个原则:道德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还让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的同时,在实践中感受和欣赏设计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技术和设计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内涵及巧妙适用。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3)能遵守原则,进行简单的设计与制作。
2.过程与方法(1)运用一般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2) 培养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学会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发展辨证思维能力,用发展、联系的观点看待多元素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辩证地看待设计原则间关系以及在人文和社会伦理道德大环境下正确使用设计的原则;(2)培养对设计的兴趣和想象力,高产品质量意识、审美情趣和技术素养,培养面对技术世界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增强面对技术世界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是重点;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设计某个产品是难点。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各种款式的矿泉水瓶、一些工具和材料五、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研究矿泉水瓶设计中合理和有问题的地方体重轻,柔韧性强,经久耐用,造价低廉,防化学腐蚀,不易破碎,符合人机关系。
复习;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创新、实用、经济、美观原则,思考矿泉水瓶子体现的设计思想?创新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从形状、材料、结构、使用上都有创新。
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实用原则(实用是设计的根本):包括物理、生理、心理、社会功能。
矿泉水瓶上有波纹:增加摩擦,方便手拿捏,防滑。
通用技术ⅰ人版 3.2 设计的一般原则教课方案(3)【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那么内涵及奇妙合用。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那么之间存在互相关系 , 互相限制的关系。
(3)能恪守原那么,进行简单的设计与制作。
2.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发明创建技法中的简单方法 : 组合法构造改良法(2)培育自主研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学会多角度多方向思虑问题,进展辨证思想能力,用进展、联系的看法对待多元素之间的关系3.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地对待设计原那么间关系以及在人文和社会伦理道德大环境下正确使用设计的原那么;(2)培育对设计的兴趣和想象力,提升审盛情识,加强面对技术世界的热爱。
【二】教课假想1.依据“最邻近进展区” 的要求,成立看法框架;创建独立研究,协作学习环境,关怀学生沿着看法框架逐渐爬升;2.采用直观教课法,经过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现,促使对设计原那么的理解。
通过典型和常用的创新技法,激发创建动力,领悟按照设计原那么的意义;3、采用研究式教课法,以教材内容为差不多研究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议论为前提,充足调换学生的踊跃性,为学生供给充足自由表达、怀疑、研究、议论问题的时机,经过个人、小组、等多种议论解答和试试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斩钉截铁经验和亲自经历,“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自体验为基础,重申学生的全员参加和全程参加。
力争使学生做到自己能发明问题、提出问题、解析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质问题的解决。
经过小组活动,培育学生之间和睦合作的能力,体验沟通合作的乐趣,推动学生对构造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进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我研究,自我解决问题的优秀个性质量。
【三】教材解析本节内容有选择性地介绍了设计的七个原那么,是正确指引学生进行设计创建的中心内容。
它是本册教材学习的要点,也是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设计创建热忱的要点内容。
《设计的一般原则》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设计的定义和概念;2. 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3. 能够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实际设计。
二、预习问题1. 你认为设计是什么?2. 设计的一般原则有哪些?你是否了解并且能够举例说明?三、导入引导设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建筑、服装、产品还是网页都离不开设计。
那么,设计是什么?设计又有哪些一般原则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设计的一般原则。
四、新知讲解1. 设计的定义和概念设计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既可以是对外观形式、结构、功能、内涵等方面的构思,也可以是对一系列活动进行策划和组织。
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
2. 设计的一般原则(1)统一性原则:设计要保持整体的统一,各个部分之间要有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2)重复性原则:设计中的元素可以通过重复来增强视觉效果,使整体更加统一和谐;(3)对比原则:通过对比大小、色彩、形状等方面的差异来实现设计的重点突出,增加视觉冲击力;(4)平衡原则:设计中的元素要在视觉上保持平衡,避免出现单侧或单向过于集中;(5)层次性原则:设计需要有前后顺序、主次分明的层次结构,使信息传达更加清晰明了;(6)对齐原则:设计中的元素要保持对齐,形成整洁的布局,增加整体美感;(7)简洁性原则:设计要以简洁的形式表达信息,避免过多的装饰和复杂性。
五、讨论互动1. 请举例说明设计的一般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你认为哪一条设计原则在实际设计中最为重要?为什么?六、实践应用根据所学设计的一般原则,选择一个实际情景,例如设计一个海报、一个网页布局或一个服装设计,并根据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实际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改,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设计的定义和概念,掌握了设计的一般原则,并且进行了实际的设计实践。
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在实践中我们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3.2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设计学段: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技术与设计》3.2《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二节。
本节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各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
设计的一般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
学生通过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原则之间关系的理解,内化为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并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课标要求)”作知识准备。
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二学生都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模仿生活中已有产品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制作,但大多是一些零碎而非系统的模仿技能。
在学习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时,学生合作设计制作了“纸制承重桥梁”,对设计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不自觉运用了某些设计的原则。
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人们长期设计实践的总结,是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设计基本原则及相互间的关系,能用此原则来评价某一产品。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自主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技术素养,增强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1)正确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关系。
(2)会应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2、难点:分析创新原则、实用原则在技术产品的应用。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1、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
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自主发现——能力展现——总结提升”。
《设计的一般原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设计一般原则中的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等。
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2、通过案例和学生举例并实践,能初步应用这些原则去看待与评价一些现实问题与产品。
学习用权衡的思想方法处理技术问题。
3、在学习设计的一般原则中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用开放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理解和初步应用,以创新原则为重点。
2、难点: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并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实践及分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教学导入师生互动:PPT 展示生活中的巧妙产品设计,引出产品设计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美好,并鼓励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做一个出色的设计师。
这些美妙设计各有不同,但在其中一定存在着一些思想方法来指导,从而引出本节内容——设计的一般原则。
强调“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意思是,不按照一定的标准、原则,就不能把事情做好。
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人们逐渐总结出创新、美观、实用、经济、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的一般原则。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一)创新原则1、创新的概念教师:设计是人类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师:创新就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那人类是如何实现创新的呢?【PPT 图片展示】(1)洗衣机的变迁教师:从手摇洗衣机到现在的全自动滚筒洗衣机,人类实现了轻松高效洗衣服的目的。
(2)手机的演变教师:展示手机图片,第一代的手机,俗名大哥大,厚实笨重,除了打电话,没有其它功能。
而现在我们使用的手机,不仅小巧玲珑,而且多功能,除了打电话外,还能收发短信拍照、上网等。
教师通过以上图片引导分析创新原则的内涵和价值。
设计的一般原则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设计的一般原则
章节: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
课时:第1课时
作者:张惠莲(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和举例实践,能初步应用这些原则去看待与评价一些现实问题与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用权衡的思想方法处理技术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用辨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用开放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2)激发学习热情,激发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培养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理解和初步应用。
三、教学难点
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实践及分析。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分组探究法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有选择性地介绍了设计的七个原则,是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造的核心内容。
它是本册教材学习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设计创造热情的关键内容。
这一节内容的学习需要2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重点学习四个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美观原则和经济原则。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的同时,在实践中感受和欣赏设计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技术和设计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
设计的一般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
学生通过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原则之间关系的理解,内化为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并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作知识准备。
2.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编排的,并已进行了“便携式小凳子的设计”的实验,学生已不自觉运用了某些设计的原则,但还缺少经验和遵循依据,尚需一定的理论指导变成主动的去设计。
这些经验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设计的一般原则的识记并不困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主次的辨证观和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产品的能力。
3. 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如仅从理论上讲述设计的各条原则及其之间的关系,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会显得十分枯燥,为了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学中将安排几种形式的自主、合作和探究。
(1)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在生动的案例中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之间的联系、制约、主次的关系。
(2)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让学生扮演设计师的角色,设计作品或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
六、教学资源准备
1. 我校学生本届创新大赛省一等奖作品——集体宿舍自动查铺查房系统,图文资料。
2. 往届学生作品,实物,图片。
七、教学过程
【导入】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肥皂用到最后总是会变软然后就断掉了,不好用了,很多人就扔掉了,这样会造成浪费,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同学们讨论。
欣赏设计1——香皂存钱罐(一款成功的设计)
这款香皂盒的设计非常特别,外形看起来就像一个漏斗,正是这样的设计可以将很小的香皂碎片像硬币一样投入到“存钱罐”里面积攒起来。
由于外壁是由透水的纱布制成,可以直接透过纱布进行搓洗,从而将香皂彻底用完。
“存钱罐”本身还可以作为一个香皂盒来使用,只要把新的肥皂放在上面即可。
同时为了方便固定,这款“香皂存钱罐”还设计了一个吸盘,可以非常方便地固定在卫生间或厨房的墙壁上。
这样的设计,既美观又实用哦!
欣赏设计2——Hockey Puck鼠标(失败的设计)
思考:如何评价一项设计?产品的设计必须遵循哪些原则才能长久的占领市场呢?“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技术产品的设计也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创新原则
创新就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
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案例分析】:洗衣机的变迁(图片)
(1)讨论:洗衣机的诞生和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填表比较相邻形态洗衣机的发展变化。
洗衣工具的每一步发展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发展。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一种产品没有创新就会很快被淘汰。
(2)从哪些方面可以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
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
实现产品的创新,除了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智慧外,还应注意利用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现代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创新案例之:“从裙子到瓶子的窈窕曲线”
制瓶工人罗特,有一天看到他的女朋友穿着一套膝盖上面部分较窄使腰部显得很有魅力的裙子。
罗特
的双眼紧盯着这条裙子,愈看愈觉得线条优美。
他想,要是制成像这条裙子形状的瓶子也许不错。
把女友裙子的线条引入到瓶子的工艺设计中来,他设计出了一种极富线条美的瓶子,并把设计申请了专利。
据专家说,理想的瓶子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a.握住瓶子颈时,不会有滑落的感觉;
b.里面所装的液体,看起来比实际份量多;
c.外观别致。
罗特制作的这种瓶子完全具备了上述优点。
一九二三年,罗特把这项专利权以六百万美元卖给可口可乐公司,他的专利权被可口可乐公司买下,专利转让费高达600万美元。
一夜之间便名满天下。
生活处处皆创新!要学做“有心人”。
青岛台的“生活天天秀”栏目是老师的最爱,就开篇我们提出的小块香皂的问题,节目中提供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把零碎小香皂用废旧丝袜收纳后可以用来洗抹布之类,充分利用。
我希望大家都能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更希望在该栏目中看到咱们的校服!
(3)创新的方法
组合法:镜子+桌子=梳妆镜,摄像+手机=摄像手机
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举例:开瓶器
(4)创意作品欣赏
(二)实用原则
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 ——韩非子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实用原则:指设计的产品为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
思考:产品设计是否功能越多越好?
【案例分析】格雷夫斯水壶
完成马上行动中连线,讨论该设计的优点?
答案应该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把手方便倾倒;受热面积大,容易烧开一壶水;水开时,小鸟会发出清脆的叫声,起到提示的作用;外形美观等。
正因为有这样好的设计,这水壶一设计出来便受到一致的好评,富有实用性和创新性。
格雷福斯水壶到现在仍然是我们设计中的精品。
(三)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指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假设现在有两种卫生纸:方形和圆形卷纸,这两种纸质量是一样的,重量也是相同的,你们为自己选哪种?
学生回答:那就跟价格有关。
在这个时候教师问学生如果你是生产厂家,你怎么给他们定价格?
教师分析:产品的成本通常指哪些方面费用?
材料、技术、管理、工艺(加工方法)包装、运输、仓储……
结论:卷纸既轻便又便宜,主要成本来自于运输费用,由此得出买方形的合算。
价值优化原理:功能成本比=功能/成本
提高功能成本比的方法:
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功能;
在增加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
讨论:从经济原则出发,对木桶与塑料桶进行比较,成本谁高谁低?
探究:衡量是否符合经济原则只有是否省钱这一条标准码?青藏铁路修建时,为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提高了成本,这符合经济原则吗?
(四)美观原则
有一款手机镶嵌有宝石,它对通话功能没有任何作用,但是它却一度畅销,为什么?
美观原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好的产品也能让人们从产品的外观和造型上得到美的体验、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完成课本马上行动,通过欣赏手表的图片,讨论思考:
1.产品的美观通常有哪些表达方式?
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加工精致、色彩搭配、附加装饰等——形态美、技术美、材料美、色彩美、精致美等。
2.产品设计中的美观原则受哪些因素影响?
时代、环境、消费人群、表现功能、技术、文化传统等。
作业:
1. 找出一项生活中不实用的设计案例,分析其不实用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也可以是自己或同学在设计实践中不成熟的设计作品,经过你的分析,可能就会成为很好的设计产品)
2. 谈一谈你对创新的理解,并选择生活中的某个产品,试从下表中所列的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