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管理教材
- 格式:pptx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83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高职林业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功能在于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全面工作流程,培养学生掌握森林区划、小班调查、等森林资源统计分析、森林年伐量的计算确定以及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学习能力。
本课程需要以《森林调查技术》、《林业3S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后续课程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
本学习领域(课程)以高职林业类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林业基层生产单位、私营林业公司、乡村林场等为背景,紧密联系林业生产工作实际,以森林区划、森林调查、资源信息管理、森林评价、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资源管理等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课程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将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最终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林业技术专业人才所必须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作为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经营管理森林思想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经营规划,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等一系列森林资源管理经营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课程组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对课程设计形成了如下的理念:1.以就业为导向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需求,准确把握理论教学“必须够用”为度,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将森林资源管理的新规程、新技术纳入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以森林资源调查一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一经营方案的组织实施一森林资源监测的具体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作为相应实训项目,同时要求学生既拿毕业证又拿职业资格证;在授课计划中,实践教学时数占50%以上;要面向国有林场、林业站、自然保护区等林业基层单位,培养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的一线高技能人才。
《森林经营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森林经营学Forest Management课程编号:14351051课程学分:1.5学分课程总学时:2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森林经营学》是林学专业的传统课程,在我国森林培育的重点由森林面积增长转向森林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本课程对培养更多胜任现代社会需求的高水平林业经营管理人才极为重要。
课程是在开展林木种苗培育和造林的基础上论述森林生长过程中的培育技术、森林采伐与更新的理论和技术以提高森林产量和质量的学科,实践性强,是林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森林主伐及其更新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不同采伐作业方式的特点、应用条件及评价;具备对现实林分进行抚育、间伐、改造和采伐等的森林经营管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森林经营学》课程是林学专业核心课程,重点介绍森林经营管理技术。
在当前我国造林地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森林培育的重点将转向如何提高现有森林质量方面上来,因此,本课程在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对森林进行集约经营的思想意识和知识,充分掌握森林的生产经营技术,达到能够独立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生产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和掌握森林经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森林经营学的发展展望和如何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介绍森林经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关键技术。
第一章森林抚育采伐(8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森林抚育采伐的概念、目的、种类、方法及技术要素。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森林抚育采伐的技术体系。
第一节抚育采伐的概念和目的(1学时)一、概念(0.4学时)二、目的(0.6学时)第二节抚育采伐的历史回顾(1学时)一、森林抚育发展简史(0.2学时)二、世界各国的森林抚育(0.3学时)三、我国森林抚育的基本情况(0.5学时)第三节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1学时)一、生态学基础(0.4学时)二、生物学基础(0.4学时)三、经济学基础(0.2学时)第四节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2学时)一、透光伐(0.5学时)二、疏伐(1.0学时)第五节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3.0学时)一、抚育采伐起始期(0.8学时)二、抚育采伐强度(0.7学时)三、抚育采伐的间隔期(0.8学时)四、抚育采伐的选木原则(0.7学时)第二章林分改造(4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低效林的形成、分类及其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