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人——有关《源氏物语》熏香的分析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4.91 KB
- 文档页数:4
香道和香文化香不在多,心诚则灵。
一炉香,一缕烟,既可静思,又能洞察梵烟缥缈。
凝神静观缕缕清烟,或笔直冉冉而上,或迂回缭绕而行;时而旺炽澎湃如坠五里雾中;时而形单孤拔如绝壁卓然静逸。
潜心摄受入鼻根之香气,或馥郁、或清新、或雅致、或醇厚……香的千姿百态,如梦似幻,似假还真,一如众生实相,皆是存在与虚无相续间的泡影。
透过对香的观照,能感得这层深意,无怪乎香严童子能够闻香入道、孙陀罗难陀能观鼻息出入如烟而证得圆通了。
Webster 词典将香简单定义为能唤醒人情感的东西,依法文或拉丁文的演化为“Incense ”,其内涵有:(1 )燃烧时能产生香味的天然物质;(2 )燃烧时其香味来自于某些天然香料或树汁香,弥漫一种愉悦的香芬。
香,灵动高贵而又朴实无华;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
它陪伴着中华民族的历代英贤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风雨,走出了华夏文明光耀世界的灿烂历程。
它启迪英才大德的灵感,濡养仁人志士的身心,架通人天智慧的金桥,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催化与促进。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
香,既能悠然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
究其实,它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
宋代陈去非的诗作《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中国古人对香的评价: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香的记录……我国早在5000年前,就已应用香料植物驱疫避秽;古巴比伦人在3500年前就懂得利用熏香治病;3350年前的埃及人在沐浴时已使用香油或香膏,并认为有益于肌肤;古希腊和罗马人也早就知道使用一些新鲜或干燥的芳香植物可以令人镇静、止痛或者精神振奋。
中国读者对《源氏物语》的鉴赏《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的成书年代大约在1001年至1008年间,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展示了平安时代的文化生活和社会背景。
《源氏物语》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历时70余年,涉及人物四百多位,其中印象鲜明的也有二三十人。
这些人物形象各异,以源氏最为突出,展现了日本平安时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浮华。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运用了大量的花卉来比喻人物,这些花卉不仅取其外在的美丽,更看重精神、品格上的相似,以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例如在第34回《新菜(下)》中,源氏为了庆祝自己的生辰,召开了女乐大会。
三公主、明石女御、紫夫人、明石夫人等人带上各自的乐器,闪亮登场,为源氏倾情演奏乐曲。
在这个篇章中,紫式部用“二月中旬的新柳,略展鹅黄,而柔弱不胜莺飞”来形容三公主的娇小玲珑和稚嫩,将之比喻为新柳的柔弱之美。
而明石女御则被形容为“举止端详,气品高贵,好比盛开的藤花,当夏日群花零落之后,独自在晨光中开颜发艳”,用藤花在树上随风轻摆的姿态来描摹明石女御的优雅。
《源氏物语》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思想——日本式浪漫的“物哀(もののあわれ)”。
这种思想强调情感和感伤的结合,既表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倾向,也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学的发展。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源氏物语》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展现人类情感和内心世界的伟大之作。
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和爱情经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人情,领略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源氏物语》中运用的花卉比喻也为我们在文学鉴赏中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
《源氏物语》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它所代表的日本古代文化和文学传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差异和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其深入的鉴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进一步推动文学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浅析《源氏物语》中的佛教色彩作者:胡剑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1期摘要:日本的古典文学,大多深受东方宗教文化影响,尤其是佛教文化。
《源氏物语》作为日本古典文学中最高成就的作品,便是这方面的典型。
紫式部一生深受佛家思想熏陶,这使得他的创作难免显示出浓厚的佛教色彩。
本文试从《源氏物语》中的佛教思想入手,发掘紫式部与众不同的佛教认同。
关键词:《源氏物语》;紫式部;佛教色彩[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2“《源氏物语》作为世界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以其成功的个性塑造艺术、复杂矛盾心理的刻画、自然景物的出色描写及含蓄典雅的语言风格等艺术特点,对日本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各国对它的研究成果颇多。
《源氏物语》是日本物语文学的高峰之作。
”[1]P(34)它的作者是紫式部,但这并不是作者的本名,作者的真实姓名并没有完整地保留下来,只因小说中塑造了一位理想且深受人们喜爱的紫姬,人们便把作者称为“紫式部”。
这部作品产生于藤原道长摄政下的平安王朝时期,以主人公源氏公子及其名义上的儿子薰君(实际上是三公主与柏木私通所生之子)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为线索,再现了当时贵族社会腐败淫逸的生活。
《源氏物语》一书具有深邃的传统东方文化内涵。
唐代的传奇与白居易的诗歌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寻到影迹。
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佛教思想,其对《源氏物语》的影响颇为明显。
佛教于六世纪由中国传往日本,虽然经历了一定的发展演变,但对日本民众的影响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反而深深植根于他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这种根深蒂固的佛教思想在《源氏物语》中多有体现。
一、佛教与节日礼仪的交融《源氏物语》一书中涉及到佛教的节日或礼仪颇多,除过浴佛节等一些为大众所熟知的宗教节日外,还有其他大量的佛教礼仪的描写。
如三公主出家为尼后院中供奉的佛像落成时举行的开光典礼、春秋二季的诵经、佛名会之事、彼岸会七日举行的法事、每年正月和九月的祈祷等;在这里,佛教的一些礼仪不只是在佛寺中举行,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住行中。
源氏物语熏君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源氏物语熏君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导语】:熏君是源氏物语中重要的人物,熏君是光源氏名义上的儿子,那么熏君是怎样的人呢?来了解一下吧。
《源氏物语》:日本情色文学鼻祖,在“权与色”的欲望中窥视人性01如果只能选择一部作品代表自己的国家文化,相信很多中国人会首推《红楼梦》;而在日本文学界,《源氏物语》则被视为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
《源氏物语》成书于1001年至1008年间,比《红楼梦》还早了7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宝”。
不少读者将《源氏物语》称为日本的宫廷《红楼梦》。
《源氏物语》全书虽然仅百万字,却涉及三代,历时70余年,全书人物多达400余人,格局恢弘。
作者紫式部以源氏公子一生“偷香窃玉”的风流情史为主线描摹了一幅日本平安时代的“浮世绘”。
一直觉得,《源氏物语》在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其实和《金瓶梅》、《红楼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三者相比,《源氏物语》无疑在场面上最为富丽堂皇,也堪称男性最富丽堂皇的性幻想。
无论是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天皇之子、另一位天皇的父亲兼天皇岳父,还是与主人公发生过关系的妇女人次,相比之下,贾宝玉的“同死同化灰”未免太过小儿科,西门庆的“六门里都串到”则显得太过市井寒酸。
尽管主人公风流好色、泛爱群芳,但是在作者紫式部笔下,他对女性的博爱和用心,恰恰成了当时贵族阶级的一种美德。
而这一点又可以联系到作者所生活的平安时代。
当时日本的贵族阶层盛行一种“访妻婚”,即男子到女子家“晓行夜宿”的一种婚姻制度,不对夫妻双方构成束缚。
不过随着男性在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制度逐渐变成了维护已婚男性渔猎女色的特权,而渴望“专偶制”的女性只能对男人的乱性行为予以庇护。
政治方面,当时的贵族阶级为了巩固自身势力,往往将女性作为联姻的工具。
因此,平安时期的日本事实上是一个强大的男权社会,“用美貌和才学来侍奉宫廷和博取高级贵族的宠爱是平安贵族妇女的唯一出路”。
《源氏物语》中以光源氏为代表的数十对男女的爱恨情欲纠葛,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展开。
02《源氏物语》的故事始于日本天皇桐壶帝在位期间,出身低微的桐壶更衣独得圣宠。
小说《源氏物语》观后感精选心得小说《源氏物语》观后感精选心得1从图书室借了好几本书,原为寒假中读的,在舅婆婆家书橱里看到有《源氏物语》,就借了来,将其他书搁置一旁,先读《源氏物语》。
年前忙于卫生大扫除,年后忙走亲访友招待客人,寻找空闲早时读晚时读日日读书不辍,今日,终于读完《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成书于十一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是日*学中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一直对日*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仍是日本作家创作的灵感之源,被认为是三千万日本家庭不朽的国民文学,是世界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直珍贵的奇葩。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姓藤原。
她出身于充满书香气的中等贵族家庭,是一位极富才情的女子,自幼学习汉诗,并熟读中国古代典籍。
她不仅对汉诗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十分了解佛经和音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源氏物语》时,很容易感到是在读一部中国古典名著的原因之一。
紫式部曾为日本皇宫皇后的女官,对宫廷生活有直接的体验,对日本贵族阶层的淫逸生活及男女之间的种.种情爱之事有全面的了解。
她横溢的才华,加上细腻敏感的内心,铸就了一部经典之作,所以《源氏物语》读来仿佛是一部古典静雅而又美丽哀婉的“言情小说”。
《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盛世时期为背景,人物以上层贵族为主,也有下层贵族,宫妃侍女及平民百姓。
通过主人公源氏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阶层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
上层贵族之间互相倾轧和权力斗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而源氏的爱情婚姻,则揭穿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铺陈了种.种复杂纷繁的男女纠葛事件。
该书的女性是美丽动人、充满灵性的,精通琴棋书画,却被男人玩弄于手掌之中,这是悲剧的,是当时社会力量在压迫着她们,她们只能靠受宠于贵族男子而苟延残喘地生存,失宠于贵族男子而香销殆尽,没有生活的最基本的权利与能力。
在贵族阶层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是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
《源⽒物语》浅谈《源⽒物语》浅谈暑假期间有兴拜读了《源⽒物语》这部书,对我有颇多感触。
我现在想在这⾥和⼤家⼀起谈谈这部书。
《源⽒物语》被认为是三千万⽇本家庭不朽的国民⽂学,也是世界⽂学史上的⾥程碑。
它问世于⼗⼀世纪,是⽇本⽂学中⼀部伟⼤的古典名著,也⼀直对⽇本⽂学的发展产⽣着巨⼤影响。
即使是在今天《源⽒物语》仍是⽇本作家的灵感之源。
更使⼈惊讶的是⽆论这部书的写作背景,还是⼈物性格的某些⽅⾯,都仿佛像中国的《红楼梦》。
⽽它⽐我国的第⼀批长篇⼩说《三国演义》、《⽔浒传》及欧洲最早的长篇⼩说《⼗⽇谈》要早三百多年,⽐《红楼梦》的成书时间早九百年。
因此,有⼈认为,《源⽒物语》是世界⽂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说。
《源⽒物语》的作者紫⽒部,姓藤原,字不详。
因其长兄任式部丞,⽽当时宫中⼥官往往以其⽗兄的官衔为名,以显其⾝份,所以称为藤式部:后来因他所写的《源⽒物语》中⼥主⼈公紫姬为⼈所称颂,遂改称紫式部。
中世纪时的⽇本,藤原式在⼀个很长的时期⾥把持朝政,其祖先中⾂镰⾜是⼤化政权时的功⾂⽽受到天皇的重⽤。
藤原⽒家族中的很多⼥⼦成为天皇的皇后,从⽽构建了藤原⽒家族的权⼒基础。
作者紫式部出⾝与充满书⾹的中等贵族家庭,是⼀位极富才情的⼥⼦,作者从⼩随⽗学习汉诗并熟读中国古代典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源⽒物语》时,就像在读我国的古典⼩说⼀样带着重回历史的亲切感。
紫式部家道中落,丈夫去世后曾为⽇本皇宫彰⼦皇后的⼥官,因此有宫廷⽣活的直接体验,对当时⽇本贵族阶层的淫逸⽣活及男⼥间的爱情之事有了全⾯了解。
加上作者内⼼细腻、敏感,所以《源⽒物语》读来让⼈感动,就仿佛读⼀部古典静雅⽽⼜美丽哀挽的“⾔情⼩说”。
本书中有⼤量的诗歌,其中有很多是引⽤了很多汉诗。
⽽且说中也⼤量的引⽤了《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并巧妙地隐伏在故事情节中。
⽽且该书与中国的《红楼梦》有颇多的相似之处,因此被认为是⽇本的《红楼梦》。
关于中国文化对《源氏物语》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源氏物语》影响文献综述摘要:《源氏物语》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被誉为古典文学的高峰,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对日本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文化上的表现更为突出。
本文将从文学、思想、艺术、风俗等四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探究汉文化对《源氏物语》的影响。
关键词:源氏物语汉文化影响白居易《源氏物语》创作于11 世纪平安时代中期,以贵族公子光源氏追逐女色的爱情生活作为明线,以他的政治生活为暗线,通过人物一生的活动来揭示当时社会的罪恶,写出一部平安朝贵族的衰落史。
中日自古以来就有很深的渊源,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制度、礼仪、建筑、经济等方面,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同时作者紫式部从小就对汉文典籍怀有兴趣并且深有造诣, 这也是她能成功创作这部巨著的基础。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理论成果和看法做一些总结,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近几年来有关中国文化对《源氏物语》影响的文献,选择其中16篇综述如下:一、汉文学对《源》的影响提起《源氏物语》中和汉文化有关的方面,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学。
因此很多文献资料都就文学方面的影响做过详细研究。
王彦彦(2001)就叶渭渠先生提出的“和魂汉才”观点,对《源》中引用《长恨歌》、中国佛教与日本神道教的融合、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物语的社会公用等方面的做了讨论研究。
总结出:紫式部是立足于日本民族的特性,对外来的汉文化做了充分而又有所选择的吸收借鉴,从而形成一种以“和魂汉才”为主导的文学复合体。
[1] 叶渭渠(1995)认为《源》深受白居易影响。
文学观上,都是真实和浪漫结合;文学思想都带有儒、释、道杂糅的色彩;思想上都是运用讽喻手法映射社会现实;作品结构都分为两大部分;人物塑造方面,都表现了对君王爱情悲剧的同情。
因此他认为唐文学对《源》的创作影响巨大。
文章对白居易《长恨歌》做了细致的研究。
《源氏物语》反映的日本民族文化特征-东方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前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一种文化滋养并且维系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而文学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是一种文化长期沉淀的结晶,也一个民族最深刻的记忆,同时也是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印证。
日本文化特质中虽然没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却淡然雅致,细腻传神,这些特性在他们的民族心里及其民族性格中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日本文学史上,平安王朝(749-1192)时代是百花争艳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当时世界上篇幅最长、艺术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
对《源氏物语》的研究,在前人学者的努力探索下已经硕果累累。
有学者从中国文化的渗透与中日文化的的交融角度来谈论这部经典的民族文化特征,并指出汉文化和风化的观点[1];同时,也有从物语中广泛运用的和歌形式上挖掘,认为认为《源氏物语》运用和歌这一独特的语言与文学形态服务于作品的整体。
亦有学者就《源氏物语》的悲剧行进行研究,主要探究了它独特的悲剧形式,他们指出《源氏物语》的悲剧性截然不同于西方的文学悲剧形式,不是通过情节的冲突加以表现,而是把一连串的生活琐碎细节诗意化,通过内在的体验来表现悲剧性,表现悲剧的冲突,从而构成日本文学特有的阴柔的静态悲剧形式[3];本文在前人丰硕的研究成果础上,拟从描写、叙事、人物命运,小说中现实主义特性以及中外文化交融吸收等方面对物语的审美和《源氏物语》所反映的日本民族文化特征进行考察。
2 宁静之美既无惊心动魄的叙事,更无剧烈的矛盾,《源氏物语》何以成为日本古典小说的典范?这源自它独特的宁静平和之美,在平缓的叙事中流放汩汩的物哀,给以持续而深沉的美感享受。
《源氏物语》中的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情感,人的内心忧患与物的沧桑凄婉完美结合,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
春夏秋冬,草木日月让人真心感动, 人的内心哀愁与四季景物、时序变迁是感应交融的,物哀成为人由外在环境触发而产生的一种凄楚、伤感、的情怀,通过客体自然风景、自然风物表现;哀则由自然景物发或因长期审美积淀而凝结。
《源氏物语》中的“香气世界”探析一、闻香识人:《源氏物语》中的"香气"与人物和情节《源氏物语》的文学世界是一个"香气"的世界,与"香气"有关的描述在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这种对于"香气"的偏好大概不仅是作者紫式部的一种个人趣味,其中还蕴含着很多与全书主旨乃至东方文化相关的有趣内容,本文选取"幽暗的嗅觉迷宫"这个角度,来探讨与书中的"香气世界"相关的一些问题。
1. 书中出现"香气"的场合日本古代的熏香习俗与佛教东渡有关,鉴真东渡之时,多种多样的香料随之一同传入日本,日本人开始有目的地选择并配制香剂。
平安时代,贵族以优雅为生活目标,香料渐渐开始脱离宗教,成为贵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源氏物语》成书于十一世纪初叶,这个时期,熏香文化在上层社会中已经非常成熟。
最常见的情况是给衣服、信纸和扇子等日常用品熏香,例如:"源氏公子身上的衣香沾染在紫儿身上,气味非常馥郁。
"(1)"夕雾把那件软熟了的家常衣服脱下,换上一件特别华丽的新衣,熏足了衣香,用心打扮,仔细化妆,准备出门去了。
"(2)"不意里面一扇雅致的拉门里走出一个身穿黄色生绢长裙的女童来,向随从招手,她手里拿着一把香气扑鼻的白纸扇。
"(3)"他查看一切情书,发现有一封信,写在宝蓝色中国纸上,香气浓烈,沁人心肺,摺叠得非常小巧。
"(4)第二是日常居室所焚的香,例如:"室中弥漫着不知从哪里飘来的香烟。
诸女群集,钗钿错杂,裙影蹁跹,人人举止婀娜,艳丽动人。
"(5)"就中首推紫姬所居之春殿:庭前梅蕊飘香,与帘内熏香相交混,令人几疑身在现世极乐净土。
"(6)"一推开内客厅旁边走廊上的门,便有一股幽香顺着和风从帘幕中飘过来,令人感觉异常幽雅……在一个异常精致的圆火钵内,浓重地熏着侍从香,其中又交混着衣被香,气味异常馥郁。
《源氏物语》赏析第一篇:《源氏物语》赏析《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
作品的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间,因此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小说描写了平安京时期日本的风貌,揭露人性,宫中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被称为日本的“国宝”。
作品影响:《源氏物语》是一部让日本民族整整骄傲了十个世纪的著作。
川端康成在接受诺贝尔奖时所做的讲演上也曾指出:《源》是日本小说创作的最巅峰,他自己也不能与其相比较。
这虽有几分自谦的成分,但是这数千年来《源》确实影响着日本文学的发展,至今,仍无人能超过这部著作。
作品评价:《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
《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日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在歧视女性的传统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源氏物语》全书,仅百万字,涉及三代历时七十余年,书中人物有四百多位。
主要讲述的平安时代日本皇族、贵族阶层的生活状况,以主人公光源氏为故事核心,讲述着他的生活已经和众多女性角色之间的暧昧关系。
这点上和中国的《红楼梦》很相似。
虽然《源氏物语》比《红楼梦》早了七百多年,但是也被认为是日本的《红楼梦》,因为其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出场人物达到四百之多。
《源》主要讲述了平安时代里日本贵族的生活,以光源氏的故事为核心,带出了众多与之关系暧昧的女性。
葵姬是他的正室,出身高贵气质冷淡,光源氏冷落她,陆续有了藤壶、紫姬、明石姬等多位心爱的女子。
相继和光源氏亲近的女人还包括栊月夜、夕颜、六条御息所等十数位贵族女性。
或因偶遇生情,或有宿世之缘,书中大量写实的白描让贵族们糜烂而又出奇优雅美丽的生活横陈在读者眼前,相隔千年却始终魅力不减。
《源氏物语》中的书信方式之美《源氏物语》中的文字与自然的草木浑然一体,传情达意的书信与四季风物自然融合。
在抒发情意的同时,也传达出日本文学的审美情趣。
这些传递信件时细致入微的细节折射出日本文学的独特魅力。
这些将书信系在各色草木上的寄信方式,在小说里赋诗的过程中几乎都有出现。
描写也细致到信纸的花色、浓淡、熏香、材质和信纸的折叠方式,以及同书信搭配的花木的品种。
这种寄信方式的特殊情调和氛围的烘托,在源氏追求女性的过程中体现的尤为生动。
小说里,源氏公子与夕颜相识的过程就典型的体现了这种温文尔雅的求爱方式的妙处:她手里拿着一把香气扑鼻的白纸扇,说道:“请放在这上面献上去吧。
因为这花的枝条很软弱,不好用手拿的。
”就把扇子交给他。
扇面上潇洒活泼的写着两句诗:“夕颜凝露容光艳,料是伊人驻马来。
”诗歌附在素雅芬芳的白纸扇上,再加上白纸扇上轻轻托着的娇美柔弱的夕颜花,烘托出一种温柔浪漫的气氛,让人感觉到男女情爱的美好,是一种受到约束但又拿捏得恰到好处的爱情的袒露。
开在肮脏墙根的不起眼的夕颜花便是少女夕颜的象征,暗示着一种短暂不幸的命运。
一枝洁白的夕颜花衬着两行流露心迹的情诗,让人沉醉,分不清是那诗句散发着淡淡清香,还是那夕颜花,亦或者,是那把打开的熏香的白纸扇。
三者浑为一体,包裹着一份真挚的情意。
除了赠扇,将书信系在草木上的传情方式在小说中也时常能看到。
比如不太懂寄信方式的夕雾就曾受到过侍女们的指正:他把这首诗系在一枝被风吹折的苓草上。
侍女们说:“郊野少将的情书是系在和信纸同样颜色的花枝上的。
你的信纸是紫色的,怎么系在绿色的�H草上呢?”夕雾答道:“色彩配合等事,我是不懂得呀,那么,教我选用哪出田野里的花呢?”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寄信时的信纸以及花束亦有不同。
这种方式暗示着对方独特的身份地位。
十一世纪初的平安时代是一个自然、人物与物哀美学精神高度和谐统一的时代,物即是人,人即是物,符号的表象与具象混为一体。
又如:源氏大将便寄信与当斋院的槿姬:“含情窃慕当年乐,恐渎禅心不敢言。
中外文学浅析《源氏物语》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尚涤新【摘 要】《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是日本平安时代物语文学的代表作品。
作者紫式部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主人公光源氏和各色女子的悲欢离合,整部作品历经四个朝代七十几年,人物多达四百四十来人。
对于这部作品,历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与分析,研究《源氏物语》,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自身的发展以及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这部作品值得我们做出更加深刻的解读。
【关键词】物哀 爱情 主题一、《源氏物语》多元主题探讨对于《源氏物语》的主题,学者们对其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较普遍的观点有以下几种:写恋情的;反映平安时代王朝贵族衰亡的历史;宣扬佛教去恶从善的宿命论;女性的悲剧命运;对社会超现实的绝美理想描写;色情小说;物哀主题等等。
针对作品主题日本著名国文学家本居宣长提出:“《源氏物语》的主题思想就是“物哀”(“物哀”是一日语词,其词义比汉语的“感伤”要丰富,有感动、感慨、可怜之意,也含有壮美的成分。
“物哀”是日本文学的传统审美观))他在《〈源氏物语〉玉小栉》中指出:“在诸多物语之中,惟《源氏物语》最为优秀,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
先前古物语的任何故事,都没有写得如此深深地渗入人心,任何的‘物哀’都没有如此纤细、深沉……惟有这部物语,‘物哀’之情特别深邃,是倾尽心力写就的。
”在这部作品中有众多女性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形象,有的出身皇室,有的是较下层妇女,有的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作者描写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她们不是由于恐惧郁闷而死就是出家与古刹青灯相伴,这种悲剧命运就不免会把人们带入到一种哀愁之中。
在这部作品中物哀主题可以简单概括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恋情的物哀、人世的咏叹以及对自然美的感触中。
“作为日本美的滥觞,物哀的美学思想象樱花之于日本人一样普遍地为日本文学的后继者们所接受和继承,并不断地被发展和创新。
”除物哀主题之外,对源氏物语的主题研究,也有学者从以下两方面来加以概括,分别是:批判揭露说和贵族恋情说。
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的论文报告提纲:一、引言:《源氏物语》与白居易诗歌的简介二、对白居易诗歌的影响1.《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语言风格的影响2.《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艺术手法的启示3.《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主题表现的引导三、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的回应1.白居易诗歌中的《源氏物语》意象2.白居易诗歌中的“妓女”意象与《源氏物语》中的描绘3.白居易诗歌中的“梦”与《源氏物语》中的“夢”四、两部文学作品的相互影响1.《源氏物语》与白居易诗歌的文学交融2.两部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点3.《源氏物语》与白居易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五、结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的受容对文学史的意义六、参考文献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的论文报告一、引言作为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源氏物语》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浪漫主义的情感描写和精致的语言艺术,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历程。
与之相对应的是,唐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白居易以其细腻的情感抒发、恰到好处的描写手法,被誉为中国唐代最伟大的爱情诗人之一。
本论文旨在探究《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的影响,分析《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语言风格、艺术手法和主题表现的启示,同时探讨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的回应和两部文学作品相互交融的文学意涵。
二、对白居易诗歌的影响1.《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语言风格的影响《源氏物语》是一部充满华丽词藻的古典小说,其中的词语和表述精致细腻,情感的描写也更为纤麻。
这种美学手法影响了白居易诗歌的写作风格,使得他的诗歌语言更为艳丽、细腻,对情感描写也更加讲究。
2.《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艺术手法的启示《源氏物语》以女性视角叙述故事,使作品更加优美动人。
这种取材手法意味着作者能够创造出细腻动人的情感描写,这也是白居易诗歌的特色所在。
3.《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主题表现的引导《源氏物语》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感受,白居易也在其诗歌中营造出了浓郁的情感,与《源氏物语》的主题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
小评《源氏物语》众所周知,《源氏物语》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日本古典文学中必不可忽视的名著,素有日本的《红楼梦》之称。
这部以物语形式写成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天皇幼子,因才貌过人而号称“光华公子”的源氏一生起起落落的政治遭遇和他丰富多彩的情爱生活。
书中展示了平安王朝的贵族生活长卷,塑造了以光源氏和紫姬为首的诸多艺术形象,但它的主旨却是模糊的,就连作者紫式部对其作品的态度也是暖昧不明,对源氏的态度也始终充满着矛盾。
有人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讽刺之作,意在批判平安时代上层贵族的奢靡淫乱生活和互相倾轧的丑恶,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女性文学,是写世情人情之书。
依据源氏物语意义模糊的文本来看,对这二者的争论似乎很难尘埃落定。
但有一点,从古到今,我们却很少有争议,那就是《源氏物语》是一部美之书,它奠定了日本文化中的“物哀”审美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源氏物语》堪称是日本古典审美的教程。
《源氏物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经典,想要在一篇小文中论述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任务,限于作者的水平,也必然无法达到这个境界,因此,本文中只讨论《源氏物语》和日本传统的“物哀”审美的关系。
平安王朝,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繁华安定,文艺发达的时期,也是贵族文化盛行的时期,它很接近中国历史上的六朝,仅管内里逐渐腐坏,但表面上,却是歌舞升平金粉繁华。
这样的时代是养育文艺的温床,因此,平安王朝才人辈出,这其中就包括终成大业的紫式部。
也许是由于四面海水的孤岛地形,和自古依附于中原大国的历史背景,日本民族的思想感情总是偏向于悲观审美,充满着矛盾,并且对自然充满神性的依恋和崇敬。
他们喜欢小巧和清纯的景色,喜欢具有悲剧美感的事物,在艺术上追求外表简约清洁而内在深刻的东西,在性格上多表现为含蓄而暖昧,缺乏哲学思辩性。
这些民族性格和审美爱好,体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就形成了浪漫的“物哀”风格。
物哀的主要含义是一种情趣上的感动,这种情趣主要是偏向于哀怜,忧伤的一种感情,带着日本民族特有的纤细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