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山区高密度流水养殖虹鳟高产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442.51 KB
- 文档页数:2
虹鳟鱼属鲱形目、鲑科。
由于虹鳟鱼具有骨刺少,肉味鲜美,易捕捞,不需越冬保种,饵料利用率高,生长快,养殖产量高流水高密度养殖产量可达1万公斤/亩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历经多年的养殖研究,现已掌握了虹鳟鱼的人工繁殖、鱼种培育和亲鱼饲养等技术。
目前国内已有黑龙江、辽宁、北京、山东、山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开展了虹鳟养殖。
一、虹鳟鱼的生物学特性(一)生活习惯虹鳟喜栖息在水质清新,有水流,水量充足,具有沙砾底质的冷水溪流中。
适宜生活水温为12-20℃,最适生长水温为16-18℃。
低于8℃或高于20 ℃,食欲减退,生长减缓。
水温超过22℃,停止摄食。
长时间持续高温(≥22 ℃),机体衰弱而死亡。
水温27℃以上,短时间内死亡。
虹鳟为喜逆流和喜高氧鱼类。
养殖虹鳟的适应流速为2-30cm/秒,水流的刺激能够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增进食欲和加速生长。
养殖虹鳟的水质要求:透明度大,溶氧高,当水中溶氧量低于5mg/L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水中溶氧量低于4.3mg/L时,鱼浮头,并出现死亡;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大批死亡,此值为夏季虹鳟的致死点。
水中溶氧量7mg/L,虹鳟生长正常;水中溶氧量为9mg/L时,虹鳟生长最快。
虹鳟可生存于pH值为5.5-9.2的水环境中,最适pH值为7-7.5。
虹鳟鱼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随着个体的成长而增强,稚鱼能适应的盐度为5‰-8‰;当年鱼为12‰-14‰;1龄鱼为20‰-25‰;成鱼为35‰;成鱼经半咸水过渡,甚至可适应海水中生活。
(二)繁殖习性虹鳟性成熟年龄和产卵季节因其生活的地理水域而有较大差异。
在适宜虹鳟生长和繁殖的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成熟越早,产卵季节也早。
在我国的北京、山西等地,虹鳟性成熟年龄为2-3龄,产卵期为12月份至翌年1 月份。
在黑龙江,虹鳟的性成熟年龄为3-4龄。
产卵季节为每年的1-3月份。
产卵时亲鱼选择有砂砾底质、水质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床浅水处作产卵场,雌鱼用尾鳍挖掘产卵坑,当雌雄鱼互相追逐,雌鱼产卵,雄鱼射精于坑内,之后雌鱼用尾鳍扇动砂砾覆盖受精卵。
高寒山区冷泉水养殖虹鳟的效果
刘峻嵘;周华平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09(026)003
【摘要】在海拔1760 m的高寒山区,进行了利用冷泉水饲养不同规格虹鳟鱼种的试验.经过100 d的养殖试验,体长为25~30cm、体重为250~350 g的虹鳟鱼种生长至体长36~50 cm、体重700~1500 g;体长为1.5~2.4cm、体重为2~3 g 的虹鳟鱼种生长至平均体长19~20 cm、体重170~195 g.
【总页数】2页(P121-122)
【作者】刘峻嵘;周华平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水产站,贵州六盘水,553001;贵州省水城县白马饮业有限公司,贵州水城,5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
【相关文献】
1.定西市临洮县泉水养殖虹鳟鱼技术探讨 [J], 史丽娜
2.利用涌泉水安全高效养殖虹鳟试验 [J], 庞显炳
3.虹鳟山泉水流水养殖试验 [J], 葛玲瑞;肖成武
4.虹鳟养殖技术之三武陵山区养殖虹鳟应注意的技术环节 [J], 张光喜;张林
5.冷泉水分段养殖虹鳟鱼史氏鲟技术探讨 [J], 赵兰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海拔地区虹鳟成鱼流水养殖技术浅析作者:郭如勇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本文所研究对象为高海拔地区虹鳟成鱼养殖技术。
从养殖场地的选择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研究,为以后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高端冷水鱼流水养殖技术推广奠定基础。
关键词:虹鳟鱼;高海拔地区池塘流水养殖;疾病防治一、虹鳟鱼简介虹鳟(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是鲑科、大马哈鱼属,鲑科冷水性鱼类,鱼中的珍贵品种。
主要生活在低温淡水中,对养殖水域的水质要求极高。
虹鳟鱼因其成体沿测线具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
虹鳟鱼肉质细嫩、味美、无肌间刺,高蛋白、低胆固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食用价值高。
二、生物学特性1.分类地位。
虹鳟属于鲑形目,鲑科,大马哈鱼属。
2.形态特征。
虹鳟鱼体形长而侧扁。
口大,端位,吻圆钝,上颌有细齿。
背鳍后方有一个小脂鳍。
鳞细小而圆,背部和头部苍青色或深灰色,下腹部银白色或灰黄色。
体侧、体背和鳍部有分散的小黑点,性成熟的个体体侧中部沿侧线有一条类似彩虹的紫红色彩带(由此而称为虹鳟)延伸至尾鳍基部。
雌、雄鱼的外形略有差异,雄鱼口较大、下颌向上弯曲。
3.生活习性。
虹鳟鱼是冷水性鱼类,要求生长在水质澄清,具砂砾底质、氧气充足的流水中,其生活水温为5~24℃,适宜水温为12~18℃。
虹鳟鱼是性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生活的适宜流速为2~30厘米/秒。
最适酸碱度值范围为6.5~6.8。
要使虹鳟鱼生长良好,水中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食欲旺盛,生长快速。
虹鳟鱼喜欢集群,游泳速度较快,摄食凶猛,常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
4.食性。
虹鳟鱼属肉食性鱼类,常常成群跳跃于水面掠夺食物,以陆生和水生昆虫、甲壳虫类、贝类、小鱼等为食。
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虹鳟鱼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三、成鱼养殖技术1.养殖场地的选择和设置(1)養殖场地的选择。
在这里我们选择了植保护比较好的哀牢山保护区森林里自然流淌出来的山泉水来进行池塘流水养殖。
养殖虹鳟鱼养殖场的水源与鱼池问题(一)水源虹鳟必须饲养在清澈的流水中,地下水、河流水、山溪水、海水都可利用,但要求四季水量充沛,水温适宜,溶氧充足,水质清洁无污染。
1.水质。
选择养鳟场所时,应尽可能利用自然形成的落差来增加溶氧量,同时水的酸碱度pH值一般要求在6-8。
2.水温。
饲养虹鳟的适宜水温是7℃-20℃,7℃以下则生长缓慢,超过25℃后就会逐渐死亡。
3.水量。
虹鳟养殖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供水量。
水量一般以枯水期的水能力为依据。
在一般情况下,每秒0.1立方米的水流量可年产商品虹鳟12-18吨。
(二)鱼池对于采用高密度流水池塘养殖的虹鳟场来说,对鱼池的类型、面积、结构、排列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鱼池的类型与大小。
鱼池可分为稚鱼池、鱼种池、成鱼池和亲鱼池四种。
各类鱼池的面积应根据注水量、地形和用途而定。
2.鱼池的形状和排列。
稚鱼池和鱼种池以水泥或水泥片石结构为好,成鱼池和亲鱼池可用土池或水泥、石砌结构。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采用的鱼池形状以长方形和水道形池居多。
长方形池一般长度为宽度的10倍,稚鱼池宽1-2米,其他池宽4-5米。
对于每秒10千克的流水量,可以建造50-100平方米的鱼池。
鱼池的排列一般采用并列和串联两种。
鱼池在饲养前需要进行彻底清刷,并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
在注水口要安装防止杂鱼进入的接水槽和用铁丝网制作的防逃闸门,在闸门和闸门框之间用泡沫塑料垫紧,严防逃逸。
3.各类鱼池面积的合理比例。
对于实行从亲鱼采卵到养成食用鱼的虹鳟色场来说,为满足按计划饲养各阶段鱼的数量要求,各种鱼池面积占面积的比例必须合理。
鉴于各地水温的差异,养成食用鱼的周期有两年的,也有三年的,其所需的鱼池面积也就不同。
4.鱼池的进排水系统。
进排水口的大小要根据水的流量、流速、鱼池的大小等因素,适当宽一点更好,排污口应设在最低处。
进排水口均需设拦鱼栅,以防逃鱼。
拦鱼栅网目需根据鱼体大小确定。
虹鳟鱼高平衡度饲料养殖试验周全;杨春雷;吴忻【摘要】高平衡度饲料技术将动物营养学与饲料技术2门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首创动物高平衡度饲料研究方法.通过动物群体营养学养殖试验,结合营养成分精准平衡方法,获取快速生长条件下的群体营养动力定型,选用通用饲料原料,经线性规划,建立起高度吻合动物群体营养动力定型的基础饲料配方及核心预混料配方.高平衡度饲料技术在虹鳟鱼高平衡度饲料的研究中,对饲料厂有良好的饲料生产经济效果,对养殖场有良好的虹鳟鱼养殖经济效果,饲料系数0.938∶1,蛋白质效率2.413.【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7【总页数】4页(P749-751,766)【关键词】虹鳟鱼;高平衡度饲料;养殖试验【作者】周全;杨春雷;吴忻【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饲料科技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122有关虹鳟鱼营养学及饲料技术国外研究起步较早。
众多学者在虹鳟鱼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方面开展研究。
随着动物营养学与饲料技术的进步,在北欧地区,虹鳟鱼的饲料系数逐步降低,养殖效果逐步提高。
据报道,1974年,北欧地区养殖虹鳟鱼的饲料系数2.08∶1;1994年,北欧地区养殖虹鳟鱼的饲料系数为1.25∶1;1995年,北欧地区养殖虹鳟鱼的饲料系数(1~1.1)∶1[1]。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引进虹鳟鱼养殖,现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但商品饲料相对落后。
有关学者在虹鳟鱼营养学与饲料技术方面也开展了多方面研究[2-20]。
魏立贤等[2]的研究表明,虹鳟鱼苗期饲料系数1.4∶1,成鱼饲料系数1.6∶1。
在动物营养学研究与饲料技术方面,研究者很早就注意到调整养殖动物的饲料配方,带来了不同的养殖效果;调整饲料营养成分构成体系中某一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不仅影响该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营养成分的利用率。
浮性饲料养殖虹鳟鱼试验作者:邓吉河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9年第3期邓吉河(佳木斯市郊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黑龙江省佳木斯 154004)我省养殖冷水性鱼类采用国产料或国外饲料。
生产高品质的虹鳟多采用国外生产的半漂浮性饲料,主要是丹麦生产的含鱼粉颗粒饲料,价格基本在12000元/吨左右,因饲料价格过高,虹鳟鱼养殖效益较低。
2018年,在宁安市钻心湖虹鳟鱼场开展了浮性饲料养殖虹鳟鱼试验,本试验拟通过使用宁波天邦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养殖虹鳟鱼,比对丹麦生产的含鱼粉颗粒饲料养殖虹鳟商品鱼在保证商品鱼品质的同时,如何降低饲料成本。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场试验场为牡丹江市宁安市钻心湖虹鳟鱼场。
钻心湖位于镜泊湖风景区,钻心湖历史悠久,属火山断裂湖,为地下涌泉汇集而成,水温稳定终年在5~20℃,水质清澈,水量充沛,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冷水资源。
宁安市钻心湖虹鳟鱼场建于2001年,现有虹鳟鱼池面积达15000m2,其中试验池2000m2、仔稚鱼池5000m2、成鱼池8000m2、网箱养殖2000m2。
2.网箱设置网箱采用六口网箱(规格8m×8m×2m)作为试验网箱,其中1号、2号、3号网箱投喂丹麦生产的含鱼粉颗粒饲料;4号、5号、6号网箱投喂宁波天邦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豆粕型饲料。
网箱设置在主河道中央,常年具有高溶氧的微流水。
3.鱼种放养试验鱼种采用试验场生产的平均规格200g虹鳟鱼种。
5月27日放养,5月28日投喂,放养密度为1500尾/箱、2.3kg/m3,所有试验鱼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
4.饲料投喂采用宁波天邦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为45%、脂肪为18%。
丹麦生产的含鱼粉颗粒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为41%、脂肪为24%。
试验期间,饲料的粒径随着鱼体重增加而增大,膨化浮性饲料初始的适宜粒径是鱼口径的一半。
投饲采用90%饱食投喂法,每天投喂2次,6口池塘的日投饲量完全相同。
北方地区冬季培育虹鳟大规格鱼种试验
吕延玲;崔存河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池条件发眼卵孵化平列槽4个。
每个面积1.5米^2(2.5米×0.5米);鱼苗培育采用圆形有机玻璃缸10个,每个面积2.5米^2;鱼种培育采用长方形水泥池10个,其中面积10米^26个,面积14米^24个,水深40厘米。
平列槽、玻璃缸、水泥池内设有充气泵。
水源为地下井水。
【总页数】1页(P12)
【作者】吕延玲;崔存河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 150000;黑龙江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 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北方地区地热水温室大棚罗非鱼苗种冬季培育新模式初探 [J], 谢刚;刘义;焦万明
2.北方地区培育大规格鱼种高产技术 [J], 张守满
3.浅析北方地区地下盐碱水在虹鳟发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中的应用 [J], 冯栋亮; 李勤慎; 冯志云; 王静汝; 孙燕娥
4.北方地区大口黑鲈大规格鱼种的温室培育 [J], 王永辰; 李楠; 孙悦; 蔡超
5.斑点叉尾(鱼回)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 [J], 陈静;郭闯;盖建军;方苹;刘肖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区池塘赤眼鳟高产养殖试验叶文红(福建省南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南平 353000)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溪河众多,渔业资源丰富。
为充分利用我市水域资源,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2004年7月我们在浦城县进行了池塘养殖赤眼鳟试验,经过一年的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5年在上次试验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示范养殖,成活率达95%,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池塘选择选择浦城县城郊2口连片商品鱼塘,面积1.02hm2(0.53hm2和0.49hm2),池塘呈东西走向、长方形,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附近无污染源,有单独进排水系统,池塘深2m,可蓄水1.8m,池底淤泥20cm,交通、通讯便利,电力充足。
每口塘配备1.5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鱼种放养前15d,注水15cm,每1/15hm2池塘用生石灰60kg 化浆后全池泼洒,以杀死潜藏于淤泥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
7d后用4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80cm,每1/15hm2施400kg发酵腐熟的有机粪肥作为基肥,培肥水质,待池塘水色呈淡绿色后,再逐步加水至1.5m深。
1.2 鱼种放养采取“一次放足、多次捕捞”的方法。
所投放的苗种系南平市水产良种场自繁自育的赤眼鳟夏花和市水产良种场培育的湘云鲫夏花,规格5~6cm/尾,同一批次,大小整齐,同时配养本地规格为13cm/尾鲢、鳙鱼冬片。
下塘时用3%的盐水浸泡鱼种3~5min。
7月18日共投放赤眼鳟27983尾、湘云鲫1642尾;7月29日共投放鳙鱼1285尾、鲢鱼1031尾。
放养密度为:每1/15hm2放养赤眼鳟夏花88尾、湘云鲫尾、鳙鱼88尾、鲢鱼66尾。
1.3 饲养与管理1.3.1 投饵与饲养 苗种下塘初期投喂自配饵料,其成份是:面粉(精粉)27%、麦麸20%、豆粕20%、鱼粉20%、细糠10%、多维素2%,食盐1%。
投喂时用井水或自来水搅拌捏成小团进行投喂。
饲养按照“定时、定位、定量、定质”的原则,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饵料台设在池塘固定位置。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虹鳟鱼又称瀑布鱼、七色鱼。
原产美国,1959年从朝鲜移植我国安家落户。
虹鳟是世界性重要养殖鱼类之一,也是珍贵冷水性鱼类,无疑也是我国名特优新鱼类品种之一。
其肉味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生长快,易捕捞,饲料利用率高,在国内外市场上被列为高档商品鱼。
更具特色的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其单位面积产量很高,日本最高1年666平方米可达10•万公斤左右,•以色列亩单产高达12.5万公斤之多。
可见虹鳟鱼是发展前景广阔的高产高效优质养殖品种。
应大力提倡开发推广养殖。
1.鱼塘条件成鱼养殖池,可选用各种形状、底质和结构的,只要水流畅通,保证水体交换更新。
水泥池以50平方米,水深1米为宜;土池则大些深些。
•备有排污和增氧设施,放苗前应用生石灰严格消毒,药效消失后放鱼。
2.鱼种放养鱼种大小规格要整齐,尾重50克左右为宜。
放养密度为:在水温15℃时,每分钟每公升水可养1-1.5•公斤鱼或按虹鳟鱼代谢需氧量为每小时每公斤体重300毫克计算。
3.饲养管理成鱼饲养主要人工合成全价颗粒料。
•其中动物性饲料占30•%-40%为宜,植物性饲料占70%-60%。
蛋白质含量应在40%-2%为宜,•脂肪含量应占7%-9%,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占9%-12%,•此外还要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颗粒料直径以4-8毫米为宜。
投喂每日3-4次,坚持少投勤投饲养方法。
投饵量当水温8℃时按体重0.7%-1%,当水温在12℃时可按体重1%-1.4%;•当水温16℃时可按体重的1.3%-1.8%投喂饲料,总的原则按需投饵,不多不少,吃饱为好,视鱼情、水情灵活掌握。
当鱼体重达到100克以上时即可食用。
•此外虹鳟鱼2龄时体重可达400-1000克,3龄可达1000-2000克。
其寿命一般为10年,最大个体重可达10公斤,3龄性成熟。
摄食水温2.3℃-25.6℃,低于2.3℃则停食。
•鱼种至成鱼阶段适温为7-20℃,幼鱼最适水温12-13℃。
5中小水面虹鳟增殖试验杨秀(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18)虹鳟(Oncorhynchusmykiss )原产于北美洲西部的北太平洋沿岸的山间溪流,早在19世纪即开始人工养殖,至今已有200余年养殖历史,现已成为世界粮农组织(FAO )推荐的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的冷水性鱼类之一。
黑龙江省是我国养殖虹鳟历史最早的省份,已有60余年历史,目前虹鳟鱼的主要养殖方式为流水养殖和网箱养殖。
为探索虹鳟鱼的其它养殖方式,即中小水面增殖,2007年~2009年,我们承担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课题“虹鳟鱼放牧式养殖技术”,现将有关试验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放养水域概况选择6个水库作为虹鳟增殖水域,各水域主产鱼类均为鲢鱼、鳙鱼,另外还有鲤鱼、鲫鱼、草鱼和小型野杂鱼类等。
(1)红卫水库位于黑龙江省兰西县,水域面积100ha ,平均水深2.3m 。
水源为雨水,集雨区森林覆盖率低于20%。
年亩产鱼1kg ~1.7kg 。
(2)功兴水库位于黑龙江省桦南县,水域面积40ha ,平均水深3m 。
水源为雨水和泉水,附近有4个泉眼的水流入该水域。
集雨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
年亩产鱼10kg ~15kg 。
(3)八一水库位于黑龙江省桦南县,水域面积80ha ,平均水深2m 。
水源主要为雨水。
集雨区森林覆盖率低于10%。
年亩产鱼40kg ~50kg 。
(4)长安水库位于尚志市,水库水面积66.7ha ,平均水深4m 。
水源为山间溪流。
水域附近森林覆盖率50%左右。
年亩产鱼50kg ~60kg 。
(5)明月湖位于尚志市,面积33.3ha 。
水源为山间溪流和泉水,平均水深3m ~4m 。
水域附近森林覆盖率95%以上。
年亩产鱼20kg ~30kg 。
(6)大通河水库位于通河县,水域面积40ha ,平均水深3m ~4m ,三面环山,森林覆盖率95%以上,水源大通河水。
年亩产鱼16kg ~25kg 。
2、虹鳟鱼种来源及放养(1)虹鳟苗种来源虹鳟鱼稚鱼和1+龄鱼种均来源于黑龙江省水产引育种中心。
养殖虹鳟鱼成鱼的饲养方式虹鳟成鱼的饲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密度流水的池塘养鳟这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饲养方式,它具有占地面积小,节省人力物力,饵料利用率高,产量高等优点。
2.利用高坝水库深层低温水养鳟。
高坝水库其水温的直分与水深成正比,表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
利用高坝水库发电或灌溉隧洞输出的深层低温水,可以在下游近库区渠道处进行网箱养鳟,现以浙江新安江虹鳟养殖场为例作一介绍。
(1)养殖情况。
新安江水库大坝下游20公里,流量充足,水草、小鱼虾很多。
近年来生长在那里的温水性鱼类日益减少,而养殖虹鳟却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1980年1月,浙江建德县渔业管理局从太原引进虹鳟发眼卵3万粒到本地孵化,共孵出仔鱼10500尾,当年4月5日移出室外,运至新安江大坝下游3公里处江面,用网箱进行养殖。
养殖点的水温在9℃-20℃,月平均温度变化在10.3℃—16.2℃,水流量急时流速为每秒0.2米。
在网箱饲养过程中,不慎有6000尾逃入江中,截至12月网箱存养4500尾,平均体重75.7克。
截至1981年11月养成成鱼4000多尾,平均体重880克,截至1983年12月平均体重为2400克。
(2)网箱规格与放养密度。
①亲鱼网箱。
规格为4米*4米*1.7米,面积16平方米,水中体积24立方米,网目4.5厘米,用3*4聚乙烯丝编织而成。
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尾,每立方米6尾。
用9厘米网目的网片作盖网。
亲鱼网箱的网目较大,主要考虑能使小杂鱼进入网箱,可作虹鳟饵料。
②成鱼网箱。
规格4米*4米*1.7米,面积16平方米,水中体积24立方米,网目3厘米,用6厘米网目的网片做盖网。
网都由3*4聚乙烯丝编织。
放养密度据1981年试验,每平方米放养100尾和63尾两种,对成鱼生长速度、成活率等均无多大差别。
1983年每平方米放养125尾,进箱鱼种规格在50克以上。
③鱼种网箱。
鱼种网箱分为二级,一级鱼网箱规格2米*2米*0.7米,面积4平方米,水中体积1.6立方米,由每平方米16目聚乙烯丝网统制成封闭式六面体,留一条边不缝制作为投饵口。
山区水库养虹鳟鱼增收
刘子龙
【期刊名称】《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一、市场前景虹鳟鱼肉中有丰富的脂肪含量,食之细嫩爽口、香甜可口,堪称“鱼中之王”,无论生吃还是熏制,味道奇美,无腥味、无小骨剌,食用时无需刮鳞。
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吸收和营养平衡。
虹鳟鱼体中含有的被称为脑黄金的DHA和EPA是其它鱼类的数倍。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刘子龙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邵县农业局,422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22
【相关文献】
1.山区小型水库主养草鱼高产高效技术试验报告 [J], 夏清文
2.利用冷水资源养虹鳟鱼增收 [J], 刘子龙
3.山区塘库宜养虹鳟鱼 [J],
4.垦利县水库暂养区施肥养虾增产增收 [J], 李正柱
5.政府资金扶持养羊山区群众增收有望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养殖虹鳟鱼的方法虹鳟鱼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冷水性塘养鱼类。
虹鳟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重要冷水性鱼。
因成熟个体沿侧线有一棕红色纵纹,似彩虹,故名。
下面,为大家分享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养殖场的选择养殖池溏的水温要求冬季在4℃以上,夏季不超过20℃,虹鳟周年可摄食生长。
池溏应为流水池溏,水质清新,透明度大,含氧量充足,水中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养殖场的建设山涧溪流、泉水、地下水、深水水库的底排水或水温偏低、透明度大的河水等,均可作为虹鳟养殖场的供水水源。
在上方水源修建拦坝,提高水位,形成水流的落差,保持池塘供水有足够的流速。
池塘的注水,尤其在集约化养殖场应该是独立的。
池塘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水沟形均可,但以延长的长方形为好,宽长比例1∶4~1∶5,防止池中有水流停滞的死角。
池子宽度不宜过大,稚鱼池宽多为1.5~2米,成鱼池宽多为4~5米。
池底要求有一定的坡度、坡降,稚鱼池以0.2%为宜,成鱼池以0.8%为宜,便于排水、排污和捕鱼。
池塘可为土池或水泥池,池岸边要高出水面20~30厘米。
稚鱼池一般为30~90平方米,成鱼池在100~200平方米。
三倍体三倍体虹鳟鱼是四倍体虹鳟鱼和普通二倍体虹鳟鱼杂交产生的全雌性虹鳟鱼。
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低,肉质好的特点。
虹鳟鱼养殖采用的是一种高密度流水养鱼方式,科技含量高,从目前虹鳟鱼养殖技术水平上看,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商品鱼生产周期,生产周期较长,投入较高,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良品种,提高虹鳟鱼生长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尽而降低成本。
根据国内外养殖虹鳟鱼最新动态,如果采用全雌三倍体技术则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采用该项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其一,采用全雌三倍体虹鳟鱼进行养殖,可提高虹鳟鱼成活率10%,可提高生长速度10~20%。
其二,采用该技术可避开因性腺发育而对饲料的过多消耗,降低养殖成本5%以上,可提高经济效益15%~20%。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实习报告虹鳟(Salmogairdnerii)原产于美洲西太平洋沿岸,属鲱形目、鲑科。
因其成鱼体侧有一条彩虹样棕红色纵纹,因此而得名“虹鳟”。
虹鳟具有虹鳟肉质鲜嫩、味美、无腥、骨刺少、营养价值高特点,所以倍受人们青睐;虹鳟适宜进行集约化养殖,可减少生产设施,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我国的养鳟业始于1959年,经过30年来的试验和生产实践,养殖虹鳟的技术日趋成熟。
某年某月起,我们在荥阳市王村镇虹鳟流水养殖试验基地进行了实习,现将参与实习的结果总结如下,以供水产从业者参考:1、虹鳟基本特性虹鳟属冷水性鱼类。
在天然水域中,喜生活于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温适宜、溶氧丰富、具有砂砾底的山间溪流之中。
虹鳟成鱼生长水温3~24℃,最适生长温度12~18℃.低于7℃或高于20℃,食欲减慢,生长减慢;超过24℃,停止摄食,长时间持续,鱼体衰弱,导致死亡;27~30℃,短时间内则会死亡。
虹鳟喜生活于具有一定流速的水体中,适宜生活的流速为2~16cm/s.虹鳟对水中溶氧要求很高,适宜的溶氧应保持在6mg/L以上,至少不应低于5mg/L;溶氧在9mg/L以上,生长加快。
虹蹲属于广盐性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强。
虹鳟为肉食性类。
幼体阶段以食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为主。
成鱼以鱼类、甲壳类、贝类及陆生和水生昆虫为食,也食水生植物的叶和种子。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经驯养能适应和摄食颗粒饲料。
2、池塘养殖条件2.1养殖试验池采用工厂化流水养殖池,每个池子规格为5mx30mx1. 5m;池子为水泥池,砖混结构,池底有一定的坡降,易于排污。
2.2 增氧设施每个池子底部纵向铺设3条曝气管,配备1. 5kw罗茨鼓风机和水质溶氧监测仪。
2. 3 环境条件采用地下水源,水质无污染,井深30m,pH值8. 1,溶解氧5. 0mg/L,氨氮及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
2. 4 苗种选择4月份,我们从山东购进体重20g左右的虹鳟苗种1万尾,苗种活力好、体格健壮、体色正常,无病无伤,并经检测部门检疫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