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环境绩效审计优化路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5.70 KB
- 文档页数:2
新发展理念视角下优化海洋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建议(一)、健全海洋资源环境审计法律法规我国还没有一套专门指导水环境审计的准则。
政府审计依据《审计法》开展工作,但对水环境审计工作针对性不强,对于水资源的特殊性,应该专门制订一套水环境审计准则为理论指导。
我国已有的一些与水资源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如《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等,都是以治理环境,绿色发展为出发点的,可以作为审计标准应用,但这些法律多是阐述合规性问题,并未提供相对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应针对水环境绩效审计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库,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层次综合评价资源利用绩效水平,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绿色发展。
(二)、加强人才培训和审计队伍建设海洋资源环境审计不同于常规的财务审计,不仅需要审计人员懂得财会和审计知识,还要要求审计组中有如环境工程、化学、水利、地理等跨专业人才。
对于现有审计人员,应定期组织培训,更新知识;对于疑难问题,还应当合理利用专家工作。
同时,审计机构应该与海事局、环保局、水务局这类相关机构建立联系,共享信息,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三)、完善审计技术和方法针对海洋资源环境的审计涉及面广,不仅仅是海域内资源,海岸带、港口,甚至城市内排污管都可能在审计范围内。
在自然资源审计中,最常见到的就是遥感技术,通过空间图像与数据信息的结合,可以帮助捕捉审计疑点。
另外,根据海洋资源环境审计涉及的数据种类多、变化快等特点,可以将海域开发利用、海岸线开发治理等相关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建立一个动态的信息数据管理监控系统,这样可以全方位的评价资源管理绩效。
在海洋污染防治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跟踪审计,并适当评价治理绩效,提出优化意见,提高治污水平。
(四)、以财政财务资金为牵引,同时更加重视绩效评价资源环境绩效评价是发展趋势,并不是要我们忽视财务审计,对于一个庞大项目,财政资金流转到哪里,相关责任就落到哪里。
水环境污染控制绩效审计问题探析-审计论文-会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水环境污染控制绩效审计问题探析【第一章】水污染治理政府审计体制构建绪论【第二章】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三章】我国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现状考察【第四章】我国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的改进措施【第五章】水污染处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构建【结论/参考文献】水环境保护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摘要随着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政府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水环境问题却依旧存在。
在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政策背景下,水污染治理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
2008 年在2008 至2012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2 年所有审计项目都要进行绩效审计;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虽然截止到目前为止,上述目标未实现,但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作为水污染防治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受托环境责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进行理论分析,对国内外水环境绩效审计实践进行文献回顾,并通过对我国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现状的考察,结合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案例,分析出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重点阐述了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价方法的选取,结合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尝试构建评价模型。
最后从政策层面提出促进水环境绩效审计的措施。
关键字:政府审计,环境绩效审计,水污染防治,评价标准AbstractWith the growing problem of water pollution, government funding is increasing. But thewa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still there. Under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circular economy policy background,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up to the national level ofgovernance.In 2008 year, the Audit in the 2008-2012 audit development plan submitted to the2012 ,all project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all performance audits; establish preliminary the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 evaluation system with C 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Untilnow, the above target is not achieved. But the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 asan effective means to manage the water environment is beyond doubt.This article firstly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Public Trustee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theory, the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governance and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hen review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water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audit practice. And through the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performance audit evaluation study, combiningthree rivers and three lakes pollution prevention performance audit cases. Analyze the mainproblems existing in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audit of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suggestimprovements for the problems.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performance audit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 expert evaluation method,AHP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build evaluation model. Finally, Promotemeasures from the policy level for wate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s.Key words: Government Auditing,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uditing,Water PollutionPrevention,Evaluation Criteria目录摘要Abstract 目录图表目录1 绪论1.1 选题背景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1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理论基础2.2 国内外文献综述2.3 文献评价和启发3.我国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现状考察3.1 我国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概况3.2 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案例3.3 我国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3.4 本章小结4 我国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的改进措施4.1 树立正确的审计观念4.2 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4.3 跨部门和跨流域资源整合的联合审计4.4 注重审前调查和审前培训4.5 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员和整合审计资源4.6 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大胆创新4.7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4.8 完善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4.9 本章小结5 我国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5.1 评价标准的定义和内涵5.2 评价指标及其体系的构建5.3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的选择5.4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模型的构建5.5 本章小结6 结论6.1 研究结果6.2 政策建议6.3 局限和展望参考文献后记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基于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环境绩效审计研究
戴莹;陆昊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年(卷),期】2024(44)5
【摘要】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是对政府环境管理行为及绩效进行监督评价的重要机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提供客观清晰的评价依据。
以水资源为例,基于水资源价值理论以及市场价格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搭建了价值量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有利于客观反映一定时期内水资源资产管理绩效及其经济损益,能够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提供定量评价依据。
【总页数】5页(P103-107)
【作者】戴莹;陆昊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2
【相关文献】
1.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基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视角
2.基于环境重置成本法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探析——以海南省为例
3.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搞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美国GAO水资源审计的借鉴
4.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探讨及框架设计——基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视角
5.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进行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基于Y县自然资产负债表编制案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与改进研究随着经济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水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水环境治理成为保障人民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仅仅进行水环境治理是远远不够的,评价治理的绩效并确定改进措施至关重要。
本研究将聚焦于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及其改进研究。
一、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是通过对治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来客观衡量治理工作的成效。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水环境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服务功能等方面。
首先,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衡量治理绩效的关键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采集水样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参数的监测,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并与相关的水质标准进行对比。
其次,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评估水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水资源的利用率、供需平衡状况和水资源利用效果等指标,来评估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合理性。
再次,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评价治理绩效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和监测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等指标,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水环境治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最后,环境服务功能评价是评价治理绩效的综合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评估水体的景观质量、水体利用价值和环境效益等方面来综合评价水环境治理的绩效。
二、水环境治理绩效改进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水环境治理的绩效。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改进措施:1. 加强监测体系建设与数据共享监测是评价治理绩效的基础,因此需要加强监测体系的建设,提高监测技术与手段的水平,并积极推动相关数据的共享和开放,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2. 制定完善的治理政策和法规水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指导治理工作的开展。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法规的制定,确保水环境治理工作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可执行性。
3. 提高治理技术与能力治理技术的创新和提高是改进水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手段。
水利工程绩效审计方法研究作者:钱静来源:《新经济》 2014年第23期钱静摘要:随着我国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不断增加,项目质量和资金规范使用成为工程项目审计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结合水利工程项目特点,引入国际先进的绩效审计方法,分析了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利工程绩效审计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一、水利工程绩效审计的内涵1.1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2011年初,国家以中央一号文件方式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水利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水利工程是对水资源进行控制、治理、调配、保护,开发、利用的各项工程的总称,通常包括防洪、农田水利、水力发电、航运等,项目特点如下:(1)资金投入以政府为主:国家投入资金主要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国债转贷资金,财政担保的信贷资金等。
(2)系统性强:水利工程项目一般是同一流域、同一地区内各项水利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单个项目本身,还是某一地区水利项目整体,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必须具备全局视野,综合分析研究,才能得到经济可行的最优方案。
(3)公益性较强:涉及民生,对环境影响较大。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对附近地区的水域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耗用施工机械、人工、材料多,工期长,投资大,为此需要重视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对水利工程项目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进行全面评价,客观公正地评判,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建设项目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揭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环节的薄弱环节,进而促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1.2水利工程绩效审计的概念与发展实践绩效审计是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利用经济与社会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分析、考量和评价。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优化路径研究随着中国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绩效管理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政府绩效审计是对政府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的一种全面审计活动,通过审核政府部门的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绩效结果等内容,促进政庶工作的科学决策和规范运行。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位、程序、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路径研究,旨在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改进提供有益建议。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位政府绩效审计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应当明确。
政府绩效审计应当与财务审计区分开来,财务审计主要关注政府资金的使用和支出情况,而政府绩效审计则聚焦于政府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
政府绩效审计还应当与程序审计和合规审计相区别,程序审计关注政府工作的程序规范性,合规审计关注政府工作的合法合规性,而政府绩效审计则聚焦于政府工作的工作成效和质量。
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位应当明确,确保其在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绩效审计的程序应当合理科学,确保审计活动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政府绩效审计应当建立健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队伍,确保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胜任绩效审计的工作。
政府绩效审计的程序应当规范化和程序化,确保审计活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政府绩效审计应当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审计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客观真实。
政府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是其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政府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应当科学合理,确保其能够客观反映政府工作的绩效情况。
政府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应当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确保其能够全面反映政府工作的绩效情况。
政府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应当注重科学性和可比性,确保其能够科学评价政府工作的绩效情况。
政府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还应当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确保其能够为政府工作的改进提供有益建议。
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建立与实施的国际经验、问题和改进作者:谢军梅来源:《财会学习》 2019年第5期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环境绩效审计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相比于其他国家,环境绩效审计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
本文认为建立与实施环境绩效审计具有其必要性,并分析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尚存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国际经验的借鉴,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环境绩效审计;不足;改进一、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如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等日益凸显。
相比经济发展,环境治理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甚至反过来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二十世纪末,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审计理论领域延伸到环境领域,环境审计开始发展。
企业进行与环境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时是否符合要求需要通过环境审计审查,有效地防止企业特别是污染性较强的企业任意排放污染物的行为。
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重要的发展方向,更加侧重于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来衡量环境审计的结果,它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大重要活动的共存与发展。
二、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建立与实施的必要性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发展较晚,尚处于初始阶段,在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但同时,环境绩效审计存在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中探讨建立与实施环境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 一) 理论研究在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上,我国学者对其存在不同的理解与定义。
一部分学者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对环境经济活动的审计,主要对资源是否有效开发利用、环境污染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以及资源的循环状况提出审计意见;一部分学者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对环境管理活动的审计,主要对环境管理的现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提出建议;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以上两者的综合,并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
从已有文献以及实际活动中,本文认为兼顾环境经营与管理活动更加符合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意义与内涵。
我国针对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第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基于PSR模型的水环保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作者:金剑青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金华市“五水共治”工程为例,将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引入水环保审计过程中,对水环保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水环保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现状,借用PSR 模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水环保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PSR模型水环保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五水共治一、引言水环境污染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威胁了社会和生态坏境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金华市自2014年起实施“推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金华”的专项行动,截止到目前,金华市已在“五水共治”工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环境保护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问题就成了一个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水环保绩效审计是评价“五水共治”建设项目的合法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监督工具,相比于传统的财务审计而言,其更侧重于水环保治理项目的绩效状况,能有效的提高水环保治理项目管理措施和资金运作的绩效,是实现“五水共治”目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金华市“五水共治”工程为例,将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引入水环保审计过程中,对水环保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水环保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现状,借用PSR模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水环保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二、PSR模型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是1979年由加拿大统计学家Tony Friend和David Rapport 最先提出来的。
1993年开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此框架应用于生物多样性、南极臭氧层空洞、海水富营养化、全球气候变化等 13 个方面世界环境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PSR模型包括3大部分,分别是压力(P)、状态(S)和响应(R)。
压力指的是人类的行为对自然资源以及外界环境所施加的压力,回答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变化”的问题;状态指的是在人类施加的压力下,自然界物理或生态的状态以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回答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的问题;响应指的是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行动应对产生的这些状态,回答了“对各种问题做了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AUDITING ANDFINANCE师事务所内部控制质量,建立健全审计业绩评价机制。
同时,不同会计师事务所间也可以从各自优势出发,以资源整合的形式提升规模效应,为上市公司高级财务造假审计成功提供更多可能。
四、结语在有效提升审计水平,杜绝上市公司高级财务造假的问题上,需要充分认识到高级财务造假手段的“高明之处”,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持续创新审计方法与审计策略。
同时,要坚持风险导向性审计和严格执行审计程序防止审计失败。
更为重要的是,要以前瞻性眼光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额度、涉及范围等进行“准确”估算。
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要组织具有丰富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对上市公司高级财务造假方法进行研究,对损害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行为进行重点调查,防止对资本市场带来更大冲击。
·····参考文献··········[1]李克亮.审计,请让“黑天鹅”走开[J ].财会月刊,2015,(13):55-58.[2]袁冬梅.尔康制药财务造假事件浅析及审计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6):72-73.[3]阚兴伟,张柯贤,尤嘉.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审计风险控制对策探讨[J ].中国内部审计,2014,(8):86-88.[4]阚兴伟,张柯贤,尤嘉.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审计风险控制对策探讨[J ].中国内部审计,2014,(8):86-88.(作者单位: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韶关学院商学院)一、引言环境问题在生产中产生,不受市场规律的调节,也无法依靠生产主体的自觉性完全消除。
因此,政府政策的强制实施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在企业以及地区的生产经营发展中发挥了监督、规范、考核的指导性作用,平衡了工业生产追求经济利益的短期目标和保护环境的长期目标。
政府环境审计现存问题及优化分析【摘要】为建设生态文明,落实政府环境保护政策,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政府环境审计,对企业发展、政府政策落实和生态文明建设都起到推动作用。
但是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仍然存在审计人员能力有限、审计范围较窄、审计方式亟需革新以及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培养专业化人才,完善审计立法,利用大数据革新审计方法,加强国际合作等来解决,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
【关键词】政府环境审计;现存问题;优化分析一、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及内容(一)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起步较晚,主要为四个阶段:其一,起步阶段(1983年至1997年),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的出台,从法律层面推动了政府环境资源审计的萌芽;其二,探索阶段(1998年至2002年),建立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标志着我国环境资源审计新阶段的开始;其三,平稳过渡阶段(2003年至2007年),建立环境审计协调领导机构;其四,战略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正式将资源环境审计列为六大审计类型之一。
2009年9月,审计署出台了《审计署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国政府环境审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政府环境审计正式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1]。
(二)政府环境审计的内容政府环境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
当前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内容主要为围绕环境领域的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和重点内容展开的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环保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二是遵守国家环境政策法规的情况。
三是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会计报表,四是确定被审计单位影响环境的因素,五是验证环境报告的真实性,六是评价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等。
二、政府环境审计的作用(一)通过揭示功能可以发现企业环保设备安装及运行中的不足政府环境审计的揭示功能主要体现在事先了解项目有关环境影响、项目环保资金投入、项目运行中的环境风险、环保设备不正常运行等方面。
水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估技术研究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各种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如何科学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因此,水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估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一、绩效评估技术的概念与意义绩效评估是指对某一政策、计划或项目等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科学、客观的评价过程。
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绩效评估可以帮助相关机构和部门科学地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效益、生态保护状况等情况,为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绩效评估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
通过对水资源的评估,可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以确保水资源的安全供应。
二、绩效评估技术的分类绩效评估技术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种。
1、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专家意见或前期调查等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定性评价水资源管理的效果。
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管理过程、管理效果、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定量分析法相比,更为灵活。
2、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对水资源管理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定量分析法主要分为定量指标法、目标管理法、贝叶斯网络法等。
其中,定量指标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制定合适的指标体系,对水资源管理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水资源的绩效。
指标体系应包含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相关指标,制定合理的指标权重,以期能够准确反映水资源的绩效。
三、绩效评估技术的应用绩效评估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的研究机构都在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估工作。
在具体应用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指标体系的制定与优化应针对不同的水资源管理对象,量身定制合适的指标体系。
□·22·2012.4下旬【摘要】环境绩效审计以受托公共责任为前提,参与水资源治理是以参与者利益冲突协调为基础,其是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契合在一起参与水资源治理的策略互动博弈机制,也是涉水参与主体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
环境绩效审计的制度化,可以合理保证水资源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涉水部门的责任意识。
环境绩效审计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为水资源治理的健康发展服好务、定好位。
本文认为环境绩效审计与环境治理存在共同理念,并以宁波市成功将环境绩效审计融于水资源治理建设为例,进一步阐述二者理论和实践有机契合需要的体制与机制创新。
【关键词】资源治理绩效审计水资源赵彩虹(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宁波315100)环境绩效审计参与水资源治理的相关探讨二十世纪后,人类开始意识到经济发展进步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去被认为与环保关系不大的部门逐步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职能。
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职能的加强以及环境治理领域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引发了政府环境绩效审计。
按照《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指南》的定义:开展环境绩效审计,依托环保专项资金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审计,重点审查评价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将政府审计独立、客观、公正特点契合到环境治理新领域,并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融合在一起,参与环境治理实践。
在当前各地高度重视民生建设、设法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新形势下,城市环境绩效审计与环境治理融合在一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阐述环境绩效审计与环境治理存在共同理念的基础上,以宁波市开展水资源审计为例,阐述环境绩效审计如何融入水资源治理并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契合。
一、环境绩效审计用于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1.公共受托责任的寻租理论。
从本质上看,水资源属于公共物品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世界上水资源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5%,所以人类总觉得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偿受益,于是不择手段攫取水资源,造成水质低下、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部分地区的湖泊甚至出现了无可逆转的环境变异。
基于5E理论的水资源环境审计对策研究--以A地区为例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资源环境审计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
本文以A地区为例,基于5E( Environment, Economy, Energy, Equity, Efficiency)理论,探讨水资源环境审计的对策研究。
二、环境(Environment)分析A地区的水资源环境状况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A地区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尖锐。
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和居民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低标准的污水处理方式,导致水质污染更加严重。
2.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开销不当,如大面积的灌溉渠道,污水的处理和利用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3. 自然灾害影响水资源的非正常供需A地区的自然灾害频繁,常常造成供水中断,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等问题,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经济(Economy)分析在A地区,水经济的特点是“供较紧缺、需较宽泛、利用较单向、财政补贴较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投入,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2. 供用水价格水平不合理由于缺乏市场竞争,A地区供用水价格水平较低,无法抵抗高成本和直接的投资和维护费用。
并且,由于供用水质量下降,市场需求下降。
3. 湿地保护等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在水经济的一定程度上,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难度大,导致了水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的滞后。
四、能源(Energy)分析能源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 水资源的节能利用节约能源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A地区,可以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
2. 水资源的负担能力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地区的能源消耗量也越来越大。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负担能力不足,使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更加严重。
水资源审计现状及研究水资源审计现状及研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存水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各界保护水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水资源审计作为监督环保有效实施并实现预期目标的需http://LWlm要而应运而生。
因此,文章通过对水资源审计总体情况的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环境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1我国环境资源审计的现状现今,所处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因此,环境审计不同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它有自己的特点。
环境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我国的环境审计才发展了二十多年。
目前,我国环境审计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环境审计的依据不充分,不完整。
虽然我们国家有环保政策,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以及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但是却没有一部专属于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
其次,环境审计的主体和对象都比较单一。
目前我们国家进行的环境审计都是由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
企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然而企业却没有足够的意识进行环境审计。
而且,我国的环境审计对象基本上主要是针对资金收支这一块,很少涉及到关于合规性审计和效率性审计。
第三,环境审计意识比较淡薄。
我国在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才开始重视环境的保护。
第四,环境审计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
我国审计人员大部分比较熟悉企业的财务审计,而环境审计又是一个需要大量的关于环境方面的人才。
环境审计方面的人才不仅要熟悉审计和会计准则,还要熟悉环境管理原则和方法等。
针对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现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加强。
首先,加快环境审计方面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们国家的审计人才基本都是关于财务报表审计方面的,而环境保护专业方面的人才不懂审计。
因此,应该加强这两方的互相培训和交流,以此更快的发展环境审计方面的人才。
其次,应该加快环境审计方面的立法。
目前我们国家的环境审计还没有科学的依据,大部分是按照财务报表审计的模式进行,但是,环境审计尤其特殊之处,完全依靠财务报表审计的准则是不可能把环境审计做好的。
收稿日期:2023-01-15作者简介:王园青(1997 ),男,江苏宿迁人,审计学硕士,研究方向:内部控制㊂孙雪斌(1998 ),男,河南安阳人,审计学硕士,研究方向:鉴证审计㊂任静文(1998 ),女,河南南阳人,审计学硕士,研究方向:内部控制审计㊂李盈(1999 ),女,山东潍坊人,审计学硕士,就职于西京学院会计学院,研究方向:绩效审计㊂水环境审计的困境与解决路径以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为例王园青,孙雪斌,任静文,李 盈(西京学院会计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摘 要:黄河流域水环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水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加强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水环境审计能够有效评价和监督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资金使用㊁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效㊂文章从水环境审计角度研究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主要审计内容及困境,提出了解决路径,以期完善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㊂关键词: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水环境审计中图分类号:F 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3)04 0053 04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㊁四川㊁甘肃㊁宁夏㊁内蒙古㊁山西㊁陕西㊁河南及山东9个省㊂黄河流域地势东高西低,西部河源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m 以上,由一系列高山组成,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中部地区海拔在1000m~2000m 之间,为黄土地貌,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主要由黄河冲积平原组成,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污染严重㊂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㊂因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㊂2022年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㊂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指出: 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但水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㊂水环境改善态势并不稳固㊂流域内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部分地区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瓶颈亟待突破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只依赖企业自觉保护水环境是行不通的,还需要政府来承担公共责任,全面统筹水环境治理,但是政府在此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如水环境治理效率不高,管理不全面,资金浪费等㊂因此政府利用水环境审计来弥补这些不足是非常必要的㊂1 水环境审计在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主要内容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体系覆盖面广㊁工程项目多㊁涉及资金量大㊁政策制定复杂多样㊂因此黄河流域的水环境审计工作不仅要因地制宜与各地治理现状相结合,还要各地区,各部门协同合作,主要审计工作应包括水环境治理政策执行情况审计㊁项目建设和运营审计㊁资金管理和运用审计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㊂1.1 政策执行情况审计对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础㊂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的审计可以及时有效地纠正和规避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㊂当前黄河流域主要的水环境治理方案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和由生态环境部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印发的‘黄河生2023年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F e b r u a r y 20234518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N o .4T o t a l N o .518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等,‘行动方案“提出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攻坚五大行动: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行动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㊁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行动㊁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和生态保护修复行动㊂针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一方面,审计机关应对相关职能部门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着重关注相关部门制定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否符合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现实情况,评估在河湖生态保护㊁减污降碳㊁城镇环境治理㊁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完成情况㊂同时,审计机关应该对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杜绝为达标而修改相关数据,监督信息披露的真实合规性㊂另一方面,审计机应对相关企业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估:①要对照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㊁环保规范和标准,守住企业污染防治底线㊂②要对照环评报告㊁环评批复的要求,规范建设,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夯实企业水环境治理基础㊂③要对照排污许可要求,完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达标排放㊂④要对照专项整治要求,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水平,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建绿色工厂㊁环境信用良好企业㊂1.2项目建设和运营审计对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和运营情况进行审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㊂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进行审计可以检测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项目运营的有效性㊂为解决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问题,审计机关应在进行水环境审计时,重点关注完工项目运营情况㊁设备功能利用率㊁污水处理率㊁污染物削减能力㊁运营成本费用率㊁防洪评估㊁水土流失治理率㊁居民饮水安全项目执行情况㊁湘江流域水质监测系统实施状况等方面㊂此外,对于‘行动方案“中提出的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行动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㊁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行动㊁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和生态保护修复行动五大攻坚行动中,审计机关应重点关注河流湖泊生态多样性㊁减污降碳率㊁城乡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情况㊁农业农村水污染物监测㊁水生态修复保护等方面㊂审计机关可以以项目建设和运营为导向,重点从水污染综合治理㊁主要污染物监测,水质等级和饮用水达标率等方面开展工作㊂1.3资金管理和运用审计对资金管理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的审计一直以来都是环境审计的重中之重㊂审计机关可以从资金预算㊁资金审批与拨付㊁资金使用和票据管理4个方面对水环境治理的资金管理和使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审计㊂首先,资金预算方面,无效的资金预算控制会导致无序的资金管理,造成资金的浪费㊂水环境治理工程涉及的资金通常都比较大,审计机关应关注项目资金的立项㊁预算是否合理㊁有效,并重新计算预算各项分项是否与整体一致㊂与财务及资金负责人沟通,了解资金预算的编制与审批情况,审查资金是否有浪费现象,如违建㊁乱建项目,避免出现 套现 工程㊂其次,资金审批方面,审计机关应关注资金审批是否符合流程,无效的资金审批可能会导致资金流失以及舞弊的出现,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关注印章是否被有效保管,现金或网银支付是否被有效控制㊂账款拨付的时候关注资金到账时间,往来账户情况,是否有各项单据签字确认等㊂再次,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工作量大也最容易出现问题㊂审计机关应重点审查资金使用明细,招标阶段要看供应商资质,是否与项目负责人独立,项目建设阶段,每一项支出是否合理,审计人员可以抽查部分月度(季度)的付款记录,与对应期间的资金预算进行比对,确认是否在预算内,对预算外的支付款项,检查是否恰当合理,是否恰当审批,合同付款是否经合同㊁发票㊁收货单(或有效服务确认)复核一致㊂最后,票据管理方面,审计机关应关注各类票据,如:支票㊁汇票等是否均被有效管控,所有票据均被有效登记(包括空白与作废票据),支票存根与作废票据是否均有效保存;所有票据是否被定期盘点,并经监盘与复核,汇票开具与背书㊁支票签发是否经有权人审批,审批是否恰当,票据相关印鉴及审批人是否经相关人员审批并备案㊂检查支票存根,确认真实性㊂1.4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出明确部署㊂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是指主要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依法依规对本地区㊁本部门(单位)以及主管业务领域的工作应当履行的责任㊂传统的评价领导干部任职业绩通常是以G D P论成败,以数字论英雄的发展和考核导向,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太过于宽泛,审计机关应对地区领导干部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总第518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于中央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大政方针的执行情况;审查领导干部对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各项法规政策的落实情况;审查领导干部关于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以及完成情况;审查领导干部是否对水环境生态起到监督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水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监督等;审查领导干部对于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水环境治理的相关资金征管使用和项目建设运行情况㊂2水环境审计在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困境当前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由于其专业性强,涉及部门众多,因此,对黄河流域开展水环境审计面临诸多问题,如审计人员能力不足㊁审计体系不健全㊁责任界定模糊㊁审计容易出现断层等㊂2.1审计人员能力不足水环境治理审计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许多指标与策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涉及财务会计㊁审计环境等多个领域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政治生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都要有所涉猎,尽管审计人员可以聘请专家进行咨询,但是最终的判断还是要交到自己手中,所以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㊂而参与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和助理往往都是经管财会类出身,极少有人能够涉猎相关方面的知识,这也就为审计师开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这种现状上进行审计,由于知识的缺乏,开展审计工作,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会导致审计效率低下,对审计质量或多或少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㊂2.2审计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对水环境方面的审计模式过于单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审计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对资金和政策执行方面,没有从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全局来把握,因此得出的审计报告不够全面㊂其二是审计过程单一,我国目前针对资源环境审计局限在事后审计,没有过多关注事前和事中,似乎当前的审计只是与领导干部的绩效与业绩挂钩,审的只是领导干部合不合格,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对黄河流域水环境进行审计归根结底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母亲河,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㊂审计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起到监督作用,而不是事后才开始判定责任㊂2.3责任界定模糊责任界定模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由于黄河流域涉及青海㊁四川㊁陕西㊁河南㊁山东等9个省份,且其支流众多,流经省份也就更多了,因此审计人员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责任划分的时候往往无法准确度量,此外,下游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只能被动地接受上游的水量和水质,如果上游在水环境治理的时候出现问题也势必会对下游造成影响,这样更加让责任界定出现困难,甚至会对水环境治理状况出现认知错误㊂②对黄河流域的审计还要涉及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水利管理局㊁市政管理局㊁环保局㊁国土资源局等多个部门单位,此外还要加上相关的企业与个人,这种多元化的主体使得部门间的责任难以准确确定,为水环境审计工作提出了难题㊂2.4审计容易出现断层由于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主干位于黄土高原,水环境生态一直以来都比较脆弱,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一直以来都是持久战,通常来说,一项水环境治理项目自开始建设到见到成效,这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水环境污染的影响也会波及几代人,而审计工作的开展只能局限于审计人员在职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审计人员的换代,对黄河流域水环境的审计难免会因为审计人员或是领导干部的换代而出现断层,加之国家对水环境治理的政策不断更新,审计标准不断调整,让审计工作更加难以持续㊂3黄河流域水环境审计的解决路经3.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应对黄河流域水环境审计工作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审计部门应注意审计人员的内外兼修㊂①要强化审计专业知识的提升,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审计准则㊂②审计人员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自己在环境保护㊁行政审批㊁土地规划㊁水污染治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审计部门可定期举行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为审计人员普及此方面的知识㊂为了应对更为复杂的情况出现,审计部门还可以不拘泥于只任用审计人员参与到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可以为每个审计团队都配备不同领域的人才,实现优势互补,来提升审计队伍整体的专业水平㊂美国在王园青,等㊃水环境审计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以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为例2023年第4期1978年就设立了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司,内设环境资金审计处和环境绩效审计处,主要由会计㊁经济学㊁工商管理㊁法律㊁计算机㊁统计㊁工程和物理专家组成,审计人员知识背景多元化,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㊂3.2健全审计体系对长江流域水环境审计,并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能够完成的,其工作往往需要多部门㊁审计机关㊁相关企业和个人合作完成,建议政府牵头加强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资源环境审计主体之间的协作,构建协同审计体系,从而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㊂此外,为了解决审计需要跨越多省份多地区的难题,对黄河流域水环境审计可以成立专门的独立的审计部门,统一规划,避免信息不对称,在实际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加强各区域有效沟通,提高信息的质量㊂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个地区或是一个人的工作,黄河流域水环境的改善缺少哪一环都无法完成,因此审计部门应着重关注黄河流域水环境的整体情况,加强对合作治理的审计,从而达到对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目的㊂3.3实施审计全覆盖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对黄河流域的审计不能只局限于资金管理,项目建设和运营方面的审计,形式上,只有对管理使用公共资金㊁国有资产㊁国有资源的相关地方㊁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无一遗漏㊁无一例外㊁全面覆盖,才能体现审计无禁区,形成一种常态化㊁动态化震慑形式上㊂为了解决责任难以界定的问题,审计部门应实现审计全覆盖,具体而言,在审计时间方面,审计机关应转变以往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全覆盖,对主要领导干部也不局限于离任审计,要更加注重任期审计㊂在审计领域方面,审计机关要拓宽审计范围,从经济责任审计㊁环境绩效审计㊁合规审计等多方面审计㊂审计机关应从项目的计划㊁预算㊁建设㊁运营㊁成效等多方面审查,重点关注项目的合规性㊁合理性和效益性㊂在审计对象方面,对凡是管理并使用公共资金㊁国有资产㊁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都纳入审计范围,具体而言,对参与黄河流域的水环境治理的环保局㊁水利局㊁国土资源局等主要部门及其领导干部都要纳入审计范围内㊂3.4实施跟踪审计为了解决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时间跨度大,容易出现断层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实施跟踪审计,将审计项目全过程划分若干阶段或期间,从项目建设伊始开始进行审计,直到项目完成,精确到某个时间段某个项目由谁负责,将责任定位到具体个人或团队,体现 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㊁由点及面㊁全方位以及时间跨度大等特点 ㊂对于水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的审计,应做到资金去到那里,审计跟踪到哪里㊂对于时间跨度达的审计项目,应保障审计底稿的完整性㊁细致性,方便后来者借鉴㊂对于审计部门出现离职或调任时,审计机关应最好工作备案,加强前任审计师与现任审计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此来保障审计监督的效率与真实㊂4结束语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论是涉及的人员或是涉及的区域都是非常庞大的,在具体实施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复杂问题,因此,对其采取审计监督是必要的,这对黄河流域水环境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㊂本文从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角度出发,分别从水环境治理审计的主要内容㊁困境以及实施路径进行研究,希望有利于社会公众了解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紧迫性,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策略,完善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㊂[参考文献][1]唐洋,耿建新,刘炎.水环境审计机制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 以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为例[J].财会通讯,2022(11):99-104. [2]陈献东.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若干思考[J].审计研究,2014(5):15-19.[3]陈树国.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2(29):59-61.[4]孙晗.美国水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财会月刊,2015(7):60-64. [5]王芸,李坤.鄱阳湖水污染资源环境审计困境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7(16):83-85. [6]付忠伟,黄翠竹,张百平,等.审计 全覆盖 的工作机制探析[J].审计研究,2015(3):15-19.总第518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