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口腔科PDCA提高我科影像检查片的质量
- 格式:docx
- 大小:379.28 KB
- 文档页数:13
牙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PDCA持续质量
改进记录表PDCA模板
PDCA(Plan-Do-Check-Act)是一种经典的质量管理方法,以下是牙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的PDCA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PDCA模板,用于帮助医院提高感染管理的质量。
---
计划阶段
1. 制定目标和指标:确定感染管理的目标和指标,例如降低感染率、提高消毒措施等级等。
2. 制定方案和计划:制定具体的感染管理方案和计划,包括培训人员、采购设备和材料、建立流程等。
---
实施阶段
1. 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
2. 实施方案和计划:按照制定的方案和计划,执行感染管理的各项措施,确保操作规范和有效性。
---
检查阶段
1. 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感染管理的指标和结果,评估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2. 数据分析:对监测和评估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异常和趋势,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
行动阶段
1. 改进措施: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和数据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包括改进操作流程、优化设备配备等。
2. 实施改进:执行改进措施,确保改进的有效性,并记录改进
的过程和结果。
---
PDCA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PDCA模板的使用可以帮助牙科门
诊医院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感染管理流程,持续提高感染管理质量,
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pdca在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是搭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它指的是计划(Planning)、执行(Doing)、检查(Checking)和改善(Acting)的过程。
在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计划:此处的质量管理要求从放射科影像技术工作者、图像监护人、技术管理者和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的技术评审机构一起确定如何计划,执行,检查和改善质量。
如培训和考核员,维护体系及诊断质量管理系统,提供质量报告等。
二、执行:在这个环节,放射科影像技术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医院的质量管理计划,及时从现场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现场影像质量合格。
如定期监控图像质量,实施图像室内校准活动,执行客户和医生使用反馈等。
三、检查:在检查环节,技术控管者要做的是实施定期检查,评估放射科影像技术和影像图像的可靠性,以确保放射科影像技术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
定期客户满意度调查等。
四、改进:最终,针对质量检查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技术管理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而改进措施可以根据影像质量审查报告进行整改。
如全院反馈不满意影像,申请病例质量审查,组织和实施质量宣导会等问题进行改进。
PDCA框架可以将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在现场的质量管理计划、执行,检查、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PDCA框架指导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行为,可以有效提高影像质量,从而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放射科DR图像质量持续性改进PDCA
Plan阶段...主题选定
为了提高我院放射科DR图像质量,从2019年7月初起我科成立质控小组,质控小组每月按病人检查号尾数末尾为0次位为偶数进行随机抽查DR片,以《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为标准,进行DR图像质量检查,分析我科DR图像质量不达标因素。
成立质控小组
组长:(科室主任)
副组长:(科副主任)
组员:
2019年三季度(7-9月)DR检查结果如下表
2019年三季度(7-9月)DR影响图像质量原因分析表
P lan阶段...现状分析
从以上统计表中可看出:甲级片率过低,仅为15.9%;乙级片:70.6%,丙级片:13.4%。
图片质量不佳,部分影响诊断质量。
Plan阶段...原因分析。
PDCA管理在优化影像科服务流程中应用影像科是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部门之一,服务窗口职能指要履行好窗口的服务工作,提升窗口服务能力,优化窗口服务流程,提高窗口工作效率,改善窗口服务态度。
直接影响到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而此次我们主要探讨的是PDCA循环法在医院门诊/住院影像中心工作效能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为PDCA 循环在其他服务窗口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计划阶段1.1发现问题根据患者对我院满意度调查结果以及临床各部门反馈信息,从中分析总结,发现我科室在服务流程上存在一些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
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1.门诊/住院检查指示标识不清晰(很多患者不明白自己应该在哪个检查室做检查)2.门诊患者流量较大,候诊室空不足、拥挤,就诊秩序相对混乱。
3住院部,住院患者平均检查等待时间较长。
一大部分绿色通道工作人员出于某些原因,未能听从我科室工作人员安排,自行将患者带至我科室候诊,导致一些患者候诊时间过长,引发不满情绪4.住院部影像中心协调分诊能力不足。
(多次遇见急诊住院患者优先检查,被普通住院患者误解为插队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与纠纷)5.CT增强预约排序问题,由于大部分患者因个人原因导致无法按照正常预约秩序就诊检查引起矛盾。
6 急诊增强CT制度不完善,经常出现推诿情况发生。
7夜间急诊患等待时间较长,病区床边检查拖沓,延误。
1.2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通过科内质量管理小组的讨论总结,将原因做了一下总结:1.检查室表示过小,而且标识都是专业名词,大部分就诊患者年龄相对较高,理解能力相对欠缺。
对专业术语性指示不能明白,不理解,指示标识过小。
2门诊检查能力有限,患者过多,检查压力较大,导致堆积大量患者(主要以门诊CT为主)。
3住院部与医管家及病房缺乏有效沟通。
平时工作中发现问题也未能及时与以上两部门反馈总结。
导致上述问题反复发生,无法得以解决。
4住院CT工作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及时,未做好解释或提前告知的工作。
放射科图像伪影的监测与持续改进(PDCA)放射科图像伪影是影响影像质量的最大因素,须充分认识伪影,分析伪影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控制伪影的产生。
因此为提高放射科影像图像质量,降低伪影发生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决定开展对放射科图像伪影的监测与持续改进。
一、数据收集汇总分析:
抽查连续三个月影像检查出现图像伪影例数,且设备自身无伪影。
(1)各检查部位出现图像伪影统计
(2)各图像伪影类别统计
(3)各检查部位图像伪影占比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技师在检查前未告知患者去除检查部位佩戴饰品
2、技师未交待患者在检查中不能晃动
3、患者佩戴饰品无法取出
4、患者无法配合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技师规范化培训,劝导患者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佩戴饰品
2、加强宣传,让患者了解更多检查注意事项
3、拍摄前给患者交代清楚,检查时不能晃动,不能保持者,需家属协助
4、小孩检查前,需给家属交待清楚,防止检查时移动
四、持续改进后(三个月):
(1)各检查部位出现图像伪影统计
(2)各图像伪影类别统计
(3)改进前后各图像伪影占比对比
五、改进后总结:
通过三个月持续改进,放射科图像伪影发生率明显下降,除部分患者无法配合外,基本未出现图像伪影,技师对检查前准备及检查注意事项相关知识有明显提高,后期将对放射科图像伪影持续监测与改进。
影像科减少漏诊率持续性改进PDCAPlan阶段・.・主题选定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科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何避免和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减少我院影像科诊断漏诊率,从2020年1月初起影像科质控小组开展工作,定期抽查在影像科检查的病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为标准,进行漏诊评判,分析影像科诊断报告漏诊的因素,采取改进措施并实施。
成立质控小组组长:(科主任)副组长:(科副主任)组员:Plan阶段现状分析回顾分析2020年1(M2月漏诊情况,结果如下:头脑风暴:分析漏诊因素,原因归类影像科报告漏诊原因鱼骨图分析影像科诊断报告漏诊原Plan阶段・.・原因分析根据上面鱼骨图,回顾分析2020年IOT2月漏诊病例原因,结果如下2020年四季度(10-12月)漏诊原因分析表Plan阶段...原因分析2020年四季度(10-12月)漏诊原因分析结果如下表:通过柏拉图分析,影响我科漏诊率高的主要原因,依从为:报告审核不严、看片时间过快、工作量大及工作强度大,上述3项内容做为重点改进内容。
PlaII阶段目标计划根据所分析的原因制定整改的目标和计划改进目标:降低科室的漏诊率。
针对存在问题及原因,制订改进措施:1、加强报告审核工作,提高工作责任意识,科室加强培训,重新学习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及审核流程,审核报告时要认真仔细,不得遗漏。
科室出具的报告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审核并签发;2、加强“三基”训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3、要求保证看片时间,看片不要一扫而过,书写要规范;4、在保证急症30分钟出具报告的情况下,合理延长平诊出具报告时间,对疑难病例要求讨论后出具报告,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5、科室加强监管,每月组织人员评估科室的报告漏诊率情况,并通报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制定计划Do阶段执行措施1、加强学习岗位职责,提高人员的责任意识,组织学习科室的报告审核制度及流程;2、定期开展科室业务学习,安排人员进修学习,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业务水平;3、修改影像科检查诊断报告时限,X线摄片完成后诊断报告完成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延长到4小时,CT检查完成后诊断报告完成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延长到6小时,MR检查完成后诊断报告完成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延长到6小时。
PDCA在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医疗事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医患间安全方面的问题正不断引起关注。
PDCA作为新型管理方法也已经在全球内受到认可与推崇,它不但能够对放射科影像实施高效的质量管理,还能针对质量进一步制定出检查控制计划、标准以及具体方法,从而实现质量提高这一目的,因此对放射科影像的相应质量管理有着积极作用。
同时由于通过PACA的使用,各个循环阶段出现的影像质量问题都能够准确做出原因定位并予以解决,进而使各环节工作得到质量提高,使放射科影像在质量上得到保证与优化。
该研究结合实际就上述观点进行分析,所获效果良好。
标签:PDCA;放射科;影像质量;质量管理从放射技术的出现到发展,X线片的临床作用得到不断验证,截至到目前已经成为医疗诊断与疾病治疗活动的常规应用手段[1],然而技术掌握不足却造成我国医疗机构放射科在影像质量上无法做到有效控制,而影像质量一直都是放射科工作的重点部分,保证影像质量这一核心宗旨一直贯穿于始终,其原因在于影响质量情况与医生做出的诊断结果有着较大关联,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医院等机构管理者应加强工作重视,在放射科实施与具体实际相适宜的措施,管理好影像质量。
该研究就PACA这一质量管理模式对放射科的影像质量管理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PDCA”的由来“PDCA”作为一种英文缩写,主要包含了“Plan”“Doing”“Check”“Action”这项内容,即“计划”“实施”“检验”“处置”,追根溯源,该管理模式来源于美国,由休哈特博士创造提出,后期由戴明博士做进一步制度完善与改进,截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下半叶得到推广,所获成就显著。
2 现代放射科基本现状与分析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带动了医疗事业中影像处理的数字化转变与发展,当前的医院放射科时常会进行高频率常规性教研与学习,而随着数字化科技的融合应用,出现许多数字化影像,而经过实践性应用人们发现,数字化影响在使用上更加便捷[2],单纯应用PACS进行系统分析就能将信息显示、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以及后续管理等程序得以完成,一步到位获取影像资料,在医疗领域与社会层面都能起到显著效益与积极作用。
PDCA在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医疗与患者之间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医疗事业的关注重点。
由于PDCA亦为一种全球推崇的高效质量管理方法,其可对放射科影像质量进行高效管理,并通过制定质量控制检查方法及计划、要求,以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对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具积极意义。
加之PDCA可在每个循环的阶段找寻致使影像质量下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工作质量,优化放射科影像质量。
本研究依据上述观点结合实际应用予以分析,取得较优效果。
标签:PDCA;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应用PDCA Application in Radiology Image Quality ManagementZHOU Jian-qing,MA Jing,TANG Qing-yanRadiology Departmen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nxi Town,Kunshan City,Kunshan,Jiangsu Province,215324 China[Abstract] Medical and patient safety issues between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edical career.Since PDCA is also a highly respected global quality management approach,which may radiology image quality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an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control inspection methods and programs,requirement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quality,the quality of radiology image management tool positive. Coupled with PDCA can find at every stage of the cycle resulting in image quality degradation causes and solutions,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quality,optimize radiology image quality.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view to be analyzed,to obtain optimum results.[Keywords] PDCA;Radiology;Image;Quality management;Application随着放射科技的不断发展,X线片已成为检验疾病的常规手段,但由于我国对此项技术的掌握尚有欠佳,无法对影像质量予以有效控制。
口腔科PDCA案例
—提高我科影像检查片的质量
一、改进项目名称:
应用PDCA提高我科影像检查的质量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
我院刚搬新医院,我科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拥有铜梁地区最先进的影像设备,提高我科诊疗水平,然而诊疗水平提高不是特别明显,原因很多,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影像检查的质量不高,通过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的观察及数据统计表明我科影像检查的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影像检查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我科医疗质量。
三、成立项目小组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科室决定成立一个项目小组进行调查分析,以提高我科影像检查的质量,质量持续改进。
项目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谢翠
成员:凌泽志、兰鑫、杨霁、赵天江、邹健平、龙海、张金成、罗佳佳、黄洁、易舒、陈沙、张玲
质控员:谢翠
四、PDCA过程
2016年5月13日召开小组成立,将PDCA勺四个阶段分为八个步骤执行,制
定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P (Plan )-计划阶段
第六步:评估结果
C
(一)P (Plan )-计划阶段
整个计划阶段分四个步骤 (1) 调查: 对搬医院以来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 (2
)
分析: 影像质量差的问题所在; (3)
学
习:
学习相关知识;
(4)
整改: 提出具体措施。
1.调查
影像片质量分类:1•优:拍摄信息清楚全面;
2•良:拍摄信息基本清楚全面;
3•—般:拍摄信息不全面,欠清楚,对临床诊疗影像小;
4.差:不能满足临床诊疗,需要重新拍摄。
牙片质量统计(前)
全景片质量统计(前)
□优 ■良 ■差
■ 85S
■ 16%
□ 3
胡
■ 40%
■
优 ■良 ■ 一般 ■差
■次
O 洛
豚片质量统计(前)
■]决
■优■
良
■—般■差
■倚
2.分析
针对调查结果,对科室进行如下调研及原因分析:
(1)科室拍摄影像片现状:
我院刚搬新医院,我科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拥有铜梁地区最先进的影像设备,提高我科诊疗水平,然而诊疗水平提高不是特别明显,原因很多,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影像检查的质量不高,通过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的观察及数据统计表明我科影像检查的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影像检查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我科医疗质量。
(2)原因分析
科室方面:①重视不够,由于刚搬新医院事情很多,对影像拍摄方面未引起高度重视,缺乏相关专业培训;②管理不到位,在科室没有严格要求影像片的拍摄质量;
③缺乏系统培训,搬入新医院后,没有组织系统性的培训。
医护人员方面:①设备操作不熟;②拍摄知识缺乏;③特殊情况医生未交
代清楚;④•缺乏与患者沟通;⑤拍摄人员不认真;⑥其他。
患者方面:①不配合检查;②•中老年人、儿童无法坚持。
设备方面:①仪器操作复诊;②CT视野小;③胶片质量下降其他方面:相关制度不完善。
(3)学习
加强理论学习,针对我科现状,组织集体学习影像拍摄相关知识及技巧。
( 4) 整改
召开科室影像拍摄质量差整改会议,提出整改措施:
1)系统性培训设备使用及拍摄相关知识;
2)定期更换淘汰的胶片;
3)加强拍摄管理;
4)提出针对牙片的拍摄要求:
①模式选择正确:大人、小孩模式;
②牙位选择正确;
③体位调节正确;
④胶片固定正确;
⑤球管放置正确;
⑥与患者简单沟通;
5)提出针对全景片的拍摄要求:
①拍摄模式问题,如果是小孩一定要选择小孩模式;
②嘱患者取下头颈部金属物;
③使用头部固定装置;
④与患者简单沟通:如仪器会转一圈,保持不动。
6)提出针对全景片的拍摄要求:
①模式选择:常规选6*8 ,细看局部6*4;
②拍摄范围:建议上下分开拍摄
③嘱患者取下头颈部金属物;
④使用头部固定装置;
⑤与患者简单沟通:如仪器会转一圈,保持不动
(二) D(Do)- 执行阶段科室严格按照既定的整改措施进行整改。
(三
)
C (Check)-检查阶段
通过整改后我科室影像拍摄质量有所提高,如下:
牙片质量前后对比图
牙片质量统计
牙片质量统计I后〉
优良一般差整改前16%40%36%8%整改后24%46%28%2%牙片质量前后有所提咼,但是整体效果一般。
■
全景片质量前后对比图
全景片质量统计(前〉
.5 =
二
全最片质量统计(后)
口0%
■优■良
□—般
口差
■ 46%
优良一般差整改前17%50%28%5%整改后32%46%22%0%全景片治疗前后有明显的提咼
CT 片质量前后对比图
CT 片质量统计(前)
CT 质量统计(后)
■忧 ■良 ■—般 □差
优
良 一般 差 整改前 16% 21% 38% 25% 整改后
24%
46%
28%
2%
CT 片治疗前后有明显的提高
( 四 ) 、 A ( Action )行动或处理阶段 1. 总结经验 ( 1) 医护人员技术能力还需提高。
■优 ■良 ■—殷 ■差
■ 16^
■知
■ ii<? g
标准:40(2)拍摄人员依然存在不认真的情况。
比如:整改后全景片中质量《一般》级:有50%为患者未取下头面部金属物;33%为拍摄时模式选择不对;其他原因只占16%。
(3)医护人员责任心有待提高。
(4)本次执行阶段时间较短,整改后的数据统计量偏少。
2. 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影像拍摄知识的培训。
(2)明确奖惩措施。
(3)科室继续对影像质量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进,提高我科影像检查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