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蒸汽吞吐效果动态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31
锦91于Ⅰ组边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特征分析李 东(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凌海 121209) 摘 要:锦91东于Ⅰ组属于典型的边水稠油油藏,初期采取蒸汽吞吐方式开发,其开发特征具有蒸汽吞吐和弹性水压驱动的双重特点。
适时采取了“二次吞吐热采”进行调整后,取得了采油速度明显提高、含水上升率明显下降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开发特征;弹性水压驱动;二次吞吐热采 中图分类号:T E 3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4—0137—021 油藏地质特征锦91块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1]南端中台阶的斜坡带,是锦45断块[2]的主力含油区块,含油面积4.05km 2,地质储量为2287×104t 。
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的沙一中及沙二段的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3],共发育于Ⅰ、于Ⅱ、兴Ⅰ、兴Ⅱ四个油层组。
其中于Ⅰ组地质储量为1699×104t 。
2 开发简史锦91块于1979年勘探发现,1984年开始试采,其开发历程分为三个开发阶段:常规干抽及蒸汽吞吐试验阶段(1984年11月~1986年6月);全面蒸汽吞吐开发阶段(1986年7月~1991年8月);加密调整综合治理及开发方式试验阶段(1991年9月~2008年12月)。
3 目前现状截至目前锦91块于Ⅰ组共有油井396口,开井296口,日产液3168t/d,日产油423t/d,综合含水86.63%,采油速度0.91%,采出程度36.56%,累计回采水率146%。
经过多年开发锦91块各层系采出程度[4]不尽1550m 组合;为最大限度地保证高峰期产量,采用83mm 大泵抽油;电加热功率220kw ,井口出油温度控制在拐点温度70℃以上;初期采用8m 冲程、2.8次/min 冲次,后期根据生产情况适当调整冲次。
3.2 设备及机具配套根据举升工艺优化结果,配套相应的举升设备及机具。
(1)采用CCJ 20-8-38长冲程抽油机。
摘要蒸汽吞吐(huff——puff)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已成为热力采油的主要方法。
蒸汽吞吐又称循环注入蒸汽方法(cyclic steam injection),它是周期性地向油井中注入蒸汽,将大量热能带入油层的一种稠油增产措施,注入的热能使原油粘度大大降低,从而提高油层和油井中原油的流动能力,起到增产作用。
关键词:稠油;热采技术;蒸汽吞吐目录摘要 0目录 (1)第1章稠油的定义及分类 (2)1.1 稠油的定义 (2)1.2 分类标准 (2)1.3 稠油与常规轻质原油相比主要所具有的特点 (3)第2章蒸汽吞吐开采方法 (4)2.1 注汽阶段 (4)2.2 焖井阶段 (5)2.3 回采阶段 (5)2.4 蒸汽吞吐采油的主要生产特征 (6)第3章蒸汽吞吐机理 (8)3.1 蒸汽吞吐的传热机理 (8)3.2 蒸汽吞吐采油机理 (8)3.3 稠油油藏进行蒸汽吞吐的增产机理 (10)第4章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因素 (12)4.1 油藏地质条件对蒸汽吞吐开采的影响 (12)4.2 注汽工艺参数对蒸汽吞吐开采的影响 (17)4.3 注汽工艺参数的选择 (22)第5章蒸汽吞吐实例 (23)5.1 深井注蒸汽采油技术 (23)5.2 优化注汽工艺参数,规范施工作业,改善吞吐效果 (24)第六章结论 (25)第1章稠油的定义及分类1.1 稠油的定义稠油(重质原油)是指在原始油藏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为100~10000mPa.s 或者在15.6℃及大气压条件下密度为0.9340~1.0000g/cm3。
1.2 分类标准我国稠油沥青质含量低、胶质含量高、金属含量高,稠油粘度偏高,相对密度则较低。
根据我国稠油的特点分类标准列入表1-1。
在分类标准中,以原油粘度作为主要指标,相对密度作为其辅助指标,当两个指标发生矛盾时则按粘度进行分类。
以粘度为主的分类方法有利于指明原油在油藏中的流动性及产能潜力。
将此原油分类标准以外的原油成为中质原油及轻质原油。
稠油井蒸汽吞吐产能分析作者:梅显旺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4期[摘要]随着大庆油田勘探开发不断深入,西部斜坡稠油油藏的勘探工作也逐渐展开,它是油田持续稳产和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之一。
蒸汽吞吐是稠油热力试油的主要手段,近几年在西部斜坡蒸汽吞吐试油了11口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勘探稠油井蒸汽吞吐储层分类及试油工艺的总结,优化蒸汽吞吐选层及试油工艺,指导稠油蒸汽吞吐试油施工。
[关键词]稠油蒸汽吞吐储层分类注汽参数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003―011、储层划分及产能分析蒸汽吞吐是稠油主要的热力试油工艺之一,是将一定量的高温高压湿饱和蒸汽注入地层,将油井周围区域加热,以降低原油粘度,并通过高温清除粘土及沥青质沉淀物来提高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焖井散热后开井采油,以提高原油产量的一种稠油增产措施。
蒸汽吞吐开采过程包括注汽、焖井和求产三个阶段。
根据国内储层分类标准,针对储层渗透率、厚度、含油饱和度、孔隙度,将西部斜坡储层划分为4类,便于生产选层。
目前,大庆西部斜坡有12口井进行了蒸汽吞吐试油,其中2011年热试油4口井,试油效果明显好于以往6口井,日产油0.56-51.84t,平均日产油为16.2t,平均产油强度达到2.9t/m;以往6口井日产油0.07-3.09t,平均日产油为1.8t,平均产油强度0.49t/m。
1.1注汽干度对热试油效果影响在注汽过程中,优化管柱结构,提高热采效率;优化注汽压力小于目的层破裂压力,注入的蒸汽均匀推进,储层均匀受热;优化注汽速度,减少井筒的热损失,提高井底干度;优化注汽强度,提高热采效果。
在注汽末期通过压力、温度、干度、热损失四个参数的测量,了解井筒内蒸汽干度分布情况,井底干度越高,储层热量吸收的越好,注汽效果越好。
通过测量井筒压力系数判断汽水界面,蒸汽的压力系数较小,水的压力系数为1.0;通过压力温度在饱和蒸汽曲线分布情况判断井筒内蒸汽界面,评价注汽效果。
改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效果技术研究本文在对稠油断块地质情况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某稠油断块开采阶段后期产量下降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技术,在现场实施应用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标签:稠油;蒸汽吞吐;效果;研究1 油藏基本情况本断块是一个层状中高渗透砂岩边底水稠油藏,含油面积9.0km2,上报地质储量5697×104t。
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是两套中~厚互层状的湖盆扇三角洲沉积。
可分为以辫状分流河道、分流河口坝、边心滩为主的七种沉积微相。
岩性以砂砾岩、中细砂岩为主。
沉积呈正韵律。
储层物性较好,泥质胶结成岩性较差。
孔隙度27.9~30.2%,渗透率1.121~0.753μm2。
储层孔隙结构为中孔中等连通型孔隙结构类型的储层。
断块油层发育,含油井段长达150~250m,全块平均有效厚度34.2 m,属普通稠油类;而兴隆台油层地下原油粘度仅为300~600mPa.s,属中质稠油,常规开采有一定产能。
2 该断块吞吐后期产量下降原因分析该断块自2000年达到最高产量146.5×104t后,年产油呈直线下降趋势,到2010年,年产量下降至58.9×104 t,平均每年减少10.95×104 t。
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①断块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油层渗透率级差都在5000以上,油层注入高温高压蒸汽后,先进入高渗透层,同时由于蒸汽的密度小,蒸汽将向油层顶部超覆,出现油层加热不均。
②地层压力下降,稠油蒸汽吞吐是一种降压开采的采油方式,随着周期的增加,地层压力不断下降,造成油井生产压差下降,对油的举升能力下降,油井产量低,周期短,油汽比下降。
目前稠油区块地层压力水平在4MPa以下,局部地区地层压力已下降到2MPa,造成低产低效井逐年增加。
③边底水内侵。
油吞吐井一旦有地层水侵入,注汽就达不到预计的效果。
这主要是注汽时由于水的流动阻力小,热焓大,大量的热能被水吸收,生产时,由于水的粘度比油的粘度小,又抑制了油的流动[1]。
稠油蒸汽吞吐技术第一节稠油的特性及分类一、稠油的一般特性1.稠油中的胶质与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少。
我国主要稠油油田原油中的胶质与沥青含量在25%-50%之间,而原油轻质馏分(300℃)一般仅10%左右。
2.稠油对温度的敏感性强。
由粘温曲线可见:随温度升高,其粘度急剧下降。
这一特性也是进行注蒸汽的原因。
3.稠油中的石蜡含量一般较低。
我国多数稠油油田原油中的石蜡含量仅5%左右,因而凝固点也较低。
4.同一稠油油藏其原油性质在平面、垂向上常有较大差别。
5.稠油中的硫、氧、氮等杂原子的含量高,并含有较多的稀有金属。
二、稠油的分类标准1.国际重油分类标准2.我国稠油的分类标准3.应强调的几点:①国际上称重油、轻油,适于商业贸易的称谓。
我国称稠油、稀油。
适于开采方法的称谓。
②粘度值是指油藏温度条件下的脱气粘度。
③原油粘度为主要指标,相对密度为辅助指标。
④井口取油样时,必须确保油样没有受到化学剂或掺入轻油的污染,并设法含有的水及机械杂质清除干净。
第二节水及水蒸汽的热特性一、水是最好的注热载体1.除液态氨外,其余任何液体的比热(或热容)都比水小。
水的比热是1卡/kg.℃。
2.水的饱和温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确定后,饱和温度只有唯一值。
3.当水的温度低于此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则水是热水;如果水的温度等于饱和温度,称为饱和水。
当饱和水逐渐被加热,液态水开始沸腾或汽化,称为水与汽两相混合液体,此时的温度并不增加,而吸收的热量用于水的汽化,汽化所需的热能很大,称为汽化潜热。
当将饱和水继续加热达到完全汽化时,此时蒸汽称为饱和蒸汽。
如果继续加热,饱和蒸汽吸收更多的热量后,在固定压力下,蒸汽的温度将升高,超过了饱和温度,此时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二、湿饱和蒸汽的特性1.干度:汽相占有的质量分数称为蒸汽的干度,用X表示。
一般直流式注汽锅炉出口的干度控制在80%,而不是再高;因为这可使炉管中有20%左右的水相,以携带走结垢物质,防止结垢。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是针对原油中高粘度、高密度以及高黏度等特性而发展出来的油田开采技术,在石油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1.热采工艺热采工艺是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核心部分。
该技术利用地下蒸汽及热水将胶体状高粘度油膜分解成较小的油滴,从而减少流体阻力,降低运输能耗,提高油田开采效率。
常见的热采工艺有蒸汽吞吐采油法、电加热采油法、火烧油田法等。
2.注水采油工艺注水采油工艺是一种稀释油藏厚度、降低油藏渗透性、改善地下油井环境、提高压力的方法。
该工艺通过将固体或液体注入油藏来形成压力,从而推动稠油进入井底,降低粘度,提高产油率。
3.化学反应采油工艺化学反应采油工艺是利用化学物质促进原油分解、破乳和降粘度等过程来提高油田开采效率的一种工艺。
常见的化学反应采油工艺有聚合物水驱和碱驱。
稀油热采工艺技术还包括一些其它采油工艺,例如浸泡采油、气体驱动采油、压裂热采采油法等。
1.提高产油率从产油效果来看,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在能够迅速提高油井产出能力方面表现突出。
在配合注水、GH等辅助措施下,其产油率可以提高2倍以上。
2.节省能源常规开采方式往往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而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则可以有效利用地下能源,如地下蒸汽、热水等,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降低生产成本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稠油地区制造业的发展。
相对于传统采油方式,它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开支。
4.提高油矿总体盈利能力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油矿的总体盈利能力。
此外,在开发石油资源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稠油热采技术是目前石油工业中一种重要的开采方式。
其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产油率、节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矿总体盈利能力。
海上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分析作者:刘雪梅吕宏伟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03期摘要:海上稠油油田受地质条件、钻完井方式及操作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蒸汽吞吐开发难度较大。
本次研究以Y油田A岛蒸汽吞吐开发为实例,对海上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进行分析,针对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改善海上稠油油田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以期大幅度提高海上稠油产量。
关键词:海上稠油;蒸汽吞吐;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 TE3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3-0269-01引言海上油田具有井距大,纵向跨度大,埋藏深以及开发后期转蒸汽驱难度大等特点,所以有必要开展海上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规避海上稠油热采开发的风险,有效提高海上稠油油藏采油速度,增加油藏产油量,对Y油田A岛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方式的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区块下步蒸汽吞吐开发推广应用提供前瞻性的认识。
1 蒸汽吞吐实施情况。
目前蒸汽吞吐是Y油田的主要开发方式,方案设计天然冷采1年后转为蒸汽吞吐生产。
截至2017年底,Y油田A岛累计实施蒸汽吞吐井26口,平均吞吐1.4个周期,累注汽4.7×104m3,累产油2.75×104t,累积油汽比1.15。
2 蒸汽吞吐效果分析(1)锅炉出口蒸汽干度低,油层处无干度,注入油层热焓低;虽然油层埋深在蒸汽吞吐筛选深度范围内,但完钻井井眼轨迹长度过大,多超过适合蒸汽吞吐开发的下限深度,井筒热损失大,井底蒸汽干度低。
据X14井筒监测资料,在井口干度50%、注汽速度13.3t/h条件下,1600m处蒸汽干度为0,射孔井段1707m处为高温热水,而相同注汽压力水的热焓远小于蒸汽携带的热焓,注入油层热焓低。
例如:0.1MPa下的沸水的热焓是415kJ/kg,而相同压力下干度为0.8的蒸汽的热焓是2259 kJ/kg,蒸汽的热焓是热水的5.4倍;随着压力的增加,蒸汽和热水的热焓比值虽然逐渐减小但仍存在倍数关系,当注汽压力为16MPa时,干度为0.4的蒸汽的热焓是热水的1.25倍。
稠油吞吐开采提质增效做法简析葛㊀凡摘㊀要:稠油油藏以提质提效为核心ꎬ优化注汽及工艺配套ꎬ提高措施综合效益ꎮ蒸汽吞吐作业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ꎬ即注汽㊁焖井㊁回采ꎮ要提高吞吐开采的效果ꎬ必须针对具体油藏的地质条件ꎬ优化设计注汽工艺参数ꎬ保证注汽质量ꎬ并考虑各种因素ꎬ科学管理ꎬ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ꎮ随着采油厂稠油开发的不断深入ꎬ边缘区块油层薄㊁粘度高㊁埋藏深的特稠油得以开发ꎮ在 三线四区 效益评价体系基础上ꎬ按照效益优先的顺序优化措施注汽ꎮ通过一年的实施ꎬ圆满完成了工程目标ꎮ关键词:稠油ꎻ吞吐开采ꎻ提质增效稠油提质增效主要做法(一)依托 三线四区 评价模型ꎬ实施措施分类优化ꎬ提升措施效益针对稠油开发成本较高的实际ꎬ牢固树立 以效益为先 的生产经营理念ꎬ依托 三线四区 评价模型ꎬ形成了单井生产效益评价曲线ꎬ指导稠油效益开发ꎮ一是明确区块开发界线ꎬ为区块开发决策和措施制订提供依据ꎻ根据各单元运行成本㊁增量成本㊁完全成本ꎬ计算出各单元不同油价下的经济界限日产油㊁经济界限油气比ꎬ具体指导开发调整和措施结构优化ꎮ二是根据单井效益评价曲线实施动态优化ꎻ依托 三线四区 评价模型ꎬ结合日油曲线㊁平均日油曲线㊁运行成本日油界限㊁操作成本日油界限和完全成本日油界限ꎬ制作单井效益评价曲线ꎬ跟踪分析单井效益变化ꎬ实施动态优化ꎬ合理优化转周时机ꎬ使效益最大化ꎮ应用过程中ꎬ将单井效益评价曲线拆分为单井运行效益曲线和单井效益区间划分曲线ꎮ首先通过运行成本评价曲线判断该井是否处于运行无效区ꎬ若处于运行无效区考虑优化生产ꎻ若该井处于运行有效区ꎬ则再根据单井效益区间划分曲线ꎬ判断该井所处效益区间ꎮ三是根据稠油措施效益评价流程ꎬ优化下步措施ꎻ措施运行过程中ꎬ根据稠油措施效益评价流程ꎬ优化下步措施(保㊁关㊁缓㊁延㊁优)ꎬ实现稠油措施优化和增效ꎬ为提高油气比奠定基础ꎮ(二)以储层需热为基础ꎬ改善注汽质量ꎬ优化注汽量稠油多轮次吞吐后ꎬ综合考虑区块动用程度㊁边底水侵入速度㊁储层物性等因素变化ꎬ确立了 按需注汽 的理念ꎬ对注汽量(热量)进行动态优化ꎮ同时应用高干注汽㊁全过程保干等技术ꎬ降低井筒热损失ꎬ提高井底干度ꎬ改善注汽质量ꎬ提升开发效果ꎮ以储层需热为基础ꎬ结合 三场(温度场㊁压力场㊁饱和度场) 的变化ꎬ实现储层需热和注汽供热的热能平衡ꎬ形成热能平衡优化图版ꎬ为技术人员提供注汽量㊁注汽强度等参数优化依据ꎬ精细方案设计优化ꎮ在吞吐初期ꎬ边水影响小ꎬ井底压力不断降低ꎬ注汽强度不断增加ꎬ每米油层需热量不断增大ꎻ边底水入侵后ꎬ井底压力趋于稳定ꎬ储层需热量也随之趋于稳定ꎮ(三)应用高干注汽技术ꎬ改善注汽质量蒸汽干度越高ꎬ湿饱和蒸汽的含热量越大ꎮ通过实施高干注汽ꎬ提高单位蒸汽载热量ꎬ可以有效提高井底注汽干度ꎬ改善开发效果ꎻ同时在储层需热量一定的条件下ꎬ可以优化减少注汽量ꎬ提升开发效益ꎮ井口干度由70%提高至80%时ꎬ井底干度提升8%~12%ꎬ井底热焓值增加4%~6%ꎻ单井注汽2200t(注汽压力15MPa时㊁注汽速度10t/h)ꎬ实施高干注汽可优化节约注汽量135tꎬ节约注汽费用2.6万元ꎮ(四)科学优化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ꎬ改善超稠油开发效果近年来通过超稠油化学辅助热采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ꎬ在广9㊁草27等超稠油区块初步建立了不同周期技术优化注入量和经济优化注入量图版ꎬ并在现场实践中得到初步检验ꎮ针对超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㊁储层能量差㊁生产效益差的问题ꎬ以广9区块为原型ꎬ开展了HDCS数值模拟研究ꎮ结合区块地层压力㊁温度场发育情况㊁原油采出程度等因素ꎬ建立了不同周期技术优化注入量和经济优化注入量图版ꎬ并在现场实践中得到完善应用ꎮ(五)精细注汽运行管理ꎬ提质提效根据采油厂地域情况和管理模式ꎬ探索出了适用于采油厂运行特色的注汽 一体化运行 管理新模式ꎮ根据旬度计划ꎬ由注汽大队根据注汽锅炉和氮气车的实际情况ꎬ与管理区㊁稠油作业区结合ꎬ按照注汽井重点程度等情况ꎬ制订出注汽运行计划ꎬ将上作转周㊁锅炉搬迁㊁隔热(调剖)㊁注汽运行进行统筹安排ꎬ严格按计划运行ꎬ使得稠油热采运行节奏加快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一体化运行 ꎮ(六)编制注汽施工设计ꎬ提高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ꎮ在分公司及采油厂有关标准㊁管理规定的基础上ꎬ对注汽全过程风险防控进行了进一步细化ꎬ编制注汽施工设计ꎬ涵盖搬迁㊁安装㊁验收㊁注汽等各个环节ꎮ活动注汽锅炉的搬迁ꎻ搬迁前由注汽施工单位㊁采油管理区及搬迁承包商等单位进行现场路线勘察ꎬ排查出存在的安全隐患点ꎬ安全隐患点要求安全监护人员重点组织好现场监护ꎮ根据现场落实注汽井场情况ꎬ重点落实注汽井㊁采油生产井㊁变压器㊁单拉油罐㊁泥浆池位置ꎬ编制«注汽井场摆放示意图»ꎬ在搬迁及安装过程中严格按设计施工ꎮ(七)完善注汽锅炉工况优化图版ꎬ实施一炉一策工况优化在研究与应用注汽锅炉燃烧分区图版㊁耗油关系图版㊁热效率关系图版的基础上ꎬ完善锅炉工况优化图版ꎬ实现注汽锅炉的优选ꎬ锅炉运行工况优化ꎬ降低能耗ꎬ提高热效率ꎮ(八)强化全程热管理ꎬ降耗保干度ꎬ提高注汽质量ꎮ地面上开展了注汽管线阀门㊁注汽井口㊁补偿器及卡箍高效保温技术攻关ꎬ推广应用气凝胶等高效保温材料ꎬ提高注汽流程的保温效果ꎬ减少散热损失3%以上ꎻ井筒上配套高等级隔热管㊁配套隔热衬套㊁优化隔热管下深ꎬ做好注汽全程保干ꎬ实现经济㊁节能㊁高效运行ꎮ实施注汽全流程无露点保温ꎬ降低热损失ꎮ地面上开展了注汽管线㊁阀门㊁注汽井口㊁补偿器及卡箍高效保温技术攻关ꎬ推广应用气凝胶等高效保温材料ꎬ提高注汽流程的保温效果ꎬ减少散热损失2%以上ꎮ(九)推行互检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注汽质量监督体系ꎮ建立了注汽队㊁注汽大队及采油管理区三级注汽质量互检体系ꎮ同时注汽锅炉安装注汽质量实时监测仪㊁注汽井口安装远程注汽质量监测仪ꎬ实施自动监测ꎬ保证注汽质量的平稳运行ꎮ作者简介:葛凡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ꎮ261。
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阶段改善开发效果研究我国稠油热采开发起步较晚,蒸汽吞吐是一种重要的稠油油藏开采方式,其对普通热采稠油开发有着良好的效果,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的特征,并研究了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参数优化以及水平井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技术,旨在为提升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阶段开发效果做出贡献。
标签: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效果0 前言我国稠油资源储量大、分布广,蒸汽吞吐技术是最先使用的热采稠油油藏开发方式,随着多年的发展,早期投产的蒸汽吞吐稠油油藏已经出现产量下降、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阶段改善开发效果,旨在为改善热采稠油蒸汽吞吐技术,提升稠油开采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1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的特征1.1 采收率低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方式主要依靠天然的能量进行开采,通过人工注入蒸汽对油层及原油进行加热能够有效强化天然能量的驱动作用,这就使得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阶段的采收效率较低,一般来说,吞吐开采效率不超过35%。
1.2 采油速度高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方式属于一种强化开采手段,其开采速度较高,一般来说,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方式的采油速度为地质储量的4%-6%。
1.3 周期产量变化大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方式周期内产量变化的幅度较大,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阶段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排液期、产量峰值期、递减期,其中产量峰值期的开采产量达到最大值,在之后产量逐渐递减[1]。
1.4 适应范围广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采用单井作业的方式,这就使其适用范围极广,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稠油油藏的地质条件,此外,相较于蒸汽驱开采方式而言,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方式的经济风险也比较小。
1.5 油层吸气剖面的改善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蒸汽会沿着高渗透层指进,同时会向着非均质厚油层顶部不断推进,这种现象时不可避免的,其垂向扫油系数较低,在确保注入热焓较高的基础上,将改善油层吸气剖面作为热采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方式的核心技术。
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因素及措施探讨
稠油井蒸汽吞吐是一种常用的油田开发方法,它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来减低稠油
的黏度,从而提高油井的产能。
在实际操作中,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因素较多,包
括温度、压力、岩石性质、油层厚度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同时提出相应的措
施来改善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
温度是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较高的温度可以加快稠油的蒸发和
流动速度,提高蒸汽吞吐效果。
提高注汽温度是改善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用提高注汽温度的方式,比如增加注汽蒸汽的温度或者提高注汽比例。
岩石性质也是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性质会影响蒸汽吞吐
的渗透能力和传输速度。
在岩石疏松度较小的地层,蒸汽的渗透能力较小,导致蒸汽吞吐
效果不佳。
选择适合蒸汽吞吐的岩石层是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关键措施之一。
油层厚度也会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
较薄的油层容易形成均匀的温度和压力分布,使得蒸汽吞吐效果较好。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较薄的油层进行蒸汽吞吐,以提高蒸汽
吞吐的效果。
稠油复合蒸汽吞吐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稠油是指具有高黏度的原油,通常黏度大于100毫帕·秒。
稠油资源庞大,但开发利用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
复合蒸汽吞吐技术是稠油开发的一种重要方法,其通过注入蒸汽将稠油加热,降低其黏度,从而增加稠油产能。
本文将对复合蒸汽吞吐技术的研究现状展开讨论,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复合蒸汽吞吐技术是指将低温蒸汽和高温蒸汽混合注入稠油层,利用温度的升高和黏度的降低来改善原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复合蒸汽吞吐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投资相对较低等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研究中主要关注了复合蒸汽吞吐技术对于稠油流动性的改善效果。
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表明,复合蒸汽吞吐技术能够显著降低稠油的粘度,提高流动性。
其中,高温蒸汽主要起到加热作用,而低温蒸汽则主要负责稀释作用。
此外,研究中还对复合蒸汽吞吐技术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如注汽温度、注汽量等,以提高技术效果。
其次,研究中也关注了复合蒸汽吞吐技术对油藏渗透率的影响。
实验研究发现,在复合蒸汽吞吐过程中,蒸汽的温度和注入方式对于油藏渗透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合理的温度和注入方式能够更好地渗透到稠油层中,从而提高采油效果。
此外,研究还发现复合蒸汽吞吐技术还能够通过破坏稠油层中的黏土颗粒结构,提高油藏渗透率。
最后,未来发展的重点将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一步完善复合蒸汽吞吐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装置,以更好地模拟油藏条件,改善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优化复合蒸汽吞吐技术的工艺参数,如注汽温度、注汽量等,以提高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于复合蒸汽吞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应用,研究其对采油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复合蒸汽吞吐技术在稠油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稠油流动性改善和油藏渗透率的影响等方面,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技术的优化方法和应用效果,以推动稠油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稠油开采过程中蒸汽技术实践分析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我国石油行业迎来了飛速发展时期,面对当前具有较大开采难度的稠油,鉴于其相对比较大的密度,导致其内部有着比较高的胶质,相比较于稀油来讲,自然体现出了较大的困难性。
所谓的稀油,类似于能够持续流动的河水,而稠油就是流动比较困难的部分。
为了能够做好稠油的开采工作,蒸汽技术的出现,因为能够整合热处理油层形式,确保稠油开采过程更具便利性。
出于切实发挥出蒸汽技术应用价值的目标下,文章详细对其在稠油开采过程当中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标签:稠油;开采;热处理油层;蒸汽吞吐;蒸汽驱开采引言:在全球范围下来看,我国作为重要稠油生产国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海上重质稠油油田的开发技术,相对来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像SAGD采油技术我国也作出了相关的研究,这些技术都为稠油开采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目前在还没有进行开采的石油资源之中,稠油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但是从稠油的采收率方面进行分析,却远远的处于较低的现状。
为了能够促使稠油更高效的开采,有效降低开采的困难度,这是我国行业人士最为紧迫的任务。
1.稠油的特征(1)在稠油的构成中,其中轻质成分非常低,仅占10%左右,其余的全部是重质成分,重质成分的组成主要有胶质和沥青等,这两种成分的含量越低,那么稠油的粘度就会越低,相反,如果这两种成分的含量越高,那么稠油的密度也会越高,稠油比普通的油具有更高的黏度和密度,下表中是我国几个油区之中的油田特性。
(2)稠油具有非常顽固的特性,但是它还有一个特性,就是不喜高温,所以,在影响稠油的因素中,最主要的便是黏度与温度,当温度上升的时候,稠油的年度就会降低,如果温度降低,那么稠油的黏度就会升高。
(3)在稠油中含有很多的硫原子和氧原子以及氮原子等,这些元素的含量非常高,不仅如此,在稠油之中的稀油金属也相对较高,尤其是镍金属等元素[1]。
蒸汽吞吐开发技术在常规稠油开发中的应用摘要:新滩油田垦东18块属常规稠油油藏,稠油开发和稀油开发存在很大的差异,稀油开发重点强调注、采平衡,单井、区块的地质动态分析,稠油开发管理重点强调开发方式及蒸汽吞吐参数的优化,热能的充分利用,因为稠油粘度远远大于稀油对温度的敏感性,无论是采用蒸汽吞吐还是采用蒸汽驱进行稠油开采,有效利用注入高温高压热能十分重要。
本文从蒸汽吞吐的原理及垦东18块地质状况入手,分析了蒸汽吞吐在垦东18块的应用效果,为下步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蒸汽吞吐、稠油油藏、粘度、参数1 蒸汽吞吐开采机理蒸汽吞吐方法即所谓的循环注蒸汽的方法或油井激励方法,是周期性地向油井中注入蒸汽,将大量的热带入油层的一种稠油增产措施。
注入的热使原油粘度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油井中原油的流动能力,起到增产作用。
其主要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低原油粘度当温度升高时,原油粘度将大幅度下降,这一粘温敏感特性是稠油热采的主要机理。
1.2解堵作用高温蒸汽对岩石的冲刷作用可解除井筒附近钻井液等的污染,尤其是第一周期,解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3降低界面张力高温周期将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从而因改善液阻和气阻效应(即贾敏效应)起到了降低原油流动阻力的作用。
1.4流体及岩石的热膨胀作用高温蒸汽,一方面将导致原油和水发生膨胀,另一方面也将导致岩石发生膨胀,使孔隙体积减少,从而增加原油的产出量。
另外,高温蒸汽可改变岩石的润湿性,吞吐降压后的压实作用以及高温蒸汽的蒸馏裂解作用。
2 垦东18块地质概况垦东18块构造主体部位为近南北走向的小型背斜,呈南高北低,构造的高部位位于垦东18井附近,地层倾角3-5度。
区内发育两条近北东向断层,断距10m左右。
储层为河流相砂泥岩薄互层沉积,岩性为岩屑质长石砂岩。
由钻井揭示,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中生界、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第四系平原组。
馆陶组上段为本区唯一一套含油层系,油层主要发育在5、6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