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小型耳机放大电路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2
LM386电路原理音频放大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LM386的引脚功能。
LM386一共有8个引脚,其中1、8脚为电源引脚,2脚为音频输入引脚,3脚为反馈引脚,4脚为电源地引脚,5脚为输出引脚,6脚为增益选择引脚,7脚为旁路引脚。
LM386的电路原理如下:首先,输入信号通过2脚输入引脚进入IC。
在IC内部,输入信号经过一个多级放大器,增益可通过6脚的电阻选择来设定。
在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5脚输出引脚输出放大后的信号。
同时,反馈引脚3和电源地引脚4之间的电容C2连接在放大器输出端,用于提供电流反馈,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在输入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大后,输出信号通过5脚输出引脚进入电容C3,然后再经过输出耦合电容C4,最终输出到扬声器或耳机等负载上。
为了提供电源供电,通常我们将1脚接到正电源,8脚接到地。
此外,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和音频品质,可在电源引脚和地之间再添加一个滤波电容C1在LM386电路中,还可以通过六脚增益选择引脚来设置增益的大小。
当增益选择引脚6未连接时,增益为20倍。
当将增益选择引脚6接地时,增益为200倍。
当将增益选择引脚6接到VCC电源上时,增益为指定的10倍。
另外,LM386还具有一个旁路引脚7、如果将旁路引脚接地,表示选择普通的电路工作模式。
如果将旁路引脚连接到VCC电源上,则选择旁路模式,可以实现更低的功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LM386是低功耗集成电路,因此在选择电源时要注意其电流输出能力。
同时,为了保证音频质量,应尽可能降低输入信号的幅度,避免出现过载,以及合理选择反馈和耦合电容的数值。
总之,LM386是一款功能齐全且易于使用的音频放大器集成电路。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增益和工作模式,实现不同的音频放大应用。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理解LM386电路原理有所帮助。
三极管放大电路放大20倍
三极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它可以将小信号放大为较大的信号。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要回答的是一个具体的情况,即三极管放大电路放大20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三极管放大电路。
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可以放大电流和电压。
三极管放大电路是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设计的电路,它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为输出信号。
三极管放大电路一般由三个元件组成,即三极管、电容和电阻。
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计算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可以用公式Av=Vout/Vin来计算,其中Av表示电路的放大倍数,Vout 表示输出信号的电压,Vin表示输入信号的电压。
在这个问题中,电路的放大倍数为20倍,也就是Av=20。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实现三极管放大电路的20倍放大。
要实现三极管放大电路的20倍放大,我们需要根据电路的放大倍数和电路的参数来选择合适的元件。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三极管、电容和电阻,并且根据电路的放大倍数来计算电路的参数。
一般来说,电路的放大倍数越大,需要的元件就越多,电路的设计也就越复杂。
总之,三极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它可以将小信号放大为较大的信
号。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回答了如何计算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以及如何实现20倍放大。
K214/J77单端耳机放大器K214/J77 单端耳机放大器单端放大电路,是用效率换音质的典范,下面介绍的这个电路,就是采用FET 和MOS 管制作的单端耳机放大器,适合推动灵敏度不是太低的中、低阻抗的耳机。
一、电路原理,从下图可以看出,整个的放大器可以分成4 部分:1、由TR1(K246)、TR2(J103)组成的缓冲电路:用来隔离前后级之间的信号干扰,提高声音的清晰度,这个电路是甲类互补源极输出器,输入阻抗很高,而输出阻抗很小,日本的发烧友很多电路中都有应用。
调节R3 可以使电路的输出中点保持在0V 左右。
2、用一个孪生的TR3、TR4(NPD5566)组成差分放大电路:采用孪生场效应管的好处在于管子的对称性好,省略了繁重复杂的配对工作。
场效应管在大电流工作的情况下,能承受大动态的输入信号而一直保持在甲类工作状态,并且不因为工作电流的增大而引入高频噪声。
本级的静态电流大约为每管9MA 左右,为了与NPD5566 的大电流工作状态配合,差分放大级的负载采用了有源负载,由Q1(A1145)、Q2(A1145)组成镜像电流源。
3、输出级采用音质醇厚细腻的K214/J77 做输出级,在电路中采用了漏极输出的组态。
4、TR5、TR6(NPD5566)的电路既为TR3、TR4 差分电路提供了恒流源负载,也为Q4 提供偏置电压,使Q4 有固定的工作电流,为输出放大管Q3 提供恒流源负载。
二、工作原理:输入信号通过输入电容耦合到缓冲级,经过缓冲级隔离以后,输入到差分放大电路,经过放大的信号驱动Q3 输出到负载。
三、安装调试:安装过程,只要上机前元件经过测量,焊接无误,基本不会出现问题,重点在于调试过程,通常的调试过程有2 个步骤:1、调节精密可调电阻R3,使输出电位最接近0V,笔者制作的样机中,。
这不是一款普通的耳机放大器,我在它前级加入低音提升电路后,可以让你使用耳机听到高保真的音响效果,特别是重低音效果,逼真感很强以至于用它听的时间长了会让人感到头晕,使用它必须得注意:你的耳机要能经得住低音的考验!
电路原理图(点击放大)
该电路中,前级采用无源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后级是用小功放芯片TDA2822M做的功率放大器,以便更强劲地驱动耳机。
电路元件除了C5-C8这四个电容使用电解电容外,其它小电容全部使用涤纶电容。
按照如上的电路,高低音均提升近10DB。
为了增大低音成分的比例,建议大家把R3和R4短路掉,以减小高音提升量,这时从耳机中出来的声音也更加柔和。
如果还要增大低音提升量,可以减少C3和C4的取值。
使用这个超重低音耳机放大器大家必须了解一些问题:
1、耳机的素质,喜欢听低音的朋友,一定不能只在电路上下功夫,耳机的作用更大,一个好的耳机能将电路产生的音频信号淋漓尽致地发挥,听感也更加自然。
而有些耳机本不具备很宽的频率响应,再怎么提升音源的低音成分都听不到很明显的效果,这种耳机不要使用。
再者,有些国产耳机在低音增强时明显失真了,此时如果长时间在很强低音的情形下,势必会损伤耳机。
2、不要过分追求低音效果,毕竟是耳机不是音响,不能采取像重低音放大器那样的分频放大法,电路能有10DB的提升量就足矣。
3、不要使用大音量,对听力是相当有害的。
作品实物图:
原创作品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萬用電路板 [ / ]。
1 设计任务描述1.1设计题目:耳机功率放大电路1.2 设计要求1.2.1 设计目的(1)掌握低频功放的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2)熟悉模拟元件的选择、使用方法。
1.2.2 基本要求(1)最大输出功率>50mW,能驱动32-200Ω的耳机(2)在20-20000Hz频率范围内音质优秀,信号失真度THD<1%;(3)电压放大信号3-5。
1.2.3 发挥部分(1)输出功率可调节;(2)220V交流电源供电。
2 设计思路根据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通过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我设计的功放基本电路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直流稳压电源、功率放大器放大倍数可调。
由不同型号的功率放大器、稳压器、电容、电阻、以及滑动变阻器组成。
根据基本要求内容,(1)首先为了最大输出功率>50mW能驱动32-200Ω的耳机,所以直流电压选择12V:(2)因为放大倍数在三到五倍所以采用运算放大器来达到要求。
另外,发挥部分设计的两个内容。
(1)为了将220V交流电压转换成12V直流电压,设计了整流电路。
首先采用变压器,把220V的电压降低,再次通过整流电路把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滤波电路把电压稳定,最后通过整流把电压稳定在12V;(2)为了使输出功率可调,所以在运算放大器使其放大倍数可调,所以使用了一个滑动变阻气使其放大倍数可调。
3 设计方框图×4 各部分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4.1各部分电路设计4.1.1直流稳压电源图4.1.1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方法图中V1为电源变压器,它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压变成整流电路要求的的交流电压,四只整流二极管接成电桥的形式,故有桥式整流电路之称。
电容C1周而复始的进行充放电,达到滤波的作用。
电路中C3,C4用来实现频率补偿,防止稳压器产生自激振荡和抑制电路引入的高频干扰,C5是电解电容,以减小稳压电源输出端由输入电源引入的低频干扰。
4.1.2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图4.1.3设计方法:输入信号电压加到运放的同向输入端,输出电压通过R4,R15,R3的分压作用,作用于反相输入端“-”。
小型台式全分立甲类耳放的制作本耳放是在我去年的耳放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之后的作品,本设计欢迎大家制作,提供PCBDOC格式的PCB文件,可以直接开板制作,同时提供我们LHU GROUP优化的器件清单。
原理图如下。
本机采用传统线路优化而成,采用三级放大电路,输入级使用JFET差分输入,源极带恒流源以保证工作稳定性,同时提供共模抑制比。
本级电流设定为2.25ma。
这个电流比一般的设计要大一些,某些老机器为了降低噪音甚至采用不到1ma的设计,但是由于JFET是电压控性元件,且输入阻抗很高,因此提高电流对噪音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如果使用BJT替换JFET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应当将电流调节至2ma以内。
推动级采用BJT共发射极放大,带恒流源负载,三极管可调偏压。
输出级则为常用的互补管射极输出。
本耳放电流可从60ma 调节到110ma左右,但是过高的静态电流对于提升音质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应当考虑整机性能进行选择。
本机第一二级采用稳压供电,输出级不做稳压,这样既保证了动态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整机稳定性。
根据理论设计,Po=(ηV)2/2RL,η为功率因数,假定采用±15V供电,此时在32Ω负载上最大输出功率为3.515W,当然如果真的输出这么高的功率那么失真已经很大了,而且由于晶体管本身的损耗也达不到这么大的功率。
那么到底在多大的输出功率的时候是甲类输出呢?参考资料我们能够查到甲类状态下最高输出电流是两倍的末级管静态电流,即2I,采用100ma的末级电流,此时输出甲类功率为0.64W(根据公式Po=2*I*I*R)以此计算需要工作电压为12.8V(根据公式Po=V*V/8R),此时机器功耗为1.28W,符合甲类放大器50%的理论效率。
这些计算说明了一个问题,甲类放大器在末级管工作电流不变的情况下,低电压效率更高,当然,为了提高输出电压摆幅,通常采用高一些的工作电压,若采用±15V供电,那么静态功耗约为3W,此时效率仅为21.3%而且实际运用中效率还要更低。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组成.1 整体电路原理本立体声功率放大器所用的核心芯片是国际通用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集成电路TDA2030A。
本电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电源电路、左右声道的功率放大器及输入信号处理电源(四运放)。
电源变压器将220V交流电降为双12V低压交流电,经桥式整流后变为±18V的直流电,作为功放及运放的供电电源,D5、R29组成电源指示电路,以指示电源是否正常,开关K为电源开关。
表一元件清单2.2 电源部分本设计是由TDA2030构成的双声道功率放大器,左右声道对称,TDA2030是一种单声道集成功率放大器,采用单电源或双电源供电方式,电路中主要构成框架如下:前置放大采用GL324四运放的两路运放的负反馈放大,放大倍数为10倍,后经过RC滤波电路组成的高低音调节,在经过平衡和电量调节输入功放芯片即TDA2030。
电路框图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利用单向导电性的整流元件二极管,将正负交替的正弦交流电压整流成为单向脉动电压。
但是,这种单向电压往往包含着很大的脉动成分,距离理想的直流电压还差得很远。
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作用是采取某些措施,使输出的直流电压在电网电压或负载电流发生变化时保持稳定。
设计中是利用变压器将电网上面220V的交流电降为双12V低压交流电,再经过桥式整流把12V的交流成分整流成±18V的直流电,经过滤波滤除直流成分中的交流部分,考虑到芯片电源电压要求比较宽泛本设计中没有采用稳压部分。
2.3 前置放大部分前置放大器是各种音源设备和功率放大器的连接设备,起到信号放大的作用。
音源信号在经过前置放大器的放大后,就可以直接送入功率放大器,使功率放大器能正常工作。
前置放大器还可以对信号的频率进行调节和控制。
本设计的前置放大部分是采用GL324四运算放大芯片的负反馈实行的。
优点在于其在分压偏置电路中利用负反馈的原理以稳定放大电路的工作,此外还可以增加增益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展开频带及控制输入输出阻抗。
音频放大器工作原理音频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用于放大音频信号,使其具有足够的功率以驱动扬声器或耳机。
它在音响系统、汽车音响和电视等设备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音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核心组成部分。
一、工作原理音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的音频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功率水平。
它包括几个重要的步骤,如放大输入信号、过滤和放大信号等。
首先,音频信号从输入端进入放大器。
通常,输入信号是通过麦克风、CD播放器或其他音频源产生的弱电流信号。
为了放大这个弱信号,放大器需要一个前置放大电路。
前置放大电路主要负责将输入信号放大到合适的水平,以便后续阶段进行处理。
接下来,经过前置放大电路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进入主放大电路。
主放大电路是整个放大器的核心部分,负责将信号进一步放大到足够的功率水平以驱动扬声器。
主放大电路通常采用功率放大器芯片,如MOSFET或功率放大器管。
为了确保输出信号的质量,放大器通常配备一个音频滤波器。
音频滤波器可以去除不需要的噪音和杂音,使输出声音更加清晰和准确。
最后,在信号处理完成后,放大器将信号传递给扬声器或耳机,以产生可听的声音。
扬声器转换电信号为声音,将其放大并播放出来,而耳机则将声音传输到听者的耳朵。
二、核心组成部分1.前置放大电路:负责将输入信号放大到合适的水平,以供主放大电路处理。
2.主放大电路:采用功率放大器芯片,将信号进一步放大到足够的功率水平以驱动扬声器或耳机。
3.音频滤波器:去除不需要的噪音和杂音,提高输出声音的质量。
4.扬声器或耳机:将信号转换为声音并放大播放,使人们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
三、总结音频放大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子设备,用于放大音频信号并提供足够的功率以驱动扬声器或耳机。
它的工作原理包括前置放大、主放大和滤波等环节。
前置放大电路将输入信号放大到合适的水平,主放大电路将信号进一步放大,并加入音频滤波器来提高音质。
最后,通过扬声器或耳机将信号转换为声音进行播放。
了解音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用和性能,并能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音频设备。
3V小型耳机放大电路
2010-04-21 来源:电子资料网整理 网友浏览 158次
近代很多新设备中都备置有耳机连接端子。但由于采用高度集成和小型化
的设计,因此没有多少空间留给耳机放大部分,对此要求相应的放大器做得十分小巧,而且
能解决低供给电源电压带来的诸多问题。否则如果不采取特别的技术措施,不但放大部分无
法安装,而且这样设计出的放大器其输出功率和余量均十分有限。
采用Maxim公司的MAX4410运放芯片可以顺利地解决这~难题。不但其体积小巧,而
且芯片内部还设计有电源供给泵,可以解决低供电电源带来的种种问题,这种供给泵只要求
添加两只外部陶瓷表面贴装电容C6和C7就能很好工作。因此十分小巧。输出级的电源供
给相对于地来说是完全对称的,因此不存在剩余的失偏电压,从而避免了必须采用大号输出
电容来阻隔直流电压传到耳机的问题。
两路立体声每个声道均可以借助断开跳线JP1和2独立关断。正常工作时JP1和JP2
与电源相连。如果两个声道同时关断。则供给泵就自动切断。这时电流消耗仅有6uA左右,
非常省电。
MAX4410芯片内部有热保护和短路保护双重功能,可在电源电压过低时自动切换至待机
状态。另外还有消噪音电路可以在电源接通和关断时防止输出端出现啪嗒声。电路的合理工
作电源电压为1.8~3.6V,输出功率为每声道80mW/16Ω。正常工作时电源消耗电流至少
为200mA。实际工作时此电源还要提供其他电路使用,因此储备电流至少应在300mA以
上。
放大器配置成反相运放模式,增益由R3/R1或R4/R2决定.输入阻抗则取决于R1
和R2。C1和C2主要用来阻隔来自两个输入端的可能的剩余直流成分。MAX4410数据手
册建议它们采用小型的钽电容,但在这里不合适,用塑料薄膜电容尽管体积大一点。但性能
要好得多。射频退耦可用100pF电容分别与R3和R4并联解决。这样设计的放大器其带宽
可超过150 kHZ,典型失真为0.0003%。安装放大器时要特别注意退耦电容和隔直电容的
选择以及这些电容在印制板上的位置以及总体元件布局。另外,14脚的TSSOP封装(引脚
间距只有0.65mm)和0402封装的表面贴装元件焊接起来非常困难,要求在制作过程中予以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