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越剧戏曲活动策划方案模板一、活动背景分析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门艺术形式,越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广越剧戏曲,增强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和了解,有必要策划一场越剧戏曲活动。
二、活动目标1.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越剧戏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越剧艺术,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2.提升越剧艺术水平:组织专业越剧演员进行演出,并与非遗传承人互动,激发越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3.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越剧戏曲活动将涵盖演出、销售、服务等多个方面,为文化产业带来机会,促进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
三、活动内容1.越剧演出:邀请著名的越剧表演院团进行专场演出,以经典越剧剧目为主,包括《紫钗记》、《望江亭》、《玉堂春》等。
演出将在当地知名的演出场馆进行。
2.越剧教育与培训:组织越剧专家和非遗传承人进行越剧教育与培训,面向感兴趣的学生和群众开展越剧基础知识的培训和越剧唱腔的教学。
3.越剧主题展览:策划越剧主题的艺术展览,展出越剧演员的戏服、道具、舞台布景等,通过图文展示的形式向观众展示越剧的发展历程和艺术魅力。
4.越剧文化讲座:邀请越剧专家和学者进行越剧文化讲座,解读越剧的艺术特点和表演技巧,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越剧的文化内涵。
5.越剧演员互动体验活动:组织越剧演员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活动,包括越剧表演技巧的教学、越剧服饰试穿等,增加观众的参与度。
6.越剧剧目推广巡演:邀请越剧演员进行越剧剧目的巡演活动,赴不同地区进行演出,向更多的人传播越剧的魅力。
四、活动策划思路与特色1.注重学术与艺术的结合:除了演出以外,活动还将举办越剧教育和培训、主题展览、文化讲座等学术性的活动,使越剧活动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让更多人了解越剧:通过越剧演出、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越剧的历史和发展,增加对于越剧的兴趣和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幼儿园梁祝情深:越剧教育教案设计与实践在幼儿园教育中,越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梁祝故事作为中国四大爱情传奇之一,是越剧中的经典剧目,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独特的教育资源。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梁祝情深:越剧教育教案设计与实践,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越剧教育在幼儿园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一、越剧故事梁祝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1.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越剧是中国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将梁祝故事引入幼儿园教育,可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情感和审美情趣梁祝故事情节感人至深,能够引发幼儿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感悟。
通过越剧梁祝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情趣,让他们在情感和艺术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3.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心越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将其故事引入幼儿园教育,有助于增强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觉性。
二、越剧故事梁祝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教案设计1.故事导入环节设计生动有趣的越剧梁祝故事导入环节,通过图片、等方式向幼儿介绍梁祝故事的背景和情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角色扮演与表演活动安排幼儿进行梁祝故事中的角色扮演和小品表演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梁祝故事的情节,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创作绘画与手工制作组织幼儿进行梁祝故事情节的绘画创作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对梁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4.唱歌和舞蹈表演安排幼儿学习梁祝故事中的经典越剧歌曲和舞蹈动作,进行歌唱和舞蹈表演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和舞蹈艺术修养,让他们在欣赏和表演中体验越剧艺术的魅力。
三、越剧故事梁祝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效果1.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能力通过越剧教育,幼儿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梁祝故事中的情感内涵,培养其情感体验能力,使他们更加懂得用心感受美,感受生活。
学科综合XueKeZongHe教师·TEACHER0912019年5月May.2019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笔者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浙江的地方戏,大多数学生对它知之甚少,更别说学唱越剧了。
深入推进“越剧进课堂”已成为保护、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必然趋势。
要让学生通过感受越剧艺术的优秀文化,明白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越剧精神,在建立起“文化自信”的同时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为更好地探索“越剧进课堂”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和感悟,从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一、“望”——静观默察,发现越剧之清美开展越剧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越剧的热爱之情,但是随着现代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传统戏剧的忠诚度逐渐降低,除了七八十岁的老人,很难寻找到忠实的越剧迷,尤其是小学生,有些甚至对越剧和京剧都无法辨别。
事实上,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来反思: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知识是能力的根源。
如果学生缺少对越剧的了解,就无法产生对越剧的情感,无法实现越剧的普及。
因此越剧的教学应该先让学生了解越剧,发现越剧的美。
策略一:了解故事知经典 ——格调高雅的文学美。
越剧的剧目崇尚“出典”,经典曲目几乎都来自古代文学典故。
如《柳毅传书》是在唐传奇与元杂剧基础上改编的;《白蛇传》是三言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之后的清传奇《雷峰塔》再加上弹词小说《白蛇传》等综合改编的;《何文秀》是明传奇《玉钗记》加上弹词小说《何文秀》改编的;《三笑姻缘》《碧玉簪》都是出自弹词小说;《拜月亭》《西厢记》都与元杂剧、明清传奇有关。
这些感人的故事、生动的情节都能打动学生的心。
因此,开展越剧教学时,不能忽视戏曲文学的介绍,要通过“了解故事知经典”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剧目,了解故事,激发学习越剧的热情。
越剧音乐教学设计越剧音乐教学是指教学生学习和理解越剧音乐的一种教育方法和过程。
越剧音乐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越剧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越剧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技巧。
越剧音乐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音乐基础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逐渐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和表演能力。
下面是一份越剧音乐教学设计的示例,介绍了如何进行越剧音乐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1. 掌握越剧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越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2. 学习越剧的基本唱腔、曲调和唱腔技巧,提高歌唱能力;3. 熟悉越剧中的常见曲目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4. 培养学生对越剧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越剧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越剧的唱腔和曲调,如高调、咬字、吐字等;3. 越剧中的常见曲目,如《红楼梦》、《窦娥冤》等;4. 越剧中的角色扮演,如梅兰芳、尚小云等;5. 越剧音乐的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观看越剧表演视频,了解越剧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演技巧;2. 听取专家的讲解和示范,理解越剧音乐的演唱技巧和唱腔;3. 分组学唱越剧曲目,进行集体或个人演唱;4. 演绎越剧中的经典角色,模仿他们的唱腔和表演动作;5. 参与越剧音乐比赛和演出,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越剧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对越剧音乐的兴趣;2. 学习基本知识:讲解越剧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越剧音乐的背景和意义;3. 学习唱腔和曲调:教授越剧的基本唱腔和曲调,让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掌握越剧的唱腔技巧;4. 学习常见曲目:学习越剧中的常见曲目,包括歌词、曲调和表演动作等,让学生能够演唱和表演;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越剧中的角色,通过模仿和表演,深入理解越剧的表演技巧和唱腔;6. 欣赏和评价:组织越剧音乐欣赏会,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提高对越剧音乐的鉴赏能力。
赏梨园雅韵品人间百态戏曲百花园之江南灵韵越剧主讲人:某某某编号(单击)江南灵韵——越剧走进越剧名段欣赏经典仿学知识回顾(目录—超链接)走进越剧发展越剧——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
由来: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
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流行地: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特点: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服饰90年代以来,越剧服装中作了各种改革,刺绣上采用了“深入淡出”、“淡入深出”,绣线上同色推移法、间色跳跃法等方法。
经由多年的探索和积累,越剧服装这种轻柔、淡雅、清丽的独特风格,不断地巩固和发展,成为我国戏曲服装中,除传统衣箱外的另一种服装风格样式。
布局1.写实2.虚实结合3.中性特性4.装饰性5.民间风格写实:以写实产生意境的手法,时空变化不大,却能在观众中产生一定的幻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虚实结合:越剧布景大量采用的方法。
设计景物以局部形象为主,省略其他,由观众的想象去意会全局。
中性特性:在吸收话剧布景表现方法的基础上,据越剧自己独有的舞台美术语言糅合而产生的。
装饰性:在“守旧”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创造,常用在时空变化比较大、传统表演手法较浓的剧目中。
民间风格:把特定环境与装饰性糅为一体,如把民间剪纸、皮影艺术手法吸收运用,具有较强的民间艺术韵味。
流派名角旦角袁派——袁雪芬,戚雅仙、张云霞、金采风、吕瑞英、方亚芬、徐晓飞等。
傅派——傅全香,裘丹莉、盛舒扬等。
戚派——戚雅仙,周雅琴、戚继仙等。
王派——王文娟,王桂萍、宓永仙等。
张派——张云霞,薛桂珍、何赛飞等。
吕派——吕瑞英,周云娟、单仰萍等。
小课堂越剧唱段教案教案标题:小课堂越剧唱段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越剧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越剧唱段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声音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越剧唱段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越剧唱段的歌词和翻译。
3. 音乐播放设备。
4. 课堂展示用的投影仪或电视。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电视播放一段越剧唱段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越剧的独特魅力。
2. 提问:大家对越剧有什么了解?有没有听过或看过越剧的表演?讲解越剧基本知识(10分钟):1. 介绍越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2. 介绍越剧的唱腔特点,如高亢激昂、音调变化多样等。
3. 解释越剧的表演特点,如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形式。
学习唱段歌词(15分钟):1. 分发越剧唱段歌词和翻译,让学生跟着录音或视频一起阅读。
2. 解释歌词中的生字词汇和表达方式,确保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
3. 引导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发音和语调。
声音表达练习(15分钟):1. 指导学生模仿越剧唱段的音调和语调,练习唱段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
2. 分组进行小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演唱,互相评价并改进表演。
小组表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越剧唱段进行表演。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适当添加动作和表情来增强表演效果。
3. 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其他学生可以提出建议和评价。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越剧唱段的特点和表演要求。
2. 鼓励学生多欣赏和学习越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拓展练习: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段越剧唱段,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表演。
2. 组织越剧唱段的比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越剧唱段的视频和音频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越剧的独特魅力。
在学习唱段歌词和声音表达练习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情感。
通过小组表演,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
学戏曲教学内容:欣赏《橘树尚且性刚强》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越剧戏种的历史发展及音乐特点,感受体验中国戏曲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2.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种音乐活动。
3.激发学生对越剧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越剧的历史发展及音乐特点。
2.体会越剧的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越剧服饰、帽子、马鞭、粉、学生搜集相关材料等教学过程:一、情境体验,明确任务1.放音乐《梁祝》,引导学生走台步进入教室,教师做越剧舞台动作表演,学生模仿,师生互动表演。
生:聆听音乐走台步进入教室,模仿老师动作并表演2.师:从刚才聆听的音乐和参与的表演,知道今天我们要讨论什么话题吗?生:越剧师:对,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越剧的百花园,去采摘江南戏曲的奇葩。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越剧《橘树尚且性刚强》唱段,请大家仔细体会这个唱段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二、聆听欣赏,感受体验1.初步感知《橘树尚且性刚强》唱段。
师:这个唱段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简介,人物介绍。
师:这个唱段是越剧《屈原》里《橘树尚且性刚强》唱段。
(出示屈原人物像)画面上的这个人物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屈原。
由于受到恶人的诽谤,他被流放在外。
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前途无望,跳进汨罗江自杀了。
虽然他死了,但他的爱国情怀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和尊敬。
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怎样纪念他?生1:各地举行龙舟赛生2:人们包粽子,吃粽子…2.复听感受,深入领悟。
师:了解了《屈原》的故事情节,我们再来听这个唱段在音乐旋律和演唱技巧上,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生:表现屈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的伟大襟怀…三、积极探讨,深化理解1.了解越剧,感受越剧方言。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对越剧了解有多少?生1:浙江嵊县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属地,故称越剧;生2:我知道越剧名曲《十八相送》《桑园访妻》;生3:有个小百花越剧团…师:你们了解得可真多,越剧流行于浙江省嵊州市一带,属地方剧种,用浙江方言演唱。
越剧音乐【教学目标】1.了解女子越剧的概念与特点。
2.知道越剧音乐的特点。
3.知道越剧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作品鉴赏1.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越剧《红楼梦》选段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越剧《红楼梦》是以戏剧形式演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此段[尺调腔]是宝、黛初次见面的对唱,表现二人一见如故并初生爱慕的内心活动。
请学生谈谈对该选段的观后感。
【知识拓展】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2.叹玉人归去太匆忙——越剧《西厢记》选段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西厢记》是越剧常演剧目。
此段是张生在寺院邂逅崔莺莺,一见钟情后激动忘情时所唱。
书生张生与相府千金崔莺莺在普救寺一见钟情,后历经磨难,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请学生谈谈张生和崔莺莺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师小结】越剧《西厢记》,有人称其为越剧四大经典剧目之一,是上海越剧院保留剧目之一,也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经典剧目。
该剧是根据元人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改编而成,讲述唐贞元间书生张生,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发生爱情的故事。
二、知识讲解1.女子越剧师生欣赏经典越剧片段,教师提问学生通过片段发现越剧有哪些特点?教师总结归纳。
越剧形成于浙江省的嵊县(今嵊州市),在上海发展成流行于吴语方言区的重要剧种。
越剧20世纪30年代进入上海演出,形成由女演员演越剧“女子文戏”,并出现了一批演唱风格各异的著名女演员,如:旦角演员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和生角演员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等。
由女演员扮演的儒雅潇洒或风流倜傥的小生,是越剧舞台演出的一大特点。
虽然五六十年代也曾有男女合演的越剧新戏出现,但女演员扮演男角色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当代著名的越剧小生演员几乎全是女性,这在戏曲中是很少见的。
2.越剧音乐教师介绍越剧的音乐发展历史和特点。
《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了解越剧的主要流派和著名表演艺术家,感受
越剧的唱腔和表演特点。
2、了解浙江悠久的传统戏曲文化以及民俗风情,感受越剧的广泛流传性、
鲜活的生命力。
3、通过收集、交流当地流行的其他剧种,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交流能力,
并进一步感受浙江丰富的戏剧文化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越剧
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吗?在哪看过的?你知道我们浙江的最多的剧种是什么
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小段的越剧。(欣赏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看完
之后你觉得跟我们平时唱的流行歌曲有什么不同呢?(预设最主要是比较柔美
的,说话也是用唱的、服装也不同)那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越剧,一起去简单地
研究一下越剧的历史。
二、分享资料 走近越剧
1、请同学打开书,仔细阅读资料,看完后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2、反馈:
(1)越剧起源?(起源于浙江绍兴嵊州)
(2)越剧在民间被称为什么?(的笃班)
(适时出示图片理解笃鼓以及尺板,说说先进又加入了哪些乐器主要是笛
子、扬琴、二胡、琵琶)
(3)越剧为什么会被老百姓喜欢?(越剧唱腔悠扬动听,扮相柔美优雅,
表演细腻真切,充满诗情画意)。
(4)、哪些名演员?经典越剧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
《红楼梦》、《祥林嫂》)
3、说说你搜集到的一些资料
4、师补充介绍越剧“四柱头”:小生、小旦、老生、小丑,(还有老旦
大面)
5、介绍茅威涛的小资料:
她的扮相俊美、气度非凡;其表演高雅脱俗、潇洒飘逸,表演细腻深刻、含
蓄深入、善于创造人物,且能汲取京、昆、川等剧种表演手段,为己所用,融内
心体验与程式化体现为一体,使之角色的创造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她的唱腔师承
尹派,吐字清晰、行腔流畅、音色圆润、气韵悠扬,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有所
发展,唱做念扮皆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在继承中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
格特色,被称为“茅腔”。在国内外都拥有众多茅迷,为之倾倒。大江南北还自
发成立“茅迷协会”,出现对越剧演员最广泛的“追星族”。
三、模仿学唱 体验越剧
1、欣赏《十八相送》你也可以边看边学着做一做。
2、学做几个走路的动作
3、重点学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1)安静听一遍
(2)边听边学唱
(3)跟师念歌词
(4)全班齐唱
四、回味越剧 小结结束
越剧已经传唱了一百多年,仅次于京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引出“江南戏
曲奇葩”。
五、拓展
有兴趣大家可以去一些网站去了解了解,欣赏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