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第八单元课内、课外阅读训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66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三下语文第八单元课外阅读专题训练(一)大雁和鸭子大雁和鸭子本是亲兄弟,它俩都有一个理想:当旅行家。
春天,大雁对鸭子说:“兄弟,咱们出发吧。
”鸭子望着那漫天烟雨,摇摇头说:“这是什么天气呀,等找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再走吧。
”大雁鼓鼓翅膀,冒着风雨,开始了征程。
夏天,大雁对鸭子说:“兄弟,咱们起程吧。
”鸭子指着天上的骄阳,摇摇头说:“哎,赤日炎炎,我受不了,等凉爽些再走也不迟。
”大雁鼓鼓翅膀,顶着烈日,上了蓝天。
秋天,大雁对鸭子说:“兄弟,这回总该起程了吧?”鸭子缩了缩脖子说:“哎,秋风起了,凉丝丝的,还不是太理想的日子。
过些时候再说吧。
”大雁鼓鼓翅膀,飞向前方。
冬天,大雁又对鸭子说:“兄弟,应该立即出发了!要不,一年就过去啦!”鸭子望着那纷纷扬扬的大雪,头摇得像拨浪鼓:“这可是打狗不出门的日子呵!你要去,自己去吧!”说完,颤动着两条短腿,躲到避风的墙根下去了。
大雁鼓鼓翅膀,迎风斗雪,飞向远方。
就这样,年复一年,鸭子的翅膀退化了,以至于飞不起来了,连走路也像个蹒跚的老头子。
而大雁,迎风击雨,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身子也越来越矫健,成了著名的旅行家。
1.大雁和鸭子的理想是。
2.这篇选文是按照(时间空间)顺序来写的。
一年四季中鸭子面临的困难分别是: 、、、。
3.你觉得阻碍鸭子飞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长尾巴兔子和短尾巴猴在动物世界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兔子的尾巴又长又细,猴子的尾巴又粗又短;长尾巴兔子住在小河的东边,短尾巴猴子住在小河的西边。
一天,长尾巴兔子挎起小竹篮,拖着长尾巴去采蘑菇,走呀走,( )地走到了大灰狼家。
长尾巴兔子看见大灰狼的菜园里长满了大蘑菇,心想:这么好的蘑菇味道一定不错!于是它悄悄地跳到菜园里,麻利地采起蘑菇。
不一会儿,篮子就装满了。
长尾巴兔子还想多采几个,可是太阳公公升起来了,它只好扫兴地走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带答案一、课内阅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1.写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语。
(1)陶罐的神态(至少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铁罐的神态(至少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4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话没说完被打断3.选文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____和____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陶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铁罐的特点是________。
4.最后铁罐去哪里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拓展。
年年有余①古往今来,“鱼”与春节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春节的“鱼”文化,情趣盎然。
②民间有“无鱼不成席”之说,尤其是年夜饭,家家户户少不了一条鱼。
因“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象征新的一年里,丰盛有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地方用鲤鱼,象征“鲤鱼跃龙门”;有的地方用鲢鱼,以示“连年有余”;有的地方用鳜(guì)鱼,寄寓“富贵有余”。
④年年有鱼或连年有鱼,都是“有余”的谐音,只是为了讨个吉祥的口彩而已。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选自《肥皂泡》(1)“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读这段话时,要用()的语气。
A. 慷慨激昂B. 快乐骄傲C. 恋恋不舍(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作者想象的部分。
(4)根据短文内容,想想下列加点词语分别指什么?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快乐:________骄傲:________希望:________(5)假如你看到这些肥皂泡,你会产生怎样的想象呢?【答案】(1)排比,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2)B(3)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4)为吹泡泡的游戏有趣而快乐。
;为能吹出这么美丽的泡泡而骄傲。
;为起的泡泡让作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
(5)略【解析】【分析】(1)连用三个以上(那么……)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2)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
了解常用的朗读句子的语气,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类文阅读。
_____________在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蜜蜂,有的小朋友马上就想到蜜蜂会蜇人。
其实,蜜蜂一般不轻易蜇人,蜇人是它进行的自卫,是它维护生命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
当蜜蜂遇到侵害时,它就会把尾部的毒针刺入对方的身上,并放出毒液。
蜜蜂尾端的毒针是自卫的武器,它连着身体里的毒腺,蜜蜂在使用它的毒针之后身体会被撕毁而死去。
其实,蜜蜂是一种可爱的小精灵,以它的勤劳赢得人们的喜爱。
蜜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分工明确而精细。
工蜂负责采蜜,每天忙碌地出去寻找蜜源,采到蜜后送回来,再出去。
它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
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蜜蜂在采蜜时,眼睛起了关键作用。
蜜蜂生长着许多复眼,大约有500万只。
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但是由于它的身体较小,眼睛就显得更微小了。
看来蜜蜂虽然体型微小,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却一点也不小,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下面的这句话,你觉得放到短文的哪个位置上比较合适?所谓复眼就是由很多微小的眼睛组成的,每只小眼睛都能看清一个小范围,再把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物体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范围。
(3)工蜂是如何判断风向的?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
(4)读了短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蜜蜂?【答案】(1)例:可爱的小蜜蜂(2)这句话放在第三自然段“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这句的后面(或“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这句话前面)。
(3)工蜂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
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4)工蜂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
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
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
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
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1)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_______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用_______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②“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③“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④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答案】(1)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
最后是上色。
(2)河南南阳;烙花;烫花;火笔画;摄氏三百至八百(3)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________等候着。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
妈妈________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心疼地伤心地耐心地着急地①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________等候着。
②妈妈________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庆龄“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用“________”画出来。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你喜欢庆龄还是小珍?为什么?【答案】(1)耐心地;心疼地(2)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3)自己在家,缺少家人的陪伴是很没有意思,但是“我”为自己能够信守诺言而感到心安。
(4)我喜欢宋庆龄,因为她言而有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阅读短文主要分四个小题:(1)考查选择合适的词语,选择的是恰当的形容词。
通过联系课文上下文内容的理解答案不难选出。
(2)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直接可以从原文找到。
(3)联系生活实际,对文段中句子的理解。
这就要学会换位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回答。
(4)是对文中人物的评价,你喜欢那个人物以及原因。
做这题要注意回答的完整,不能只答喜欢谁,要写出理由切能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来谈。
故答案为:(1)耐心地、心疼地;(2)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3)自己在家,缺少家人的陪伴是很没有意思,但是“我”为自己能够信守诺言而感到心安。
(4)我喜欢宋庆龄,因为她言而有信。
⼈教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全册课内外阅读练习答案完整⼈教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课内外阅读练习(完整答案实⽤性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古诗三⾸⼀、课内阅读:(⼀)课内阅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蒌蒿满地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______________。
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芦芽:芦苇的嫩芽。
B.蒌蒿:⼀种⾼⼤的树⽊。
C.欲上:想逆江⽽上。
D.河豚:⼀种肥⽽味美的鱼,有毒。
2.这⾸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物。
3.请你展开想象,描绘“⽵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项是( )A.这⾸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B.诗⼈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
C.诗的前两句咏画⾯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景物引起的联想。
D.这⾸诗的⾼妙之处在于作者⽤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使画中的景物变得⽣机勃发,情趣盎然。
(⼆)阅读古诗《绝句》,完成练习。
绝句【唐】杜甫迟⽇江⼭丽,春风花草⾹。
泥融飞燕⼦,沙暖睡鸳鸯。
1.古诗讲究对仗。
诗句中“迟⽇”对“”,“江⼭丽”对“”,“泥融”对“”,“”对“鸳鸯”。
2.选⼀选,填⼀填。
(填序号)(1)这⾸诗的⾸句和第⼆句分别从( )和( )的⾓度来描写春天的清新秀美。
A.视觉B.嗅觉C.听觉(2)这⾸诗的后两句通过燕⼦衔泥翩飞的( )描写和鸳鸯相偎⽽眠的( )描写,表现出春天的和谐宜⼈。
第八单元状物万花筒阅读方法与技巧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
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善于以物理。
阅读次类文章应从以下几点着眼。
1、抓住物的内、外在特点展开想象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
物的外的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
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现得真实新奇。
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
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要了解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赌博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3、学习体会修辞方法的多重运用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
训练1一把小扇我有一把心爱的小扇,它既美观又实用,是叔叔从广州给我买来的。
这把扇子是由塑料做成的。
它一共有九块米黄色的塑料板,中间用白色的丝线连接起来,算是扇骨。
每一块塑料板上都精心雕刻着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和一条张牙舞爪、环绕盘旋的长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每一块塑料板的正面,都凹进去一个小圆圈,圈内贴着一张印刷精美的风景画,画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
扇柄上拖着一个精巧的扇坠。
它是由一只塑料小蝴蝶和一束红色丝线组成的。
华丽的扇面配上一个玲珑剔透的扇坠,更使这把小扇显得精巧别致,人见人爱。
俗话说“龙凤呈祥”。
这话一点不假。
大概是由于我的小扇上有龙和凤的缘故吧,我特别珍爱它,而且百看不厌。
如果高兴了,取出小扇欣赏一番,诗情画意,悠然自得。
如果哪一天碰上不顺心的事了,只要看上一眼我的小扇,定会愁云顿散。
这也许夸张了些,但小扇确实成了我的朋友。
第八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一、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对的画“ ”,错的改正在括号内。
(6分)xuán jīrāng旋.风( ) 脊.背( ) 大声嚷.嚷( )zhéxièbà折.腾( ) 泄.气( ) 善罢.甘休(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
(7分)1.来qǔhuò()的pàng()顾客kuājiǎng()道:“师傅的shǒu yì()真棒!太lìhài()啦!”2.这个zéi()把chèn shān()bào()在胸前,胳膊下还jiā()着一顶帽子,慌张地逃跑了。
三、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12分)户{()()良{()()生{()()交{()()占{()()扁{()()2.老虎刚钻进驴圈,屋里的老婆婆( )说起话来。
3.后来夫妻俩( )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
五、连一连。
(8分)美观大方的帽子解开树梢方方正正的棉袄粘满要求勤劳聪明的老虎提出缰绳愚蠢可恨的枣核爬上泥水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2分)1.衙役一棍子打下了县官的牙。
(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2.人们戴着帽子。
(扩写句子)3.顾客把一卷布料放到桌上,对裁缝说:“我想做件棉袄。
”(改为转述句)4.枣核柴比别人打得多,所以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
(修改病句)5.您在夏天穿上新棉袄。
别人会笑话您的。
(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 ”,错的画“✕”。
(4分)1.急性子顾客多次提出要求,慢性子裁缝满口答应,把衣服改了一次又一次。
( )2.方帽子店的主人因循守旧,不懂得变通,最终被淘汰了。
( )3.“漏”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老虎和贼都害怕它。
( )4.枣核既勤劳又聪明,是爹娘的好孩子。
( )八、课内阅读。
(9分)急性子顾客挺纳闷:“为什么?”“照您的性子,您肯定会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不是吗?”裁缝说。
新版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节选)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短文中划线的词语“往往”能否去掉?请你写出这个词语的作用。
(2)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的说明方法。
A. 举例子B. 做比较C. 打比方D. 下定义(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说明对象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
(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描述,你觉得下面图________最符合该段所描绘的景象。
一:池沼上一模一样两座桥。
二:池沼上一座桥,河边有堆砌整齐的石岸。
三:池沼上两座不一样的桥,河岸边有高低曲折的石岸。
【答案】(1)不能,这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指概述,并不是全部。
(2)B(3)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之趣(4)三【解析】【分析】(1)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部编版三下语文第八单元课内、课外阅读训练
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裁缝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 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
可是您( )在秋天、夏天( )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 )会笑话您的。
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
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
”
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于是,做衣服的事儿就算说定了。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将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1)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
...由着性子穿上。
(2)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穿新衣不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在于穿对季节。
B.穿新衣不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在于穿得美观大方。
C.穿新衣不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在于裁缝制作时间的长短。
4.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裁缝又会如何劝说顾客定做衣服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二、课外阅读
蚂蚁与西瓜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有四只小蚂蚁发现了半个西瓜,西瓜的瓜瓤( ),瓜子儿( ),西瓜皮( ),看起来很新鲜。
蚂蚁们又热又渴,他们高兴得都跳了起来。
他们爬上去吃了起来。
有一只蚂蚁太渴了,就像钻地机一样钻到西瓜里“啊呜,啊呜”地吃了起来。
还有一只蚂蚁站起来说:“真好吃,我们把它搬回家吃吧!”大家连连点头。
他们推啊推啊,推不动,一只蚂蚁只好跨着大步跑回去叫大家一块儿来推西瓜。
大家都来推西瓜了,但是还是推不动。
小蚂蚁们又拿来一根长长的树枝,想把西瓜撬起来,但是树枝都被压弯了,西瓜还在地上纹丝不动。
这时有一只在蚂蚁里面自称“聪明蚂蚁”的小蚂蚁给蚁后说:“咱们可以把西瓜一小块儿一小块儿地咬下来,然后让力气大的蚂蚁搬回去。
”蚁后点了点头。
说干就干,有些蚂蚁爬到西瓜上把西瓜一小块儿一小块儿地咬下来,然后由力气大的蚂蚁搬回去。
最后他们把所有的西瓜块儿都搬回去了,他们再也不用发愁没有食物吃了。
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
黑黑的红红的绿绿的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并试着复述这个故事。
四只小蚂蚁西瓜→一只蚂蚁提出把西瓜→大家一块儿,
失败了→大家一块儿 ,也失败了→“”提出办法,成功了。
4.蚂蚁是怎样把西瓜搬回家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5.判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下面正确说法后的括号里打“V”。
(1)只要有力气,就可以搬动西瓜,不需要别人帮忙。
( )
(2)只要大家都来动手就能把西瓜搬回去。
( )
(3)做任何事只有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
( )
三、快乐阅读。
没头脑和不高兴(节选)
“没头脑”成了建筑工程师以后,首先就想设计一座少年宫,让全市小朋友能同时在里面玩儿。
他画了张图纸,是一片三四百层高的大楼群,剧场、运动场、图书馆……应有尽有。
少年宫很快建成了。
“没头脑”还收到请帖,被邀请去那儿看戏。
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的还抬着锅碗瓢盆、蚊帐被褥……“没头脑”心想:去少年宫玩儿怎么跟去露营一样呢?
“没头脑”来到少年宫,刚想进门,门卫拦住他,问他怎么没带食物和被褥。
“没头脑”纳闷儿:“看戏还用带那些玩意儿?这可太新鲜了!”门卫解释说:“这地方太大了,楼房太多太高了,楼里光有楼梯没有电梯,也没有指示牌,要找到剧场,没有十天半个月还真不行。
不带吃的还不饿死?”
“没头脑”心里直懊恼:电梯和指示牌给忘了!设计图纸的时候怎么不好好想想呢?没法儿,“没头脑”只能跟着大伙儿,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碰乱撞地往里走,一层一层地往上爬。
起先几天还好,五六天后,大伙儿全爬得垂头丧气地,没了精神。
1.给短文中的加点词语选合适的意思。
新鲜:()
A.(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等)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B.新奇、稀罕
C.(事物)出现不久
精神:()
A.英俊,相貌、身材好
B.人的意识、思维活动
C.表现出来的活力
2.“没头脑”设计的少年宫的缺点有()。
(多选)
A.没有指示牌
B.没有提供食物
C.只有楼梯没有电梯
D.楼太高太大
3.用“______”画出与门卫的话相呼应的句子。
4.你觉得“没头脑”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无论还是都
2.(1)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会由着性子穿上。
(2)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只得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3.A
4.想象合理即可。
二、1.红红的黑黑的绿绿的
2.有一只蚂蚁太渴了,就像钻地机一样钻到西瓜里“啊呜,啊呜”地吃了起来。
3.发现搬回家推西瓜用树枝撬西瓜聪明蚂蚁
4.有些蚂蚁爬到西瓜上把西瓜一小块儿一小块儿地咬下来,然后由力气大的蚂蚁搬回去。
最后他们把所有的西瓜块儿都搬回去了
5. √√×
三、1.B C
2.ACD
3.画:“没头脑”只能跟着大伙儿,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碰乱撞地往里走,一层一层地往上爬。
起先几天还好,五六天后,大伙儿全爬得垂头丧气地,没了精神。
4.“没头脑”是一个想事情、做事情都不周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