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课时测试-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2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预设教学调整教材分析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课文描写的画面的大概内容,领会课文总分式的写法。
2.学习用略读的方法快速获取信息,通过制作资料卡学习处理信息。
3.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领会课文总分式的写法。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图片,文字资料。
制作相应的幻灯片备用(也可用小黑板或练习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链接旧知,进入新课1.完成填空,复习旧知。
通过前三篇课文的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的孔子,认识了一个()的盘古,还认识了一座()的赵州桥,感受了伟大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一幅古代的绘画作品,认识一位杰出的画家。
2.揭题解题[板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意;换词(举世闻名、世界著名、闻名于世、闻名中外、名扬四海等)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2、指名逐段读课文,然后大家评价,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官吏.(shǐ)摊贩.(fàn)B.选择.(zé)一寸.(chùn)C.姿态.(tài)毛驴.(lú)D.栏.(lán)杆故宫.(gōng)二、读句子,选出加点的多音字正确的读音。
1.我们都.(dōu dū)喜欢去首都.(dōu dū)看升旗仪式。
2.古人出门常常乘.(chénɡshènɡ)坐一乘.(chénɡshènɡ)轿子。
3.夜色笼.(lónɡlǒnɡ)罩大地,家家点亮了门前的红灯笼.(lónɡlǒnɡ)。
三、选词填空。
情况情景1.《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上桥北头的()是最有意思的。
2.面对这种紧急的(),小红一点儿也不惊慌。
清闲悠闲3.爷爷一时还过不惯()的退休生活。
4.游客们()地仰卧在海面上。
四、“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明上河图》。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声音的延长B.表意思转折C.表解释说明五、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清明上河图》能被称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B.有人称《清明上河图》为我国“唐代社会的小百科全书”。
C.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D.《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画得非常传神,我们能透过画中的内容看到八九百年前的人们生活的情景。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清明上河图》是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画的,这幅画已经有_____年的历史了。
2.课文先介绍《清明上河图》的____________,然后介绍了____________,最后写出了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着马,有的()着担,有的()着毛驴,有的()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2)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名扬中外的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朝的画家______________画的。
画长______________厘米,高____________厘米,画的是____________都城____________热闹的场面。
具有很高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当铺.(pūpù)作.坊(zuōzuò)一乘.轿子(shèng chéng) 都.城(dūdōu)挑.担(tiāo tiǎo) 溜.达(liùliū)三、连字组词。
悠欣热惊普赏闹闲通扰四、连线。
长胡子的生意人走江湖的道士撑船的船工做各种买卖的医生骑着担挑着马推着毛驴赶着车五、照样子,填词语。
一(乘)轿子一( )红旗一( )店铺一( )画一( )车一( )马一( )桥一( )毛驴六、根据意思选择相对应的词语。
悠闲作坊风貌惊扰热闹1.手工业工场。
( )2.闲适自得。
( )3.惊动扰乱。
( )4.风格和面貌。
( )5.(景象)繁盛活跃。
( )七、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补充习题答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画家,长和高,然后是写画里主要画的内容,最后再收尾。
你学过这篇课文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补充习题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清明上河图》。
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有百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
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补充习题答案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é tiāolónɡ fàn二、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名扬中外2.形态各异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北宋三百六十行北京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2.尽管画上的人物十分小,但仍然可以看清,充分说明画家绘画技艺的高超。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一、教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六年制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
类文阅读-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捏面人面塑,俗称“捏面人”。
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
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称赞。
而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把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放在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雅之堂:栩栩如生:2.短文每个自然段都集中写了一个内容,请你按照段落顺序排序。
①面塑艺术现在的地位。
②面塑的特点。
④面塑的制作。
④面塑在旧社会的地位。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面塑,以为主要原料,具有、、、、、的特点,其形象多种多样,有、、、、等。
4.你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好吗?为什么?1.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 ③②④①3.糯米体积小便于携带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美女儿童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4.例: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很好,因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有机会将它传承下去。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时练习【第一课时】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zuō() chéng() lóng()作乘笼zuò() shèng() lǒng()2、形近字组词。
摊()饭()吏()作()滩()贩()史()昨()3、填空: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有乘船的(),有做各种买卖的(),有留着长胡子的(),有行走江湖的(),有摆小摊的(),有官吏和()……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4、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二课时】一、选字填空。
泽择责选()()备光()弓功宫拉()武()()殿蓝篮栏()子()天()杆貌冒茂()出面()()密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名声在中国和外国都有传扬 ,比喻名声很大。
()2、从事手工制造加工的工场。
()3、泛指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和地质风貌。
()三、课文整体梳理。
本文先是概说画面上的()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四、重点段落品析。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有的甚至只有()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从以上文段,你读出了什么?五、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学到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你想说些什么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作 zuō(作坊)乘 chéng(乘法)笼 lóng(鸟笼)zuò(作业) shèng (千乘) lǒng(笼罩)2、形近字组词。
摊(地摊)饭(吃饭)吏(官吏)作(作坊)滩(沙滩)贩(摊贩)史(历史)昨(昨天)3、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医生摊贩读书人4、张择端画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真是下了很大功夫,真是太绝妙了,不愧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呀!第二课时参考答案一、选择责备光泽拉弓武功宫殿篮子蓝天栏杆冒出面貌茂密二、1、名扬中外2、作坊3、风貌三、人物行业人物人物场景四、1、一寸黄豆人小清清楚楚2、张择端画画太传神了,太细致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时练一、选择题1.“他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清明上河图》”句中破折号表示()。
A.解释说明B.意思的递进C.话题的转折D.声音的延长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一个提着鸟笼.的叔叔迎面奔来,一把拽住了马笼.头,马车停了下来。
B.住在附近的人都知道,那家专门制作.酱菜的作.坊曾经发生过火灾。
C.县令拒绝乘.坐豪华的马车,转身坐上了自己那乘.朴素的轿子。
D.走在首都.的大街上,看到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我也加快了脚步。
3.课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面内容地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A.热爱祖国传统文化B.喜爱这幅图画4.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我也是一个喜欢画画的孩子,我使劲追赶他,要看他是怎样画画的。
()三月的春风.是一个活泼、调皮义聪明的孩子.不知他从什么地方拿到了一盒水彩,就蹦蹦跳跳地、嘻嘻哈哈地到处跑.到处画画。
()他后来就在星星湖畔洗了调色盘,洗进湖里的水彩就成了绿青蛙、红鲤鱼、黑蝌蚪……()三月的春风可真是一个比神笔马良还会画画的孩子。
你们说是吗?()我追到草地上,只看见他勾下的许多连笔画的小草小花正在那里做游戏.他已走了;我追到果园里,只看见他摔出来的大团大团的红云朵、黄云朵、紫云朵在那里轻轻地飘动,他也动了;我追到柳林里,只看见他描的一缕一缕的绿线线在那里柔柔地舞动,还是没有看见他。
()他跑得太快了点吧,水彩都从调色盘里溅了出来,那溅出来的星星点点就成了大大小小的花蝴蝶。
A.251346B.215634C.215643D.2516345.下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老子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孔子。
B.《清明上河图》到现在还完整地(保护)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C.大叔十分(赞赏)年轻人的勇气。
D.帷幕拉开了,观众(欣赏)着看台上的精彩节目。
二、填空题6.课外练习,请给下列其作品填上画家名。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一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看拼音,写词语。
yōuxiánchǎngmiànxīnshǎngfēngjǐng( ) ( )( ) ( ) 2.我会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官吏(lì shǐ)溜(liūliú)达保存(céncún)拽(zhuàilà)汴(xià biàn)梁都(dūdōu)城3.多音字。
zuō()liū()xínɡ()作溜行zuò()liù()hánɡ()4.积累词语。
()()各异名扬()()来()往()清()楚()5.照样子,写词语,比比谁写得多。
来来往往:又蹦又跳:6.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悠闲作坊风貌惊扰热闹(1)手工业工场。
( ) (2)闲适自得。
( )(3)惊动扰乱。
( ) (4)风格和面貌。
( )(5)(景象)繁盛活跃。
( )7.修改病句。
(1)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刘强做的。
(2)吴老师病好后,又陆续做我们的班主任。
(3)气象台预报说下午雪就停了,到了下午,雪突然停了。
(4)放学后,同学们连续地从教室里走出来。
8.我会读,我会填。
清明上河图已经有( )年的历史了,这幅画长( ),高( ),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画上的人物,就有( )个。
课内阅读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9.这段话共有句。
是围绕第句来写的。
10.走在街头的,是的人。
有的马,有的担,有的毛驴,有的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
11.我会仿写句子。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步练习题
一.我能读(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撑.船小摊.摊贩.官吏.形态各异
悠.闲溜.达保存.拽.住一乘.轿子
二.抄抄背背
欣赏风景来来往往清清楚楚
名扬中外形态各异古都风貌
三.组成句子
(1)一幅这作品名扬中外
(2)上课他很仔细写得听得作业很认真
四.想想填填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上的人物有五百多个:
有()农民,有()的船工,有()的生意人,有()的道士,有()的医生,有()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
结合今天所学的内容,对照书上的画面,向家长介绍一下这幅名画吧!
五.能力挑战
省略号的作用有:A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B重复词语的省略;C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D表示静默或思考;E表示说话断断续续;F表示语言的中断;G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下面这些句子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请选择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让我想了很多……()
2、妈妈说:“这就是你的好朋友吧…”()
3、春天到了,花坛里热闹起来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鲜花装点着欣欣向荣的季节。
()
六.宽带网
通过学习,你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定又有了新的了解。
把你的搜集展示给大家
吧!
我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