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子和幼苗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6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植物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和多样化的生物之一。
其生长与发育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植物的种子萌发开始,逐步介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的各个阶段。
1. 种子萌发种子是植物的生命起源,也是植物繁殖的一种方式。
当种子处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例如温度、湿度和氧气供应充足时,种子开始吸收水分,从而引起种子发芽。
种子在吸收水分后,胚乳组织内的胚芽开始向外生长,并且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出细胞分裂所需的激素,促进根部和叶绿体的形成。
2. 幼苗生长种子发芽后,胚芽逐渐伸展,并形成嫩茎和嫩叶。
这个阶段的植物被称为幼苗。
幼苗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得能量,同时还需要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支持生长。
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植物的细胞不断分裂和扩张,茎轴逐渐增长,叶片变大,根系也开始扩展。
3. 成株形成随着幼苗的生长,植物逐渐发展成为成株。
成株形成的关键是茎、根和叶的进一步发育。
茎轴继续向上生长,分枝并形成侧芽。
根系则向下生长,发展出侧根。
同时,叶片逐渐增多,并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能量和养分。
成株形成的过程还受到水分、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调节。
4. 开花和结果成株形成后,植物进入了生殖阶段,即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植物通过花部的形成和传粉来完成繁殖。
花部是植物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
花部通过吸引传粉媒介(如昆虫和风)的方式,将花粉传递到雌蕊上,完成授粉和花粉管的生长。
之后,受精卵就会发育成为种子,果实逐渐成熟。
5. 种子散布与再生果实成熟后,其中的种子会通过各种方式散布到外界环境,例如被风吹散或者被动物传播。
一旦种子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例如湿度适宜和氧气供应充足,它们就会开始再次发芽,完成新一轮的生长与发育。
综上所述,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经历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成株形成、开花和结果以及种子散布与再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调节,包括水分、光照、温度和营养等。
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发育阶段分析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发育阶段是植物生命中的重要过程,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合理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子萌发和幼苗期植物的生长周期从种子萌发开始。
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手段,它们具有休眠期,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芽。
种子萌发后,幼苗期开始,幼苗从种子中抽出嫩芽,通过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逐渐长大。
幼苗期是植物生长的初期阶段,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二、生长期生长期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阶段,也是植物体积和质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植物的根系逐渐扩展,茎干变粗,叶片增多,植物体逐渐形成。
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为自身提供能量和养分。
生长期的长度和速度取决于植物的种类、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等因素。
三、开花和结果期开花和结果期是植物生长周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植物的花蕾逐渐形成并开放,花粉通过传粉媒介传递到雌蕊上,授粉成功后,花朵逐渐凋谢,果实开始形成。
果实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手段,它们包含种子,通过风、水、动物等方式传播到新的地方,完成植物的繁衍。
四、休眠期休眠期是植物生长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一些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植物会进入休眠期,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休眠期,植物的生长活动减缓甚至停止,以节省能量和养分。
休眠期是植物生长周期中的一个保护机制,有助于植物在恶劣条件下存活。
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发育阶段是一个循环过程,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会有所差异。
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发育阶段对于合理的管理和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和养分等条件,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定期修剪和除草,防治病虫害,也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总之,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发育阶段是植物生命中的重要过程,对于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合理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一、种子的结构•二、种子的类型•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一、种子的休眠和种子的寿命•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四、幼苗的类型•复习思考题•种子(seed)在植物学上属于繁殖器官,它和植物繁衍后代有着密切联系。
植物界的所有种类并不都是以种子进行繁殖的,只有在植物界系统发育地位最高、形态结构最为复杂的一个类群——种子植物才能产生种子。
种子植物名称的由来,也正反映了这一特点。
种子又是种子植物的花在完成开花、传粉和受精等一系列有性生殖过程后产生的,是有性生殖的产物,所以和花的结构密切相关。
种子植物的生活是依赖于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的生理作用来维持的,从植物的个体发育而言,早在种子离开母体植株的时候,新生一代一般就已孕育在种子里面,新一代的植物体已经完成了形态上的初步分化,成为植物的雏体。
以后,随着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萌发,种子里的雏体——胚,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成长为新的植株。
新一代植物体的根、茎、叶就是从种子的胚长大后成长起来的。
所以,种子是孕育植物雏体的场所。
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种子停留在休眠阶段,由外面的种皮或包围种子的果实所保护。
为了进一步了解种子植物的个体发生和形态结构的形成过程,应当先从种子谈起。
以下各节将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和种子萌发的全过程,以及幼苗的形态等内容进行较详细的叙述。
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不同植物所产生的种子在大小、形状、颜色彩纹和内部结构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
大者如椰子的球形种子,其直径几可达15—20cm;小的如一般习见的油菜、芝麻种子;烟草的种子比油莱、芝麻的更小,其大小犹如微细的沙粒。
种子的形状,差异也较显著,有肾形的如大豆、菜豆种子;圆球形的如油莱、豌豆种子;扁形的如蚕豆种子;椭圆形的如落花生种子;以及其他形状的,还可举很多的例子。
种子的颜色也各有不同,有纯为一色的,如黄色、青色、褐色、白色或黑色等;也有具彩纹的,如蓖麻的种子。
种苗的名词解释种苗是指用于繁殖植物的种子或幼苗。
作为农业和园艺领域中的重要概念,种苗在农作物的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种苗选择和管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苗的种类分为两大类:种子和幼苗。
种子是指植物通过有性或无性的繁殖方式形成的可以植物生长的结构。
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手段,能够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新的植株。
幼苗则是指通过育秧、插秧、播种等方式繁殖出来的小苗。
幼苗通常需要在育苗箱、育苗床或者苗圃中生长一段时间,待生长良好后再移植到田地中进行栽培。
在农作物生产中,合理的种苗选择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农民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种植条件的种苗。
不同的农作物对于温度、湿度、土壤类型等环境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选择适合的品种可以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且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种苗的品质也是农民选择的重要因素。
高质量的种苗具有良好的生长势,在移栽后能够迅速生长并形成健壮的根系。
此外,种苗的来源也需要考虑,合法渠道获取的种苗通常具有较高的品质和纯度,能够提供相对一致的生长表现。
种苗繁殖和管理也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传统农作物,一般采用种子繁殖的方式。
在繁殖过程中,种子需要进行储存和处理,以确保其发芽率和存活率。
储存过程中,种子需要防止吸湿、霉变等情况发生,因此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十分重要。
此外,在种子处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种子浸种、种子处理剂的运用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性。
对于蔬菜等一些作物,也可以通过育苗和定植的方式进行繁殖。
在育苗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育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保证幼苗的健康。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种苗繁殖和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通过对种苗生长、发育和抗病性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种苗生长环境的动态调控,提高种苗的质量和产量。
大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大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于全球各地。
了解大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大麦种植技术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大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
大麦种子发芽对于幼苗的生长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以下是一些影响大麦种子发芽的因素:1. 温度:适宜的温度是大麦种子发芽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大麦种子要求温度在10-15摄氏度范围内才能正常发芽。
较高或较低的温度都会对种子发芽产生负面影响。
2. 湿度:适当的湿度能够促进大麦种子的发芽。
种子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从而激活生长过程。
然而,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种子被过度浸泡,引起腐烂。
3. 光照:光照条件对大麦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小。
大麦种子可以在黑暗环境下发芽,但是光照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和进一步开展光合作用。
4. 水分:水分是大麦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种子吸收到适量的水分后,种皮会裂开,从而让根系伸出,进行进一步的吸收和生长。
幼苗生长是大麦生命周期的关键时期,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大麦幼苗生长的因素:1. 养分供应:大麦需要适量的养分才能健康生长。
缺乏主要营养元素,如氮、磷和钾,会导致幼苗生长受限。
同时,在大麦生长过程中,合适的施肥也是确保养分供应的重要因素。
2. 水分:充足的水分是大麦幼苗生长的关键。
幼苗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受到胁迫,导致生长迟缓甚至死亡。
因此,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于大麦幼苗的生长非常重要。
3. 温度:温度对大麦幼苗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发育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大麦幼苗喜欢较为温暖的环境,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4. 光照:光照是大麦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
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幼苗叶片的生长和发育,并提供足够的能量供应。
综上所述,大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水分以及养分供应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大麦生长的影响,有助于种植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大麦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植物学》总复习题——参考答案(部分)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一、名词解释1.细胞2.细胞质3.原生质4.原生质体5.分生组织6.成熟组织7.真核细胞8.原核细胞9.质体10.线粒体11.厚壁组织12.厚角组织13.木质部14.韧皮部15侵填体16.胼胝体二、填空题1.植物细胞中双层膜的细胞器有质体和线粒体;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和微体;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微管2.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是细胞膜;参与细胞壁形成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3.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统称生物膜,它的主要成分是由脂类(磷脂)和蛋白质_组成的。
4.根据微体所含酶的不同,微体可分为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循环体两种。
5.核膜由两层单位膜构成,两层膜之间的空隙称为核周间隙,双层膜上内外连通的孔道称为核孔。
6.细胞中的核酸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后者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7.在淀粉粒中,最初积累的一个起点叫脐,其后积累的物质围绕它形成的同心圆结构叫轮纹。
根据淀粉粒形态的不同,马铃薯淀粉粒可分为单粒、复粒和半复粒。
8.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前者又分为G1期、S期、G2期三个时期,后者又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DNA复制发生在S期时期。
9.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是观察和计算染色体数目最适合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缩短变粗。
10.根据细胞的形态及细胞壁加厚的方式,机械组织可分为_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纤维、石细胞。
11.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其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而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主要功能是输导有机物质。
三、判断题1.质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一切植物的细胞都具有质体。
(—)2.叶绿体中只含有绿色的叶绿素,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存在于有色体中。
植物学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植物细胞和组织一、名词解释1.细胞和细胞学说 2 .原生质和原生质体 3 .细胞器 4 .组织 5 .胞间连丝 6 .细胞分化7.染色质和染色体 8 .纹孔 9 .传递细胞 10 .细胞周期 11 .穿孔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生物膜的特性之一是其具有选择透性。
()3.电镜下质膜呈现三层结构。
()4.虎克第一次观察细胞时,因显微镜放大倍数太低,未能发现细胞核。
()5.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6.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
()7.原生质的各种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所占比例最大。
()8.质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一切植物都具有质体。
()9.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
()10.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11.胞质运动是胞基质沿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
()12.只有多细胞生物才有细胞分化现象。
()13.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一纺锤丝都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14.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核膜。
()15.有丝分裂中 DNA 复制在 G1 期进行。
()16.细胞分裂可分为核分裂,胞质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17.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分后期。
()18.减数分裂的结果总是使子细胞染色质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19.借助光学显微镜,可详细观察生活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20.纺锤丝有微丝组成。
()21、皮孔是表皮上的通气组织。
()22、水生植物储水组织很发达。
()23.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
()24.活的植物体并非每一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
()25.“棉花纤维”不属于纤维。
()26.筛域即筛管分子的侧壁上特化的初生纹孔场。
()27.成熟的筛管分子是无核、无液泡、管状的生活细胞。
()28.分泌道和分泌腔均由细胞中层溶解而形成。
()29.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纳为皮系统、维管系统和基本系统。
种子育苗方法全过程
种子育苗是指将种子在特定环境下发芽并生长成幼苗的过程。
以下是种子育苗的全过程:
1. 选择优质种子:选择健康、无病虫害、品质好的种子,可以提高育苗成功率。
2. 准备种植容器:选择适合的育苗容器,如育苗盆、种植袋或种植箱,容器底部应有透水孔。
3. 准备育苗基质:选择适合的育苗基质,如腐殖土、椰糠、蛭石或蛭石混合土等,保证基质松散透气,保持一定的湿度。
4. 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育苗基质上,一般是在基质表面轻轻压实。
5. 浇水:用喷壶或细长喷头的水壶轻轻喷洒水,保持育苗基质湿润。
注意避免水流过强,以免冲走种子。
6. 保持温度:根据种子的要求,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
一般来说,大多数种子适合在15-25之间的温度下发芽。
7. 光照:部分种子需要光照才能顺利发芽,所以在育苗过程中,保证适量的光照是十分重要的。
8. 定期浇水:保持育苗基质湿润,但要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引起种子烂根。
9. 幼苗管理:在幼苗出土后,适时进行稀苗,保证间距和通风透光,防止苗期疫病。
10. 育苗环境调节:根据不同作物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调控育苗环境,如温度、湿度、透光度等。
11. 健康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苗床,及时清除病虫害。
12. 移栽出苗:当幼苗长到足够强壮并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时,可以进行移栽出苗,将其移植到适宜的生长环境中。
以上是种子育苗的全过程,但不同作物的育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作物特点进行调整。
第一章植物细胞1. 细胞和细胞学说:2. 原生质和原生质体:3. 细胞器:4. 胞间连丝:5. 细胞分化:6. 细胞周期:7. 后含物:8. 纹孔:9. 细胞全能性:二、判断(对的填:"√" ,错的填"×" )1. 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 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3. 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
()4. 质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一切植物都具质体。
()5. 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
( )6. 检验植物细胞贮藏的油类和脂肪时,通常使用化学试剂是苏丹Ⅲ。
( )7. 只有多细胞生物才有细胞分化现象。
()8. 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核膜。
()9. 细胞分裂可分为核分裂,胞质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 ) 10.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分裂后期。
( ) 11. 植物细胞内的质体包括叶绿体、有色体和核糖体。
()12. 核糖体是合成糖的细胞器。
( ) 13. 植物细胞核的结构,是由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组成的。
( ) 14. 次生壁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
( ) 15. 一个成熟细胞,其细胞壁的结构大体分为胞间隙、初生壁和次生壁三层。
( ) 16. 糊粉粒是细胞内贮存蛋白质的一种颗粒。
( )三、填空: 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 和( ) 两在部分。
后者又分为( ) 、( ) 、和( ) 三部分。
2.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具有( ) 、( ) 和( ) 。
3. 质体是( ) 、( ) 和( ) 的总称。
4. 核糖体是细胞中( ) 的中心。
5. 纹孔膜是由( ) 和( ) 组成的。
6. 花色素存在于细胞的( ) 中。
7. 植物细胞内与能量有关的细胞器是( ) 和( ) 前者的主要功能是( ) ,后者的主要功能是( ) 。
8. 贮藏淀粉粒结构由( ) 和( ) 组成,其类型可分为( ) 、( ) 和( ) 三种。
7 种子和幼苗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一些条件(内部条件)。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从对比活动中领悟到种子结构的完整与萌发有着密切的联系。
2、能从活动中推论出种子发芽的内部条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来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2、了解种子萌发的相关知识,初步体会植物的一些奥秘。
二、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控制条件——制定计划——实验观察——分析交流三、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
难点: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若干种植物的种子、解剖刀、杯子、花盆、课件
五、教学课时: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