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方式。
3. 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能量的转化方式。
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燃烧反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在这个反应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定义和示例。
b. 解释能量转化的方式,包括热能、化学能和机械能等。
c. 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解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实验探究(30分钟)a.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酸碱中和实验。
b. 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c.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结合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中能量的变化。
4. 拓展应用(15分钟)a. 给学生提供一些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让他们分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其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 总结归纳(10分钟)a. 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以及能量的转化方式。
b. 强调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 燃烧反应的视频。
2. 酸碱中和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3.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练习题。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中的能量变化。
2. 练习题:布置一些练习题,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引导学生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机制,深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效应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重、难点】: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H的“+”与“-”。
【教学方法】: 视频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热反应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A B答: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因素有哪些?[练习]1、1mol C与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 CO 和1mol H2,需要吸收131.5 kJ的热量。
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的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 g )+4O2( g )=2CO2( g )+4H2O ( l ) ΔH = +890 kJ/molB、CH4+2O2=CO2+H2O ΔH = -890 kJ/molC、CH4 ( g )+2 O2 ( g ) =CO2 ( g ) +2 H2O ( l ) ΔH = -890 kJ/molD、1/2CH4 ( g )+O2 ( g ) =1/2CO2 ( g ) +H2O ( l ) ΔH = -890 kJ/mol3、已知(1)H2( g )+1/2O2 ( g ) =H2O ( g ) ΔH1 = a kJ/mol(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3)H2 ( g )+1/2 O2 ( g ) =H2O ( l ) ΔH3 = c kJ/mol(4)2H2 ( g )+O2 ( g ) =2H2O ( l ) ΔH4 = d kJ/mol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教案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 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3.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二)能力目标1. 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渐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2. 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会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 教学难点:焓变,△H “+”与“-”。
三、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所学过的化学反应中,有的化学反应是为了制取某些物质的,比如:实验室制取H2:Zn + H2SO4 = ZnSO4 + H2↑,而有的化学反应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比如:炭的燃烧和氧炔焰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所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
1. 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热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
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相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即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要点扫描】1.了解反应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了解焓变的表示符号(ΔH)及其常用单位(kJ/mol),认识ΔH的“-”、“+”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对应关系;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书写方法;4.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知识梳理】一、反应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关系1.反应热是指。
在化学实验中,通常遇到的反应是在敞口容器下进行的,此时的反应热等于,用符号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2.从化学键角度看,反应热近似等于.3.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放热反应是由于,吸热反应是由于.如图中,a表示,b表示,该反应的ΔH0.中学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吸热反应有.二、反应热和焓变1.焓和焓变(1)焓(2)焓变(ΔH)ΔH=H(产物)—H(反应物)2.反应热⑴定义:⑵符号:用△H表示⑶单位;一般采用⑷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⑸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微观讨论)以H2(g)+Cl2(g)=2HCl(g)为例:①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热量②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热量吸热和放热的差值即为反应热(6)反应热表示方法反应热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整个体系的能量(即焓)增加或者减少的量值,ΔH=H产物—H反应物焓增加→吸热→则用“”表示;焓减少→放热→则用“”表示。
(填“+”或“-”)3.反应热的计算(1)根据键能数据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将ΔH看作热化学方程式中的一项,再按有关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格式进行计算,得出有关数据。
(3)盖斯定律三、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1)要注明,但中学化学中所用ΔH的数据一般都是在101kPa 和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2)需注明ΔH的“+”与“—”,“+”表示,“—”表示;比较ΔH的大小时,要考虑ΔH的正负。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课题: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变化的基本概念;b.了解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特点;c.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此知识解决相关问题;d.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观察、记录、分析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好奇心;b.强调实验中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c.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的思考和探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变化的基本概念;b.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特点;c.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a.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本质;b.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理解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b.提问:你们平时接触到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会伴随能量的变化?你能否给出一些例子?2.知识讲解(20分钟):a.讲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热、化学势能和活化能的概念;b.介绍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特点;c.分析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实验操作(30分钟):a.分组进行实验,使用保温杯、测温计等材料,观察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中能量的变化;b.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注意安全操作;c.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讨论。
4.讨论与总结(20分钟):a.学生围绕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进行讨论,总结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特点;b.讨论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解答;c.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5.拓展练习(20分钟):a.布置相关习题,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b.给予学生时间解答,并进行答案讲解。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主备人:李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反应热的涵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教学难点:△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反应热第二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教学方法:读、讲、议、练,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反应热【复习引入】高一时曾做过铝片与盐酸、氢氧化钡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实验。
在这两个实验当中,能量有哪些变化?为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当中,还有哪些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化学反应必定伴有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当时放出能量,当时吸收能量。
2、从能量的角度看,断裂化学键要,形成化学键要,一个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讲解】通过以上讨论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常伴有能量的变化,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反应热、焓变【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或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2、符合:用表示。
3、单位:一般采用。
4、可直接测量,测量的仪器叫量热计。
5、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板书)【思考】例如:H2(g)+Cl2(g)2HCl(g)实验测的1mol H2与1mol Cl2反应生成2molHCl 时放出184.6KJ的热量,从微观的角度如何解释?【阅读】教材第2页图【分析】(1)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KJ(2)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KJ(3)反应热的计算:862KJ—679KJ=183KJ【讲述】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能量的差就是此发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
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
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以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
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
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掌握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3.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3. 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2. 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四、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2. 展示法;3. 实验法;4. 讨论法。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引出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理论讲解(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或断裂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因此化学反应与能量密切相关。
反应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放热反应,吸收的能量称为吸热反应。
(2)实验中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的方法:通过实验中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温度、颜色等状态变化的方法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伴随着能量变化。
(3)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基本原理:热力学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即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说明了热量无法从低温物体自发地流向高温物体。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来判断一些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4. 总结讨论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讨论,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和热力学基本原理。
七、教学建议1. 师生可以一起参与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兴趣;2. 在讲解时尽量使用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八、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操作的结果和讨论的质量来评估学生的理解情况。
九、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及试剂;2. 讲义及课件;3. 图书资料。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关系;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化学反应的实质,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化学原理;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3.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焓变,XXX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利用图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引入。
玻璃棒点酒精灯的实验。
对实验原理稍作解释。
回答问题,思考实验原理复问题启发。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
个别回答问题,思考旧知识拓展延伸。
物质中的键能大小与物质的内能高低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物质中键能与内能的关系总结。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区别。
引导学生总结。
总结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区别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能量是相互关联的。
这是因为化学反应不仅遵循着质量守恒定律,也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
在本章中,我们将通过定量地探讨质与能的关系,来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本章的第一节主要探讨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在教材第1页中,我们可以找到有关焓变反应热的相关内容。
学生可以自主阅读教材的第1章第2页至第3页,理解其中的要点,例如键能大的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低且稳定,反之则高且不稳定;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而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等是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过程。
3.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物、化学方程式等。
(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1)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事例,如燃烧、生锈等。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例,如燃烧、电池放电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1)讲解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实例,如火箭发射、水力发电等,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2)演示实验: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解释。
(2)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一些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环保、能源等,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作业设计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分析其中的能量变化。
2.请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到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掌握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热量的测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2. 热量、能量、热值的概念及应用3. 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与应用4. 实验:测定反应热5. 能量变化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热量、能量、热值的概念及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与应用。
2.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温度计、热量计等。
2. 教学课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3. 案例资料:有关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实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2. 讲解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3.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与应用,让学生理解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
4. 进行实验:测定反应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 分析实验数据,巩固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6.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掌握热量、能量、热值等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研究方法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三、教学方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讲授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利用图示的方式将笼统的内容形象化。
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讲授程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谁都知道,要点燃酒精灯,只观察、思考、情境要划根火柴便可以了。
但用玻演示实验:玻会商并集体回(2min)璃棒也能点燃酒精灯,这你信棒点酒精灯。
答:不信?酒精达到着火点的能量并提问:能量来自化学来自哪里?反应。
(老师对实验原理稍做解释。
)复问题启发引导:巩固1、从物质结构知识的角度说旧知明化学反应过程当中为何会问题启发诱导学生个别回答(2min)有能量的变化?学生2、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设想企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培养研究兴趣。
从旧知出发能把学生的认知情绪激发起来,并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如何决定?旧知1、我们把生成1摩尔化学键时释拓展放的能量或断裂1摩尔化学键时延伸吸收的能量叫做键能。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2)能够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1)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变化现象,如燃烧、电池放电、光合作用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知识讲解(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结合化学键的知识,讲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旧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当吸收的能量大于释放的能量时,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反应;当吸收的能量小于释放的能量时,化学反应表现为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通过实例介绍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如吸热反应有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放热反应有燃烧、酸碱中和反应等。
让学生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并能够判断常见化学反应的吸放热情况。
(3)热化学方程式讲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书写方法和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要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还要标明反应的焓变(即反应的热量变化)。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注明物质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焓变的数值及单位。
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6.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获得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完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化学实验。
2.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3.能从能量守恒定律和化学键的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和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教学难点】从微观结构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具准备】1.仪器用品:温度计、玻璃棒、玻璃片、烧杯、50 mL量筒、试管、锥形瓶、气球、胶头滴管。
2.药品:镁条、2mol L HCl 、2mol L KOH 、2mol L NaOH 、4NH Cl 固体、()22Ba OH 8H O ⋅ 固体。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播放神州七号发射时的视频。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你知道神州七号顺利升空所需要的巨大推动力是如何产生的吗?【结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放出巨大能量 【展示】本节课的课题:化学能与热能 【展示】本节课探究内容 1.感受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2.从理论角度分析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的实质;3.自我体验酸碱中和反应的热能变化。
【设问】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热量变化的具体形式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探讨。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现象,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2. 掌握热量、热量变化和焓的概念,了解反应热与反应物、物能量的关系。
3. 能够运用能量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现象2. 热量、热量变化和焓的概念3. 反应热与反应物、物能量的关系4. 生活中的能量变化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现象,热量、热量变化和焓的概念,反应热与反应物、物能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反应热与反应物、物能量的关系,生活中的能量变化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原因。
2. 利用实验、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能量变化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生活中的能量变化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变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热量、热量变化和焓的概念,讲解反应热与反应物、物能量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能量变化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生活中的能量变化实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能量变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燃烧实验、中和反应等。
2. 动画演示:利用动画演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生活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能量变化现象,如食物腐败、电池放电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5. 课堂提问:穿插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能量变化知识的理解程度。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学生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多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因此将化学反应分为:(1)放热反应(2)吸热反应 2: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ΔH,单位:kJ/mol 或kJ•mol-1 ∆H为“-” 为放热反应,∆H为“+” 为吸热反应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1)从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角度解释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放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吸热反应)(2)从化学反应的实质角度去解释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的形成过程(放出能量)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大于新键的形成过程(放出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小于新键的形成过程(放出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4、课堂练习(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kJ/mol。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H的“+”与“-”。
[教学过程]:
[引入]能量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
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
所以,研究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讲述]我们不仅要知道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还要会表示它。
[提问]
1、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热?
2、△H (焓变)所表示的意义?
3、用△H (焓变)如何表示放热还是吸热呢?
【查阅资料和课本讨论后口述】
△H (焓变)即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H (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能量-应物的总能量 单位:kJ/mol
△ H (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H (焓变)〈0表示放热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
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
[板书]一、反应热 焓变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
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 -1
2、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用ΔH 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放热反应:体系
环境,体系将能量释放给环境,体系的能量降低,
因此,放热反应的ΔH <0,为“-”
吸热反应:环境 体系,体系吸收了环境的能量,体系的能量升高,
因此,
吸热反应的ΔH >0,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下图:
能量
能量
3、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计算]根据教材提供的键能数据计算H
2与Cl
2
反应的反应热
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特定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之差。
即ΔH = E
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总键能-E
生成物分子化学键总键能
[思考]:H2 + F2 = 2HF 、H2 + Cl2 = 2HCl ,
预测生成2molHF和2mol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并说出你的理由?如何验证你的预测?
[板书]一、反应热焓变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
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ΔH,单位:kJ/mol 或kJ•mol-1
2、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用ΔH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3、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