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学院精品课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647.32 KB
- 文档页数:2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民族文化复兴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热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也被人们所重视。
在中国西部的云南丽江,就有一种极具历史底蕴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白沙细乐。
近年来,经过对白沙细乐不断的挖掘整理,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惊喜与感悟。
本文通过对云南丽江纳西族白沙细乐的起源、传承、发展等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其作为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及持久的影响力。
在发掘白沙细乐精髓所在的基础上,评估白沙细乐在当代的发展前景,探索其未来的传承路径,以激发新的突破,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纳西文化的更新和发展,促进纳西文化传承。
一、白沙细乐的起源与传承(一)简介 白沙细乐是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特有的一种民族音乐,又名“别时谢礼”,是一种深植于纳西文化中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歌舞形式。
白沙细乐在云南纳西族极为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中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其传承至今,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仍保存着十分完整的体式、规制,以及由歌曲、舞曲和器乐曲牌组成的成熟的套曲,被誉为“音乐的活化石”。
目前,包括白沙细乐在内的纳西古乐已被联合,白〔摘 要〕白沙细乐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其广泛流传于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
在基础研究和对传承人口述的整理上,白沙细乐的曲式和乐器构成在不断的演变中得以发展和完善。
白沙细乐这种特殊的民间音乐不仅深深扎根在纳西族的民族文化中,还受到了国内外听众的赞赏和喜爱,能够融合在流行音乐等不同音乐形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着重分析云南丽江纳西族白沙细乐的发展历史,介绍其起源和传承,讨论其当代发展状况,探究白沙细乐在未来(从音乐到教育、文化等)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云南丽江纳西族白沙细乐;起源;传承;当代发展白沙细乐的音乐特征及其发展文 / 周毅琼 李沐羲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沙细乐更是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Ⅱ。
(二)起源尽管白沙细乐作为丽江地区纳西族独有的音乐形式,但其却与云南当地的民族音乐风格迥异,具音乐理论音乐世界有显著的外来特征。
滇西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艺术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滇西民歌《小河淌水》进行了音乐艺术分析。
在介绍了此民歌的背景和音乐艺术分析的重要性。
接着在对其旋律特点、节奏特点、歌词内容、情感表达和乐器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最后在总结了该民歌的音乐艺术特点,展望了其对应音乐风格的影响,并提出了对作曲和演奏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滇西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特点,以及对其进行演奏和创作时的一些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滇西民歌《小河淌水》、音乐艺术分析、旋律特点、节奏特点、歌词内容、情感表达、乐器运用、音乐风格、作曲、演奏、建议、总结、影响、滇西、民歌、小河淌水1. 引言1.1 介绍滇西民歌《小河淌水》滇西民歌《小河淌水》是一首源自中国云南地区的传统民歌,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这首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在这首歌曲中,唱出了小河悠悠流淌的景象,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宽广,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平和与美好。
《小河淌水》的歌词简洁朴实,表现出了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轻快欢快,给人一种舒适愉悦的感觉。
在演唱时,歌者可以用深沉的声音或清脆的音调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这首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众多听众,也成为音乐爱好者们喜爱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小河淌水》的音乐艺术特点,以及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1.2 概述音乐艺术分析的重要性音乐艺术分析在音乐研究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其技术特点、表现手法以及情感传达等方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音乐艺术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揣摩音乐表达的内涵和情感,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音乐世界更深层次的窗口。
对于《小河淌水》这首滇西民歌作品来说,音乐艺术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独特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歌词内涵以及情感表达。
腾冲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浅析腾冲地处西南边沿,与缅甸接壤。
历史上是蜀身毒道的必经之地,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方之一,它曾是中外商业文化交往的中心。
因此,文化较为发达,现被云南省定为历史文化名城。
音乐艺术也较为繁盛,丰富多彩。
如民间的山歌、小调、仙灯、洞经、皮影、扬琴说唱。
少数民族的有傣族的情歌,傈僳族的三弦舞、跳嘎音乐,佤族的清戏等。
本文就腾冲地方音乐、舞蹈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佤族清戏出自腾冲荷花乡一个佤族村寨——甘蔗寨。
佤族清戏的剧目故事感人,情节生动,文辞优美,人物性格鲜明。
曲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既善叙事,又善抒情,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属高腔系统。
其声腔有九腔十三板,但大部分已失传,无法辨清或演唱出来。
现存戏文里能辨明其曲牌名并记录下来的仅有大汉腔、驻云腔、清江引、哭相思、浪淘沙、步步娇等几个曲牌,而其余九腔中的四平腔、高腔奏鲜、哭腔、花音腔、百珍腔、苍胡腔、土子腔和十三板中的山坡羊、下山虎、一支花、滴滴金、小桃红、菜花黄、柳叶青、倒垂帘等腔板已无法辨认。
清戏在全国剧种中是独一无二的,幸及时发现挖掘,尚保存部分曲牌,得到了中国民族戏剧研究所的重视,专程来录音录像,已纳入国家级非遗保护、中国民族戏剧资料文献。
傈僳族三弦舞的曲子较为欢快跳跃,曲调短小,种类繁多,舞姿随曲变化,节奏明快、轻松活泼。
伴奏乐器以小三弦为主,所以叫三弦舞。
跳嘎是一种将歌和舞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
由领舞领唱的嘎头前面引导,众舞者尾随其后,沿逆时针方向行走,无乐器伴奏。
边跳边唱,节奏缓慢,气氛庄重,苍劲古朴。
唱词内容视所办事情的性质而定,无论是喜事、庆典、丧葬、起房盖屋等。
这些调子一般都是祖辈流传,它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情绪。
腾冲皮影与全国各地的皮影艺术有共同之处,而腾冲皮影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轻松欢快的音响效果和紧凑多变的表演风格。
腾冲皮影有东腔、西腔之分。
东腔出于洞山、勐连一带,西腔出于固东、明光、瑞滇、古永,这是自然形成的两个各具特色的流派。
滇西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艺术分析1. 引言1.1 介绍滇西民歌《小河淌水》的背景和意义滇西民歌《小河淌水》源自云南省滇西地区,是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的民歌之一。
这首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中的风景和人们的生活,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简洁朴实,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河淌水》是滇西地区民众在劳作之余传唱的歌曲,反映了当地人们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这首歌曲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载体,承载了民族文化的瑰宝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通过对《小河淌水》的音乐艺术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滇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和音乐特色,感受到这首民歌所传达的深刻意义和情感内涵。
2. 正文2.1 歌曲旋律特点分析歌曲《小河淌水》的旋律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单明快的旋律:整首歌曲的旋律十分简单明快,易于记忆和传唱。
由于是一首民歌,旋律没有过多的复杂变化,而是采用了简单的音程,让人听起来感觉轻松愉悦。
2.节奏轻快:歌曲的节奏感较强,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
整首歌曲的节奏鲜明而连贯,让人不由自主地随着旋律摇摆起来。
3.动人的旋律起伏:歌曲旋律的起伏变化很大,通过音高和音量的变化来表达情感变化,使听众在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共鸣。
4.自然而朴实的调式:歌曲采用了滇西地区特有的调式,充分展现了当地音乐的特色和风格。
这种调式给人一种自然而纯朴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歌曲《小河淌水》的旋律特点简洁明快,节奏轻快,起伏变化大,调式自然朴实。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这首民歌独特的音乐魅力,使人在聆听时不仅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更能体验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
2.2 歌词内容分析滇西民歌《小河淌水》的歌词内容非常简单而朴实,主要描述了生活中的日常场景和情感。
歌词中大部分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小河淌水轻淌淌,白鹭飞翔牧童忙”表现了小河清澈的水流,鹭鸟在空中飞翔,以及牧童忙碌的场景。
浅述云南哈尼族音乐文化(作为古代羌族的后裔)相信大家都曾听过一首名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民歌,这首歌曲曾一度红遍大江南北。
我国作为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不仅具有兼容并蓄的民族文化。
同时,也拥有令世界瞩目的民族大融合景象。
在我国境内众多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与彝族、拉祜族等民族,同源于古羌族的民族它就是哈尼族。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民族都没有印象,这主要是因为哈尼族的人口仅有160多万。
相比较于其壮族、彝族等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来说很容易被大家忽视。
哈尼族也是一个起源于河流的古老民族,目前,我国境内的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的山脉与丘陵。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哈尼族的主要聚居地是云南。
遍布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普洱市与玉溪市。
翻开中国古代历史长卷一股独具古代,历史韵味的民族发展史就会展现在大家面前。
可以说从上古时期开始我国境内,就已经出现了多民族聚居的历史现象。
但是在岁月流逝和朝代更迭过程中,很多少数民族要么不断融合,要么迁出境外或彻底消失。
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之后,能够依然存在并绵延几千年的少数民族,一定就有情人过的发展理念与民族文化。
哈尼族作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虽然人口仅有160多万但却创造出了,独具韵味的民风民俗与民族精神。
一、沿袭了几千年历史的哈尼族1.哈尼族源于“古羌”哈尼族的民族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这个民族的祖先一般认为是“古羌”。
据《说文·羊部》记载:“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古羌”族,生活在古代中国西部地区的戎族,用现代汉语讲就是少数民族。
事实上在古代人的意识范畴中,“羌”一般都指代中原人对西戎的统称。
简而言之就是生活在当时社会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从这个角度来看“羌”泛指不同族群组。
这些民族的共同点都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
虽然他们都是少数戎族但却拥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
试论王建中《云南民歌五首》的音乐内涵与演奏诠释作者:宋丽敏何茜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20期摘要:王建中作为我国钢琴音乐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为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相融合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他致力于将传统民族音律与西方作曲技法糅合,將钢琴变为民族音乐文化的载体,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
其中《云南民歌五首》就是其优秀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以《云南民歌五首》为切入点,对作品背景的进行梳理介绍,同时对情感内涵、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云南民歌钢琴音乐内涵演奏诠释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060-03一、研究背景及来源(一)作者介绍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在硝烟战火中缓慢地发展着,直到近五六十年,国家安定,文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民对于精神层面的审美迅速提升,钢琴音乐也随之迎来蓬勃发展的时代。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王建中先生。
王建中,1933年出生于上海,家境优越,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
直到高中毕业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就读于作曲系、钢琴系,师从桑桐、陈志铭等名师。
1958年留校任教,后70年代在中央乐团创作组先后待了5年,1988年重回母校执教,任八年副院长。
任教期间,王老始终保持高昂的创作激情,笔耕不辍,留下大量经典作品,深受大众欢迎。
2016年2月,王老在美国与世长辞,享年83岁。
(二)作品介绍《云南民歌五首》写于1958年,王建中正处于意气风发的学生时代,是他最早的一部钢琴改编曲。
创作期间,他亲自深入民间采风,收集整理优秀民歌作品。
他沿用五声民族调性,巧妙地将钢琴的表现力与中国韵味融为一体,创作出五首风格迥异、精致细腻的民族画卷,分别是:细腻柔婉的《大理姑娘》、情意绵绵的《跟哥》、活泼有趣的《猜调》、遥远悠长的《山歌》和热烈欢腾的《龙灯调》。
二、作品音乐内涵分析民歌里藏着祖国大江南北的好风光,藏着无数劳动人民的生活倒影,藏着别具风情的民族底蕴,更藏着作曲家们的徐徐心声。
0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2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较大的彝族大三弦,琴身全长165厘米。
白族龙头大三弦琴身全长70厘米~80厘米。
中型的阿细三弦,全长一般在130~150cm 之间(夏毅玲,2006)。
小三弦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应用的最广泛的乐器。
云南小三弦的形制,最大者全长不超过80cm,小者全长仅40cm 左右(夏毅玲,2006)。
傈僳族小三弦全长约30多厘米至1米左右(傅晓,晓黎,2002)。
拉枯族小三弦,全长约50-80公分。
哈尼族小三弦形体更为小巧,通长于57厘米-72厘米之间(温清格,2018)。
龙头三弦琴体规格尺寸不一,大者琴身全长90厘米~100厘米,小者琴身全长70厘米~80厘米(尹毅,2013)。
云南省云文社[2002]119号第二批命名民间音微型三弦乐艺人。
在剑川考察时见到一个龙头大三弦,类似大低音胡和彝族大三弦,琴鼓为筒状,其杆长78厘米,筒径40厘米、筒长62厘米,周长134厘米,琴筒周长是杆长的1.7倍,放在地上拨弹。
而这把龙头大三弦的,杆长与琴筒比例是常规龙头三弦有较大差异。
姜宗德告诉笔者,这把叫龙头大三弦,他平常弹的叫龙头中三弦,孩子学习用的叫龙头小三弦。
显然,这是根据琴筒大小对三弦进行的划分。
一般情况下,常规三弦的“弦鼓周长就是弦杆的长”。
《白族音乐志》记载:白族龙头三弦的琴杆等于琴筒周长(六边长度相加之和)(伍栋国,1992)。
剑川县的三弦制作师的张胜春的龙头三弦的制作技艺中也遵循祖辈传下这个规则,“弦鼓的周长就是弦杆的长,弦音是靠弹弦振动弦鼓而发音,所以蒙鼓面要有一定的技术这是关键”。
①对于这种常规三弦就可以根据弦杆的长度来划分三弦,但民间出现琴杆长度与琴鼓周长不等的三弦,长杆小鼓,短杆大鼓的三弦。
显然,云南三弦已形成完整形三弦家族体系,大三弦比汉族大三弦大,小三弦又较汉族小三弦小。
更常见的,从微型三弦到特大三弦的谱系中排列着不同大小的三弦,标准不一,界线交错。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赏析我国的民歌受着各地区的语言、生活、风俗和个人性格方面的影响,因而各民族的民歌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我国云南民歌的集散地――弥渡,以其境内汉族、彝族、回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渗透,综合自己地方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
一、弥渡简介弥渡地处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
弥渡县城过去在曾是各省游民杂居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飘流他乡的孤独,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常常经受着生离死别心痛的当地人的共鸣。
而弥渡山歌则是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慢慢养成的用歌声倾诉喜怒哀乐的习性。
弥渡山歌小调,口口相传。
它就像一部长诗,记录着弥渡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各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倾诉着人们各个时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云南省弥渡县是云南民歌的沃土,这里是《绣荷包》《十大、姐》《小河淌水》等经典民歌的发源地。
、《弥渡山歌》也是一首颇为地道的云南景点民歌。
二、《弥渡山歌》的创作背景云南花灯表演艺术家袁留安先生青年时曾在大理州弥渡县搜集整理了《绣荷包》《十大、姐》等云南经典民歌。
这首由云南着名民歌演唱家黄虹唱红大江南北的《弥渡山歌》也不列外,更是袁留安先生最喜爱的一首弥渡民歌。
袁留安先生13岁参加革命工作,15岁的时候就跟云南省文学艺术界到弥渡去参加土改工作。
袁留安先生听说弥渡是个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坚决要求去弥渡。
被分在了一个山区的袁留安先生遇到了一个近70岁的打草鞋的老妈妈。
袁留安先生帮着老妈妈搓绳子,请求老妈妈教他两个民歌,老妈妈看到袁留安脚勤手快,就教了他一个民歌。
这首歌就是《弥渡山歌》的前身、基础,但是一个悲调。
袁留安先生把这首歌的曲调、节奏加快一倍,用这首歌的词填上去,将这首歌录下,得到了着名民歌演唱家黄虹等很多人的青睐,从此《弥渡山歌》广为流传。
《戏剧之家》2021年第33期 总第405期39戏剧研讨从民间小戏到文化遗产——谈包头二人台的音乐文化变迁许欣格(大理大学 艺术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作者简介:许欣格(1995-),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民族音乐文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摘 要】二人台是一种集民歌、歌舞、说唱、戏曲等多种艺术体裁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广泛分布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北等地区。
本文主要以包头地区为研究区域,探索二人台这一民间音乐的文化发展变迁轨迹,阐释现阶段传承与保护的问题,使其更好地在包头这片土地上建构属于自己的传承体系并对当地的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传承与保护;音乐文化变迁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1)33-0039-02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
包头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区,蒙、晋、陕交界处。
明末清初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汉族人民迁徙到此地,在蒙汉两族人民生活习惯相互交融的同时,其音乐文化亦在交融。
这为二人台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养分与文化生态环境。
一、二人台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二人台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蒙古曲儿”、“打坐腔”阶段、“打玩艺儿”阶段和二人台时期。
(一)“蒙古曲儿”阶段(1850年——1875年)这一时期是二人台的前身,主要为二人的表演,演唱形式为二人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多表现出激情高昂的音乐风格,伴奏乐器为三弦、四胡、笛子等。
蒙古曲儿最初起源于咸丰、同治年间,这段时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受这段历史的影响,蒙古曲儿的音乐出现了思念故土、期盼战士们战后归来的内容。
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品为《乌勒贡花》,其音乐的主要功能是娱人。
随着移民现象出现,包头地区的汉族人民逐渐增多,所以蒙古曲儿多被汉族人民填词、作曲,但这种形式仍被人们称为“蒙古曲儿”。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及代表音乐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及歌曲一、云南总共有25个少数民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纳西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摩梭人)、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彝族、苗族、壮族、回族、藏族、瑶族、蒙古族、水族、满族、布依族二、少数民族歌曲(一)白族歌曲《月下情歌》天上呀为什么有月亮啊,有呀有月亮,月亮呀为着要照四方呀,照四方,月亮呀一照难躲藏呀,难呀难躲藏,树荫底下也可以常来往,树荫底下呀也可以常来往。
路旁呀为什么有灯光啊,有呀有灯光,灯光呀为着要照方向呀,照方向,灯光呀一照话难讲呀,话呀话难讲,闭上眼睛当作是在梦乡,闭上眼睛当作是在梦乡。
梦乡里有一个风姑娘呀,风呀风姑娘,姑娘呀她声来俏模样呀,俏模样,待到呀梦醒望一望呀,望呀望一望,不见姑娘只怕你更彷徨,不见姑娘只怕你更彷徨。
天上呀分明是有月亮啊,有呀有月亮,我俩呀并没有入梦乡呀,入梦乡,月下把情歌唱一唱呀,唱呀唱一唱,仿佛神仙来往呀在天堂,仿佛神仙来往呀在天堂。
(二)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罗,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罗,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一只孔雀飞到了龙树上,恩人哟就是那个共产党,傣族地方有了您,啊...... 遍地花开朵朵香。
荒田栽满了绿苗罗,草地变成了牧场罗,白白的棉花送内地,那盐巴布匹呀运边疆。
平平的坝子里赶牛车,高高的山上那个走马帮。
姑娘们穿上了花衣裳,啊...... 蝴蝶展开花翅膀。
春风传送着山歌罗,民兵扛起了刀枪罗,到处是我们联防的岗哨,那解放军大哥也守卫着边防。
告诉你呀亲爱的毛主席,这儿是一道钢铁的屏障。
各族人民永远向着您,啊...... 好象百鸟朝凤凰。
(三)哈尼族民歌《太阳转身的地方》北回归线啊依,穿过墨江,它是太阳转身的地方哟。
线这边线这边是温带风景,线那边线那边是热带风光,自然的奇观生命的奇妙,相约在这里欢乐交响,线这边线这边是温带风景,自然的奇观生命的奇妙,相约在这里欢乐交响,萨拉依,阿依阿依,萨拉拉拉拉拉萨拉依萨依,萨萨萨萨萨拉依萨。
知识文库 第11期61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动画探析邵 科动画是一种包含了美术、文学、电影、音乐、数字媒体、漫画、摄影等众多艺术门类的时空艺术,中国的动画自其诞生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民族化道路”始终是中国动画探索的路线,例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山水情》等动画作品,无论是从角色还是到场景设计都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的民族符号元素,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学派”,中国动画曾经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和成果,并在国际动画平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重视、正视民族文化、积极传播民族文化是中国动画的成功之道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题材动画一直都是中国动画制作题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少数民族题材动画作品中所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动听悦耳的民族音乐、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特色鲜明的民族服装,都极大的丰富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题材和民族艺术表现形式,以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动画为例:根据云南白族民间传说故事改编制作的动画片《雕龙记》获1960年罗马尼亚第二届布加勒斯特国际木偶电影节银质奖;另一部同样根据云南民间传说故事改编的动画片《蝴蝶泉》获得了1984年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同年文化部优秀美术片奖;2008年动画片《云南女人》获得日本TBS digicon6 中国区第二名、亚洲青年动漫节最佳导演奖、数字图像中国节学院最佳动画短片等多项大奖;2010年云南首部电视动画片《彩云南》也荣获了“云南广播电视奖2009年度优秀影视广播剧奖”、“中国动画学会·评委会特别奖”。
这些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的成功说明了:云南优美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壮丽秀美的山川、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和生活习俗,以及生动的民族个性都能为动画这一媒介提供数不清的灵感和表现素材,为丰富中国民族题材动画创作思路和艺术表现语言做出贡献。
然而,目前提及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印象,大众脑海里出现的可能只会是“阿诗玛”、“五朵金花”等旅游景点传说或电影中的形象,云南少数民族动画片中的形象几乎没有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太多有影响,动画媒介的传播优势还没得到有效发挥。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及乐器资源【摘要】云南民族音乐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传统。
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整个经济文化的发展一样,自两千多年前庄跤入滇以来,即和中原音乐文化保持着广泛、密切的联系。
少数民族的先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自创造了本民族别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多种多样的民族乐器,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富有特色的器乐演奏形式及大量优秀的器乐曲。
【关键词】云南民族音乐文化;云南民族乐器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云南,曾被誉为“歌舞之乡”、“音乐的海洋”,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座“民族音乐艺术宝库”。
的确,长期生息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年复一年,世代相传,为我们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民族音乐。
特别是唐代南诏时期,“传周公之礼乐,习孔子之诗书”,大量吸收内地汉族文化,对云南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发展,无疑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
明清以来,大量内地汉族移民入滇,给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以进一步的推动,特别对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影响极大。
如花灯音乐中不仅有许多曲调来自内地,而明、清小曲则更是花灯唱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滇剧的丝弦、胡琴、襄阳等三大类唱腔,即分别源自秦腔、徽调和汉调。
至今遍及云南各地的“洞经”音乐①,据初步考证,约于明嘉靖年间从四川传入。
云南民族音乐其包括民歌、民族器乐、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五大类。
其中,除汉、白、傣、壮等民族有说唱艺术和戏曲艺术外,在各族人民文化生活中,民间歌唱、民间器乐演奏和民间歌舞活动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②。
美丽神奇的彩云之南,是多民族文化产生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形成了云南独特丰厚,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创造性的民族文化,为世界保存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罕见的民族文化大观园。
作为其中瑰宝之一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变化丰富、影响深远。
早在3200多年前的殷商中晚期至周初,云南铜鼓、编钟、铜葫芦笙斗等就揭开了云南民族音乐艺术灿烂的历史篇章。
昆明彝族子君人至今仍在吹奏的陶制乐器“阿乌”、富民出土的土洞箫,与周代埙类乐器十分相似;考古发掘出土的楚雄铜鼓、羊角钮钟、江川曲管葫芦笙、祥云葫芦箫、编钟,均为春秋战国时期典型的中原乐器;呈贡发掘的东汉梁堆墓内的抚琴和吹箫陶俑,昭通出土的歌舞画像砖等,展示了汉代云南各民族丰富的音乐艺术。
《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7卷《大理学院学报年第卷总目次索引◆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生物科学与药学松果有效成分研究??Ⅵ.红松与油松松塔及松子壳的抗癌活性腾冲“绮罗”应源于浪穹诏主矣罗君之名张国儒,尹家政?巍山民间宗教组织“圣谕坛”的人类学浅探杜新燕吕永俊,王士贤,彭芳,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一脱乙酰巴◆民族文化研究卡亭Ⅲ的含量? 李海峰,赵志莲,杨永寿,等文化多样性与云南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刘速成植物算盘子三萜化学成分研究? 张桢,刘光明,何红平民族影像与跨文化传播之思考? 杜彬,杜玲民族药鸡肉参的生药鉴定杨月娥,梅群,段宝忠◆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苍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蜻蜓调查初报投资模式高校融资方面的应用杨国辉,毛本勇,徐吉山,等季伶斌,王金勇,姜晓蓉,等◆临床医学究想象的洱海与洱海的表达空间? 赵敏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古利明,李安稳,何荣华,等《我有~个梦想》的主位分析李文铃经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直肠癌的初步观察试论语气副词“实在”的句法、语义、语用陈熹汪永平,杜伟,叶云,等对玄幻小说研究的一点看法王琳常压下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例◆思想理论研究临床分析张锦亮,段绍云,韩池波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公民幸福感指标体系的文献综述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的麻醉处理体会李欢,李小鲁李九妹,段住纯,孙东江关于和谐世界理念的几点认识葛亚坤输尿管镜下置管治疗尿道损伤及尿道狭窄例分析◆文化艺术研究?解忠。
肖玉坤论艺术创作中的类宗教情感郑汶女性单纯性输尿管息肉例治疗分析? 肖玉坤中国民族乐器的悲情表现艺术? 杨红斌我院近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傈僳族音乐文化初探焦一梅,张玉瑾自荣琴◆图书情报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例分析朱任坚,王东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的声像化采集与利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例临床分析尹兆青,王显能?李新,范明泉,成瑶,等例病毒性角膜炎伴发色素膜炎治疗分析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范明泉张虹.胡竹林,王苹,等◆道德与法制研究波离散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研究儒家学说对性别平等社会化过程的影响李雪,张金鹏李旭明,杨艳萍,胡代军,等公司僵局与司法解散诉讼杜永波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教育教学研究孙健玮,闰楠,丁丁,等不同民族儿童二级错误信念任务发展特征研究喉罩通气道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一董泽松,傅金芝 .范智东戴维?伯姆对话思想及“对话教学”浅析? 袁春平,范蔚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例临床分析“以校为本”:特点与价值? 辉进宇和亚兰,孙继和,杨一燕,等少数民族地区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与行动策略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的护理体会龚正华李秀兰,雷榆莉,杨立运◆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例剖宫产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大理民族文化特质与大学精神构建研究王毅?赵兴美,王畅,刘清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特点分析及教学对策鼠伤寒沙门氏菌集体食物中毒临床报告?杨秀松余惠琴,王晓艳◆管理研究◆急救医学研究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准职业形象塑造问题探讨“ . ”宁洱地震的现场医疗急救? 肖力屏杨晓坚急性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术的护理丁亚琴高校秘书人员的档案学素养罗鸿光,龙静附,、、,◆综述◆教育教学研究抗肿瘤药物动物模型的评价黄宁,彭芳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及价值追求宋婷婷大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生源状况分析与思考◆数理化研究一杨志华.陈艳兰个二次与一个三次曲面代数拼接李云东,罗静◆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中不含零列的幂等元的性质? 周绍艳,张荣华面向基层,培养为社会事业服务的人才基于调制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大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总结? 钱金袱廖文健,张春喜实习教师师生互动策略的影响因素研究张永飞◆教育教学研究◆国际交流与海外教育目标设置结合反馈信息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中美大学德育目标比较研究? 刘艳芳,刘於清,李平李云清,彭春江,寸若标南亚留学生班主任工作之管见?刘奇,白丽,杨红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构建于珊珊如何选择关键词本刊嫡辑部◆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开放护理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王文霞,雷玉大理学院药学综合实验室的建设特色? 王燕,董光平制剂工程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陈旭冰,陈光勇,刘光明◆生物科学与药学◆学生园地西南鬼灯檠的化学成分研究施贵荣,李冬梅,刘光明丹皮酚的合成研究高鑫,陈光勇,刘光明六味地黄片处方筛选及制备? 刘青云,杜小蕊,王成军岩白菜素缓释片祛痰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六味地黄颗粒流动性的测定及评价?刘晓波,方春生,王成军郭品,刘家成,王文婷,等彼得异蝎蝎毒的毒力测定刘世咛,朱明生,董震◆个案报道◆临床医学研究岁子宫内膜样腺癌例张文瑾,杨天翔,李海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经阴道注水腹腔镜联合官腔镜检查不孕症例报告? 吴利先,王国富,罗涛张若鹏,朱莉,张丽蓉,等趾臂指数和踝臂指数检查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经脐卵黄管切除治疗新生儿脐肠瘘例患者中的应用? 李建美,卢竞前,李易,等庄立峰,杨利杰,吴学东,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例临床分析王艳君,黄顺彬剖宫产率升高原因探讨杨宗梅,谢桂芝,张缝丽,等囊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胸腹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 .张立新,高世文《蛮书》及其史料价值李银兵,黄治国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瘤例临床分析新创拼音白文试验推行年来的反思? 罗正鹏林建兵.刘芳大理古城对于西方文化认同状况之研究? 杜海莉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哲学研究魏立友,张宏伟,杨新文,等王阳明“心即理”的思想及其意义吴丹张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当前国学热的原因及意义探析? 刘莉娟,赵金元万文斌.杨玉兰◆语言文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大理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分析《鸿雁传书》:一首白族民间“思妇”诗王建华刘奇,杨林,杨增铭,等论毕飞宇《玉米》中玉米的非悲剧命运李丽娟巍山县实施“降消”项目效果分析钱德沛赵廷枢及其《所园诗集》周锦国频繁脱落者放置吉妮例床观察? 罗国政◆思想理论研究◆数理化研究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秦宣基于改进的模糊聚类在模糊神经网络中的应用提高国民素质强化国家软实力李宣. .?王玲.贺兴时朱德同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宋一关于一类二阶系统的周期解的存在性◆文化与艺术研究?王少敏.熊明,茶国智论钢琴教学中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徐傲丹网络路由协议的仿真分析论声乐教学中歌唱情感表现的培养高丽?李汝恒,李汝烯,郑晓红◆图书情报研究一种时间离散的随机多址通信系统的算法?张令通,赵继强论高校园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赵志宏◆教育教学研究从古籍工具书的编纂看古籍编目问题? 胡良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在组织胚胎学◆道德与法制研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杨勇琴,杨开明,张灵,等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权利保护王金华,余其子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试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分裂及统一韦勇?吴建新,田昆仑,袁国林大学生道德“知行相悖”的表现和原因分析张光映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论企业雇员电子邮件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叶杨张群智,孔山,刘晓蜊,等附中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对比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杨红旗,王茜,张学清,等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董泽松,杨天怒,张明,等◆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温静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谋发展之路?正规化:边远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必由之路周谊李翔,史利民,刘明对汉语零起点东南亚留学生汉语课教学语言的思考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应用效果的调查及思考朱波马志敏,李汝恒,袁芝琼调整药学课程体系创建新型教育模式◆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转变学生思想洪世久肖培云,杨永寿,刘光明我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彭芳,刘晓波,杜一民,等浅谈教育发展的目标、方向与改革王海龙◆综述◆管理研究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标记在寄生虫学关于推进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杨韶春,施冰,赵金龙,等中的应用李晓娟,杨毅梅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孙筠冷适应微生物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陈贵元,魏云林◆学生园地欧氏空间中保持向量夹角不变的线性变换的性质罗剑.陈晶◆生物科学与药学上保秩保对称的线性变换程莉大透骨消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 分析如何选择关键词本刊嫡辑部杨志勇,董光平,刘光明欢迎订阅年《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时辰药理学与临床用药? 马安翠,杨建琴藏药“藏茵陈”原植物在云南的地理分布特点沈黎明,崔志刚,何苗,等钩吻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研究进展◆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张桢,刘光明,何红平腾冲“罗古城”、“罗密城”的历史渊源及其语义考证◆临床医学研究文薇,尹家正屎肠球菌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吴利先,王国富,黄文祥南涧彝族“跳菜”的价值解析李维锦七叶硝矾洗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民族文化研究?梅群,鲍云惠,肖植国《猎神杜朝选》传说探微? 刘祥文,赵旭峰心电图 /比值及波形改变在冠心病诊断民俗旅游场景下少数民族民俗变迁动因的分析中的意义楼航平,郑爱新段银河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例脱失原因分析? 杨林顺仪式与族群记忆:对藏缅语族婚俗的人类学分析例逆行胰胆管造影在内科胰胆疾病诊治中的周云水临床体会杨理伟,焦建明,何妨,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开放复位扩髓绞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例刘钟和谐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和谐校园建设? 任祥两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分析张子涛评杨复兴《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创新研究》??尹锡山民族地区高危妊娠管理探讨? 刘清兰,岳为民,赵兴美◆语言文学研究宫外孕保守治疗例体会李秀春,史纪芳从纳张元作品语言的本色化看他的审美心理窄谱联合他扎罗汀、糠酸莫米松治疗银屑病?赵淑琴疗效观察黄玲,黄静谈懿翎小说《把绵羊和山羊分开》中的历史观照周文英窒息新生儿听力筛查陈银忠,张瀛,王文革,等霍桑《红字》的女性主义解读郑家钦免疫接种乙肝疫苗防治效果探讨刘鲜丽面称语与语用得体探讨? 杨德爱颏下岛状皮瓣在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思想理论研究王文革,郭清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青年思想理论教育王向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淋巴管瘤中的价值?五大文明六大科技及多样文化论廖德广刘蜻蜻,周跃兴,金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生命力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张洪龙,雷云刘美芳,马艳华◆图书情报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化疗药物渗漏中的应用? 杨桂英◆数理化研究论如何提高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竞争力?汪德彪,恭维英.赵志宏空间中‘一强增生变分包含解的存在性及其逼近问题?何昌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赵秉怡一个基于板式电位差计的综合性实验设计◆道德与法律研究?茶国智,郑晓虹,王少敏自治与干预的平衡:公司解散原因之本意?空心高斯光束通过圆孔形硬边光阑的传输特性杜永波,吴冬,罗文正?李汝烯,张学清,郑晓虹思想道德教育多维功能的理性思考李萍附亚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和影响因素研究严亚,宋正芳,张坤,等氢氧化钠溶液中锌缓蚀剂的研究徐春艳,自俊青,刘晓轩◆生物科学与药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因与严重少精症的相关性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群教学阿周存,杨琳改革与实践陈本辉,段利华,顾应龙蒲地蓝消炎片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药学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蓝海,王艳,杨颖?曹兵,胡春蠹,熊叶红,等临床医学院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质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滇丹参中丹参酮Ⅱ的含量赵建勤,严方苹,胡吉富,等?王忠英,李艳娥,李海峰,等◆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株铜绿假单胞菌年耐药情况分析药学实验中心的开放及问题探讨杨永寿,肖培云,董光平刘春林,徐红云,李红,等本科教学评估对教学档案建设的促进作用严方苹稻鸭共生对鸭肉用性能的影响?卢跃红,李海光,戴志明,等护生实习前综合强化训练的教学实践? 廖剑英,汤 ;中国花蟹蛛属蜘蛛目:蟹蛛科新种记述李宗煦,杨自忠◆个案与其它宾川柑橘根际捕食线虫真菌资源的调查再探武术套路的姿势美和节奏美杨明珠苏鸿雁,曹永红,浦仕高,等妊娠合并滴虫性阴道炎误诊例计文映◆基础医学研究遗传性甲骨萎缩病例? 聂勇胃裸区的解剖观测及其临床意义杨新文,王勇,张本斯大理地区精神病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李伟,申丽洁◆临床医学研究◆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试释《蛮书》中“白蛮最正”一语段伶张宏伟,魏立友,邱方,等白族经学巨擘王崧思想新探赵建军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白毒伞蕈中毒白族本主崇拜与“龙舟竞渡”初探寸若标,和丽东临床分析杨建伟◆民族文化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和的相关性研究刘雁飞,李永萍,赵瑞斌,等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策略魏国彬反流性食管炎误诊为冠心病例分析? 郑红伦理学视野的彝族传统禁忌研究何光群,王清泉云南回族档案史料述略? 陈子丹,周铭尿路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桑卫洪官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例临床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杨冠英.何丽娟论和谐民营企业的伦理向度谢丽华改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例临床分析云南省漾濞县顺濞乡农村消费市场调查报告郑翠霞一王燕芳,和亚兰,孙继和试析家族企业低成本运作之优势赵周,赵红梅幼鼠呼吸道梗阻后前胸壁凹陷畸形◆语言文学研究吴学东,周炳昆,李庄,等《金瓶梅》家庭关系的解释学意义肖扬碚单侧唇裂和鼻畸形同期矫治的临床研究现代语境下白语词汇的嬗变周锦国肖文芝,陈涌,杨容,等谈白族学生英语元音发音问题李素琴,洪广中,宋元康,等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康复治疗体会◆思想理论研究黄元芳,屈泽,张立平,等傅山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陆璐◆预防医学研究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研究? 杨增发大理某高校教职工体检结果分析◆文化与艺术研究车惠萄,张亮程,蒋光荫,等论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 杨红斌野生及人工培养香菇和黑木耳中粗多糖含量测定宗教与审美:西方中世纪绘画艺术的合法性探究郭景华周玲,唐静,李娇,等◆道德与法制研究大理市米线和饵丝中甲醛及吊白块含量检测守法文明探析刘安华陈宏彬,高春燕,妹小琴,等法官裁判权的职能及其重要性? 李玉兰,肖中元大理市售饮料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含量的测定◆教育教学研究刘昌亚,陈德乔,任晓东,等从人类学研究范式看教育研究的原创性与实践性何志魁◆数理化研究知识观转变与课程改革??从现代到后现代? 一带硬宵禁限制的动态最短费用路逆问题的讨论张九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