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对周边国家文字语言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汉字在朝鲜及日本的传播作者:龙绚丽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15期龙绚丽内容摘要:汉字因其先进性,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传播对周边国家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梳理汉字在朝鲜和日本传播的历史,简要探讨两国文字吸收融合中国文字这一历史事实对我们弘扬中华汉语汉字文化的启示。
关键词:汉字传播文化一.汉字的早期传播自古以来,汉字一直是汉族文化的核心成员和表现形式。
在整个东亚地区,受到汉字文化影响最深远的国家当属朝鲜和日本。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被引入朝鲜半岛,并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在《史记》中“箕子走之朝鲜”,是中朝关系最早的记载。
朝鲜引入汉族文化的高峰期是西汉时期。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平定,汉字很可能已经通过政权传到了朝鲜。
朝鲜三国时代则是朝鲜半岛使用汉字教育历史的初始。
高句丽、新罗、百济的历史书籍都用汉字文言写成,如高句丽的《留记百册》、新罗国的《国史》、百济的《书记》。
公元372年,汉字版佛经、字书和历史书籍进入了朝鲜,此后高句丽成立了太学、专门修建学校,并教授儒学,实现了汉字书籍的全面推广。
汉字文言成了当时的通用语言文字。
随着汉字的流行,朝鲜人还用汉字来书写历史,如《书记》。
有些地区也使用汉字的含义来命名国家,如“新罗”(即德业日新,网罗四方)。
在李氏王朝统一朝鲜之前,汉字一直被沿用,后来才有世宗国王自创的“谚文”。
在汉字传入之前,日本也没有文字,处于“口口相传”的蒙昧阶段。
晋朝时期(265-420),汉字通过朝鲜传播到日本。
汉字最早引入日本的记录载见于日本最早的官方正史《日本书纪》(成书于公元720年),朝鲜半岛南部百济国的汉宗室之后——博士王仁把《论语》和《千字文》传播到日本,被誉为将汉字和典籍传往日本的“第一人”。
由中国所创造的汉字及汉字文化从秦汉时期起长期大规模传播到日本,使日本在弥生时代实现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跨越。
而汉字真正在日本普及并达到高潮则是在隋唐时期。
汉字对周边国家文字语言的影响摘要:汉字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
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
在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汉字和发声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都曾经有过不会说汉语,单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阶段。
汉字的这个特点对于维系一个统一的汉族、一个充满各种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体的民族起了主要的作用。
关键词:汉字文字语言影响“你认得汉字吗?”如今在韩国,不少企业都会对应聘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汉字考试也出现在企业的招聘考试中;在日本,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接受汉字检定考试;在越南,尽管能够认识汉字的人已经不多,但汉语近年来成了仅次于英语的热门外语,汉字书法家也在当地社会受到格外尊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当年的汉字文化圈也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汉字热。
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地对外传播,逐渐构成了“汉字文化圈”。
中国的汉字文化对周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首先,汉字传人日本之前,日本是没有文字的,这已为迄今为止的考古学和文字学研究所证明。
不过当时传人日本的汉字还是十分零散的,日本人还不知晓汉字为何物,其用途如何。
他们尚未把汉字作为文字使用,而只是作为一种象征着神圣或权威之物加以祟拜。
例如,这一时期的日本工匠在仿制中国铜镜的时候,常常把原镜中的汉字搞错或前后颠倒。
日本人比较系统地接触汉字应是在公元4世纪以后【1】。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文献越来越多地进人日本,日本人逐渐地认识到汉字的用途。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1.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则相当晚。
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
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
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
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
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
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
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革体创造日文“平假名”。
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
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
2.汉字对朝鲜文字的影响朝鲜文字称谚文。
它的创制和应用是古代朝鲜文化的一项重要成就。
实际上,中古时期的朝鲜亦如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
新罗统一后稍有改观,时人薛聪曾创造“吏读”,即用汉字表示朝鲜语的助词和助动词,辅助阅读汉文书籍。
终因言文各异,无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宫中设谚文局,令郑麟趾、成三问等人制定谚文。
他们依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11个母音字母和17个子音字母,并于公元1443年“训民正音”,公布使用。
朝鲜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汉字对越南文字的影响十世纪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国的郡县。
秦、汉、隋、唐莫不在此设官统辖,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
越南独立后,无论是上层人士的交往,还是学校教育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均以汉字为工具。
直至十三世纪,越南才有本国文字——字喃。
字喃是以汉字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制的表达越南语音的新字。
十五世纪时,字喃通行全国,完全取代了汉字Effect of Chinese characters on neighboring countries on the effects of 1 Chinese characters of Japanese text of the Japanese nation in spite of ancient culture, but the creation of the native text is quite late. Long term since, its people is to Chinese characters as their communication ideas, emotional expression vector, called Chinese characters for "real name". At the beginning of fifth Century, Japan is called "kana" borrowing Chinese character phonetic character. In eighth Century,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 marker Japanese speech usage has relatively fixed, the sign is the "leaves collection" compilation, so called "via manyokana". Is the basis for the pure Japanese phonetic characters. The final creation of Japanese text is composed of Kibi makibi and Dharma Master (Kong Hai) to complete the. The two of them per capita had long stay in China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has a deep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former is based on transcription Kaiti radicals cause Japanese "Katakana", the latter using Chinese leather body "create Japanese hiragana". Although since tenth Century, kana has been popular in Japan, but the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did not therefore abolished. Today, ha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orld of Japanese characters still retain more than one thousand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Effects of 2 Chinese characters of Korean characters of the Korean language called hangul.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Korean culture. In fact, the medieval North Korea as Japan did not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s, but the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fter the reunification of Xinluo slightly changed, when Xue Congceng created the "officials read",namely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 said auxiliary and the auxiliary verbs in Korean, auxiliary reading Chinese books. The end result of this paper can not be universal in different words. Chao initial stage, Sejong set Hangul Bureau in the palace, so Zheng Linzhi, into three Q et al make hangul. They depend on Chinese phonology, the study of Korean pronunciation, create 11 vowel letters and 17 consonant letters, and in 1443 ad "hunminjeongum", released for use. North Korea had their own text. 3 Chinese characters influence on Vietnamese text before tenth Century Vietnam was China counties. Qin, Han, Sui, Tang is located in this official governance, so affected Chinese culture deep. Vietnam after independence, both exchanges upper class people, or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literary works, all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as a tool. Until thirteenth Century, the Vietnamese have their own words - Chu nom. Chu NOM is based in Chinese characters, Vietnam speech expression under the guise of new words created, pictophonetic, knowing methods etc.. In fifteenth Century, Chu NOM traffic, completely replaced the Chinese characters。
汉字的文化功能及对汉文化传播的意义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保存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当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
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
在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群岛,以及位于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汉字传承了中华5000年文化。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体形变化不像其他古文字那样大,所以发现甲骨文后没用多长时间就得到了释读,外国有的古文字释读耗费了几百年才得以解释。
甲骨文很快得以释读,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祖先进行心灵碰撞,还有我们的《诗经》等,我们可以知道先人们的思想情感,再读《论语》等,里面的经典现在还管用,是真理嘛。
这是汉字第一功。
汉字是中国人沟通交流的工具,在普通话普及之前尤为重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
汉字从创造以来开始,一直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对世界的文化也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汉字是我国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不但继承了我国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至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必要手段。
在我国由汉字衍生出来的各种书法艺术更是我国文明的魂宝。
增强中华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这是汉字第二大功。
汉字所传播的文化精髓,增强了各民族间的认同感,是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交流方面的黏合剂。
中华泱泱大国之所以分久必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汉字承载的文化始终是各民族所共同认同的。
有汉字的维系,口头语言会向一个方向发展,那就是统一的方向,民族会因为汉字而趋同于融合。
清王朝的文字尽管是当权者也没有吃掉汉字。
汉字成了国家的官方语言,有强大的生命力。
由于汉字和发声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都曾经有过不会说汉语,单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阶段。
汉字的这个特点对于维系一个文化圈—一个充满各种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体的民族——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文化长廊浅谈汉语汉字对越南语言文字的影响苑洋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摘 要: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的古老文化之一,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影响范围上都是非常广泛的。
汉语文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中国,逐步的扩展到周边国家,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国之一,由于经济上的频繁往来,政治上的友好相处,促进了文化上的进一步交流,自古以来,从越南作为中古领土的一部分到现在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其文化都与中国的文化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本文通过简单的分析越南语言文字演变的过程,以及语言文字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探讨并阐述汉语汉字对越南语言文字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汉字;越南语言;影响作者简介:苑洋(1988-),女,回族,河南商丘人,硕士,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150-02人类最初是通过使用肢体语言进行简单的沟通和交流的,直到发展到后来,语言文字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交流的方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让沟通变得更为顺畅。
语言文字演变到今天,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文明的标志。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发展,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在文化方面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汉语汉文作为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有着自身独特的地方,同时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越南在语言文字方面,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一、越南语言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阶段在古代,战争是人口大量迁移的主要原因,而人口的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桥梁,它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之间是有差异性的。
随着人口的不断流动,语言文字不统一所造成的影响,已经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此类问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不可同日而语经济带动魅力:汉字影响哪些国家“你认得汉字吗?”在韩国,不少企业都会对应聘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汉字考试也出现在企业的招聘考试中;在日本,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接受汉字检定考试;在越南,尽管能够认识汉字的人已经不多,但汉语近年来成了仅次于英语的热门外语,汉字书法家也在当地社会受到格外尊重。
在历史上,汉字曾经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当年的汉字文化圈也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汉字热。
韩国:汉字与中国“同行”几年前,如果有韩国人要学汉语和汉字,很多人会不理解。
如今,韩国的各大媒体上,有关汉字的新闻俯拾皆是。
如《不懂汉字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企业看重汉字考试,大学生兴起学汉字热》、《韩国惠普总经理长期任CEO的秘诀是“汉字”》、《面临就业,大学生学习“天、地、玄、黄”》……从上述新闻报道中就可以看出,汉字已经成了韩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韩国教育部现在规定,初中和高中6年,学生需要掌握1800个汉字。
目前,在韩国小学,汉字课已经成为准必修科目。
还有很多学校利用自由活动等课外时间开设汉字课程。
韩国从2000年开始,开设全国性的“汉字检定能力考试”,想取得1级的话,至少需要会写2000个、会读1500个汉字。
2004年,由韩国语文学会举行的汉字能力考试,应试者有104万。
最近,很多大学不仅专门开设了汉字课,而且每逢放寒暑假的时候,还开设汉字特别讲座。
甚至连监狱里也掀起了学习汉字的风潮,那些成绩优秀的服刑者可以被减少刑期。
随着学汉字浪潮的高涨,与汉字有关的习题集、参考书销路大开。
最近三四年,其销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走在韩国的大街小巷,汉字随处可见。
地铁站的名字、书名、名片、广告牌、商标……用汉字写出的名字似乎增加了几分学识和典雅。
韩国最近掀起的汉字热缘于企业和市场的迫切需求。
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和日本占韩国出口市场的40%以上,中国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国,到韩国旅游的70%的游客属于汉字文化圈。
067[摘 要] 汉字在古代传入越南后经历了从兴起到衰落的漫长过程。
从北属时代到建立自主国家,汉字始终作为越南的官方文字。
近代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汉字在越南的地位开始下降。
直到20世纪中叶,越南政府正式宣布废除汉字。
自此,作为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汉字在越南的官方地位彻底结束。
但汉字在越南社会中的长期使用已经对越南各方面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即便在现代社会,汉字对越南人的影响依旧随处可见。
[关 键 词] 越南;汉字;中越关系汉字在越南的兴衰及影响杨璐银汉字作为一种悠久的书写系统,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影响,其辐射范围远及周边国家,尤其是越南。
越南是我国的邻邦,中越两国有着悠久而紧密的历史联系,同属汉字文化圈的越南历史上深受中国汉字的影响。
汉字在越南的历史舞台上经历了从盛到衰的转变,在越南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尽管在现代社会,汉字在越南的使用已不如从前广泛,但其在越南文化中留下的印记是不可抹去的,影响至今犹存。
本文将通过汉字在越南的兴衰史,拉开一幅文化交融和变迁的生动画卷,展现汉字对越南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 汉字在古代越南的兴起与发展汉字开始传入越南最早是在秦汉时期,秦始皇完成大一统后,将岭南地区划入中国的政治范围,在那里设置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三郡,并“发诸尝通亡人、赘婿、贾人”于岭南地区[1],与当地人杂居通婚,这样汉字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就开始传入了越南。
然秦王朝两世而亡,对岭南地区汉文化的输送程度并没有很深。
但是却为汉字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秦末赵佗建立割据政权南越国,重视教化,促进了汉文化在当地的传播。
到汉时越南有了明确的纪年,并且正式用汉字纪史。
由于“凡交趾所统,虽置郡县,而言语各异,重译乃通”[2],为此,汉在秦的基础上继续设置郡县,派官员负责教化,如李善、锡光、任延、贾琼、士燮等人,他们在当地建立学校,传播儒教,大量汉文书籍传入越南。
其中,士燮被越南人尊称为“南交学祖”。
另外,由于东汉末年中原战乱,而交州地区相对安定。
文字的产生及其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1552430郭勇良1552440何璇【摘要】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种流行的看法是,文字是人类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产生的。
像世界上古老的文字古埃及圣书字、楔形文字、汉字等。
大都是在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才形成符号体系的。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野蛮和蒙昧,跨入了文明的门槛,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重大的里程碑。
引言: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
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1.汉字的产生及发展就我国情况而言,大约到了四千多年前的夏代,社会便开始进入奴隶制阶级社会了。
大约在商代早期或者中期,汉字便形成了它的符号系统。
我们现在见到的出土古文字商代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殷墟甲骨文字和铜器铭文已经是相当完整、相当成熟的文字符号系统了。
这个符号系统初步形成的时间,应该比商代中、晚期更早些。
同时,这一符号系统决不是一朝一夕突然从天而降的,也不是某个或少数“圣人”创造的。
构成汉字的基本符号,早在夏、商以前的原始氏族和原始部落社会就已经被原始人不断地创造出来,只是那时的那些图形、符号还同语言结合得不紧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符号系统。
近世陆续出土的五六千年以前的陶器,不论是属于半坡文化层或龙山文化层,它们上面的图形、符号,有不少都和后来古汉字的字形符号一脉相承,十分相近。
这决不是偶然的现象。
历史上自古相传的仓颉造字说,已经被事实证明是不可信的。
但是这个从上古就已经产生的传说,如果还有几分真实性和可靠性,即如果历史上真有仓颉其人,而且此人还真是黄帝的史官,那末他作为“史”而专门做了一些汉字符号的搜集、整理工作,则是完全可能的。
这个传说也告诉了我们,大约在五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注意文字符号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了。
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
汉字的演变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历史论文论文汉字的演变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历史论文论文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汉字的演变关于汉字的起源,曾因苍颉造字的传说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考古的大量发现,这层面纱被逐渐揭开,露出庐山真面目。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外壁,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它们整齐规划,并有一定规律性,具备简单文字的特征,可能是我国文字的萌芽。
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汉口文化遗址晚期和良津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有更整齐规则的图形刻划,是早期的图形文字。
2O世纪8O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遗址发掘出的陶器上,发现了更完备的文字。
这是被学者们确认的迄今为止我国有确切时代的最早的文字。
商周时期,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
这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之后流行的青铜铭文(金文)虽有字数的增加,但形体并无大的变化。
春秋以后,由于诸侯割据,“文字异形”。
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始皇帝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原秦国字为基础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稍后,程遍又依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简便的字体隶书,并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广为流传。
曹魏时,钟繇创立真书(楷书)。
至此汉字的演化已臻完善。
不仅如此,而且自东汉末年起,汉字的书写已成一种专门的艺术即书法。
二、汉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1.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则相当晚。
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
论中国文化资源对韩国的影响作者:刘丽红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18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周边国家的文化有着深刻影响。
大陆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是隔海相望的邻邦,中国与韩国有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其中有文字记载的就达3000多年。
随着中韩两国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文化在韩国也日渐流行起来。
而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语言,中韩两者之间有着较深的渊源。
一、汉韩语言的渊源朝鲜民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一个只有民族语言却无文字的民族。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朝鲜。
但由于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
能够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多是贵族阶层,普通民众很难接触到。
统治者为了便于老百姓贯彻自己政策,决定发明一种易于人民掌握的表音文字。
于是在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的积极倡导下,学者们创造了朝鲜文字。
这期间朝鲜学者曾几十次前来中国明朝进行关于音律学的研究。
后正式公布了朝鲜文字,称为“训民正音”,意思是教百姓以正确字音。
二、汉语对韩语的主要影响不难看出,汉字对韩国文字的影响很深远。
汉字在韩国的运用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训民正音产生之前,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久远,汉字也自然而然地传入了韩国,无论在史书典籍中还是影视作品中都可见到,古代汉字在朝鲜时期是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文字,也是用来记载典籍的,而一般平民是没有文字使用的,汉字一度成为官方文字。
第二,训民正音产生之后,韩语的词语可以分为固有词、外来词、汉字词三部分。
其中,汉字词大约有60%左右。
韩语的一些发音是与汉语发音相类似的,韩国的医院有韩医和西医的区别,西医的发音直译出来就是“病院”、厕所的发音直译出来就是“化妆室”,还有“釜山、茶、山、人生”等。
另外,韩语中的数词系统也有汉字词数字和固有词数字之分,它们的使用也是有规定的,一般在年月日之前要用汉字词,表示分和秒的时候用汉字词。
直到今天,汉字对韩国依然有着一定影响,会在一些比较正式或郑重的场合使用。
一般韩国人在出生登记时也会有汉字名字,据新闻显示,2014年10月韩国新增了2381个汉字供取人名。
关于汉字起源的作文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与智慧。
它的起源,如同一个神秘而迷人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人去探寻。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在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口头语言来交流和传递信息。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思维的不断进步,简单的语言交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了记录重要的事情、传承经验和知识,人们开始尝试创造一种符号系统,这便是汉字的雏形。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仓颉造字”。
传说中,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他通过观察鸟兽的足迹和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受到启发而创造了文字。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它反映了古人对于汉字起源的想象和探索。
从考古发现来看,与汉字起源有关的早期符号主要有陶文和刻符。
陶文是刻在陶器上的符号,它们大多简单而抽象,可能是用来标记物品或者表示某种意义。
刻符则多见于龟甲、兽骨等上面,有些刻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象形特征。
在汉字的形成过程中,象形是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造字方法。
古人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创造文字,比如“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代表太阳;“山”字就像三座山峰连在一起。
这种象形字直观地反映了事物的特征,让人一眼就能理解其含义。
除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也逐渐发展起来。
指事字是通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的符号来表示抽象的概念,比如“本”字,在“木”的根部加上一点,表示树根;“末”字,在“木”的树梢加上一点,表示树梢。
会意字则是由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新的意义,比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
形声字则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字的意义范畴,声旁表示字的读音,这种造字方法大大提高了汉字的创造效率,也丰富了汉字的数量。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无数代人的努力和积累。
在这个过程中,汉字不断演变和完善,从最初的简单符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丰富的文字体系。
国际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际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中文的重要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语言之一,中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因此国际中文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
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来华投资、工作、生活。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的社会环境,学习中文成为了这些外国人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学习中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中文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多,国际中文教育逐渐兴起。
各国的中文学校和中文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了学习中文的机会。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现在还有许多在线中文课程和中文学习APP,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中文。
一些国际学校也开始将中文列为必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中文的机会。
在国际中文教育中,除了教授汉语言文字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国社会的了解。
学生不仅要掌握中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还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习俗、节日等内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增进中外人民的友谊和合作。
国际中文教育的现状是令人鼓舞的。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中国的中文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更多的外国人学习中文。
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深,中文教育也成为了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
国际中文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当代社会,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中文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意识到学习中文的重要性,国际中文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的中文教育也在取得积极进展,为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了学习中文的机会。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外国人能够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促进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关于汉字演变的研究报告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与智慧。
它的演变历程不仅是字体形态的变化,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生动见证。
对汉字演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
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记录事物和交流思想,通过描绘物体的形状来表达意义。
例如,“日”字最初就是一个圆形中间加一点,像太阳的形状;“山”字则像山峰的轮廓。
这些简单的图形逐渐演变成了早期的象形文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单纯的象形文字已经无法满足表达的需要。
于是,会意字、指事字等逐渐出现。
会意字是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象形字来表达新的意义,比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
指事字则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抽象的概念,如“上”“下”二字,用一短横在长横之上或之下表示位置。
二、汉字的演变阶段汉字的演变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阶段。
甲骨文主要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其字形较为古朴、笔画粗细不均,具有很强的象形性。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字形更加规整、圆润,线条也更加粗壮。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使用的文字,字体较为繁复。
小篆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字体,其线条粗细一致,结构整齐对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隶书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简化了字形,提高了书写效率。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楷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楷书又称正楷,其字形规整、笔画平直,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
草书和行书则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草书笔画流畅、自由,注重书法家的个人情感表达;行书则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兼具楷书的规整和草书的灵动。
三、汉字演变的原因汉字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浅谈汉语汉字对越南语言文字的影响作者:苑洋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8期摘要: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的古老文化之一,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影响范围上都是非常广泛的。
汉语文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中国,逐步的扩展到周边国家,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国之一,由于经济上的频繁往来,政治上的友好相处,促进了文化上的进一步交流,自古以来,从越南作为中古领土的一部分到现在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其文化都与中国的文化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本文通过简单的分析越南语言文字演变的过程,以及语言文字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探讨并阐述汉语汉字对越南语言文字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汉字;越南语言;影响作者简介:苑洋(1988-),女,回族,河南商丘人,硕士,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2人类最初是通过使用肢体语言进行简单的沟通和交流的,直到发展到后来,语言文字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交流的方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让沟通变得更为顺畅。
语言文字演变到今天,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文明的标志。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发展,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在文化方面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汉语汉文作为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有着自身独特的地方,同时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越南在语言文字方面,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一、越南语言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阶段在古代,战争是人口大量迁移的主要原因,而人口的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桥梁,它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之间是有差异性的。
随着人口的不断流动,语言文字不统一所造成的影响,已经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此类问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汉字对周边国家文字语言的影响
摘要:汉字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
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
在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汉字和发声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都曾经有过不会说汉语,单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阶段。
汉字的这个特点对于维系一个统一的汉族、一个充满各种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体的民族起了主要的作用。
关键词:汉字文字语言影响
“你认得汉字吗?”如今在韩国,不少企业都会对应聘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汉字考试也出现在企业的招聘考试中;在日本,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接受汉字检定考试;在越南,尽管能够认识汉字的人已经不多,但汉语近年来成了仅次于英语的热门外语,汉字书法家也在当地社会受到格外尊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当年的汉字文化圈也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汉字热。
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地对外传播,逐渐构成了“汉字文化圈”。
中国的汉字文化对周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首先,汉字传人日本之前,日本是没有文字的,这已为迄今为止的考古学和文字学研究所证明。
不过当时传人日本的汉字还是十分零散的,日本人还不知晓汉字为何物,其用途如何。
他们尚未把汉字作为文字使用,而只是作为一种象征着神圣或权威之物加以祟拜。
例如,这一时期的日本工匠在仿制中国铜镜的时候,常常把原镜中的汉字搞错或前后颠倒。
日本人比较系统地接触汉字应是在公元4世纪以后【1】。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文献越来越多地进人日本,日本人逐渐地认识到汉字的用途。
日本国内的发展也产生了使用文字的需要,在这些需求的推动下,日本人开始把汉字作为文字利用起来,从此日本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批文字材料。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里记述,日本人对于汉字及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明表现
出巨大的热情。
大约4世纪末5世纪初,日本上层掀起了学习汉语和中华文明的热潮。
不久,一部分日本人就掌握了汉字和汉文,不仅会写文章而且会写汉诗。
会读汉文、会写汉诗成了当时有教养的象征。
日本人向中国学习的热情经久不衰,到后来还发展为国家行为,汉字和中华文明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日本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属于黏着语的日语与孤立语汉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汉字和汉文毕竟不能直接地记录和表示自己的语言,要一一转译,就有诸多不便。
日本人在通晓汉语和日语的中国人和朝鲜人的帮助下,进行了新的探索。
日本人有效地克服了语言差异所带来的巨大障碍,在两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成功地将汉字作为日语的表记手段,一是舍弃了汉字所具有的原义而单取其音用于拼读日语单词,二是在一部分汉字上附着以相应的日语单词并加以固定化。
这一过程的实现并非轻而易举,直至推古时期,这种汉字与日语单词之间的对应关系,才算基本上被固定下来。
【2】
日本人民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
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
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
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
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
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
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革体创造日文“平假名”。
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完成与广泛使用,标志着日本人完成了创造自己文字的工作。
二:汉字对朝鲜语言的影响
汉字在朝鲜半岛使用的历史长达两千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朝鲜语在许多方面都受到汉字的深刻影响,除了语法结构不同之外,无论其词汇如何变形,它们的发音接近于它们曾经的母体——汉语,于是就有了中国人听起来十分熟悉的“大宇”、“现代”、“三星”等词的韩语发音。
他们语音区别并不比中国的广东话、上海话等地方语言与中国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区别大。
除了语法结构不同之外,韩文可以被理解为汉语的旁系,或者是一种遥远的、异化的大中华方言。
中国汉语拼音有四声,也不能完全解决中国汉字同音字的问题,而韩语中没有四声,所以用韩文表注汉字的发音就是一件十分费力而且头痛的工作,很难做
到准确。
一个韩文发(Kang)的字,既表示“姜”字,又表示“康”字、“江”字,到底是什么字?要根据前后文的意思而定,要望前后文才能生义,而且要先理解母体汉字的中文语义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3】于是就只能请母体文字——中国汉字出来解决问题了,所以就有了目前汉字占四分之一的大韩民国《宪法》。
由于汉字是朝鲜语的古老载体,所以学习韩语时必须先充分掌握汉字,必须知道所要标记的原中国文字的意义,否则就要去按约定的意思去理解,去猜测。
那当然不可能做到非常准确,也不可能成其为准确、高雅的朝鲜语言。
所以一直到六十年代汉语汉字都是韩国学校中学生的必修课。
三:汉字对越南文字的影响
越中两国山水相连,远在中国秦汉时期,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就已开始传入越南(当时的交趾地区),【4】其后,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期里,越南上层社会把汉语文字视为高贵的语言文字。
朝廷的谕旨、公文、科举考试,以至经营贸易的帐单、货单都用汉字书写。
小孩读书也像当时中国一样,先从《三字经》开始,接着是“四书”“五经”,学习写作古汉语文章诗词。
因此,当时越南的文学作品也是以汉文、汉诗的形式记录留存的。
12世纪(公元1174年起),汉字成为越南国家的正式文字。
公元13世纪,出现了越南文字。
它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创造出的一种新型文字。
往往用两个汉字拼成一个新字,即借用一个同越南语音相近的汉字和一个同越南语义相近的汉字,把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字。
这就是字喃,用以区别儒字(汉字)。
字喃同直接借用的汉语字词(仍用原来的汉字书写)混合使用。
这种字喃与我国古代契丹、女真、西夏等民族的文字相似。
【5】被长期借用的汉语汉字被大量保留下来。
而且字喃也只是在胡朝和西山阮朝作为国家正式文字,其它朝代汉字仍占统治地位。
实际上在越南汉字汉文一直延用到法国统治越南的整个时期。
不过近百年来汉字是跟拼音并行的,二者同时合法存在。
1945年革命胜利后,代之以完全的拼音文字,越南称这种新的拼音文字为“国语字”。
虽然使用了拼音化文字,但是在中国文化长期深远的影响下,汉语词汇已经进入了越南语的词库,并且逐步固定下来,大量的汉语借词成了越南语的词汇基
础,在当今越南语中,汉语借词占越南词汇的有一半。
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绝大多数保持了汉语词的原意。
【6】这些汉语借词的发音,完全按照汉越音对照的规律,受越南语的影响。
在越南语中,除其它外语借词外,词的构成都来自单音节词根,这同汉语有特殊的相似之处。
越语、汉语音节有对应的形式,每个汉字在越文中都有固定的拼写法。
同时,越语和汉语又都是以声调区别词意的语言。
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越南语有六个声调。
越南语同汉语一样,其语法功能都是靠语序来完成的。
所不同的是,汉语的修饰语在前,而越语的修饰语则放在后面。
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几种文字是由不同民族所创造的,它们孕育出了辉煌的人类文明。
然而,历经沧桑岁月变迁,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等相继绝迹后,唯独汉字幸存下来,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稳定发展并一直流传至今的文字体系,傲然屹立于世界文字之林。
它负载了中国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世界文字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字能像汉字这样虽历尽沧桑却又青春永驻。
但近阶段汉字的复兴并不意味着汉语已成为强势语言。
甚至某种程度上,汉语在国际仍然没有话语权。
要使汉语成为强势语言,除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之外,还得靠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大踏步发展。
有一天如果要想掌握某种顶尖的技术,或者学好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必须来中国学习,到那时,汉语的真正复兴才算彻底实现。
参考文献:【1】刘宗和等《日语与日本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2】林史典《日本之汉字》,岩波书店,1977
【3】宣德五《朝鲜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5
【4】陈修和《中越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1956北京版
【5】岩村成允《安南通史》,昭和16年(1941年)版,第12页
【6】(苏)依・雅・坡德科帕耶夫《印度支那各族人民的过去和现在》,
载《民族问题译丛》1956年第一期,第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