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题

  • 格式:doc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教师必备的心理辅导技术。(4、15)

研究方法:

(1)实验法: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2)测验法: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3)调查法: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4)临床法: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综合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辅导技术包括:

关注技术、倾听技术、沉默技术、宣泄技术、探讨技术、面质技术、自我表露技术和行为矫正技术。

2.简述心理学的发展过程。(7)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也标志着心理学上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1898年,詹姆士、杜威等形成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1900年,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心理学

1912年,完型主义心理学在德国兴起,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1913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兴起,公式为刺激—反应(S--R),创始人是华生,

20世纪30年代以后,托尔曼、赫尔、斯金纳考虑到有机体的能动性,确立了刺激—有机体—反应(S—O—R)这种新的行为关系

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兴起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霍妮、沙利文、弗罗姆

20世纪60-7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迅速崛起,成为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之后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创始人为马斯诺、罗杰斯。

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派林立、理论纷争的局面演变成学派相互吸收、互补并存的状态,标志着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迅速发展使心理学的研究走向繁荣。

3.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及其发展动力(33、34)

4. 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也叫学龄前期(3~6、7岁)

童年期,也叫学龄初期(6、7~11、12)

少年期,也叫学龄中期(11、12~14、15)

青年初期,也叫学龄晚期(14、15~17、18)

成年期(25~45)

中年期(45~65)

老年期(65岁以后)

个体心理发展的发展动力:

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心理发展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

需要在人的心理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

4.简述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1、43、34)

身体发育特点:

(1)身高体型的变化:

a.身高:快速增长

b.体重:肌肉的发展、骨骼的增长以及内脏器官的增大

c.头面部:以前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顶部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原来较为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

(2)生理机能的变化

青春期生理机能也迅速增强。

肌肉与脂肪的变化,是男性肌肉强健,女性身材丰满;

脑与神经系统逐步走向成熟,使脑的重量接近成人脑重水平,脑电波变化出现新的飞跃,脑机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等;

心血管系统加速发展,心脏功能增强;

肺功能增强,肺活量迅速增加

(3)性的发育和成熟

a.性器官发育:发育直线上升

b.第二性征出现

c.性机能成熟

心理发展特点:

(1)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

(2)闭锁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3)社会性: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待自己以及对待别人的一切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变化,这样,他们通过在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学会认识自己、了解别人。

心理发展影响因素:

(1)遗传

(2)自然环境:空气质量、噪声、社会密度、自然灾害等

(3)社会文化:文化传统、拷贝世界、学校教育

5.简述技能形成的标志(70)

动作技能形成之后(1)动作结构的改变。

(2)动作品质的变化。

(3)活动的调节功能加强。

智力技能形成之后(1)智力活动脱离了物质或物质化活动的支持。

(2)智力活动的进程压缩,快速反应代替了详尽、展开的推理过程,思维灵敏,思维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

(3)智力活动自动化,几乎成了无意识的活动。

6.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及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59、61)

学习迁移的种类:

(1)根据作用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根据时间顺序的不同分为:顺向前移与逆向迁移。

(3)根据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4)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

(1)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2)精选教材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5)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6)提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水平。

7.简述感觉的种类及其感受性的变化规律(91、93)

种类:

(1)根据刺激来源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2)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将感觉分为:电磁能的,机械能的,化学能和热能的

(3)在临床上把感觉分为四类:特殊感觉,体表感觉,深部感觉,内脏感觉。

变化规律:

(1)同一感觉的互相作用

后象、感觉适应、感觉对比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联觉、不同感觉的相互代偿

8.简述知觉种类及其特征(106、113)

种类:

(1)空间知觉: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知觉

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的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2)时间知觉: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