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太阳能电池寿命【金属化合物对紫精-PVP薄膜变色及褪色性能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及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太阳能作为一种永不枯竭、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太阳能转换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其最新进展,以期为推动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然后重点分析各类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和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当前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材料选择、制备工艺、光电性能提升等方面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本文将总结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光伏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市场价值,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类型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是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基于光伏效应。
当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光子被吸收并激发出电子-空穴对。
在内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空穴对分离,电子流向一侧,空穴流向另一侧,从而在电池的两端形成电势差,即光生电压。
当外部电路连接时,电子和空穴的流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实现光能向电能的转换。
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根据其材料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包括硅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碲化镉(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等。
硅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以硅为主要元素,通过控制硅的晶相、掺杂等元素和工艺,可以调整其光电转换效率。
由于其制备工艺相对成熟,硅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商业化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由铜、铟、镓和硒四种元素组成。
薄膜太阳能电池和硅晶太阳能电池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被越来越广泛应用。
而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能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也得到了持续的研发和改进。
薄膜太阳能电池和硅晶太阳能电池作为两种主要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使用薄膜材料制造的太阳能电池。
薄膜材料可以是非晶硅、铜铟镓硒等。
与硅晶太阳能电池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柔性。
由于薄膜材料的特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制成柔性的电池片,能够适应各种形状和曲面。
这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外墙、屋顶、车顶等不同的场景中。
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虽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其较高的透明度,可以在低光照条件下仍然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
这使得薄膜太阳能电池在阴天或者室内光照较弱的环境下也能够有效发电。
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相对于硅晶太阳能电池来说,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更加简单,材料成本也相对较低。
这使得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大规模生产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一些对电池柔性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系统、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一些特殊形状的电池应用等领域。
它的柔性和透明性使得它可以与建筑物的外观融为一体,同时也可以为便携设备提供绿色能源。
硅晶太阳能电池是一种使用硅晶片制造的太阳能电池。
与薄膜太阳能电池相比,硅晶太阳能电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硅晶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由于硅晶材料的特性,硅晶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20%以上。
这使得硅晶太阳能电池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能够提供更多的电能。
硅晶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硅晶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稳定性较高,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发电效率。
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太阳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备受瞩目。
而其中最具有潜力的就是薄膜太阳能电池。
本文将重点分析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旨在探究薄膜太阳能电池在未来广泛应用中发挥的作用。
一、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势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太阳能电池技术中最有潜力的一种。
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以下优势:1.轻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大大拓展了应用领域。
同时,由于重量轻、柔韧性好,可以应用于屋顶,幕墙等建筑物表面。
2.高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高,可以实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减少浪费的能量。
3.成本低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更低,使得其在商业上的应用更加实现贴近。
由此,可以看出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1.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使用柔性有机材料制造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其具有成本低、加工简单、重量轻等优势。
由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制作过程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涉及技术不同,所以其能被制造成各种普通太阳能电池无法制造的形状。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低,具有生态价值,但是其能量转换效率较低。
因此,许多科学家正致力于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
2.CIGS太阳能电池其中,CIGS太阳能电池是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
其是由硫属化物和硒属化物组成薄膜,是一种由低成本材料所制成的颜色较深的太阳能电池。
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可达到20%以上。
CIGS太阳能电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稳定性,需要减轻它们在日光照射下退化的影响。
同时,目前的CIGS技术存在着生产工艺上的复杂性问题。
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可达到25%以上。
同时,其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成为被科学家认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技术。
然而,尚需克服其稳定性问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严重下降和短寿命等缺陷也需亟待解决。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及应用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太阳能技术,在太阳能发电领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如今,在探寻清洁能源的道路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太阳能发电,薄膜太阳能电池也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薄膜太阳能电池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期。
当时美国贝尔实验室发现,硫化镉薄膜对太阳光具有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进入70年代以后,太阳能技术逐渐得到普及,薄膜太阳能电池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柔性较强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特点和优势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光电转换器件,与厚薄片太阳能电池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1、轻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采用薄膜太阳能电池基底,柔性好,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电子标签、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领域,也可以应用到建筑物的窗户或外墙上。
2、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具有高效能转换的特点。
目前市面上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了10%以上。
3、成本低:由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材料低成本、制造过程简单等特点,制造成本比厚薄片太阳能电池更加优势。
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分类按材料分类,薄膜太阳能电池通常分为以下几类:1、薄膜硅(a-Si)太阳能电池:a-Si 是一种非晶硅材料,采用PECVD等技术在薄膜太阳能电池基底上进行压电转换来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
2、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CIGS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沙莓氏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它的薄膜基底通常是玻璃或不锈钢。
CIGS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高,稳定性好,但是制造工艺相对较为复杂。
3、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以有机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常见的有机材料有聚合物、酞菁类化合物等。
四、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随着全球清洁能源政策和市场的逐渐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在设备制造、能源存储、封装材料、航空航天、汽车行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建筑领域中,薄膜太阳能电池可用于建筑材料和各种透明材料,如窗户、隔热材料等,以及在大型建筑物如桥梁、道路等地方进行公共区域照明和提供城市光源等多项应用。
摘要:本文在已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变价金属化合物SnCl2和CoCl2,与紫精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再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混后制备成薄膜。
对薄膜进行分组测试其变色性能、褪色性能和光疲劳性能,并作出最佳方案的选择。
关键词:SnCl2 CoCl2 薄膜变色褪色一、含SnCl2的紫精/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及光致变色性能研究1、SnCl2的紫精/聚合物薄膜制备取2.0g紫精,根据SnCl2与紫精的摩尔比分别为0、0.5、1.0、1.5、2.0、2.5、3.0,称量 SnCl2 质量,与10g H2O,5.0gPVP制备混合溶液,分别记为0#-6#溶液,观察发现0#-4#溶解性较好,5#、6#溶解性差,为了制备光致变色性能良好的薄膜,选用0#-4#溶液进行研究。
称量0#-4#每份溶液0.15g均匀涂布在2.54×2.5cm2载玻片上,在温室喝暗箱进行干燥以后,在相对湿度为58%的干燥器内避光放置一天,用一表面涂有N-甲基吡咯烷酮的玻璃片紧贴在薄膜上,避光保存。
薄膜透明性良好,当SnCl2含量较高时,薄膜呈淡蓝色,用测厚仪测得膜厚约为0.1mm。
2、薄膜性能的测试方法变色性能测定:将制得的紫精/PVP薄膜用紫外光(UV)分5次共100s照射,并对其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每次测定。
半衰期测定:薄膜UV光照100s后立即取出测定其吸光度A,然后在一定温度、暗处褪色,测定薄膜吸光度降到A/2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半衰期。
3、结果与讨论变色性能:在正常光照条件下,经过UV光照对含有SnCl2的紫精/PVP薄膜进行照射后,其变化由无色或淡蓝色变为深蓝色,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自由基阳离子不断积累,颜色逐渐加深,且SnCl2的含量只是影响紫精光照后吸收峰的强弱,其曲线峰形没有变化。
从色变为蓝紫色表明紫外光反应使无色的紫精二价阳离子变为蓝紫色的自由基阳离子。
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自由基阳离子不断积累,颜色加深,吸光度呈递增趋势,在569nm和609nm处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
《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能及晶体质量研究》篇一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能及晶体质量。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分析,探讨了CZTSSe材料的电性能参数、晶体结构以及其与太阳能电池性能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引言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兴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研究的深入,CZTSSe材料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潜力逐渐显现。
然而,其电学性能和晶体质量对太阳能电池的最终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能研究1. 电性能参数分析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能主要包括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填充因子(FF)以及光电转换效率(η)。
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参数,可以评估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CZTSSe薄膜的电性能参数与材料的能带结构、载流子迁移率等密切相关。
2. 能带结构与载流子迁移率能带结构和载流子迁移率是影响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电性能的关键因素。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发现CZTSSe材料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和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这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三、CZTSSe薄膜的晶体质量研究1. 晶体结构分析CZTSSe薄膜的晶体结构对其电学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CZTSSe薄膜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典型的黄铜矿结构。
此外,薄膜中的晶粒大小、晶界密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其晶体质量。
2. 晶粒生长与缺陷分析晶粒生长和缺陷是影响CZTSSe薄膜晶体质量的关键因素。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观察了CZTSSe薄膜的晶粒生长过程,并分析了晶粒中的缺陷类型和密度。
结果表明,优化生长条件和后续退火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缺陷密度,提高晶体质量。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环境保护的呼声不断高涨,清洁能源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清洁能源中,太阳能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
而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新型太阳能电池,由于其高效、轻便、灵活和可制备等特点,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概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一般由五层组成,分别是基底、透明导电层、活性层、电子传输层和阳极。
其中,活性层是最核心的部分,它负责能量的光电转换。
相比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材料多样化,包括有机和无机等多种萃取材料,这也使得其在光吸收、电荷分离和电子输运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度。
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势薄膜太阳能电池相比于传统太阳能电池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轻薄灵活的特点。
首先,由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基底材料是非常薄的,所以整个电池的重量也会相应地下降。
其次,这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的厚度可以控制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因此可以轻松自由地弯曲、折叠和弯曲,且其色彩、透明度也可以自由调节。
此外,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吸光层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会在光线合集的过程中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增加了它们在表面和内部的光吸收能力,提高了其能量转换效率。
除此之外,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对于硅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更加经济和环保,占据更少的空间,并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生产。
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现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现状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在智能手机、计算机和电子产品中,薄膜太阳能电池被广泛应用,用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同时,在能源密集型领域,如航天器、机器人以及无人机等,薄膜太阳能电池也被广泛应用。
此外,在建筑物表面、玻璃幕墙、太阳能帐篷、公交车站、电影院、广场、照明系统一下等领域,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也在逐步推广。
这种可随处可欣赏的形式,不仅满足了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还增添了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四、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正迅速扩展,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更多新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并将其与其它技术相结合,以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并为其更广泛地应用创造条件。
《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能及晶体质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寻找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其中,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CZTSSe(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能及晶体质量进行深入研究。
二、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概述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基于铜锌锡硫硒(CZTSSe)材料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和良好的光电转换效率,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
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环境友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电学性能研究1. 电阻率电阻率是衡量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
本文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CZTSSe薄膜的电阻率进行测量,探讨了材料组成、晶粒大小等因素对电阻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可以显著降低CZTSSe薄膜的电阻率,提高其导电性能。
2. 载流子浓度与迁移率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是影响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
本文通过霍尔效应等实验手段,对CZTSSe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适当的掺杂和晶粒尺寸可以显著提高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四、晶体质量研究1. 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是研究晶体结构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对CZTSSe薄膜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可以获得结晶度较高、晶粒尺寸较大的CZTSSe薄膜。
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直观地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
本文通过SEM观察了CZTSSe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粒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晶粒大小均匀、致密的CZTSSe薄膜具有更好的光电性能。
五、结论通过对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能及晶体质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 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可以显著降低CZTSSe薄膜的电阻率,提高其导电性能;同时,适当的掺杂和晶粒尺寸可以显著提高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与应用前景分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和广阔的利用前景,已成为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存在制造成本高、重量大、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发展。
相比之下,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其轻薄、柔软、低成本等特点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通过在柔性衬底上沉积少量的光电转换材料制备而成,相比硅基太阳能电池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中,目前主要有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氨基硫代钙钛矿(perovskite)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几种主流技术。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制备工艺简单的特点,是当前最成熟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较高,但其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制约了其大规模发展。
而perovskite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材料结构复杂而受到关注,但其制备成本较低,具有很大的潜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逐渐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是当前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的首要任务。
在光电转换效率方面,perovskite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表现出较大的潜力,有望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次,降低制造成本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成本低等特点,具有较大的降低制造成本的优势,将进一步推动其在市场上的应用。
此外,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寿命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前薄膜太阳能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光电转换效率和性能稳定性。
其次,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能及晶体质量研究》篇一摘要:本文对CZTSSe(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能及晶体质量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CZTSSe薄膜的制备工艺、电学特性及晶体结构,为优化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发展已成为科研领域的热点。
CZTSSe材料因其高光吸收系数、高转换效率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在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研究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能及晶体质量,为进一步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二、CZTSSe薄膜的制备与表征1. 制备工艺CZTSSe薄膜的制备主要采用化学浴沉积法、溅射法及硒化法等。
本文采用硒化法制备CZTSSe薄膜,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时间及原料配比等参数,实现对薄膜的制备。
2. 薄膜表征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对CZTSSe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表征。
三、电学性能研究1. 电阻率与载流子浓度通过霍尔效应测量法,研究CZTSSe薄膜的电阻率及载流子浓度。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CZTSSe薄膜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及较高的载流子浓度,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2. 光伏特性测量CZTSSe太阳能电池的I-V曲线,分析其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及转换效率等参数。
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CZTSSe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四、晶体质量研究1. 晶体结构分析通过XRD分析,研究CZTSSe薄膜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CZTSSe薄膜具有更好的结晶度,晶粒尺寸更大,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能力。
2. 晶界分析利用SEM及EDS分析,研究CZTSSe薄膜中的晶界特性。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CZTSSe薄膜晶界清晰,能有效减少晶界处的复合损失,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薄膜太阳能电池寿命【金属化合物对紫精/PVP薄膜变色及褪
色性能研究】
摘要:本文在已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变价金属化合物SnCl2和CoCl2,与紫精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再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混后制备成薄膜。
对薄膜进行分组测试其变色性能、褪色性能和光疲劳性能,并作出最佳方案的选择。
关键词:SnCl2CoCl2薄膜变色褪色
一、含SnCl2的紫精/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及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1、SnCl2的紫精/聚合物薄膜制备
取2.0g紫精,根据SnCl2与紫精的摩尔比分别为0、0.5、1.0、1.5、2.0、2.5、3.0,称量SnCl2质量,与10gH2O,5.0gPVP制备混合溶液,分别记为0#-6#溶液,观察发现0#-4#溶解性较好,5#、6#溶解性差,为了制备光致变色性能良好的薄膜,选用0#-4#溶液进行研究。
称量0#-4#每份溶液0.15g均匀涂布在2.54×2.5cm2载玻片上,在温室喝暗箱进行干燥以后,在相对湿度为58%的干燥器内避光放置一天,用一表面涂有N-甲基吡咯烷酮的玻璃片紧贴在薄膜上,避光保存。
薄膜透明性良好,当SnCl2含量较高时,薄膜呈淡蓝色,用测厚仪测得膜厚约为0.1mm。
2、薄膜性能的测试方法
变色性能测定:将制得的紫精/PVP薄膜用紫外光(UV)分5次共100s照射,并对其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每次测定。
半衰期测定:薄膜UV光照100s后立即取出测定其吸光度A,然后在一定温度、暗处褪色,测定薄膜吸光度降到A/2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半衰期。
3、结果与讨论
变色性能:在正常光照条件下,经过UV光照对含有SnCl2的紫精/PVP薄膜进行照射后,其变化由无色或淡蓝色变为深蓝色,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自由基阳离子不断积累,颜色逐渐加深,且SnCl2的含量只是影响紫精光照后吸收峰的强弱,其曲线峰形没有变化。
从色变为蓝紫色表明紫外光反应使无色的紫精二价阳离子变为蓝紫色的自由基阳离子。
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自由基阳离子不断积累,颜色加深,吸光度呈递增趋势,在569nm和609nm处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
查文献可知,551nm和606nm处吸收峰分别来自紫精自由基阳离子的二聚体和自由基阳离子。
褪色性能:从半衰期表征可以看出紫精/PVP薄膜的褪色速率,半衰期越短,褪色速率越快,不含SnCl2的薄膜室温下很难褪色,60℃下半衰期远远大于1
个小时,SnCl2的加入可以加快薄膜褪色,缩短半衰期,改善紫精薄膜的褪色性能,因此可根据不同用途来调节SnCl2加入量制备有不同褪色速率的紫精薄膜。
由于含有SnCl2的紫精聚合物薄膜常温下褪色过程极其缓慢,而且SnCl2
的溶解性能也不好,无法进一步提高SnCl2的含量来提高其性能,此配方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小组经过研究决定添加一种溶解性好的金属化合物来代替SnCl2,我们选择了CoCl2,红色单斜晶系结晶,易潮解,易溶于水。
经过去离子水和乙醇混合液的溶解测试,得到混合均匀的透明黏液,成膜性良好,黏液呈酒红色,方案可行。
二、含CoCl2的紫精/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及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1、CoCl2的紫精/聚合物薄膜制备
取2.0g紫精,根据CoCl2与紫精的摩尔比分别为0、0.5、1.0、1.5、2.0、2.5,称量CoCl2质量,与10gH2O,5.0gPVP制备混合溶液,分别记为0-5#溶液,观察发现0#为无色透明液体,1#-5#为酒红色透明液体。
称量0#-5#五份溶液0.15g均匀涂布在2.54×2.5cm2载玻片上,室温、暗箱干燥后,在相对湿度为58%的干燥器内避光放置一天,用一表面涂有N-甲基吡咯烷酮的玻璃片紧贴在薄膜上,避光保存。
薄膜透明性良好,呈淡红色,非常美观,用测厚仪测得膜厚约为0.1mm。
2、薄膜性能测试方法
与上一个方案相同,测定CoCl2的紫精/聚合物薄膜变色性能和半衰期。
3、结果和讨论
变色性能:含有CoCl2的紫精/PVP薄膜UV光照后,由无色或淡红色变为深紫色,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自由基阳离子不断积累,颜色逐渐加深,且CoCl2的含量只是影响紫精光照后吸收峰的强弱,其可见光吸收曲线峰形变化不大。
褪色性能:紫精/PVP薄膜的褪色速率可用半衰期表征,半衰期越短,褪色速率越快,不含CoCl2的薄膜室温下很难褪色,50℃下半衰期远远大于1h,CoCl2的加入可以加快薄膜褪色,缩短半衰期,改善紫精薄膜的褪色性能,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图五所示为4#样品特征峰的吸光度随褪色时间变化,1#-5#的半衰期均大于1h,褪色性能较SnCl2较差,但是可根据不同用途来调节CoCl2加入量制备有不同褪色速率的紫精薄膜,并且外观美观。
发现样品在多次循环后依然能在光照后保持一个较高的吸光度,并能褪色至淡粉色(加热可明显加快),疲劳性能良好,但薄膜边缘发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完成了两种金属化合物对紫精/PVP薄膜变色,褪色性能的研究,总体来说变价金属化合物的加入可以改善紫精/聚合物薄膜褪色性能,光疲劳性,希望经过这些实践研究的出的结果对相关行业得到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陵岚,刘辉,杨泽慧,何应,叶楚平.多功能光致变色化合物[J].化学进展,2009,(04)
[2]孙炎,陈祝君,王刚.非对称紫精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3)
[3]新型光致变色材料[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