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7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时间匆匆的写作方法,并能进行仿写。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惋惜,能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仿写训练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那作者是怎样表达时间匆匆流逝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匆匆》,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旁边简单地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①指名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引导学生抓住“去了——再来”“枯了——再青”“谢了——再开”与“日子一去不复返”进行对比,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③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引导学生理解“八千多日子”大约是22 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时间的漫长和流逝的迅速。
②让学生说说“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个比喻的妙处,体会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形象地写出了日子的渺小和时间的浩瀚。
《匆匆》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匆匆》(板书:匆匆),我想大家对这篇散文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下面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散文带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默读课文。
2、师:好了,同学们,这篇散文带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生1:这篇散文带给我的感受是时间过得特别快,我们要珍惜时间。
师:你甚至已经体会到了我们该怎么做!生2:这篇散文写得非常美!师:你感觉到了语言的美!生3:这篇散文将了时间一去不会回来。
生4:这篇散文给我的感受是时间快得就跟飞的一样。
师:是啊,时间快得好像飞的一样!生5:我的感受是时间是无影无踪的,时间去了就不会回来了。
师:一去不复返了!生6:我的感受时时间是用什么方法都挽留不住的。
3、师: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的这些感受来源于作者的文字,因为作者的这篇散文是用心写成。
记得有人曾说:(课件出示:散文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
)二、回文感悟,用心倾听师:那好,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你在读得过程中,不仅用心去诵读(板书:用心诵),而且要用心去倾听,(板书:用心听)你一定能听到,听到作者的内心独白,听到作者对你的倾诉。
你对哪一段感受深,你就多读一读。
想一想,你听到作者对你说了什么?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并且自己也朗读课文。
(7分钟)2、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顺序)师:好了,孩子们刚才大家用心去读了,用心倾听了。
那么,你听到作者对你说了什么?生1:我听到作者说时间去了就不能回来了。
生2:我听到作者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
生3:我听到作者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师:什么问题?生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师:你们在第一自然段中听出了什么?生4:我听到作者在告诉我们时间是无影无踪的。
(板书:日子无影无踪)师:你感受到了时间的无影无踪。
你从哪看出来的呢?生4:我是从“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我是从这看出来的。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崧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懂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感受时光的匆匆与稍纵即逝。
教学难点:对文中难懂词句的理解。
学习过程教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1.倾听时钟“嘀嗒嘀嗒”的声音,感受时间的飞逝;2.谈谈听到“嘀嗒嘀嗒”声音时的感受。
1.播放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把时间的流逝通过声音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现时生活中时光的“匆匆”初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默读全文;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
1.督导学生默读,检查学生默读情况;2.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叹”、“悔”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1.学生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1.引导学生自学本文的生字。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词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写日常的生活琐事表现时光飞逝的方法,并设计练习让学生练写;3.引导学生朗读。
从重点段入手,从作者情感的根源入手,让学生知道作者为什么叹?使学生与作者面对同样的刺激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学习完匆匆第二课时的感受课堂上那气氛,可真是热闹得很呐。
老师在讲台上那是讲得眉飞色舞,就跟发现了什么宝藏似的,非要把这宝藏一股脑儿地全塞给我们。
老师那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激昂一会儿舒缓,仿佛他不是在讲课,而是在给我们讲一个超级精彩的故事。
我旁边的同桌小李啊,那家伙,平时就是个调皮蛋。
老师讲得正起劲的时候,他突然凑到我耳边,小声嘀咕道:“这时间匆匆的,我咋感觉我这一天也不知道都干啥去了,好像就跟那流水似的,‘哗啦’一下就没影儿啦。
”我忍不住白了他一眼,说:“你呀,就知道瞎咧咧,还不赶紧好好听老师讲。
”他吐了吐舌头,又坐端正了。
再看看前面的小王,那认真劲儿啊,眼睛瞪得溜圆,就跟两颗铜铃似的,紧紧盯着老师,手里还不停地记着笔记。
偶尔老师提出个问题,他那手“唰”地就举起来了,好像生怕老师看不见他似的。
我心里暗自佩服,这家伙,平时看着闷葫芦一个,没想到一到学习上,还真有股子认真的劲儿。
老师讲到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时候,还举了个特别生动的例子。
老师说啊,就好比我们每天早上起床,那太阳刚一露头,新的一天就开始了。
等我们迷迷糊糊洗漱完,吃个早饭,再到学校,这一上午就过去了。
再接着上上课,做做课间操,和同学聊聊天,这不,下午又没了。
等放学回家,写会儿作业,看会儿电视,打个盹儿,一天就这么“嗖”地没了。
我听着老师讲,心里就琢磨着,可不是嘛!就拿昨天来说吧。
早上我本来想着早起背背单词,结果闹钟响了好几次,我都迷迷糊糊地按掉,继续睡我的大头觉。
等我终于挣扎着起床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
匆匆忙忙洗漱完,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早饭,就背着书包往学校赶。
到了学校,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还在犯困呢,老师讲的啥都没听进去。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去操场做课间操。
做完操回来,我又和同桌聊起了周末看的动画片,正聊得热火朝天呢,上课铃又响了。
就这样,一节课接着一节课,时间就像那调皮的小猴子,“噌噌噌”地就跑远了。
下午放学回到家,我想着先把作业写完再看电视。
匆匆第二课时评课记录及建议《匆匆》第二课时评课记录及建议(一)哎呀,咱们今天来聊聊这节《匆匆》的第二课时哈!我觉得老师这节课一开始就特别吸引人,直接带着同学们回顾了上节课的重点,那叫一个干脆利落!而且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那表情、那语气,真的是把那种时光匆匆的感觉给传递出来了,我在下面听着都觉得时间好像真的在飞逝呢!还有哦,老师引导同学们去理解那些优美的语句,比如说“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一句,通过让大家想象针尖上的水滴,去感受时间的渺小和无声无息,这方法太棒啦!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另外呀,要是能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小活动,比如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让同学们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时光的匆匆,那就更好啦!这样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哟!总的来说,这节课已经很棒啦,老师继续加油哦!《匆匆》第二课时评课记录及建议(二)嘿,朋友们!咱们来聊聊这堂精彩的《匆匆》第二课时。
老师一上课就把大家的注意力抓住了,那声音,清脆又有感染力,就像磁铁一样把我们都吸进去啦!在分析课文的时候,那细致劲儿,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不放过,让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特别是讲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时,老师的表情和语调都变得沉重起来,把我们也带入到那种情绪当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
而且还通过好多例子,让我们明白了时间的宝贵,这可太重要啦!但是呢,我也想说两句。
我觉得可以多鼓励同学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还有哦,在朗读这一块,可以多一些指导,让同学们读出那种情感的变化,把匆匆的感觉读得更到位。
还有个小想法,要是能把课堂拓展得再广一点,比如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珍惜时间,然后再布置一些有趣的小作业,像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小短文,或者制作一个时间计划表,这样就能让大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啦!好啦,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看法,老师真的很棒,期待下一次更精彩的课堂!。
匆匆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匆匆》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1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描述一个事物,说它“是世界上最多的,又是最少的;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是最不被人重视的,又是最令人惋惜的。
没有了它什么也做不成。
”你知道他描述的是什么吗?生:时间。
师: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纷纷写出自己对时间的感悟,咱们今天就先来欣赏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吧。
看老师写课题。
大家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掉了。
没有这一点是什么字呢?生:勿。
师:能组个词吗?生:勿庸置疑、请勿吐痰、请勿踩草……师:注意加上了这一笔点,它就变成了“匆”,你们瞧,咱们汉字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呀。
好,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匆匆。
师:平舌音读准了。
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读到这两个字,我仿佛看到了一大早,大人们急匆匆地赶着上班,我们学生拿着早点赶着上学的情景。
生2: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人们急急忙忙赶车的画面。
生3:我看到是妈妈傍晚赶着买菜、做饭时的样子。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阅读时,不管是一段话还是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都能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画面,这样读书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刚才大家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那么,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时间的匆匆跃然纸上的呢?咱们来打开书,认真地读课文。
点评:在课堂上注重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和阅读习惯的指导,在教学中找到契机就渗透,学生的习惯也就日积月累的形成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这一遍读课文,要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如果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的感受,有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
生读课文,按要求学习。
(教师巡视辅导、评价。
)师:大家预习时读了课文,现在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感受想说说了,但我觉得读得还不够,我们还得用心去与对话,咱们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懂了的地方快一点读过,不懂的地方再多琢磨琢磨。
《匆匆》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领悟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爱学堂视频、学乐云教学平台。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匆匆”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匆匆》。
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作者师:关于作者,课下大家都搜集了关于朱自清的哪些资料?每个学生搜集的可能都不太一样,请学生给大家分享交流。
师: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想必课下一定下了不少功夫,老师为你们点赞,搜集资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老师请来了朱自清先生最小的女儿朱蓉隽女士来为大家介绍他的父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爱学堂视频)(三)初读美文,感知“匆匆”师:看完了视频,了解了作者,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42页,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者说你最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问题可能为: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呢?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师:同学们非常爱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提问题的孩子一定是会学习的孩子。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1.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时光匆匆”听说我要来这儿上课,我现在的黄店小学的学生们托我给你们带来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猜一猜。
(学生猜后,出示幻灯1、2:有关时间的名言)结合自己的实际,引入“时光匆匆”。
1、复习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齐背)2、我也有礼物要送给大家,这是一首诗,请看:(出示幻灯3)。
谁来帮老师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如诗一般的语言。
3、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哪一篇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一)听配乐朗读,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播放朗读录音)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
重点品读以下内容: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2)学生个性化朗读。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出示幻灯4)创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
《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出发,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从课题出发,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默读课文,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2.指导朗读。
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
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
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式,再说上几句吗?(在时候,日子从溜走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引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在课堂上力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学习作者的语言。
而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
【背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它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文本中给读者留下的不确定的空白,等待读者用想象去补充,补充的过程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是以自己的经验去再创造的过程。
【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尽量还给他们,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自觉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教师适当地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朗读中,在空白处品悟语言的魅力。
【解决途径】一、整体感知,带入情境指名读全文。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并谈谈听了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二、交待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作者的语言,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的。
三、学习课文内容1、小组里读读说说上节课画下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自己喜欢的句子,感悟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的。
可以重点读读那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生分组活动,在小组内读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学生分别汇报:第二自然段(过去的日子):出示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感悟到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时间的样子写具体了。
从溜字感悟到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体会作者有一种惋惜﹑无限感慨之情。
⑴指导带着感情读好这些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评读)⑵喜欢就记下这些句子,积累背诵。
第三自然段(现在的日子):⑴出示句子:太阳他有脚啊,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感悟到作者用了拟人,把日子过得快写出来了)⑵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从我脚边飞去了。
① 两名学生分别对读这段话。
(感悟到:作者用了排比句,写出日子一天与我相伴,很快地从身边过去了。
通过跨﹑飞体会到时间就是这样轻巧地在不经意中溜去了。
)② 指导学生读好这段话,同桌分读,男女生分读。
③ 将这一段话积累下来。
④ 仿写练习:用上的时候;的时候;的时候写一段话。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二、自主诵读、感悟体验1、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⑵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⑶找出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⑷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2、集体交流: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现在,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
)①“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谈谈你的感受:(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b、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你能通过朗读感染大家,让大家体会时光易逝。
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c、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就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②“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首先谈谈你的'体会好吗?(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的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b、结合你画的句子,能读出你的感受吗?过渡:是啊,从这些句子中作者体会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