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材料干密度
- 格式:docx
- 大小:20.48 KB
- 文档页数:4
公路水稳层材料重量计算案例按路面的厚度、长度、宽度,算出水稳的方量用方量乘以最大干密度,再乘以压实度,得出总的材料重量用总材料/(1+灰剂量)=集料用量集料用量*灰剂量=水泥用量6%水泥石屑稳定层配合比重要求就是6%水稳?有几种石子?就一种?一般都是几种石子,如果有几种石子的话,就先根据几种石子筛分结果进行掺配。
然后做击实。
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一般6%水稳最大干密度在2.35g/cm3.最佳含水率5.5%左右,我们就暂时以这个来算。
一方用量2350/1.055=2227.5kg(干混和料质量包括水泥和石子),水就是2350-2227.5=122.5kg,用2227.5/1.06=2101.4kg(干石屑质量),水泥用量就是2227.5-2101.4=126.1kg。
干石屑是2101.4kg.当然这是理论数字。
里面还有含水率。
水稳施工时水泥剂量要控制好。
含水量要比最佳含水量稍高点。
现场好施工。
石子级配要能均匀。
不能断级配。
压路机一定要碾压到位。
最好先做一小段试验段。
每碾压一遍测一下压实度看能达到多少。
这样以后施工好控制,如果允许的话最好机械摊铺。
控制水稳层材料的配合比经验:水稳粒料作为路面基层或底基层,设计厚度一般在15cm至20cm左右,7天强度为2-4Mpa。
进行组成设计时,即要符合设计要求,又要考虑施工条件、环境和材料特点,针对其一般的缺点应予以克服,例如用平地机施工情况,混合料应具有较高的和易性,以防止离析,混合料的终凝时间也要相应延长;在较高温度下施工时,水泥剂量应用低限,细集料(0.075mm以下料)含量采用中低限,以防止干缩和温缩裂缝;由于水泥在较高温度和较低含水量下凝结时间大大缩短,当在夏季较高温度下施工时,组成设计要求用初、终凝时间更长的水泥,混合料含水量略高。
1.材料:水泥宜选择低标号水泥,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大于6小时,不能用早强和快硬水泥,同时应有合适的细度、较低的水化热。
砂石垫层干密度试验规范1. 引言砂石垫层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材料,用于平衡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提供路面的基础支撑。
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是一个关键的指标,它影响着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因此,进行砂石垫层干密度试验对于道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范砂石垫层干密度试验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试验设备和材料2.1 试验设备•干密度试验筒:容积为500毫升的不锈钢筒;•干密度试验锤:重量为2.5千克的铁锤;•干密度试验棒:直径为16毫米,长度为300毫米的圆柱形棒状物;•干密度试验平台:平整坚硬的水平平台;•秤量仪器:能够测量到0.01克的电子秤;•打包器:用于打包试验用的砂石材料。
2.2 试验材料•砂石材料:用于试验的砂石材料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包括颗粒分布、含水率等。
3. 试验方法3.1 试验前准备1.将试验筒清洗干净,并在筒壁上进行标记,以确定试验过程中的填料高度。
2.将试验桶放在试验平台上,并进行水平校准。
3.准备好试验材料,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填料的厚度。
3.2 试验操作1.将试验筒放在试验平台上,将试验材料逐层填入试验筒中,每层填料厚度不超过30毫米。
2.用试验锤将试验筒轻轻敲击,以消除填料中的气孔和空隙。
3.继续逐层填料和敲击,直到试验筒填满。
4.使用试验棒在填料表面进行压实,直到填料表面平整且密实。
5.称量试验筒和填料的总重量,并记录下来。
3.3 数据处理1.根据试验前准备中确定的试验筒标记,计算出填料的体积。
2.计算填料的干密度,公式如下:干密度 = 填料总重量 / 填料体积3.将计算出的干密度进行记录,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4. 结论根据以上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步骤,可得出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数据,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通过合理的试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砂石垫层干密度数据,为道路建设提供参考和保障。
5. 参考文献•国家标准 GB/T XXXX-XXXX 道路工程砂石垫层施工技术规范。
路基最大干密度路基最大干密度是指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土壤能够达到的最高密度。
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路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都与最大干密度密切相关。
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和持久性,施工过程中必须对路基的最大干密度进行严格控制。
影响路基最大干密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密度特性,如粘性土、砂性土等。
在道路工程中,应根据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土壤作为路基材料。
2.含水量:土壤的含水量对最大干密度有重要影响。
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土壤密度降低,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土壤的含水量。
3.土壤颗粒大小: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对最大干密度也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颗粒越细,土壤密度越大。
但在道路工程中,颗粒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路基的稳定,因此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合理调整。
4.土壤压实度:土壤压实度是指土壤在压实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密度。
合理的压实度可以使土壤达到最大干密度,从而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那么,如何提高路基最大干密度呢?1.选用适宜的土壤类型:在道路工程中,应根据地理位置、土壤条件和道路等级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作为路基材料。
2.控制含水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土壤的含水量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土壤达到最大干密度。
3.合理选用压实设备和方法:选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和方法,能使土壤更加紧密,从而提高最大干密度。
4.检测与监控: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压实质量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控,以确保路基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干密度。
最大干密度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最大干密度可以保证道路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从而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然而,最大干密度的研究和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土壤性质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等。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以期为道路工程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最大干密度控制方法。
总之,路基最大干密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影响最大干密度的因素众多。
在道路工程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最大干密度,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持久性。
公路工程常用材料干密度公路工程是指修建、改建、维护、管理和运营公路的一系列工程活动,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材料使用。
在公路工程中,材料的干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影响着公路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对公路工程中常用的一些材料的干密度进行介绍。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公路基层材料,主要由碎石、水泥和适量的水混合而成。
该材料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中。
其干密度一般为2.2-2.5 g/cm³。
2.碎石:碎石是公路工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材料,它通常用于路基和路面的填充和铺设。
碎石的干密度与其颗粒大小和形状有关,一般为1.5-1.9g/cm³。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选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如砾石、中砂、粗砂等。
3.碎石砂浆:碎石砂浆是一种由碎石、石灰或水泥和水混合而成的材料,用于公路工程中的铺设和修补。
碎石砂浆的干密度一般为1.8-2.2 g/cm³。
4.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由矿物骨料和沥青混合而成的材料,用于公路路面的铺设。
沥青混凝土的干密度一般为2.3-2.5 g/cm³。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沥青混凝土配方,如普通沥青混凝土、高强度沥青混凝土等。
5.水泥砼:水泥砼是一种由水泥、骨料、水和适量的掺合料混合而成的材料,常用于公路桥梁、隧道和高架路等工程中。
水泥砼的干密度一般为2.3-2.5 g/cm³。
6.碎石级配试验:碎石级配试验是用于确定碎石骨料颗粒大小分布的试验,通常采用筛分法进行。
通过该试验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碎石的干密度,进而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骨料。
7.土壤:在公路工程中,土壤通常用于构建路基和边坡。
不同种类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干密度,一般为1.4-1.7 g/cm³。
土壤的干密度取决于其含水量、颗粒密实度和颗粒组成等因素。
总结:公路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干密度因材料而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干密度一般为2.2-2.5 g/cm³,碎石的干密度一般为1.5-1.9 g/cm³,碎石砂浆的干密度一般为1.8-2.2 g/cm³,沥青混凝土的干密度一般为2.3-2.5 g/cm³,水泥砼的干密度一般为2.3-2.5 g/cm³。
干密度干密度(dry density)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称干密度;是指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即: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值。
干密度反映了土的孔隙比,因而可用以计算土的孔隙率,它往往通过土的密度及含水率计算得来,但也可以实测。
土的干密度一般常在1.4~1.7 g/cm3。
在工程上常把干密度作为评定土体紧密程度的标准,以控制填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土方填筑时,常以土的(干密度)来控制土的夯实标准。
干密度的计算方式先算出土的湿密度,然后除以(1+w)其中w是含水率比如通过计算土的含水率是8%,那么就用湿密度除以(1+0.08)压实度压实度(degree of compaction) (原: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压实度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标之一,表征现场压实后的密度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
对于路基本、路面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柔性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面层、沥青稳定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
压实度简介压实度又称夯实度。
压实度的测定主要包括室内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确定和现场密度试验。
(选于《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交通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组织编写)压实度是填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
先取压实前的土样送试验室测定其最佳含水量时的干密度,此为试样干密度。
再取由击打实试验后所得的试样最大干密度,用实际干密度除以最大干密度即是土的实际压实度。
用此数与标准规定的压实度比较,即可知道土的压实程度是否达到了质量标准。
影响路基压实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填料(填料的粒径)、含水量、每层压实厚度、压实机具、碾压遍数等。
压实度检测方法通过试验比较,压实后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灌砂法,饱水时用环刀法是可行的,但如何获得砂的最大干密度ρdmax,即检测标准是关键。
交公路发[1992]65号《公路工程预算定额》附录建材密度1、多种材料混合结构,按压实混合料干密度计算。
单位:t/m3路面名称干密度水泥稳定土基层水泥土1.75水泥砂2.05水泥砂砾2.2水泥碎石2.1水泥石屑2.08水泥石渣2.1水泥碎石土2.15水泥砂砾土2.2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土1.68石灰砂砾2.1石灰碎石2.05石灰砂砾土2.15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碎石土2.1石灰土砂砾2.15石灰土碎石2.1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粉煤灰1.17石灰粉煤灰土1.45石灰粉煤灰砂1.65石灰粉煤灰砂砾1.95石灰粉煤灰碎石1.92石灰粉煤灰矿渣1.65石灰粉煤灰煤矸石1.7石灰煤渣稳定土基层石灰煤渣1.28石灰煤渣土1.48石灰、煤渣稳定土基层石灰煤渣碎石1.8石灰煤渣砂砾1.8石灰煤渣矿渣1.6石灰煤渣碎石土1.8水泥石灰稳定砂砾2.1碎(砾)石2.1土1.7土砂1.94粒料改善砂、粘土1.9砾石2.1嵌锁级配型基、面层级配碎石2.2级配砾石2.2嵌锁级配型基、面层填隙碎石1.98泥结碎(砾)石2.15磨耗层砂土1.9级配砂砾2.2煤渣1.6沥青碎石粗粒式2.28中粒式2.27细粒式2.26沥青混凝土粗粒式2.37中粒式2.36细粒式2.35砂粒式2.352、各种路面材料松方干密度如下:单位:t/m3 材料名称干密度粉煤灰0.75煤渣0.8土1.15矿渣1.4煤矸石1.4砂1.43碎石1.45石屑1.45碎石土1.5石渣1.5砾石1.55砂砾1.6砂砾土1.65粘土1.25石粉1.43、单一材料结构,按压实系数计算。
材料名称压实系数砂1.25砂土1.25砂砾1.25煤渣1.65矿渣1.3天然砂砾1.3风化石1.3。
孔隙率计算公式干密度孔隙率和干密度是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经常会用到的概念。
咱们先来聊聊孔隙率,孔隙率简单说就是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那怎么算孔隙率呢?这就得提到孔隙率的计算公式啦。
孔隙率的计算公式是:孔隙率 = (总体积 - 固体体积)÷总体积 ×100% 。
这里面的“总体积”就是材料所占的整个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则是材料中实实在在的固体部分所占的体积。
比如说咱们常见的一块砖头,从外面看它有一定的大小,这就是总体积。
但砖头里面可不是实实的,有很多小孔隙。
咱们要是能准确地测量出砖头实实在在的固体部分的体积,再用上面的公式,就能算出这块砖头的孔隙率啦。
再来说说干密度。
干密度呢,指的是材料在干燥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它的计算公式是:干密度 = 干燥后的质量 ÷总体积。
给您举个例子吧,就说建筑工地上用的沙子。
一堆沙子在没处理之前,里面可能含有不少水分。
咱们把这堆沙子烘干,让水分都跑掉,然后称一下烘干后的沙子的质量,再测量一下这堆沙子所占的体积,用烘干后的质量除以体积,就能得出这堆沙子的干密度啦。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孔隙率和干密度的计算可重要了。
比如说在修路的时候,如果对所用材料的孔隙率和干密度把握不准,那修出来的路可能就不结实,容易出问题。
我就曾经碰到过这么一件事。
有一次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施工队在铺设路面基层。
他们按照以往的经验准备了一定量的材料,觉得应该没问题。
可没想到,路面铺好没多久,就出现了一些裂缝和凹陷。
大家都很纳闷,这是咋回事呢?后来经过仔细检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就出在材料的孔隙率和干密度上。
原来,这次采购的材料和以往的不太一样,孔隙率偏大,干密度偏小。
施工队没有重新计算和调整配比,就直接用了,结果就导致路面的强度不够,出现了质量问题。
这可给大家提了个醒,在工程中,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独特的性质,不能想当然地按照经验来,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计算孔隙率和干密度,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最大干密度γdmax 名词解释
最大干密度(γdmax)是指在一定压实条件下,土壤或岩石等材料在完全排除水分后的最大密度。
它是材料压实的重要指标,也是路面、路基等工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参数。
最大干密度通常以 g/cm3 为单位表示,其数值大小与材料的性质、粒径、压实条件等因素有关。
最大干密度的计算方法一般为现场实测和实验室测试。
现场实测方法是通过压实试验,测量材料在压实过程中的干密度,再根据压实曲线推算出最大干密度。
实验室测试方法则是通过振动台试验,模拟不同的压实条件,测量材料的干密度,从而得到最大干密度。
最大干密度与马歇尔密度(γmarshall)和干容重(γdry)是
两个与密度相关的概念。
马歇尔密度是指材料在马歇尔试验中测得的密度,它与最大干密度的区别在于马歇尔密度包括了材料的孔隙水分,而最大干密度是在完全排除水分后的密度。
干容重是指材料的干燥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它与最大干密度的区别在于干容重是在干燥状态下的密度,而最大干密度是在排除水分后的密度。
最大干密度在路面、路基等工程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路面设计中,最大干密度是计算路面厚度和强度的重要参数,也是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压实设备的重要依据。
在路基设计中,最大干密度是计算路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也是选择路基材料的重要依据。
路面基层材料试验方法
一、基层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1.密度试验:采用标准筒法或水浸法测定基层材料的干密度和湿密度,通过计算得到松散度和相对密度等参数。
2.水分特性试验:根据需求采用重量法或压力法测定基层材料的含水
率和水分含量,评价材料的含水性。
3.粒径分析试验:采用筛分法或激光粒度分析仪确定基层材料的颗粒
级配,反映材料中各种颗粒的比例。
二、基层材料强度性能试验方法
1.抗拉试验:采用拉伸试验仪对基层材料进行拉伸试验,测定其抗拉
强度和抗拉变形能力。
2.抗剪试验:采用扭剪或剪切试验仪对基层材料进行剪切试验,测定
其抗剪强度和剪切变形能力。
3.抗压试验:采用压力试验仪对基层材料进行压力试验,测定其抗压
强度和变形能力。
1.动弹性模量试验:采用挠度仪等设备对基层材料进行动弹性模量试验,评估其抗变形能力和回弹性能。
2.稳定度试验:采用驻车摩擦试验仪测定基层材料的稳定度,反映材
料的结构稳定性。
3.动态剪切试验:采用剪切试验仪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剪切受力情况,评估基层材料的变形特性和疲劳性能。
4.硬度试验:采用洛氏硬度计等设备对基层材料进行硬度试验,评估其耐磨性和抗压强度。
总之,路面基层材料试验方法多种多样,根据需要选取适合的试验方法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工程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选择路面基层材料,保证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1、路基压实度路基压实度【degreeofcompaction】(原: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路基压实度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标之一,表征现场压实后的密度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
干密度: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称干密度;是指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即: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值。
干密度p = 哗=十的固相质量山乂d V 总体积土的密度(实密度)p = m= 土的质量V 总体积干密度Pd =方=十*耕最优含水量:最优含水率(optimum water content )是指在一定功能的压实(或击实、或夯实)作用下,能使填土达到最大干密度(干容量)时相应的含水率。
7、影响路基压实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答:含水量、土的厚度、土的性质、压实机械。
简介对于路基、路面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柔性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面层、沥青稳定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
因此路基压实度的测定主要包括室内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确定和现场密度试验。
(选于《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交通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组织编写)路基压实度是填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
先取压实前的土样送试验室测定其最佳含水量时的干密度,此为试样干密度。
再取由实试验后所得的试样最大干密度,用实际干密度除以最大干密度即是土的实际压实度。
用此数与标准规定的压实度比较,即可知道土的压实程度是否达到了质量标准。
路基压实度=试样干密度/最大干密度(100%)传统压实度检验方法通常采用环刀法,灌砂法和核子密度仪法等。
事刀法,是一种破坏性的检测方法,适用于不含骨料的细粒土。
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缺点是受土质限制,当环刀打入土中时,产生的应力使土松动,壁厚时产生的应力较大,因此干密度有所降低。
②灌砂法,是一种破坏性检测方法,适用于各类土。
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合料规格一、前言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具有良好耐久性、抗裂性和抗老化性能的路面材料。
该材料由沥青、骨料、沥青稳定剂和纤维等组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规格。
二、材料要求1.沥青沥青应符合GB/T 15171-2017《道路用沥青》的规定,其黏度应在70-200 Pa·s之间。
2.骨料骨料应符合GB/T 14684-2011《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用骨料》的规定,其粒径应控制在5-25mm之间,且应清洗干净,不含泥土、灰尘等杂质。
3.沥青稳定剂沥青稳定剂应符合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应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
4.纤维纤维应符合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应为聚丙烯纤维或聚酯纤维,且长度应在10-20mm之间。
三、混合料配合比要求1.沥青含量沥青含量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4.5%-6.0%之间。
2.骨料配合比骨料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控制在5:3:2的比例。
3.沥青稳定剂和纤维掺量沥青稳定剂掺量应在2%-4%之间,纤维掺量应在0.3%-0.5%之间。
四、混合料物理性能要求1.密度混合料密度应符合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其干密度应在2.3-2.5g/cm³之间。
2.稳定性混合料稳定性应符合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其稳定性应控制在2.5-3.5kN之间。
3.流度混合料流度应符合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其流度应在2-5mm之间。
4.空隙率混合料空隙率应符合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其空隙率应控制在4%-6%之间。
五、混合料施工要求1.混合料应在施工前经过充分的搅拌和均匀混合。
2.混合料施工时应注意温度控制,沥青的温度应控制在140℃左右。
路面基层材料的最大干密度是指路面基层材料在没有空隙、没有水分的情况下的最大密度。
它是评价路面基层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工程实践中,确定路面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标准贯入试验法、振实密度试验法和土工试验法等。
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来确定路面基层材料的最大干密度。
标准贯入试验法是通过确定路面基层材料的孔隙率和贯入度来计算最大干密度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使用标准贯入试验仪器,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试验。
将试验样品放入试验筒中,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随后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得出最大干密度。
振实密度试验法也是确定路面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的常用方法之一。
振实密度试验法是通过使用振动台来振实路面基层材料,然后根据振实后的重量和体积来计算最大干密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且可靠性高,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土工试验法也可以用来确定路面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
土工试验法是通过对路面基层材料进行野外取样,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干密度试验,最终得到最大干密度。
这种方法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操作相对繁琐,但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最大干密度值。
确定路面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操作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确定路面基层材料的最大干密度,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确定路面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工程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确定路面基层材料的最大干密度,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确定路面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以及实际工程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对于最大干密度这一指标,也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全面评估路面基层材料的质量,以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确定路面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的方法对于保证道路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路面常用配合比汇总表一、路面主体工程配合比1.水稳底基层配合比表1 水稳底基层配合比说明:①混合料压实密度=最大干密度*97%=2。
30 g/cm3;②碎石:石屑(机制砂)=68:32;③碎石(1#、2#、3#)松方干密度为1.5t/m3,石粉(4#)1.6t/m3,预算价格参照材料到场价。
2.水稳基层配合比表2 水稳基层配合比说明:①计算混合料时,混合料压实密度按照2.406*0。
98=2。
36t/m3计算,水泥剂量按照4%控制;②上、下基层之间之间,下基层与底基层之间洒水泥浆,水泥用量1.5kg/m2,按1。
0kg/m2控制;③水稳基层混合料采用四档料控制,碎石(1#-3#):石屑(机制砂)=71:29;④碎石(1#、2#、3#)松方干密度为1。
5t/m3,石粉(4#)1。
6t/m3,预算价格参照材料到场价。
3.沥青下面层配合比3.1 AC-25C目标配合比表3 AC-25C目标配合比3。
2 AC-25C生产配合比表4 AC-25C生产配合比说明:①计算混合料时,混合料压实密度按照2。
44*0.99=2.42t/m3计算,沥青油石比按照3.7%控制;②沥青下面层混合料采用五档料控制,碎石(1#—4#):机制砂=76:21,集料(1#-5#):矿粉(填隙料)=97:3③碎石(1#、2#、3#、4#)松方干密度为1.5t/m3,机制砂(5#)1.6t/m3,预算价格参照材料到场价;④计算混合料吨数及材料用量时以生产配合比为依据,因为目标配合比是冷料仓的冷料配合比,在进入热料仓前进行二次筛分,实际配料的配合比采用生产配合比,在计算材料用量时应充分考虑到溢料量。
4.沥青中面层配合比4。
1 AC—20C目标配合比表5 AC-25 目标配合比4.2 AC—20 生产配合比表6 AC—20 生产配合比说明:①计算混合料时,混合料压实密度按照2.441*0.99=2.42t/m3计算,沥青油石比按照4.2%控制;②沥青中面层混合料采用四档料控制,碎石(1#-3#):机制砂=75。
干密度=干质量/干体积,湿密度=湿质量/湿体积湿质量=干质量+水的质量,若含水率已知,则水的质量=湿质量*含水率,即湿质量=干质量+湿质量*含水率。
体积题中也会给出相应条件,代入转化即可。
它可使用生石灰、熟石灰(含水量在10-15% )、土、沙石、粉煤灰、水泥等为原料,生产水泥稳定沙砾、灰土稳定基料、可压混凝土等基层物料。
水稳层一般需要:水泥、级配碎石(大粒径20-40mm的碎石和小粒径5-10mm的碎石掺杂在一起)、水,这几种材料拌合在一起就是水稳碎石层。
不加砂的。
实验室要对几种骨料及水泥的含量进行配合比试验,以确定施工配合比。
具体施工时用的是施工配合比。
配合比报告上要各种材料的含量、含水量(和加水多少有很大关系)、以及各种材料所占的比例。
主要就是这些了。
希望能帮到你。
水稳的配合比应事先在试验室内进行配合比试配,以确定水泥掺量和粗细集料比例.同时确定最大干密度.量大可采用水稳搅拌站拌和.施工可用人工、平地机和摊铺机等方法,在水泥初凝前用压路机至设计压实度.施工完成后应对水稳进行洒水养护.水稳层是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简称,即采用水泥固结级配碎石,通过压实完成.水稳层配合比试块压制成型所需的用量可按下式计算:m1=ρdV(1+ω)式中V-试模的体积;ω―稳定土混合料的含水量,%;ρd―稳定土试件的干密度,g/cm3 !注意1、ρ是指最大干密度2、d为压实度3、ω为最佳含水量4、m1是混合料(含水、水泥、集料)试件(一个)的配料量,脱模后试件的质量如无损失应该一样,这里的m1不是“稳定土试件的干密度”。
5、注意V体积是指目标试件的体积,往往不等于试筒的体积,一般会大少少,如D=H=150的试模,试件脱模后高度是152,而不是150,如按标准尺寸150计算配料,压实度是偏低了,有经验的试验员都作预估脱模后试件实高,力求制件的压实度精确。
6、制件的下料量对无侧限强度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失准,造成配料量也失准,试件的压实度失准;此外,拌制过程不均匀、不及时,在风扇下拌制试件等等都会影响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