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泥微生物特性及其培养共4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27 MB
- 文档页数:46
简析窖泥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窖泥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关键,窖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基酒的产量和质量,也与酒体风格息息相关,故有“千年老窖”之说。
一般来说,窖泥在发酵过程中,随着窖龄的延长,营养成份的不断补充,其中的微生物体系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厌氧细菌,如己酸菌、丁酸菌、甲烷菌的生长繁殖处于长期活跃状态,使得基酒的质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提高。
窖泥培养过程是决定产品质量的最重要一环,本文结合近年来仰韶酒业在窖泥培养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进行阐述。
1 泥土选择泥土是己酸菌、甲烷菌等的栖息场所,是浓缩的营养库。
在培泥之前,对泥土的选择要非常慎重,须对土壤的不同地区、不同深度、理化成分、微生物群属及数量进行详细的了解,并进行土壤分析。
1.1 腐殖质:腐殖质是窖泥培养的重要成分,在窖泥有效成分中所占比例较大。
一般土壤所含腐殖质仅有1%—2%,而菜地、果园表层的腐殖质含量相对较高一些。
黄粘土中腐殖质含量约为0.5%。
用于窖泥发酵的土壤应选择腐殖质适中,占比为1.5%—2.5%为宜,且土质无异臭味。
1.2有效磷:土壤中的有效磷多为植酸状态下的有机磷,是细胞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土壤中有效磷较低(100mg干土中含有效磷3mg—7mg),而老窖泥中100mg干土有效磷含量为20mg 以上。
因此,在培泥中应适当增加有机磷的含量。
1.3微生物群:选土时,应选用微生物群较少的土壤,微生物含量较多,会造成基酒质量有杂味。
1.4 土壤粘性:土壤颗粒要细小,可以增加界面作用,吸着营养与调剂pH值。
同时,培养好的窖泥建窖后不易渗漏,能保持黄水的容量,对提高基酒质量十分有利,北方因土壤多为砂土,选土时若不注意,易导致窖泥渗漏、少黄水或无黄水,从而影响酒质。
2 泥土处理泥土选好后应进行处理,先过筛,去除土壤中的石块或杂质,然后晾晒3天—5天,使土壤中的水份达到8%以下,再粉碎成细粉状,拢堆备用。
去杂目的是要防止土壤中钙过量存留,因为石块是钙的重要来源,过多的钙能加速窖泥的老化。
浓香型白酒生产有机窖泥培养卜宇宏【摘要】The main physiochemical indexes of organic pit mud and inorganic pit mud for Luzhou-flavor liquor production were compared including microbial species,sensory indexes,moisture content,pH values,ammonia nitrogen,phosphorus,available potassium and humus.The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for the culture of organic pit mud,pit mud formula,and the operating points were discussed.The purpose of organic pit mud culture was to culture quality beneficial microflora and create favorable growth environment for beneficial microbe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growth of microbes.(Tran.by YUE Yang)%对浓香型有机窖泥和无机窖泥的微生物种类、感官指标以及水分含量、pH值、氨态氮、有效磷、有效钾和腐殖质等主要理化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对有机窖泥培养的原料选择、窖泥配方、操作要点进行了论述。
有机窖泥培养的目的是培养优质有益菌群,为有益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使之能持续有效地生长。
【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1(000)010【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微生物;浓香型白酒;有机窖泥【作者】卜宇宏【作者单位】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新源8358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TS262.31浓香型白酒与其他白酒生产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使用泥窖发酵方式。
窖泥高产己酸菌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
窖泥高产己酸菌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
己酸菌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可以用于生产己内酯、己二酸等化
学品。
本研究旨在从窖泥中分离筛选出高产己酸菌,并对其培养条件
进行优化。
首先,我们从窖泥样品中分离出了一株高产己酸的菌株,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为己酸菌属(Pseudomonas sp.)。
该菌株在己烷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能够高效地产生己酸,其
最高产量达到了5.2 g/L。
接下来,我们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
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己烷浓度、氮源、磷源和温度等因素对己酸产量的影响。
然后,采用响应面法对这些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的培养条件:己烷浓度为2.5%(v/v)、氮源为尿素(1.5 g/L)、磷源为KH2PO4(0.5 g/L)、温度为30℃。
在这些条件下,该菌株的己酸产量达到了7.8 g/L,比单因素试验的最高产量提高了50%。
最后,我们对该菌株的代谢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代谢产物分析
和酶学检测,发现该菌株通过β-氧化途径将己烷转化为己酸,并通过
β-氧化酶和己酸脱羧酶参与代谢过程。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地从窖泥中分离出了一株高产己酸的菌株,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
这些结果为己酸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和技术支持。
同时,该研究还为深入探究己酸菌的代谢途径和代谢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