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7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程标准] 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一、1917——1918年的战况1.协约国集团的变(1)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①原因: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________,并同交战双方做生意。
美国同协约国集团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并日益接近,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1916年德国开始实施“______________”,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推动了美国采取反德立场。
②概况: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先后派遣200万士兵开赴欧洲战场;美国海军协助英国海军对德奥集团国家进行海上封锁并开展__________;美国对协约国供应的军火和物资迅速增加。
③影响:美国参加,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________实力,使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中国参战:中国________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派出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3)俄国退出战争①1917年,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__,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议停战,并缔结和约。
②1918年,苏俄同同盟国集团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2.同盟国集团的崩溃(1)1918年3~7月,德军为夺回战略主动权,在西线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协约国很快阻止了其攻势。
(2)为协调军事行动,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________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并于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向前推进到__________一线。
(3)1918年9月底到10月初,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并突破德军的“________________”,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4)1918年10月底,德国________港水兵发动兵变。
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德皇__________宣布退位。
11月11日,德国接受了协约国的苛刻条件,签署停战协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目标导航] 1 了解战争后期两大阵营的变化。
2 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力量对比等方面认识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重点)3 正确认识战争期间两大集团力量对比的变化。
(难点)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1)原因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④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使得形势有利于同盟国,美国不能坐视不管。
(2)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①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中国的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1)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思维点拨]1.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它的参战大大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
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影响和带动了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了最大,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美国在一战中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能否保持其“利益线”,即在战时利用战争形势,以中立的地位牟取超额利润,并趁机向全世界扩张;在战后能收回战争贷款,进而以仲裁员身份取得国际事务的支配权。
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保持中立的利益线被突破,于是只能以参战去获取中立国不再能得到的利益。
[易错提醒]正确认识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从帝国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其社会性质的改变。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1.德国西线的攻势(1)契机:苏俄退出一战。
(2)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编写人:牛丽君初审人:备课组长:何建珺使用时间:课题: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三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目标要求】1、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事实;2、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3、分析一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难点:美国参战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预习指导】一、已学回顾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有那几条战线?2、一战主要交战国及重要战役有那些?战争结局和影响是什么?二、预习指导1、利用学科自习,25分钟之内,阅读教材和导学案上所有的内容,明确课标及考纲要求,结合教材,梳理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并背诵。
2、20分钟完成检测,注意答要点,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
3、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一战后协约国的变化、同盟国集团的崩溃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德奥集团由于经济实力上的劣势,战略上的失误,内部各种矛盾的激化,国际力量对比的的不利,最终失败。
1、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其目的不包括()A、扭转海上劣势B、切断协约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C、推动美国对协约国作战D、为赢得战争创造条件2、美国加入一战的时间是()A、1914年9月 B、1916年2月 C、1917年3月 D、1917年4月3、1918年3月,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的是()A、沙皇政府B、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苏俄政府D、苏联政府4、加速德国投降的因素有①美国参战②奥匈帝国解体③二月革命爆发④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一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按时间顺序排列一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①美国参战②俄国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③意大利的倒戈④协约国突破“兴登堡防线”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课内问题探究】一、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后期参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三、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典例分析】阅读下列有关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的演说(1917年)的材料“在2月3日,我曾正式向你们提出德意志帝国政府的特别通告,通告说,它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要用潜水舰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
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 1917.4美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2.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3.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4. 1918.3 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退出一战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 1918.3-7 德国发动四次大规模进攻
2. 1918.7 协约国大规模反攻
3. 1918.9-10 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法边境“兴登堡防线”
4. 1918.11.11 停战协定,一战结束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 经济
2. 军事
3.国内矛盾加剧
1918.11 奥匈帝国民族独立运动,奥匈帝国解体
1918.11 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美国加入协约国
一战大事记:
1914.7.28 一战爆发
1914 马恩河战役东西进入相持
1915 重点:东线对俄
1916 重点:西线三大战役
1917 美对德宣战,中国宣战,俄国十月革命
1918 俄国退出一战,德四次进攻,协约国反攻,协约国全线出击1918.11.11停战协定,一战结束。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美国参战的原因及影响;俄国退出的原因;德国投降的原因。
2.理解美国的中立;俄国爆发革命的原因。
3.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阅读课文,概括协约国阵营有哪些变化?)1.美国参战⑴原因:①爆发前,美国同关系十分紧张;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日益接近;③德国实施“限制的潜艇战”;④美国希望获胜,以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⑵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集团,对宣战。
⑶影响:①大大坚强了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②局势朝着有利于的方面发展。
能力提升:阅读材料:材料一:欧洲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
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
”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采取了怎样的?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材料二:1917年3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
要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
”(2)威尔逊总统的演说中暗示美国准备采取什么重大行动?材料三1917年4月2日,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
……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
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威尔逊宣称美国参战目的是什么?其真实的用意何在,你怎么看?材料四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鳌头。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习目标]1.了解协约国阵营的变化,认识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2.简述1917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探究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3.分析战争与各国的革命(起义)之间的关系。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①1.美国参战(1)原因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④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2)标志:1917 年 4 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①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战争(1)原因①战争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②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②1.德国西线的攻势(1)契机:苏俄退出一战。
(2)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1)准备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的军队也开往前线。
(2)反攻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兴登堡防线”。
(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失败而告终。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③1.经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比同盟国占有优势。
2.战略失误(1)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
(2)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尖锐(1)奥匈帝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解体。
(2)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失利(1)战争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
(2)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国。
(3)在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①[点拨] 1917年,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美国认为它夺取世界霸权、捞取战利品的时机已到,故此参战。
在此之前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大发战争财。
[阐释] 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美国、中国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协约国逐渐掌握了全部优势;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退出了一战;德奥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其国内政治危机,特别是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和柏林工人起义,德皇被迫退位。
②[思考] 图片反映的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油画福煦车厢提示:原因:1918年下半年,协约国军队转入反攻,而德国军队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瓦解。
意义: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点拨]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各交战国内部的矛盾,使其在战争期间普遍发生了革命运动,即“战争引起革命”。
革命运动的爆发促使俄国退出一战、奥匈分裂、德国投降,从而加速了大战的结束,即“革命制止了战争。
”③[思考]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
”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小结] 同盟国集团的失败是经济、政治、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失败具有必然性。
[核心必记]1.初期中立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影响。
对外扩张的重心在拉美和亚太地区。
(2)影响:得以远离战火,免受战争的破坏。
可利用中立地位,与交战各国进行军火贸易,大发战争横财。
2.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及主要影响(1)主要原因①经济利益:在大战尾声参战,有利于捞取战利品,进一步大发战争财;美国与协约国方面有大量经济往来,协约国的胜败直接影响其经济利益。
②国际形势:俄国十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交战双方精疲力竭,难以为继。
③政治目的: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④寻找借口:德国发动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
(2)主要影响①在军事上:美国海军的参战,是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失败的重要原因;美国派出200万士兵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军事实力。
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美国中断了对德奥的军火供应;大幅度提高对协约国的贷款,从物资上为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在美国宣布参战以后,中国等国也纷纷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
[史料印证]如果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同盟国的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
上述情况说明在参战前美国( )①已放弃中立主义政策 ②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③已倾向协约国 ④综合国力世界第一A .②③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③④解析:选A 依据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对协约国的输出远远超过了对同盟国的输出,说明美国在参战之前已经站在了协约国这一边,但未参战的美国依然号称“中立”,故①错误,③正确;美国无论是采取“中立”的政策还是倾向于协约国都是出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故②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当时美国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故④错误。
A 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1.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案。
美国参战的借口是( )A.反对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C.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度解析:选A 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直接促使美国采取反德立场,故选A项。
2.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
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解析: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参战,其主要目的是趁机占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他们的殖民地的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
题干材料所述均说明日本意在掩盖其参战意图,故选B项。
A、C、D三项均未反映日本的本质意图。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
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
材料主要说明了( )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解析:选B 从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元帅福煦对中国劳工的高度评价,可看出B项符合题意。
而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4.按照《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赔款60亿马克。
……被占领区煤炭开采量占全国的90%,铁矿石开采量占全国的73%,工业占全国的54%……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和约是苏俄同协约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B.该和约使俄国成功退出帝国主义大战C.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D.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解析:选A 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而言,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和约。
但是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喘息之机,为政权的巩固赢得了时间。
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帝国主义战争瓜分和掠夺的目的。
A项中“协约国”应为同盟国,故A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5.1918年3月至7月,德军在西线连续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这些攻势的直接目的是( )A.夺取战略主动权B.逼迫英法联军投降C.振奋德军的军心D.扭转同盟国瓦解的趋势解析:选A 1918年德军在西线连续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其直接目的是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故选A项。
6.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危机,在战争最后一年里,德国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有( )①基尔港水兵起义②土地荒芜,商品短缺③爆发“十一月革命”④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A.①②③B.①③C.②③ D.①③④解析:选B 注意题干条件限制为“政治危机”。
②④属于经济危机,故排除。
答案为B 项。
7.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有( )①“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②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③《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④协约国军队对德展开强大攻势A.①②④ B.②③④C.②④ D.①③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分析。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中的“施里芬计划”是战争初期发生的事件,故不符合题意;③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船只被击沉,美国公民葬身海底,消息传来令人震惊。
但其他中立或友好国家的船只和人员在海上遭到相同的厄运,没有什么差别。
这是对整个人类的挑战。
每个国家必须独自决定它应如何对付这一挑战。
我们必须适应我国的特点和宗旨审时度势,谨慎考虑,以作出我们自己的决定。
我们绝对不应感情用事,我们的动机既非为复仇也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
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国家仅仅是一名斗士……——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关于宣战对国会的演讲(1917年4月2日) 材料二俄国作战不力,伤亡惨重,引起国内广泛不满,导致俄帝国于1917年初垮台以及同年11月间布尔什维克革命获得胜利。
在列宁的命令下,俄国于11月26日单方面停战。
几个月后同德国签订正式和约,退出战争。
德军从东线撤往西线,企图打破僵局,但因美军抵达法国,将其力量抵消。
——《一战纪念日》(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的理由。
美国参战对一战的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国退出一战的原因。
俄国退出一战对战争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美国船只被击沉……其他中立或友好国家的船只和人员在海上遭到相同的厄运”“这是对整个人类的挑战”“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等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