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261.31 KB
- 文档页数:7
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及防治措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气污染逐渐成为了全球面临的一项严重问题。
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众多,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燃料燃烧、农业活动等。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酸雨、温室效应等。
如何认识大气污染并有效地治理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一、大气污染的认识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含有太多的污染物或某些物质不在应有的浓度范围内的情况。
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油气等有毒气体,以及颗粒物、光化学臭氧等物质。
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肺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尤其是孩子和老年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
2、对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会对动植物、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酸雨会导致植物叶片灼伤、森林砍伐和土壤酸化,影响生态平衡。
三、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1、加强监测和预警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预警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了解空气污染情况,为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2、提高技术水平各行各业都应提高技术水平,减少企业排放的有害气体。
政府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奖励,倡导企业用更环保的方式进行生产。
3、控制机动车污染机动车的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政府可以加强尾气标准的管理,对不达标的车辆进行罚款或吊销驾照等措施。
4、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政府可以采取宣传教育、奖励鼓励等方式,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总之,对大气污染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只有通过坚持创新、科技、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支撑,我们才能克服空气污染产生的种种问题,让我们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身体更健康,生活更美好。
大气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大气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采取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1.1 健康影响大气污染会释放出许多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长时间暴露在污染空气中,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尤其对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者影响更为显著。
1.2 环境破坏大气污染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植被和水域造成伤害。
酸雨不仅使树木受损,还破坏了土壤的酸碱平衡,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大气污染也会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消极影响。
1.3 气候变化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主要的温室效应原因之一。
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并反射回地球,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从而引发气候变化。
这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
二、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2.1 减少污染物排放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预防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stricty limit emissions of pollutants 限制污染物排放, especially from heavy industries and transportation sectors, 如重工业和交通领域,同时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2.2 推动可持续发展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促进清洁生产模式是减少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研发力度,如太阳能、风能等,同时鼓励企业采用低碳、环保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 加强环境监管及国际合作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提高罚款和处罚力度,同时要与企业和公众建立紧密的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另外,国际间的合作也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必要手段,通过多边合作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技术交流。
大气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一定限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危害严重,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交通运输和农业活动等。
这些活动产生的废气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会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包括: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气候变化和酸雨等。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
首先,工业企业应减少废气排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其次,要加强对交通运输尾气排放的管控,推动节能减排和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方式。
此外,需要加强对农业活动的管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
最后,公众应增强环保意识,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个人对大气污染的贡献。
除了上述的基本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减少大气污染。
例如,可以采用大气污染治理设备进行废气处理,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此外,还可以采用电动车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料车辆,减少车辆尾气的排放。
还可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大气污染防治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严格的环境监管体系,对污染行为进行处罚和惩罚;企业应强化环保责任,加大环境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公众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来。
总之,大气污染危害严重,但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可以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的影响。
这需要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各种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和时间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的防治管理是环境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浅谈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
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措施之一是控制源头。
对于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等,应通过源头控制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燃煤电厂中采用减少燃煤硫、氮含量的方法或者使用高效净煤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可以通过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发展公共交通等措施来控制排放;对于工业排放,可以通过加强污染物排放监测、实施在线监控、建立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等来控制排放。
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措施之二是减少二次污染。
大气中的二次污染主要是指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新的有害物质。
减少二次污染的方法包括减少前体物质的排放、控制氧化剂的排放和减少反应的机会。
在污染物排放控制的还应加强对氧化剂(如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以减少二次污染的生成;通过加强固定源和移动源的协同控制,降低污染物的稳定和传输能力,减少二次污染的机会。
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措施之三是加强监测和评估。
监测和评估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工作,也是决策和管理的依据。
必须建立健全的大气污染监测网络,监测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变化趋势,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和趋势进行评估。
通过监测和评估结果,可以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措施之四是加强国际合作。
大气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各国之间的污染物传输不可忽视。
加强国际合作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研究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也需要加强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合作,共同降低全球大气污染的程度。
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措施包括控制源头、减少二次污染、加强监测和评估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
浅谈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大气污染一直是环境工程领域中的重要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
大气污染防治成为了环境工程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的来源、影响以及防治管理措施入手,探讨在环境工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管理。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废气和自然排放等。
工业排放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工厂的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废气和粉尘,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物质。
交通尾气也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来源,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对大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生活废气包括燃煤、火电站废气等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自然排放包括火山喷发、植被和地表挥发等也会对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大气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空气中的污染物会沉积到地表,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是环境工程中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地防治大气污染,环境工程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完善大气污染源监测体系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
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时掌握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健全的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和政策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
各级政府应当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推动企业和居民采取清洁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通过加强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推动高排放企业进行治理改造,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大气污染防治还需要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降低污染排放。
环境工程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大气污染防治。
浅谈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具体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
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
由于它们直径很小,且夹杂着细菌,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引起疾病。
同时,由于它们很轻,不宜沉降,总是漂浮在空中,阳光照射在这些微尘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显得灰蒙蒙的,能见度明显下降。
扬尘污染也比较严重,特别是雨后就更显得直观,汽车挡风玻璃上全是泥水,就连眼镜片上也满是泥水。
由于少数地区垃圾处理不善,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烂,随风一吹,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让人倍觉恶心。
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也使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
2我国大气污染现状2.1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状况我国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了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氮氧化物(NOx),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铅(Pb),苯并(a)芘(BaP),氟化物(F)等不允许超过相应的浓度值。
根据这些年来各个城市相应的环境状况公报分析,近年来,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不大,并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是,部分污染相对十分严重的城市空气质量较以往来说有着十分巨大的改善,而且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但由于各个城市的经济状况、工业发展状况等有许多不同,有些城市和地区二氧化硫污染较重,有些城市氮氧化物浓度较高。
而酸雨区范围和发生频率相对保持稳定状况,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左右。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可被概括为以下三大方面:(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等。
根据统计资料,以上三方面产生的大气污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20%和10%。
在直接燃料的燃烧中,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数量约占燃料燃烧排放总量的96%,其中燃煤排放的烟尘、SO2、NOX和CO的数量占燃料燃烧排放比例分别为99%、93%、81%和97%。
浅谈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摘要: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的普及以及石油化工行业繁荣给大气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的危害。
臭氧层越来越薄、极端气候越爱越多、物种灭绝的速度及种类的增多等生态危机与我们的大气污染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大气污染所带来的影响,积极开展环境监测以及治理工作,优化大气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对大气污染的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大气污染的危害1.1、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1.2、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
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气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危害,从经济角度来看就是增加了生产的费用,提高了成本,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1.3、大气污染物质还会影响天气和气候。
颗粒物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辐射量。
尤其是在大工业城市中,在烟雾不散的情况下,日光比正常情况减少40%。
高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烃类等污染物使臭氧大量分解,引发的“臭氧洞”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2大气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2.1工业和制造业的排放考虑一个典型的制造工厂:你会注意到,有长管(称为烟囱)竖立在空气中,有大量的烟雾和烟雾出来。
废物焚化炉、制造业及发电厂排放高浓度一氧化碳、有机化合物及化学物质进入空气。
这种情况几乎发生在人们生活的任何地方。
石油精炼厂也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碳氢化合物。
2.2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时代后,交通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重型卡车、火车、轮船和飞机都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来工作。
浅谈城市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摘要:近些年来,中国在控制污染物排放、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等一些方面获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环境污染的趋势确实越来越严重,主要是大气污染依旧比较严重,这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平常生活还有工作。
因此,改良大气质量情况,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范围,加大大气污染的管制,提高空气质量是一个十分艰巨的难题。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加快,工业和农业快速的发展起来,随后跟来的是很多的有毒有污染的气体被排放出来,有一些地方排放的废气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从而造成了大气的污染,不仅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使得周围的环境遭受到了破坏。
比如前几年一到冬天大城市的雾霾太严重,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
所以,大气环境的治理现在成为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中大气污染的影响问题1.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指的是人类不能够抵抗的自然条件下导致的大气污染,比如地震、海啸、火灾等一些自然灾害引发的大气污染。
1.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指的是人类在生活过程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城市里的大气污染大多数的情况下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企业生产、交通工具、人类活动等造成的大气污染。
二、在城市中大气污染的危害2.1大气污染可以形成酸雨对动植物还有建筑物有伤害漂浮在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经过空气的氧化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合成在一起就形成了酸雨,直接就可以腐蚀了城市中的建筑物和名胜古迹。
2.2污染空气形成了光化学烟雾,造成了人员伤亡冬天因为气温天气的影响,很多的有害污染气体不能够扩散到上空中被消除净化,直接团聚在低空上面,当遇到太阳光照时,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来形成光化学烟雾。
当人们的体内吸收污染的大气后,轻的人感觉到呼吸的时候有些不舒服,严重的话就会发生一些关于呼吸方面的疾病,发生支气管炎、哮喘等病症。
如果遇到更加严重的污染可能会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2.3形成雾霾天气因为冬天的气体温度比较低,空气中不容易形成对流,还有城市中汽车排放尾气和冬天取暖排放的许多烟灰尘土,这些污染物集合在一起,在天空中漂着,造成了城市里的可见度比较低,然后形成雾霾。
浅谈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浅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 学院:人文学院 班级:2015级汉语言文学(1)班 姓名:毛凤英 学号:20
内容摘要: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要素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而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在大气环境污染与发展问题上有巨大而尖锐的矛盾,我国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而且日益严重,对我国各方面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工业发展离不开关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谈谈相关治理措施。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一、中国大气污染状况 (一)中国大气污染 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但也有向中小城镇和农村转移的趋势。 据测算,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氮氧化物和其他粉尘颗粒也居世界前列。而我国的14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都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属于严重污染性城市。同时,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检测总站测算,在全球30个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20个;全球污染十大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6个。我国是世界上的燃煤大国,居于世界第一位,尤其以二氧化硫和粉尘为代表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环境范围最广,其次光化学烟雾,机动性和尾气排放污染也有加重的趋势。大气污染会造成局部地区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其次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在工业城市上空,因为工程的废热大量排入大气,使近地面气温比四周郊区高1%-5%,形成局部环流。再次犹豫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灰尘等污染物,对水蒸气有凝结作用,使下风地区的降雨量增加。而废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还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雨。而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会有大的危害,导致肺部疾病发病率大大增加。 (二)中国大气污染带来的不良影 现在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人们的健康状况。比如说在我国目前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就是雾霾。汽车尾气的排放,煤炭的大量燃烧,工厂有毒气体的排放等等,这些都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雾霾不仅会使人患上癌症,也会使人们的出行发生困难,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最终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家之间的和平关系的发展,比如说2017年韩国和日本,各自都发生雾霾现象,而他们却把责任归结于我国,这引起了我国居民的强烈不满,广大网友都在网上进行了口舌之战。不管怎样大气污染已经成为 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不仅要从社会方面,国家制度层面提出提出缓解措施,还要法律法规层面提出建议。
二、 造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能源结构和城市规划不合理 首先,上文提到我国是全世界第一燃煤大国,除了取暖燃烧等燃煤之外,大部分燃煤用于发电,而火电占到我国每年发电总量的70%以上。而加上石油天然气等各种能源消耗,煤炭也占到了能源总消耗量的72%。虽然三峡水力工程已经开始进入并网输电阶段,但由于国家总体电力需求过大,火电的发电量依旧是国家不可减少的电力来源。正因为此,燃煤所产生的大量碳氧化物、硫化物等导致的大气污染愈发严重。其次,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其城市发展进程中规划跟不上发展的变化,工厂等大型重工业选址不合理。而即使选址合理,但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城市规模也数倍于以往,直接导致曾经远离市区的工厂矿区等污染较重的区域接近城市边缘,甚至被城市所包围。又因为我国大多数工厂技术水平落后,生产工艺较差,导致大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其排污标准也是远远超过国家标准。 (二)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滞后 将机动车尾气排放作为单独的一部分讨论,是因为近年来各大中型城市包括小型城市,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长,远远超过道路建设速度,导致各个城市交通拥堵情况频繁发生,机动车尾气污染程度加大。2009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619万辆,而到了2011年末中国数字就达到了10578万辆,增长速度和幅度极其惊人,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三)环境执法监督管理没有完全到位 地方政府变相干预环保执法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是能源资源消耗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三同时"制度,盲目建设了一些布局不合理、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项目。受到执法机构、人员不全和执法经费不足的限制,环境执法机构不能很好的开展对污染点源污染物的检测及排污单位的监理,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排污单位和排污源的正常监督管理,导致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单位长期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单位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率低,污染物超标排放。而执法机构也存在问题。一是环境执法监管不力、执法不严,"不愿查"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环境执法人员作风不硬、素质不高,"不会查"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环境执法"不能查"的问题依然严重。如前文所讲,部分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对环境执法造成阻力。最后,环境司法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一是司法介入不足,受理案件太少。2010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2299起,只有很少部分起诉到人们法院,大部分环境污染纠纷未能进入司法领域处理;二是环境司法受到各种干扰,审判实践中法院对污染受害者的支持不够有力、全面;三是对污染受害者有利的判决执行难,生效的法律文书由于地方保护往往很难执行。 (四)环境立法工作亟待完善 我国的环境立法上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一是我国的环境立法存在重环境资源单项法轻综合规划法、重实体法轻程序法、重污染防治法轻自然保护法、重强制类法律轻经济刺激和公众参与等现象。二是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不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内的法律存在着效力层次的混乱。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与各个单项的污染防治法和资源保护法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处于同等法律位阶,《环境保护法》难以发挥其母法的作用,在实施中被虚置起来。再如,国家层面的立法为了照顾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大多只规定了基本的法律制度,法律设施也比较原则,其实施就需要国务院及有关行政部门出台实施细则予以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应当及时制定的相关配套法规的出台往往过迟或者遥遥无期。还如,有关环境保护规章、法规之间也存在冲突,尤其是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之间的冲突更为严重。三是一些重要环境经济政策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目前我国一些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和环境责任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尚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依据。这些政策的试点和全面推行面临诸多法律障碍。四是 环境保护立法质量不高,突出表现为立法重点选择适当、部门立法色彩浓重、缺乏可操作性等;五是官方认定的法律体系,依然没有将环境法认定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是将其纳入到经济法或行政法等法律部门中。
三、 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建议 (一)大气污染治理应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 无论是西方社会曾经经历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还是我国现在努力实行的"节能减 排",都是社会发展历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而社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其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影响,而我们要做的不是西方社会的不顾一切的发展,之后再进行治理,也不是不发展只为了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也不是单纯的所谓的减少能源消耗,停止生产和日常的生活需求,而是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发展创新,利用新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了,以最小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来发展进步。同样的,环境治理也需要整个社会发展的全局考虑,而不是孤单的一个方面,一个点。把环境治理置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的蓝图中来,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工厂的设施,或者一个时期的口号,而是像日常生活中的公交车,公共绿地,生活用水用电等,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去。从每个人身边最小的事情开始,到社会发展的总布局,每一点一滴,都贯彻环境治理的思想,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例如在日本,垃圾分类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孩子都懂得垃圾需要分类才可以丢弃。而日本的节能设施也是遍及各个商业、工业、办公和住宅园区。这就是我们应该努力和学习的方向,环境保护如果从每个人做起了,那 么环境治理也就真的是不再需要了。 (二)立法防治的的建议 1.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把细微颗粒物、氮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新污染物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4月通过了《广东省珠江三角州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对主要大气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制度,控制范围由常规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机物、可吸入颗粒物等。这在全 社会尚属于首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细颗粒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新污染物纳入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迫在眉睫。 2.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制度 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和周边地区采取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这期间,北京市和华北地区空气质量较好,完全兑现了奥运会空气质量承诺,为我国区域化空气质量管理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划定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区域作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区域,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组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组织负责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组织考核区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定期通报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进展、大气环境质量;协调解决跨地市行政区域大气污染纠纷等。 3.修改有关机动车污染防治的规定 将现有的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扩大到整个交通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突出城市交通规划和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对控制机动车大气污染的重要作用。实施全国统一的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提高机动车排放的标准,使我国的机动车排放标准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突出生产企业和个人在机动车污染防控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鼓励使用车用燃油清洁剂,鼓励使用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混合动力、生物柴油和燃料电池的清洁能源车辆;增加环保部门制定车用燃料有害物质控制标准的规定,强化环保部门在车用燃料标准方面的参 4.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应加大处罚力度,增强违法行为的震慑力,进一步强化大气环境监督管理的作用 针对新增和修订的条款,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细化限期治理条款,将限期治理决定权授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限期治理期间要险僻新建项目;规定违法排污拒不改正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相应的罚款数额,按日累计罚款;增加大气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的诉讼和赔偿等相关规定;细化环境监管人员的法律责任。"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一直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瓶颈,因此提高处罚大气污染行为的力度势在必行。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和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及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这里五万元和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标准就过低。这对违法者而言明显太轻了,不足以达到阻止其违法的目的。建议提高处罚的上限标准,对于没有按期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过期按日处罚,累计处罚的方式,从而实际上加大处罚的力度。 (三)国家要积极投入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此提出以下两大点建议 1.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