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第八章.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ppt
- 格式:ppt
- 大小:382.01 KB
- 文档页数:33
C语言数据类型大小和结构体中变量的地址分配方法 在C语言中,不同的数据类型有不同的大小,也就是占用的字节数。了解数据类型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在程序中更好地管理内存。此外,结构体是由不同的数据类型组成的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在结构体中,每个变量的地址也是需要被分配的。下面将详细介绍C语言中数据类型大小的规定以及结构体中变量的地址分配方法。
一、数据类型的大小: 1.基本数据类型: C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包括:char、short、int、long、float、double和void。
- char:一个字节。 - short:两个字节。 - int:通常为四个字节。 - long:通常为四个字节或八个字节,取决于系统的位数。 - float:四个字节。 - double:通常为八个字节。 - void:无大小,表示空类型。 2.指针类型: 指针类型的大小通常为四个字节或八个字节,与系统的位数有关。 3.枚举类型: 枚举类型的大小通常为四个字节。 4.数组类型: 数组类型的大小等于每个元素的大小乘以数组的长度。 5.结构体类型: 结构体类型的大小等于每个成员变量的大小之和。在结构体中,成员变量按其定义顺序依次存储,但是由于内存的对齐要求,可能会有一些空余的字节。
6.联合类型: 联合类型的大小等于最大的成员变量的大小。 二、结构体中变量的地址分配方法: 在结构体中,每个成员变量的地址是需要被分配的。结构体的地址是指结构体中第一个成员变量的地址。
1.单字节对齐: 如果结构体中的成员变量都是单字节大小的,那么它们的地址是连续的。每个成员变量的地址紧跟在上一个成员变量的地址之后。
2.大小对齐: 当结构体中的成员变量大小不是单字节时,一般会进行大小对齐。大小对齐的原则是确保结构体中的每个成员变量的起始地址是该变量大小的整数倍。
3.结构体对齐规则: -基本类型成员变量的对齐值为其自身大小。 -结构体成员变量的对齐值为其内部最大成员变量的对齐值。 -如果结构体成员变量类型是结构体本身或是联合体,则其对齐值为1字节。
c语言结构体的定义一、引言结构体是C语言中非常重要的数据类型之一,它可以用来组织不同类型的数据,方便程序员进行管理和操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C语言结构体的定义。
二、结构体的概念结构体是一种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它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类型的变量,并且这些变量可以按照任意顺序排列。
结构体是由程序员自己定义的,它不同于C语言中已经存在的基本数据类型。
三、结构体的定义在C语言中,定义一个结构体需要使用关键字struct,并且需要为该结构体指定一个名称。
具体格式如下:struct 结构体名称 {变量类型1 变量名1;变量类型2 变量名2;...变量类型n 变量名n;};其中,- 结构体名称:指定了该结构体的名称,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命名。
- 变量类型:指定了每个变量所属的数据类型。
- 变量名:指定了每个变量所使用的名称。
四、示例代码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演示了如何定义一个包含姓名、年龄和性别三个变量的结构体:struct Person {char name[20];int age;char sex;};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中,- 结构体名称为Person。
- 变量类型包括char和int。
- 变量名为name、age和sex。
五、结构体的使用定义了一个结构体之后,我们可以使用该结构体来声明变量,并且可以对这些变量进行赋值和访问。
具体代码如下:struct Person {char name[20];int age;char sex;};int main() {struct Person p1 = {"Tom", 18, 'M'};printf("name: %s, age: %d, sex: %c\n", , p1.age,p1.sex);return 0;}在上面这个示例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名为Person的结构体,然后在main函数中声明了一个名为p1的变量,并且对其进行了初始化。
c语言结构体定义和使用extern 在C语言中,结构体(struct)是一种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它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类型的数据项。
extern关键字则用于声明一个变量或函数在别的文件中定义。
以下是一个结构体定义和使用extern的示例:假设我们有两个C文件:main.c和data.c。
data.c// 定义一个结构体typedef struct {int id;char name[50];} Person;// 在此文件中声明一个全局变量extern Person p;main.c#include <stdio.h>// 声明一个Person结构体类型的全局变量extern Person p;int main() {// 在main函数中访问pprintf("Person ID: %d\n", p.id);printf("Person Name: %s\n", );return 0;}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在data.c文件中定义了一个名为Person的结构体,并声明了一个全局的Person类型的变量p。
然后,在main.c文件中,我们声明了与data.c中相同的全局变量p,并使用它来访问结构体的数据。
这样,即使变量p是在另一个文件中定义的,我们仍然可以在main.c中访问它。
这就是使用extern的关键点。
注意: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必须保证data.c被编译和链接到最后的程序中,因为全局变量p是在那里定义的。
如果只编译和链接main.c,那么在试图访问p 时将会出现未定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