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重点名词解释 按字母分类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妇科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1.天癸: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2.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
3.脏躁:脏躁是妇人精神忧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苦笑无常,呵欠频做,不能自控者称为脏躁。
4.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
5.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二.填空每空(0.5 分,共 10 分)___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2.《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___、___ 。
3.冲任为病往往是通过__ 来体现调理冲任的。
4. 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__。
5.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机主要是__、__、___6.月经过多是指__、__。
7.崩漏的病机是__、__8. 女子年逾 18 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__。
9.月经不调主要是指___、___的改变。
10.痛经的治疗原则是___。
11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__与__并举。
12.缺乳的病机为___、___。
三.简答(每题 5 分,共 10 分)简述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要注意哪三审?崩漏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崩漏常用的方法。
四.病例分析(共 15 分)仲某,女, 20 岁,学生。
行经腹痛 5 年。
患者 4 岁月经初潮,周期正常,但每于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平素性情抑郁,经前 1 周即出现胸胁乳房胀痛。
刻诊正值行经第一天,量不多,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伴急躁易怒乳房胀痛,舌紫暗,脉弦。
(要求:写出:诊断、证型、辨证分析、病位、病机、治法、方药)五.单选题 (每题 1 分,共 40 分)1 .妇科第一首方剂是:A 启宫丸B 寿胎丸C 四乌贼骨——芦茹丸D 固冲汤E 大补元煎2 .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A《黄帝内经》 B 《千金要方》 C 《胎产书》 D《傅青主女科》 E 《经效产宝》我国从哪个朝代开始将妇产科独立分科的:A 唐代B 宋代C 明代D 元代E 清代4 .“一源三歧”,同起于胞宫的奇脉是:A 冲任带B 督冲任C 督冲带D 任督带E 任冲带5.妊娠期间,机体表现为——的生理特点A 肾阴不足,心火上炎C 阴衰阳盛,阴阳失调B 肾阴不足,肝阳偏亢D 血感不足,气易偏盛E 以上都不是6.月经产生的机理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A 肾气盛B 天癸至C 任脉通D 冲脉盛E 血溢胞宫7. 新产后机体的生理特点是:A 阴血不足,气易偏盛C 肝失调达,气机逆乱E 肾阴不足,心火上炎8.正常恶露干净的时间为;A 产后 2 周内C 产后 6 周内B 肾阴不足,肝阳偏亢D 阴血骤虚,阳气易浮B 产后 3 周D 产后 1 周内E 产后 1 月内9.下列哪项不是血瘀所致的月经病:A 月经过少B 月经先期C 痛经D 崩漏E 经间期出血10.经行先期,量少,色红,质稠,伴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整理1.试胎: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如常者2.弄胎:产程正式发动的前一段时间内,可出现间隔与持续时间不恒定、强度不增加的假阵缩3.临产调护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4.崩漏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5.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6.产后三冲:冲心、冲胃、冲肺7.产后三病:痉、郁冒、大便难8.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9.产后用药三禁:禁大汗、禁峻下、禁通利小便月经病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1. 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固阴煎2. 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大补元煎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4)气滞型-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1)肝郁型-逍遥散2)肾虚型-固阴煎四、月经过多1)气虚型-举元煎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1)肾虚型-归肾丸2)血虚型-滋血汤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2)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3)血瘀型-逐瘀止血汤八、崩漏(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1)脾虚证-固本止崩汤2)肾虚证-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3)血热证-虚热证:上下相资汤实热证: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逐瘀止血汤九、闭经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十、痛经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十一、经行乳房胀痛1)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2)肝肾亏虚-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十二、经行头痛1)肝火证-羚角钩藤汤2)血瘀证-通窍活血汤3)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十三、经行感冒1)风寒-荆穗四物汤2)风热-桑菊饮3)邪入少阳-小柴胡汤十四、经行身痛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血瘀-趁痛散十五、经行泄泻1)脾虚-参苓白术散2)肾虚-健固汤十六、经行浮肿1)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2)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十七、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顺经汤十八、绝经前后诸症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右归丸3) 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十九、经断复来1)脾虚肝郁证-安老汤2)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阿胶、龟甲3)湿热下注-易黄汤+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4)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黄芪、三七带下病一、带下过多1)脾虚证-完带汤2)肾阳虚-内补丸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5)湿热下注-止带方二、带下过少1)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2)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妊娠病一、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二、妊娠腹痛1)血虚-当归芍药散2)气滞-逍遥散3)虚寒-胶艾汤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三、异位妊娠:手术为主四、胎漏胎动不安(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而无腰酸腹痛下坠者,痛者为胎动不安)1)肾虚-寿胎丸2)血热-保阴煎3)气血虚弱-胎元饮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五、滑胎(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1)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2)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3)肾精亏损-育阴汤4)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5)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六、子肿(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1)脾虚-白术散2)肾虚-真武汤3)气滞-天仙藤散七、子淋(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急、淋漓涩痛等症)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2)心火偏亢-导赤散+玄参、麦冬3)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产后病一、产后血晕1)血虚气脱-清魂散或独参汤2)血瘀气逆-夺命散二、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3)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4)血瘀-生化汤三、产后腹痛1)血虚-肠宁汤2)血瘀-生化汤加益母草四、产后身痛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2)风寒-独活寄生汤3)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4) 肾虚-养荣壮肾汤+秦艽、熟地五、产后恶露不绝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2)血热-保阴煎3)血瘀-生化汤六、缺乳1)气血虚弱-通乳散2)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3)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妇科杂病一、癥瘕1)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2)痰湿瘀结-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3)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4)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二、盆腔炎急性盆腔炎1)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2)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慢性盆腔炎1)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2)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3)寒湿瘀结-少腹逐瘀汤4)气虚血瘀-理冲汤三、不孕症1)肾虚:肾气虚证-毓麟珠肾阳虚证-温胞饮或右归丸肾阴虚证-养精种玉汤2)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3)瘀滞胞宫-少腹/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四、阴痒1)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2)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五、阴疮1)热毒-龙胆泻肝汤2)寒湿-阳和汤/托里消毒散六、子宫脱垂1)气虚-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2)肾虚-大补元煎+黄芪妇科方剂:清经熟地地骨皮、丹芍蒿柏与茯苓。
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1、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2、带下:广义带下为泛指带脉以下的疾病;即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狭义的带下指健康女子从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无色透明如蛋清样;或黏而不稠如糊状;其量适中;无腥臭气;称生理性带下..3、产褥期:分娩结束后;产妇的脏腑与胞宫逐渐恢复到正常未孕的状态;此期间需要6-8周..4、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正常分娩者;产后半小时即可开始哺乳..月经病1、月经不调: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病变2、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者;连续两个周期以上..①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丹皮、地骨皮、黄柏、白芍、茯苓、熟地、青蒿②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③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养血调经两地汤生地、阿胶、白芍、玄参、麦冬、地骨皮④脾气虚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⑤肾气虚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菟熟地萸参山药草五味远志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①血虚补血调经大补元煎②肾虚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③血寒温经散寒;行血调经温经汤④气滞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①肾虚补肾调经固阴煎②肝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四、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总量超80ml1、治则治法:月经期重在止血;非经期理气和血;安冲治本..①气虚补气固冲摄血举元煎参芪术草升麻②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③血瘀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蒲黄、五灵脂加益母草、三七、茜草五、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经行时间不足2天;甚至点滴即净..①肾虚补肾填精、养血调经归肾丸②血虚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③痰湿燥湿化痰调经苍附导痰丸④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六、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①气虚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②血瘀活血化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③血湿热清热祛湿、化瘀止血固经丸加败酱草、鱼腥草④血虚热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七、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少量阴道出血者..排卵期出血①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②湿热清热利湿、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去胶枣加小蓟、茯苓③血瘀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八、闭经:女子年逾16岁而无月经来潮者..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3、治则治法: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古人诊治闭经以血枯、血隔分虚实①肾气亏虚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②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③阴虚血燥养血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④血瘀气滞活血理气、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⑤痰湿阻滞健脾燥湿化痰、活血通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1、病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肾上腺等的内分泌活动异常;导致卵巢长期不能排卵..2、临床表现:闭经、月经稀发或不规则子宫出血及不孕、多毛、肥胖等症状;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①肾虚补肾调经右归丸②痰湿化痰除湿;通络调经苍附导痰丸③气滞血瘀行气活血;祛瘀通经膈下逐淤汤④肝经湿热清热利湿;疏肝调经龙胆泻肝九、崩漏: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冲任不固;经血失约..急则治标;缓则治本..1、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鉴别:三者以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的改变为主要症状的月经病;但月经先期;经期延长和月经过多症状的发生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但经血能自行停止..崩漏出血没有规律性;出血往往不能自行停止..2、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塞流:即是止血;是治疗崩漏的紧急措施..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这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于出血减缓后的辨证论治;切忌不问缘由;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或专事炭涩;致犯虚虚实实之戒..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治法;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补肾、扶脾、疏肝..①血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②血虚热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③肾阴虚滋阴益肾、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④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党参、黄芪、三七⑤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⑥血瘀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⑦脾虚益气健脾、摄血固冲固本止崩汤十、痛经: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称为通经..原发性通经:生殖道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通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引起的痛经..首当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辨虚实寒热..治疗原则:调理冲任气血①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膈下逐瘀汤②寒凝血瘀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③湿热瘀阻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④气血虚弱益气补血、调经止痛圣愈汤⑤肾气亏损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十一、月经前后诸证: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性的出现明显不适的全身或局部症状者;以经前2-7天和经期多见..1经行乳房胀痛:每于行经前或正值经期、经后出现乳房作胀;或乳头胀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鉴别:若乳房有结节或肿块;经后不能消失者;应与乳腺增生症或乳房肿瘤相鉴别..①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②肝肾亏虚滋肾养肝、理气活络一贯煎加麦芽、鸡内金2经行泄泻①脾虚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②肾虚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3经行浮肿:①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合肾气丸②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4经行头痛:①血虚养血益气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②肝火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③血瘀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5经行发热:②肝肾阴虚滋养肝肾、育阴清热蒿芩地丹四物汤③气血虚弱补益气血、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④瘀热壅阻化瘀清热血府逐瘀汤加丹皮6经行身痛:①血虚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②血瘀活血通络、散寒化瘀趁痛散7经行吐衄:①肝经郁火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②肺肾阴虚滋阴养肺顺经汤加牛膝8经行口糜:①阴虚火旺滋阴降火、活血化瘀知柏地黄汤加蒲黄、田七②胃热熏蒸清胃泄热凉膈散9经行风疹块:①血虚养血祛风当归饮子②风热疏风清热消风散10经行情志异常:①肝气郁结舒肝解郁、养血调经逍遥散②痰火上扰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生铁落引加郁金、川黄连十二、绝经前后诸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证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称为绝经前后诸证..1、病因病机:肾虚为致病之本..治则治法:平调肾中阴阳;治以益肾宁心为主..2、诊断:年龄;病史;症状;体征;辅查①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板②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③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至丸+二仙汤+制首乌、生龙骨、生牡蛎、菟丝子带下病1、定义: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广义带下:泛指所有妇科疾病;即经、带、胎、产、杂等多种疾病..生理性带下:妇女体内的一种阴液;是由胞宫渗润于阴道的色白或透明;无特殊气味的黏液;其量不多..2、病机:任脉失固;带脉失约..3、滴虫性阴道炎带下特点:稀薄或呈脓性、灰黄或黄绿色、有泡沫;腥臭味;外阴瘙痒;阴道壁可见散在出血斑点;可见滴虫;甲硝唑、替硝唑泡腾片念珠菌阴道炎:凝乳或豆腐渣样;质稀薄而有臭气;外阴奇痒难忍;阴道壁附有一层白膜;白带镜检可见念珠菌;达克宁栓、制霉菌素片、克霉唑细菌性阴道炎: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外阴坠胀;灼热或疼痛;阴道黏膜充血、触痛;可找到线索细胞;甲硝唑老年性阴道炎特点:稀薄淡黄或赤白;甚者为脓性;阴道烧灼感;阴道黏膜薄且光滑;有点状出血或小溃疡;白带镜检无;甲硝唑带下过多:①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②肾阳虚温肾固任、固涩止带内补丸③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④湿热下注清利湿热;解毒杀虫止带方⑤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带下过少:①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②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妊娠病1、涵义: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相关的疾病称为妊娠病..2、妊娠病的病机: 1阴血虚2脾肾虚3冲气上逆4气滞4、妊娠病用药注意事项: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一、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恶闻食味;甚则食入即吐..冲气上逆;胃失和降..①脾胃虚弱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呕吐痰涎用小半夏加茯苓汤②肝胃不和抑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加法半夏、白芍、枇杷叶、柿蒂、乌梅二、妊娠腹痛胞阻:妊娠期间;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小腹疼痛;称为妊娠腹痛..3、与异位妊娠已破裂型的鉴别:其一侧少腹剧痛波及全腹;常伴有晕厥或休克..腹部检查下腹有压痛和反跳痛、肌紧张;患侧尤甚..出血多时叩诊有移动性浊音..B超;后穹窿穿刺可协助诊断..4、治则治法:养血理气;止痛安胎为主..①血虚补血养血、止痛安胎当归芍药散加制首乌、桑寄生③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②虚寒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加巴戟天、杜仲、补骨脂③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逍遥散四、胎漏;胎动不安:妊娠期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等现象者;称为胎漏..若妊娠期间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冲任损伤、胎元不固..1、与异位妊娠的鉴别:异位妊娠妇检时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压痛、反跳痛;有移动性浊音;妇检可见子宫颈摇举痛;子宫有漂浮感等临床表现..①肾虚固肾安胎、佐以益气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②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③血热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保阴煎或当归散④血瘀活血化瘀、固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五、堕胎;小产:冲任损伤;胎结不实;胎元不固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陨堕者称为堕胎;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陨堕者;称为小产或半产..1、胎漏、胎动不安与堕胎、小产的鉴别:答:胎漏、胎动不安:阴道少量出血;淡红暗红或鲜红;无或较轻的下腹痛;未见组织物排出..宫颈未扩张;宫体大小与孕周相符..尿妊娠试验+;B超示:有胎心胎动..堕胎、小产完全流产:阴道出血量少;或停止;下腹痛消失;或见组织物全部排出..宫颈已闭;宫体正常或略大..尿妊娠试验-;B超示:宫内未见异常回声.. 堕胎、小产不全流产:阴道少量淋沥出血或大出血;下腹痛加剧或减轻;或见有部分组织物排出..宫颈已扩张或有组织物堵塞;宫体大小较孕周小..尿妊娠试验-;B超示:部分残留妊娠组织..①胎堕难留脱花煎加益母草或生化汤加益母草②胎堕不全脱花煎加人参、益母草、炒蒲黄六、滑胎:凡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称为滑胎..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健..1、孕前夫妇需做检查:孕期检查;染色体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生殖内分泌检查..①脾肾虚弱补肾健脾、益精养血安奠二天汤②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磐石散③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肾阳虚肾气丸去泽泻加菟丝子、杜仲、白术肾精亏虚育阴汤④血热保阴煎合二至丸加白术⑤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十、妊娠肿胀: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称为妊娠肿胀..气滞湿郁者皮色不变;压痕不显;按之随起病因病机: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气滞湿停①脾虚健脾理气、行水消肿白术散加砂仁②肾虚温阳化气、行水消肿真武汤③气滞理气行滞、化湿消肿天仙藤散十一、妊娠眩晕:妊娠期出现头晕目眩;状若眩冒;甚或眩晕欲厥者称为妊娠眩晕..十二、妊娠痫证子痫1、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妊娠痫证..2、诊断要点:1)睡中、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为先兆子痫的表现;若出现抽搐或昏迷则为子痫;2)孕期检查:BP>=160/110mmhg 有诊断意义3)辅助检查:尿分析可有蛋白尿;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痉挛;视网膜水肿、出血或棉絮状渗出物..产后病1、定义:产后病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2、产后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3、产后三急:呕吐、盗汗、泄泻..4、产后三冲:冲心、冲肺、冲胃5、产后病的病机:1亡血伤津;2瘀血内阻;3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4元气受损6、产后三审:几乎每年必考即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4、产后病的病理特点: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8、产后病注意事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产后用药“三禁“;即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三、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4、治则治法: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①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丹皮、赤芍、鱼腥草、益母草②血瘀活血化瘀;清热和营生化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③外感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④血虚补血益气;调和营卫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四、产后腹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因瘀血引起的称儿枕痛..①气血两虚⑴肠宁汤⑵当归生姜羊肉汤②瘀滞子宫生化汤五、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病因病机:冲任不固;气血运行失常..1、恶露、正常恶露与恶露不绝:恶露:妇人新产后;胞宫内遗留的余血浊液通过阴道排出体外者称为恶露..正常恶露:初为红色;继而逐渐变淡;且无特殊臭味;持续3周左右干净..恶露不绝: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断者称为恶露不绝..3、本病治疗以调气血、固冲人为主..产后恶露不绝属实者禁用破血之品..①气虚补气养血;摄血止血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②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加阿胶、七叶一枝花、贯众③血瘀祛瘀生新;理血归经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九、产后身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①血虚补血益气;和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当归、秦艽、丹参②风寒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③血瘀养血活血;化瘀通络身痛逐瘀疡加毛冬青、忍冬藤、益母草、木瓜④肾虚养荣壮肾汤加秦艽、熟地十、缺乳: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者..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①气血虚弱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②肝郁气滞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③痰浊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妇科杂病1、妇科杂病的的病因:起居不慎;感受外邪;脏因亏少;情志不调;禀赋不足;气血虚弱..2、治疗以脏腑、经络、气血为核心..一、不孕症:生育期女子婚后;夫妇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称为原发性不孕..从未妊娠者为全不产;有过妊娠而后不孕称断绪..①肾虚肾气虚毓麟珠肾阳虚温肾暖宫、养血温冲温胞饮或右归丸肾阴虚滋肾益精、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②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养血理脾开郁种玉汤③痰湿内阻燥湿化痰、理气调冲苍附导痰丸④瘀滞胞宫少腹逐瘀汤二、徵瘕:妇女下腹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症瘕..症:症者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瘕者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2、鉴别诊断:1妊娠子宫、尿潴留:妊娠子宫、尿潴留等可见小腹部隆起或有包块;但妊娠子宫伴有妊娠反应等表现;尿潴留往往多急发;与症瘕迁延病情不同..2内外科症瘕:除发生部位、症状不同外;可通过妇科检查鉴别..3、①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症香棱丸加桃仁、瞿麦、八月札、海藻或大黄蛰虫丸②痰湿瘀结化痰除湿、活血消徵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③湿热瘀阻清热利湿、化瘀消徵大黄牡丹汤④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三、阴挺:妇女子宫下脱;甚则挺出阴户之外;或阴道璧膨出;统称阴挺..病机:冲任不固;统摄无力..1、子宫脱垂程度的诊断:Ⅰ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以下;但不超越阴道口..轻型为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重型为已达到处女膜缘;Ⅱ度:轻型为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为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①气虚补气升提补中益气汤加川断、金樱子、杜仲②肾虚补肾固脱大补元煎加黄芪四、阴痒:女子外阴瘙痒;甚至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量多者称为阴痒..①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或蛇床子散②肝肾阴虚滋阴降火、养血止痒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五、阴疮:女子阴户红肿结块;甚至化脓溃破;黄水淋沥;局部肿痛;甚至溃疡如虫蚀称为阴疮..①热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龙胆泻肝汤②寒凝温经散寒、化痰消结阳和汤加防己、黄芪或托里消毒散八、盆腔炎: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包括子宫体、卵巢、输卵管炎症;范围较广;可局限于某一部分;也可几个部分同时发病..3、病因病机:湿热瘀阻胞宫胞络;致冲任带三脉失常..4、诊断要点:急性面容;辗转不安;面部潮红;高热不退;小腹疼痛难忍;赤白带下或恶露量多;甚至如脓血;亦可伴有腹胀、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急性盆腔炎①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②湿热瘀结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一附院急盆清解汤:银花、连翘、败酱草、丹皮、栀子、赤芍、桃仁、公英、没药、乳香、甘草慢性盆腔炎1、病因病机:湿瘀之邪蕴于子宫、胞络;致冲任带功能失调..2、诊断要点:症状:下腹痛;或腰骶疼痛;易疲劳;劳累加剧;白带增多;月经异常;低热;不孕..1)妇检:子宫后倾;大小正常;活动受限;附件压痛;或扪及肿块..辅检:腹腔镜可见盆腔内炎性病变..①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膈下逐淤汤②寒湿凝滞温经化湿、理气化瘀慢盆汤③湿热瘀结银甲丸④气虚血瘀理冲汤雌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1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增厚;血管增生;内膜呈增生期改变;宫颈分泌透明稀薄粘液;便于精子通过..有增强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作用..2促进输卵管的发育及蠕动;出现纤毛细胞;有利卵子或受精卵的运行..3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角化程度与雌激素水平成正比;并使上皮细胞内糖元增加;经阴道杆菌分解成为乳酸;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反应;有抑制致病菌繁殖的作用;从而增强局部的抵抗力..4促使乳腺管增生..产后立即用较大量雌激素能抑制乳汁的分泌..5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6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潴留..7加速骨骺端的闭合..8对雄激素起拮抗作用..9可以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10一定浓度的激素通过丘脑下部来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一方面是抑制垂体促卵泡成熟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是刺激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孕激素主要生理功能如下:1使经雌激素作用而增生的子宫内膜出现分泌现象;宫颈粘液变得粘稠;精子不易通过..2抑制输卵管的蠕动..3逐渐使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现象消失;脱落的细胞多倦缩成堆..4促使乳腺小泡的发育;但必须在雌激素刺激乳腺管增生之后才起作用..5有致热作用;可能系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升高约0.5℃..6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排出..7通过丘脑下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要求熟记方剂:1、两地汤方用干地;胶芍玄参地骨皮;月经先期因虚热;清经凉血复滋阴..完带汤方重健脾;双术参淮草陈皮;柴芍车前黑荆芥;脾虚湿困带下宜..2、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解读活血连翘甘;升散退热柴胡根;红花归地桃仁芍;枳壳散结邪瘀分..3、苍术导痰丸:苍术导痰丸茯苓;陈夏甘枳药南星;生姜苍术和香附;痰湿经少或闭经..4、膈下逐淤行气滞;台乌香附延胡枳;甘草丹皮芎归芍;逐瘀桃红配灵脂..10、少腹逐瘀小茴香;芎归桂花与干姜;延胡灵脂蒲黄没;祛寒化瘀效力强..。
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
经者,常也,有常规也。
阴阳交姌,胎孕乃凝。
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岐,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以女函男有二:一则遇男为妻,遇女为夫;一则可妻而不可夫。
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内经)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
督脉者……此生病……其女子不孕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
阴虚阳搏谓之崩。
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
淋沥不断名为漏,忽然大下谓之崩。
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
妊娠五六月间,腹大异常,胸膈胀满,小水不通,遍身浮肿,名曰子满。
头面遍身浮肿,小水短少者,属水气为病,故名曰子肿。
自膝至足肿,小水长者,属湿气为病,故名曰子气。
遍身俱肿,腹胀而喘,在6-7个月时者,名曰子满。
但两脚肿而肤厚者,属湿,名曰皱脚;皮薄者属水,名曰脆脚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德阳升而泉源不竭。
胞宫:是女性特有内生殖器的概称,胞宫的功能涵盖内生殖器的功能阴道:是防御外邪入侵的关口,是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是阴阳交合的器官,又是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路径,故亦称产道。
阴户:又称四边,最早见于《校注妇人良方求嗣门》。
四边,即前起阴蒂,后至阴唇系带,左右大、小阴唇之间,阴道口外的前后左右,故称之为四边。
《中医妇科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居经2、产褥期3、月经周期4、崩漏5、妊娠病6、恶阻7、暗经8、妊娠9、原发性闭经 10、胞阻二、填空题1、产后病的诊断应着重三审,即先审________,以辨________;次审_______,以验________;再审_____________,以察________。
2、新产后,正常情况下恶露排干净的时间为____天左右。
3、在正常情况下,经期为_____天,妊娠期____天,产褥期为____周。
4、月经是指在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下引起的子宫_____的、_____出血.5、子宫位于____之前,____之后。
6、痛经的治疗,要掌握好用药时机,一般从_______开始用药,连用_____个周期。
7、妇女带下如五色杂见,有恶臭者,当警惕____的可能。
8、胎漏、胎动不安的致病因素,不外____和____两个方面。
9、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___。
三、是非判断题1、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调理气血。
()2、《经效产宝》是我国最早的妇科专著。
( )3、余血浊液从子宫通过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 )4、滑胎,现代医学称习惯性流产。
( )5、崩漏是概指妇科出血病证而言。
( )6、阴挺下脱又称子宫脱垂。
( )7、闭经可由月经后期及月经过少发展而成。
()8、闭经一证,临床以实证居多,故治疗以活血通经为主.()9、根据“不通则痛"的原则,治疗痛经当以祛瘀止痛为先。
( )10、带下病以湿证居多,故治疗宜以祛湿为主.()三、单项选择题1、正常妊娠期为多少周?( )A、40周B、34周C、36周D、38周2、脾虚带下病的治疗原则是( )A、宜清宜利B、宜补宜涩C、宜清宜滋D、宜升宜燥3、治疗实热型崩漏的最佳选方是( )A、清经散B、两地汤C、清热固经汤D、芩连四物汤4、妊娠腹痛的治疗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暖宫止痛,养血安胎B、辛温香燥,行气止痛C、养血行气,缓急止痛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5、脾虚型妊娠水肿的最佳选方是( )A、全生白术散B、千金鲤鱼汤C、五皮饮D、苓桂术甘汤6、下列病证哪一项与肝郁气滞无关( )A、月经先后无定期B、妊娠恶阻C、产后缺乳D、不孕症7、胎元饮最适用于哪一型胎动不安 ( )A、肾虚型B、血热型C、肝肾亏损型D、气血两虚型8、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肾阴虚型经断前后诸证的主证( )A、头晕耳鸣B、烘热汗出C、五心烦热D、面浮肢肿9、带下量多, 色黄质粘,有臭气,或色白如豆渣样,伴阴痒,舌苔黄腻,脉濡数,辨证为()A、湿热B、湿毒C、热毒D、肾阴虚10、治疗气滞血瘀型闭经首选方剂为()A、少腹逐瘀汤B、膈下逐瘀汤C、血府逐瘀汤D、桃红四物汤11、治疗脾胃虚弱型恶阻首选方剂为( )A、苏叶黄连汤B、小半夏加茯苓汤C、香砂六君子汤D、理中汤12、下列病证的发展转归哪项是正确的()A、恶阻—--胎漏B、胎动不安——-小产C、激经--—滑胎D、月经先期——-崩漏13、婚后三年不孕,月经后期而至,量少,色淡,腰酸腿软,性欲淡漠,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疗首选()A、归肾丸B、养精种玉汤C、毓麟珠D、开郁种玉汤14、在生殖功能的成熟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是()A、月事以时下B、气血旺盛C、天癸至D、脾气健运15、治疗虚热型月经先期的最佳选方是()A、清经散B、两地汤C、清热固经汤D、芩连四物汤16、下列除哪项以外,均属气滞血瘀痛经的主证( )A、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B、经量少,色黯有块C、胸胁及乳房胀痛D、按之痛减17、《妇人良方大全》中的温经汤适应于下列何证( )A、血寒月经后期B、虚寒月经后期C、血虚月经后期D、气滞月经后期18、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肝肾不足型闭经的病因( )A、先天肾气不足B、房劳多产C、久病及肾D、思虑过度五、问答题1、导致崩漏发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简述其主要发病机理。
中医妇科学考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月经:胞宫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称为“月经”。
2.月经初潮:健康女子到了14岁左右,月经开始来潮。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
3.并月: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
4.居经:月经三月一至的,称为“居经”或“季经”。
5.避年:月经一年一行的,称为避年。
6.暗经:月经终生不行经而能受孕的,称为暗经。
7.激经:受孕之初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盛胎”、“垢胎”。
8.天癸:男女皆有,是肾经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
9. 弄胎:若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此名弄胎。
10.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或“经早”。
11. 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之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12. 崩漏: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13. 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为“闭经”。
14.痛经:妇女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15.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
又称“妊娠呕吐”、“子病”、“病儿”、“阻病”等。
16.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亦称宫外孕。
17. 胞漏: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等。
18. 胎动不安: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
中医妇科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天癸: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2.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
3.脏躁:脏躁是妇人精神忧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苦笑无常,呵欠频做,不能自控者称为脏躁。
4.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
5.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1.月经_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2.《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_睡忍痛、慢临盆。
3.冲任为病往往是通过_调补肝肾_来体现调理冲任的。
4. 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_崩漏。
5.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机主要是_气血不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
6. 月经过多是指_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持续超过7天,总量亦增多者。
7. 崩漏的病机是_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
8. 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_原发性闭经。
9.月经不调主要是指_周期、经量_的改变。
10. 痛经的治疗原则是_通调气血。
11.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_治病与安胎_并举。
12.缺乳的病机为_化源不足、乳汁运行受阻_。
三.简答(每题5分,共10分)1.简述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要注意哪三审?答:诊断产后病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要注意三审。
先审下腹痛与不痛,以验恶露有无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行与不行,以及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盛衰。
2. 崩漏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崩漏常用的方法。
答:崩漏的治疗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塞流、澄源,复旧。
塞流,即是止血,是止崩的首要方法,以防发生虚脱。
但止血方法,还须视其寒、热、虚、实,分别施治,不可专用固涩。
澄源,就是求因,即正本清源的意思,一般用于止血后或出血较缓时,以巩固疗效,这是治疗崩漏的重要一环。
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考试试题(共2套) 中医妇科学试卷一一、选择题1.最早设妇科专著的医著是哪一本。
A.《黄帝内经》B.《金匮要略》C.《脉经》D.《千金要方》E.《景岳全书》2.下列各项,哪一项不属于导致崩漏最常见的病因。
A.脾虚B.肾虚C.血虚D.血瘀E.血热3.妊娠期瘀阻胎元,应使用活血化瘀的原则。
哪一项描述最准确。
A.治病与安胎并举B.衰其大半而止C.禁止使用D.病去即止E.慎用4.身体无病,月经定期三个月一潮者,称为什么。
A.居经B.并月C.暗经D.激经E.避年5.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妇科疾病,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些脏腑。
A.肾、肝、脾B.肾、脾、心C.肝、脾、胃D.肝、脾、心E.肾、脾、肺6.因寒而致痛经,宜选用的止痛药是哪一种。
A.香附B.艾叶、吴茱萸C.当归、川芎D.丹皮、赤芍E.青皮、川楝子7.妊娠期间,小腹疼痛,反复发作者,可诊断为什么。
A.胎动不安B.胞阻C.儿枕痛D.胎漏E.胞转8.孕7个月,腹部急剧增大,胸中满闷,喘逆不安,应诊断为什么。
A.子悬B.子肿C.___D.子E.子气9.素有滑胎病史的病人,孕后保胎治疗的时间一般需超过既往流产月份的多久。
A.一周以上B.两周以上C.一月以上D.两月以上E.三个月以上10.哪一项是异位妊娠破裂时最主要的症状。
A.停经史和早孕反应B.不规则出血C.突然发生下腹剧烈疼痛D.休克E.急性贫血11.某妇停经50天,少量出血3天,伴小腹隐痛,腰酸,恶心,纳差,舌淡红,苔白,脉细猾。
妊娠试验阳性,应诊断为什么。
A.胎漏B.胎动不安C.胎死不下D.胎堕难留E.激经12.“属心而络于胞中”的经脉是哪一条。
A.冲脉B.胞脉C.任脉D.督脉E.带脉13.下列哪一项不是天癸成熟的条件。
A.肾气旺盛B.脾气健旺C.年已18岁D.精血充实E.肾阴充盛14.《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由五味药组成,即。
A.桂枝、茯苓、丹参、赤芍药、桃仁B.桂枝、茯苓、牡丹皮、红花、桃仁C.桂枝、茯苓、川芎、红花、桃仁D.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药、桃仁E.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药、桃仁15.下列哪一项不是气滞癥瘕的主要证候。
中医妇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总分60分)1.身体无病,月经定期三个月一潮者,称为( A )A.居经B.并月C.暗经D.激经2.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A.肾B.肝C.脾D.天癸3.天癸的至与竭与下列哪一脏的盛衰关系最大( A )A.肾B.肝C.脾D.肺4.六淫与“内生五邪”中与妇科关系最大的是( C )A.寒、热、风邪B.风、寒、湿邪C.寒、热、湿邪D.寒、热、暑邪5.寒、热、湿邪导致妇科疾病,主要易引起什么病变( B )A.气分病变B.血分病变C.肝D.肾6.生活失度导致妇产科疾病,下列哪项是错的( A )A.七情内伤B.房劳多产C.跌扑损伤D.饮食不节7.脏腑功能失常导致妇科疾病,关系最密切的是( A )A.肾、肝、脾B.肾、脾、肺C.肾、脾、心D.肝、脾、胃8.问月经史首先要注意月经的( D )A.量、色、质、气味B.初潮年龄C.就诊时年龄D.期、量、色、质9.望神形若见头晕眼花,神疲乏力,泛恶,出汗肢冷,神志淡漠,甚至昏不知人,多为妇科( A )A.血证B.痛证C.寒证D.痫症10.望体形若见年逾14岁月经未来潮,第二性征尚未发育,身材矮小,多为( C )A.肾虚B.肝肾不足C.先天肾气未充D.肾阳虚11.肝病在妇科临床主要表现为( B )A.郁证C.热证D.虚证12.下列何种情况,须禁用坐浴及阴道冲洗( D )A.外阴炎B.阴道炎C.宫颈炎D.月经期13.中药保留灌肠,药液一般应注意保留( D )A.10分钟以上B.15分钟以上C.20分钟以上D.30分钟以上14.坐浴药治,常以什么药物为主( D )A.补肾滋肾B.疏肝理气C.健脾益气D.清热解毒15.外阴血肿,宜选用下述何种外治法( D )B.外阴冲洗C.阴道纳药D.贴敷16.冯某,因输卵管阻塞而致继发不孕,宜选用何种外治法( D )A.坐浴B.阴道冲洗C.阴道纳药D.宫腔注入17.崩漏的主要病机( D )A.肾虚封藏失职B.脾虚气不统血C.血热迫血妄行D.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18.无排卵型功血最常见的症状是( A )A.子宫不规则出血B.月经周期紊乱C.经期长短不一D.贫血19.崩漏的诊断依据是( C )A.经血非时暴下不止B.经血淋漓不断C.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紊乱D.崩与漏交替出现20.无排卵型功血属于中医( B )A.月经过多B.崩漏C.经期延长D.月经先后无定期21.实热证崩漏的治疗原则是( D )A.养阴清热,固冲止血B.清热泻火,固冲止血C.清热养阴,固冲止血D.清热化瘀,固冲止血22.下列除()之外均为崩漏的常见型( B )A.肾虚B.肝郁C.脾虚D.血热23.肾阴虚证崩漏的首选方是( A )A.左归丸B.左归丸合二至丸C.左归饮D.滋阴固气汤24.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病机是( A )A.肾虚、脾虚、血热、血瘀B.虚热、脾虚、血热、血寒C.肾虚、脾虚、肝郁、血瘀D.肾虚、脾虚、肝郁、血热25.崩漏的临床特点是( D )A.行经期延长,甚或淋漓半月方净B.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C.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长7天以上D.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26.治崩三法是( A )A.塞流、澄源、复旧B.塞流、澄源、求因C.止血、求因、固本D.塞流、止血、澄源27.崩漏的治疗,应本着()的原则( B )A.治崩三法B.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C.辨证论治D.补气摄血28.崩漏的主证是血证,故临证时首辨( B )A.虚实B.出血期还是止血后C.寒热虚实D.出血的新久29.功血可发生于( C )A.月经初潮后的青春期B.生育期的妇女C.月经初潮后至绝经间的任何年龄D.更年期妇女30.对青春期、生育期崩漏者的复旧目标,主要是( A )A.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B.调整月经周期C.止血调经D.养血调经31.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者,应诊断为( B )A.胎动不安B.胎漏C.堕胎D.滑胎32.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应诊断为( D )A.妊娠腹痛B.胎漏C.堕胎D.胎动不安33.以下哪一项不是胎漏、胎动不安的常见病机( B )A.血热B.肝郁C.气血虚弱D.血瘀34.在妊娠28周内,胎漏、胎动不安相当于西医的( A )A.先兆流产B.过期流产C.完全流产D.难免流产35.滋肾育胎丸适用于胎漏、胎动不安哪种证候( A )A.肾虚B.血瘀C.血热D.血虚36.某患者停经50天,阴道少量出血3天,伴小腹隐痛,腰酸,恶心,纳差,舌淡红,苔白,脉细滑。
1.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
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2.带下:广义,泛指带脉以下之疾,狭义,指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
3.试胎:妊娠89月,腹中痛,痛病如产者。
弄胎:妊娠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
试产:一月前或半月前忽然腹痛如欲产而不产者。
4.月经先期: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者,也称经水先期,经早,月经前期。
月经后期: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者。
5.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月经衍期。
):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或错后7天以上者,先后不定。
也叫经乱,月经衍期。
5.月经过多:每次经行血量较平常明显增多者。
6.月经过少:月经周期规律,血量明显减少或时间缩短至1-2天,血量也少甚至点滴即止。
7.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行持续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
8.闭经:原发性是指女子年龄超过16岁,无月经来潮。
继发性闭紧是指月经周期建立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之前月经停止来潮6个月以上者。
9.崩漏: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不尽者。
其突然大量出血叫崩中,日久淋漓不断叫漏下。
10.痛经: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
11.经行吐衄: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和衄血者,并伴随月经周期作止。
12.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目浮肢肿、皮肤蚁走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
13.经断复来:绝经后又出现阴道出血。
14.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增多,色质气味异常,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15.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恶闻食味甚至食入即吐。
16.妊娠腹痛:妊娠期间小腹疼痛,反复发作。
又称胞阻。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
17.胎漏: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等现象者。
18.症瘕:妇女下腹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或出血者。
名词解释
A
暗经:终身不潮却能受孕者
B
避年:一年一行者.
崩漏: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交替出现,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概称崩漏。
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
不孕证:凡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或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又连续2年未再受孕者,称不孕症,前者为原发性不孕,古称“全不产”;后者为继发性不孕,古称“断绪”。
胞宫: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改称
C
产后血晕: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
产后痉病:产褥期内,突然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者,称为产后痉病,又称产后发痉、产后痉风。
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
生理性产后发热:如产后1-2日内,阴血骤虚,阳气外浮,见轻微发热,无其他症状,此乃营卫暂时失于调和,一般可自行消退,属正常生理现象。
产后腹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
因淤血引起者,称儿枕痛。
产后小便不通:新产后产妇发生感排尿困难,小便点滴而下,甚则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又称产后癃闭。
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沥不尽者。
又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
产后三急:产后诸病唯呕吐、盗汗、泄泻为急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产妇逐渐恢复到怀孕前状态约6-8周
D
堕胎、小产: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落为堕胎;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落者为小产,半产.
带下(白带):健康女性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色白或无色透明,性粘而不稠,量适中,无特殊臭气,津津常润,正常生理现象.
带下病: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带下明显增多者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为带下过少。
E
恶露: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先是暗红色的血性恶露,也称红恶露,约持续3-4天干净,后渐变淡红,量由多渐少,称为浆液性恶露,约7-10天干净,继后渐为不含血色的白恶露,约2-3周干净.
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亦称之为子病,病儿,阻病.
儿枕痛:产妇产褥期间因瘀血引起的发生与分娩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
F
妇人脏躁:妇人无故悲伤欲哭,不能自控,精神恍惚,忧郁不宁,呵欠频作,甚
则哭笑无常,称为脏躁。
孕期发病者又称孕悲。
妇科杂病:凡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围,而又与妇女解剖、胜利、病机特点密切相关的各种妇科疾病,统称为妇科杂病。
G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并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称过期产
H
滑胎: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亦称屡孕屡堕或数堕胎。
西医学称为习惯性流产。
J
经期:月经持续时间,正常经期3-7天,多数3-5天.
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1次行经后,停闭1年以上,一般为45-55岁,平均49.5岁.
居经或季经:三个月一潮者
激经: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
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有称“月水不断"“经事延长”。
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
经行乳房胀痛:每于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乳房作胀,或乳头胀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
经行吐衄: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吐血或衄血者。
徵瘕: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
徵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L
离经脉:临产时可扪得产妇中指本节有脉搏跳动
N
弄胎(假宫缩):若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次名'弄胎'.即在产程正式发动前一段时间内,出现间隔与持续时间不恒定,强度不增加的'假阵缩'.
P
盆腔炎: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称为盆腔炎。
Q
青春期: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
并月: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
缺乳: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者全无者,称缺乳
R
妊娠病:妊娠期间发生的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妊娠小便淋痛:妊娠期间尿频、尿急,淋沥涩痛,或妊娠小便难,子淋。
妊娠小便不通:妊娠期间,小便不通,甚至小腹胀急疼痛,心烦不得卧,古称胞转或转胞。
妊娠腹痛: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亦名胞阻。
S
双合诊检查:即检查者用一手的两指或者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的方法。
是盆腔检查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扪触阴道、宫颈、子宫、附件、宫旁组织和韧带以及盆腔内壁有无异常
T
胎漏: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为胎动不安。
天癸:男女皆有,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
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经行腹痛。
胎萎不长:妊娠四五个月后孕妇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
X
衔接:当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时称为衔接
Y
月经: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又称月信,月事,月水,以示月经有"月节律"的周期性.月经初潮标志着青春期到来,具有生殖功能.
月经初潮:妇女一生中第1次月经来潮.一般为3-15岁,平均14岁,早至11-12岁,迟至16岁.
月经周期:月经有月节律的周期性,出血的第1天为月经周期开始,两次月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
阴户又叫廷孔,四边,均指阴道口. "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
月经病: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 病机:气虚和血热.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经行后期,月经延后,月经落后,经迟.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又“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衍期”“经乱”
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亦有称“经水过多”。
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有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
阴挺: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
阴痒: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称为阴痒。
阴疮:妇人外阴部结块红肿,或溃烂成疮,黄水淋沥,局部肿痛,甚则溃疡如虫蚀者,又称阴蚀,阴蚀疮。
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以往习称宫外孕。
氤氲期:月经周期中有一日是受孕的“的侯”即现在的排卵期
Z
子满:妊娠5-6月出现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遍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又称胎水肿满。
子肿: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称子肿。
子晕:妊娠期出现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证,甚或眩晕欲厥,称妊娠眩晕。
子痫:妊娠晚期或临产前或新产后,突然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
牙关禁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复发,甚至昏迷不醒者,又称子冒。
子嗽:妊娠期间,咳嗽不已,称妊娠咳嗽。
子淋:妊娠期间尿频、尿急,淋沥涩痛,或妊娠小便难
子宫脱垂: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
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为早产
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