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原料的三种处理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常用的食用菌栽培及加工技术食用菌是指人们食用或具有营养价值的真菌类食品。
食用菌除了可以供食用外,还有很多药用价值。
市面上常见的食用菌主要有香菇、金针菇、杏鲍菇、平菇等。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1.香菇的栽培技术:香菇是食用菌中的佼佼者,其栽培技术也比较成熟。
栽培香菇需要特殊的培养基,培养基可以在工厂内制作。
加工时可以烘干、罐装、风干等。
干香菇不仅可以供食用,还可以用于药材。
2.金针菇的栽培技术:金针菇适合在温暖、湿润、半阴凉的环境下栽培。
用菜籽壳、玉米秸秆等废弃物为基质,将菌种栽培于废弃物上,进行发酵。
常见的加工方式有清洗、烘干、油炸等。
3.杏鲍菇的栽培技术:杏鲍菇是食用菌中颜值很高的一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也非常好。
杏鲍菇对气候和土质较为敏感,需要高强度的管理和保护。
在它的生长前期,需要加水保湿。
加工时可以采取清洗、油炸、烘干等方式。
4.平菇的栽培技术:平菇在种植过程中较为容易,也有较高的产量。
菇棒是平菇的初级生长体,它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等。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维持菇棒的湿度和温度。
加工时可以采取切片、清洗、油炸等方式。
食用菌的加工技术:1.去水方法:用湿毛巾在菌面上伏压,将其中的水分挤出。
2.清洗方法:在清洗时要注意不要用力擦洗,可以用水冲洗。
3.切片和切段方法:可将食用菌切成薄片或条状,以便下锅快熟。
4.油炸方法:油炸可以使食用菌不易糊,口感更好。
5.凉拌方法:适合口感清新、爽口的食用菌,如金针菇、平菇等,常与青椒等蔬菜一起凉拌,口感更佳。
总的来说,食用菌的栽培和加工技术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成本低廉,可以在家中或小型农场中开展。
同时,食用菌的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有很好的功效。
简述食用菌盐渍加工工艺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材,而盐渍加工则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方式。
将食用菌进行盐渍加工,不仅可以延长其保质期,还可以增加其口感和风味。
下面就来简述一下食用菌盐渍加工工艺。
选择新鲜的食用菌作为原料。
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等。
这些食用菌应该选择外观完整、无虫蛀、无病害的菌体作为原料。
接着,将食用菌进行清洗和去皮。
清洗时应该用流动的清水将菌体表面的泥沙和杂质冲洗干净,去皮则是将菌盖和菌褶分离,只保留菌盖。
然后,将清洗好的食用菌放入盐水中浸泡。
盐水的浓度一般为10%左右,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整。
浸泡时间一般为2-3小时,让食用菌充分吸收盐分和水分。
接下来,将盐渍好的食用菌晾干。
可以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其自然晾干,也可以用吹风机等工具加速干燥。
晾干后的食用菌质地更加韧性,口感更佳。
将盐渍好的食用菌装入密封的容器中保存。
保存时应该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盐渍好的食用菌可以保存数月
之久,方便随时食用。
食用菌盐渍加工工艺简单易行,不仅可以延长食用菌的保质期,还可以增加其口感和风味。
在家中可以尝试一下,制作出美味可口的盐渍食用菌。
栽培食用菌培养料为什么需要灭菌处理?
因为,用于食用菌生产的所有原料都或多或少的携带杂菌(病菌)、虫害等。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借助100℃以上的湿热热蒸汽将它们杀灭。
否则,有种无收。
我们在进行“熟料”栽培食用菌时,根据品种不同,将配置好的培养料装入筒袋进行高温蒸汽杀菌。
因为杂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无处不在。
它们常常以孢子形式在空气中飘移进行传播;而霉菌的菌丝体则存在于有机物之中吸收营养进行增殖,同时分泌毒素,对食用菌菌丝起到阻碍与毒杀作用。
湿热灭菌原理:加热可以破坏蛋白质中的氢键链,导致核酸破坏和蛋白质变性凝固,酶失去活性,使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死亡。
通常在100℃条件下需要持续灭菌10小时以上,有时候延长到30多小时也难尽人意;高压条件下(120-125℃)往往也需要3小时灭菌也未必理想。
灭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将原料内部存在的所有病原微生物杀死。
- 1 -。
食用菌常见消毒灭菌方法食用菌的消毒灭菌在物品及空气中分布着大量微生物。
进行食用菌生产必须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掌握和运用消毒、灭菌技术,严防杂菌污染,保证菌种优良纯正,使食用菌顺利生长发育,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消毒灭菌是排除杂菌干扰,为食用菌创造洁净生长环境的重要保证。
也是食用菌生产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几个重要概念:灭菌: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用物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彻底杀灭物料、容器、用具和空气中的所有微生物。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料中、物体表面及环境中的一部分微生物,即只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不能杀死微生物的休眠体。
防腐: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暂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除菌:是一种用机械的方法(如过滤、离心分离、静电吸附等)除去液体或气体中微生物的方法。
1.灭菌杀死一定环境、物品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使一定范围内的微生物永远丧失生长繁殖能力,使之达到无菌程度,是灭菌的目的。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灭菌可分为杀菌和溶菌。
杀菌是指菌体失活,但菌形尚存。
溶菌是指菌体死亡后发生溶解、消失的现象。
2.消毒:杀死环境、物品中的病原菌(杀不死芽孢),而对被消毒物品基本无害的方法为消毒。
3.防腐:暂时抑制其生长。
使微生物暂时处于不生长、不繁殖、但又未死亡的状态,称为防腐。
属于一种抑菌作用。
4.除菌用冲洗、过滤、离心、静电吸附等机械手段,除去微生物的方法为除菌。
消毒灭菌主要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
各种理化因子究竟能起到灭菌、消毒、防腐中的哪种效果,主要取决于本身的强度或浓度、作用时间、微生物对理化因子的敏感性及菌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任何消毒灭菌法的使用,必须达到既杀灭物品中的微生物,又不破坏其固有性质的目的。
物理消毒灭菌食用菌生产中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是热力灭菌及紫外线灭菌,两者都属于强杀伤力因素。
一、热力灭菌原理:高温使菌体蛋白质、核酸、酶等重要细胞物质发生凝固或变性失活。
日常生活中的炒、烧、烤、蒸、煮等对微生物都有一种短平快的效果。
食用菌利用盐渍加工的原理和技术要点是什么
腌渍加工在我国历史悠久,其方法简单实用,可作原材料的初加工进行储藏。
在我国食用菌出口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其利用腌制的汁液具有很高的渗透压,以致有害微生物不能生存繁殖,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根据汁液的不同可分为盐水腌制、糟汁腌制、酱汁腌制、醋汁腌制等。
目前多采用盐水腌制。
腌渍加工技术要点:
1.腌渍加工需要的工具。
腌渍多采用不锈钢锅、铝锅或水泥池等,设备依食用菌生产量的大小采用锅炉供气或土烘锅。
生产工具有不锈钢的笊篱、钢铲等。
2.腌制的工艺流程。
选料一分级一漂洗(护色)一煮制一冷却一腌制一翻池。
3.腌制方法。
(1)选料。
腌渍的食用菌品种中多为平菇、香菇、姬菇、滑子菇等。
按各品种的品质要求,在子实体成熟前即开伞前将其采下进行初步处理,即剪去菇脚,清理杂质。
(2)分级。
根据子实体的品种不同以及出口和内销级别进行分类,尤其以菇型完整与否、伞径大小、柄长短、开伞程度和颜色进行分级,以利加工分选。
(3)漂洗(护色)。
把分级好的食用菌子实体进行清洗,去掉杂质(主要是培养基),对特殊品种实施护色,如双孢菇、金针菇(加0.05%
1。
食用菌腌制加工的方法食用菌加工是实现食用菌产品长期保存的方法。
它不是保存食用菌活的机体,而是以活的机体为原料,经过各种加工处理和调配,制成多种形式、多种风味的产品,并采用现代包装技术,使加工后的食用菌产品得以长期保存。
对食用菌进行加工的方法很多,现介绍两种主要方法。
1.干制加工法1.1干制加工的原理利用脱水进行贮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一定的水分,没有了水分,一些腐败菌在干制品上便无法生活繁殖。
菇经过干制后,不仅能长期贮藏,还能产生浓厚的菇香和改善色泽,提高其商品价值。
多数菇都可制成干品,香菇、银耳、木耳等的干制品都是非常名贵的,但有些菇类干制后其风味和鲜味均不及鲜菇,所以不同食用菌应不同对待。
1.2干制的方法1.2.1晒干对后熟作用强的菇,须在采收当日以蒸、煮的方式灭活处理后再进行日晒;日晒前要进行清洁处理,去净泥屑,按等级分开,用清水洗去杂质和表面粘液,然后再曝晒;将鲜菇薄薄地摊在竹筛、竹帘、苇席或绳网筐等器具上,曝晒过程中要勤翻动,小心操作,以防破损,使其干燥均匀,防止腐烂;大规模晒制时,要注意气象预报,遇到连阴雨天,要及时改用其他的干制方法,以防腐烂;晒干后及时装入塑料袋,封口保存。
晒干的制品由于含水量相对较高,因此,不耐久藏,色泽较差,仅实用于小规模生产及加工内销产品。
1.2.2风干通过气流干燥使鲜菇脱水干燥的加工方法,常采用的有自然气流干燥和干热气流干燥两种方法:自然气流干燥,也称阴干,适用于多种菇的干燥加工。
一般用竹帘、竹筛等器具摊摆,置于通风处,并不断翻动。
对于后熟活力强的菇类如草菇、蘑菇、香菇等必须先进行蒸、煮等灭活处理。
阴干法脱水较慢,空气湿度大时,在干燥过程中容易腐烂,因此,如果有条件最好采用干热气流干燥法;干热气流干燥也称风干燥,是使热气流通过菇表面促使水分蒸发的干燥方法。
干热气流干燥脱水速度快、效率高,并能提高干制品的质量,但需要建造专用的热风干燥灶。
干燥时要控制各阶段的温度,形如和结束的温度要低,中段温度要高。
食用菌加工的主要形式我国食用菌加工企业大部分属于食品加工行业范畴,有的也属于保健品和药品加工行业范围。
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分类标准,从现有产品应用的目的不用,大体划分为食用性加工、药用性加工和储藏性加工3类。
盐渍加工既是储藏性加工,又是食用性加工;保健食品加工,有食用和药用双重性。
根据国内食用菌加工现状,分为以下5大类:一、保鲜储藏保鲜储藏也是一种加工方式,储藏的目的是保持鲜品生命,延长商品货架期。
近年来市场出现了产品原生态和田园风味的消费新潮,它更使保鲜储藏加工成为一门大有前途的加工业。
保鲜储藏分为低温冷藏保鲜、气调保鲜、真空保鲜、辐射保鲜、物理化学保鲜等不同方法。
二、脱水干制脱水干制是食用菌干燥的主要加工方法。
在大量产出鲜品的季节,市场容纳不下时,通过干制,解决鲜品产后问题。
干制品易于储藏,达到季产年销、常年应市的目的。
传统干制方法多为晒干,而现在主要采取机械脱水烘干和冻干两种,适用于香菇、银耳、猴头菇、黑木耳、草菇、金针菇、竹荪、大球盖菇等几十种产品。
三、调料渍制渍制加工时我国加工蔬菜的一种传统方式,也适用于食用菌加工,它包括盐渍、糖渍、酱渍、糟渍、醋渍加工。
以盐、糖、酱、酒糟、食醋等为腌料,利用其渍水的高渗透压来抑制微生物活动,避免食用菌在储藏期因为微生物活动而腐败。
其中,盐渍加工是食用菌加工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双孢菇、草菇、金针菇、大球盖菇、猴头菇、杏鲍菇、白灵菇,以及平菇、凤尾菇、鲍鱼菇等均适用。
四、罐头生产食用菌罐头制品是我国具有传统特色的出口商品之一。
菇品罐头加工,要有一套机械设备,生产工艺形成流水作业,产品比较规范。
其中,双孢菇每年出口20万吨左右,创汇2亿多美元,是食用菌罐头出口量最大的产品之一。
食用菌罐头加工,绝大部分为清水罐头,近年来研发了即食罐头,诸如银耳莲枣罐头、香菇肉酱罐头、白灵菇美味即食罐头等。
五、精致酿造食用菌酿制加工属于深加工范围,它包括菇酒类、饮料、酱油、菌油、菇类味精、菇味火锅料、菇类蜜饯、膨化食品、菇类肉松、菇类面条、糕点;日用品类有菇类护肤霜、美容膏、美容膏;医疗保健品类有从菇类中分离提纯的有效药物成分,制成注射针剂、保健胶囊、片剂、粉剂、口服液等。
食用菌的干制加工,有自然干制和机械干制两种方法。
1、自然干制,是利用太阳光为热源,以自然风为辅助进行干燥的方法,适于竹荪、银耳、木耳、金针菇、灵芝等品种,此法简单、古老、投入少。
加工时将菌体平铺在竹帘上,互不挤压,冬季需加大倾斜角度。
翻晒时,要轻,防破损,一般要2~3天才能晒干。
此法适于小规模加工。
有的加工厂为节约费用,等晒至半干后,再进行机械烘烤,但这需根据天气状况、菌体含水量等情况灵活掌握,要防止菇体变形、变色甚至腐烂。
2、机械干制,是用烘箱、烘笼、烘房,或用炭火热风、电热以及红外线等热源进行烘烤,使菌体脱水干燥的方法。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直线升温式烘房、回火升温式烘房及热风脱水烘干机、蒸气脱水烘干机、红外线脱水烘干机等。
食用菌脱水干燥的工艺多种多样。
以香菇为例,为使菇型圆整、菌盖卷边厚实、菇褶色泽鲜黄、香味浓郁、含水量达到12%的出口标准,必须把握好以下环节: 一、采摘、装运。
要在八成熟、未开伞时采摘,这时孢子还未散发,干制后香味浓郁、质量上乘;采前禁止喷水,采下后放在竹篮内。
二、摊晾、剪柄。
鲜菇采后要及时摊放在通风干燥场地的竹帘上,加快菇体表层水分蒸发。
摊晾后,按市场要求,一般按不剪柄、菇柄剪半、菇柄全剪三种方式分别进行处理,同时清除木屑等杂物及碎菇。
三、分级、装机、烘烤。
要求当日采收,当日烘烤。
将鲜菇按大小、厚薄、朵形等整理分级,菇柄朝上均匀排放于上层烘帘,质量稍差的下层排放。
为防止在烘烤过程中香菇细胞新陈代谢加剧、造成菇盖伸展开伞、色泽变白、降低品质,在鲜菇进机前,可先将空机增温到38~40℃,再排菇上架。
四、掌握火候。
采后香菇含水量高达90%,此时切不可高温急烘。
开机操作务求规范:在点火升温的同时,启动排风扇,使热源均匀输入烘房。
待温度升到35~38℃时,将摆好鲜菇的烘帘分层放入烘房,促使菇体收缩,增加卷边程度及菇肉厚度,提高于菇品质。
烘房温度控制:第1~4小时保持38~40℃,第4~8小时保持40~45℃,第8~12小时保持 45~50℃,第12~16小时保持50~53℃,第17小时保持55℃,第18小时至烘干保持60℃。
食用菌栽培常用灭菌法将采用物理、化学或药物的手段将微生物全部杀死,大家都知道在食用菌栽培材料及空气、水和用具上到处都有微生物存在。
当培养一种真菌时,培养基、器皿或用具必须经过灭菌后才能使用,否则会使培养物被其他真菌或微生物侵染而影响实际栽培。
灭菌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干热灭菌。
由于一般玻璃用具,培养皿、吸管等将灭菌材料。
用报纸包好后,放入烘箱中。
使温度逐渐升至150—160℃保持2小时后,关闭电源。
使缓慢冷却。
(降温太快时玻璃易碎)即灭菌完毕。
2、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就是利用蒸汽杀菌。
它不需要像干热灭菌时那样高的温度,因为加热杀菌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
而蛋白质凝固时与含水量、温度等有关,含水量大时使其凝固所需要的温度低,反之、含水量小使其凝固时所需要的温度高,温热灭菌又分常压和高压两种。
①、常压法常压灭菌是用蒸汽锅(或普通锅)蒸的方法。
温度达到100℃起一般需要4—6小时,温度不超过100℃时,根据灭菌量的多少,一般保持在8—24小时。
即可达到无菌效果。
在没在高压灭菌设备或在高温灭菌易破坏的培养基情况下多采用此法。
另常压灭菌还有间歇灭菌法。
此法比较麻烦,通常必须进行三次。
每次一小时,因为第一次蒸后,其中营养细胞被杀死,而其芽胞还保持着活力,所以蒸后,将培养基放入温箱中24小时,待其芽胞萌发后,再蒸第二样再经24小时,蒸第三次,这样才能灭菌彻底。
②、高压法此法乃是利用高压蒸汽杀菌锅进行灭菌,当用蒸汽灭菌时,如锅内增加压力,则温度亦随之增高,例如压力0.56公斤/厘米2=0.55帕斯卡。
温度为112.6℃;如压力1公斤/厘米2=0.98帕斯卡。
温度可达120—121℃。
通常理想灭菌干120℃,20分钟能达到目地。
115℃、30分钟也就可以了。
使用高压杀菌锅时要分别注意两点。
1、增压前必须把锅内冷空气排尽,否则压力虽然升高,而其温度达不到要求。
2、灭菌完毕后,应使锅内压力徐徐下降,不然,容皿中液体会喷出。
几种食用菌的初加工技术浅析对于一定规模的食用菌生产者而言,食用菌销售若不及时,损失较大。
因此,对于集中产出的鲜菇,有条件的应该进行及时销售;不能及时销售的,则应进行初加工处理,以保障生产效益。
具体来说,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法:1干制法:将鲜菇切除菇脚,祛除杂质,如,平菇可以切成条状一一如牛百叶状,可以切成粒状,约0.5-1厘米见方,然后将其烘干或晒干。
通过线上销售平菇干品、鸡腿菇干品、草菇干品、香菇菇粒等,大有市场。
推荐菇农首先可采用干制法,原因是制法简单,并且利于长期贮存。
2.水浸法:如果临时性产量过高而市场容纳不足,可以将平菇进行水浸法保存,但时间不宜过长,3天左右为宜。
可将平菇装筐,用窗纱类封盖,将之倒置于水泥池中,然后根据水池容量,按照每立方米3千克的用量投入食盐,随即灌水,并将水池进行遮阴处理。
该法可以最大限度保持菇品的新鲜度,但不能长期储存。
该法也可不加食盐,只用清水,可以节约部分生产成本,但其保鲜效果稍差,保鲜时间也会稍短。
3.盐渍法:这是常用的加工方法,可以长期储存菇品。
基本操作程序是:经过鲜菇预选、切除基部、护色处理、漂烫操作、流水冷却、冷透后,以一层菇、一层盐形式进行装缸(池),顶部覆盖一层干盐封口;也可以在冷透后随即投入饱和盐水中(该盐水的PH值应为3.5),3-7天后捞出,再投入新的饱和盐水中,一般倒缸2-3次,当盐水的饱和度保持在23以上,用干盐封缸,即可长期储存。
该法因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多,占用面积较大,适应于食用菌生产投料量大、生产季节集中的地区,一般小型栽培户不宜采用。
其它还有醋渍法、糖渍法等,除食品企业的专项使用外,大众利用面很窄,很少采用。
食用菌加工技术食用菌加工技术金旦村成技校一、目的要求了解食用菌常规加工技术。
二、方法与步骤食用菌的常规加工技术主要有盐渍、干制、罐头等(一)干制技术食用菌的干制也称烘干、干燥、脱水等,它是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新鲜食用菌子实体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经过干制的食用菌称为干品。
干制设备要求不高,技术不复杂,易掌握;干制品耐贮藏,不易腐败变质,可长期保藏。
有的食用菌(如香菇)经干制后可增加风味,改善色泽,提高了商品价值。
但干制过程会引起营养成分及品质的变化,菇体中了些生理活性物质以及一些维生素类物质(维生素C)往往不耐高温,在烘干过程中易受破坏,菇体中的可溶性糖在较高的烘干温度下容易焦化而损失,并且使菇体颜色变黑。
l.干制原理由于干制品所含可溶性固形物浓度相对提高,因而具有很高的渗透压,能使附在其上的腐败菌产生生理干旱,无法活动。
菇体所含的游离水在干燥过程中容易排除,但化合水结合于组织内的化合物质中,干燥过程中难以排除。
菇体脱水是靠菇体表面水分汽化和菇体内水分的向外扩散而实现的。
由于水分下降,酶的活性也受到抑制,这就是食用菌干制品能长期保藏的原理。
2.干制方法菌类的干制分为晒干、烘干和冷冻干燥等方法。
(1)晒干是一种自然干制的方式,包括晾干和晒干。
晒干后,不仅有利于保存,还能改善菌类品质和提高营养价值,晒制还能促使香菇中所含的维生素D原转化成维生素D2。
晒干过程一般为2-3天,对后熟作用强的菇类务必于采收当日以蒸煮方式作灭活处理后再晒。
(2)烘干是食用菌干制的主要方法。
它是将鲜菇置于烘房、烘笼、烘干机中用炭火、电热或远红外线等作热源进行干燥的过程。
烘干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干燥快,省工,省时,产品质量有保证。
(3)冷冻干燥先将菇体中的水分冻成冰晶,然后在较高真空下将冰直接汽化而除去。
为了做到长期保藏,最好采用真空包装并在包装袋内充氮。
如双孢蘑菇的冷冻干燥工艺是:将蘑菇放入密闭容器中,在-20℃下冷冻,然后在较高真空条件下缓缓升温,经10—12h,因升华作用而使蘑菇脱水干燥。
食用菌加工与生产技术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食用菌加工与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食用菌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干燥、腌制、烘烤、熏制、罐装、冷冻等。
其中,干燥是最常用的加工方法之一。
干燥可以有效地延长食用菌的保质期,同时也可以保留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风味。
腌制和熏制则可以增加食用菌的口感和风味,使其更加美味可口。
罐装和冷冻则可以方便地储存和运输食用菌,使其更加便捷和实用。
食用菌生产技术主要包括菌种培养、菌种繁殖、菌棒制作、菌床培养、采摘和包装等。
其中,菌种培养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菌种的选取和培养对于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菌棒制作和菌床培养则是食用菌生产的核心技术。
菌棒制作需要选用优质的原材料和科学的制作工艺,以保证菌棒的质量和产量。
菌床培养则需要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以保证食用菌的生长和发育。
食用菌加工与生产技术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栽培食用菌,原料有生料、发酵料、熟料三种处理方式。从
生料到发酵料再到熟料,培养料的腐熟程度是由浅到深,营养成
分的分解程度是由轻到重,杂菌基数是由多到少,但受外界杂菌
的入侵程度是由难到易,从操作方面来讲是由简单到烦琐,从产
量上看是由低到高,生产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选择。
生料栽培生料栽培即拌料完毕后不经任何处理而直接装袋
接种的栽培方式。顾名思义,培养料是未经腐熟或灭菌的生料。
这种栽培方式简单易行,省工省时,但接种后发菌慢,接种量应
大,而且在发菌过程中会造成后发酵,导致高温烧菌。在炎热的
夏季,高温多雨,若栽培方法不当,易造成生料酸化腐烂以致栽
培失败。因此,生料栽培仅限于菌丝生长力强的平菇、草菇等。
发酵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即是将原料拌匀后,按一定规格要求
建堆,进入发酵工艺。当堆温达一定要求后,进行翻堆,一般要
翻3~5次。通过发酵处理,可杀死培养料中的有害微生物和害
虫,但操作麻烦,成本较高。平菇、草菇、双孢菇、鸡腿菇等都
很适合发酵料栽培。
熟料栽培熟料栽培即要对装袋(瓶)后的培养料进行常压或
高压灭菌,一方面有利于菌丝体的分解利用,另一方面可杀死培
养料中的有害微生物及害虫。这种栽培方式适用于绝大多数食用
菌的栽培,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灭菌设备和接种设备,而且
对栽培技术要求较高。熟料栽培较发酵料更为节省时间,且在时
间上较为主动,便于根据人力物力适时进行规模生产,且可大大
减少接种量。香菇、杏鲍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等都必须要熟
料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