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格式:docx
- 大小:28.57 KB
- 文档页数:4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市场作用携手政府共进关键能力提升高考命题素材核心素养建构1.获取和解读信息材料(1):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通过竞争等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材料(2):②市场经济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材料(3)(4):③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2.调动和运用知识(1)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与科学的宏观调控相协调。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在法治的轨道下进行,必须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始终在改革中发展完善,一条主线就是(1)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主体的活力。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也是广东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竞争政策的核心,是(2)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3)通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鼓励竞争,激励创新。
从注重产业政策转向注重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逐步走向完善、成熟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已经进入重视竞争政策的重要阶段。
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进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4)用好竞争政策,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统一大市场,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形成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坚持科学精神:根据材料反映的相关事实,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结合。
(1)市场经济需要通过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
2.培养法治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以法律来维护。
(1)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
高一必修一政治第四单元总结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必修一政治第四单元知识框架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有限性与人的需要无限性的矛盾决定的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3.市场调节(1)方式: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的变化来调节(2)优点:①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4)仅有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规范市场秩序,弥补市场调节不足。
(1)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2)市场规则:①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②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③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3)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其原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5.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不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一、走进社会主义(1)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市场经济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主要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表,一张图表搞定经济生活轻松学习高中政治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表,一张图表搞定经济生活轻松学习给大家整理了一张表格,是关于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的所有知识点框架,请同学收藏,以后用得到噢!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引起需求量的变化;②对生活必需品以及奢侈品的不同影响;③对替代品与互补品的不同影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扩大内需)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②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2、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践行的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生产是消费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Jasmine独家
1 / 4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调节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涨落、供求变化、竞争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改
进技术和管理。
·[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会导
致资源浪费、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经济不稳定、分配不公、差距扩大。
·[优点]①市场通过价格的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
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
从而 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2、建立市场秩序
·[原因]: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
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经济不稳定、分配不公、
差距扩大。
②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③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交换的必然要求
④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⑤有的企业不遵守法律法规,不遵守职业道德,诚信缺失。
·[措施]:
国家:...①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要遵循法律法规、行业规范、道德规范。良好的市
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设和健
全社会信用体系。·市场规则: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②[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秩序的治本之策。加
快建立社会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宏观调控]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与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
信惩戒制度,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监管。
企业..:④[行业规范建设]企业要遵守市场规则,保证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树立良好的信
誉和企业形象,开展正当竞争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是现代
市场经济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消费者...:.⑤[道德建设]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运用法律维权,增强维权意识,
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3、政府宏观调控:
·[原因]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需要国家加强宏观
调控来弥补缺陷。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有利于巩固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Jasmine独家
2 / 4
·[措施]
①根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与
市场调节相结合来调节。
③营造经济社会环境,制定经济政策,引导经济行为。
④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二、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观
1.必要性: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方式和体制机制)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
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
..
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
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两依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
代化(新四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
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区域发展战略)........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缩小城乡
差距,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
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推动„„的创新发展
Jasmine独家
3 / 4
五、面对经济全球化
1.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的又是,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
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加剧全球化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更强了,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大
都为发达国家所占有或支配,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过份依赖海外市场。
2.积极影响:
·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及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
空间。
3.如何应对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六、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3、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
要举措。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跨国公司。
4、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
基点。
★5.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
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6.坚持平等互利,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七、国际贸易摩擦
1.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措施: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
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
·企业要积极应诉,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调整经济结构(或产品结构、或进出口结构)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立足国内市场。
·把一部分加工生产能力转移到第三国,避开贸易摩擦。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开拓新的国际国内市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拥有
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
·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在财税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与相关国家进行交涉
Jasmine独家
4 / 4
2.应对倾销和反倾销的措施
·主动适应国际惯例,利用国际贸易中的有关法律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企业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贸易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制止低价倾销,维护良好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