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7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倾听和欣赏儿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感受荷叶的美丽和夏日池塘的生机。
2. 通过儿歌的学习,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想象力。
3.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儿歌内容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儿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歌词学习。
2. 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荷叶的形态和特点。
3. 引导幼儿观察夏日池塘的景象,培养观察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儿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理解歌词的含义。
2. 难点:能够用语言表达对儿歌内容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播放儿歌,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2.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荷叶的形态和特点。
3. 引导发现法:引导幼儿观察夏日池塘的景象,培养观察力。
4. 互动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儿歌的感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儿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歌词、荷叶的图片和夏日池塘的景象。
2. 实物荷叶作为教具。
3. 音乐播放设备。
4. 分组讨论的标志物。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儿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边唱边指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3. 荷叶特点讲解:教师展示荷叶的图片和实物,讲解荷叶的形态和特点,让幼儿认识荷叶。
4. 观察夏日池塘: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夏日池塘的景象,引导幼儿发现荷叶的生长环境。
5. 分组讨论: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儿歌内容和观察到的夏日池塘景象的感受。
七、作业布置:1.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荷叶,并用照片或画笔画出荷叶的形态。
2. 家长协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荷叶的感受,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唱歌、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幼儿回家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观察荷叶的照片、画作和对荷叶感受的表达。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荷叶图片,激发对荷叶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荷叶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向学生展示荷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荷叶的外观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荷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提供栖息地、食物等。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荷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荷叶的外观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荷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荷叶的生态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荷叶的生态特点,如生长环境、繁殖方式等。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荷叶的生长环境,如湖泊、池塘等。
2. 讲解荷叶的繁殖方式,如种子繁殖、无性繁殖等。
教学活动:1. 介绍荷叶的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荷叶在不同水域中的分布。
2. 讲解荷叶的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荷叶的繁殖过程。
第三章:荷叶的功能与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荷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如提供栖息地、食物等。
2. 培养学生对生态多样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荷叶在生态系统中提供栖息地的功能,如成为水生昆虫、鱼类等生物的栖息地。
2. 讲解荷叶在生态系统中提供食物的作用,如成为水生植物的漂浮介质。
教学活动:1. 介绍荷叶在生态系统中提供栖息地的功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在荷叶上的生活习性。
2. 讲解荷叶在生态系统中提供食物的作用,让学生了解荷叶对水生植物的重要性。
第四章:荷叶的文化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荷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君子品质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荷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君子品质、纯洁无瑕等。
2. 讲解荷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如诗词、绘画等。
教学活动:1. 介绍荷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让学生了解荷叶在文化中的地位。
2. 讲解荷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让学生欣赏荷叶在艺术中的美丽形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有所体会并进而分享诗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由生字新词,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
2、这首诗歌一共有几小节?谁愿意选一节来读给大家听?可以是你读得的一段,让大家欣赏一下;也可以是你读得还不够好的一段,让大家当你的小老师,来帮帮你。
3、小朋友读的真好!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在夏天,我想变成哪些事物呢?(1)学生自由说。
教师贴出彩图。
(2)谁能把我这么多的愿望用这一句话来说清楚呢?出示填空:我想变,又想变,还想变,最想变。
(3)(指板书)这位小朋友有很多的愿望,他最想变——(4)板书课题:(真字用红色笔写大一点。
)(5)课题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小朋友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6)谁来把这个课题读好呢?(指读,齐读)你把小朋友想变成大大荷叶的强烈愿望读出来,真棒!你把荷叶的特点读出来了。
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品读诗文,读中感悟1、(播放大自然夏天的音乐:)小朋友读的真好!下面请大家闭上小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你听见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师戴上花环)2、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1)你听的真认真!。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朗读、表达、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阅读与理解。
2. 通过观察荷叶,让幼儿了解荷叶的特点。
3.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与荷叶相关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难点:通过观察荷叶,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与荷叶相关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课件或实体书。
2. 准备荷叶的实物或图片。
3. 准备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引导幼儿关注课文中的荷叶。
2. 阅读理解:教师讲解课文,让幼儿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幼儿体会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3. 观察荷叶:教师展示荷叶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荷叶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与荷叶相关的作品。
5. 创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让其他幼儿欣赏、学习。
6. 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强调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次活动的收获,并尝试自己创作与荷叶相关的作品。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家长反馈和课堂观察,评估幼儿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幼儿在观察荷叶时的兴趣和参与度,以及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3. 评估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幼儿去公园或植物园观察荷叶和荷花。
2. 开展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创作过程,共同完成与荷叶相关的作品。
3. 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种植小型荷花或荷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word版教案【可编辑】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荷叶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荷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荷叶的外观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荷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第二章:荷叶的生态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荷叶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荷叶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如荷叶的漂浮特性、吸水性和防滑性等。
引导学生观察荷叶的细节,了解荷叶的结构和功能。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荷叶的生态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荷叶的艺术创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荷叶的感受和想象。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创作与荷叶相关的艺术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荷叶艺术作品。
3.3 教学方法提供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作品。
第四章:荷叶的故事分享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故事分享,了解荷叶在传统文化和文学中的形象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享有关荷叶的故事和传说,引导学生了解荷叶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荷叶故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4.3 教学方法使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第五章:荷叶的科学实验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了解荷叶的物理特性和生态功能。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5.2 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科学实验,如浮力实验、吸水实验等,引导学生了解荷叶的物理特性。
教案: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3. 教育学生学会珍惜大自然的美好,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PPT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荷叶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荷叶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谈谈对荷叶的了解和印象。
2. 板书课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让学生齐读课题。
Step 2: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是重点句子,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Step 3:学习生字词(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生字词。
2.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生字词的使用。
Step 4: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Step 5: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2. 学生谈一谈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以及如何保护荷叶和环境。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学生通过观察荷叶的图片或视频,了解荷叶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是重点句子,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小学二年级语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5篇【导语】《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
这首诗由第一节开始,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读起来通情达理,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5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一、齐读课题导入二、精读课文1、师:夏天来了,夏天是位小姐姐,看,她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观赏夏天美景)2、师:爱好夏天小姐姐吗?那就热情地和她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说)3、师:夏天小姐姐也热情地问我呢:想变点儿什么?(课件出示句子)谁来替夏天小姐姐热情的问一问。
(学生读句子)4、师:小朋友,你最想变什么呢?以六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友谊提示(出示):把你最爱好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小伙伴听,相互说说听了朗诵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5、交换汇报:过渡:夏天小姐姐像个魔术师,你想变成什么就可以变成什么!快告知小姐姐吧,你想变什么?雨滴学生说、读。
师随机夸奖肯定:说得真美,(嘉奖图片),就让你变成透亮的雨滴。
让我们一起去观赏透亮的雨滴,(多媒体显示雨滴画面)透亮的雨滴睡在绿叶上心里会怎么想呢?你能读出他的快乐吗?(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小鱼学生汇报,师随机肯定嘉奖。
(多媒体显示动画)你们想变成小鱼在这清凌凌的小河里快乐地游一游吗?(边做动作边读诗句)蝴蝶学生汇报,师随机肯定嘉奖。
师:看(多媒体显示)在这美丽的花丛里,这个小朋友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翩翩起舞,书上也用了一个词来形容的,你知道是哪个词语吗?(穿梭)师:你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指名读,齐读)师:老师想采访一下这只小蝴蝶,刚才你在花丛中穿梭时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当时的快乐吗?指名读可以加上穿梭的动作。
师:还有谁想变成快乐的蝴蝶?再指名读,想变蝴蝶的边穿梭边读(嘉奖图片)。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教学重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情1、同学们,你们看,夏天已经来了,夏天像位小姐姐,她还向我们提出问题呢。
听她在问什么?(教师配乐范读、动画课件)2、注意听了吗夏姐姐提了什么问题?(想变点儿什么)3、谁能像小姐姐一样问?4、一个变字让我们展开了很多的想象,课文中的这个“我”是怎么回答的呢?“我”想变点儿什么呢?自己小声读课文。
板书:“我”……变……。
?二、初读课文知情1、课文总共几个小节?指名朗读分小节朗读课文2、根据学生读课文,相机纠正3、小朋友第一次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那现在你知道课文中的“我”都想变点儿什么呢?4、根据学生回答指导(①找全;②我想变……)三、品读课文悟情(一)教学第二小节1、谁来找写雨滴的句子2、看图,多可爱的小雨滴啊,晶莹透亮的谁来读(出示:透明)3、声音不一定要高(指导朗读)4、在这青翠的绿叶上睡着,知道为什么想变雨滴了吗?(教学睡着)5、睡得怎么样?指导朗读睡着,轻轻的读6、睡得多么香甜啊,人们喜欢那葱翠的绿色,小雨滴也喜欢啊,让我们再读读过渡:这次睡得可香了,谁找到变小鱼的句子啦!1、(生读句子)你读正确了,声音放开就更好了(再读)2、我为什么想变小鱼(河水很凉快,小鱼在河水里很快活。
)3、是啊,在河水里,小鱼可以——生接:自由地游来游去4、出示生字——游,只有在水里才能游来游去,所以偏旁是三点水5、在什么样的河水里游(清凌凌的河里)6、看,你们从哪里感受到清凌凌的(出示图)7、你都看到什么什么啦8、这么清澈的小河,谁能读好这个词(出示:清凌凌)9、还能把这一句读好10、你游得很快乐,我们一起来11、滴美丽舒服,小鱼自由快乐,难怪我想变成他们,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段。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12[目标设定]基于对课文的解读,对本课的目标作如下预设:1、会读会写田字格内的九个生字。
会读绿线内的梭、嬉。
(1)田字格内的九个生字中,穿、柄、伞的读音需要注意。
特别是柄字读第三声,后鼻音。
(2)游字的右边要注意不写成反文;眨字的捺脚要挺而下垂,伞、热、戏字可追溯字源去识记,戏字左边的点与戈字的撇要相互避让。
2、通过朗读课后的八个生词能够展开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能够体会到诗歌的景物所营造出的快乐。
[教学思路]一、激趣齐背《鲜花和星星》。
师:你背了这首诗,你愿意变成夏天的鲜花还是夏天的星星呢?(出示句式:我想变成夏天满地的鲜花我要________________我想变成夏天满天的星星我要__________________)生说,师提示说出感情。
二、读文1、师配乐范读,提生自学要求:标出小节号、圈出字词。
2、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听过后的感受。
三、入境(一)赏读一至四自然段1、出示夏景图: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弯月夏姐姐带着夏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出示句式:她热情地问我:想变点什么?我要变成_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2、根据学生的要求出示各段内容。
3、随文及时识字。
4、配乐按段朗读课文。
(二)赏读第五自然段1、我来到了荷塘边,看到了荷叶?荷叶什么样子,划一划。
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出示图文,讨论: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3、师生共同演一演:圆圆大大的荷叶上,雨滴_______________,直直举着的荷叶下,小鱼_______________,荷塘边的草丛里,蝈蝈_________________,星星看见了,它_______________,月儿看见了,它_______________,(师读前半句,生接后半句,其他同学可以根据师生的朗读演一演。
)4、配乐赏读课文第五段。
5、你想对大荷叶说什么?四、试背1、分别出示夏景图: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月儿、荷叶,看着画面想象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责任学校龙泉镇中心小学责任教师朱平仙一、教材分析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
全诗共五个小节,第一节写夏天这位“小姐姐”问我在夏天想变点儿什么;第二、三、四节分别写“我”在令人神往的夏天想变成什么;第五节写“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诗歌蕴含丰富,语言浅显明快,亲切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教学时以尊重学生情感,张扬学生个性为立足点,紧紧围绕“读好书,写好字”这两大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说训练,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学情分析诗歌蕴含丰富,语言浅显明快,亲切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学生喜欢朗读,教学时让他们通过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目标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4个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四、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读中悟,悟中读。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五、设计理念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而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
2、通过阅读来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心理体验,教学中坚持三个“为主”: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以自学为主。
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反映阅读教学中基本规律,强调学生独立的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感悟的核心是理解,教学中注重阅读双向心理过程的运用。
师生互动能引发学生形成愤悱和智力激荡,势必激发灵感,启迪心智,加速催化阅读感悟。
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为中介,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特点增强阅读的兴趣,向往美好的情境。
六、设计思路第一课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夏姐姐的热情和美丽,然后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指导写字:柄、伞。
理解并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最后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首先复习导入,创境激趣。
接着导读课文,以读悟情,在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由感而发,模仿诗歌的形式,说说写写。
通过创设情境、想象场景引起学生和文本的心灵共鸣,并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以读促悟,入情入境,表达出学生内心的快乐感受。
课堂中还创设了学生语言实践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然后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如:想象添画、朗读表演等,这样有助于进一步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感。
七、教法、学法本课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夏天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创设、角色互换中来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
有感情地诵读是学生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所以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形、色让学生在观察、想像、美读的过程中,架起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与形象的自然画面间的桥梁。
学生在情境创设、角色互换中来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
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进行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亲近自然的愉悦,从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1、听音乐《夏天到》,再(出示图片)看一看这些图片,大家听到看到的是什么季节?你了解夏天吗?说一说夏天的特点.夏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2、师描述:夏天是位小姐姐,她穿着绚丽多彩的衣裳来到人间,给我们带来了翠绿的山峰,奔腾的江河、欢唱的知了,碧绿的荷叶……,让我们变成夏天的草木虫鱼,一起去感受夏天的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夏天有关的课文: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3、板书: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齐读课题,“真想”是什么意思?4、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谁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俩个问题走进课文去看看。
【创设情境,通过看夏天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夏天,感受夏天的美好,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描述,激起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引发学生和大自然亲近的渴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认生字词。
出示生字,学生自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rè tòu yóu zhá热情透明游入眨眼bǐng sǎn xì zhē一柄大伞嬉戏举着【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生字词语,为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扫清了语言障碍。
】3、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小节。
并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4、交流。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激发了学习欲望,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三、指导生字。
1、带拼音读生字。
2、去掉拼音齐读生字词。
3、自学生字(1)、说说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2)、口头组词。
4、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5、给生字找朋友6、指导书写重点强调:透、游、戏、。
7、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8、反馈、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具体教学时,我让学生给生字找朋友,组几个词,再说说记忆方法,最后才是范写和练习,尽可能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
】四、巩固练习1、选择正确读音打“√”。
眨眼(zhá zhǎ新月(xīn xīng )穿梭(suō shuō)透明(mín míng )举着(zhe zhē)伞柄(bǐng bíng )2、读拼音写词语rè qì tòu míng yóu dòng chuān shàng( ) ( ) ( ) ( )zhǎ yǎn sǎn bǐng kàn zhe yóu xì( ) ( ) ( ) ( )3、把下面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一座诗歌一柄蝈蝈一架绿叶一只姐姐一首高山一位大伞一片飞机一扇大门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创境激趣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生读课题)2、夏天来了,夏天是位小姐姐,她穿着色彩艳丽的衣裳,来到人间。
想不想认识这位夏姐姐呀?但是想认识她可不容易,先要过了我这关才可以。
敢试试吗?复习词语:(出示生字词语、齐读)。
3、(点击出示第一节和夏姐姐图)夏天是位热情的小姐姐, 她听到了你们好听的声音,跑来了,谁来为大家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4、指导朗读:这位夏天小姐姐真热情!谁也来热情地问一问?(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我以夏姐姐这个角色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上节课所学的生词),使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扫除阅读路上的“拦路虎”。
第一小节,我抓住“热情”一词,让学生一开始就亲切地感受到夏天的可爱以及小朋友和夏天的亲密无间。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1、过渡:热情的夏姐姐问你们“想变点儿什么”,咱们也热情地回答她,好吗?2、师: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轻声读2-5小节,要求:边读边想,文中的“我”都想变什么?读完后用笔圈出来。
3、指名回答。
(媒体展示)教师适时板书: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荷叶三、多元感悟,合探解疑1、学习第二节:(1)、师:那文中的“我”为什么想变成“雨滴”和“小鱼”呢?我们先来学习第2小节(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a、感悟雨滴:师: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想变雨滴?(指名说)师:同学们看,(媒体展示)这晶莹透亮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多可爱呀!让我们也来当当小雨滴好吗?(师述,生想象画面表演:绿叶就是我们的摇篮,风婆婆来了,她轻轻地摇着我们,摇啊摇啊,我们打个哈欠,睡着了。
)师:小雨滴们,你们睡在绿叶上感觉怎么样呀?(指名说感受)那你能把这种舒服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后点评,师范读、指导后再指名读。
b、感悟小鱼师:那为什么想变小鱼呢?(指名说)师:夏天里,如果你是这条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里玩耍、嬉戏,心情怎么样?师:那能把你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吗?再加上你快乐的表情,读给你的同桌听吧。
(生读。
)他读得怎么样呀?(评价),指导读好“清凌凌”。
师:还有谁试试?(生读。
)这是一条快乐的小鱼,一起来试试,带上你快乐的表情。
(生齐读,评价。
)(2)、齐读第二小节过渡:雨滴的舒服,小鱼的快乐都体会出来了,那老师请你们拿起课本,齐读第2小节,把雨滴的舒服、小鱼的快乐读出来。
(生齐读第二小节。
)2、学法迁移:按第二节的学法自学3—4小节。
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学的第二小节是通过边读边想,体会到雨滴的舒服、小鱼的快乐,再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现在我们就用边读边想、感情朗读的方法来自学3、4小节,多读几遍,读读想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1)、生自由读3、4小节。
多媒体出示填空:我想变一只蝴蝶,_____________。
我想变一只蝈蝈,_____________。
指名填空。
(2)师:你感觉到了什么?飞来飞去就是……(多媒体展示蝴蝶在花丛中穿梭的场景)你能把体会到的快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3)指名朗读。
点评、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4)师:谁来读读第四小节?生读,师指导:“星星”、“新月”在晚上,应该怎样读?好,你们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第4小节)(5)多媒体出示填空:(这两句怎么填,可要开动脑筋!)我想变眨眼的星星,_____________。
我想变弯弯的新月,_____________。
生想象讨论练说,指名回答、评议。
3、小结学法,自读品赏(1)、师:小朋友们通过自己感悟,自己朗读,读得真好,老师都想读了,我们一起来配合读2、3、4段,好吗?师生配合读:我想变──(生)──(2)、质疑: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是有什么想说的吗?同学们的生动朗读已经把我们都带到了小小的荷塘。
可最后为什么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想知道吗?【设计意图:阅读与体验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诵读感悟,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理解文本,丰富想象,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