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
- 格式:ppt
- 大小:14.97 MB
- 文档页数:33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于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技术应用分析。
方法:针对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选取100例进行研究,对100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结果的分析。
结果:100例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全部成功[1],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6~60ml),经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5~7d),患者治愈后复查均未出现病发症以及复发情况。
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中,具有手术创伤伤口小、手术中出血量较少、以及病发症少复发几率小等特点,腹腔镜技术应在泌尿外科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泌尿外科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66-01腹腔镜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技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完善,腹腔镜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泌尿外科的检查以及治疗中;尤其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腹中囊肿、肾积水等一些症状,因其手术创伤小、治疗过程中出血少、以及术后并发症或复发几率小,已成为临床手术治疗中一项良好的治疗技术。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对选取的100位患者进行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5例,均检查出肾上腺肿物(11例)、右肾功能性萎缩(5例)、肾囊肿(24例)、左肾功能性萎缩(20例)、输尿管结石(25例)、肾盂输尿管狭窄(15例)[2],对以上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1.2治疗方法。
针对100例患者使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泌尿外科手术,肾上腺肿物(11例)治疗采取全麻手术,剩余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手术后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
具体如下:①腹腔镜手术前检查。
在针对使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患者,对于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如:ct检查患者腹内囊肿的位置、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检查患者的心电图是否正常、以及术前对于患者给予破伤风针等,避免在手术中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导致手术不能正常进行以及终止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是因此导致患者死亡,从而形成严重后果[3],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泌尿外科常见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致力于通过最小侵入和快速康复的手术方式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的外科理念。
在泌尿外科领域,常见的腹腔镜手术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前列腺等的手术。
这些手术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这些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对泌尿外科常见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影响。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后康复等。
在术前准备阶段,加速康复外科强调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手术方式上,加速康复外科倡导采用最小侵入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和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术后镇痛、早期活动、饮食管理、心理支持等内容。
术后康复阶段,加速康复外科重视患者的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泌尿外科常见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其应用可以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从而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也需要注意到,加速康复外科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于一些特殊复杂的病例,仍然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应当充分理解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护理工作中。
护士需要认真记录患者的术前情况,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在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中,护士要根据医嘱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保持患者的饮食和排泄畅通,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的并发症。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入路1泌尿外科腹腔镜术患者体位腹腔镜手术时病人的体位,因手术方案以及拟采用的手术入路类型而异。
对于上尿路手术,病人取侧卧位,能够扩大手术操作空间。
当患者仰卧位时,外侧腹膜返折位于腋后线之前。
通过尸检和X线技术研究,Capelouto等发现如果病人由仰卧位变为侧卧位,后腹腔前后位长度将加倍。
Chiu等报告认为患者由平卧位变为侧卧位时,结肠将向前发生显着的移动。
这种体位的转换将增加腰方肌至结肠的距离,在左侧由8.7cm增加至23.3cm,右侧由4.6cm增加至18.1cm。
经腹腔的腹腔镜术,患者取45°侧卧位,而经腹膜后的腹腔镜术则为完全性90°侧卧位。
经腹腔镜行盆腔手术,患者取垂头仰卧位(Trendelenburgposition),以增加操作空间。
2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入路腹腔或者盆腔腹腔镜操作可以通过经腹腔或经腹膜外途径完成。
①腹部经腹腔-侧位;经腹腔-前位;腹膜外-侧位;腹膜外-后位。
②盆腔经腹腔;腹膜外。
③手助腹腔镜—对移除较大脏器有价值的方法。
2.1经腹腔途径(侧位/前位)经腹腔途径已经被运用很长一段时间,且被认为是泌尿外科医师最欢迎的技术。
经腹腔侧位入路通常应用于上尿路手术,因该途径提供了一个较大的操作腔。
患者的体位,有助于通过引力作用牵引开脏器,众多的解剖标志能够对医师进行引导。
如果需对双侧进行手术操作,如双侧肾上腺切除,需要对患者重新摆置体位。
该途径最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腹腔内粘连,致肠梗阻等远期并发症。
经腹腔前位入路主要用于盆腔手术,如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术。
外侧或前侧入路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解剖及疾病本身。
在经腹腔途径,首先需建立气腹,可采用闭合技术或者开放技术(closedoropentechniques)。
对于闭合(closed)技术,通过向腹腔盲性穿刺气腹针,然后通过气腹针(Veressneedle)向腹腔灌注CO2而建立气腹。
需检查气腹针并确保其弹簧保护装置的正常功能,以避免损伤腹腔脏器或血管。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采取科学护理方式,对提升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来我院行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8例患者并均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14例),一组命名为观察组(1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科学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行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其术后发生并发症、不良情绪以及住院时间等的差异,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结果:经过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在行后腹腔镜手术后,接受科学护理干预后,其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不良情绪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要比对照组时间短;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方式选择,可以确保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概率降低,使患者的术后不良情绪减轻,确保患者可以安心配合护理治疗,提升整体临床治疗效果。
并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将得到极大提高,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后腹腔镜手术;泌尿外科;护理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其或将成为未来手术方法发展新方向,成为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目前更多采用两孔法后腹腔镜手术,其优点是更为明显的,首先其对人体的创伤面较小,仅需2个小口,即可完成整个手术操作,以此产生的瘢痕也将很小[1]。
对当前年轻人而言,这是非常有利的手术优势之一。
其次,此手术方式对腹部内脏器官伤害较小,对进入处周围组织的损伤可以控制在最低,由此在术后发生黏连机会也较小,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较轻,最后,患者住院天数明显减少,一般无特殊情况,三天内即可出院,大大节省患者住院费用。
后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不仅与医生专业能力和所处医院的医疗设施条件有直接关系,同样与术前术后接受的护理方式有直接关系。
基于此,本文就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方式进行展开研究,以此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治疗成功率。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原因及临床护理前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疾病的不断增多,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中,特别是泌尿外科手术中。
相较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并且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但是,尽管腹腔镜手术疼痛较小,但术后仍会有一定的疼痛感。
针对此情况,我们需要详细了解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原因及临床护理方法。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疼痛原因术中因素术中创伤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腹腔镜手术时,医生需要插入器械和摄像头,通过与术野的碰撞会产生一定的创伤,引起术后疼痛。
术后因素术后炎症反应:在腹腔镜手术中,由于撑开腹腔需要注入大量的气体,使腹腔内产生炎症反应,血管扩张,引起组织水肿,使神经受到挤压而产生疼痛。
麻醉后疼痛:腹腔镜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术后麻醉逐渐消退,患者会出现术后疼痛。
术后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也会引起疼痛,可能是由于恶心呕吐引起患者腹肌收缩,使疼痛加重。
个体因素患者疼痛敏感度不同:不同患者的疼痛敏感度不同,对相同刺激产生的疼痛效应也不同。
疼痛阈值不同:不同患者的疼痛阈值也不同,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防治措施术前辅导: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术前辅导,告知患者手术的具体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并重点解释术后疼痛可能是正常现象且可控制的。
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疼痛敏感度。
术中使用局麻药:在手术中使用局部麻醉剂可以缓解术后疼痛,同时还可以减少麻醉药的使用量,减轻患者的恢复成本。
术后镇痛:针对术后疼痛,应根据疼痛程度和疼痛特点,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
可以采用口服、肌肉注射、局部封闭、静脉内或硬膜外注射等多种方式,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康复护理:合理的康复护理可以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在康复期间,可以进行屈伸训练、早期活动、饮食营养指导等,有针对性地提高患者的自我免疫力。
后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52例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后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优势。
方法:采用经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结石切开取石21例,肾切除术8例,肾囊肿去顶术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3例。
结果: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时间35~135分钟,平均90分钟,术中出血20~80ml,平均35ml,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3天即下床活动,3~8天出院。
结论:对相关泌尿外科疾病只要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腹腔镜手术安全,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在泌尿外科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后腹腔镜手术泌尿外科资料与方法2006年6月~2008年6月患者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18~70岁,平均507岁。
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取石术21例(男13例,女8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8例(男5例,女3例;肾盂癌1例,肾细胞癌1例,肾错构瘤1 例,无功能萎缩肾1例,肾积水4例);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20例(男12例,女8例;右侧10例,左侧9例,双侧1例);后腹腔镜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3例。
手术方法:全部采用全麻插管,取健侧卧位。
于腋后线12肋下作1 0cm横切口至皮下,垂直穿刺10 mmtrocar,当有落空感后退出管芯,经套管置入自制水囊,囊内注400~500ml,扩张5分钟后放水拔除水囊。
接入co2气腹机,气腹压力为15kpa,插入观察镜辨清腹膜返折和腰大肌,监视下分别于腋前线肋弓下缘穿刺5mmtrocar、腋中线髂脊上两横指穿刺10mm trocar进入腹膜后间隙,将观察镜及气腹机转至腋中线通道,腋前线、腋中线上的两个trocar作为操作通道。
手术要点:①肾盂切开取石术:切开gerota’s筋膜,沿腰大肌前缘向下分离找到输尿管,并游离至肾盂,以内藏式小尖刀切开肾盂,取出结石。
若结石上移至扩张的肾盂肾盏,则退出腋后线trocar,以弯取石钳经此口进入肾盏,取出结石1放置f 7内支架管,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肾盂,放置引流管,结石装入标本袋中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