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54
第21讲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转化3.相关物质之间的反应一.物质的分类方法:1.为什么要分类:自然界中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
2.分类的方式:按照一定规律和性质进行分类(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热性、导电性等(2)化学性质:酸碱性、热稳定性、氧化性或还原性、可燃性等。
(3)按照组成分类: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4)按照元素把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5)一般把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6)按照元素的组成不同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二.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通过与氧气反应转化为非金属氧化物:(书上实验)2.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转化为酸: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金属与非金属反应:(书上实验:铁与硫磺反应)2.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四.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氧气、氢气、水、氧化物、酸2.碳与碳的化合物3.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4.含钙化合物5.金属(镁、铝、锌、铁、铜)及其化合物考点一:物质的分类【例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下列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过氧化氢溶液B.由铜、锌两种元素组成的铜锌合金黄铜C.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氯酸钾D.由氮、氧、碳等多种元素组成的空气【答案】C【解析】A、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合金都属于混合物,由铜、锌两种元素组成的铜锌合金黄铜属于合金,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氯酸钾中只含有氯酸钾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D、由氮、氧、碳等多种元素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28.“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中正确的是A.有机物:甲烷、酒精、食醋B.盐:氯化钠、熟石灰、纯碱C.单质:氮气、水银、硫磺D.合金:黄铜、不锈钢、铁矿石【答案】C【解析】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甲烷、酒精属于有机物,而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分类不正确;B、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氯化钠、纯碱(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而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故选项分类不正确;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氮气、水银、硫磺都属于单质,故选项分类正确;D、黄铜是铜和锌组成的合金、不锈钢是铁合金;铁矿石中的金属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合金中的金属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因此铁矿石不属于合金,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经典实用)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的重要内容,该专题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转化规律。
以下是该专题的经典实用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1.按性质分类: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
质等进行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酸、碱、盐等。
2.按组成分类:可以根据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分类,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3.按来源分类:可以根据物质的来源进行分类,如天然物质和
人工合成物质等。
二、物质的转化规律:
1.物理变化: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发生形状、颜色、状态等方面的改变。
如溶解、汽化、凝固等。
2.化学变化: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新的物质,
即产生化学变化。
如燃烧、酸碱中和、金属与酸反应等。
三、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种类
和数量关系。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右边,用箭头分隔。
2.化学方程式还可以表示反应的摩尔比例关系和反应的能量变化。
四、化学反应的计算:
1.摩尔与质量的转化: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通过已知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计算其他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2.气体体积与摩尔数的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关系。
可以利用这一关系,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或体积。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知识总结+练习)一、物质的分类1.按物质的组成成分分类(1)单质: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如金、银、氢气、氮气等。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纯物质,如水、二氧化碳、氯化钠等。
2.按物质的物理状态分类(1)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大,分子排列有序,形状稳定,不易变形。
(2)液体:分子间距离适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小,分子排列松散,形状不稳定,易受外力影响而变形。
(3)气体:分子间距离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分子排列无序,形状不稳定,易被外界影响而变形。
3.按物质的化学性质分类(1)酸性物质:能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如盐酸、硫酸等。
(2)碱性物质: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等。
(3)中性物质:既不具有酸性,也不具有碱性,如水、氮气等。
二、物质的转化1.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反应物→产物。
2.物质的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原有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变,只是在物理状态、形态、性质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常见的物理变化有:溶解、沉淀、蒸发、冻结、熔化等。
练习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氧气B.水C.铁D.氢气2.下列物质中,属于固体的是()。
A.氧气B.水C.氯气D.铁3.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A.氯化钠B.氢氧化钠C.盐酸D.氮气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和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铁。
B.水从液态变成气态。
C.石灰水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D.水从气态变成液态。
答案:1.B 2.D 3.C 4.D。
物质的分类及转换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根据其性质和组成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三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包括氢、氧、铁等。
元素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无法通过常规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例如,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通过电解或加热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组成和性质可以不均匀,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过滤、蒸馏等分离成各个组成部分。
例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可以通过液化或净化过程分离出其中的组分。
二、物质的转换物质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各种转换过程,包括物质的相变、化学反应等。
1. 相变相变是物质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蒸发、气态到液态的凝结以及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
相变过程中,物质的化学组成不发生改变,只是其分子或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的化学键被打破,新的化学键形成,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多种类型。
例如,燃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反应,燃料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 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通常涉及到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
核反应具有巨大的能量释放,是核能利用的基础。
例如,核裂变反应是指重核裂变成轻核的过程,核聚变反应是指轻核聚变成重核的过程。
4. 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
生物转化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有机物的合成、分解、氧化还原等过程。
例如,光合作用是一种生物转化过程,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释放出氧气。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1. 纯物质纯物质是由同种类型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独特的性质。
根据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无法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元素可以进一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纯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成组成它的纯物质。
根据混合物的形态和组成,可以分为气体混合物、液体混合物和固体混合物等。
二、物质的转化物质的转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原子、分子或离子的重组,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物质的转化可以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类型。
1.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原子、分子或离子的重组,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变化伴随着化学键的形成、断裂和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化学变化是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
化学变化的特征包括:(1) 颜色的变化: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2) 气体的产生:反应中产生气体,如气泡、气味等。
(3) 沉淀的生成:反应中形成不溶于反应溶液的固体沉淀。
(4) 温度的变化:反应过程中放热或吸热,导致温度的升高或降低。
(5) 光的发射或吸收:反应中产生光的现象,如发光、发热等。
2.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下发生形态或性质的改变,但其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的过程。
物理变化可以是可逆的,通过改变物理条件可以恢复原有的物质。
常见的物理变化包括:(1) 相变:物质由一个相态转变成另一个相态,如固体溶解成液体、固体升华成气体等。
(2) 研磨、切割等:物质的形态或大小发生改变,但其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