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复习纲要(题目)
- 格式:doc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32
1. 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2.若某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则该商品为【】。
A.正常品B.低档品C.必需品D.奢侈品3.以下【】项指的是边际效用A.张某吃了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10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15个单位,增加了5 个效用单位B.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满足15个效用单位C.张某吃了四个面包后再不想吃了D.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带给张某的满足程度为7.5个效用单位4.预算线反映了【】。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B.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C.商品之间的替代程度D.消费者的需求曲线5.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研究的问题是【】。
A.各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B.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C.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变动时对产量的影响D.一种生产要素不变,其他生产要素变动是对产量的影响6.假定商品X和Y价格不变,当MRSxy > Px/PY 时,消费者为达效用最大化,他将【】。
A.增加X,减少YB.增加Y,减少XC.同时增加X,YD.同时减少X,Y7.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8.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是【】。
A.总成本B.平均成本C.边际成本D.不变成本9.利润最大化原则是【】。
A.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C.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D.总收益大于总成本10.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B.19元C.88元D.20元1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A.外部经济问题B.内部经济问题C.规模报酬问题D.边际收益(报酬)问题12.在垄断竞争市场上,【】。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参考)整本书的主要内容简介:整个微观经济学可归纳为三部分——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与“企业提供商品”,两者是通过“产品市场”这个中介实现的。
(计算题、简答题)(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第二章、第三章(主要通过需求曲线、需求弹性和效用等来反映消费者对商品消费数量的决定)(2)企业提供商品:第二章(供给曲线、供给弹性等)、第四章、第五章(主要是根据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来决定企业的商品生产数量。
(3)产品市场:第六章、第七章(主要是几种市场分类与其各自的特点)2、“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消费者提供劳动、出租土地等生产要素”,两者是通过“生产要素市场”这个中介实现的。
(可能有一道简答题,不会有计算题,除非老师特别强调某个计算公式。
)(1)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第八章(2)“消费者提供劳动、出租土地等生产要素”:第九章(3)“生产要素市场”:包含在第八章中3、如何使市场最具效率(即福利最大)、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怎样矫正市场:第十章、第十一章(以论述题为主,也可能出简答题)(其中第1部分与第3部分是本书重点,第2部分不是重点,不必理解那些公式或是图像,略略了解一下就可以,除非老师特别强调某个知识点)题型一、名词解释(重点推荐)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收益产品:指厂商多购买一单位的要素投入生产后所带来的收入的额外增加量。
效用、总效用的概念也看一下,课本70-72页)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体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需求、供给、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二、弹性:经济意义、相关计算(尤其要分清点弹性和弧弹性)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三、消费者行为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剩余:经济学含义、图、计算四、厂商理论:1.生产是投入--产出的过程2.区分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要素是否可变动、生产规模是否可调整示)3.生产理论:(1)连续投入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边际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阶段的选择(2)投入两种可替代要素的生产:等产量曲线(含义、形状);等成本曲线(含义、移动);生产者均衡;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的计算;4.成本理论:(1)经济学中关于成本的理解(机会成本),利润(区分会计利润和超额利润)(2)短期成本理论:各成本之间的关系;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的相关计算(3)长期成本理论:长期平均成本的基本形态及其原因;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之间的位置关系(4)规模经济五、市场理论1. 四种市场类型的特点、资源配置的效率、评价(图文结合)2. 四种市场下价格的决定,厂商和消费者的获利情况3. 完全竞争市场:(1)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P=AR=MR(2)短期均衡:总量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图文结合);均衡产量条件下利润的情况(3)长期均衡:长期静态均衡的条件;长期没有超额利润;蛛网模型(弹性与蛛网形状的对应关系)4. 完全垄断市场(1)完全垄断厂商是价格的设立者;需求价格弹性与边际收益、总收益的关系(2)短期均衡:盈利情况下的短期均衡(图文结合)(3)长期均衡:必须获得超额利润(4)政府对垄断的管制手法(5)差别定价法:三种定价方法,适用条件,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4. 垄断竞争市场(1)垄断竞争市场中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2)超额能力(3)长期:垄断利润趋于0(4)竞争手段: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5. 寡头垄断(1)短期均衡模型: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卡特尔模型(模型基本思想、对模型的认识)(2)长期均衡:获得超额利润;阻止其他厂商进入(阻止的方法)六、分配理论(要素市场均衡理论)1.对要素价格的正确认识2.要素的需求和要素的供给决定了要素市场的均衡情况3.工资理论:(1)对工资的正确认识(2)完全竞争条件下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3)竞争性工资、买方垄断的工资、卖方垄断的工资水平的高低4.利息理论:(1)利息水平由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2)资本的供给、需求情况5.地租理论:(1)地租是怎样产生的?(2)级差地租6.利润理论:利润是如何产生的?。
微观经济学试题类型及复习大纲第一篇:微观经济学试题类型及复习大纲一、试题类型1.单项选择题1分×30 2.名词解释4分×5 3.计算题10分×2 4.简答题8分×2 5.论述题14分二、复习大纲1.单选题:均匀地分布于第二之十一章,主要考察对基本概念,基本结论的理解。
2.名词解释:(1)需求,(2)供给,(3)弹性,(4)供求定理,(5)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6)无差异曲线,(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8)边际技术替代率,(9)边际产量递减规律,(10)隐成本,(11)机会成本,(13)生产者剩余,(14)消费者剩余,(15)边际产品价值,(16)生产可能性曲线,(17)经济租金,(18)帕累托最优,(19)帕累托改进,(20)边际转换率。
3.计算题:(1)P53-1,(2)P55-10,(3)P96-2,(4)P97-11,(5)P149-10,(6)P173-9,(7)P206-10,(8)P244-15。
4.简答:(1)影响商品需求的的因素有哪些?(2)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什么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有哪些特点?(4)如果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试说明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5)如果MC曲线是U形的,试说明MC与AC关系。
(6)简要说明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7)完全竞争市场有什么特点?(8)垄断市场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5.论述题:(1)利用图形分析正常商品的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是怎样影响消费者需求的。
(2)在某些寡头垄断的行业,产品价格长期稳定不变,即使成本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寡头厂商的行为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吗?试用斯威齐模型对此进行分析。
(3)试用经济理论分析为什么需要反垄断?除了利用法律,政府对垄断企业管制的手段还有哪些?(4)试述完全竞争的经济实现一般均衡时是有效率的。
第二篇:微观经济学试题类型及复习大纲一、试题类型1.单项选择题2分×15 2.名词解释4分×4 3.简答题6分×3 4.计算题10分×2 5.论述题16分二、复习大纲1.单选题:均匀地分布于第二之十一章,主要考察对基本概念,基本结论的理解。
第一章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原理复习要求:需求、供给、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分析并说明引起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因素,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
第一章1需求和需求量有什么区别?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供给和供给量有什么区别?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经常限制石油产量?6不同类型需求价格弹性商品的价格变动对该商品销售收入有何影响。
第二章消费理论复习要求:、、序数效用理论的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第二章1边际效用为什么是递减的?怎样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画图说明,怎样理解消费者剩余?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什么是递减的?4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5怎样用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需求曲线?第三章生产论复习要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出最大化与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规模报酬第三章1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在一种生产要素可变的情况下,厂商应当如何确定生产的合理投入区?3怎样理解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4 什么是规模收益递减规律?5分析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以图示说明产生是如何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出最大化的;以图示说明厂商如何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6怎样理解最小成本法则和替代法则?第四章成本收益与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复习要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四章1.几个概念:2.画出厂商的成本结构图:短期MC AC A VC、长期LAC LMC3.画图说明为什么在不同的需求条件下收益曲线的形状是不同的?4.为什么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5.厂商在什么条件下应当停止经营?6.企业什么时候处于盈亏平衡点?第五章市场理论复习要求: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垄断的含义与特征、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竞争的基本假设、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优劣比较。
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四、计算题(2个,共25分)五、简答题(3个。
共18分)六、分析思考题(共12分)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均衡价格、支持价格、吉芬商品、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消费者均衡、边际成本、平均成本、机会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市场、边际产品价值二、复习要点:其他题型结合练习复习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2资源的分类、稀缺性3、简述供求定理的内容。
4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计算5需求的价格弹性和“谷贱伤农”现象与“薄利多销”现象6收入弹性与商品分类7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8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9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10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11无差异曲线和等成本线的特点和变动12画图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3简述等产量曲线的含义及特点。
1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及原因。
15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内容与原因16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17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曲线?18价格歧视的含义与计算19各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的特点和变化规律20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计算21结合图形分析厂商短期亏损时是否会继续生产22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23垄断竞争厂商的特征和均衡24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也就是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吉芬商品、吉芬商品就是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商品,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替代效应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一种是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
微观经济学复习纲要一.序论1.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及其效率的一门学科。
2.经济学中的资源,也叫生产要素,包括:①劳动或劳动时间;②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③由这两种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用开生产过程的资本品。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①生产什么;②如何生产;③为谁生产;4.经济制度,就资源配置的方式而言,差异主要表现在决策过程、动力机制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
依此标准,当今世界上存在三种经济制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
当今所存在的经济制度都是混合经济。
二、需求、供给和弹性三、消费和生产1.效用:80页,概念;82页,总效用,边际效用2.基数效用:81页,基本假定;分析工具:边际效用3.序数效用:81页,基本假定;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93页,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4.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消费的原则和目标1.生产函数:122页,概念2.短期:生产中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数量固定不变的时期长期:生产中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124页4.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短期)5.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的唯一目标,与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一致的。
四、成本和收益(利润)1.机会成本、隐性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成本145页,概念;厂商的成本是所在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总和,机会成本=隐性成本+会计成本经济学中,使用的成本是机会成本,一笔资金的正常利润也应包含中成本之中。
2.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概念:总成本(TC= VC+ FC)、可变成本(VC)、不变成本(FC)148页短期平均成本(AC)、平均可变成本(A VC)、平均不变成本(AFC)、短期边际成本(MC)148页长期总成本(LTC)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边际成本(LMC)156页形状:总成本曲线,随产量增加,递增不变成本曲线(FC),随产量增加,不变平均不变成本曲线(AFC),随产量增加,逐渐递减AC、A VC、MC曲线,随产量增加,先减后增,呈U型(原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AC 、LMC曲线,随产量增加,先减后增,呈U型(原因,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规模经济:概念,产生原因,160页随着产量的增加,最初生产处于规模经济,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出现规模不经济,最产要原因是管理的低效率关系: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关系(短期,155页,长期,163页):边际成本曲线一定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第一章实证分析:表示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命题称为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涉及到客观事物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称为规范分析。
*第二章一、需求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数量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4.消费者的嗜好或喜好;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为负值。
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Q=a—bP。
需求法则: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下降而增加。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二、供给理论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出售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数量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4.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5.政府的税收政策。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斜率为正值。
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Q=-a+bP。
供给法则: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下降而下降。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理论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机制会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逐步消失,并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微观经济学考试提纲单选20%名词解释15%1.支持(最低)价格: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最低价格,总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2.限制(最高)价格: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最高价格,总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3.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4.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5.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6.消费者剩余:消费中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7.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好的,反之为坏的。
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为帕累托改进。
8.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
9.恩格尔定律: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10.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1.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竟用性的物品。
12.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一级: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最高价格出售二级:要丢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价格三级: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13.科恩定理:科斯最早在1960年提出了采用产权纠正外部影响的办法,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纪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是什么1、什么是“经济学”2、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稀缺性”3、什么是“机会成本”,如何计算机会成本(如上大学的机会成本)4、什么是“边际变动”,边际分析的原则(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5、什么是“看不见的手”第二章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1、什么是需求定理、需求函数的形式(Q D=Q D(P)),需求曲线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
2、需求与需求量概念的区别,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差异;引起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3、低档物品与正常物品的区别.4、替代品与互补品的概念。
5、什么是供给定理、供给函数的形式(Q S=Q S(P)),供给曲线的形状(向右上方倾斜)。
供给与供给量概念的区别,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差异;引起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6、均衡的概念。
7、弹性的概念;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需求曲线形状的关系;需求收入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正常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值为正数,低档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值为负数;必需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小,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概念;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值为正数,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值为负数;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决定因素、计算;供给价格弹性大小与供给曲线形状的关系。
结合教材习题掌握如何运用供求曲线图分析均衡的变动。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理论1、预算约束线的概念及特征。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特征。
3、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表示消费者最优选择。
4、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涵义.5、吉芬物品(Giffen Good)的概念及特征(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低档物品)。
第五章生产者行为1、生产函数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定义与计算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生产的合理区域分析5、短期内生产企业的最有决策第六章生产者行为1、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2、经济利润、会计利润和正常利润3、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概念与计算4、长期成本分析第七章完全竞争市场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4、完全竞争厂商的产期均衡第八章要素市场1、要素需求的概念2、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3、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需求曲线第十章完全垄断1、完全垄断市场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2、完全垄断厂商的线性需求曲线及其收益曲线3、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4、价格歧视的概念第十一章垄断竞争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第十二章寡头市场1、寡头市场的特征2、古诺模型第十六章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1、市场失灵的概念2、市场失灵的原因3、解决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
第三章 效用论一、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1. 观点不同基数效用论: 效用可以计量,可以加总,可用基数表示序数效用论: 效用是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不能加总,只能 用序数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2. 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 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二、 边际效用分析法(基数效用) 1. 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 Total Utility: )(Q TU TU =. Margin Utility: QTUMU ∆∆=.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原因: (1) 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 (2) 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3.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支付的价格的比例正好相等,即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λ==YYX X P MU P MU …………………均衡条件M Y P X P Y X =+** ……………………………约束条件 4.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5. 例题例1:x ,y 两种商品,822+++=xy y x U ,50105=+y x 。
解:221025222+=⇒+=+⇒⎭⎬⎫=⇒⎪⎪⎭⎪⎪⎬⎫⎪⎪⎩⎪⎪⎨⎧+==+==y x xy P MU P MU x d d MU y d d MU Y Y X X y TU y x TU x ,代入50105=+y x ;得出:y=2,x=6。
例2:某人每月120元用于x ,y 两种商品,效用函数为xy U =,已知3,2==y x P P 。
求:(1)效用最大时,x, y 的买量?(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货币总效用?(3)如果x 价格上涨44%,y 商品价格不变,如果要维持效用不变,月收入应该如何变化? 解:(1)2332yx x y P MU P MU x d d MU y d d MU YYX X y TU y x TU x =⇒=⇒⎭⎬⎫=⇒⎪⎪⎭⎪⎪⎬⎫⎪⎪⎩⎪⎪⎨⎧====,代入约束函数.20,3012032==⇒=+y x y x(2)货币边际效用10330===X X P MU λ,货币总效用1200120*10*==Q λ。
(3)88.2%)441(*2=+=x P 代入88.23388.2yx x y P MU P MU x d d MU y d d MU YYX X y TU y x TU x =⇒=⇒⎭⎬⎫=⇒⎪⎪⎭⎪⎪⎬⎫⎪⎪⎩⎪⎪⎨⎧====,代入总效用函数60030*20===xy U ,得出x=25,y=24。
总收入为1443*2488.2*25=+,收入应该增加24例3:Q=10-2P ,求P=2时,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是多少? 解:916252510)210(252=-=-=-=⎰P P d P CS p 。
例4:三、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1.概念及曲线无差异曲线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2.(1)向右下方倾斜, 斜率为负值。
(2)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开原点越远,表示效用水平越高。
(3)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
3.边际替代率MRS递减规律(1)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保持相同效用的时候,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消费量之比MRSXY= △Y / △X(2)递减的原因(图形,公式,文字)(3)随着X商品的增加,它的边际效用在不断递减,这样,每增加一定数量的X商品,所能替代的Y商品的数量就越来越少,即边际替代率在不断递四、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 例题:例1:PMx 1010+=,M=120, 31=P ,22=P ,求收入效用和替代效用?解:(1)求老收入,老价格对应的1x :143*10120101=+=x 。
(2)求老收入,新价格对应的2x :162*10120102=+=x 。
(3)求新收入:由Y Y Y ∆+='得到1414*)32(*-=-=∆=∆x P Y ,从而得到10614120'=-=∆+=Y Y Y 。
(4)求新收入,新价格对应的3x :3.152*10106103=+=x 。
则总效用为2141612=-=-x x ,收入效用为7.03.151632=-=-x x ,替代效用为3.1143.1513=-=-x x 。
例2(斯勒茨基分解):P M Q 202.0-=,收入6500=M ,P=20,如果P 变为40,求总效用,收入效用和替代效用? 解:(1)求老收入,老价格对应的1x :9020*26500*02.01=-=x 。
(2)求老收入,新价格对应的2x :5040*26500*02.02=-=x 。
(3)求新收入:由Y Y Y ∆+='得到180090*)2040(*=-=∆=∆x P Y ,从而得到830018006500'=+=∆+=Y Y Y 。
(4)求新收入,新价格对应的3x :8640*28300*02.03=-=x 。
则总效用为40905012-=-=-x x ,收入效用为37865032-=-=-x x ,替代效用为4908613-=-=-x x 。
例3(希克斯分解):U=XY ,144,4===M P P y x 。
求:(1) x,y 的均衡值以及效用水平?(2) 若x 的价格上升为9,对两种商品的需求有何变化?(3) X 价格变动后,要保持原有效用水平,收入应如何变化?(4) X 价格变化后的总效用,收入效用,替代效用?解:(1) 方法一:.18,18144*4*444**==⇒⎪⎭⎪⎬⎫⎪⎩⎪⎨⎧=+=⇒=⇒⎪⎭⎪⎬⎫=+=Y X Y X Y X XY M P Y P X P MU P MU Y x Y Y x x 从而得到U=X*Y=18*18=324. 方法二:23636144*4*4**X X U X Y Y X XY U M P Y P X XYU Y x -=⇒⎭⎬⎫⎩⎨⎧-=⇒=+=⇒⎭⎬⎫=+=,从而使0=dx dU 得到x 的均衡值:180236=⇒=-=X X dxdU。
(2)9449YX X Y P MU P MU Y Y x x =⇒=⇒=代入M P Y P X Y x =+**得到Y=18,X=8。
(3).27,12324*49==⇒⎪⎭⎪⎬⎫⎪⎩⎪⎨⎧==⇒⎪⎭⎪⎬⎫==Y X Y X X Y XYU P MU P MU Y Yx x 从而得到:2164*279*12'=+=M ,.72144216=-=∆M 收入需要增加72。
(4)由前三步得到12,8,18321===x x x ,从而得到总效用为1012-=-x x ,收入效用为432-=-x x ,替代效用为613-=-x x 。
第四章 生产理论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条件下的生产决策 短期生产函数: Q=f(L,K)1.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最初,会使产量增加,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点时,增加的产量将会递减,最终还使产量绝对减少。
此规律分为三个阶段:1.产量递增;2.边际产量递减;3.产量绝对减少。
2.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K L f TP =,L TP AP =,dLdTPL TP MP =∆∆= 。
3. 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1)三条曲线都是先升后降,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要求(2)边际产量曲线要与平均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3)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绝对减少4. 生产决策(确定L 的合理投入区间及选择最佳投入点)(1)0—A 无条件增加L (L 的雇佣至少到A 点) (2)A —B 有条件增加L(3)B 以后 无条件不增加L (L 的雇佣至多到B 点)5. 例题例1:L L Q 1032-=,求L 的合理区间。
解:1031032-=-==L LLL L Q AP ,106-==L dL dQ MP 。
A 点:由0106103=⇒-=-⇒=L L L MP AP 。
B 点:由3501060=⇒=-⇒=L L MP 。
即L 的合理区间为[A,B]=[0,5/3]二、 两种(全部)可变生产要素条件下的生产决策( 长期生产函数Q=f(L,K) ) 1. 规模报酬在技术不变情况下,不断增加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最初,产量的增加会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点时,产量的增加会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会使产量绝对较少这一规律包含三个阶段:(1)规模收益递增 (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2)规模收益不变 (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3)规模收益递减 (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2. 适度规模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并把这一规模保持下去。
确定适度规模需考虑的因素:(1)行业的技术特点(投资量大,设备先进的行业适度规模大) (2)市场条件(需求量大,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适度规模大)(3)各国资源及经济发展状况(同一行业适度规模可不完全相同)3. 生产要素最佳组合(1)边际分析法在投入成本和要素价格既定条件下,应该使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正好相等,即要使每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生产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
KKL L P MP P MP =………………………均衡公式 C K P L P K L =+…………………….约束条件(2)图示法4. 例题例1:已知生产函数22265020K L K L Q --+=,660,30,15===TC P P k L 。
求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解:⎩⎨⎧==⇒⎪⎩⎪⎨⎧=+-=-⇒⎪⎩⎪⎨⎧=+=5.203660*30*1530450151220K L K L K L C K P L P P MP P MP K L K K L L 。
例2:厂商的生产函数为322124K L y =,生产要素L 和K 的价格分别为2,1==k L P P 。
求:(1)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配置?(2)如果资本的数量K=27,厂商短期成本函数是多少?(3)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解:(1)K L K L L K P MP P MP K K L L 3221611231212132=⇒⎪⎩⎪⎨⎧=⇒⎪⎩⎪⎨⎧=--。
(2)22132213221)216(54542162*2727**24**24y TC L TC L y L TC L y KP L P TC K L y K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