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当代文学考试
- 格式:docx
- 大小:26.52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附答案)题目: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茅盾的代表作?A.《家》B.《春》C.《子夜》D.《雷雨》答案:C2.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A.鲁迅B.茅盾C.老舍D.巴金答案:C3. 下列哪部作品是巴金的代表作?A.《家》B.《寒夜》C.《边城》D.《围城》答案:A4. 下列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A.刘心武B.王安忆C.余华D.陈忠实答案:A5. 下列哪部作品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作?A.《平凡的世界》B.《白鹿原》C.《活着》D.《古船》答案:D6. 下列哪位作家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A.莫言B.贾平凹C.陈忠实D.余华答案:A7. 下列哪部作品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作?A.《活着》B.《百年孤独》C.《边城》D.《在细雨中呼喊》答案:D8. 下列哪位作家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A.铁凝B.王安忆C.陈染D.残雪答案:C9. 下列哪部作品是“打工文学”的代表作?A.《中国在梁庄》B.《天堂蒜薹之歌》C.《我的叔叔于勒》D.《我是猫》答案:A10. 下列哪位作家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A.莫言B.贾平凹C.余华D.陈忠实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______。
答案:1949年2. “十七年文学”是指______至______期间的文学创作。
答案:1949年,1966年3. “伤痕文学”是______年兴起的一种文学现象。
答案:1977年4. “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等。
答案:《古船》、《平凡的世界》5.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等。
答案:《边城》、《百年孤独》6. “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等。
答案:《活着》、《在细雨中呼喊》7. “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等。
高等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附答案)高等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始?A. 鲁迅B. 郭沫若C. 胡适D. 郭敬明答案:A2. 以下哪部作品是茅盾的长篇小说?A. 《家》B. 《春》C. 《子夜》D. 《雷雨》答案:C3. 以下哪位作家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A. 徐志摩B. 胡适C. 郭沫若D. 老舍答案:A4. 以下哪部作品是巴金的代表作?A. 《家》B. 《春》C. 《秋》D. 《寒夜》答案:D5.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乡土文学作家”?A. 莫言B. 刘震云C. 陈忠实D. 汪曾祺答案:D6. 以下哪部作品是钱钟书的代表作?A. 《围城》B. 《管锥编》C. 《写在人生边上的事》D. 《干校六记》答案:A7. 以下哪位作家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A. 北岛B. 顾城C. 舒婷D. 王家新答案:A8. 以下哪部作品是张承志的代表作?A. 《北方的河》B. 《黑骏马》C. 《心灵史》D. 《黄金时代》答案:A9. 以下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A. 王安忆B. 张抗抗C. 张贤亮D. 刘心武答案:D10. 以下哪部作品是余华的代表作?A. 《活着》B. 《许三观卖血记》C. 《兄弟》D. 《在细雨中呼喊》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鲁迅的《______》。
答案:狂人日记2.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春蚕、秋收、残冬3.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名叫______的人力车夫的故事。
答案:祥子4.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五四”时期、“大革命”时期和______时期。
答案:抗日战争时期5. 钱钟书在《围城》中刻画了一个名叫______的主人公。
答案:方鸿渐6. 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讲述了一个关于______的故事。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余华的代表作?A.《活着》B.《平凡的世界》C.《白鹿原》D.《围城》答案:A2. 《红高粱家族》的作者是谁?A. 贾平凹B. 莫言C. 陈忠实D. 王安忆答案:B3. 以下哪位作家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A. 王小波B. 苏童C. 阿来D. 余华答案:B4. 《边城》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沈从文B. 张爱玲C. 萧红D. 鲁迅5. 《平凡的世界》主要讲述了哪个时代的故事?A. 民国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改革开放初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C6. 《白鹿原》中,白嘉轩和鹿子霖分别代表了哪种社会阶层?A. 地主和农民B. 农民和知识分子C. 知识分子和商人D. 商人和工人答案:A7. 《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最终选择的职业是什么?A. 教师B. 医生C. 律师D. 工程师答案:A8. 《家》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A. 巴金B. 老舍C. 曹禺D. 鲁迅答案:A9. 《青春之歌》的作者是谁?B. 杨沫C. 路遥D. 张贤亮答案:B10. 《废都》的作者是哪位?A. 贾平凹B. 陈忠实C. 王安忆D. 苏童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鲁迅的《呐喊》中,描写了一位因封建礼教束缚而悲惨命运的女性,她的名字是_______。
答案:祥子2. 《边城》中,翠翠的爷爷是_______。
答案:老船夫3. 《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儿子是_______。
答案:白孝文4. 《围城》中,方鸿渐的未婚妻是_______。
答案:苏文纨5. 《家》中,高家的长子是_______。
答案:高觉新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的人生经历。
答案:福贵原是地主家的儿子,因赌博败家,妻子家珍带着儿子离开,后来家珍带着儿子回来,福贵开始努力生活。
但不幸接踵而至,儿子、女儿、妻子、女婿相继去世,最后只剩下他和孙子相依为命。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2、“创造社”3、鸳鸯蝴蝶派4、京派作家5、七月派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2.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5.“延安文学”的得失三、论述题(25分)“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思想: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
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创造社”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
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
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
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勃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鸳鸯蝴蝶派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当代文学必背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A. 莫言B. 阿来C. 刘心武D. 余华答案:C(刘心武)2.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谁?A. 路遥B. 陈忠实C. 贾平凹D. 韩寒答案:A(路遥)3. 以下哪部作品是“朦胧诗”的代表作?A. 《再别康桥》B. 《北岛诗选》C. 《朦胧诗选》D. 《回答》答案:C(《朦胧诗选》)4.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现代派小说之父”?A. 马原B. 残雪C. 余华D. 格非答案:A(马原)二、填空题5. 伤痕文学是20世纪_______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
答案:706. 《白鹿原》是_______的代表作。
答案:陈忠实7.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包括北岛、顾城、_______等。
答案:舒婷8. 《活着》这部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余华三、简答题9. 简述“伤痕文学”的特点。
答案:伤痕文学以揭示文化大革命给人民带来的心灵创伤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一代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其特点包括:真实再现历史,深刻反思过去,关注个体命运,强调人性关怀等。
10. 简述“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答案:朦胧诗以象征、隐喻、暗示等手法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强调诗的内在节奏和音乐性。
其艺术特色包括:意象丰富,结构自由,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等。
11. 请简述《平凡的世界》的主题思想。
答案:《平凡的世界》以中国北方农村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普通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作品主题思想包括:歌颂劳动人民,赞美真善美,关注个体命运,强调奋斗精神等。
四、论述题12. 论述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答案:当代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多元文化交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表现手法。
(2)关注现实生活:当代文学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是曹禺的《雷雨》。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2. “左联”是“五四”以来第一个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是第一个左翼文艺运动的领导核心。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3. 郁达夫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4. 鲁迅唯一一部描写爱情题材的小说是《伤逝》。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5. 陈二妹是郁达夫的小说《薄奠》中的主要人物。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6. 《血字》是最能代表殷夫诗风的一首红色鼓动诗。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7. 被称为“归来诗人”的是艾青,他创作了《小草在歌唱》一诗。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8. 被称为“战士诗人”的是贺敬之,他创作了诗歌《将军三部曲》。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9. 刘世吾这一形象出自王蒙的小说《青春万岁》。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10. 《雷锋之歌》的作者是郭小川。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11. 《五奎桥》、《青龙潭》、《咖啡店之一夜》的作者都是洪深。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12. 1917年胡适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A 、正确B 、错误答案:错误13. 现代诗坛上最早出现的新诗个人专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14.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召开。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15.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成功刻画彭德怀形象的长篇小说。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16. 《黑骏马》的作者是张承志。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17. 闻一多关于诗歌“三美”的主张包括:“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
()A 、正确B 、错误答案:正确二、填空题1. 陈白尘把他的讽刺喜剧()称为“怒书”。
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A. 鲁迅B. 莫言C. 巴金D. 刘心武答案:D2. 以下哪个作品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作?A. 《班主任》B. 《平凡的世界》C. 《白鹿原》D. 《古船》答案:C3. 以下哪位作家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A. 余华B. 阿来C. 贾平凹D. 苏童答案:A4.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A. 路遥B. 陈忠实C. 张抗抗D. 贾平凹答案:A5. 以下哪个作品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A. 《我是猫》B. 《边城》C. 《废都》D. 《棋王》答案:D6. 以下哪位作家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A. 王安忆B. 余华C. 阿来D. 苏童答案:A7. 《白鹿原》的作者是?A. 陈忠实B. 莫言C. 贾平凹D. 余华答案:A8. 以下哪个作品是“底层文学”的代表作?A. 《活着》B. 《蛙》C. 《在细雨中呼喊》D. 《兄弟》答案:A9. 以下哪位作家是“科幻文学”的代表人物?A. 王晋康B. 阿来C. 余华D. 莫言答案:A10. 《班主任》的作者是?A. 刘心武B. 莫言C. 鲁迅D. 巴金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班主任》、《天云山传奇》等,其特点是______。
答案:揭示社会伤痕,反思历史错误2. 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白鹿原》、《古船》等,其特点是______。
答案:深入挖掘历史,关注人性与命运3. 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品有《活着》、《在细雨中呼喊》等,其特点是______。
答案:形式创新,关注个体命运4.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有《棋王》、《边城》等,其特点是______。
答案:回归传统,寻找民族文化的根源5. 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有《我是猫》、《长恨歌》等,其特点是______。
答案:关注女性命运,探讨性别问题6. 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品有《活着》、《兄弟》等,其特点是______。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考题及答案整理版一、选择题1. 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创作的是()A.《呐喊》B.《边城》C.《家》D.《围城》答案:A2. 下列作品中,属于茅盾创作的是()A.《子夜》B.《家》C.《边城》D.《雷雨》答案:A3. 下列作品中,属于巴金创作的是()A.《边城》B.《家》C.《雷雨》D.《茶馆》答案:B4. 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创作的是()A.《茶馆》B.《子夜》C.《雷雨》D.《围城》答案:A5. 下列作品中,属于曹禺创作的是()A.《雷雨》B.《茶馆》C.《边城》D.《家》答案:A二、填空题6.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经典作品。
7.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以上海为背景,揭示了旧上海社会的黑暗面。
8. 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被称为“爱情三部曲”。
9. 老舍的代表作《茶馆》,描绘了北京一家老字号茶馆的兴衰变迁。
10. 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揭示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三、名词解释11.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为特征的文学流派。
它强调客观描写,关注社会问题,揭露社会黑暗,同情被压迫者,主张文学为人民服务。
答案: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为特征的文学流派。
12.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至中叶的一种文学流派,以反传统、反理性为特征。
它强调个体感受,注重内心体验,追求形式创新。
答案: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至中叶的一种文学流派,以反传统、反理性为特征。
四、简答题13. 简述鲁迅的《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
答案:《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狂人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愚昧,批判了旧道德、旧文化,呼唤新文化、新道德的诞生。
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强烈反抗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14. 简述茅盾的《子夜》的艺术特色。
答案:《子夜》以上海为背景,通过描写各种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旧上海社会的全貌。
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A.《狂人日记》B.《家》C.《边城》D.《子夜》2. 莫言的哪部小说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A.《红高粱家族》B.《丰乳肥臀》C.《生死疲劳》D.《蛙》3.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A. 鲁迅B. 巴金C. 老舍D. 茅盾4. 《围城》的作者是谁?A. 钱钟书B. 张爱玲C. 林语堂D. 沈从文5. 王小波的哪部作品被广泛认为是其代表作?A.《黄金时代》B.《白银时代》C.《青铜时代》D.《黑铁时代》6. 下列哪部作品是余华的代表作?A.《活着》B.《许三观卖血记》C.《兄弟》D.《在细雨中呼喊》7. 贾平凹的《废都》是在哪一年出版的?A. 1991年B. 1992年C. 1993年D. 1994年8. 苏童的《妻妾成群》后来被改编成了哪部电影?A.《大红灯笼高高挂》B.《霸王别姬》C.《活着》D.《菊豆》9. 阿来的《尘埃落定》是在哪一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A. 2000年B. 2001年C. 2002年D. 2003年10. 以下哪位作家不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A. 徐志摩B. 闻一多C. 朱自清D. 沈从文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作品是张爱玲的代表作?A.《金锁记》B.《倾城之恋》C.《红玫瑰与白玫瑰》D.《半生缘》2. 下列哪些作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 鲁迅B. 胡适C. 郭沫若D. 徐志摩3. 以下哪些作品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A.《平凡的世界》B.《白鹿原》C.《长恨歌》D.《秦腔》4. 以下哪些作品是王安忆的代表作?A.《长恨歌》B.《小鲍庄》C.《我爱比尔》D.《天香》5. 以下哪些作家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A. 施蛰存B. 穆时英C. 萧红D. 张恨水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鲁迅的文学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2、“创造社”3、鸳鸯蝴蝶派4、京派作家5、XXX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2.XXX小说的艺术特色3.XXX“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5.“延安文学”的得失三、论述题(25分)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
思想:主编XXX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
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XXX和XXX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创造社”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
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
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
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勃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鸳鸯蝴蝶派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
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2、湖畔诗人: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是中国20年代新诗一团体。
他们于1921年左右开始写诗,1922年成立湖畔诗社。
所作诗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真。
3、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
为探讨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
问题小说在1919年上半年《新潮》作家的创作中已露端倪,1919年下半年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的发表后,开始形成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推向高潮。
“问题小说”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
4、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
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5、三美:“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6、新感觉派小说: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
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
《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简答、论述题一、结合具体作品谈谈鲁迅小说的主题以《狂人日记》为例,它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要“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用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观察了他身边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着吃人。
狂人为此而困惑,作者为此而愤怒:“是历来如此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狂人或作者看来,这些人如果不改,最后终会被吃掉的,而未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些“或者还有”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从而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人的觉醒意识。
二、结合具体的作品谈谈徐志摩诗歌的特点:1、以《雪花的快活》为例,诗歌构思精巧,意象新鲜.灵动,,那飞腾的雪花的意象,转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妙理想的心声.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常使用重叠、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
如连用三个飞扬,消溶。
3、章法整饬却不太拘泥,富有变化,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约束.浮现出灵巧多样的体式.4、词藻华丽,风格明媚.作者诗思富于设想力.以雪花自比。
三、阅读死水,并引用三美原则解析它:《死水》全诗共五节,以双音节收尾,每节换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诗的中间三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极力把死水内在的丑恶东西,充分地涂饰以美丽的外形,以鲜明的色彩,反讽死水的肮脏、霉烂,美与丑的交织反差,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
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追求整齐之感。
《死水》共分5节,每节4行每行9个字,音尺的排列在变化中保持整齐,在整齐中抒发了诗人跌宕起伏的思想感情。
四、结合《子夜》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贡献(题材、心理、描写、结构)1、《子夜》的舞台设置在三十年代初期的上海。
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2、原著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语言简洁,细腻,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刻画生动。
3、《子夜》把非虚构性的话语引进小说,与虚构性话语融汇、辉映,文体相当大胆而富有创造性。
《子夜》“诗”与“史”两种语言巧妙调适与组合。
4、《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并细腻地剖析人物心理。
五、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的主题探索《激流三部曲》主要从“五四”新文化思潮与封建家族制度剧烈冲突的角度,描写青年反抗家庭的革命,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其中《家》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庭制度的典型形态。
《春》实际是表现了专制制度下妇女解放的主题,《秋》表现了旧家庭分崩离折,着重抨击了专制主义假手封建礼教腐蚀、摧残青少年的罪恶。
整体来看,小说多侧面地暴露了宗法家庭统治者的顽固和专制,以及“长子继承制”的内在矛盾,揭示了封建家庭父辈人物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沦丧;歌颂了受新文化思想激荡的子辈人物的叛逆行动,表现了青年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的觉醒与抗争。
六、《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物形象起初的他,勤劳、朴实、忠厚、善良,注重信用讲义气,,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个人的奋斗。
后来他连遭厄运,最后在得知意中人不在世上的时候,不堪一击,慢慢沉沦。
他内心的善良,执着不再,随之而来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他吃喝嫖赌,如同行尸走肉。
七、从《沉沦》到《迟桂花》,谈郁达夫创作风格的变化总的来说是从感性纵情到理性敛情的变化《沉沦》可谓是一种纵情式的作品,任由感情自由宣泄,鼓吹孤独美和唯情论,缺少理性分析,多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
而《迟桂花》,作者走出了情欲主题的狭小框架,作者不再让主人公滥于感情的倾泄,而是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更具备理性美。
八、以《色戒》论张爱玲小说的叙述特点一、以个人化叙事消解宏大叙事小说通过对人性弱点的观察,将女性话语置于国家民族话语之上,客观上解构了国家民族话语的存在,似背离了普遍的价值观,实则更具深度与力度。
二、限知视角与多个叙事者《色戒》中运用了多个叙事者的限知视角。
使事件中各人物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缩短了读者与人物的心理距离。
对故事产生一种立体感。
三、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融合小说巧妙地利用故事和叙事双重时间的差异,打破了叙述者独自叙述的沉闷与单调,使得文本的表现层次得以丰富和扩展。
九《女神》对中国新诗发展的贡献郭沫若的《女神》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崭新的,诗人大胆追求个性解放,猛烈抨击、批判旧世界、旧事物,及“旧我”。
《女神》在艺术上“与旧诗词相去甚远”。
具有独创性,这主要表现为其雄浑豪放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其的豪放风格是新诗中豪放派的先驱。
《女神》在诗歌形式上创造出不拘一格的自由诗体。
它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
诗节、诗行长短不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女神》以它充满时代精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成功创造,奠定了白话新诗的正宗地位,使新诗真正具有了现代品格,并开拓了新诗发展的广阔前途,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十、谈谈《围城》的主题寓意《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
作者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十一、《金锁记》有多处写到“月亮”,月亮的涵义第一次,月亮是沧桑变幻的见证者。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营造了作品忧伤的氛围,导引了小说情节的展开。
第二次,“天就快亮了。
那扁扁的下弦月……沉了下去。
”暗示了家族的、命运的没落。
第三次,月亮是女性世界失意的记录者。
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
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的圆光。
”这缺月意象渲染她的悲哀心理。
第四次,“隔着窗玻璃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
……是面具底下的眼睛。
”—作者以狰狞可怖的月亮进行象征,突显恐怖疯狂的变态人格,渲染了阴郁的变态氛围。
第五次“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
”这月亮与象征幸福美满的体现民俗特点的色彩及物体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描写,不仅在深层结构中充满了反讽,而且也强化了作品中人物的痛苦与绝望的心理。
第六次,结尾:“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该文中的月亮首尾呼应,在强调了悲剧的深刻性和一贯性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物升沉起伏的命运交替及作者对人情世态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