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草为业 东营打造节粮型畜牧业.doc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山东这样打造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山东省打造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实施方案》解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山东省打造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实施方案》。
近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打造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介绍有关情况。
一 有目标打造稳产稳供、高质高效、创新创造、引领引导的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
(1)2025年见效成势:到2025年,肉蛋奶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8%;科技贡献率达到70%;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40%;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高,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建设见效成势。
(2)2030年全面成型:到203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齐鲁样板全面成型。
二 有重点(1)建设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现代养殖体系:稳生猪、提家禽、增牛羊、兴奶业,做大做强鲁南胶东生猪、胶东鲁西家禽、沿黄肉牛肉羊、鲁中鲁北奶牛优势区。
(2)建设组织完备、精准高效的动物防疫体系: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一流省级人畜共患病兽医实验室,加快区域性病原学监测实验室建设。
(3)建设布局合理、高端高效的加工流通体系:建设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加快畜禽屠宰厂点兼并重组、减数控量、提质升级,建设全程无断链冷链物流体系。
收稿日期:2021-5-21(4)建设优势突出、安全高效的饲料兽药体系:建立省级饲料粮储备,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兽用抗菌药物实现“零增长”;加快中兽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5)建设规范精准、便捷高效的监管服务体系:理顺监管、执法和技术支撑协同机制,强化部门间联动协作、行刑衔接。
三 有措施(1)畜禽种业攻坚: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实现肉禽、奶牛、生猪育种突破,到2025年,培育新品种(配套系)5~10个。
发展草牧产业实施方案
首先,要加大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力度。
草原作为草牧产业的重要基础,其保护对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应加强对草原的生态保护,严格控制过度放牧和草原开垦,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加强对畜牧业的规范管理。
畜牧业是草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需要规范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
应加强对畜牧业的政策引导,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推广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草牧产业的科技支持。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草牧产业也不例外。
应加大对草牧产业的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草牧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要加强对草牧产业的市场开发。
市场是草牧产品的重要流通渠道,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应加强对草牧产品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草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要加强对草牧产业的政策支持。
政策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草牧产业也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应加大对草牧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为草牧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综上所述,发展草牧产业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保护草原资源、规范畜牧业管理、加强科技支持、拓展市场开发和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全面推动这些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草牧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秸秆养畜——推动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尹健/辽宁省凌源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122500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之路也在顺利进行着,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
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大众对于畜牧产品的需求的与日俱增,所以利用秸秆进行养畜,进而有效的推动我国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以此成为我国畜牧养殖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逐步的实践绿色畜牧养殖技术。
本文就是在这一前提下,详细的介绍了秸秆养畜的技术推广应用价值以及具体的举措和优势。
关键词:秸秆养畜;节粮;推广;应用价值当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众对于畜牧产品的需求日渐增大。
加之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畜牧养殖业想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仅仅依靠传统的粮食饲喂型畜牧业已难以满足,这就需要发展秸秆养畜这一节粮型养殖技术,才能更好的抓住市场需求,给自己带来较高经济效益。
1 大力发展秸秆养畜的必然性我国畜牧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加之我国粮食问题日渐紧缺,所以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就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并且使用秸秆养畜,也可以达到合理开发农副产品饲料的目的,有助于农民增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我国对于粮食进口的依赖。
发展节粮型畜牧业能够有效的缓解当前我国粮食的供求矛盾,减少我国的耕地压力,进而保障粮食的安全。
秸秆养畜可以通过粉碎、青贮、微贮、氨化等措施有效的达到相应的效果,变废为宝,资源利用率也会更高,可以有效的减少养殖业粮食的消耗,还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
2 秸秆的制作工艺2.1 秸秆青贮制作工艺 适时收割,也就是在玉米穗成熟时立即收割青贮,做好抢收抢贮;切割长度2~3cm为宜,在装填前底层铺干草,15~20cm一层;最后待处理完成后严密封存,立即加盖封顶。
青贮结束后要经常检查,及时补好漏洞。
2.2 秸秆微贮制作工艺 将秸秆粉碎成3cm以下,使用水泥池、窖、缸、塑料袋、塑料桶等进行微贮;对于使用的菌剂,不仅可以选择菌种活化,而且还可以自己配制菌剂,微贮的水量可酌情添加,但是粉碎越细就需要添加更多的水。
国畜禽业中种2020.1作者简介:仲崇岳,男,博士,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工作。
东营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仲崇岳(山东省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257091)摘要:东营市畜牧业按照打造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增长这一目标,坚持高点定位、科学发展,采取了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科技推动等综合措施,促进全市畜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产业整体水平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018年肉蛋奶总产量达81.76万t ,畜牧总产值93.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7%和30.92%,文中介绍有关做法和措施。
关键词:东营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路径1东营市畜牧业发展亮点纷呈1.1创新型经济不断出现通过科学规划布局、积极政策引导,加快引进大块头项目示范带动,新型经济主体不断涌现,带动全市畜牧业由劳动密集型、低效率、低产能向高效智能化、绿色集约化转变。
高质量发展明显加快。
依法完成《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环评工作,全面落实了“三区”管理,禁养区内1820个养殖场户全部关闭搬迁完毕,取缔不合理产能达30%,养殖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规模场加快改造提升。
鼓励和引导在适养区内新建或扩建标准化养殖场区。
三是园区建设再上新水平。
四是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加快推动。
1.2农牧循环格局初步形成一是“粮改饲”取得突出成效。
推动实施粮改饲示范县项目。
二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1.3外向发展成效明显东营市先后引进国内外资本投资达140多亿元,新加坡澳亚、印尼佳发、新希望六和、江西正邦、河南牧原、汉世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东营市注资开发,这些企业凭借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强大市场开拓能力,在东营市形成极具示范带动作用的集约优势,新增猪单位饲养能力达600多万头,有力拉动了全市畜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措施路径2.1加强规划引导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
组织力量全力搞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严格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三区”管理,做好环境承载力与畜禽养殖量的测算,明确畜禽养殖控制红线,科学布局项目。
立草为业东营打造节粮型畜牧业
作者:王钰龙
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2年第11期
城市是有颜色的,色彩折射出城市的文化元素和生命活力。
东营是一个多彩的城市,作为石油之城,东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工业的黑色(石油化工),在畜牧业上,她留给人们的是绿色(草业)和白色(奶业)的记忆。
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苜蓿种植业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206天,年平均降雨量555.9毫米。
光能在时间分配上以5~6月最高,月日照时数260~290小时。
降水多集中在耕作期内,占全年降水的95%,湿热同季,有利于苜蓿等牧草的生长发育和高产高效。
除气候条件外,东营市在发展牧草产业上还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丰富。
东营市陆域面积8053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37.6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47.47%,未利用土地30.1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38.01%。
国有土地连片面积大,现有的3个国有农场和济军生产基地,土地总面积10.2万公顷,其中耕地3万公顷,农场土地平坦,成方连片,易于综合开发利用。
另外,黄河每年还能新造陆地约0.1万公顷,是全国唯一新增土地的地区,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二是水资源充足。
东营市境内地表水资源量为4.47亿立方米,地下淡水资源量为0.88亿立方米。
境内河流众多,有黄河及其支脉小清河、淄河、阳河等。
其中,黄河在全市境内的河道长达138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228亿立方米,充沛的淡水资源为苜蓿等牧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多措施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草业发展势头喜人
自1998年以来,东营市委、市政府把牧草业列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突出苜蓿种植,促进牧草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政策扶持,推进发展。
东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牧草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全市奶源基地奖励办法》和《全市奶牛及肉羊产业化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加快苜蓿发展的扶持政策。
在农业开发资金、财政支农资金、农业项目科技推广资金、农户购置中小型牧草机械补贴、土地价格优惠、优先安排贴息贷款等方面以奖待补。
据了解,东营市用于种草养畜的财政支出达2000多万元,其中扶持龙头企业960万元,良种工程和基地建设奖励资金550万元,牧草机械补贴250万元。
二是科技支撑、科学发展。
一方面加强技术指导,建立了良种对比试验和良种繁育基地,筛选出中苜一号、WL323等6个适宜的优良品种在东营市推广,牧草良种覆盖率达100%。
在
苜蓿生产中,重点推广密垄稀植、种子包衣、根瘤菌拌种、除草剂灭荒、枣草间作等实用技术。
另一方面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有关部门编制“一园三专”规划方案,实行成方连片,规模种植。
根据实际情况,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苜蓿草产品质量标准》和《无公害苜蓿生产技术规程》两项地方标准。
按照技术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建设优质牧草和绿色畜产品的品牌。
在实践中,东营市注重典型带动作用,重点培育了以横店商品苜蓿草为主的草业公司,以丁庄镇李道村为主的种草养奶牛示范场,以陈庄镇双滩村、前进一村为主的种植苜蓿典型村。
在政策引导、技术保障、典型带动下,极大地调动了社会要素投向苜蓿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东营市黄河口镇生产村村民王旭山通过承包本村226.7公顷土地用于种植苜蓿,销往附近奶牛场。
据王旭山介绍:所销售的苜蓿按照等级定价,分别为1700元/吨、1200元/吨、800元/吨。
今年7月底收割的第一茬苜蓿,单位面积(1/15公顷)产干草150千克左右,收入300多元。
目前,东营种植饲草饲料作物4.13万公顷,其中苜蓿0.72万公顷,今年新种苜蓿0.43万公顷,200公顷以上连片苜蓿种植区12处,总面积0.42万公顷,草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东营市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奠定了基础。
三、草畜一体化,打造高效节粮型畜牧业
东营市畜牧业抢抓“黄蓝”战略重大历史机遇,突出“高效、生态、特色”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了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增产增收的路子,提高了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以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济军生产基地和垦利县永安镇、广饶县丁庄镇、大王镇、河口区仙河镇等区域为重点,发展现代乳业,建成了有机绿色奶牛产业基地。
东营市奶牛产业建设具有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化的特点。
截至2011年3季度底,该市奶牛存栏达到6.1万头,已建成存栏规模300头以上奶牛场46处。
东营仙河澳亚现代牧场有限公司是由新加坡澳亚集团投资3.5亿元建设的奶牛牧场,也是山东省存栏规模最大的牧场。
牧场配套购置了瑞典利拉伐并列式挤奶设备、加拿大TMR自动饲料搅拌机、德国自走式青贮饲料收割机和大型奶牛场智能管理系统等先进机械设备。
公司通过建设沼气发电、沼液沼渣还田的生态牧业循环模式,发展绿色农业,通过订单农业方式,让0.33万公顷土地范围的农户通过种植牧草、玉米,带动农民致富,实现1/15公顷增收300~500元。
山东大地乳业有限公司完成投资3.9亿元,建成了标准化牛舍16座、建设现代化挤奶厅4座。
所有牛舍采用国际先进的四列式自由散栏式饲养方式,安装荷兰进口的刮粪板、自动清粪及美国自动粪污处理等国际先进设备;饲养采用意大利司达特的信息、智能化TMR饲喂设备;挤奶大厅安装美国博美特公司的2×50位的并列式挤奶机和信息管理系统。
配套购置了奶
牛日粮管理系统、大型牧场智能化管理系统、污粪处理和有机肥生产等设施,具备了养殖5000头高产奶牛的条件,完全达到了奶牛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和标准化。
目前,东营市95%的牧场饲喂全株青贮玉米,获有机奶认证的企业1家,获无公害认证的14家。
自2010年3月推行牧场奶直供以来,东营市现已发展鲜奶吧126家,日销售鲜奶45吨,引领了乳品消费方式的变革。
二是以垦利县万得信、广饶县凯银清真肉业为依托,以广饶县西部、东营区西部、垦利县西部及利津县西南部等区域为重点,发展规模化肉牛育肥产业,建成了优质生态型肉牛产业带。
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东营市肉牛存栏量为24.4万头,出栏量为15万头。
现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4处,其中,垦利县万得信食品有限公司,年单班肉牛屠宰加工能力3万头;广饶县大王镇凯银清真肉业,年单班肉牛屠宰加工能力3万头。
在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基础上,东营市累计拿出1000万元用于引导企业以用促保,开展渤海黑牛等品种繁育开发工作。
目前,建成了渤海黑牛保种场1处,存栏渤海黑牛400余头;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架子牛育肥场区339处,存栏育肥牛8万头。
三是以利津县鲁北畜产品大市场为依托,以利津县盐窝镇、河口区新户镇一带为重点,发展规模化肉羊育肥产业,建成了规模生态型肉羊产业基地。
截至2011年3季度,东营市肉羊存栏量为128万只,出栏量为127.4万只。
现有大型专业肉羊加工龙头企业2个,年加工能力为150万只;建有省级洼地绵羊种羊场1处,波尔山羊纯种繁育场2处,无角多赛特、特克赛尔及杜泊羊纯种繁育场3处,杂交改良示范场5处,县乡人工授精站点覆盖率达到97%。
利津县盐窝镇“黄河三角洲畜产品大市场”是东营市重要的肉羊宰杀集散地,拥有屠宰交易厅8个,日处理污水3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站一座,配套建设了检疫监测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是鲁北地区最大的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带动盐窝镇、陈庄镇等5个年出栏10万只肉羊专业乡镇。
东营市抓住发展机遇,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种养结合、草畜配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带有“黄河三角”印记的特色畜牧业推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