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这6大穴位能救命 气喘揉膻中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膻中的作用功能主治有哪些1. 膻中的概述膻中是中医经络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也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节点。
它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膻中穴位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多种作用功能和主治作用。
2. 膻中的作用功能膻中穴位的作用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调节气机膻中穴位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气海”,具有调节气机的作用。
按摩膻中穴位可以帮助平衡人体气机,改善气机不畅造成的不适症状,如胸闷、气促等。
2.2 解郁消肿膻中穴位还具有解郁消肿的作用功能。
按摩膻中穴位可以缓解情绪郁结,减轻肩颈部的酸胀感,改善颈椎病等疾病引起的局部肿胀。
2.3 舒筋活络膻中穴位能够舒筋活络,促进气血流通。
按摩膻中穴位可以缓解肩颈部的僵硬和疼痛,改善颈肩部的血液循环,减轻肩周炎等疾病带来的不适。
2.4 强身健体膻中穴位还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按摩膻中穴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3. 膻中的主治作用膻中穴位的主治作用十分广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肩痛膻中穴位可以缓解肩部的疼痛,常用于治疗肩周炎、颈肩综合征等疾病。
3.2 颈椎病膻中穴位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改善颈椎病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3.3 心悸膻中穴位还可以治疗心悸、胸闷等心脏相关疾病引起的不适症状。
3.4 情绪紧张膻中穴位对于缓解情绪紧张、焦虑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3.5 精神疲劳按摩膻中穴位可以缓解精神疲劳,提高精神状态,增强工作、学习的效率。
4. 如何按摩膻中穴位按摩膻中穴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自我保健方法。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膻中按摩方法:1.找准膻中穴位:膻中穴位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2.手指适度用力:用拇指、中指或食指的指腹轻揉或旋转按摩膻中穴位,适度用力,以舒适为宜。
3.按摩时间:每次按摩膻中穴位约5-10分钟,每天可以进行多次。
4.按摩频率:根据个人需要和舒适程度,可以每天按摩或隔天进行按摩。
调整中气下陷的外用方法
中气下降的外用方法主要是通过按摩和艾灸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气机。
具体方法如下:
1. 按摩膻中穴:膻中穴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胸骨中央凹陷处。
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按摩膻中穴,顺时针方向转动数圈,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中气下降的症状。
2. 艾灸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胸骨上端,是治疗中气下降的重要穴位之一。
将艾条点燃后,放在神阙穴处进行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周进行2-3次,可以增强体内阳气,促进气血运行。
3. 按摩肺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侧,是调节呼吸和气血的重要穴位之一。
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按摩肺俞穴,顺时针方向转动数圈,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中气下降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外用方法虽然可以缓解中气下降的症状,但不能根治病因。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膻中穴,又称为膻中俞,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穴位之一。
它位于胸部的中央位置,具体而言,就在胸骨下端的凹陷处,距离胸骨下缘约有四个横指的位置。
膻中穴在中医学中被视为一个关键的穴位,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
首先,按摩膻中穴可以舒心安神。
它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减轻焦虑和压力,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促进放松和良好的睡眠。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常常承受着压力和焦虑的困扰,通过按摩膻中穴可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提升心理健康。
其次,膻中穴具有调和气血的功效。
它位于胸腹交会处,被认为能够平衡和调和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通过按摩膻中穴,可以促进气血的畅通循环,改善气滞血瘀等问题,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此外,膻中穴还被用于缓解消化系统问题。
通过按摩膻中穴,可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功能的提升,对于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等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它还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预防便秘问题。
最后,膻中穴还可以缓解胸闷和胸痛症状。
由于其位置位于胸部中央,
按摩膻中穴可以舒缓胸闷的感觉,促进气机的畅通,有助于缓解胸部不适和呼吸困难等问题。
总之,膻中穴准确位于胸部中央,按摩它可以舒心安神、调和气血、缓解消化问题和胸闷症状。
然而,在按摩穴位之前,请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避免不适。
穴位按摩作为辅助疗法,可以帮助改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膻中穴作用膻中穴是人体中的一处经络穴位,位于人体的胸部正中线上,准确位置在乳头之间的凹陷处。
据中医理论,膻中穴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膻中穴可以调节肺脏的功能。
中医认为,肺主气,是人体吸纳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同时将炭 dioxide排出体外的主要器官。
当人体气机不畅,肺功能受到影响时,我们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而刺激膻中穴,可以通过调节肺经的气机来改善肺脏功能,达到通气顺畅的效果。
其次,膻中穴还有平喘止咳的作用。
中医认为,膻中穴是调节人体呼吸系统的关键点之一。
在我们遭遇感冒、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时,刺激膻中穴可以缓解症状,促进气机的流通,帮助呼吸顺畅。
此外,膻中穴还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对于咳嗽、痰多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同时,膻中穴还具有调节心脏功能的作用。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它负责输送血液及氧气养分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如高血压、心动过速等。
通过刺激膻中穴可以调节心脏的功能,改善循环系统的血液供应,达到稳定心脏功能的目的。
此外,膻中穴还可以调节胸腹部脏器的功能。
中医认为,膻中穴位于人体的中心位置,调节胸腹部脏器的功能。
这包括调节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帮助消化吸收;调节肝胆功能,促进胆汁分泌,帮助胆固醇代谢;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脾胃的正常消化吸收等。
最后,膻中穴还可以调节情绪,改善心理问题。
中医认为,膻中穴与心神相关,当我们处于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刺激膻中穴可以缓解压力,稳定情绪,帮助改善心理问题。
总之,膻中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
通过刺激膻中穴,可以调节肺脏、心脏、胸腹部脏器的功能,改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问题,并且还可以调节情绪,改善心理问题。
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该保持科学合理的方法和频率,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膻中穴、中院穴、关元穴、气海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八醪穴、背俞穴等穴位按摩作用及按摩手法膻中穴膻中穴为任脉穴位,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中点。
《灵枢•海论》中记载:“膻中者,为气之海。
”所谓人有四海,即脑为髓之海,胃为水谷之海,冲为血海,膻中为气之海,即膻中穴是容纳一身之气的大海。
气会膻中穴,承中州脾胃之供养,合天地之清气而聚于胸中,调补虚实,而为上焦气机调畅之关键。
此穴能帮助女性调理气血,尤其对于女性的乳房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是女性乳房疾病的“女福大穴”。
经常按摩膻中穴,还可以通乳下奶。
日常保健按摩手法:用一手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着力,置于膻中穴上,其余四指轻抚体表或抱空拳,腕关节轻轻摆动或小幅度环旋转动,使着力部位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做反复不间断、轻柔和缓、有节律地回旋揉动。
•拇指按第1中穴中院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属任脉,首见于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
中魔穴为胃之募、腑之会,还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之交会穴,可用于治疗一切腑病,尤以胃的疾患为先。
中院穴具有补中气、理中焦、和胃健脾之功效。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胀满疼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痉挛、胃下垂、膈肌痉挛、子宫脱垂等。
对女性来说,中脱穴可用于防治子宫脱垂、更年期不适及其他中气下陷之类的疾病。
日常保健按摩手法:取仰卧位,将两手手掌相贴,用力快速搓动,当手掌极热时,双手相叠,迅速覆盖于中院穴上,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揉动10分钟。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关元穴为小肠募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
《类经图翼•任脉穴》记载:“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凡先天不足、久病体虚及一切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的病证,关元穴堪当治疗重任。
治疗由虚而引起的久泻、脱肛、疝气、便血、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等病症,关元穴均为首选。
每日一穴:膻中穴,舒缓胸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总是感觉胸闷,特别的不舒服,这个时候有些人就是在靠吃药物来缓解的,其实大家不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的去按摩膻中穴,也可以有效的去缓解胸闷的这个症状的。
位置,主治,快速取穴
膻中,任脉腧穴。
膻指空腔,中指中央。
因穴在玉堂之下的胸腔中部,适当两乳中间,且因膻中为心之外周,代心布令,居于胸膜之中,因名膻中。
此穴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
【取穴位置】
在胸部,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功能主治】
舒缓胸闷、咳嗽、咳喘、吐逆,心悸、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痈、提高性功能等。
【穴位配伍】
配曲池、合谷,治急性乳腺炎;
配内关、三阴交、巨阙、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
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
配天突,治哮喘;
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治产后缺乳;
配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
配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
养生建议】
膻中穴,俗称“出气穴”。
人在胸闷抑郁的时候,按摩这个穴位可以驱散心中的郁闷之气,让心情变得愉悦。
按摩法:有揉法和推法两种,可以用中指指腹每天早晚按揉100次,也可用双手拇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推100次,都能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
上面的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膻中穴缓解胸闷,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觉胸闷,特别不舒服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去按摩这个穴位的,因为经常按摩就可以让我们的呼吸变得越来越顺畅,而且也不会出现一些咳嗽胸闷气短的一些症状发生的。
膻中穴:“出气穴”,一旦打通,不担心身体长结节了俗话说,“万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气。
经络通百病消,血液清颜如玉。
”中医上讲,气不足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
一旦身体被“堵”住了,各种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可见疏通身体“淤积”、“堵塞”有多么重要。
今天小小善带你学习一个“出气穴”,就在你的心口窝中间膻中穴。
取穴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是什么意思膻,如果这个字读[ shān ],意思就是像羊肉的气味:~气。
~味。
腥~。
如果读[ dàn ],意思是 1.袒露。
2.胸中:~中,就是指我们的穴位的读音,(a.中医指胸腔中央,心包所在处;所以大家一定记住不要乱读,一种读音一种含义哦。
亲们是不是看出汉字的博大精深啊,功能作用膻中为任脉穴位,心包募穴,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
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按摩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可治疗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和各种结节和不通等症。
膻中是上气海和下气海互相照应的。
如果中气不足或者出现问题,肯定会影响到下气海,进而影响到全身。
所以说膻中穴是和人体最重要的物质活动基础——气密切相联的,但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虚、气机淤滞等都可以找它来调治。
养护手法1、点按法,这是我自创的,大家跟着我,一起做,手掌合十在胸前(如拜佛的姿势),2大拇指象胸前指向膻中穴,大概10公分的距离,不断用2个大拇指指尖去点按膻中穴,效果不错哦,一次至少36下。
2、艾灸罐灸,用艾灸罐温灸,这样聚能效果好,每次3-5分钟左右。
定灸膻中穴5-10分钟气堵了——气郁!疏通膻中因为膻中穴是气之会穴,所以几乎身体所有气滞的问题都可以找膻中穴,比如,有人常常叹气、胸闷、烦躁,咽部有异物感,女性还有乳房胀痛,其实这就是气滞,气郁的表现。
经常疏通膻中穴,就可以事半功倍了,否则,很多人吃各种药都无济于事,毫无效果,因为这里是身体的中心枢纽,一旦堵住了,问题都来了。
穴位养生提高呼吸功能呼吸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基本功能之一,而良好的呼吸功能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穴位养生的方法来提高呼吸功能。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并详细说明如何正确进行穴位按摩来促进呼吸系统的健康。
穴位一:太冲穴(位置: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间)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间,在中医学中被视为调节呼吸系统的关键穴位。
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促进肺部功能的改善。
按摩方法:坐下或躺下,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太冲穴,每次持续按压3-5分钟。
可以选择早晚各按摩一次,坚持数周,效果更好。
穴位二:列缺穴(位置:两乳头连线,第四肋间隙前边缘)列缺穴位于胸部的第四肋间隙前边缘,可以帮助调节呼吸节律,增强肺部气血循环。
按摩列缺穴可以缓解咳嗽、气喘等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症状。
按摩方法:坐下或躺下,用中指或食指按压列缺穴,每次持续按压2-3分钟。
建议每天按摩1-2次,坚持数周,以达到最佳效果。
穴位三:太乙穴(位置:前胸部,两乳头连线下4寸处)太乙穴位于胸部前方,距离两乳头连线下4寸处,有助于改善呼吸道阻塞、胸闷等症状,提高肺部通气能力。
按摩太乙穴可以刺激呼吸道神经,促进气息的顺畅流通。
按摩方法:坐下或躺下,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太乙穴,每次持续按压3-5分钟。
建议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坚持数周,效果更佳。
穴位四:足三里穴(位置:膝盖下方,髌骨外侧凹陷处)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髌骨外侧凹陷处,是提高肺活量和呼吸功能的重要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促进气息的深入吸入和完全排出。
按摩方法:坐下或躺下,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持续按压3-5分钟。
建议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坚持数周,效果更加明显。
此外,除了穴位按摩外,我们还可以搭配正确的呼吸训练来提高呼吸功能。
例如,通过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方法,可以加强呼吸肌肉的锻炼,改善呼吸的节律和深度。
总之,通过按摩穴位和进行相应的呼吸训练,我们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肺部通气和气血循环能力,从而保持良好的呼吸健康。
膻中穴的作用功能主治1. 位置和特点膻中穴(Shàn Zhōng Xué)位于人体胸部的中线上,准确位置在胸骨嵴的下缘凹陷处。
这个穴位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特殊穴位,有着广泛的作用和功能。
2. 膻中穴的主要作用和功能膻中穴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通过刺激和按摩膻中穴,可以达到以下几个主要的作用和功能。
•平衡气血运行: 膻中穴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关键穴位,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调节体内气血的平衡,增强气血的运行和循环,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缓解胸闷症状: 膻中穴位于胸骨下缘的凹陷处,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缓解因胸部压迫或胸闷引起的不适症状,如胸闷、气短等。
•舒缓情绪压力: 膻中穴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与心脏相关,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缓解心脏的紧张和压力,舒缓情绪压力,提升心理健康。
•促进消化功能: 膻中穴位于胸部中线,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帮助消化食物,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3. 膻中穴的主要主治疾病和使用方法膻中穴的使用方法主要是通过按摩和刺激该穴位来达到治疗和缓解一些疾病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膻中穴主治的常见疾病和方法。
•治疗胸闷气短: 按摩膻中穴,可以缓解心脏的紧张和胸闷气短的症状。
可以用指腹适度按压该穴位,每天多次,每次按压2-3分钟。
•缓解焦虑和失眠: 膻中穴位于胸部中线,对于缓解焦虑和失眠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可以用中指或食指按压该穴位,每天多次,每次按压1-2分钟。
•改善消化功能: 膻中穴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对于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按摩该穴位,每天多次,每次按摩3-5分钟。
•增强免疫力: 刺激膻中穴可以增强体内气血的运行和循环,提升免疫力。
可以轻轻按摩该穴位,每天多次,每次按摩1-2分钟。
4. 注意事项在使用膻中穴治疗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和禁忌。
•适度刺激: 使用力度适中的按摩或刺激膻中穴,不要用过大的力量,以免引发其他不适。
膻中穴,俗称“出气穴”。
《黄帝内经》中提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意思是说,膻中穴是心包经的令官,人在胸闷抑郁的时候,按摩这个穴位可以驱散心中的郁闷之气,让心情变得愉悦。
武侠小说中常有这样的描述:某高手一挥手点了对手的膻中穴,轻者动弹不得,重者立即毙命。
虽然这只是小说家的臆想,但膻中穴的确是人体保健的要穴。
《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也就是说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不仅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而且与人体任脉及多条阴阳经络相联系,起到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作用。
取穴位置:膻中穴就在人体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的胸腺处。
功效主治膻中位于两乳连线的正中点,它在胸部的正中,是胸部开合的枢纽,总管一身的气,又被称为“气海”,是人体“四海”之一。
胸部的大多问题,都可以由膻中这个大穴来解决。
胸部有哪些问题?乳房在胸部,乳房太小是不是胸部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按揉膻中来解决。
膻中是丰乳要穴,它不但能丰乳,还能纠正乳房不对称等问题,而且对胸闷、气喘、胸痛等症都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膻中是心包的募穴,心包经经气会聚于此,在人体“四海”当中,膻中又为气海,为宗气会聚的地方;再者,膻中又是手太阳、手少阳、足太阴、足少阴的交会点。
膻中既主气,又主喜乐,那么宽心理气,自然少不了这个穴位了。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看不惯的事,倘若把这股子郁气、闷气都憋在心里,就会觉得心里堵得慌,难受。
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胸口上的这个奇穴——膻中。
实际上,不只是胸闷气结,一切与气相关的毛病,包括哮喘、心悸、心烦,都可以找膻中来帮忙。
操作方法:可取仰卧位或端坐位,用中指的指腹点揉穴位,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点揉。
点揉的力度要适中,手法均匀、柔和,不要过度用力。
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点揉3-5分钟即可。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涉及的各类药方、验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
身体这6大穴位能救命气喘揉膻中、痛经按十七椎
汤立新,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穴位按摩大家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能在生活中正确应用。
MSN中文网“名医讲堂”日前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的汤立新教授,来告诉大家身体上哪些穴位是要穴,救急的时候该如何按摩。
气喘揉膻中
人体约有360多个穴位,但常用的并不是很多,比较实用的、能应急的是几个固定的特殊穴位。
举例子来说,如果感觉胸闷、憋气,最容易产生反应的叫膻中穴。
膻中属于任脉穴,位于胸前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
如果有上述症状,膻中穴的痛感会非常强。
此时可以用拇指按揉,按揉后能够产生疼痛感,疼痛的刺激再加上穴位行气的作用,可以达到宽胸理气的效果,缓解胸闷、哮喘等症状。
经常与膻中穴一起搭配按摩的是内关穴,内关穴属于心包经,心包经能够宽胸、理气、强心,和膻中穴搭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关穴位于前臂,在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仰掌取穴。
也可以用来缓解中暑、晕车船。
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痛经按十七椎
痛经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在中医临床中,通过穴位按摩的方法能对痛经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月经周期较准时的女性,可以事先“防患于未然”。
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位置。
在经前一周左右时间,按摩“三阴交”,对缓解痛经有很好疗效。
如果月经已至,则可在经期按摩“十七椎”穴。
“十七椎”在《千金翼方》中被称为“背部奇穴”,位于腰部的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寻找此穴时,可以用手压一压,如果有明显的痛感,就是找对了位置。
操作时,用拇指指关节加点力度,按揉该穴3~5分钟,感觉有轻微的痛感为度,不能只按,一定还要揉,才能让血脉畅通,疼痛才能缓解。
高血压按摩桥弓穴
高血压患者,有时候因为生气或者其他情绪不稳,血压会突然升高。
这时候,穴位按摩能起到快速缓解作用。
这个穴叫桥弓穴,位于人体颈动脉窦的部位,推拿这个穴位,能够使人的心率减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具体做法是: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自上而下地推按位于耳后到锁骨上窝处成一条线的桥弓穴(当头侧转时,从耳后到锁骨头有一条肌肉突出在颈侧,整条肌肉即是),一定要从上往下推,适当用力。
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桥弓穴时只能一侧一侧地进行,切不可两侧伴随推拿,因为双侧推拿会影响头部供血,刺激过强,容易导致头晕甚至昏厥。
头痛按天柱和太阳穴
头痛有很多种原因,如果是神经性的偏头疼,按揉天柱穴和太阳穴能有所缓解。
天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重要穴道之一,位于第一颈椎棘突下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寻找方法: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也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颈部僵硬按肩井
现在有一种比较多发的头痛,叫颈性头痛,是由颈椎问题引起的,因为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导致颈部肌肉紧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痛。
这种头痛可以按揉肩井穴缓解。
位置在颈部后面最突起的骨头与肩头连线的正中。
按摩时,用中指按住对侧的肩井穴,并转动与肩井穴同侧的胳膊,按压力度以感觉到“舒服的微痛”为最佳。
如果在办公室备一个小吹风机,休息时间温暖肩部,效果会更好。
振奋情绪按足三里
情绪方面的问题,穴位按摩也能适当缓解,比如紧张不安,可以按揉劳宫穴。
劳宫穴是调节自律神经的穴位,刺激这个穴位会缓解紧张。
位置:当你握拳的时候,中指和无名指与手掌接触点的中间就是劳宫穴。
再比如情绪低落,可以按按足三里。
足三里是恢复胃动力、消除疲劳、
振奋精神的万能穴位。
位置:膝盖下有一小块突起的骨头,骨头下三个手指的地方有个骨头和肌肉形成的凹陷,就是足三里了。
用左右手拇指一起按压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