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推荐)
- 格式:docx
- 大小:23.04 KB
- 文档页数:9
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4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根据汉字写拼音。
干sè_____ 分qí______ jiàn_____赏吝_____啬2. 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②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③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④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⑤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⑥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⑦《次北固山下》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风起因:趁,乘;差可拟.拟:相比B. 入门不顾.顾:回头看;不亦说.乎说:高兴C 下车引.之引:拉;与友期.行期:约定D. 饭.疏食饭:吃;三军可夺.帅夺:改变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你觉得整个世界都背弃了你时,请相信,她只是背过身去,酝酿一个更美的拥抱。
B. 他向她无力地挥了挥,她明白无情病魔就要夺走了他的生命,这挥手就预示着诀别。
C. 大雨淅淅沥沥,一直下个不停天色渐渐变暗,朦朦胧胧,雨点看不见,也数不清。
D. 读书自然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间的千滋百味,不过,有时不求甚解也是特定的情境下可以选择的一种读书方法。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B.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以“语录体”的方式,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得分阅卷人一、积累与运用(24分)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1)酝酿.(2)贮.蓄(3)分歧.(4)尴gà(5)qiáo悴(6)确záo2、下列各项中词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后将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4分)A、嘹亮莅临啄食晃然大悟截然不同不求甚解B、抖擞决别绽开咄咄逼人废寝忘食饥肠辘辘C、澄清祷告烂漫花枝招展小心翼翼翻来复去D、静谧一霎烘拖人迹罕至煞有介事各得其所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词语的关键字很重要。
如:“人声鼎沸”的“沸”是“水开”的意思;“花团锦簇”的“簇”是“丛集、聚集”的意思。
关键字理解了整个词语也就好理解了。
B、汉语中的词是有属性的,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
如:“母亲本来不愿出来的。
”句中的“母亲”是名词;“愿”、“出来”都是动词。
C、一词多义是汉语表意的一种现象。
如:“①出汗可以排毒。
”“②日光是永远那么毒。
”句①“毒”是“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的意思;句②“毒”是“猛烈”的意思。
D、汉语中带感情色彩的词叫褒义词或贬义词,不带感情色彩的词叫中性词。
如:“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句中的“絮絮叨叨”是贬义词。
4、根据你的理解,从修辞的角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2分)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5、下面作家作品常识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原名周树人——作家、诗人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D、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6、下面有关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朝花夕拾》这个小说集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菡萏(hàn)枯涸(hé)分歧(qí)地毯(tǎn)B。
感慨(gǎn)刹(shā)酝酿(niàng)那(nà)偌大(ruò)C。
竦峙(sǒng)贮蓄(zhù)须臾(xū yú)碣石(jiéshí)D。
攲(qī)倏斜(shū xié)憔悴(cuī)论语(lún yǔ)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各得其所花枝招展咄咄逼人喜出望外B。
絮絮叨叨恍然大悟模模糊糊翻来覆去C。
繁花嫩叶小心翼翼呼朋引伴美不胜收D。
苦心孤诣洗耳恭听不求深解鸦雀无声3.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位哲人说过,自然是伟大的一部书:“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再寂寞,贫困时便不贫困,苦恼时有,挫折时有,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
”A。
只有鼓励方向安慰B。
只有鼓励安慰方向C。
只要方向鼓励安慰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
去年,这里发生了大约里氏7.0级左右的地震。
C。
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3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渔任务。
D。
为不断提高全区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XXX举行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论语》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XXX。
B。
“天净沙”是曲牌名,《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XXX。
“秋思”是题目。
C。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XXX,著名现代作家。
原名XXX,字舍予,北京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戏剧《茶馆》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
(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拼写有误的是哪一项?A、烂漫(làn)酝酿(niàng)应和(yìnghè)混为一谈(hùn)B、烘托(hōng)抖擞(sǒu)创伤(chuāng)花团锦簇(cù)C、澄清(chéng)拆散(chāi)贮蓄(zhù)煞有介事(shà)D、棱镜(líng)娇媚(mèi)憎恨(zèng)众目睽睽(kuí)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A、宛转嘹亮憔悴决然不同B、睫毛倜傥淅沥不求胜解C、草垛云霄侍弄咄咄逼人D、确凿寻觅逃窜翻来复去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B、在元旦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C、通过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放学了,大家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他的主要作品有《园丁集》《飞鸟集》。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散步》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5、下列句子与原文相符的是()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动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C、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伟大的父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丁卯.(mǎo)商酌.(zhuó)譬.如(pì)诲.人不倦(huǐ)B.打拱.(gǒng)拖沓.(tà)驿.路(yì)悲天悯.人(mǐn)C.馨.香(xīn)适宜.(yì)亵.玩(xiè)鲜.为人知(xiǎn)D.洗涤.(tiáo)契.约(qì)露.宿(lù)颠沛.流离(pèi)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当之无愧慷概淋漓锋芒毕露相得益张B.妇孺皆知养精蓄锐来势汹汹肆无忌惮C.荒草凄凄小心翼翼珊珊来迟嘎然而止D.孜孜不倦人迹罕至迫不急待气势磅薄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C.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江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空气清新了许多。
5、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B.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C.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句中“宿儒”的意思是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D.未若柳絮因风起。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推荐)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滑稽(jD 赫赫(應) 镀金(dU )炫耀(xudn).B. 港湾(xidng) • 勋章(xUn) . 头衔(xidn) • 愚 8 (chun)• C. 舍然(shd) . 中伤(zhdng) . 御聘(yd) . 爵士 (丞).D. 凯歌(kdi) • 庇护⑹) 女蜗(wd ) 添头(tidn).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A ・ 蝉 烘托 遮敝 匿笑 翻来覆去 B. 蒂 吝啬 诀别 狼狈 不求甚解C. 窜 感概 祷告 奥秘 煞有戒事D. 捡 憔悴 诅咒 净谧 花支招展2、 3、 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B.D. 下列各句中, 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
• • • •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 • • •时光的淬炼、岁月的磨砺让他日渐成熟,处理事情变得优柔寡断,毫不迟疑。
♦ ♦ ♦ ♦ 我们应做“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践行者,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成为一纸空文。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
C. 随着《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公布,将助推南分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跑线D. 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
“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B.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阴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己……C.那一夜,在几白公里外都能感到飞船穿过地层时传到大地上的微微震动。
D.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句是()这是一片生命的风景,整个底色是绿的。
,每座山都像一个披着哈达的丽人。
江流如带,,带着一股野性。
①远山,凝青、含黛:云烟,袅袅②远山凝青含黛,云烟袅袅③从远处飘来,波光闪闪,雄浑,强健④波光闪闪,雄浑、强健,从远处飘来A.①©B.②④C.①④D.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2)《观沧海》中叙事的诗句是:• o(3)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0 (王湾《次北固山下》)(4)子曰:,不亦乐乎?(《学而》)(5)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全诗。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乂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 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儿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乂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阳为亲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目似瞑(2)将啮其喉.(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遗留、留下、招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悟前狼假寐♦♦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超重肖复兴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
大概正赶上警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
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 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氏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
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
不过,我发现, 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岀的脚扯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
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
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 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
“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
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
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岀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唯着:“这也帯!''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曬-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儿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 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嘛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虹“先去试试再说。
”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
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
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
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
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1.请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的标题“超重”的含义。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3.文章第③段交代“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请发挥想象在下面的情境中补写一段心理描写。
儿子在飞机上心情似乎还有些怏怏,不觉已飞到英国,飞机着陆了,他走出舱门, 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不巧这里降温了,当他打开箱子想加件衣服时,箱子里除了必需的内衣外,一件外衣也没有……4.父母之爱“超重”,儿女之爱却如此轻微,二者严重失衡,作为儿女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爱的。
2、父亲数钱李书霞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
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岀今大的工资,他将凡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
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
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
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
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
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
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凡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④儿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1:资打卡剥夺了。
不过.父亲最近乂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
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
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
"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
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乂吃力乂别扭。
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⑩“没记住。
"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11) “再数数。
"⑫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13)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
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
他乂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
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
K三差五' 乂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C(M)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
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
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 可以拄着拐杖走儿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
两个老人家,乂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M)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1.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2.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选文第(13)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4.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请你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四、写作题(40分)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1)人这辈子,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有人羡慕你,有人嫉妒你……生活就是这样,你不能让毎个人满意,只要无愧于心,做好自己就行。
以《做好自己》为题廿写一篇作文。
(2)“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固然很美,“乂见”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刻的美呢?请将题目《又见》补充完整,然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