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为什么摔玉
- 格式:docx
- 大小:21.77 KB
- 文档页数:4
简述宝玉摔玉的情节内容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其中,宝玉摔玉的情节是其经典的一部分。
在小说中,宝玉是贾家的公子,而玉是他的至爱之物。
宝玉曾多次对玉表现出深厚的感情,对玉的珍视之情更是无以言表。
然而,宝玉的母亲林黛玉曾警告他,玉是虚无缥缈之物,而对玉的追求只会带来烦恼和苦难。
在一个晚上,宝玉睡梦中梦到自己和玉在一起,怀里抱着的却是玉的尸体。
宝玉惊醒后,才发现自己摔碎了玉。
他悔恨不已,感到自己对玉的珍视本身就是一种贪婪和错误。
宝玉的摔玉事件引起了家人的关注,他们纷纷前来安慰宝玉。
宝玉深受教训,明白了自己对玉的执着之情是错误的,他开始慢慢走出对玉的依赖,开始学会珍视生命、珍爱人心。
宝玉摔玉的情节,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对于珍爱之物,我们要理性对待,不能过于执着,更不能沉溺其中。
只有珍视生命,才能更好地珍爱人心。
- 1 -。
宝玉摔玉赏析(原创实用版)目录1.宝玉摔玉的背景和原因2.宝玉摔玉的意义和象征3.宝玉摔玉对故事情节的影响4.宝玉摔玉对读者的启示正文《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一个封建王朝家族的兴衰。
其中,宝玉摔玉是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情节。
在这里,我们将对宝玉摔玉这一情节进行赏析。
宝玉摔玉的背景和原因:宝玉摔玉发生在《红楼梦》第八回,当时贾宝玉在梦中历劫,醒来后发现脖子上的通灵宝玉不见了,急得痛哭失声。
贾母等人忙告诉他玉还在,宝玉却说:“这玉连我的性命都保不住,要它还有什么用!”说罢,将玉摔在地上,摔得粉碎。
这一举动,既反映了宝玉的性格特点,又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
宝玉摔玉的意义和象征:宝玉摔玉,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场情绪失控的行为,但实际上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首先,摔玉反映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在宝玉心中,玉象征着家族的荣誉和地位,但他却选择将其摔碎,表达了他对这些传统观念的抵触。
其次,摔玉意味着宝玉心灵上的觉醒。
他意识到,自己脖子上的玉并不能保佑自己,反而成为了一种束缚。
摔碎玉,意味着他试图摆脱这种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
宝玉摔玉对故事情节的影响:宝玉摔玉这一情节,对于《红楼梦》后面的故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摔玉使得宝玉与黛玉、宝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此之后,宝玉与黛玉的感情更加深厚,而宝钗则逐渐退出了宝玉的生活。
其次,摔玉成为了宝玉命运的转折点。
在此之后,宝玉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逐渐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宝玉摔玉对读者的启示:宝玉摔玉,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学会反抗压迫,追求心灵的自由。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宝玉选择摔碎玉,表达自己的抗议。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次,我们应该勇于面对人生的挑战,不断成长和进步。
在摔玉之后,宝玉逐渐成熟,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
这种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宝玉摔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它既反映了宝玉的性格特点,又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宝玉摔玉赏析摘要:1.宝玉摔玉背景介绍2.宝玉摔玉事件分析3.宝玉摔玉背后的寓意4.宝玉摔玉对人物性格的影响5.宝玉摔玉在整部作品中的作用正文:《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宝玉摔玉这一情节可谓是脍炙人口。
本文将对这一情节进行赏析,分析其背后的寓意以及对于人物性格和整部作品的影响。
一、宝玉摔玉背景介绍宝玉摔玉发生在《红楼梦》第一回,讲述了贾宝玉在一次宴会上,因为贾政的一句话而心情激动,不慎摔碎了手中的玉。
这一事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也成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子之间情感纠葛的导火索。
二、宝玉摔玉事件分析宝玉摔玉事件看似是一个意外,但实际上反映了贾宝玉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贾宝玉生于封建社会,身处官宦世家,他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无法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而玉象征着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宝玉摔玉可以看作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同时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发泄。
三、宝玉摔玉背后的寓意宝玉摔玉背后寓意着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抵触和反抗。
贾宝玉性格独立,渴望自由,但身处封建社会,他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
摔玉成为了一种象征,表达了他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同时,宝玉摔玉也暗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子之间悲剧性的爱情命运。
四、宝玉摔玉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宝玉摔玉事件对贾宝玉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次事件使得贾宝玉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身处封建社会的无奈,进一步坚定了他追求自由的信念。
然而,他也意识到自己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力,因此内心更加矛盾。
这一事件也为贾宝玉日后的离家出走埋下了伏笔。
五、宝玉摔玉在整部作品中的作用宝玉摔玉在整部《红楼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开启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子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贾宝玉性格中矛盾的一面。
同时,宝玉摔玉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之,宝玉摔玉这一情节在《红楼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揭示了贾宝玉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展现了封建社会下个体抗争的悲壮。
宝玉摔玉的理解一、宝玉摔玉的背景1.1《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巨著,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它是一部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人物命运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宝黛、宝钗、王熙凤等人的命运故事为主线,通过对爱情、婚姻、家庭、友情等主题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堕落和腐败,探讨了人生的悲剧性和空虚。
1.2 宝玉摔玉的情节概述在小说的第五十回中,宝玉遭遇了一次人生的重大打击。
宝玉是贾府的衮职内侄,他生性柔弱,喜好文学艺术,与黛玉、宝钗等人是好朋友。
然而,由于宝玉的不懂世事、情感纠葛和纨绔行为,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心爱的玉石。
二、宝玉摔玉的意义2.1 玉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被视为美好、吉祥的象征物。
它代表了高贵、纯洁、高尚的品质。
而在《红楼梦》中,玉更加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爱情、友谊、梦幻和追求完美的心理寄托。
2.2 宝玉摔玉的象征意义宝玉摔玉的情节,折射出了宝玉内心的痛苦和迷茫。
宝玉一直以来将玉视为至宝,它代表了他与黛玉之间纯洁的友情和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然而,当玉被摔碎的那一刹那,宝玉无疑经历了心灵上的摧毁和悲痛。
2.3 宝玉摔玉的启示宝玉摔玉不仅仅是一场意外,更是对宝玉一系列错误行为的警示和惩罚。
宝玉是一个长期处于家族溺爱中的人物,他过于纨绔、放纵自己,缺乏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洞察力。
因此,宝玉摔玉这一打击对他来说,不仅是对他追求完美世界的遗憾,更是对他醒悟、反思的机会。
三、宝玉摔玉的原因分析3.1 宝玉的纨绔行为宝玉长期生活在贾府的封闭环境中,他得不到外界的锻炼和经历。
因此,他渐渐迷失在自己的世界中,纨绔生活、沉溺于音乐、诗词和美食。
他对权势财富无动于衷,缺乏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2 情感纠葛的困扰宝玉与黛玉的感情纠葛是《红楼梦》中的一大亮点,也是宝玉的心结所在。
宝玉对黛玉有着复杂的情感,既是亲人又是朋友,他们之间的纠葛和矛盾导致了宝玉内心的挣扎和不安。
3.3 缺乏人生的认知和体验宝玉长期在贾府中生活,缺乏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体验。
红楼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施耐庵B. 罗贯中C. 吴承恩D. 曹雪芹答案:D解析:《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该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2. 《红楼梦》中,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原本是?A. 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B. 西王母的玉佩C. 观音菩萨的宝物D. 如来佛祖的舍利解析:通灵宝玉原本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石头,经过修炼后化为人形,即贾宝玉。
3. 林黛玉的父亲是?A. 贾政B. 贾赦C. 林如海D. 贾珍答案:C解析:林黛玉的父亲是林如海,他是苏州巡盐御史,家境殷实。
4.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生日是?A. 正月十五B. 三月十五C. 四月二十六D. 十二月二十解析:贾宝玉的生日是四月二十六日,书中有多处描写与这一天相关的情节。
5. 王熙凤的丈夫是?A. 贾宝玉B. 贾琏C. 贾珍D. 贾蓉答案:B解析:王熙凤的丈夫是贾琏,她是贾府中权势极大的女性角色。
6.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姐姐是?A. 贾迎春B. 贾探春C. 贾惜春D. 贾元春解析:贾宝玉的姐姐是贾元春,她被封为贵妃,是贾府的政治靠山。
7. 林黛玉的贴身丫鬟是?A. 紫鹃B. 雪雁C. 晴雯D. 袭人答案:A解析:林黛玉的贴身丫鬟是紫鹃,她忠心耿耿,陪伴林黛玉度过许多艰难时刻。
8.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表妹是?A. 薛宝钗B. 林黛玉C. 贾探春D. 贾迎春解析:贾宝玉的表妹是林黛玉,两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
9. 贾府中的“四春”指的是?A.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B. 贾宝玉、贾珍、贾琏、贾蓉C. 王熙凤、李纨、尤氏、秦可卿D.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妙玉答案:A解析:“四春”指的是贾府中的四位小姐: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10.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初恋是?A. 薛宝钗B. 林黛玉C. 秦可卿D. 史湘云解析:贾宝玉的初恋是林黛玉,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
《红楼梦》高考各种题型的相关试题汇总(含阅读和答案解析)目录《红楼梦》自我检测一:选择题部分 (1)《红楼梦》自我检测二:文段阅读部分 (9)参考答案 (24)《红楼梦》导读 (31)一、作者信息 (31)二、名著信息 (31)三、内容概括 (32)四、主题提示 (35)五、人物形象 (36)金陵十二金钗判词及解读 (37)1.薛宝钗 (37)2.林黛玉 (38)3.贾元春 (38)4.贾探春 (38)5.史湘云 (39)6.妙玉 (39)7.贾迎春 (40)8.贾惜春 (40)9.王熙凤 (41)10.巧姐 (41)11.李纨 (42)12.秦可卿 (42)《红楼梦》自我检测一:选择题部分1.关于《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晴雯性格温柔和顺,处事细心周到,人人称赞;袭人性情急躁直率,待人爱憎分明,受人怨谤。
二人性格迥异,却都走向悲剧结局,令人唏噓。
B.黛玉是诗社中的佼佼者,“温柔敦厚”是姐妹们对其诗风的赞誉。
C.《红楼梦》中写史湘云有金麒麟、薛宝钗有金锁,是为了说明她们有显赫的家世,从而反衬出林黛玉出身的贫寒。
D.《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来自社会底层,农村生活孕育了她精于世故又朴实善良的复杂性格。
2.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长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是王熙凤,该人最擅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B.《红楼梦》中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C.“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D.《红楼梦》中表明贾府收入主要书回的情节在第二十五回“乌庄头交租” 一事上,表明贾府“排场费用,又不肯讲究省俭”的主要情节是“可卿丧仪”和“元春省亲”两件事。
宝玉为什么摔玉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小说里的贾宝玉屡屡摔玉,这是为什么?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宝玉摔玉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宝玉摔玉的原因小说第一回写了石头转世的想法是这样的: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
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
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
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而神瑛侍者的初衷则是这样的: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这里,石头和神瑛侍者下凡转世的意图是不一样的,石头想的就是享受荣华富贵;而神瑛侍者所谓的凡心,并不是贪图荣华富贵,而是动情之心,所以他的目的是“造历幻缘”,也就是经历情感,说白了,神瑛侍者就是来凡间体验人世间情为何物的。
一个指向物质,一个指向情感,本身就背道而驰。
因此,我非常赞同王国维先生的解读,所谓玉者,欲也。
这样就能理解贾宝玉为何屡屡砸玉了,其实代表的是贾宝玉对世俗欲望的反抗和叛逆。
这种欲望不仅仅是贪图物质享受,甚至包括读书获取功名,走入仕途。
第四,贾宝玉屡屡在黛玉面前砸玉呢?其实就是要表达他要冲破世俗的愿望,具体来说也就是“金玉良缘”的束缚——砸了玉,就自然破了金玉之说,可以和林黛玉终生相守,至死不渝。
那块玉,其实就是伴随着贾宝玉投胎而来的挥之不去的世俗的、物质的、欲望的化身,它伴随着贾宝玉的一生,也阻碍着贾宝玉去追求真正的爱情,所以,贾宝玉每每忍受不住的时候,就要发作砸玉,砸破这物质欲望的牢笼,摆脱金玉良缘的世俗婚姻,和他的林妹妹牵手,共同延续木石前盟的誓言。
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说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缘定三生的爱情。
简述宝玉摔玉的故事
宝玉摔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情节。
故事发生在贾府中,宝玉是贾府的公子,他是一个文静、感性的男孩。
他与黛玉相遇后,两人慢慢地产生了感情。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两人不能在一起。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宝玉看到黛玉在冰上滑冰。
他想要跟黛玉一起滑,但是他不会,于是他请求黛玉教他滑冰。
黛玉并不想让宝玉受伤,就告诉宝玉不要尝试。
但宝玉非常执着,他坚持要学,于是黛玉就开始教他。
然而,宝玉的身体不灵活,他摔了好几次。
黛玉心疼他,告诉他不要再试了,但宝玉还是不肯放弃。
最终,宝玉尝试了一次跳跃,结果他不小心摔了下来,手中的玉簪也掉了出去。
玉簪跌落在冰上,被一只鱼儿吞了下去。
宝玉非常伤心,他觉得自己失去了黛玉送给他的宝贝。
他后悔自己太执着,不应该那么冒险。
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伤害了自己和黛玉之间的关系,他感到非常难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执着和冒险是有代价的。
我们应该懂得放弃,不要让自己和别人受到伤害。
- 1 -。
《红楼梦》问答题解析1.《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
答:例如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
2.《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叙写有什么作用?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
总体而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
3.《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答: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4.《红楼梦》中袭人与贾宝玉关系那么密切,那么受到贾府主子喜爱,为什么却只是列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不但次于《正册》,而且次于《副册》?答:宝玉出走后,王夫人把袭人打发回了娘家,袭人“不得已”与蒋玉菡结了婚。
小说中说:“看官听说: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
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
此袭人所以在又一副册也。
”原来是从封建观念出发,因袭人未能守节而贬低她。
(能大体说出意思即可。
)5.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
清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答:①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②薛宝钗出生于豪富的皇商家庭。
她挂有一把金锁,与宝玉“通灵宝玉”恰成一对。
但宝玉倾心于林黛玉,于是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使用“调包计”让宝、钗成婚。
贾宝玉主要故事10个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以下是关于他的10个故事:
1.宝玉摔玉: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被黛玉的美貌所吸引,忍不住把自己的通灵宝玉摔在地上,以示对黛玉的亲近。
2.宝玉读西厢:贾宝玉在园中读《西厢记》,被林黛玉发现。
黛玉本想和他一起读,但宝玉却把书藏了起来,以避免被家长发现。
3.晴雯撕扇:贾宝玉为了逗晴雯开心,把扇子给她撕。
这一幕被贾母看到,她开玩笑说晴雯撕扇子像黛玉的作风。
4.宝玉娶亲:贾宝玉被迫娶了薛宝钗,但他始终心系林黛玉。
在婚礼上,他病倒在床上,让林黛玉心痛不已。
5.晴雯病补雀金裘:贾宝玉的雀金裘被烧坏,晴雯不顾病体连夜补好,让贾宝玉感激不已。
6.宝玉游太虚幻境:贾宝玉在梦中游历太虚幻境,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红楼梦中的各种人物。
7.宝玉失玉: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丢失,引发了一场大混乱。
最后在林黛玉的帮助下找到了玉。
8.宝玉醉酒: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喝醉酒,两人在月夜下共赏海棠花。
9.宝玉戏熙凤:贾宝玉和王熙凤开玩笑,让王熙凤羞愧不已。
10.宝玉送别:贾宝玉送别林黛玉,两人在船上依依惜别。
这些故事描绘了贾宝玉的个性、情感和成长历程,也展现了《红楼梦》中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宝玉为什么摔玉
宝玉为什么摔玉?
林黛玉初入贾府,才见宝玉,宝玉就把玉的事提出来:
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
”因答道:“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
宝玉为什么要摔这命根子的玉?宝玉自己解释有两个理由:一是玉不通灵。
如果说这玉是因人品高洁而佩带的,那同样品质的黛玉就应该有。
黛玉没有,那说明这玉并不灵通,可见这玉并不是人品的标志。
这宝玉为什么不灵通了呢?在第25回里,宝玉熙凤中了马道婆的法,医治无效,眼见将死,这时来了癞僧跛道说这玉“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
”可见,在声色货利面前,灵玉也失灵了。
二是在玉面前人不平等。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玉,外面来的黛玉也没有玉,惟独宝玉有玉,这如果并不是宝玉的高贵之处,
那显然是特权之处。
在宝玉看来,如果玉是人的品性标志,那和他同样品性的黛玉就该带玉,如果玉并非品性的标志,而是特权的象征,佩带这玉反而是侮辱他了,那么这玉就该摔。
玉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象征,代表理想境界中的君子,配玉,也是人与自然,与上天和神灵的一种沟通方式。
从红山文化的玉龙、三星堆文化的玉璋,以及殷商西周以降的玉文化传统,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对人性高洁、自由,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
曹雪芹选择补天石作为故事的缘起并把玉作为贾宝玉的护身符,不仅符合中国人热爱玉的社会现实,而是更有其深意。
通过玉,作者和读者都能够深刻体察和广泛联系到源源流长的中华人文精神,感触到由来已久的追逐自由和人的完善的人性之光。
贾宝玉的玉在红楼中戏很多,而摔玉其实为剧情的发展定了一个调子。
宝玉摔玉诗是个引子,由此展开的剧情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作者通过宝玉所表达关于人的基本思考:人虽生而各异,但生而平等。
在作品中,宝玉痛恨压抑人性的科举制度,厌恶贾雨村之流津津乐道的经济之道。
在宝玉眼里,人的差异,并不是出身、门第,而是性情、境界。
人生而各异,包括先天的天分、才情迥异,或者是后天造成学识、性情、品行的参差不齐,因这不同而获得的社会评价和占有的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实质上并不是不平等,而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但因一个人出身、民族、信仰、性别等等人们后天努力不可改变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或者文化上属性而划分他们享有不同的权利或者承担不同的义务,
甚至一类人不把另一类人当人,一类人不承认另一类人和他们一样都属于人,这就违背了人的平等原则了。
当然,人类历史从石器时代的平等,过度到金玉时代的不平等,再到蒸汽机时代重新寻找平等。
相对于几千年的不平等,平等是近现代历史的概念。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考察一个崭新的移民国家美国,他大胆地预言,很快这个国家将取代英法而成为新的世界中心,其原因是他发现那个社会正在生长着欧洲所缺少的人与人间的平等关系。
然而,在作者所在的清王朝时期(康乾时代),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岂不是天方夜潭!人数百万、兵力十万的满族,轻而易举地入主风雨飘摇中原,从而也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清朝等级社会。
满清王朝的统治,与历代集权专制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由于其狭隘的民族心理,其统治设置更加严格的社会阶层,采取更加严酷的防范措施。
通过“剃发,易服,圈地,投充”,大量的人口成为奴隶。
具史家考证,曹雪芹祖上是投靠八旗的包衣人。
其实是也就是受主子重用的奴仆。
曹家的荣华与衰败,或许能够使曹雪芹的慧眼能够看穿历史,看透人性。
功名、财富、荣华富贵,在一个等级社会里,不过如过眼烟云,让你有你有,让你无你就无。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命运要被极少数的人掌握?为什么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是吃人和被吃的关系?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伟大之处,不正是其伟大艺术之中的穿透历史时空的思考光芒吗?其实即使在人人平等作为一个宪法原则被普遍确立的今天,所有的人都接受它吗?统治者的长期文化侵淫,奴性和兽性大行其道,成者为王侯,失败者为猪狗。
奴性文化的特征就是鲁迅所批评的更稳地做奴隶,而人生的价值和幸福之所在就是怎样采着他人的肩膀和头颅做更高层次的奴隶。
在中国历史上,繁荣和富强曾经不断地出现过,每一王朝,甚至是在某一位君王的修养生息或者是宽宏大度时期,勤劳聪明中国人民在很短时期就创造了丰富的财富。
如果仅仅是物质的富饶,而社会成员与国家之间,成员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富裕的同时就是财富的集中,社会矛盾的激化,创新的不足,社会的停滞,进而又重新陷入新一轮的混乱。
近现代的历史告诉我们,平权是民主和法治的前提基础,也是其重要内容,平权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
中国富裕了当然比贫穷好,但我们要切记,以平等为基础的繁荣才可能是长期的繁荣,以公平为目标的富裕,才是财富的价值所在,丧失正义和公平的财富,也必将殃及其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