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中常见的振动的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机械设计中的结构减振技术论文素材机械设计中的结构减振技术一、引言机械工程领域的结构减振技术是一门关键的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机械系统中的振动干扰。
在现代工业生产环境中,减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机械设计中常见的结构减振技术,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二、动力学分析在机械系统设计中,动力学分析是结构减振技术的基础。
首先,需要明确机械系统的振动模态和频率响应。
通过对系统的自由度进行建模和计算,可以得到系统的振动模态,并确定主要的振动频率。
三、质量平衡设计质量平衡设计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减振技术。
通过在机械系统中增加平衡质量,可以有效抵消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
常见的质量平衡设计方法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通过在机械系统特定位置添加平衡质量,使得系统在静态状态下达到平衡。
动态平衡则是在系统运行时根据振动响应进行调整,以消除振动。
四、结构刚度优化结构刚度优化是另一种常见的结构减振技术。
通过在机械系统中优化结构的刚度分布,可以有效改善系统的振动性能。
结构刚度优化可以通过材料选择、截面设计和连接方式改进来实现。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杆件的截面面积来提高机械系统的整体刚度,从而减小系统的振动。
五、减振器应用减振器是机械设计中常用的结构减振技术之一。
减振器的原理是利用一定的机械装置或技术手段,将振动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实现振动的减小或消除。
常见的减振器包括阻尼器、弹性元件和液压减振器等。
减振器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机械系统的振动干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六、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机械设计中结构减振技术的应用,我们以某机械系统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分析该系统的振动模态、频率响应以及结构刚度分布,确定主要的振动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上述结构减振技术进行优化。
通过实例分析,可以验证结构减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七、结论结构减振技术在机械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通过动力学分析、质量平衡设计、结构刚度优化和减振器应用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小机械系统的振动干扰,提高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精度。
建筑噪音与振动控制建筑噪音和振动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重要问题。
无论是在居住区、商业区还是工业区,建筑噪音和振动都会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采取措施控制建筑噪音和振动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减少噪音和振动源、隔声隔振技术和规范管理等角度探讨建筑噪音与振动控制的方法。
一、减少噪音和振动源首先,要减少建筑噪音和振动,就需要从源头入手,采取措施减少其产生。
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低噪音设备和振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振动和噪音水平。
此外,合理调整施工步骤和施工组织,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和频率,也能有效减少噪音和振动。
二、隔声隔振技术隔声隔振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噪音与振动控制方法。
通过采用隔音材料和减振装置,可以将建筑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噪音和振动进行有效隔离。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注重墙体、地板和天花板的隔音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减少传导和扩散噪音和振动的能力。
三、规范管理规范管理也是保障建筑噪音与振动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制定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的建筑噪音和振动控制指标,加强对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噪音和振动的监管,能有效规范建筑活动,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噪音和振动干扰。
此外,建筑噪音与振动控制还需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合理布局建筑和设备,避免噪音和振动的相互传导和共振。
同时,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如减振橡胶、声屏障等,也是有效控制建筑噪音和振动的方法。
总结起来,建筑噪音与振动控制是确保人们居住和工作环境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减少噪音和振动源、隔声隔振技术和规范管理都是有效应对建筑噪音与振动问题的方法。
只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才能为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工程中的振动问题及其处理在讲之前,首先介绍一下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原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对振动问题进行过40年的研究,曾主持编制了两本振动设计规范:1.《制氧机等动力机器基础勘察设计暂行条例》(1977.1)2.《机器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承重结构的振动计算和隔振设计规程》(YBJ55-90), 1990年一、振动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振动问题和静力问题的区别:(A)振动变位与振动力的方向永远不一致。
在扰频/自频>1时,出现变位与扰力的方向相反的现象。
静力问题中,变位与作用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B)振动与质量有关。
静力问题中与质量不发生关系。
(C)振动是时间的函数,静力与时间无关。
(D)振动有共振现象。
发生共振时振动要放大。
对钢结构,振动可放大200~300倍;对混凝土结构,振动可放大10~20倍。
对动力设备基础:对于水平和旋转振动,可放大7-10倍对于垂直振动,可放大4-8倍对于桩基础,只放大1.5-4倍对于静力问题,变形无放大问题。
2.关于自由度、自振频率和振型什么叫自由度:决定振动体系全部质点位置的独立变数的数目,φ,所以有二个振型。
也有二个自振频率。
5个,也可选10个,也可选100个。
但选的原则是:“选定结构”的最高自振频率要大于1.2倍的激振频率。
注意,振型与外力无关,与地震地面运动无关,只与m、k有关。
3.关于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简单的说:在振动过程中,没有外力作用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否则为强迫振动。
在自由振动时,振动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初位移和初速度,此时无共振现象。
在工程中,像锻锤、落锤,火箭发射,爆炸,冲床,冲击式打入桩均可近似看作自由振动。
而强迫振动都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例如:压缩机,电动机,火车和地震等引起的结构振动均属强迫振动。
强迫振动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力的大小和力的时间函数。
此时有共振问题。
4. 阻尼振动和无阻尼振动阻尼系数是振动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阻尼作用,所以在共振时,振幅不会无限放大,锻锤等在冲击力作用下,砧座会很快趋于平稳。
施工工艺中的减振与隔音技术应用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施工工程在城市中的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却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降低施工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工艺中的减振与隔音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施工工艺中减振与隔音技术的应用。
一、减振技术的应用1. 基础处理施工工程中的基础处理是减振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的地基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地面上的能量,从而降低地面的振动强度。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悬垂式基础、橡胶减振器等。
2. 声屏障的设置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声屏障也是一种常用的减振技术。
声屏障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可以有效地隔绝施工现场产生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常见的声屏障材料包括高密度混凝土墙、隔音玻璃等。
3. 阻尼材料的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合适的阻尼材料的使用也是减振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噪音和振动产生的源头处采用吸音隔音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声波和振动能量,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传播。
常见的阻尼材料包括隔声毡、吸声板等。
二、隔音技术的应用1. 隔音设计在建筑施工中,合理的隔音设计可以降低噪音的传播路径,达到隔音的效果。
通过调整构造和布局,合理选择各类建筑材料,可以减少噪音的传播,提高室内隔音效果,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常见的隔音设计措施包括隔音墙体、地板和天花板的隔音设计等。
2. 隔音材料的使用在施工工艺中使用隔音材料也是一种常用手段。
例如,在墙体内部填充隔音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的穿透,提高室内的隔音效果。
一些常见的隔音材料包括隔音石膏板、隔音玻璃等。
3. 隔音窗户的安装为了进一步提高室内的隔音效果,可以考虑安装隔音窗户。
隔音窗户具有双重或者多重玻璃结构,中间隔以空气隔层或低导热材料,不仅可以起到隔音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热量的传递,提高室内的保温效果。
综上所述,施工工艺中减振与隔音技术的应用对于降低施工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对周边居民的困扰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设计中常见的振动危害及防治茅玉泉北方设计研究院050011(石家庄)提要:本文根据工程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振动问题,分析了其振源特性,阐述了危害建筑结构安全和生产、工作、生活的现状,提出了防振设计和处理振动问题的有效治理措施。
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类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振动及其危害,以免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寿命和安全,影响到精密设备和精密仪器、仪表的加工、计量与检验,影响到人们正常生产、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以往工程设计中曾对振动危害和防治作过许多工作,但由于认识不够或考虑不周,曾发生过许多振动影响问题。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尚需认真地对待这些常见的振动危害,妥善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对生产中存在的振动影响和危害,要及时予以治理,从而确保正常使用。
这是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振源分析在工业生产中,经常发生振动影响、恶化环境的有三类振源。
第一类是瞬态性振源。
其中主要有锻锤、水爆清砂、落锤和压力机(冲床)等,这些振源属冲式撞击,振源振动能量很大,其频谱带较宽,影响范围很广。
例如≥750kg 气锤,锤基振幅可达到50~300μm,1~16T锤,锤基振幅可达100~1200 μm;压力机基础振幅可20~400μm。
是发生振动危害最突出的振源。
第二类是稳态性振源。
主要有空压机、振动筛,以及制冷压缩机(冷动机)、发电机、发动机、风机和水泵等,这些振源属有规律周期性反复作用。
其中空压机振动能量较大(60~100/8空压机基础振幅达20~100μm以上),频率较低(5~8HZ),振动衰减较慢,影响范围较广;振动筛直接悬挂支承在结构上,动力影响很大;冷动机、发电机、发动机等振源的振动能量较小,如冷冻机基础振幅只有5~10μm,但频率较高,振动衰减较快,影响范围也较小,但当布置在楼层上时,特别是冷冻机、风机往往因空调需要布置在靠近精密设备,其影响不能忽视。
第三类是随机性振源。
主要有火车、汽车、吊车和车床类,这些振源因受概率支配,其振动过程则假设为平稳的各态历经的随机过程。
施工方案中的建筑物噪音与振动控制建筑物噪音与振动是在施工方案中需要仔细考虑和控制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噪音与振动的概念及影响、控制措施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噪音与振动的概念及影响噪音是一种由于机械活动、声源振动等引起的声波,其声压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时即可产生噪音污染。
施工噪音往往会给工地周围的居民和办公人员带来困扰,甚至引发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
振动则是由于施工设备、工程机械或者地下爆破等引起的地面震动,在临近建筑物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建筑的结构安全产生潜在影响。
二、建筑物噪音与振动的控制措施为了减少建筑物噪音与振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施工方案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1.施工排程的合理安排:合理的施工排程可以避免在敏感时段进行噪音较大的工艺操作,如在住宅区域附近进行爆破作业等。
同时,通过空间布局的合理安排可以减少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的传播。
2.选择低噪音设备和工艺:选用低噪音设备和工艺是减少施工噪音污染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选择混凝土搅拌设备时,应优先考虑使用低噪音的搅拌机;对于需要进行地下爆破的工程,可以采用减振装置来减少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3.隔音和减振措施:在施工方案中应考虑采取隔音措施来减少噪音的传播。
例如,可以在施工现场周围建设围墙或者设置隔音屏障来隔绝噪音的传播。
同时,应使用减振装置来减轻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4.培训和管理:施工方案中还应包括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意识到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及人员的影响,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并合理安排工作节奏和施工方式。
此外,建立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也是确保噪音与振动控制的关键。
三、建筑物噪音与振动控制的实施步骤为了有效地控制建筑物噪音与振动,施工方案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1.噪音与振动评估:在施工前应进行噪音与振动评估,了解周围建筑物和环境对施工噪音和振动的敏感程度,确定相关控制标准和措施。
2.选址与规划:在选址和规划建筑物时,应尽量避免将敏感建筑物与产生噪音和振动的设备安置在相邻的位置,合理布置施工区域。
机械工程中的振动与噪音控制技术引言机械工程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的设计和制造。
而随之而来的振动和噪音问题一直是机械工程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之一。
振动和噪音不仅影响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也对使用者的工作环境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有效的振动与噪音控制技术是机械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振动控制技术振动是机械设备正常运行时产生的,但过大的振动会造成设备损坏或性能下降。
因此,振动控制技术在机械工程中显得至关重要。
1. 动平衡技术动平衡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振动控制方法。
通过在旋转机械设备中安装平衡块,可以实现设备的动平衡。
这样可以减小设备振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惯性振动器技术惯性振动器技术是通过在机械设备上安装惯性振动器来实现振动控制。
惯性振动器具有相反的振动特性,可以抵消设备本身的振动。
这种技术常用于汽车发动机、飞机发动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上。
3. 振动减震技术振动减震技术是通过使用振动减震器来减小设备振动。
振动减震器是一种减震装置,可以吸收机械设备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从而减小振动幅度。
噪音控制技术除了振动控制技术外,噪音控制技术也是机械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噪音是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声音,对工作环境和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噪音控制技术对于提高工作环境和使用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 声音吸收材料声音吸收材料是一种专门用于吸收噪音的材料。
通过使用这种材料,可以将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吸收,减小噪音的传播范围和影响。
2. 声音隔离技术声音隔离技术是通过使用隔音材料来阻止噪音的传播。
这些隔音材料可以有效地隔离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从而减小噪音的影响范围。
3. 声音降噪技术声音降噪技术是通过使用降噪设备来减小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
这些降噪设备可以消除或减小噪音的频率,使噪音变得更加宽频,从而使其对工作环境和使用者的影响降到最低。
总结振动与噪音控制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土建结构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规范要求振动与噪声是土建结构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国家对土建结构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对这些规范要求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1. 振动控制规范要求1.1 振动限值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土建结构工程中的振动限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物内振动限值:针对建筑物内的振动,标准要求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建筑物内部的舒适性和使用功能不受振动影响。
(2)周围环境振动限值:针对附近环境可能产生的振动,标准要求要保证周围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免对周围建筑物和设备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1.2 振动源控制要求除了振动限值的要求,国家标准还对振动源的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1)振动源选型:在土建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选择符合振动限值要求的振动源,减少不必要的振动产生,避免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2)振动源隔离:采取隔离措施,如减振器、弹性支撑等,来减少振动源传递给建筑结构和周围环境的振动能量,达到控制振动的目的。
2. 噪声控制规范要求噪声是土建结构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建筑物内部的舒适性和使用功能,给居民和工作人员带来不便。
为了控制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国家对土建结构工程中的噪声控制也作出了相关的规范要求。
2.1 噪声限值要求国家标准中对土建结构工程中的噪声限值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物内噪声限值:标准要求建筑物内的噪声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房屋内的舒适性和居住质量。
(2)周围环境噪声限值:标准要求在建筑物周围环境中的噪声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和稳定性。
2.2 噪声源控制要求除了噪声限值的要求,国家标准还对噪声源的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1)噪声源选择:在土建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选择符合噪声限值要求的设备和工艺,减少噪声的产生。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是常见且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振动与噪声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效果,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振动与噪声,成为了建筑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振动与噪声的来源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类型的振动与噪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阶段振动与噪声: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设备的振动、碾压等作业引起的噪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2)风振引起的结构振动:风力是导致建筑物振动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当气流流过建筑物表面时,会产生压缩和稳定作用,导致结构振动;(3)设备运行引起的振动与噪声:建筑内部设备的运行会产生振动与噪声,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效果。
2. 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为了控制混凝土结构中的振动与噪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结构设计优化:在混凝土结构设计阶段,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结构系统、增加结构约束、设置减振垫等方式来降低结构振动;(2)加装减振设备:在建筑物结构上加装减振设备,如减震支座、减振弹簧等,可以有效减少结构振动;(3)隔声隔振措施:采取隔声材料、隔振垫等隔声隔振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内部设备运行引起的噪声;(4)规范施工作业:通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流程、选择低噪声设备等方式,减少施工阶段振动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振动与噪声控制实例以某高层混凝土结构住宅楼为例,设计师在结构设计阶段采用了空心结构设计、设置减振支座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结构振动对居民的影响。
同时,在建筑物内部采取了隔音玻璃、隔音隔热墙板等隔声隔振措施,减少了设备运行引起的噪声污染。
通过综合施工作业,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有效降低了施工阶段振动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总结而言,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在结构设计、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多方面加以考虑。
抑制振动的例子抑制振动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以下是十个例子:1. 车辆减振器:在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中,可以采用减震器来抑制振动。
减震器的原理是通过弹簧和减振材料来吸收和分散振动的能量,减少车辆的颠簸感和噪音。
2. 结构阻尼器:在建筑物或桥梁等结构中,可以使用阻尼器来抑制振动。
阻尼器可以通过摩擦或液体阻尼来消耗振动能量,使结构更加稳定。
3. 震动隔离器:在机械设备中,可以使用隔振器来隔离振动。
隔振器可以通过橡胶、弹簧等材料来隔离振动源和被振动体,减少振动传递。
4. 主动振动控制: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实现主动振动控制。
传感器可以检测振动信号,执行器可以产生相位相反的振动力,从而抵消原有的振动力,实现振动的抑制。
5. 节流阀:在管道系统中,可以使用节流阀来抑制流体振动。
节流阀可以通过改变流体的速度和压力来减小振动的幅度。
6. 减振材料:在工程领域中,可以使用吸音材料来抑制振动。
吸音材料可以通过吸收振动能量,减少振动的传播和反射。
7. 隔音墙:在建筑领域中,可以使用隔音墙来抑制声音振动。
隔音墙可以通过添加吸音材料和隔音层来减少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8. 振动传感器:可以使用振动传感器来监测振动信号,并及时采取措施来抑制振动。
振动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振动的频率、幅度等参数来判断振动的强度和方向。
9. 平衡器:在旋转机械中,可以使用平衡器来抑制振动。
平衡器可以通过调整旋转体的质量分布来减小不平衡振动。
10. 阻尼材料:在声学领域中,可以使用阻尼材料来抑制振动。
阻尼材料可以通过吸收振动能量,减少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以上是一些抑制振动的例子,这些方法都可以在不同的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应用,有效地减少振动对设备、结构和人体的影响。
虽然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旨在提高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与减振设计摘要:在工程实践中,结构振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结构振动可能会导致许多不利影响,如降低结构的工作效率、损坏结构件、影响人员的安全等。
因此,减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与减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讨论几种常见的减振设计方法。
关键词:结构振动、减振设计、振动控制、阻尼、质量1.引言结构振动是指结构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或自身因素导致的扰动下发生的运动。
结构振动的产生不仅会影响结构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和人员的伤害。
因此,减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2.结构振动的原因结构振动的原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内源性振动是由结构本身的特性引起的振动。
常见的内源性振动包括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动和共振振动。
固有频率振动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进行振动。
共振振动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与外力频率相同或接近,导致振动幅值增大的现象。
外源性振动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振动,如地震、风力、机械震动等。
外源性振动通过结构的共振和传递导致结构振动。
3.结构振动的影响结构振动的影响很广泛,包括结构的疲劳破坏、工作效率下降、降低结构的稳定性、影响人员的安全等。
例如,飞机的振动会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性;建筑物的振动会影响房间内的人员的舒适度和设备的正常工作。
4.减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减振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固有特性,使其与外界激励源不同步,从而降低结构的振动响应。
常见的减振设计方法包括:(1)增加结构的阻尼:阻尼能够吸收结构振动的能量,减少振动响应。
常见的阻尼方式包括材料阻尼、液体阻尼和摩擦阻尼等。
(2)改变结构的质量分布:通过改变结构的质量分布,可以调整结构的固有频率,从而降低共振现象的发生。
常见的方法包括增加质量或减小质量。
(3)安装振动吸收器:振动吸收器是一种能够吸收结构振动能量的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的振动响应。
常见的振动吸收器包括质量阻尼器、液体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等。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减震建筑减震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振动,以保护建筑物结构的安全稳定。
在建筑工程中,采取合适的减震设计和结构加固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分析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减震技术和减震措施,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减震技术的分类1. 振动控制技术:振动控制技术主要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刚度、质量和阻尼等参数来减小结构产生的振动。
常见的振动控制技术包括质量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和拉杆阻尼器等。
质量阻尼器是通过增加质量来减小震动的幅度,主要分为质量型和液体型两种。
质量型质量阻尼器通常由金属构件组成,液体型质量阻尼器则通过在结构中充填液体实现质量的增加,从而减小结构的自由振动。
摩擦阻尼器是利用摩擦力来消耗振动能量,从而减小结构振动的幅度。
常见的摩擦阻尼器包括摩擦板阻尼器和摩擦式液体阻尼器。
摩擦板阻尼器通过两个平行金属板之间的摩擦力来减缓结构的振动,摩擦式液体阻尼器则通过液体中产生的摩擦力来达到减震的效果。
拉杆阻尼器是通过增加结构的耗能来消除振动,常见的形式有金属拉杆阻尼器和纤维材料拉杆阻尼器。
金属拉杆阻尼器通过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来减震,纤维材料拉杆阻尼器则是利用高韧性纤维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来实现减震效果。
2. 隔震技术:隔震技术是通过设置隔震层将建筑物与地基隔离,减小地震波对结构的传递,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常见的隔震技术包括橡胶隔震支座、球型隔震支座和钢弹簧隔震支座等。
橡胶隔震支座采用橡胶材料作为隔震媒介,能够有效地隔离地震波传递,减小结构的振动。
球型隔震支座则是利用球形结构的自由度来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
钢弹簧隔震支座则是通过增加弹簧的刚度和阻尼来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度。
二、减震措施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1. 高层建筑中的减震设计:在高层建筑中,地震力对结构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减震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震动与振动控制方法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各地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焊接、钻孔等操作,震动和振动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不仅会降低施工效率,还可能对结构造成损害。
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采取适当的震动与振动控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一、震动与振动监测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震动与振动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设备安装在关键部位,如支撑结构、主要组件等位置上,可以实时获得结构受力情况并记录下来。
这样一来,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同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了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
二、减小机械设备震动机械设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也是主要引起震动和振动的元凶。
为了减小机械设备的震动,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合理选择设备:在施工前,要根据具体施工需求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设备。
通过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选择低振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并合理进行布置。
2. 减少负载:合理控制机械设备负载量是减少震动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适当降低负载,避免过度运转。
3. 安装阻尼器:给机械设备安装阻尼器能够显著减小振动传导到建筑结构中的强度。
阻尼器可以采用液压或弹簧等方式,经过合理设计和布置,能够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三、控制焊接和钻孔操作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焊接和钻孔等操作也会产生震动和振动。
为了减小这些操作引起的不利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专业设备:选择专业焊接和钻孔设备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震动和振动产生的程度。
这些设备经过设计和优化,能够在施工中减小不必要的震动。
2. 控制操作参数:合理控制焊接和钻孔操作的参数也是降低震动和振动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整焊接电流、速度等参数,并结合实际工程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可以达到减小震动和振动的目的。
四、加强结构设计与支撑对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本身来说,加强设计与支撑也是有效控制震动和振动的关键点:1. 结构抗震设计:在结构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振动问题。
环境振动防治措施引言环境振动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自然因素或工业活动而引起的地面或建筑物的振动。
这种振动不仅会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对建筑物、桥梁、管道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坏或安全风险。
因此,采取适当的环境振动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环境振动防治措施。
环境振动的来源环境振动有多种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运输:道路、铁路、航空和船舶运输都会产生振动。
2.建筑工地:建筑施工中的振动是一个显著的因素。
3.工业活动:工厂和生产线的运行也会产生振动。
4.自然因素:例如地震、地质活动和风等自然因素也能够引起环境振动。
环境振动防治措施为了减少环境振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设计在设计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时,应考虑减少振动传递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确保建筑物和设施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减少振动传递。
•利用具有吸声和隔声功能的材料,如弹性材料或隔声材料,来减少振动的传递。
•在建筑物周围设置缓冲区域,例如绿化带或者地基隔离层,以减少振动影响。
•使用减震措施,如减振器或振动吸收器,来减少振动的传递。
2. 道路和交通管理交通运输是环境振动的一个重要来源。
为了减少道路和交通引起的振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道路和桥梁的设计和维护,以减少振动的传递。
•采取减速措施,如设置减速带或者减速坡,以减少车辆行驶时带来的振动。
•加强交通管理,如限制重型车辆的通行时间和路线,以减少振动产生。
3. 工业振动控制工业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振动来源。
为了控制和减少工业振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工作平稳,减少振动产生。
•安装减振装置,如减振器和隔振垫,来减少振动传递。
•通过合理的工艺和工程控制,减少振动的产生。
4. 震动监测和评估为了更好地了解环境振动的影响和控制效果,可以进行震动监测和评估。
这包括:•安装震动监测设备,记录振动的强度和频率,以便更好地了解振动的来源和传递规律。
桩基工程防震动方案一、背景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性很大。
在地震频发地区,对桩基工程进行防震动设计十分重要,能够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桩基工程是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能力和地震抗力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采取措施和方案来防止地震震动对桩基工程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桩基工程防震动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地震对桩基工程的影响1. 水平地震力地震产生的水平地震力会对桩基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桩体的水平振动,增加桩体和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导致桩体受力增大,甚至出现破坏。
2. 垂直地震力地震还会产生垂直地震力,对桩基工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桥梁、高层建筑等大型工程来说,其影响更为显著。
3. 土体液化地震震动可能导致土体的液化现象,进而导致桩基工程的沉降和位移,严重威胁工程的安全性。
4. 破坏性地震波地震波的破坏性也会对桩基工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可能导致桩基工程部分或全部受力失稳,甚至发生坍塌。
5. 地震后余震地震后的余震会对已经受损的桩基工程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增加了工程的修复难度和成本。
因此,针对地震对桩基工程的影响,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防震动方案,以保障桩基工程的安全稳定。
三、桩基工程防震动方案1. 桩基工程设计在桩基工程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地震对桩基工程的影响,在设计中设置适当的抗震措施,如采用抗震桩基工程设计规范,增加桩基工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桩基材料选择在桩基工程的材料选择中,应选择抗震性能好的材料,如采用高强度钢筋和混凝土等,以增加桩基工程的抗震能力。
3. 桩基工程施工在桩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加强工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桩基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4. 地震监测系统在桩基工程中应设置地震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桩基工程的安全。
机械设计中的减振技术研究引言: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减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减振技术主要通过降低机械系统中的振动幅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机械设计中的减振技术,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减振方法和技术。
一、振动的产生与振动的危害机械系统中的振动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如不平衡、共振、摩擦、冲击等。
振动对机械设备和结构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如加速零部件磨损、降低设备寿命、增加能源消耗等。
因此,减振技术在机械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减振技术的分类与应用减振技术可以分为主动减振和被动减振两大类。
主动减振指的是通过在振动源或振动系统上施加控制力来减小振动幅度,如采用主动控制技术、电磁减振器等。
被动减振则是利用减振器、减振弹簧等被动装置来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减振技术和方法可以相互结合。
例如,在高速列车的车轮和轨道连接处,可以同时采用减振器和减振弹簧来降低振动幅度,提高乘坐舒适性。
三、常见减振方法和技术1. 动力平衡技术动力平衡技术通过调整旋转部件的质量分布,使其在高速旋转过程中避免不平衡产生的振动。
常见的动力平衡方法有动平衡理论、动平衡试验和动平衡机的应用等。
2. 液体阻尼器技术液体阻尼器是一种通过流体的粘滞阻力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的装置。
它通常由油封、阻尼液体和工作液室组成,通过调整液体的粘度和阻尼材料的摩擦特性,实现减震和减振的效果。
3. 动力隔振技术动力隔振技术是通过隔振系统将振动源与接收结构之间的力和能量传递降低到最小,从而减小振动幅度。
常见的隔振技术包括弹性隔振、减振垫、隔振地板等。
4. 主动控制技术主动控制技术是通过高速计算机控制和调整系统参数,使系统产生与振动相反的力和力矩,从而抑制和减小振动。
主动控制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效果显著等优点,在航天器、高速列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结论:减振技术在机械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有效降低振动对机械设备和结构的危害。
通过对振动的产生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减振方法和技术,使机械系统更加稳定和可靠。
环境保护工程专项设计中的噪声与振动控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其中,噪声和振动作为重要的环境污染因素,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环境保护工程专项设计中,噪声和振动控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环境保护工程专项设计中的噪声和振动控制进行探讨。
首先,噪声和振动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在工业生产、运输、建筑施工等领域,机械设备的运转、车辆行驶、工具使用等都会产生噪声和振动。
此外,人类的日常生活和休闲活动中,例如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公共娱乐场所等也会造成噪声和振动的扩散。
这些噪声和振动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噪声和振动的控制在环境保护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噪声和振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和强振动环境中,会导致人们的听力损伤、心理压力增加、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其次,噪声和振动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野生动物和植物来说,噪声和振动会干扰它们正常的生活习性,影响其繁衍和生长发育。
因此,在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中,噪声和振动的控制必不可少。
噪声和振动控制需要采取系统性的措施。
首先,需要对噪声和振动的来源进行评估和分析,了解其传播路径和影响范围,以便选择合适的控制技术和措施。
其次,可以从源头入手,对噪声和振动的产生进行控制。
比如,在设计阶段就采用低噪声和低振动的设备,或者改进现有设备的技术参数,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减少设备的异常运转和振动。
另外,也可以通过声学屏障、减振装置等 pass-by 或 pathway 改善措施来减少噪声和振动传播。
此外,合理设计建筑物和设施布局,采用相应的隔音和减振措施,也能有效减少噪声和振动的扩散。
在环境保护工程专项设计中,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来规范噪声和振动的控制。
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噪声和振动控制,需要制定具体的控制指标和限值,以便监测和评估噪声和振动的达标情况。
工程设计中常见的振动的防治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类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振动及其危害,以免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寿命和安全,影响到精密设备和精密仪器、仪表的加工、计量与检验,影响到人们正常生产、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以往工程设计中曾对振动危害和防治作过许多工作,但由于认识不够或考虑不周,曾发生过许多振动影响问题。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尚需认真地对待这些常见的振动危害,妥善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对生产中存在的振动影响和危害,要及时予以治理,从而确保正常使用。
这是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振动危害的防治在工程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振动引起的危害,采取必要的防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振动的影响。
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振动影响,应及时加以治理,以确保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确保精密设备的正常工作,满足人们正常的生产、工作、学习的生活等活动。
对振动危害的防治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首先采取减少振源处的振动输出,或采取隔离外界振动输入,必要时同时考虑减少振动输出和隔离振动输入,达到满足生产、设备和人所能承受的允许振动能力。
1.合理布置振源工程设计时,首先要根据生产的可能性,尽量将较大振源和有精密要求的部分分区设置相互远离。
然后根据振源设备运行的特点,将同类设备布置成对称或反对,避免同类设备多台运行时处于同向、同步状态,以便使其振动在不同相位上互相有抵消.把振源设备的旋转运动方向和水平往复运动方向不对准精密设备,并与支承结构刚度大的方向一致。
在多层厂房内的振源布置时,要充分利用伸缩缝和楼梯间的减振作用,将振源与有防振要求的精密设备分开,并不设置在一个接层单元内;或将有影响的振源.单独设置;当生产需要不能远离时,应单独设置在与接层脱开的构架式基础上,或将该部分楼板简支设置,并在支承处采取减振措施。
在多层厂房内设有精密设备时不应设置吊车;必要时将吊车宜设在底层地面上,并与厂房结构脱开,采取单独设立柱的摇臂吊或悬挂吊,或做成落地门式吊车。
另外,在精密设备周围不宜布置通过重型汽车的主干道,非通过不可时应限速或定时运行。
2.减少振动输出减少振动输出就是要设法减少振源振动能量。
一般是选择动平衡好的机械设备,对振源采取“刚、柔”法积极隔振。
1、选择动平衡性能好的设备,定期维修或更换设计时,首先要注意到选用动平衡性能好的机械设备,它扰力小,输出的振动能量亦小。
使用中要定期维修,有利于调整平衡性能。
当发现使用中设备动态不平衡增加,应及时检修,调整其联接处间隙的松动和固定松紧不一,使之恢复其平衡性能。
如因长期运行引起传动部件的磨损,应及时更换。
当设备已陈旧无法检修调整应予更新,重新选用动平衡性能好的设备,以确保生产使用要求。
2、刚性减振刚性减振,就是提高支承结构(包括基础)刚度和整体性。
从而减小振源振动的输出。
3.提高结构刚度为了满足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满足对周围精密设备允许振动要求,受振结构通过动力分析,确定其必要的断面和刚度。
但应避免只满足强度而刚度过小,不能满足允许振动的控制,尚因避免降低结构垂直自振频率,造成与干扰频率接近或一致,而出现共振或“拍”的现象影响精密设备的使用。
当使用中如出现结构刚度偏小,而发生共振危害时,应增强支承结构刚度的措施,采取增加构件断面,或减小结构的跨度的立柱和斜撑,从而提高支承结构的自振频率,使之远离共振区,实现刚性减振。
例某厂锻工车间2T锤开动,屋盖发现晃动而增加纵向垂直支撑;又如某厂锻工车间设有1T、400Kg、250Kg锤、400Kg使用时,冷滩瓦掉下,后改为刚砼屋盖,增加屋面刚度。
4.提高地基基础刚度和整体性为了减少机械设备基础的振动,设计时尚可考虑提高地基基础的刚度。
增强地基基础刚度的办法,一般可采用硅化或灌注水泥浆胶结松散地基;在基础周边打桩;加大设备基础底面积;加深基础或加强地面与设备基础上部的整体联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地基刚度的目的。
当同类设备设置在一起时,还可以把两台或多台设备基础联合在一起,提高地基刚度,增加基础质量,降低基底应力,从而减小振源振动。
例如将三台60/8的空压缩机基础联合设置,在水平回转振动下,测得联合基础比单独基础的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平均减小达40%以上。
大型设备基础由于受到动力荷载作用或受力不均匀,以及温度变化等影响,又能够在基础周边和底部配置足够的钢筋,以确保受力的需要,并起增强刚性和整体性。
如基础未配筋或配筋不足而出现裂缝,则应采取外包钢筋混凝土套加以补救。
如发现设备基础倾斜,待稳定后加固修补填平,重新调整安装设备后方可使用。
5.隔离输出振源隔离输出振源,就是采取积极隔振措施减少振源输出的振动能量。
对抗力大的机械设备,其振动影响范围很广,采取上述1、2的措施无法实现,或尚不能满足精密设备的防振要求时,应考虑对振源隔振。
特别是当该设备因生产线流程的需要,无法改变布置位置,而增大支撑结构刚度又不经济时,应对该设备基础采取柔性隔振,以减少振源振动的输出。
例如某厂白银车间,由于工艺需要将250KN的空气锤布置在多层厂房的底层,为了解决对相距35-40米处三层楼上精密仪器的影响,对空气锤基础采用空气弹簧隔振、隔振后现场实际测定,离开空气锤操作区基坑外的地面上其振幅为0.51μm,说明隔振后空气锤对楼层的影响已基本消除,对精密仪器已无任何影响。
至于汽车振源的影响,可将周围的路面设计为柔性路面,并适当加厚沥青层,一边吸收能量,减少其振动影响;必要时还可限制车速通过,减弱振源振动。
当某些管道(气流或液流)脉动对附近精密设备发生影响时,可将管道穿过墙或楼板的支承处,采用弹性垫隔离,管道的吊点处采用弹性吸振器,管道的联接处采用柔性软管联接,从而消除管道高频脉动对精密设备的影响。
减少振动的输入和放大任何区域的精密设备,都可能受到某些振源通过支承结构和土质介质传递而发生的振动干扰影响,当不可能消除外界振动影响时,有必要采取振动输入措施的消极隔振,使之满足精密设备正常使用的要求。
1、远离振源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精密计量、理化的仪器、仪表和精密搪床、磨床、车床、刻线机等设备受外界振动的影响,可通过振源振动的地面振动衰减计算或实地普测,将精密设备布置在受振影响允许的区域范围内,这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如果高精密设备(如光栅刻线机)在使用过程中受振后发生无法正常工作时,亦可通过普测找到一个振动最小的区域,迁移到该区域内设置,从而满足使用精度要求。
2、增大地面刚度和质量由于精密设备受到影响的周围设备振源,大多数振动能量较小,则可将混凝土地面设计成厚地面,其厚度≥500mm,并与建筑物设缝加以分开,使精密设备间的地面形成一个大块体的刚性质量,利用地面刚度的增大和大质量的惯性作用,减小外界振动影响;必要时还可在大块体地面下铺设200-300mm厚的砂垫层,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
精密仪器、仪表间地面不允许直接采用木地板,这是因为木地板刚度小,人走动时对精密设备将会发生显著影响。
因此,宜将精密间地面做成刚性的混凝土或水磨石地面,然后再铺设地毯或橡胶布或木地面,可有效地避免由于操作人员走动所引起的振动影响。
3、采用刚性工作台根据以往许多工厂出现的精密仪器、仪表受振影响,不少由于其支承结构是木制工作台。
木制工作台质量轻,有一定弹性,当受外界振动干扰时,经常发生振动放大现象,实测表明:木制工作台上的振动比楼面、地面的振动放大2-3倍。
因此,设计时宜采用水磨石刚性工作台,可明显地降低外界振动的干扰,使台面上的振动,基本上能恢复到与楼面、地面差不多的振动状态。
4、门、窗弹性密缝设在楼层上计量、理化等精密间及其附近房间的门窗,宜在其四周采用弹性密封条衬垫,可以避免因开、关门窗时由于碰撞引起的振动干扰;特别是门、窗打开后,被风吹动关闭,将引起墙和楼板的突然性撞击而产生强烈振动,严重地影响到精密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
5、设置防振沟当精密设备受到外界一般机床、高速切削机床的高频振动影响,由于其属波长较短的振源干扰,采用防振沟是减少这类振动影响的有效办法之一。
但防振沟的深度必须超过干扰振动波长的2/3以上,才能起到较好的减振作用。
防振沟可以设置在精密设备间的周围,亦可设置在精密设备基础的四周;但对具有内扰力较大搪床、螺纹磨床,铣床等的精密设备,防振沟不宜设在基础四周,以免由于自身水平扰力而增大基础回转及摇摆振动。
通常当受到各种机床设备的振动影响时,在精密设备基础四周设防振沟,总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应注意对较低频率的振源,由于其波长较长时,往往振动可绕过防振沟底部传递过去,而起不到减振作用。
6、隔离输入振动精密设备无法避开有影响的振源时,可对不同特性的振源干扰采取相应的隔振措施,有效地吸收外来振动能量的输入,如采用隔振器、防振垫隔振。
隔振设计时,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否则不但起不到减振作用,反而可能增大振动影响。
振动的综合防治在受振影响的条件下,当单一采取减少振动输出或输入的措施尚不能解决振动影响时,可采取减小振动输出或输入的多种措施来综合治理振动问题。
在采取综合措施时,可以减小振动输出为主,减小振动输入为辅;反之,以减小振动输入为主,减小振动输出为辅。
但防治方法都要尽可能做到“简易可行,效果显著,经济合理”。
当设计或治理有害振动时,采取减震措施确有困难或造成很大的不合理时,则应另选建设场地,或采取限制使用条件。
如把振源设备运行转速控制在不引起共振或接近于共振的危害范围内,或改变用途。
总之,只要充分正确地认识常见震动的危害,在工程设计中对有关有害的振动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振设计,而对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振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
总是可以消除有害振动的影响,较好的满足生产、工作和生活所需正常的使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