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5
山周围,景观簇拥,风格各异,犹如众星拱月。
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持原始风貌的国家级“牯牛降”和省级“清凉峰”两处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
3.品牌优势显着。
黄山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早已家喻户晓。
徽商文化也被看做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
黄山市政府也积极通过广告、旅游节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4.消费市场广阔。
安徽位于中国中部,黄山位于安徽南部,向北毗邻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向南有经济实力强大的珠三角地区。
安徽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安徽的旅游城市的吸引辐射范围较广。
近年来,黄山市积极打造休闲度假城市和休闲会议城市,也很大程度地增加其吸引力。
二、劣势(Weakness)分析1.交通不便。
黄山市多山区。
多山伴随着的是交通的不便。
现今黄山的交通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旅游高峰期,铁路、公路和航空仍然存在着运载量不足的情况。
2.旅游的配套设施不足。
配套设施齐全与否是判断一个旅游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
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环境承载量、经济、消费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配套设施仍然无法全部满足旅游的需要。
3.旅游资源保护不到位。
黄山市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有着一定的欠缺。
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客流量的加大,导致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度提高和破坏度加强;二是许多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对其保护存在着一定的技术、资金难度。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1.政策层面的高屋建瓴。
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黄山经济发展中将以旅游经济为中心。
黄山市政府积极采取政策和经济优惠进行招商投资,并鼓- 3 -克服威胁。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黄山市作为安徽省的旅游招牌城市,旅游业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黄山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内涵深厚,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黄山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为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提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黄山;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引言黄山市是一个美丽而又古老的城市,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和旅游名城。
黄山市不仅拥有中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的徽派文化,还拥有秀美的自然景观,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着称于世。
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的黄山市,在城市发展中始终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但是如果不合理开发旅游业,就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运用SWOT全面分析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并以此论证可持续发展对其重要性,为黄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建议。
SWOT分析法,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着名学者韦里克提出。
它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通过“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广和前人的规范研究证实,SWOT分析法也可以应用到政府部门相关领域的战略分析中来。
显然,对黄山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也是可行的。
下面将具体分析黄山旅游业存在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
一、优势(Strength)分析1.旅游资源丰富。
黄山市最大的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不仅有大自然造就的天下无双的自然景观,还有大量展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观。
2.旅游资源的积聚性高。
黄山市自身的旅游资源积聚性很高,旅游景点多,可游性强。
黄山周围,景观簇拥,风格各异,犹如众星拱月。
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持原始风貌的国家级“牯牛降”和省级“清凉峰”两处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
3.品牌优势显着。
黄山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
皖南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研究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旅游作为他们的休闲方式。
而在中国皖南地区,也同样迎来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本文将从皖南地区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皖南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皖南地区旅游资源皖南地区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一个充满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的地区。
这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黄山、九华山、婺源等知名景点,其中以黄山最为著名。
黄山素有“中国第一奇山”之称,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
黄山以其独特的四季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
皖南地区还有许多富有魅力的小城镇,如宏村、西递等,这些小城镇充满了古朴的民风民俗,成为了游客们喜欢的摄影打卡地。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皖南地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数据显示,近年来,皖南地区的旅游业年均增长率超过10%,在全国范围内排名较靠前。
黄山景区更是成为了国内外游客争相前往的热门景点之一。
皖南地区的乡村旅游也日渐兴盛,许多乡村景区逐渐成为了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皖南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
与此皖南地区的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游客体验问题。
一些旅游景点在旅游资源保护和游客观光体验之间难以平衡,导致了游客体验有待提升的问题。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在旅游高峰期,一些景区的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跟不上,给游客带来了不便。
最后是旅游市场营销问题。
皖南地区的旅游业营销水平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明显的品牌效应,也未能有效地传播出皖南地区的独特魅力。
三、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持续发展皖南地区的旅游业,我们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皖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必须加大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力度,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位于中国安徽省的南部地区,是一个以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景区。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也正在逐渐融合发展。
本文将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进行研究,并从多个角度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发展现状皖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民族风情,而且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
在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旅游业的投入,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积极开展了文化产业的挖掘和传承工作。
目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已经成为一个集传统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乡村游等多种旅游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游客可以参观古老的古镇古村,感受当地的传统风情;也可以赏析精美的民俗文化表演,品尝地道的当地美食;还可以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中徒步、徜徉,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与此当地也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举办传统手工艺品展销等方式,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之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两个互为补充的产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旅游业可以通过文化产业为自己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而文化产业也可以通过旅游业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
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中,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正在逐渐加深。
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已经开始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推出了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包括传统文化表演、手工艺品展销等传统文化项目,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如包括互动体验、文创产品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
通过产品创新,旅游业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关注,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的举办也成为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要方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202 1年6月 第39卷第3期Jun. , 2021Vol. 39 No. 3民宿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胡旺梅1,张文凯2(1.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安徽池州247000 ;2,合肥绿地福朋喜来登酒店,安徽合肥230000)[摘要]民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入口,也是一个重要抓手。
文章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分析了该市民宿 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性民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池州市民宿旅游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从而促进池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民宿旅游;池州市;乡村振兴;旅游APP[中图分类号]F592.7;F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9882 (2021) 03 - 0063 - 02民宿作为以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活文化 为基础,提供游客住宿、餐饮和相关活动的旅游接待 设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人们体验当地风俗和文化的重要载体⑴。
对于一直以旅游强市的池州市来说,发展民宿旅游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带 动乡村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目前池州市民 宿旅游从最初的农家乐发展至今,仍存在着_系列突出的问题,如游客季节性强、环境破坏严重、服务意识 欠缺、政府引导不力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健康快 速发展。
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 池州市民宿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池州民宿旅游发展的现状池州市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要 建设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区位优势明显,乡村 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引人注目,乡村旅 游可开发性强,且城镇化的不断建设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民宿旅游的地位日益突出。
政府也非常重 视发展乡村旅游,《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 民宿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
安徽旅游发展面临的难题及对策安徽位于我国中东部,承东启西,发展旅游有区位和资源比较优势。
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提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奏响了安徽旅游发展的序曲。
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视察黄山,赋诗赞美,极大地推动了安徽旅游业发展。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后,安徽旅游业掀起了新的发展热潮。
近年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
2006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80.3万人次,国内游客615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11.55亿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7.0%%、31.5%%和33.4%%,增长幅度在全国排第6位,实现了“十一五”开门红。
但是,安徽旅游接待总量和旅游收入在全国仅排第19位和第18位,在GDP中的比重更是排在第22位,与资源和区位优势不相称。
旅游在发展中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其中有的是全国共有的,有的存在于中部省份,有的是本省特有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对这些矛盾问题的认识、研究和解决,有利于推动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有利于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有利于建设旅游产业大省并向旅游经济强省推进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旅游发展的膨胀期与“原料”供应不足矛盾突出,后发优势难以释放,必须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当前中国正处于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的消费型经济大规模增长的阶段,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这个阶段的旅游产业会迅速膨胀。
在目前全球局部地区并不太平的形势下,中国保持了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业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对于安徽来说更是如此。
安徽作为一个中部省份,经济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属于后发地区。
旅游经济亦是如此,省委书记郭金龙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指出,安徽旅游业发展整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
当前,安徽承接东部资本西进和长三角地区强大的旅游市场需求,正在加快旅游发展。
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黄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黄山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黄山市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黄山市拥有世界级的自然景观——黄山。
黄山以其奇险峻美的山峰、云海、温泉等被誉为“五绝”的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每年都有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使黄山成为国内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其次,黄山市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
黄山市历史悠久,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如徽派建筑、古村落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了许多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此外,黄山市的旅游设施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提升。
如修建了大量的酒店、民宿、景区设施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黄山市还鼓励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质量。
黄山市还积极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例如,黄山市将农业、生态观光等与旅游相结合,发展农家乐、休闲度假村、观光园等农业旅游业态,丰富了旅游产品,提高了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黄山市的旅游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黄山市旅游资源独特而有限,人流量大、节假日拥堵等问题依然存在。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黄山市需要加大环保力度,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综上所述,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未来,黄山市应继续发挥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优势,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皖南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作
为具有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地区,皖南地区具备了良好的旅游资源条件,旅游业也
在这里得到了持续发展。
皖南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地区。
这里拥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
文历史遗迹,如黄山、九华山、宏村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而且,皖南地区还拥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乡村风貌和民风民俗,这也是旅游业发展
的重要资源。
皖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有所欠缺,不
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需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提高
竞争力。
旅游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可能会破坏环境,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皖南地区应该在旅游业持续发展上加大投入,提升旅游设施和服
务水平。
可以通过引进优质旅游企业、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等方式,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还
可以加强旅游市场的整合和协作,形成旅游联动发展。
可以建立旅游交流合作机制,共同
推广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
还需要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
可以建立专门的旅
游资源保护机构,加强对旅游区域的环境监测和管控。
皖南地区的旅游业还应该进一步拓宽旅游产品的种类和类型,提高旅游的多样性和差
异性。
可以开展特色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等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旅游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安徽省的旅游产业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诸如市场程度低,国际推广薄弱等问题。要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创新策划,深入规划,创新主题,细分市场等方面促进安徽省旅游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旅游产业;问题以及对策 目录 1.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 1.1场开拓水平较低 ............................................................................ 2 1.2品牌形象急需提升 ........................................................................ 2 1.3经济构成中旅游商品比例偏低 .................................................... 2 1.4国际旅游推广仍显薄弱 ................................................................ 2 2. 安徽周边游的特色创新对策 ....................................................... 2 2. 1创新策划,深入规划 ................................................................... 2 2.2创新主题,细分市场 .................................................................... 3 2.3强化管理,走向国际 .................................................................... 3 2.4坚持旅游产业化发展 .................................................................... 4 2.5推进依法治旅体制建设 ................................................................ 4 参考文献: .................................................................................... 4 1.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场开拓水平较低 虽然安徽场广阔,但是场开发程度却严重偏低。根据相关资料,安徽的主要游客大部分都来自于来自于安徽、天津等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且游客流量约占一半以上都为短途旅行游客,来自中西部内地其他城的游客比例严重偏低,长三角、珠三角的年青人约上亲朋好友到安徽旅游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则可能会在安徽地区购买商品房,以便周末过来享受大自然的气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长三角、珠三角的游客都只占据我国游客比例的二成左右,虽然旅游开发以就近原则为基点,但是这也是针对初步发展的旅游业,随着安徽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若其游客还是大量依靠本地以及周边,毋庸置疑,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
1.2品牌形象急需提升 良好的旅游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品牌的树立对于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定位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多变的目标定位导致形象缺失、品牌模糊。安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旅游难忘安徽”为旅游形象口号,以“2500年城址未变,小桥流水乌篷依然。”为切入点,但是其品牌形象并未深入人心,宣传策略急需提升。
1.3经济构成中旅游商品比例偏低 在发达国家,旅游购物收入一般要占到总收入的40%---60%,而安徽得比例约只占到30%,远远没有达到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安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相对弱小,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商品生产体系,导致安徽地区旅游商品生产规模与其拥有的资源规模、游客实际需求和现有场不适应,旅游商品档次不高,品质平平,因而场占有率低,份额小。
1.4国际旅游推广仍显薄弱 虽然2008年的奥运会以及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的推动下,安徽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有所增加,但整体而言,安徽旅游营销重国内场轻国际场、国际旅游推广度有限,致使安徽旅游在国外的知名度不高。即使在安徽发展“全城游”,这种格局也依旧没有大改变。但从旅游业发展的长远来看,提高国际知名度是安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需。
2. 安徽周边游的特色创新对策
2. 1创新策划,深入规划 安徽虽然在发展“全城游”战略之前,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工作,之后又制定规划和发展思路,比如委托编制了《安徽全城旅游“十二五”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方案》等文件,详细策划全城旅游的设施建设、环境协调、业态布局、街区开发、项目招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以及旅游形象和场推广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包括城休闲、交通游览、公共服务、品牌营销等项目工程方案,并制定了具体实施的行动计划。但是对于营销策略有点面面俱到,缺乏精准化的定位。 所以安徽旅游局应该对营销策略有一个更完善的规划,对各个不同的产品做出不同的定位,抓好主次,这样才能使全城游的概念更突出。 安徽要以“调结构、强吸引、增效益”为主线,以“创新、整合、优化、提升”为方针,坚持政府推动、场主导、部门联动、行业融合、分类指导,创新旅游产品、业态、管理体制与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优化旅游功能空间,提升城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安徽旅游的国际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场国际化,努力将安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游憩目的地。
2.2创新主题,细分场 营销场的细分就是旅游企业根据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购买行为、消费习惯等而划分不同类型消费场的过程。安徽要在认真分析旅游者的不同需求、职业、收入、民族、宗教、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的基础上,将旅游场划分为不同距离场、不同年龄场、不同职业场、不同教育水平场等,开发出不同主题的一系列旅游创新产品,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那种排浪式、雷同型的旅游消费结构。 所以安徽在大力推进以中兴路为轴线,以全景水脉环(内环)和黄金水城游憩环(外环)串联名人文化体验区、淮河文化风景区、皖江文化风景区、重点开发生态休闲旅游、轩辕文化旅游和城商务旅游,水乡休闲假区、艺术创意产业区多个功能区 块的旅游空间格局建设。
2.3强化管理,走向国际 提升城旅游国际竞争力。高品质打造城商业游憩、公园广场休闲游憩、文化娱乐游憩、体育运动休闲等城游憩系统。大力发展酒吧街、特色旅游街区,创造轻松、愉悦的城旅游氛围。完善城旅游设施与环境,以旅游发展为导向优化城景观。强化旅游管理与服务,加强城旅游软环境建设。强化安徽与国际旅游城的联盟关系。推动安徽在国内外多个层次旅游联盟的构建。强化安徽与国内主要国际旅游目的地城的联盟关系,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城联盟强化与世界城和旅游目的地的联系。促进旅游企业与国际航空、国际邮轮等公司的战略合作。对企业邀请海外旅游批发商、参加海外促销和展览、申办国际会议等予以奖励。通过首都国际机场,强化安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将安徽打造成为国际交通枢纽。 推进海外旅游场的多元化和定制营销。继续推进传统的欧美、日韩和港澳台场营销,在纽约、巴黎、东京、香港等主要客源国城和地区设立旅游办事机构,以多种方式派驻或聘请驻外专员吸引客源。大力开拓新兴经济体国家客源场(金砖国家、灵猫六国)和地缘联系国家客源场(东亚场和南亚场)。加大入境旅游的政策扶持。积极争取海关、边防和卫生检验检疫等部门对在京举办的各种国际会议、大型展会、会奖旅游、国际赛事、重大演出等项目在 入境签证、通关等方面给予简化手续等项支持。积极研究争取宽松签证政策,争取在出入境口岸设立旅游团队快速通道、重大会议及活动快捷通道。研究实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的可行性和具体办法。研究制定境外旅客在景区、酒店外币结算的有关措施。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试行发放“旅游者民卡”。
2.4坚持旅游产业化发展 在资源开发上,始终坚持场化原则,是内外资本与内资源有机结合,形成具有较好卖点的旅游产品,在产品营销上,坚持以企业主导的原则,推向场多样化的产品,在运作模式上,坚持产业化运作为主导的模式,使旅游产业向集群化、组团化、链条化方向发展。在产品的空间组织与空间整合上坚持以场为导向,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品位并适时推向国内外场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凸显安庆旅游的独特魅力,提高了安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安徽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场优势转化,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2.5推进依法治旅体制建设 安徽本着“不让一名游客在安庆受委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旅游场秩序的深层次问题,重点整顿了内旅游场、旅游场的经营秩序、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旅游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和外部发展环境,从而保证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在集中整顿治理的同时,建章立制,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推行标准化管理,全面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假日旅游工作机制,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进一步确立了安全、舒适的安庆旅游目的地形象。
参考文献: [1]屠高平,梁留科,韦东. 奥运会对安徽旅游的排挤效应及河南旅游的机遇与对策[J]. 旅游科学,2006,01:34-38. [2]石美玉. 安徽旅游景区旅游购物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旅游学刊,2006,03:44-49. [3]鲁澎,唐鸣镝,郑杨,王立东. 安徽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探讨[J]. 安徽社会科学,2007,02:65-70. [4]成凤明,贺小荣. 基于RIS框架的安徽旅游形象策划——兼论安徽奥运旅游形象[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83-86. [5]彭文英,李俊,张卓栋. 安徽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J]. 资源开发与场,2007,07:598-602. [6]赵晓燕. 安徽旅游集散中心发展问题研究[J]. 旅游学刊,2007,1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