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消费类锂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19
2017年锂电池检测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7月目录一、锂电池检测概述 (4)1、锂电池概述 (4)2、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度 (6)3、电池检测行业概述 (8)二、“十三五期间”300 亿市场 (11)三、对电池检测行业的思考 (13)1、国产品牌本土化优势凸显 (13)2、产业化分工是大势所趋 (16)四、相关企业简况 (17)1、星云股份 (17)锂电池容易因为短路、过充等原因导致烧毁或者爆炸,因此需要与保护板组成成品电池使用。
在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锂电池需要进行串并联组合成锂电池组,并通过BMS 进行管理。
锂电池检测系统主要用于锂电池功能性、安全性及可靠性检测,包括锂电池组充放电检测、BMS 检测、锂电池组EOL 检测及工况模拟测试等。
近期有这样一些事件进入我们的视线:(1)首批特斯拉Model 3 于7 月28 日交付,根据特斯拉官方的消息7 月28 日首批新车正式交付之后,Model 3 的产量将跳跃式翻倍增加:8 月交付100 辆,9 月交付1500 辆,12 月份交付20000辆。
价格相对低廉的Model 3 作为普及版电动车,目前订单超过50 万辆。
而Model 3 产能的释放将掀起电动车普及的浪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
(2)7 月24 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了《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的通知,旨在建立集中与分布式协同、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与消费体系。
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
储能系能作为微电网系统中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微电网建设的推广,储能板块有望受益。
锂电池储能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储能行业的占比逐渐增加。
(3)7 月12 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3 项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标准,分别是《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车。
2017年锂电池产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第一节废旧锂电池的资源性和对环境的危害性逐步得到重视 (6)一、动力锂电池的需求量和报废量不断增长 (6)二、废弃动力锂电池具有显著的资源性,其中钴和锂潜在价值最高 (12)三、废弃动力电池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 (24)第二节动力锂电池回收渠道及商业模式分析 (26)一、目前以小作坊回收渠道为主,随规模扩大必将走向规范化 (26)二、发达国家电池回收产业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约束为辅 (28)1、德国:政府立法回收,生产者承担主要责任,设立基金完善回收体系市场化建设 (28)2、日本: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循环再利用”模式,企业作为先锋参与到电池回收中 (29)3、美国:市场调节为主,政府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标准对其进行约束管理,辅助执行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 (30)三、我国明确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随政策不断完善,产业正逐步走向规范化 (31)四、商业模式比较:构建经济激励下的生产者回收体系 (33)第三节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技术:湿法回收技术为主 (38)一、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概况 (38)二、国内外企业动力电池回收的技术路线和趋势:湿法工艺和高温热解为主流 42 第四节锂电回收经济性强,电池厂商自行拆解或第三方拆解模式是目前主流 (44)第五节部分相关企业分析 (49)一、赣锋锂业:锂产品龙头企业,同行业具有废料提锂能力唯一企业 (49)二、杉杉股份: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打造全生命周期运营闭环 49三、格林美:专业废旧电池回收企业,依托汽车拆解基地抢占动力电池回收先机 (49)四、比亚迪:与锂电回收龙头格林美合作,强强联手打造回收再利用闭环 (50)五、超威动力:发展智能化电池回收,回收率可达百分之百 (50)六、骆驼股份:正在进行资质申请 (51)七、天能动力:已经提出了锂电池回收课题 (52)八、比克电池:锂电池龙头,自主开发动力电池回收技术 (52)九、芳源环保:新三板上市,具备成熟的含镍、钴废物循环利用技术 (53)十、邦普集团:行业规范制定者,已具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技术.. 54 十一、CATL:携手湖南邦普,掌握包括电池回收业务在内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54图表目录图表1:新能源汽车总产量走势 (6)图表2:纯电动汽车总产量走势 (7)图表3:新能源车辆数量及预测 (8)图表4:不同类型新能源车占比及预测 (9)图表5:不同类型新能源车单车锂电用量及预测 (9)图表6:动力电池需求量预测 (10)图表7:商用车动力电池每年新增报废量预测 (11)图表8:乘用车动力电池每年新增报废量预测 (11)图表9: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 (12)图表10: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组成及其资源性所在 (12)图表11:动力电池模块结构 (13)图表12:不同动力锂电池元素含量 (13)图表13:不同动力锂电池组成结构 (14)图表14:钴产业链概述 (15)图表15:再生钴占钴总产量的13% (15)图表16:全球钴产量增速接近停滞 (16)图表17:近期钴价持续上扬 (17)图表18:目前在产及潜在的盐湖和锂矿分布 (18)图表19:2016年锂的需求预计将达到17.5万吨(折LCE) (18)图表20:动力锂电成为增长最快的锂下游领域 (19)图表21:正极材料厂商产能规划释放时间 (20)图表22:各类动力电池的使用占比及预测 (20)图表23:正极材料产能及动力三元材料产能预测 (21)图表24:锂供给格局 (22)图表25:金属锂价格攀升至70万元/吨 (22)图表26:氢氧化锂价格仍维持高位,碳酸锂有所回落 (23)图表27:单位质量金属材料生产能源消耗(2015) (24)图表28:废旧锂离子电池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25)图表29:动力锂电池的生命周期图 (26)图表30: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的两种模式 (27)图表31:博世电池梯次回收体系 (28)图表32:丰田Prius动力锂电回收 (30)图表33:动力电池销售模式 (34)图表34:生产者为主体的动力电池回收模式 (34)图表35:第三方为主体的回收模式 (35)图表36:不同回收模式比较 (36)图表37: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技术总体示意图(以钴酸锂电池为例) (38)图表38:拆解、化学沉淀和溶剂萃取相结合的工艺 (41)图表39:不同萃取剂分离Cu、Al、Co、Li (42)图表40:动力锂电回收市场规模(按不同金属分) (44)图表41:动力锂电回收市场规模(按不同正极材料分) (45)图表42:深圳比克的“废旧新能源汽车拆解及回收再利用”项目 (53)图表43:公司含镍、钴废物循环回收技术 (54)图表44:CATL先进的电池梯次利用概念 (55)表格目录表格1: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及退坡路线 (7)表格2:各类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信息及假设 (9)表格3:2016年钴矿累计减产5200吨 (17)表格4:全球动力锂电池锂需求预测 (19)表格5:碳酸锂及氢氧化锂主要供应商及其工艺成本 (19)表格6: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组成材料的主要化学特性和潜在环境污染 (24)表格7:美国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示范项目概况 (31)表格8: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示范项目概况 (33)表格9:干法回收的主要方法 (39)表格10:湿法回收技术的主要方法 (39)表格11: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细碎产物的主要成分(%,质量分数) (40)表格12:不同预处理方法比较 (40)表格13:不同材料分离方法比较 (41)表格14:主要化学纯化方法比较 (42)表格15:国外电池回收公司的工艺路线 (42)表格16:国内电池回收公司的工艺路线 (43)表格17:三元材料正向着高镍的方向发展 (44)表格18:目前(2016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成本 (46)表格19:目前(2016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收益测算 (47)表格20:2023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成本(假设) (48)表格21:2023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收益测算 (48)第一节废旧锂电池的资源性和对环境的危害性逐步得到重视一、动力锂电池的需求量和报废量不断增长2015年中国锂电池总产量47.13Gwh,其中,动力电池产量16.9Gwh,占比36.07%;消费锂电池产量23.69Gwh,占比50.26%;储能锂电池产量1.73Gwh,占比3.67%。
2017年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8月目录一、受益下游扩产热潮,锂电设备行业短期内成长性确定 (5)1、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景气,锂电设备行业高速成长 (5)2、下游扩产动力强劲,锂电设备行业将持续获得订单 (7)(1)政策驱动下游扩产升级,锂电设备新增需求和更新需求两旺 (8)①行业新规征求意见,带动锂电企业扩产热情,锂电设备新增需求旺盛 (8)②政策推进能量密度提升进程,锂电设备更新换代需求旺盛 (9)(2)下游追求规模效应,持续贡献设备订单 (13)①原材料价格上行,锂电池企业成本端承压 (13)②整车厂资金压力向上游传导,锂电池企业收入端压缩 (14)③锂电企业扩产构建规模效应,利好设备企业 (16)(3)大中型锂电企业争夺市场份额,扩产动力足,设备需求大 (16)①国内锂电行业格局分散,扩产能抢市场是共同述求 (16)②“双积分”政策征求意见,将增强锂电企业扩产信心 (18)3、锂电行业扩产持续推进,锂电设备企业业绩高增长 (19)(1)锂电行业扩产能持续推进 (19)(2)锂电设备企业订单饱满,短期业绩高成长确定性高 (21)4、锂电设备供不应求,设备企业纷纷扩产能。
(22)二、行业中长期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24)1、新能源汽车全球化新篇章开启,锂电设备市场前景巨大 (24)(1)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时代新的竞技场 (24)(2)新能源汽车成新竞技场,海外建厂渐成趋势 (26)(3)全球化趋势助推国内市场进一步打开 (29)①国内市场高速发展,国际锂电巨头纷纷来华建厂 (29)②外资车企将逐渐涌入,鲶鱼效应加速锂电行业扩产节奏 (30)(4)车企+锂电企业联合办厂模式或成趋势,将深度影响行业格局 (30)(5)新能源汽车全球化趋势利好国内锂电设备企业 (31)2、储能市场静待爆发,锂电池梯次利用趋势明显 (32)(1)储能必要性凸显 (32)(2)动力电池成本持续下降,全球储能系统迎来快速发展 (33)(3)国内政策加码完善,行业发展有望提速 (34)(4)电池成本下降助力储能时代加速到来 (35)(5)我国储能市场空间巨大,梯次利用趋势明显 (35)三、行业格局逐步优化,自动化、分段整包成为发展趋势 (36)1、锂电设备产品众多,涂布机、卷绕机价值相对更高 (36)2、产能过剩助推锂电行业分化 (40)(1)锂电行业产能过剩形势初见端倪 (40)(2)产能过剩将助推行业格局优化 (42)3、下游分化促进锂电设备行业格局优化,得大客户者得发展 (44)4、自动化水平高、分段整包能力强的设备企业最受大客户青睐 (45)(1)国产化率逐渐提高 (45)(2)产线自动化水平提升空间巨大 (46)(3)分段整包和设备一体化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47)四、相关企业简析 (49)1、先导智能 (50)2、赢合科技 (51)3、科恒股份 (52)4、星云股份 (53)5、金银河 (53)受益下游扩产热潮,锂电设备行业短期内成长性确定。
2017中国锂电行业前景及政策分析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5年开始大幅上量,以锂电为主的动力电池市场也随之呈现爆发趋势。
保守统计2016年动力电池出货总量达28GWh,同比增长78.06%。
2015年、2016年动力电池出货量CAGR高达202.22%,锂电行业处于放量上升期。
动力电池出货量高速增长1、新能源汽车热度不减,动力锂电池需求旺盛限购政策助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持续火爆。
为缓解交通压力,部分城市施行汽车限购政策,但普遍对新能源车不限购或者放低限购门槛,为新能源车的快速放量创造了条件。
以北京为例,从北京市小客车示范应用新能源车指标配置情况来看,2016年全年6批次新能源车指标个人申请平均满足率(配置数/为申请数)仅为62.49%,单位申请平均满足率仅为23.16%,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2017年北京小客车示范应用新能源指标总额度为6万个。
其他受限购政策影响的城市新能源车需求同样强劲,预计市场火爆程度将会延续。
新能源乘用车1月销量颓势不影响后续热度。
从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来看,从2015年开始大幅上量,全年销量176814台,同比增长了2倍;2016年全年销量327864台,同比增长85%。
虽然2017年1月销量仅5423台,同比大幅下降了60%,但主要是由于春节提早,节前旺销期同比缩短所致,对市场后续趋势影响不大。
根据最新数据,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实现反弹,售出16521台,同比增长64%。
认为未来几年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将延续高增长的趋势。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从2015年开始进入增长快车道2、需求端热度向上游传导,锂电设备供应商业绩高增长锂电池生产商大力扩产能。
新能源车热销带来动力电池企业积极扩大产能抢占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2016年一年内,国内锂电池企业投产产能翻倍,达到68.55GWh,其中,沃特玛、比亚迪、CATL、国轩高科国能等企业扩产力度最大,2016年产能扩张规模均翻倍。
2017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6月目录一、行业概述 (5)二、行业管理 (8)1、行业主管部门 (8)2、行业监管体制 (8)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9)(1)电池与电池材料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措施 (9)(2)终端应用相关政策措施 (10)三、锂离子电池与负极材料简介 (13)1、锂离子电池简介 (13)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简介 (14)3、产业链地图 (16)四、下游行业:锂离子电池行业分析 (16)1、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高速发展 (16)2、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影响力日益加强 (17)3、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结构分析 (18)(1)动力电池异军突起 (18)①产业导入期(2009-2013 年) (19)②快速增长期(2014-2016 年) (19)(2)消费电池为最大应用领域 (21)(3)储能电池尚待发力 (22)4、区域分布:广东及周边区域先发优势明显 (23)五、行业市场状况 (25)1、负极材料产量保持快速增长 (25)2、石墨类负极材料占据主导地位,人造石墨上升较快 (26)3、华南、华东区域为主要聚集地 (28)六、行业竞争格局 (29)1、产能集中度持续提高 (29)2、地域集群正在形成 (30)七、进入行业的壁垒 (31)1、客户壁垒 (31)2、资金壁垒 (31)3、技术壁垒 (32)4、规模壁垒 (32)八、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33)1、日立化成 (33)2、三菱化学 (33)3、贝特瑞 (33)4、上海杉杉 (33)5、江西紫宸 (34)6、星城石墨 (34)7、深圳斯诺 (34)8、正拓能源 (34)九、行业上下游的关联性 (35)1、本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系 (35)2、本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关系 (35)十、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35)1、周期性 (35)2、区域性 (36)3、季节性 (36)4、政策相关性 (37)十一、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37)1、有利因素 (37)(1)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促进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的发展 (37)(2)政策扶持助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长期发展 (38)(3)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提升将带动负极材料厂商快速发展 (38)2、不利因素 (39)(1)国内锂离子负极材料规范性及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9)(2)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 (39)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为锂离子电池四大原材料之一,位于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中游,其上游为焦类产品、石墨、沥青等原材料,下游是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终端应用为动力电池市场、消费电池市场及储能电池市场。
2017年锂资源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一、全球锂资源概览 (5)1.1 全球锂资源分布及供给集中度高 (5)1.2 全球提锂技术趋成熟,资源禀赋主导生产成本 (7)二、全球锂业龙头与竞争格局——“四湖三矿” (10)2.1 “三湖一矿”格局演变为“四湖三矿” (10)2.2 全球锂业巨头梳理及战略规划 (11)三、全球锂资源供给分析:增量主要来自“四湖三矿” (24)3.1 “四湖三矿”是锂供给增量主力 (24)3.2 新兴锂矿多远期产能,多具备较大不确定性 (26)3.3 国内资源开发较为稳定,盐湖产量温和上涨,供给冲击有限 (28)四、全球锂资源需求分析:新能源汽车放量拉动高增长 (29)4.1 新能源汽车锂资源需求:政策推动国内高增长,海外有望超预期放量 (30)4.2 消费电子锂资源需求:整体稳中有降,智能手机为增长点 (37)4.3 其他工业对资源需求:锚定全球经济 (38)五、供需平衡分析:行业景气长周期,价格持续强势 (39)六、投资建议 (39)图表目录图表 1:全球各国锂资源分布 (5)图表 2:全球锂矿/盐湖分布 (5)图表 3:全球主要盐湖锂资源禀赋情况 (6)图表 4:全球主要矿石锂资源禀赋情况 (6)图表 5:全球各国锂资源产量情况 (7)图表 6:2016 年锂供给来源 (8)图表 7:锂相关产品加工路径 (8)图表 8:主要矿石法提锂技术 (9)图表 9:主要卤水法提锂技术 (9)图表 10:全球主要锂资源项目资源禀赋与现金成本 (10)图表 11:全球锂资源市场格局 (10)图表 12:雅宝主要锂资源与加工资产 (12)图表 13:雅宝锂盐业务概览 (12)图表 14:美国雅宝在智利、美国与澳洲锂矿资源 (13)图表 15:La Negra 扩产项目 (13)图表 16:雅宝扩产计划 (14)图表 17:美国雅宝独家开发智利 Antofalla 锂资源 (14)图表 18:Antofalla 锂资源 (14)图表 19:Hombre Muerto 盐湖 (16)图表 20:FMC 主营业务结构 (16)图表 21:FMC 锂盐业务概览 (17)图表 22:SQM 锂盐业务概览 (18)图表 23:ORE 锂盐业务概览 (19)图表 24:Olaroz 盐湖 (19)图表 25:Olaroz 盐湖设施鸟瞰图 (20)图表 26:天齐锂业资源储备概览 (22)图表 27:天齐锂业锂盐加工资产概览 (22)图表 28:赣锋锂业旗下资源概览 (23)图表 29:赣锋锂业资源概览 (24)图表 30:全球主要锂资源生产商产量及预测 (25)图表 31:全球新兴锂资源公司及其项目进展情况概览 (26)图表 32:锂资源开发周期 (27)图表 33:全球碳酸锂需求测算 (29)图表 34: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梳理 (30)图表 35:2014-2020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及预测 (32)图表 36:2016 年全球各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 (33)图表 37:2015 年-2020 年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及预测 (34)图表 38:Tesla 销量预测 (35)图表 39:2015 年-2020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预测 (35)图表 40:不同正极材料的比容量与能量密度 (35)图表 41:不同正极材料单位电量对碳酸锂的需求量 (36)图表 42:国内 2016-2020 年单车电量与三元材料占比假设 (36)图表 43:全球 2015 年-2020 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对锂资源消费情况 (37)图表 44:全球 2015 年-2020 年各主要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情况及预测 (37)图表 45:全球 2015 年-2020 年消费电子领域对锂资源消费情况 (38)图表 46:全球锂资源供需平衡表 (39)一、全球锂资源概览1.1 全球锂资源分布及供给集中度高全球锂资源分布较为集中。
2017年我国锂电池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深度调研分析报告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是二次电池技术中能量密度最高、综合性能最好的电池,其市场份额自诞生之日起便逐年提升。
与其他充电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锂离子电池已经占据了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类产品电池的主要市场,未来随着锂电生产工艺和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将占据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等领域的主要市场。
2016年中国锂电池的产量达到78.42 亿只,同比增长40%。
2008-2016 年我国锂电池累计年产量(亿只)
各类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可统一分为极片制作、电芯组装、电芯激活检测和电池封装四个工序段。
极片制作工艺包括搅拌、涂布、辊压、分切、制片、极耳成型等工序,是锂离子电池制造的基础,对极片制造设备的性能、精度、稳定性、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能等有着很高的要求;电芯组装工艺主要包括卷绕或叠片、电芯预封装、注电解液等工序,对精度、效率、一致性要求很高;电芯激活检测工艺主要包括电芯化成、分容检测等;电池封装工艺包括对构成电池组的单体电池进行测试、分类、串并联组合,以及对组装后的电池组性能、可靠性测试。
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复杂,不同型号的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不同,甚至同一型号但不同的电池生产商所用生产工艺也不同。
2017年最新锂电池行业深度报告导语兴业证券在最近的一篇动力电池深度报告里提到,相较有限的压缩原材料成本,电池企业通过扩大产能实现规模效应降成本更为切实可行。
这也是国企业近期集中堆砌释放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1、全球趋势不可逆转合纵连横龙头结盟根据兴业证券之前的全球电动汽车深度报告分析,电动车全球化已不可逆转,两大趋势需要高度重视,其一是继北汽与国轩携手深度合作之后,上汽与时代成立合资公司,标志着动力电池行业将从春秋时代百家争鸣快速进入后战国时代,逐渐形成强强联合、寡头割据的新格局;其二是继江淮大众合资之后,北汽与戴姆勒合资启动奔驰电动车国产化计划,此举将推动海外(尤其是欧洲)传统车企加紧电动汽车在华布局,合资与自主的较量将在电动车领域再次上演,国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当前时点,市场对动力电池价格下降及销售放量存在较大的担忧,兴业证券维持短期不悲观,长期依然乐观的态度,理由是:今年电池环节进入行业快速洗牌期,短期来看成本下降尚未被市场完全预期,通过采取全产业链分摊降本压力以及规模化生产等“增效”措施,中游环节盈利能力将好于市场预期;中期看,随着国产三元高比能电池渗透率不断提升,未来几年电池有望复制“摩尔定律”,成本快速下降;长期来看,在未来高镍与NCA 时代,技术领先、成本与规模优势突出的龙头将脱颖而出。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进步都有冗长的回声。
兴业证券试图通过对动力电池降本潜在途径进行全方位梳理,描绘未来电池降本增效的发展轨迹。
三重途径全面降成本:改进工艺,降低材料成本扩大规模效应与提升良率,降低生产成本其他:梯次利用与模块化设计降低生命周期成本双重途径提升比能量:物理方法:采用大容量电芯&提升PACK成组效率化学方法:应用高镍正极材料与硅碳负极回顾过去十年,动力电池价格经历大幅的下降,日电池龙头价格已从2010年的600-800美元/KWh降至目前150-200美元/kWh,国龙头厂商在2016年底也降至300美元/kWh 左右,目前已进入到200-250美元/kWh。
2017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2018/1/3 13:56:5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字体:大中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核心提示: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
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 2016 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 98.11%。
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
日本竞争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
由于整个二次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 2016 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 98.11%。
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
日本竞争策略上关注技术领先。
韩国更偏重于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010-2020 年中国及全球锂电产值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处于行业的高速增长期。
2010 年至 2016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呈现消费型电池占比逐年下降、动力类占比逐年提升的格局。
2016 年受消费电子产品增速趋缓以及电动汽车迅猛发展影响,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呈现出“一快一慢”新常态。
2016 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 51.7 万辆,带动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 33.0GWh,同比增长65.83%。
随着储能电站建设步伐加快,锂离子电池在移动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领域逐步推广,2016 年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占比达到4.94%。
2010-2016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占比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业务发展方向契合政策,发展前景良好。
我国锂离子电池材料及设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总体上呈现平稳波动态势,在不同应用领域及细分市场行业利润水平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在低端负极产品和涂布机领域,门槛低,竞争充分,利润水平相对较低。
2017年锂电材料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7月目录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动力电池带动相关材料需求 (4)二、全球新能源汽车景气向上,国内外电动化共振 (7)三、四大锂电材料主要企业及客户关系 (8)1、正极材料:国内低端产品竞争激烈,高端三元龙头尚未成型 (8)2、负极材料:产业成熟,产能不断向国内转移 (10)3、隔膜材料:国产化率不断提升,高端湿法隔膜仍需进口 (11)4、电解液:产业成熟,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13)四、行业相关企业 (15)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动力电池带动相关锂电材料需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近年来高速增长,根据测算,预计2020 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96.9 GWh,2016-2020 年CAGR 41.2%,动力电池需求将带动相关锂电池材料同步高速增长。
全球新能源汽车景气向上,国内外电动化共振催生全球性竞争机会。
近期特斯拉Model 3量产交付,戴姆勒与北汽签署框架协议,将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纯电动车产品。
行业热点频出开启海外全面电动化行情。
明年海外市场产销量有望突破60 万辆,同比增长30%。
国内锂电池材料龙头企业未来有望进一步参与全球化竞争,全面受益海内外电动化的高速增长。
因此我们对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格局进行了梳理,甄选出有望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龙头企业。
正极材料:国内低端产品竞争激烈,高端三元龙头尚未成型。
国内正极材料企业众多,在低端产品领域竞争激烈,高端产品主要被日韩垄断。
未来三元正极趋势确立,国内企业产品主要集中于NCM111、523、622,仅有少数企业具备NCM811 和NCA 生产技术,目前来看当升科技、杉杉股份在三元材料技术领域较为领先,已成为三星SDI、LG 化学等海外动力电池企业供应商,未来有望进一步开拓如松下等海外客户,提升全球竞争力。
三元前驱体领域,道氏技术控股的佳纳能源三元前驱体涵盖主流三元材料客户,同时对上游钴资源具有较强掌控能力,三元前驱体业务正在快速发展,未来有望不断壮大。
2017年锂电负极材料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9月目录一、贝特瑞:全球锂电负极材料最大供应商 (5)1、全球锂电负极最大供应商聚焦锂电材料产业 (5)2、负极龙头地位稳固积极扩张正极业务 (6)3、10亿定向增发获批助力正极材料产能扩张 (7)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引领锂电需求爆发式增长 (9)1、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动力锂电池需求量激增 (10)(1)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快车道,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高速增长 (10)(2)双积分政策发布,驱动新能源汽车加速放量 (11)(3)2017-2020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迎来高速增长 (12)2、3C电子产品锂电需求稳定增长 (13)(1)3C市场增速放缓,但规模占据锂离子电池消费半壁江山 (13)(2)3C市场规模大,2020年全球3C产品锂电需求将达77.4GWh (14)3、借力政策东风储能领域杨帆起航 (15)(1)政策东风助力储能市场扬帆起航,化学储能中锂电储能优势尽显 (15)(2)多领域市场储能需求旺盛,驱动锂电储能放量增长 (16)三、全球锂电负极材料领军企业进军锂电正极材料 (17)1、拥有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 (17)(1)负极产业链垂直整合打造核心竞争力 (17)(2)拥有上游石墨矿产资源,确保原材料供给稳定 (18)2、研发能力强,负极产品丰富认可度高 (19)3、负极材料出货量占比大,高端负极已量产 (21)4、加速布局锂电正极材料正极材料营业收入猛增 (24)贝特瑞为全球负极材料龙头供应商。
贝特瑞是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负极材料之王。
公司成立于2000年,于2015年12月28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是国内第一家将天然石墨深加工产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企业,经过十余年潜心耕耘,公司成长为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最大供应商,锂电负极销量全球占比30%,锂电负极产能占国内市场30%。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和销售,锂电正极营业收入占比不断攀升。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1月正文目录动力锂电池产能阶段性过剩,高能量密度三元电池是发展方向 (5)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暂时领先,高性能三元电池后来居上 (5)14-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维持高增长 (5)新能源客车和乘用车对动力电池需求量较大 (6)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载比例暂具优势 (7)三元材料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优于磷酸铁锂 (8)2020国内动力锂电池需求84GWh,其中三元需求65GWh (9)预计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66万辆 (9)预计2017年国内动力锂电池需求量约30GWh (10)16年底国内动力锂电池产能估算超过100GWh,其中三元产能约39GWh .. 13 动力锂电池产能主要以磷酸铁锂和三元为主 (13)达到8GWh产能锂电池企业目前仅3家 (13)锂电池产能过剩推动行业洗牌,高镍NCM和NCA三元电池迎来发展 (15)17-18年国内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产能均处于过剩 (15)三元需求仍有增长空间,看好高镍NCM和NCA三元材料电池 (15)17年动力锂电池价格下调压力较大,预计毛利率可维持相对稳定 (16)政策护航,引导锂电池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8)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对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 (18)新能源客车补贴退坡较大,能量密度要求提升推动磷酸铁锂电池行业洗牌18 乘用车补贴奖励高能量密度车型,行业向高密度三元锂电发展 (19)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约束和规范行业发展 (20)透过第四、五批新能源汽车目录看动力锂电池行业格局 (22)17年1-5批新能源汽车目录需要重新核定,第4、5批参考意义较大 (22)1-5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需重新核定 (22)第4、5批新能源汽车目录对17年目录参考意义预计较大 (23)第4、5批目录商用车为主,宁德时代供应车型数量优势明显 (23)第四、五批目录客车和专用车车型数目较多 (23)宁德时代总量领先,亿纬锂能、比克电池和远东福斯特三元数量领先 (24)客车:前五大电池供应商磷酸铁锂和锰酸锂电池势均力敌 (25)乘用车:比亚迪优势仍在,CATL、力神、国轩高科紧随其后 (26)专用车:力神、沃特玛、星恒电源、远东福斯特和比克电池领跑 (27)总结:看好三元技术产能领先和下游市占率高的动力电池企业 (29)相关公司 (30)亿纬锂能 (30)国轩高科 (31)风险提示 (33)图表目录图表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近年来快速增长 (6)图表2: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 (7)图表3: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搭载锂电池量占比 (7)图表4: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磷酸铁锂占比最高 (8)图表5: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电芯性能比较 (9)图表6: 2016-2020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测 (10)图表7: 2016-2020年国内三元材料锂电池需求量CAGR预计达到74% (11)图表8: 2016-2020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需求量预测 (12)图表9: 2016年底国内锂电池企业动力锂电池产能 (14)图表10: 2016年底我国动力锂电池名义产能超过100GWh (14)图表11: 17-18年我国动力锂电池整体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 (16)图表12:三元动力锂电池价格 (17)图表13:磷酸铁锂动力锂电池价格 (17)图表14: 2017新能源客车补贴标准 (19)图表15: 2017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 (19)图表16: 2017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补贴标准 (20)图表17: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锂电池行业相关政策 (21)图表18:第四、五批新能源车目录客车和专用车数目占比较高 (24)图表19:第四、五批新能源车目录磷酸铁锂和三元占比较高 (24)图表20:第四、五批新能源车目录动力电池供应商分布情况(按车型)25 图表21:第四、五批新能源车目录动力电池供应商分布情况(按材料)25 图表22:第四、五批新能源汽车目录客车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商分布情况26 图表23:第四、五批新能源汽车目录乘用车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商分布情况27 图表24:第四、五批新能源汽车目录专用车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商分布情况28 图表25: 2016年11月国内各品牌电动专用车产量占比 (28)图表26: 2015年亿纬锂能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30)图表27:亿纬锂能15年和16年前三季度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高速增长31 图表28:亿纬锂能15年和16年前三季度年毛利率和净利率稳步提升.. 31 图表29: 2015年国轩高科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32)图表30:国轩高科15年和16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高速增长.. 33 图表31:国轩高科15年和16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大幅提高 (33)动力锂电池产能阶段性过剩,高能量密度三元电池是发展方向过去的2016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较为混乱的一年,新能源车骗补调查进行了半年有余,国家补贴政策调整方案一再拖延,新能源汽车推荐车型目录废旧立新,寄予厚望的新能源专用车推荐目录让市场翘首企盼了一整年才踩着16年的尾巴发布出来,汽车动力电池生产许可也开始推行目录制,不久前的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征求意见稿又让众多动力电池企业陷入惶惶不安之中。
2017年软包锂电池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10月目录一、软包锂电池:高安全性、高比能量密度 (4)二、市场趋势:软包锂电池步入上升通道,渗透率有望加速 (7)1、锂电池需求保持高增长 (7)2、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需求促使软包电池渗透率不断提升 (9)3、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趋势将提升软包电池的渗透率 (9)4、3C消费类需求支撑软包电池稳增长 (10)5、3C数码软包渗透率高,但仍有空间 (11)三、竞争格局:国外龙头优势明显,国内众多企业加速布局 (13)1、软包动力电池格局:国外企业优势明显,国内众多企业加速布局 (13)2、软包消费类电池格局:ATL独占鳌头 (17)四、铝塑膜:日韩市场份额高,进口替代大势所趋 (18)1、日韩垄断铝塑膜市场 (18)2、国内铝塑膜行业孕育优良机会,进口替代大势所趋 (18)3、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中国铝塑膜行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 (19)五、重点公司简析 (19)1、宁波华翔:拓展新能源电池,估值提升空间大 (19)2、道明光学:增长虽有放缓,运营良性健康 (21)软包锂电池:高安全性、高比能量密度,符合新能源汽车高安全、长续航的需求趋势。
软包锂电池与圆柱、方形电池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铝塑复合膜作为外壳,由于其特定的包装材料和结构而具有以下优势:高安全性、高比能量密度、更优的电化学性能、以及更灵活的设计。
新能源汽车的高安全、长续航的要求将推动动力电池向高镍三元电池方向发展,但含镍比例越高的三元材料,其稳定性越差,导致电池安全性设计难度越大,软包电池由于质量轻、安全性能高,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广应用有望加速。
市场空间:到2020 年,软包电池需求有望达到67GWh,市场规模超500亿。
锂电池主要应用领域包括:3C 数码、储能、以及电动车。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发展,动力电池需求增长速度远超过3C 数码类和储能类电池,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2017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3月目录一、监管部门和行业政策 (4)1、监管部门 (4)2、行业协会 (4)3、行业政策 (5)二、行业概况 (8)1、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9)2、国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12)三、行业市场规模 (14)1、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 (14)2、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 (14)3、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 (15)4、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主要下游需求概况 (16)(1)手机市场 (16)(2)笔记本电脑市场 (17)(3)电动车市场 (18)(4)电动工具市场 (19)5、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预测 (20)四、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21)五、行业主要壁垒 (23)1、技术和研发壁垒 (23)2、品质管理壁垒 (23)3、市场渠道壁垒 (24)4、资金壁垒 (24)5、人力资源壁垒 (25)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5)1、有利因素 (25)(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25)(2)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25)(3)原材料的资源优势 (26)(4)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 (26)2、不利因素 (27)(1)受上游行业的制约 (27)(2)受国际地域的制约 (27)七、行业竞争状况 (27)1、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8)2、宁波金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8)3、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28)4、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9)5、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9)八、行业风险特征 (29)1、主要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30)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30)3、产品被替代风险 (31)4、知识产权风险 (31)一、监管部门和行业政策1、监管部门锂电池制造业的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包括: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监测分析工业运行态势,统计并发布相关信息;负责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等。
2017年光伏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6月出版文本目录1、2016年光伏市场回顾 (6)1.1、630成为行业分水岭 (6)1.2、政策+技术成效显著,分布式加速 (11)1.3、盈利能力增强,海外设厂成潮流 (16)2、2017年光伏市场展望与新机遇 (22)2.1、国内装机有限,国外逐步放量 (22)2.2、技术进步是光伏永恒主题 (28)2.3、分布式光伏:具备六大投资价值 (32)2.3.1、分布式电站项目投资收益有一定的保障 (32)2.3.2、分布式电站将会成为配网重要电源 (33)2.3.3、分布式可以成为售电的入口 (33)2.3.4、分布式电站是能源管理的入口 (33)2.3.5、分布式电站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节点 (33)2.4、光伏扶贫: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 (35)2.5、储能:经济性逐渐凸显 (38)2.6、电改:增量配网全面启动 (43)3、投资分析 (47)图表目录图表1:多晶硅产量(万吨) (6)图表2:硅片产量(GW) (6)图表3:电池片产量(GW) (7)图表4:组件产量(GW) (7)图表5:全国季度装机(GW) (8)图表6: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太阳能装机结构 (8)图表7:多晶硅料价格走势(万元/吨) (9)图表8:硅片价格走势(元/片) (10)图表9:电池片价格走势(元/瓦) (10)图表10:组件价格走势(元/瓦) (11)图表11:分布式光伏增速明显 (11)图表12: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分布 (12)图表13:近期开标的某领跑者项目业组件选择 (13)图表14:2020年各省市区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指标(%) (14)图表15: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 (15)图表16:落实发电企业责任和建立绿色证书机制 (16)图表17:光伏板块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情况 (17)图表18:光伏板块前三季度净利润情况 (17)图表19:光伏板块前三季度ROE和ROA情况 (18)图表20:光伏板块前三季度ROE杜邦分析 (18)图表21:光伏板块前三季度三费情况 (19)图表22:光伏板块前三季度资产负债率情况 (19)图表23:光伏产品2016年1-9月份出口分布 (20)图表24:光伏产品2016年前三季度出口情况 (20)图表25:光伏板块2016年二级市场表现 (21)图表26:印度太阳能GHI (23)图表27:印度太阳能DNI (23)图表28:非洲太阳能GHI (24)图表29:非洲太阳能DNI (25)图表30:非洲和印度普遍好于中国(GHI) (26)图表31:非洲和印度普遍好于中国(DNI) (27)图表32:目前主流多晶硅效率趋势 (30)图表33:分布式装机(GW) (34)图表34:分布式电站的六大投资价值 (34)图表35:2016年前三季度全球储能新增装机(MW) (40)图表36: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新增装机(MW) (41)图表37:2016年三季度全球新增储能地区分布(MW) (41)图表38: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各地区储能项目动态 (42)图表39:增量配网105个项目地区分布 (44)表格1:电池片效率对照表 (13)表格2:第二批领跑者计划招标电价 (16)表格3:光伏产业化技术发展情况 (29)表格4:常规晶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 (29)表格5:最低中标电价与全球比较 (30)表格6:N-PERT/PERL电池研究和产业化现状汇总 (30)表格7:IBC电池研究现状汇总 (31)表格8:HIT电池研究现状汇总 (31)表格9:2016年光伏扶贫政策汇总(不完全统计) (35)表格10:储能企业动态 (42)表格11:9号文以来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45)表格12:售电公司类型 (46)1、2016年光伏市场回顾1.1、630成为行业分水岭下游需求旺盛,带动整个产业链高速成长。
2017年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5月正文目录一、锂电池负极材料分类及行业发展历程 (3)(一)锂电池负极材料分类 (3)1、锂电池负极产业链 (3)2、锂电池负极材料分类 (3)(二)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4)二、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管理体制及相关政策 (6)(一)行业现行管理体制 (6)(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7)三、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10)(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游市场分析 (11)四、影响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14)(一)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4)1、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14)2、下游产品应用广泛,市场空间广阔 (15)(二)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5)一、锂电池负极材料分类及行业发展历程(一)锂电池负极材料分类1、锂电池负极产业链锂电池负极材料处于锂电池产业中游的最核心的环节,按电池成本分布,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他占比锂离子电池总成本的28%左右。
2、锂电池负极材料分类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之一,负极材料技术与市场均较为成熟。
现阶段负极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如下:石墨化碳材料、无定型碳材料、氮化物、硅基材料、锡基材料、新型合金和其他材料。
(二)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电池的真正发展是在1800年之后,伏特在这一年发明电池,人们对电池的原理才有了合理的解释;1959年,可充电的铅酸电池最先得到应用;1990年,锂离子电池诞生。
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已走到其第25个年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从无到有,先后超越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其他二次电池而发展成为仅次于铅酸电池的第二大二次电池产品。
欧洲知名产研机构Avicenne Energy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90年至2012年间,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从0.5万kWh(1990年还处在试应用阶段)快速发展到3233.47万kWh(注:与国内统计的数据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该机构对中国情况不是很了解),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9%,仅次于铅酸电池的3.26亿kWh。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正文目录1 上游集体涨价,消费类锂电池提价不可避免 (4)1.1 供给受限叠加长期需求预期,上游材料涨声一片 (4)1.2 消费类锂电池和动力电池价格趋势的不同 (7)1.3 消费类锂电池PACK成本分析 (8)1.4 涨价敏感性分析 (10)2 强者恒强,多因素催生消费类电池集中度提升 (11)2.1电芯及PACK厂竞争格局分析 (11)2.2 手机安全性是第一要务,大厂更值得信任 (13)2.2.1 顶级厂商的旗舰机型尚且问题频发 (13)2.3 电池容量提升的趋势是双电芯,利好中高端机型PACK厂 (15)3 相关建议 (19)4 风险提示 (19)图表目录图表1:过去一年电解钴价格走势 (4)图表2:过去一年钴酸锂价格走势 (5)图表3:过去一年铜价走势 (5)图表4:硅晶圆价格情况预判 (6)图表5:过去半年碳酸锂价格走势 (6)图表6:2011-2018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亿元) (8)图表7:2011-2018年中国锂电池需求量(GWH) (8)图表8:消费类锂电池模组结构拆分 (9)图表9:消费类锂电池电芯成本拆分 (10)图表10:消费类锂电池成品模组成本拆分 (10)图表11:钴酸锂涨价敏感度分析 (11)图表12:德赛、欣旺达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2)图表13:三星Note7爆炸门 (13)图表14:三星Note7与主流手机电池仓设计对比 (14)图表15:苹果iPhone6关机门 (15)图表16:民航总局《锂电池邮件航空运输管理办法》 (15)图表17:金立M2017双电芯 (16)图表18:品牌各代旗舰机的电池容量和体积提升 (16)图表19:iPhone7内部结构 (17)图表20:Mate9内部结构 (17)图表21:多种形式的双电芯设计 (18)1 上游集体涨价,消费类锂电池提价不可避免1.1 供给受限叠加长期需求预期,上游材料涨声一片新能源车大浪潮的来临,使动力电池成为锂电池技术的新载体。
相比消费类锂电池,动力电池容量大、数量多,对上游原材料形成了指数式爆发需求。
由于同属锂电池这个大技术路径,动力电池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挤压消费类锂电池的上游材料供给。
本身储量、开采难度/产能就有限的原材料,叠加长期的下游需求预期,促成了上游的涨价潮。
年初至今,钴的价格已经翻了一倍,金属钴目前接近40万/吨。
除此之外,经济大周期的到来,也带动了铜、铜箔、PCB、铝箔、半导体硅晶圆等材料价格的上涨。
铜价在过去一年也有超过30%的涨幅,而12寸硅晶圆价格较16Q4也有10%左右上涨。
图表1:过去一年电解钴价格走势图表2:过去一年钴酸锂价格走势图表3:过去一年铜价走势图表4:硅晶圆价格情况预判与动力电池技术路径(磷酸铁锂、三元)不同,消费类锂电池正极材料大部分为钴酸锂(LCO),其核心材料主要来自钴矿和锂矿,尤其是钴。
1吨钴酸锂中,锂的含量约0.065吨,钴的含量则约0.587吨,是锂含量的9倍。
除了钴价格大涨外,碳酸锂价格也从16年初的4万元/吨上涨到了7.3万元/吨,今年1月份涨到了12万元/吨,累计涨幅已经超过了300%。
2017年以来,碳酸锂价格也处于快速上涨通道,几乎每一周提价一次,每次提价在千元左右,累计涨幅已达23%。
图表5:过去半年碳酸锂价格走势为了缓解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压力,去年底市场曾出现过一波调价,近期,部分锂电池原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厂商决定再次上调价格,或在原来基础上再涨10%。
3月17日,国内某大型数码电芯厂家正式发函,将于3月26日起开始上调各容量电芯价格0.2-0.6元/颗不等。
实际上,受三元和钴酸锂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国内小型电芯厂早在一个月前就难担重负开始涨价了,但具备议价权的大厂一直未跟进,大厂原本希望在这波上游涨价潮利用规模和价格优势去竞争,逐步挤压消灭小厂,但目前也已扛不住成本的大幅提升,开始提价。
我们了解到目前主流电芯大厂对大部分客户都已发出涨价通知。
1.2 消费类锂电池和动力电池价格趋势的不同新能源车整体还是一个初生的行业,若想在未来得以普及,售价是和传统燃油车PK的重要一环。
占据整车成本一半左右的动力电池则当仁不让的扛起了降价的重任。
目前除去补贴,新能源车成本仍相对高昂,而国家也明确补贴将逐年退坡,并在2020年以后退出。
因此,如何在2020年前把电池成本逐步降低(国家要求能量密度翻倍的同时价格降一半),是整个新能源车产业目前最棘手的问题。
消费类锂电池则不同,经过10多年的发展,市场规模、设备折旧、厂商洗牌这些环节都具备优势。
首先,由于手机内部空间受限,软包电池设计相较动力电池更接近物理极限,因此其对基材的规格要求比动力电池高很多。
例如,在负极上,苹果手机采用的高端负极(人造石墨)可以高达10万元/吨,而普通的天然石墨每吨只需要3万元左右;在隔膜上,消费类电池要求轻薄,高端电芯无一例外的使用湿法+陶瓷涂覆隔膜(厚度5/7+3um),价格超过10元/平,而普通的动力电池可使用干法隔膜(厚度16um),不需涂覆,价格在3元/平以内。
不论是电芯厂还是PACK厂,份额都已经越来越集中,小厂商在规模、成本/议价能力、安全性、技术方面都已经越来越不具备竞争力。
而大厂商随着份额和集中度的提升,对下游的溢价能力越来越强,叠加手机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电芯、BMS的安全保护设计、制造将越来越体现价值。
此外,手机功能越来越多,电池容量需求进一步提升,双电芯又带来价值量提升。
因此,区别于动力电池,消费类锂电池单机的价格趋势是逐年向上的。
2015年,国内3C消费电子产品领域锂电池需求25.37Gwh,同比增长17.64%,占比达到54.52%,但是增速已经在逐渐放缓,未来3年的增速将保持在 5%左右的水平。
而动力电池则正在逐渐从导入期过渡到高速成长期,将逐步超过3C电池产量,成为锂电池最大的消费端。
图表6:2011-2018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亿元)图表7:2011-2018年中国锂电池需求量(GWH)1.3 消费类锂电池PACK成本分析锂离子电池模组由锂离子电芯、保护板(BMS)、结构件及辅料等构成。
电芯由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导电剂、粘结剂、极耳、铝塑膜等原材料构成。
其中,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俗称四大材料,是锂电池电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板主要材料是PCB/FPC、IC、连接器、电容电阻等电子元器件。
结构件的材料主要是塑胶原料。
辅料则包含胶纸、标签等材料。
1)电芯锂离子电芯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组成,其决定着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放电电压、脉冲电流、持续时间等重要指标,是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核心部件。
2)保护板/电源管理系统(BMS)电源管理系统是锂离子电池模组的重要部件,主要由PCB板、IC、场效应管(MOSFET)、保险管(Fuse)等电子元件组成,并烧录嵌入式软件。
如果说锂离子电芯是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心脏”,那么电源管理系统就是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大脑”。
由于锂离子电芯能量密度高,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都会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和性能,严重时会导致燃烧、爆炸。
电源管理系统通过对锂离子电芯充电电压和电流的控制、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控制、安全指标的测定等,保证锂离子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复杂程度、研发难度通常与锂离子电池模组中的锂离子电芯数量成正比。
3)结构件结构件作为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外壳,起到保护锂离子电芯和电源管理系统的作用,由于锂离子电池模组主要是放置在电子产品的内部工作,因此对结构件的精密性、绝缘性有较高的要求。
4)辅料辅料主要包括:绝缘胶纸、胶水、商标、连接电芯的导电极片、锡膏以及锡丝等。
对于电芯而言,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和铝塑膜五大主材占据90%以上的成本,而辅料如铜箔、铝箔、极耳、胶水等材料的成本不到10%。
而对于成品的电池模组,电芯价格超过一半,保护板占据剩余价值量的70%左右,结构件及辅料的成本约占15%。
图表10:消费类锂电池成品模组成本拆分1.4 涨价敏感性分析本文只限于探讨消费类的软包锂电池,即以钴酸锂正极为主,采用铝塑膜进行包装,电压平台为4.2V。
图表11:钴酸锂涨价敏感度分析在这里,型号A和型号B是两种不同的钴酸锂电池型号,所用的材料规格也有所不同,因此最终售价也不同。
以型号A(2910mAh)电池为例,在其它材料不变的前提下,若钴酸锂价格上涨19.6%,则对于电池厂商来说,电芯成本将上涨10%。
以电池厂15%的平均毛利率来计算,要想cover成本的上涨,保持毛利,则电池成品价格需要对应上涨 5.1%,而涨价后的毛利率降至14.3%。
对于钴酸锂年初至今60%左右的涨幅,电芯成本的提升就接近30%。
对于电池厂商而言,当前钴酸锂惊人的涨价幅度使得成品电池的价格不得不被动提升。
价格敏感度较高。
而对于锂和 IC而言,在消费类锂电池中的占比很小,中小幅度的价格上涨对成本基本没有影响。
价格敏感度较低。
2 强者恒强,多因素催生消费类电池集中度提升2.1电芯及PACK厂竞争格局分析首先,我们给出基于电池PACK厂德赛、欣旺达的波特五力模型。
图表12:德赛、欣旺达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首先在上游电芯层面,集中度越来越高。
Sony电芯因为经营和战略问题出售给了muRata,前景令人堪忧;SDI因为去年在三星自家手机Note7上的安全事故,其电池体系的设计令人怀疑,客户地位已经下滑;LGC转移了相当多资源在动力电池上,消费类电池后继乏力,南京工厂燃烧事件产生负面影响;ATL是毫无疑问的全球巨头,客户涵盖几乎所有一线消费终端大厂;光宇、力神则以国产机为主。
下游终端厂商层面,智能手机经过十多年的优胜劣汰,龙头厂商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国际市场由苹果、三星占据霸主地位,摩托罗拉已出售给联想,LG、索尼经营并不尽如人意;国内市场HOV均以1亿部左右的出货量甩开对手一大截,小米、联想、中兴、魅族、TCL、Coolpad在二线苦苦支撑。
笔电格局基本已定,联想(IBM)、HP、DELL、苹果、华硕、宏碁稳居TOP6位置。
现有竞争对手方面,PACK的核心在于保护板,封装只是收取加工费。
由于发展历史原因,可将消费电子大致分为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两大阵营。
传统的笔记本电脑阵营,电芯基本采用的18650电芯,bms和封装厂商是台系厂商的天下,新普、顺达、加百裕、新盛力号称台湾四大PACK厂。
而在智能手机领域,采用更加轻薄短小的软包电池,新生产业链转移到了中国大陆,德赛、欣旺达、飞毛腿、明美号称大陆四大PACK厂。
在BMS领域,德赛子公司蓝微、台湾华通、欣旺达最具优势,基本瓜分了全球主流手机厂家的BMS份额。
潜在进入者层面,经过十多年发展,目前PACK行业已经较为成熟,难有实力强劲的新进入者来蚕食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