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命周期和繁殖管理要素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52
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强化奶牛饲养管理,根据奶牛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手段,推行先进的科学饲养方法,做好奶牛各生理阶段的饲养管理,不断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减少疾病发病率,延长奶牛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对提高奶牛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一、奶牛阶段划分奶牛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和生理阶段分为后备和成母牛,后备牛又可被分为0-6月令的犊牛、7-15月令的育成牛、16月令到产犊前的青年牛。
青年牛妊娠产犊后转入成母牛群,成母牛又可划分为干奶牛和泌乳牛。
干奶牛,指成乳牛经过一个泌乳期的泌乳,妊娠7个月后,奶牛停止泌乳,进入恢复休整期,一般为2个月,可分为干奶前期(停奶-产前21天)与干奶后期(产前21天-分娩)。
泌乳牛指从产犊后开始泌乳,直至停奶的牛,可分为泌乳早期(分娩—产后21天)、泌乳盛期(产后22天—100天)、泌乳中期(101天—200天)、泌乳后期(201天—停奶)。
通常情况下,把干奶后期和泌乳早期称为围产期。
(一)犊牛期饲养管理犊牛期饲养分为断奶前和断奶后两个时期。
1、断奶前犊牛犊牛出生后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的粘液,确保呼吸畅通,让母牛舔干身上的羊水,利于子宫收缩复原,排出胎衣,如果脐带已断裂,可在断端用5%碘酊充分消毒,未断时在距腹部6-8cm 处用用消毒剪刀剪断,挤干脐带内血液,然后充分消毒。
新生犊牛在一个小时内必须吃上母亲的初乳,饲喂量为2-2.5kg,温度39O C+1℃,第二次饲喂应在出生后6-9小时,对小母犊,应持续饲喂3天初乳,如果母牛患病或头胎牛,可饲喂分娩日期相近的其它健康母牛的初乳或以前冷冻的其他健康母牛的初乳。
3天后饲喂混合奶或犊牛代乳料,每次喂完后擦干嘴部,一周后训练吃草料,逐渐增加喂量,尽量提高日增重,日增重不低于700克。
犊牛出生10日内,打号、谱系登记。
犊牛出生后20—30天,用电烙铁或药物去角。
出生后2—6周去副乳头,最好避开夏季。
韩金生伊利集团第一示范牧场繁殖管理是奶牛场生产管理的关健环节,奶牛只有经配种、怀孕、产犊后才能产奶。
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年产一胎,即胎间距(两次产犊的间隔天数)365天,减去60天干奶期,一胎的正常泌乳期为305天。
低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缩短,因为低产奶牛的泌乳期较短,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低。
高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延长,因为高产奶牛的泌乳期较长,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高。
奶牛适宜的胎间距范围为340-400天,适宜的泌乳期范围为280-340天,产后适宜的配种时间为60-120天。
胎间距过短,影响胎次产奶量,胎间距过长,影响终生产奶量。
奶牛若失去了繁殖能力,也就失去了饲养价值,而不得不被淘汰。
奶牛因繁殖问题被淘汰的,占成母牛淘汰数的比例,一般达30%以上。
奶牛因健康原因淘汰占成母牛淘汰数的70%,其中因繁殖而被淘汰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淘汰胎次最低,奶牛因繁殖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高于其它疾病,如肢蹄病和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搞好奶牛的繁殖管理,对提高奶牛产奶量和降低饲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奶牛繁殖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发情管理、配种管理、妊娠管理、分娩管理。
A. 奶牛的发情管理:发情和排卵是母牛繁殖活动的主要生理现象,也是母牛能否配种受胎的首要条件,排卵是发情的目的和结果。
奶牛每隔一定时间要发情一次,两次发情的间隔天数称发情周期。
奶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左右,而18-25天的占80%以上。
发情周期的出现,主要是由卵巢上黄体和卵泡周期性活动的结果。
母牛在下次发情前5天黄体开始萎缩,卵泡开始发育,逐渐成熟,成熟的卵泡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引起母牛发情。
母牛的排卵时间在发情开始后(12-36小时,平均27小时左右)。
排卵后6-8小时开始形成黄体,经4天黄体开始分泌孕酮,排卵后8天黄体体积最大。
若母牛配种妊娠,妊娠黄体维持到分娩后30天才萎缩,未妊母牛的性周期黄体于排卵后14-15天或下次发情前5天开始萎缩。
奶牛繁殖的几方面管理要点作者:李鑫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10期摘要:繁殖管理是奶牛管理中的重要生产环节,保持奶牛较为适宜的胎间距,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从而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奶牛的繁殖管理,做好奶牛繁殖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
现重点介绍奶牛繁殖管理的工作要点。
关键词:奶牛;繁殖管理;牛群;发情;配种;妊娠;分娩中图分类号:S82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10-0072-011公牛精液的选择因奶牛的产奶性能是具遗传性的,所以在选择奶公牛时,首先要看其产奶能力,其次再看使用寿命。
在选择时要根据本场的实际养殖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公牛。
为了提高奶牛场产母犊的机率,使奶牛场生产出子宫良好、繁殖性能良好的奶牛,一般选择性别控制精液,以提高母犊率,为后备牛的选择提供更多的空间。
精液的品质对于奶牛的配种受胎率,以及犊牛的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配种前要定期对公牛的精液进行检测,以保证精液品质的优良。
目前奶牛养殖生产中常使用冷冻精液进行配种,在使用时为保证精子的活力,要注意正确的解冻精液,并且在解冻后立即输精。
2奶牛的发情管理母牛的初情期一般发生在6~10月龄,平均为8月龄,母牛初情期到来并不意味着就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此时不宜配种。
育成母牛一般在8~12月龄时达到性成熟,当母牛达到性成熟时,并不一定就达到了体成熟,因此,母牛达到性成熟也不是配种的最佳时机,只有育成母牛体成熟和性成熟都发育完全时才可参与配种,一般育成母牛的体成熟发生在16~20月龄,平均18月龄,此时母牛已具备配种能力。
母牛的性成熟、体成熟以及初情期受到母牛的品种、饲养条件、营养水平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工作,选择最佳的配种时机,可以提高配种受胎率。
一般奶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当母牛发情时,常表现为兴奋、精神不安、不停的走动、哞叫、产奶量下降,愿意接受其他公牛的爬跨。
doi:10.19369/ki.2095—9737.2021.01.021奶牛各阶段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方法徐帮奎(黑龙江省安达市奶牛服务中心,黑龙江安达151800)摘要:奶牛的生产周期可以分为泌乳期和干奶期+不同的生理阶段,奶牛的生理特点不同,对营养物质和饲养管理的要求也不同,在泌乳初期,奶牛刚经历分娩,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使体质尽快的恢复,提高奶牛的各项机能,在泌乳盛期奶牛的产奶量增加,并达到了泌乳高峰期,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到了泌乳中后期则要使泌乳量逐渐的减少,保持奶牛适宜的膘情。
干奶期则奶牛得以修整,为下一个生产周期打好基础。
关键词:奶牛;泌乳期;干奶期;生理特点;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23.8文献标识码:B1泌乳期的饲养管理1.1泌乳初期1.1.1生理特泌乳前期是指母牛产后2〜3周,此阶段奶牛的生理特点是刚经历分娩,体质较为衰弱,处于气血两亏的状态,并且产道还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生殖道没有复原,恶露也没有排干净,并且乳房还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泌乳前期的奶牛通常抵抗力较差,并且消化机能还没有恢复,食欲较差,采食量不高,但是此阶段乳腺功能却进一步的加强,产奶量开始逐渐的增加,不足的采食量与较多的产奶量会导致奶牛在泌乳初期易发生能量负平衡。
因此,此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使奶牛的体质得以快速的恢复,消化机能逐渐的提高,使采食量增加,从而满足奶牛逐渐增加的产奶量的营养需求+并且,此阶段还要使奶牛的生殖系统得以恢复,促使恶露尽快排尽,保持奶牛良好的繁殖性能+1.1.2饲养管理在饲养方面,奶牛产后不宜立即喂料,要先喂适量的?皮红糖水,在产后3天再提供优质的青干草,在8〜5天后逐渐的增加青饲料和青贮料的饲喂量,使奶牛在1周后食欲和消化机能恢复正常,精料则每隔2〜3天增加0.5〜1kg,直至正常的饲喂量为止+在饲料的恢复上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对于奶牛的健康不利+在管理上则要注意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和牛体的卫生,防止产后奶牛感染病菌而患病+为了避免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等文章编号2095—9737(2021)01—0083—01疾病,在最初几次挤奶时不能将奶一次性挤净,通常第一天挤奶量满足犊牛需要即可,在第二天挤1/3,第三天挤1/2,在每次挤奶时要将第一把奶弃掉,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在每次挤奶前都要使用热毛巾进行热敷+1.2泌乳盛期1.2.1生理特泌乳盛期一般在产后15天到3个月左右,此阶段奶牛的生理特点是乳房的水肿已消退,体质也基本恢复正常,产奶量逐渐的增加,并在产后80天左右达到了泌乳高峰期,但是采食量却没有达到最大,一般在产后80〜100天达到最大采食量,此阶段奶牛机体的代谢率较高,母牛大多数会出现掉膘严重的现象,有的奶牛甚至会减重80〜50kg。
奶牛的饲养管理一、成年奶牛的饲养管理(一)把握奶牛的繁殖周期,产犊→40天后发情→人工授精→妊娠诊断→产犊前两个月进入干乳期→产犊,为一个完整的繁殖周期。
奶牛的收益主要是看终生产犊数量及产犊后的产奶周期。
因此需注意以下几点:1、产奶高峰期母牛体重最轻,所以配种要在产犊40天后,配种成功率高。
2、配种要最大可能扩大母牛终生繁殖有效性,即多产小牛,一是提高配种成功率,二是注意产后及时断奶。
※3、奶牛产犊间隔,即繁殖的一个周期,最好控制在12-13个月之间,关键问题还是提高配种成功率。
母牛不产犊就不可能进入产奶周期。
产奶曲线:0-45天达到高峰期。
45-200天为产奶高峰维持期,此时为产奶盈利期。
200-250高峰下降期。
250天设定为盈利平衡点,以后为亏损期。
300-360天为干乳期,准备产犊及另一个产奶周期。
所以要尽可能多处于盈利区,就要掌握两点,一是哺乳早期怀孕,二是提高250天前的产奶量。
根据以色列及奶牛发达国家实践证明,产犊间隔在12-13个月之间最理想,如果超过13.6-14个月就证明牛群繁殖有问题,利润也将下滑很大。
那么,怎样控制产犊间隔呢?产犊间隔=怀孕期(固定的)+空怀期,因此控制空怀期很重要。
因此牛群的管理,要在产犊后45-60天后,密切观察母牛发情情况,及时配种,一个好的牛群,应该在产犊60天以后的第一和第二个情期能够配种成功,这样,大部分牛的等待天数控制在86-115天,超过了这个天数,整个牛群的平均产犊周期拉长,效益自然降低。
以色列,产后305天后还泌乳18公斤的奶牛就要被淘汰,这其中也是这个道理,即:延长了泌乳周期,则延长了产犊间隔,母牛终生生小牛数减少,结果导致盈利降低。
(二)奶牛的发情表现:1、不休息,运动量增加。
2、紧张,发出叫声,牛耳不停地动,性情暴躁。
3、阴道口及尾部有清而透明的粘液,阴门肿胀发红。
但如果粘液发红,说明已是发情后两天了,配种已晚。
4、有爬跨行为,牛之间互相舔。
奶牛繁殖管理繁殖, 奶牛奶牛繁殖管理办奶牛场的目的:一,通过多产牛奶获得利润;二,增殖扩群。
要达到上述的目的,需要有高水平的繁殖成绩为基础,而高水平的繁殖成绩离不开科学细致的繁殖管理。
因此,奶牛繁殖管理规范化,对于奶牛场是十分必要的。
一、繁殖指标:1、年总受胎率≥95%(成+青)2、年情期受胎率≥55%(成+青)3、年一次配种受胎率≥65%(成+青)4、年空怀率≤5%(成+青)5、产后平均始配天数:80天,平均配准天数:115天6、平均胎间距(产犊间隔):400天7、青年牛初配标准:月龄16-18个月,体重≥370kg8、初产月龄:25-28个月9、难孕牛≤5%(经产牛半年以上未妊+青年牛20个月以上未妊)10、年流产率≤7%11、年繁殖率≥90%二、发情牛的观察1、人工授精员,饲养员,夜班工共同观察,以人工授精员为主。
2、每天最少观察3次,一般3—6次,上槽前半小时,下槽后半小时为观察的最佳时机。
每个运动场每次观察不少于五分钟。
3、对于已计划参加配种的青年牛未见发情者要重点观察并及时进行产科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分娩1、要有专门的产房,及产间。
设有专门的接产人员要经过培训,具有相当的技术水平。
2、妊娠牛距预产期7—15天提前进入产房。
3、要保障分娩在产间进行。
产间用前、用后要及时消毒,及时更换褥草。
4、接产人员要穿工作服,接产前手臂及一切相关器械都要进行消毒。
5、分娩母牛后躯产前、产后进行消毒。
母牛在产间期,每天后躯消毒一次,产间每天消毒一次。
6、以自然分娩为主,需要助产时,由兽医技术人员按产科要求助产。
四、产后监护1、产后注意观察母牛有无异常反映。
如努责强烈,排血过多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检查是否还有胎儿遗留腹中,及产道有无损伤,及时发现宫脱出。
2、产后12小时内,注意观察胎衣是否排出。
胎衣不下者,应在12—36小时内,实施人工剥离,易者要剥离干净,难者不宜强行剥离。
术后子宫内投入土霉素等抗生素药物,以防止感染,有全身症状者请兽医配合治疗。
奶牛的饲养管理第一节:犊牛的饲养管理犊牛一般指从出生到6个月龄阶段的小牛。
犊牛生长发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生长发育甚至奶牛一生的产奶性能,只有对犊牛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使牛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一、犊牛的特点(一)抗病力弱:初生犊牛由于组织器官尚未充分发育,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因而容易患病。
(二)消化器官发育尚未健全:犊牛出生1—2周内几乎不进行反刍,一般从第3周开始才出现反刍。
初生犊牛虽有四个胃,但真正起作用的只有真胃,因此,初生犊牛应喂营养丰富而易于被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初乳,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大和采食植物性饲料,胃的发育逐步趋于键全,消化、吸收能力也逐步提高。
(三)生长发育速度快:给犊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合理的营养,以促进其健康的发育成长。
二、犊牛的饲养(一)喂足初乳:母牛产后5天之内的乳称初乳,小牛生下来以后,应尽快吃上初乳,一般认为在半小时左右吃上初乳比较好,第一次让小牛吃足初乳,每天吃的初乳量按小牛体重的1/8—1/6供给,每天喂3次,温度在35℃—38℃之间,如果是犊牛自食母乳时,要经常消毒母牛乳房和关注犊牛是否吃饱母乳。
人工饲喂初乳,若温度低于35℃,容易引起犊牛胃肠疾病,若高于38℃,容易引起犊牛消化不良和口腔炎。
如果产犊母牛死亡或因病而引起初乳不能利用时,可喂其它母乳的初乳。
若没有初乳可用人工乳代替,其配方是:新鲜鸡蛋3个,搅拌均匀后加入500克水中,加热70—80℃10分钟,冷却到40℃混入常乳中喂给犊牛。
在喂给常乳时,头一个月每头犊牛每天可喂给250毫克的土霉素。
喂给初乳的好处:①可提高犊牛抵抗疾病的能力。
②满足犊牛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③有利于胎粪的排出。
(二)哺喂常乳1、哺乳牛的常乳期约为60-90天,哺乳量约为300-500千克,日喂奶2-3次,奶量的2/3在前50天内喂完,而实施早期断奶的犊牛一般喂奶时间为30-50天。
奶牛饲养管理关键100天
奶牛的饲养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天)、泌乳中期(产后71天―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1天―305天)、干乳期(产后306
天―365天)。
其中产前30天(第二个干乳月)和产后70天(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天,这期间要经历停乳、分娩、哺乳、高泌乳及初配等生理过程及应激反应。
因此,抓好产前30天至产后70天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到奶牛本胎次的产奶量,也直接关系到产后发情、配种、妊娠以及下胎的产奶量等,关键100天的管理,需注意以下几方面要点。
控制围产期疾病的发生
1、酮病是奶牛最主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引起整体能量代谢的紊乱。
2、产后瘫痪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
3、胎衣不下多发生于营养不良的牛,孕牛的饲料配合应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同时注意妊娠后期的适当运动。
4、产后截瘫常因胎儿过大、胎位不正等难产过程中,挫伤了坐骨神经或闭孔神经而引起,应给予高度重视。
5、皱胃移位由于分娩的应激使血钙浓度降低,肌张力下降而引起第四胃移位。
产后瘫痪也是诱因,子宫炎、乳房炎引起的妊娠中毒也可引起皱胃移位。
保证饲料及营养物质的合理配给
1、产前30天①严格控制精料喂量,防止干奶期营养水平过高而肥胖。
②产前2周,对年老体弱及发病的奶牛应用搪钙疗法,肌肉注射维生素D3、孕酮等。
以预防乳热症、胎衣不下和酮病的发生。
2、产后70天①严格饲养技术,保证饲料及营养物质的合理配给,保持瘤胃的正常环境和消化机能,防止前胃弛缓和乳脂率下降。
②注意青贮饲料喂量,防止喂量过大而影响其他营养物质。
奶牛饲养管理的关键100天奶牛的阶段饲养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天)、泌乳中期(产后71―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1―305天)、干乳期(产后306―365天)。
其中产前30天(第二个干乳月)和产后70天(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天,这期间要经历停乳、分娩、哺乳、高泌乳及初配等生理过程及应激反应。
因此,抓好产前30天至产后70天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不仅影响到奶牛本胎次的产奶量,也直接关系到产后发情、配种、妊娠以及下一胎的产奶量等,关键100天的管理,需注意以下几方面要点:一、控制围产期疾病的发生1.酮病是奶牛最主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引起整体能量代谢的紊乱。
预防酮病发生最适当的饲养原则是根据体况确定饲料能量水平,使之既不要过肥,也不要过瘦。
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应适中,可约占16%。
舍饲奶牛按每千克产奶量给精料约3千克。
2.产后瘫痪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
产前30天(第二个干乳月),每日每头牛进食钙低于20克,钙磷比例控制在2∶1范围时,可有效预防产后瘫痪。
3.胎衣不下产后胎衣不下和生殖器官的感染多发生于营养不良的牛。
主要因钙、维生素e和硒缺乏,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及胎盘炎症引起。
因此,孕牛的饲料配合应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同时注意妊娠后期的适当运动。
4.产后截瘫常因胎儿过大、胎位不正等难产过程中,挫伤了坐骨神经或闭孔神经而引起。
应给予高度重视。
5.皱胃移位由于分娩的应激使血钙浓度降低,肌张力下降而引起第四胃移位。
据报道,产后瘫痪也是诱因,可使皱胃移位的发病率增加4.8倍。
子宫炎、乳房炎引起的妊娠中毒也可引起皱胃移位。
减少经产牛日喂精料至4―5千克时,本病年发生率(0.12%)显著降低。
二、保证饲料及营养物质的合理配给1.产前30天精料配方:我国奶牛饲养所用的粗料,一般平均粗蛋白质含量在5%-8%,产奶净能为3.766-4.184兆焦/千克;在这样的粗料条件下,体重66-650千克和500-550千克奶牛干乳后的精料配方为:玉米52%和44%、豆饼34%和48%、麸皮13%和37%、食盐均为1%。
奶牛各个关键时期精细管理1、干奶围产期前沿一一做好干奶工作干奶体况评分:最好在3.2分(老标准3.5分)干奶前:提前40天检查奶牛体况、健康状况、提前做隐形乳房炎检查干奶前修蹄工作干奶时,一定要用干奶药;干奶期饲养,低能量低钙,增加优质干草;干奶期精饲料控制在3公斤或者以下,优质干草6公斤以上,添加燕麦草最佳!干物质采食量控制在13.5公斤内。
2、围产产前21-27天进入产房的围产牛群饲养(考虑许多牛提前一周产犊);泌乳前期21-27天天饲料与产后饲料不一样;提前过渡,减少应激;分娩前1-2周开始过渡到泌乳精料;临产前1日转入待产区饲养;产前7天,进行药浴乳头。
关注:围产期奶牛的损失奶牛围产期引发的营养代谢病和繁殖障碍淘汰率高达30%;平均利用胎次降到3胎以下;中国荷斯坦奶牛围产期脂肪肝的发病率高达41.9%;围产期管理不当造成患牛免疫力和繁殖力下降;围产期管理不当会诱发产后瘫痪、乳房炎、酮病、皱胃移位、子宫炎等疾病;围产期掌握奶牛的“生死”关;美国62.5万头淘汰奶牛的研究数据表明,产后40天内的淘汰率占总淘汰率的20%,明显高于泌乳100天以后的淘汰率。
3、产房管理与接产围产期的核心重点在产房,产房最好天天消毒,产房挤奶设备齐全接产人员昼夜值班,有交接班制度产床铺软草(燕麦草秸秆或者黍秸秆)垫草厚度30公分,要求压踏实后30公分;产床保持干燥、干净、舒适;产房内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无异味;产房要便于刷洗,排水通畅;及时清除产房内胎衣和恶露:最好用石灰覆盖后清理出去,接着消毒,胎衣落地部位的地面,碱性消毒好。
准备存放胎衣的专用消毒桶,专用小车拉运,消毒清理深埋。
牛分娩应尽量使其自然分娩,产后一次性挤干净奶,直接上挤奶设备挤奶,(有时候手工挤第一次初乳)30分钟至1小时内第一次初乳喂小牛。
4、健康养殖从犊牛抓起产后犊牛擦干净口鼻-、脐带消毒,断脐带8公分;浴霸晒干,环境温度22。
;秤重,量体尺;产后0.5-1小时内喂初乳4公斤,初乳免疫球蛋白达标50-140mg∕cm初乳,只喂一次;30-36小时监测初乳免疫球蛋白最好6.0g以上/每百m1血清喂奶,必须巴杀消毒!63°30分钟,60°1小时;饮水,温水30日龄以上犊牛开始少增加燕麦草;(代乳粉的合理应用)早期断奶60天哺乳期;哺乳量540公斤以上/哺乳期。
奶牛繁殖的科学管理繁殖管理是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奶牛只有经配种、妊娠、产犊后才能产奶。
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年产一胎,即胎间距365天,减去60天干奶期,一胎的正常泌乳天数为305天。
奶牛适宜的胎间距范围为340—390天,适宜的泌乳期为280—330天,产后适宜的配妊时间为60—110天。
胎间距过短,影响当胎产奶量,胎间距过长,影响终生产奶量。
因此,搞好奶牛的繁殖管理对提高产奶量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发情管理育成母牛的初情期一般为6—10月龄,平均8月龄,表明母牛具有繁殖的可能性,但不一定有繁殖能力。
育成母牛的性成熟期是指生殖生理机能成熟的时期,一般为8—12月龄,平均10月龄,表明母牛具有繁殖能力,但不一定可以配种。
育成母牛的体成熟期是指机体各部分的发育已经成熟,一般为16—20月龄,平均18月龄,表明母牛能够配种。
育成母牛的初情期、性成熟期、体成熟期受母牛的品种、饲养管理条件、营养状况、环境气温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成母牛生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平均52天,30—90天占70%。
奶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与产犊季节和母牛子宫健康状况有关,冬春季比夏秋季产犊的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晚8天,分别为56天和48天。
初情期延长的育成母牛和产后第一次发情延迟的成年母牛要查明原因,检查饲养管理情况及母牛的内生殖器官。
发情鉴定:奶牛发情周期平均21天,18—25天占80%以上。
母牛发情的主要表现:①性欲。
接受其它母牛爬跨时站立不动,即所谓的站立发情表现,同时爬跨其他母牛。
②性兴奋。
精神不安,不停走动,不时哞叫,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
③生殖道排出粘液。
外阴肿胀,阴道粘膜潮红,从阴门流出条状或线状透明粘液。
④直肠检查卵巢上有成熟卵泡,阴道检查子宫颈口潮红、开张,流出透明粘液。
发情鉴定的方法主要采取观察法。
有88%的发情母牛表现站立发情症状,在表现站立发情的母牛中,早晨出现爬跨的占60%,中午出现爬跨的占10%,傍晚出现爬跨的占79%;早、中、晚观察一次的发情检查率分别为5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