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学会十大法庭电影
- 格式:doc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3
浅析希德尼·鲁迈特的处女作影片《十二怒汉》《十二怒汉》是由希德尼·鲁迈特执导,于1957年上映的法庭剧情片,影片讲述了在一宗被控杀人案中,陪审团12名成员经过艰苦的辩论和思考,最终达成了一致的结论。
这部影片不但是希德尼·鲁迈特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一部经典的法庭电影,至今仍被广泛地讨论和学习。
首先,影片中的探讨思想价值观念是非常深刻和有意义的。
影片中的12名陪审团成员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从最初的简单和片面的思维到最后的选择精神的反思,影片通过探讨价值观念的转变,表现了人性在挑战价值观念中的成长和变革的过程。
这种探讨思想的深入,让影片不仅是对司法制度的探讨,同时也是对人类精神成长的一种深刻诠释。
其次,影片通过具体的人物构建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人性和社会的缺陷。
影片中的12个人物从出现的第一刻就开始了各自的互动和难以调和的矛盾,原本仅仅是关于一个案件的争议,但随着陪审员们的争鸣不断升级,矛盾也随之加深和激化,涉及到了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影片最终展现了人性中的人情、偏见等负面因素和社会中的权力斗争和阶级争议等问题。
再次,影片细节的处理非常巧妙,配乐和摄影也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以一个包裹从每个角度出现的故事开场,一种音乐铺垫和配合镜头的转换,不仅演示了每一个人的独立思考,也展现了片中微妙角度的采用。
同时,影片运用了黄昏视图的摄影和暖色干涉深入的配乐,使影片的氛围更加凝重和诠释,使影片的思想内涵得以更加饱满地传达。
总之,《十二怒汉》不仅是一部经典的法庭电影,同时也是一个对思想价值观念的探究和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反思。
在本片中,演员们的演技和导演的处理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不失为一部值得学习和推荐的电影佳作。
第1篇一、引言法律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通过讲述法律事件、法律人物或法律制度,向观众传递法律知识、法律精神以及法律价值。
其中,《十二怒汉》作为一部经典的美国法律电影,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从剧情分析、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方面对《十二怒汉》进行案例分析。
二、剧情分析《十二怒汉》讲述了一个关于陪审团制度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一位名叫丹尼的青少年因涉嫌谋杀自己的父亲而被起诉。
在陪审团审理过程中,12名陪审员需要共同决定被告是否有罪。
在讨论过程中,陪审员们对案件事实、证据以及法律原则产生了分歧,最终通过互相尊重、理性思考和民主协商,达成了共识,维护了法律的公正。
影片以一个法庭审判的场景为背景,将陪审团的讨论过程作为主线,通过紧张的节奏和紧张的气氛,展现了陪审团制度在维护法律公正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下是剧情分析的几个关键点:1. 案件背景:影片以一起青少年谋杀案为背景,反映了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的关注和担忧。
2. 陪审团组成:12名陪审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职业,代表了社会的多样性。
3. 案件审理过程:在审理过程中,陪审员们对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原则产生了分歧,展现了陪审团制度在维护法律公正方面的挑战。
4. 陪审团讨论:影片着重描绘了陪审员们在讨论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妥协,最终达成共识。
三、人物塑造《十二怒汉》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各异,为影片增色不少。
以下是几个关键人物的分析:1. 丹尼:影片的主人公,一个青少年犯罪嫌疑人。
他的形象塑造体现了青少年犯罪的复杂性,引发了观众对青少年教育和法律制度的思考。
2. 陪审员们:12名陪审员代表了社会的多样性,他们的性格、背景和价值观各不相同。
在讨论过程中,他们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共同推动了案件的审理。
3. 法官:法官在影片中扮演着监督和引导的角色,他的形象体现了法律的威严和公正。
四、主题思想《十二怒汉》通过讲述陪审团制度的故事,传递了以下主题思想:1. 法律公正:影片强调法律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的作用,要求人们在面对争议时,必须坚持理性思考和民主协商。
(来自豆瓣——法律电影:影像中的正义小组,十一月的雨)法律题材电影汇总(更新至130部)1、《十二怒汉》12 Angry Men (1957):西德尼•鲁迈特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个人认为在法律电影中排名第一,在imdb的排名也相当靠前。
2007年俄罗斯导演米哈尔科夫翻拍了这部经典,重拍版亦获得很多的好评。
2、《大审判》The Verdict (1982) :西德尼•鲁迈特导演作品,保罗•纽曼演一个穷困于酒的律师办一个重振雄风的案子。
本片能反映出在美国“小律师”与“大律师”法庭如何搏弈,富有信息,很能给人各种启发。
好片啊。
3、《判我有罪》Find Me Guilty(2006):西德尼•鲁迈特导演作品。
影片根据美国司法历史上最长的一次黑帮刑事审判改编而成,主人公为上世纪80年代的传奇帮派头目杰基•迪诺西奥(Jackie DiNorscio),故事情节与台词片段均采自18年前入档的庭审记录。
由于案情复杂,且牵涉人物众多,审判持续21个月之久,并创下多项纪录:创下了多项庭审纪录:20名被告配备了20名辩护律师、8个陪审团轮番上阵以及史无前例的超长结案陈词(其中一位辩护律师的结案陈词居然宣读了5天)。
4、《在魔鬼知道你死前》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2008):西德尼•鲁迈特导演作品。
片名出自于一句爱尔兰当地谚语:“在魔鬼知道你死之前,希望你已经在天堂待了半个小时。
”(May you be in heaven half an hour 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导演通过对一个犯罪惊悚的故事描述,揭示人性罪恶及黑暗的一面。
5、《性书大亨》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1997):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片,曾执导过《飞跃疯人院》《莫扎特传》的著名导演米洛斯•福曼作品,一个激荡人心的故事,一切关于言论自由,一切关乎宪政理想。
1,《费城故事》,经典中的经典。
这部电影是最先给予我心灵上的震撼的律师电影。
它最成功之处是在传扬真善美的同时,避免了中国电影常见的对人物的高大全的处理。
丹泽尔.华盛顿本人甚至很憎恶同性恋,也惧怕爱滋病,但在被震动之毅然投身诉讼的行为更使人感动。
同时,它展现的娴熟和精彩的法庭辩论场面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
其实,这是个再主流不能的电影了,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清楚,叙事手段十分正统,甚至在片头采用了那种纯粹以费城风物为画面的纯粹主题歌放送手法。
结局也是正义终究战胜非正义的典型路数。
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人没有目眩神迷的疏离感,而是每次看时都结结实实地被感动番。
看两位纯粹演技派演员飙戏真是莫大的享受。
2,《刺杀肯尼迪》(JFK)是我最喜欢的另一部。
这一部的情节稍微冗长松散一些,但也正是如此,才在结尾处展示了Oliver Stone的导演天才。
凯文.科斯特纳的演技不用赘述了,光是结案陈词那段二十多分钟的激情演讲就足以使这部电影名垂青史了。
由此也喜欢上了凯文,貌似他总是很善于诠释那种大义凛然不惜与整个世界作战的悲壮检察官,比如80年代和肖恩.康纳利合作的“The Untouchable"也是如此。
推荐一下。
此外,还特别喜欢他主演的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纪实电影"Thirteen Days”,非常好看。
3,《性书大亨》,关于first amendment的最生动的教材,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淫秽杂志出版商为争取言论自由不懈斗争的故事。
里面Edward Norton的表演很出彩,稚嫩而有雄心,最后在伦奎斯特法院辩论那段尤其精彩,连看了好几遍,并且爱屋及乌后来把这份判决书原文down下来学习。
4,《杀死一只知更鸟》和《因父之名》都是法学院放的经典电影,但我个人并不太感冒,觉得很一般。
不过,还是很喜欢格里高利.派克的,尤其是他晚年主演的《麦克阿瑟将军》。
5,《一级恐惧》,里察.基尔与Edward Norton主演,后者演技尤其值得称赞。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日益加深。
一部优秀的法律题材电影,不仅能让人在娱乐中了解法律知识,还能引发人们对正义、道德、人性的思考。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部充满思辨与挑战的电影——《十二公民》。
一、电影简介《十二公民》改编自美国经典话剧《十二怒汉》,讲述了在一个虚构的法庭上,12位陪审员围绕一名被控谋杀的青年的案件展开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的故事。
影片通过紧张的剧情、精彩的对话、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法律的公正以及正义的伟大。
二、案例分析1. 法律的公正与正义电影中,12位陪审员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偏见和情感,试图说服他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反思、辩论,最终达成共识。
这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保障了人民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应平等对待,无论贫富贵贱、身份地位。
2. 人性的复杂性电影中,每位陪审员都有着自己的生活背景、价值观和情感。
在讨论过程中,他们不断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有的陪审员偏袒被告,有的则坚持公正;有的陪审员被情感左右,有的则理性思考。
这种复杂的人性,使电影更具现实意义。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
3.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在电影中,一位陪审员因个人道德观念而坚持公正,与其他陪审员产生分歧。
这引发了关于道德与法律冲突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当道德与法律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抉择?这部电影给出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4.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电影中,12位陪审员在讨论过程中,需要相互倾听、相互尊重、相互合作。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达成共识,实现正义。
这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我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三、电影推荐理由1. 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十二公民》的剧情紧凑,引人入胜。
在短短的120分钟内,观众可以感受到法庭的紧张气氛、陪审员的矛盾心理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全球最经典的20部法律电影,你看了几部?No.20 《大审判》The Verdict (1982)这部影片主要是讲一个穷困潦倒的波士顿律师是如何振作,如何为了正义和自尊打赢一场官司的故事。
标题“The Verdict(陪审团的裁决,或仅仅是普通的决定)”一语“三”关,它不仅指示着法院对案子作的决定(文学专业术语之“外界矛盾”Outer Conflict)和弗兰克对自己良心作的决定(“内部矛盾”Inner Conflict),还暗示着弗兰克将如何度过剩下的人生。
No.19 《东京审判》(2006)《东京审判》是由高群书执导,刘松仁、曾江、英达、朱孝天等担任主演的历史纪录片。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该法庭由11个国家的11名法官组成。
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以梅汝璈为首的中国法官在大国利益主导的势力挤压下,奋力突围,终于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七个战犯送上绞刑架。
这部影片优点之一就是反省历史的态度,它不是以狭隘的民族情感去增加彼此间的仇恨,而是以健康的心态去激发对民族自尊的热爱,表达对和平的追求。
No.18 《失控的陪审团》Runaway Jury (2003)《失控的陪审团》是加里·弗雷德执导,约翰·库萨克、达斯汀·霍夫曼等主演的剧情片,改编自约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说,讲美国陪审团的故事。
美国裁判重大刑事案件时会使用陪审团制度,由陪审团决定案件的事实认定,法官负责裁定量刑。
人们对这种制度褒贬不一,影片讲述的就是各群体为了自己的利益企图控制陪审团按照自己的意愿裁判案件。
这部影片能够使人反思“陪审团制度”。
No.17 《造雨人》The Rainmaker (1997)《造雨人》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特·达蒙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讲述了鲁迪·贝勒是刚踏进律师这一行当的新手想尽早大展宏图的故事。
公民精神的胜利三个版本《十二怒汉》
时间之葬
【期刊名称】《电影世界》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在IMDB的TOP250榜单上,《十二怒汉》高居第七,是排名最高的法庭片。
在2007年由AFI(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部美国电影中,它也与《杀死一只知更鸟》身为唯二的法庭片,登堂入室。
毫不夸张地说,《十二怒汉》就是法庭片的象征和代言人,每当人们试图寻求法理的公正与真意,便去看《十二怒汉》。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时间之葬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
【相关文献】
1.“怒”的交锋与衍变——俄版电影《十二怒汉》大审判中“怒”的解析 [J], 沈兆文
2.中西方意识形态差异下的电影文本分析r——以《十二怒汉》与《十二公民》为例 [J], 张咪
3.中美翻拍电影比较研究r——以《十二公民》和《十二怒汉》为例 [J], 刘芳
4.析《十二公民》对《十二怒汉》的本土化改编策略 [J], 黄丝雨
5.法学视域下《十二怒汉》“怒”的意味分析 [J], 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典法律电影1301、《十二怒汉》12 Angry Men (1957):西德尼•鲁迈特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个人认为在法律电影中排名第一,在imdb的排名也相当靠前。
2007年俄罗斯导演米哈尔科夫翻拍了这部经典,重拍版亦获得很多的好评。
2、《大审判》The Verdict (1982) :西德尼•鲁迈特导演作品,保罗•纽曼演一个穷困于酒的律师办一个重振雄风的案子。
本片能反映出在美国“小律师”与“大律师”法庭如何搏弈,富有信息,很能给人各种启发。
好片啊。
3、《判我有罪》Find Me Guilty(2006):西德尼•鲁迈特导演作品。
影片根据美国司法历史上最长的一次黑帮刑事审判改编而成,主人公为上世纪80年代的传奇帮派头目杰基•迪诺西奥(Jackie DiNorscio),故事情节与台词片段均采自18年前入档的庭审记录。
由于案情复杂,且牵涉人物众多,审判持续21个月之久,并创下多项纪录:创下了多项庭审纪录:20名被告配备了20名辩护律师、8个陪审团轮番上阵以及史无前例的超长结案陈词(其中一位辩护律师的结案陈词居然宣读了5天)。
4、《在魔鬼知道你死前》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2008):西德尼•鲁迈特导演作品。
片名出自于一句爱尔兰当地谚语:“在魔鬼知道你死之前,希望你已经在天堂待了半个小时。
”(May you be in heaven half an hour 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导演通过对一个犯罪惊悚的故事描述,揭示人性罪恶及黑暗的一面。
5、《性书大亨》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1997):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片,曾执导过《飞跃疯人院》《莫扎特传》的著名导演米洛斯•福曼作品,一个激荡人心的故事,一切关于言论自由,一切关乎宪政理想。
6、《公民行动》A Civil Action (1998) :又名“禁止的真相”、“民事诉讼”,是由畅销作家强纳森•哈尔的名作《民事诉讼》改编,真实事件,环保题材。
有教育意义的法制电影电影作为一种流行的娱乐媒介,不仅可以带给观众们欢乐和娱乐,更可以通过精彩的剧情和情节,向观众们传递重要的价值观念和启示。
在法制教育方面,法制电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电影以法律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引导观众了解和认识法律,增强法制观念,提升法律意识。
以下是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制电影。
1.《法官》这部电影是由韩国导演朴赞郁执导,讲述了一位法官为了寻找真相,勇敢应对法律困境的故事。
通过展现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执法原则和道德准则,这部电影深入探讨了法律与正义的关系,使观众意识到法官的重要性和责任。
观众可以从电影中学习到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同时也能明白法官在处理案件时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2.《无罪之最》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讲述了冤案的故事。
故事中,一名无辜的男子被错误判定为杀人犯,最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终于被洗清了罪名。
这部电影通过展示冤案的严重后果和法官的失职行为,教育观众关于司法公正和执法权威的重要性。
观众可以从中认识到司法系统的局限性,以及不可忽视的证据和程序问题。
3.《十二怒汉》这部经典的法制电影由美国导演西德尼·吕美特执导,讲述了一个陪审团在审判一个年轻男子的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意见和思考方式。
通过展示陪审员对案件的辩论和思考,电影引导观众了解和思考法律、道德和正义的关系。
这部电影强调了公开审判和证据的重要性,教育观众在作出判断时要客观公正,并重视每个人的权益。
4.《见证人》这部中国电影由冯小刚执导,讲述了一个农村妇女在成为目击者后,为了保护证人和公平正义,勇敢面对黑社会的故事。
通过展示普通人与社会问题的交织,电影向观众传递了法制观念和公正的思考。
观众可以从中学习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公共秩序和正义。
总之,法制电影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它们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向观众传递法律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观。
观众通过这些电影可以深入了解法律,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第1篇电影《十二怒汉》是一部经典的美国法庭剧情片,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于1957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亨利·基辛格的同名剧本,讲述了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十二位陪审员在陪审团休息室里,就一起涉嫌谋杀的青少年案件进行审判的故事。
影片通过紧凑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法律与人性的较量,成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一、故事背景1950年代的美国,正值冷战时期,社会矛盾和种族歧视问题严重。
在这背景下,一起青少年涉嫌谋杀的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案件的被告人是一位黑人少年,他的辩护律师试图为他争取无罪辩护。
然而,案件的证据似乎铁证如山,十二位陪审员在进入陪审团休息室之前,普遍认为被告人有罪。
二、剧情概述影片开篇,十二位陪审员陆续进入陪审团休息室,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背景。
在审判过程中,他们各自对案件持有不同的观点。
随着讨论的深入,陪审员们开始质疑案件的证据,并对被告人的命运产生动摇。
1. 陪审员们的争论在讨论过程中,陪审员们就案件的关键证据——凶器刀刃上的指纹展开争论。
其中一位名叫哈里·弗洛伊德的陪审员,通过自己的法律知识和对证据的质疑,使其他陪审员开始重新审视案件。
2. 被告人的背景在讨论过程中,陪审员们逐渐了解到被告人的家庭背景。
原来,被告人生活在贫困的社区,父母早逝,由祖母抚养长大。
这一背景引发了陪审员们的同情,使得他们对案件产生了新的认识。
3. 种族歧视问题随着讨论的深入,种族歧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一位名叫汉克的陪审员,因被告人是黑人而坚决认为他有罪。
然而,在弗洛伊德等陪审员的引导下,汉克开始反思自己的偏见,并最终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4. 法庭辩论在陪审团休息室里,陪审员们通过模拟法庭辩论,对案件进行了全面剖析。
他们针对证据的真伪、被告人的动机和背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达成了共识。
三、主题思想《十二怒汉》通过讲述一起青少年谋杀案,探讨了法律与人性的关系。
以下是影片的几个主要主题:1. 法律的公正性影片通过陪审员们的讨论,揭示了法律公正性的重要性。
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电影电影艺术始于19世纪末,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形式之一、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有许多电影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塑造了观影者的审美观和文化价值观。
下面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电影,它们将永远被铭记。
1.《公民凯恩》(1941)《公民凯恩》被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导演奥逊·威尔斯的这部影片凭借其前卫的叙事结构和剪辑技术,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回顾主人公查理斯·福斯特·凯恩的一生来探讨权力、富有和孤独的主题,让观众对媒体的影响产生了深思。
2.《卡萨布兰卡》(1942)《卡萨布兰卡》是一部永恒的爱情故事,背景设定在二战期间的摩洛哥城市卡萨布兰卡。
由亨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主演的这部影片成为了美国电影的经典之作。
它展现了个人、爱情和国际政治的纠结,让观众产生了对人性和人道主义的思考。
3.《教父》(1972)《教父》是一部商业和艺术的杰作,也是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代表作品。
这部电影根据马里奥·普佐小说改编,讲述了意大利黑手党家族科里昂家族的崛起和衰落。
它以其精湛的演技、剧本和导演技巧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并对以后的黑帮电影产生了巨大影响。
4.《明镜》(1950)由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明镜》是一部艺术作品和思想财富。
这部电影讲述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社会层级的剥削。
黑泽明通过超现实主义影像和和弦剧情来呈现这个世界,这成为了他的标志之一、《明镜》凭借其深刻的情感和对人性的触动,被认为是黑泽明的最佳作品之一5.《星球大战》(1977)《星球大战》是乔治·卢卡斯创作的科幻电影系列的第一部作品。
这部电影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宇宙,并激发了无数围绕其世界观和角色的作品。
它对特技和视觉效果的创新以及对英雄故事的重新定义,使其成为电影科幻类别的重要里程碑。
6.《辛德勒的名单》(1993)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是二战题材影片中的经典之作。
第1篇一、电影简介《十二怒汉》是一部1957年上映的美国法庭剧情片,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亨利·方达、杰克·克莱顿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一个陪审团在讨论一起青少年谋杀案时,经过一番激烈辩论,最终达成一致判决的过程。
该片因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演技和紧张的剧情,成为了一部经典的英美法律电影。
二、案例背景故事发生在纽约市,一位名叫乔治·德夫林的青年被控谋杀了自己的父亲。
在法庭上,控辩双方激烈辩论,但证据并不充分。
案件最终由十二位陪审员进行审理。
在这十二位陪审员中,有工人、商人、学生、律师等不同职业和背景的人。
他们需要在讨论中达成一致,对被告是否有罪进行判决。
三、案件争议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陪审团成员之一杰克·鲍尔斯(亨利·方达饰)提出了疑点,他认为被告可能并非凶手。
这一观点引发了其他陪审员的质疑和反对。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陪审团成员们各自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案件争议逐渐浮出水面。
四、辩论过程1. 陪审员杰克首先提出了疑点,他注意到被告在法庭上的表现异常冷静,而且案件中的证据存在疑点。
他认为,如果被告是凶手,他在面对指控时应该表现出恐惧或紧张。
2. 陪审员威廉(杰克·克莱顿饰)反对杰克的观点,他认为被告的冷静可能是因为他真的有罪。
他还指出,如果被告是无辜的,他在法庭上应该表现出恐慌。
3. 陪审员亨利(马丁·鲍尔萨姆饰)提出了另一个疑点,他认为被告的证词存在矛盾。
他认为,如果被告是凶手,他的证词应该更加一致。
4. 陪审员弗兰克(约翰·弗希勒饰)认为,如果被告是无辜的,那么他在法庭上的冷静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
他还指出,如果被告是凶手,他在法庭上的紧张可能是为了掩盖罪行。
5. 陪审员约翰(李·科布饰)提出了一个关键证据,他认为被告的证词与目击者的证词存在矛盾。
他认为,如果被告是凶手,他的证词应该与目击者的证词相符。
6. 陪审员亨利再次提出疑点,他认为被告的证词存在矛盾。
电影史上的十大划时代作品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电影史上的十大划时代作品,这些电影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电影是如何在电影史上独树一帜的吧!1.《出租车司机》(1976)这部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经典电影,以其暗黑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镜头语言,被誉为影响了一代导演的作品,为反英雄主义的电影风格开创了先河。
2.《大白鲨》(1975)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大白鲨》被视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夏季大片,成功将恐怖片提升为商业大片的代表作,也开创了好莱坞的“Blockbuster”模式。
3.《星球大战》(1977)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是科幻电影史上的巅峰之作,不仅改变了整个电影产业的商业模式,还开创了一个庞大的宇宙传说,成为了整个文化的象征。
4.《阿甘正传》(1994)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阿甘正传》不仅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更是以其温暖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社会讽刺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心。
5.《霸王别姬》(1993)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其宏大的叙事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对后来的华语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黑客帝国》(1999)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以其前卫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哲学内涵,重新定义了科幻电影的边界,成为了一个关于现实和虚拟之间辨识的经典代表作。
7.《教父》(1972)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教父》是黑帮电影的巅峰之作,不仅让人们对黑帮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角色,成为了影视史上的经典。
8.《V字仇杀队》(2005)改编自同名漫画的《V字仇杀队》,以其政治讽刺和前卫的视听风格,为当代电影增添了另类的文化符号,成为了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9.《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以文艺片的方式呈现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其叙事的创新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挖掘,成为中国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之作,展现了当时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
《美国律师协会杂志》:史上25部最佳法律电影如果没有律师,好莱坞将干什么?在一个立基于版权和整形手术的城市里,律师所作的不只是草拟难懂的影视合同条文或用保释金将眼窝凹陷的明星保释出来以恢复期名誉。
从尖锐的亨利•卓蒙德到(Henry Drummond)和滑稽的林肯先生到稚嫩的丹尼•卡菲(Danny Kaffee)和正义凛然的阿提克斯•芬奇(Atticus Finch),律师为一些好莱坞影片提供了最值得怀念的银幕英雄,其中的一些影片是值得我们敬礼和深思的电影。
2008年初,《美国律师协会杂志》(ABA Journal)请12位杰出的法律专家选出他们认为最佳的有关律师和法律的电影。
《美国律师协会杂志》根据这些不同的提名从而整理出了这份史上最佳法律电影排行榜。
所有的这些影片获得了31次奥斯卡奖和85次奥斯卡提名。
现在请看史上25部最佳法律电影。
1、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杀死一只知更鸟》,1962年该片根据哈柏•李(Harper Lee)的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知更鸟(Mockingbird)在字面上与情节没什么联系,但在小说中具有强大的象征性。
它代表了天真无辜者。
而“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故事就是一个罪恶毁灭天真无辜者的故事。
格里高里•派克(Gregory Peck)在片中扮演格外端庄的阿提克斯•芬奇(Atticus Finch)。
(译者按:派克曾经声称《罗马假日》是他最喜欢的片子,但是他还认为只有《杀死一只知更鸟》才“最接近我的内心,是我演艺生涯中的高峰”。
)芬奇在南方梅岗城任职,为人正直沉稳,常常不计报酬地为穷人们伸张正义。
他对年幼丧母的女儿斯科特与儿子詹姆即严格又慈爱。
有一次谈起打鸟时,他对孩子说,不要去杀死知更鸟,因为它们只为人类歌唱,从来不做危害人类的事情。
一天,芬奇去法院为黑人汤姆一案当辩护律师。
白人检查官指控汤姆犯有强奸罪,芬奇经过认真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于是在法庭上实事求是地进行辩护,把对汤姆的指控一一加以驳斥,最后他要求判汤姆无罪,并且义正辞严地呼吁人们要尊重事实,要维护人类的尊严与平等。
电影《控方证人》影评与观后感:经典之作的魅力与深度在众多电影中,有一部作品让我印象深刻,那便是经典法庭剧情片《控方证人》。
这部影片以其紧凑的剧情、精彩的演员表演和出人意料的结局,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让人留连忘返。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剧情设计。
影片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和反转的法庭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观众随着律师的视角,一同揭示了案件背后的真相。
剧情紧凑而富有层次,每一个细节都为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让人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猜测和期待。
演员的表演也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影片中的演员阵容强大,他们的表演真实而生动,成功塑造了各具特色的角色形象。
特别是主角律师的扮演者,通过精湛的演技展现了角色的聪明才智和坚定信念,让观众在感叹演员表演的同时,也更加投入到了剧情之中。
在主题探讨方面,《控方证人》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法律的公正性。
影片通过一个个细节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让观众在思考案件真相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人性的本质。
同时,影片也通过法律的视角,探讨了公正与真相的关系,引发了观众对于法律和社会公正的深刻思考。
此外,《控方证人》还凭借其出色的视听表现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影片的画面质感、音效处理和配乐选择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享受到了极致的视听盛宴。
同时,影片采用多线性叙事方式,通过巧妙的剪辑和转场,将故事呈现得更加扣人心弦。
在观影过程中,我被影片中紧张刺激的法庭戏深深吸引。
每一次庭审都是一场激战,双方律师针锋相对,观众仿佛置身于庭审现场,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和公正。
而当真相揭晓的那一刻,我更是惊叹于影片的巧妙构思和演员的出色表演。
这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让我对电影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控方证人》是一部兼具娱乐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经典法庭剧情片。
它通过紧凑的剧情设计、精彩的演员表演和深入人心的主题探讨,成功吸引并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浅析希德尼·鲁迈特的处女作影片《十二怒汉》《十二怒汉》是一部由希德尼·鲁迈特执导的经典法庭剧影片,于1957年首次上映。
这部影片被誉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法庭剧影片之一,不仅在艺术成就方面获得了广泛赞誉,而且也引发了社会上对司法制度和陪审团系统的深刻讨论。
鲁迈特以《十二怒汉》的处女作巩固了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成为了一名备受尊重的导演。
本篇文章将浅析希德尼·鲁迈特的处女作影片《十二怒汉》,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影像风格和影响力等几个方面展开。
在故事情节方面,《十二怒汉》主要围绕一场陪审团对一名被控谋杀的青年进行讨论展开。
整部影片几乎全部发生在法庭审判室内,故事情节紧凑,剧情跌宕起伏。
12名陪审团成员在被告被判有罪而直接送上电椅之前必须达成一致的裁决,而大多数陪审团成员都认定被告有罪。
在一名陪审团成员的坚持和质疑下,大家开始重新审视案情,最终打破了原本的一致裁决,被告获得了无罪的判决。
这部影片把焦点集中在围绕一个简单案件所进行的辩论和讨论上,力图向观众展现出法庭审判过程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也寄托了导演对司法公正的呼吁。
在人物塑造方面,《十二怒汉》的成功得益于希德尼·鲁迈特对12名陪审团成员的精心塑造。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立场,通过他们的对话和互动,观众能够逐渐了解到每个人的背景和个性。
导演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将法庭以外的世界带入了审判过程中,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被告和证人等其他角色也都塑造得非常丰满,展现出了鲁迈特对于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
影片的影像风格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整部影片近乎以单个镜头进行了拍摄,导演通过巧妙运用镜头语言和画面构图,使得故事的张力和节奏得到了很好的把握。
鲁迈特还善于运用光影效果和摄影技巧来突出人物情感和气氛的转变,对影片的情感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影像风格的独特性和独到之处,使得《十二怒汉》成为了一部堪称经典的法庭剧影片,被后人推崇不已。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精选)原本是不会去看这个电影的,因为一向不喜战争片,尤其是,这个片名让我误以为是一个国产的战争片,类似《血战台儿庄》那种。
在《血战钢锯岭》和《你的名字》里我本来都已经选定了《你的名字》,忽然隐约想起阿宁好像提过一句“钢锯岭很好看”。
豆瓣搜了一下,导演是梅尔杰布森,而且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于是我决定去尝试一下。
在影片开始前,同去的z先生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科普和心理建设:场面并不宏大,着眼于细节和真实度,会比较血腥,你可以么?我严阵以待地表示:我应该可以。
其实我做好了随时低头捂眼睛的准备。
但是我没有想到,其实这部电影真正需要配备的是纸巾。
影片前半段有种四五十年代美国电影的轻松浪漫气息。
年轻小伙子对漂亮的女护士一见钟情,愣头愣脑地追求,闪电式地恋爱,老电影里总有这种天雷碰地火的桥段,男女主角无比幸运地彼此看对眼,恋情顺利得有种梦幻般的浪漫感。
男主和女主第一次约会就来了一发强吻,z先生发表感想:“好浪漫啊”,紧接着女主啪地回了一记耳光,我点点头:“的确好浪漫啊”,非常的有喜感。
挨了打的男主困惑地说“我以为你会喜欢”,女主气急败坏地强调“那你也得先问我!你怎么可以不先问我!”男主灰溜溜地表示:人家木有经验……然后没有经验的男主就呆呆地站在那儿,女主只好又鼓励他“过来,到我这边来!”其实我看着这段没有觉得有多浪漫,倒是觉得西方女性果然很有意识,这背景年代是1943年,然而我们在2023年的时候,还在争论kiss之前男生到底应不应该先问一句,对此果壳网的CCUP女王曾经在微博上专门开过一个话题,帖后回帖众多,意见很不统一男主的父亲作为一个酗酒并且家暴的男人,照说是很令人反感的,但是他的战后创伤,他的反战言论,他在酒后无法自控的绝望,他穿着一战制服带上所有的勋章去为儿子尽最大努力的时候,确确实实是令我感动了。
影片第一次令我感动就是在审判室,男主的父亲冲进去说的那番话。
男主在***营中的表现其实一直令我感到,有点理解力不够用的感觉。
美国电影学会十大法庭电影
法庭电影的迷人之处在于
庭上的律师言词攻防、操纵思想的人性角力理性与感性的拉锯、利益与正义的交战
华丽的言语交锋、高深的心理对战
一场风雨欲来的唇枪舌战
正在端庄肃穆的法庭中上演
十二怒汉
大审判(1982)
酗酒成瘾的波士顿律师法兰克力图重振声威。
在同为律师朋友米基介绍下得到了一宗医疗纠纷的案子,为一名在教会医院中因为生产处理不当而陷入错迷的女子索赔。
法兰克当初愿意庭外和解,这样他就可以有三分之一的赔偿金可以平安进口袋,但当他深入了解当事人的惨况后,决定要伸张正义,跟代表医院的大律师硬碰硬,藉此找回他个人失去已久的自尊心……
杀死一只知更鸟
本片根据Harper Lee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格雷戈里·派克扮演一名南方小
镇律师,为黑人强奸犯辩护,另一方面他又得向他的小孩和他们的朋友解释。
格雷戈里·派克精湛、平稳的演技让他获得当届奥斯卡、金球双料影帝。
除了几位大明星,亦可看到日后影帝劳勃杜瓦(Robert Duvall)第一次的银幕演出。
本片另还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场景布置奖、及最佳黑白摄影、导演、影片、女配角、原始配乐等提名。
讲述了美国南方小镇梅岗镇的律师芬奇,为人正直沉稳,时常为穷人打官司而不收取任何报酬。
妻子去世后,他独自一人与儿子詹姆和女儿简相依为命。
正直的芬奇在一次闲聊中和孩子们谈到不要去伤害知更鸟,因为它们只为人类歌唱。
小镇上发生了一起强奸案,芬奇受法院的委托,为被控强暴白人女子的黑人罗宾逊辩护。
芬奇的行为引起了小镇上许多存有种族歧视观念的白人的不满,他们极力地阻挠芬奇的工作。
但芬奇并不在意人们的抗议,继续仔细地对案情进行调查。
法庭上,芬奇证明罗宾逊的左手自小伤残,根本没有能力对他人施暴,要求法庭判他无罪,并且义正辞严地呼吁人们要放弃偏见和歧视,尊重事实、维护尊严与平等。
然而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怀有种族偏见的陪审团还是判罗宾逊罪名成立。
感觉自己孤立无望的罗宾逊在逃跑时被误杀。
詹姆和女儿简在参加完万圣节庆祝活动后被歹徒袭击,一直被人们认为神经有问题的邻居亚瑟·布挺身而出解救了孩子们……
军官与魔鬼
汤姆·克鲁斯饰演军中律师丹尼,为美军基地中发生的二等兵离奇死亡事件进行辩护。
助理检察官戴米·摩尔奉命协助他侦查真相,但军方处处阻碍,调查
很不顺利,最后他们发现杰克·尼科尔森饰演的谢将军是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但苦无证据将他绳之于法。
丹尼乃在军事法庭上采用激将法,逼谢将军自己说出真相。
克拉玛对克拉玛
影片描述泰迪和琼安这对夫妇,育有一子比利。
任职广告公司的泰迪事业心很强,但因工作繁忙而冷落妻儿;琼安忍无可忍,提出跟他离婚,儿子留给他抚养。
泰迪首次照顾孩子,手忙脚乱,后来不得不放弃工作,选择家庭,与儿子相依为命;但此时琼安却改变主意,希望能得到儿子的抚养权,并为此跟前夫上法庭打官司。
冷血
根据美国作家楚曼卡波堤著名的报告文学拍摄而成。
导演采取黑白纪录片式的纪实手法,忠实地观察可以说是一个极其详尽和细腻的犯罪个案纪录。
两
名冷血罪犯如何在一个堪萨斯州的农家犯下冷血的灭门血案,直到两人被警方逮捕直至处刑。
纽伦堡大审判
影片根据二战后的纽伦堡大审判进行创作,对二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945年11月20日,俄、美、英、法四国大法官走进德国纽伦堡法院,举世瞩目的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法庭――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在这里开庭了。
21名同盟国认定的主要战争罪犯被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其中包括前纳粹元帅赫尔曼•戈林、希特勒副手鲁道夫•赫斯、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等。
美国首席大法官杰克逊首先宣读总起诉书,罗列了法西斯灭绝人性的罪行,而狡猾的纳粹分子则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罪责,并使尽各种花招,企图通过非常规手段逃出这次正义的终极判决。
在十分艰难的境况下,纽伦堡共持续了315天,开庭218次,正义与邪恶的再次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激烈交锋……
桃色血案
描述一名陆军中尉在极度愤恨之余枪杀了强奸他妻子的酒馆老板,而一位小镇律师则成功地为他辩护此案。
一桩神秘的凶杀案,身为律师的贝克要如何抽丝剥茧,找出真正的凶手呢?律师贝克正在追查一桩凶杀案,当事人梅森中尉和他那自称被死者强暴的太太对真相有所隐瞒,死者邦尼和他们夫妻俩到底有何秘密?贝克能查到线索,找出事实的真相吗?
控方证人
1954年的伦敦,美国人雷纳被控谋杀富有的情妇藉以取得其巨额遗产。
著名的刑案辩护律师韦菲爵士不顾健康问题接办此案。
在法庭上,雷纳的妻子克
莉丝汀竟然作了控方证人,指出雷纳的确杀了人……本片改编自“侦探小说皇后”阿嘉莎·克莉丝蒂的原著。
此片剧情布局十分巧妙,台词风趣,当年的大腕级明星表演炉火纯青,是一流的推理片。
暗夜哭声
这出令人心碎的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1980年初期,全澳洲人心中最
痛恨的人,就是澳洲妇女琳蒂张伯伦。
她与丈夫麦可带着他们的小婴孩,到澳洲乡下的一处岩石区露营时,琳蒂看到一只野狗溜进了她孩子睡觉的帐篷中,不到几秒钟后,她的孩子就不见了,连尸体都找不到!虽然琳蒂苦苦坚持孩子是被野狗杀死的,但是澳洲人民非但不同情她,反而深信她就是杀婴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