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玉米浸泡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7
如何烤玉米1剥掉大部分的玉米皮,但不是全部的玉米皮。
如果玉米棒有连在一块的厚厚的玉米皮,就剥掉外层的皮,留下一点点玉米皮保护玉米,防止玉米烤焦。
广告2浸泡玉米。
[1]在大锅里灌满冷水,把玉米棒浸泡在里面。
确保玉米是完全浸泡在水里。
如果玉米棒浮了起来,就不时翻转,确保玉米的每一面都接触到水。
水可以提供玉米额外的水分,防止玉米在烤的过程中干掉。
你应该浸泡玉米至少15分钟,不过玉米可以浸泡在水里多达3个小时。
3在浸泡玉米的同时,预热烤架。
烤架应该达到中火。
如果使用的是带温度计的烤架,让烤架达到大致177摄氏度(350华氏度)。
4剥掉部分的玉米皮。
浸泡过后,把玉米从水里拿出来,抖掉多余的水。
把玉米皮剥掉,让玉米的上半部分露出来,但不要把玉米皮完全剥掉。
5弄掉玉米须。
玉米露出来以后,把边上的玉米须抓住,猛提起来,把玉米须弄掉。
6给玉米粒涂上黄油。
你可以用溶化牛油或橄榄油。
1个玉米棒用大概1汤匙(15毫升)就足够了。
7把玉米放在预热了的烤架上。
把玉米放在直接加热处。
玉米的每面放在烤架30至60秒,这样让玉米烤成棕色,而又不会烤焦。
必要时转动玉米,防止它烤焦。
8把玉米移至间接加热处。
这可以是烤架的边上,或者在顶层架子上。
关闭盖子,让玉米烹饪15分钟。
9玉米皮颜色变深的时候,把玉米移走。
玉米粒也会从玉米棒尖端略略掉下。
如果玉米棒拿在手里开始弯曲,或者玉米粒感觉很软、呈糊状,那就是烹饪时间太久了。
用钳子和烤箱手套防止自己烧伤。
10把玉米棒弄干净。
一只手抓住玉米棒没有玉米皮盖住的地方,用烤箱手套或干净的洗碗巾防止自己烧伤。
剥掉剩下的玉米皮,弄掉剩下的玉米须。
用温热的流动水冲洗玉米,洗去可能落在玉米棒上的灰尘。
11热乎乎地上菜。
让玉米冷却一下,以防你在吃的时候烫到自己。
用盐、胡椒和额外的黄油来调味。
广告。
浸泡玉米水分检验报告
玉米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许多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
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玉米的水分含量是一个关键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玉米的质量和保存情况。
为了确保玉米的质量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浸泡玉米水分检验。
我们收集了来自不同来源的玉米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然后,我们按照标准的检验方法,将每个样品分别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以使玉米颗粒充分吸水。
接着,我们取出玉米样品,用纸巾轻轻吸干表面水分,然后立即称重。
通过比较浸泡前后的重量差异,我们可以计算出玉米的水分含量。
经过一系列的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出了浸泡玉米水分的检验结果。
在本次检验中,我们发现不同样品的水分含量有所差异,但大多数样品的水分都在合理范围内。
然而,也有少数样品的水分超出了标准范围,这可能会影响玉米的质量和保存情况。
通过这次浸泡玉米水分检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玉米样品的水分含量,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
在今后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玉米水分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玉米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浸泡玉米水分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玉米的水分含量,保障玉米的质量和安全性。
我们将继续努力,
不断优化检验方法,提高检验水平,为玉米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玉米浸泡在酒精生产中应用及影响因素作者:康宇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7期摘要:乙醇,就是我们俗称的酒精,从古至今的作用就一直比较广泛,并且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应该就是我们日常饮用的酒水。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众多领域的发展,酒精的应用的范围也开始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尤其是在医疗体系中,酒精浓度的差异可以实现诸多工作的实际需求。
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就相应的影响到了酒精的生产工艺。
在目前最为常用的湿法以及半湿法玉米酒精的生产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玉米浸泡,玉米经过浸泡之后,就可以将自身进行最大化的软化并促进其胚芽以及纤维的分离,借以将淀粉的生产率最大化,从而将发酵环节中的酒精产量得以提升。
这一步的浸泡工作质量以及实际周期都会对酒精及诸如饲料等附属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和生产环节的成本投入有着最为直接且明显的影响,也正因如此,玉米浸泡这一步才被认为是湿法以及半湿法玉米酒精生产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玉米浸泡;酒精生产;应用;作用机理;影响因素随着相关技术以及装置的发展,酒精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湿法以及半湿法的玉米酒精生产法,在这种生产方式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玉米浸泡,并且玉米浸泡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先从浸泡工作的原理剖析入手,并在文后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
1.浸泡工作的原理分析进行玉米浸泡这一步程序的最终目的就是在软化玉米的过程中,将玉米籽内部各个部分的链接程度予以破坏以及降低,在破坏胚乳蛋白质的同时,实现淀粉以及蛋白质分离,并最终将内部的一些可溶性物质以及灰分予以浸出,在这个浸泡过程中作用最大的两种成分就是亚硫酸以及乳酸。
1.1亚硫酸的作用原理解析在进行玉米浸泡这一步工序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是使用亚硫酸或者是亚硫酸钠作为其主要的浸泡溶液,并将其放置于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浸泡工序,经过亚硫酸浸泡之后,玉米粒内部的蛋白质和胚体之间的链接成都就会逐渐变得稀松,从而将胚乳之中的淀粉颗粒从蛋白质网之中游离出来,同时一部分的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物质可以很好的溶解到亚硫酸溶液之中。
清水泡制臭玉米方法
清水泡制臭玉米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去除玉米的异味。
以下是清水泡制臭玉米的步骤:
1. 选购新鲜的玉米。
确保玉米没有受损或腐烂,这样才能保证泡制臭玉米的效果。
2. 将玉米放入一个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清水,使玉米完全浸泡。
清水量应该足够覆盖玉米,最好是将玉米完全淹没在水中。
如果需要,可以将玉米放入更大的容器中,以确保水能覆盖玉米。
3. 在玉米上放一些重物,例如碗或盘子,以确保玉米被完全浸泡在水中。
这有助于加快去除臭味的过程。
4. 将玉米浸泡在清水中,时间可以根据臭味的程度灵活调整。
一般来说,浸泡6-8小时可以有效去除一部分臭味。
如果玉米的臭味很重,可以将浸泡时间延长到12-24小时。
5. 定时更换泡水的清水。
每隔几个小时,将玉米的泡水倒掉,用清水冲洗玉米,然后填满新的清水进行浸泡。
这样可以帮助去除更多的臭味。
6. 最后,将泡制过的玉米用清水洗净,使其干净无异味。
请注意,清水泡制臭玉米可以有效去除一部分臭味,但如果玉米特别臭,可能需要尝试其他方法或与专业人士咨询。
同时,不同的人对臭味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如果尽管泡制后还是有异味,可以考虑选择其他玉米或尝试其他的烹饪方法。
响应面法优化玉米两步浸泡工艺李锁霞;闵伟红;李鸿梅;刘嘉;张丹;刘景圣【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1(032)020【摘要】以玉米为原料,采用两步浸泡工艺提取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第2步浸泡工艺中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酸性蛋白酶添加量对淀粉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建立淀粉得率与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及蛋白酶添加量之间的关系。
玉米浸泡的最优工艺条件:第1步浸泡温度52℃、浸泡时间3h;第2步浸泡温度51℃、浸泡时间2.25h、加酶量700U/g。
拟合得到的模型较好的符合实际。
该方法浸泡时间2.25h,淀粉得率64.9%。
【总页数】6页(P7-12)【作者】李锁霞;闵伟红;李鸿梅;刘嘉;张丹;刘景圣【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35.1【相关文献】1.响应面法优化未浸泡脱皮大豆湿热灭酶工艺 [J], 刘鑫;陈聪;赵建新;范大明;麻志刚;张灏2.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浸泡型桑葚果酒制作工艺 [J], 孙敏;田野;崔高超;魏腾飞;杨芳3.响应面法优化山核桃蒲壳中糠醛的两步法提取工艺 [J], 刘建平;周勤仁;王淑怡;杨小敏4.响应面法优化碱炼工艺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J], 王英丹; 马传国; 黄伟锋; 李利君; 刘伟; 陈小威; 陈复生5.玉米淀粉制备中挤压联用亚硫酸浸泡预处理工艺优化 [J], 何东;付昱东;段庆松;王含;王可心;王依凡;霍金杰;肖志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标题:玉米浸泡工艺研究进展班级:食品12401 姓名:白凤佳学号:291.《玉米酶法浸泡工艺的优化》郜培(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79)研究背景:湿法制备玉米淀粉工艺是玉米淀粉的传统生产工艺,该工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浸泡工序。
传统工艺中采用亚硫酸或亚硫酸氢钠溶液进行玉米浸泡,亚硫酸或亚硫酸氢钠在浸泡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破坏蛋白质的—S—S—键,从而打破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网,使其包裹的淀粉颗粒释放出来。
浸泡工艺条件为:的质量分数0.20%~0.25%,50~53℃条件下浸泡50~60h,浸泡结束后将SO2干物质质量分数6%~8%的浸泡液(玉米浆)进行蒸发浓缩。
传统工艺浸泡时间长、能耗高,且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大量的亚硫酸,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由于会残留在淀粉中进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寻求一种简单有效同时SO2的方式降低淀粉中SO残留成为玉米淀粉加工行业不断深入研究的方向。
2酶法浸泡工艺采用蛋白酶替代亚硫酸或亚硫酸氢钠进行玉米浸泡,用以打破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网。
蛋白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高效催化剂,其破坏蛋白质网的反应机理与亚硫酸完全不同。
由于蛋白酶全部或部分地替代了,减少了淀粉与SO2的残留。
的接触,可降低成品中SO2条件:本试验拟就玉米酶法浸泡工艺的影响因素和工艺条件做初步研究,从而确定玉米酶法浸泡的最佳工艺。
过程:以玉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玉米酶法浸泡的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加酶量和pH值对玉米浸泡效果的影响。
结果:采用玉米酶法浸泡工艺可以打破玉米籽粒结构中的蛋白质网,释放其包裹的淀粉颗粒,提高淀粉提取率。
玉米酶法浸泡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4.0h、加酶量0.30ml、浸泡温度50℃、pH3.0。
在该条件下,淀粉提质量分数0.0取率提高到84.48%,与传统工艺相当,但成品淀粉中S0213%,比传统工艺降低了27.78%。
参考文献[1]李艳,常俊然.玉米浸泡工艺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6:25-26.[2]Roushdi M , Fahmy M M .Role of lactic acid in corn steeping and its relatio n with starch isolation[ J] .KEi-Sheikh Starch , 1981 , 33 :426-428.2.《利用发酵法和酶法综合技术改进玉米淀粉生产湿法浸泡工艺》研究条件:作者从玉米淀粉生产厂的玉米浆中筛选出耐50 ℃高温的嗜热乳酸菌, 通过在玉米浸泡阶段加入发酵的嗜热乳酸菌, 缩短玉米细胞破壁所需的有效乳酸浓度到达的时间。
浸泡玉米水分检验报告一、引言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且产量丰富。
玉米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其质量和储存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玉米水分进行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浸泡玉米水分检验的方法和结果。
二、方法1. 样品准备从不同地区采集的玉米样品作为研究对象。
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避免单一来源的偏差。
将样品清洗干净并晾干,确保样品的干燥程度。
2. 浸泡方法将样品放入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水使其完全浸泡。
浸泡时间一般为24小时,确保样品充分吸收水分。
在浸泡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水分的蒸发和外界因素的干扰。
3. 水分测定浸泡后的样品取出,用纸巾或者干燥剂擦除表面多余的水分。
然后,使用电子秤称量样品的重量,记录下来作为浸泡后的重量。
将浸泡后的样品放入烘箱中,以恒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
干燥后,再次称量样品的重量,记录下来作为干燥后的重量。
4. 计算水分含量根据浸泡前后样品的重量差异,可以计算出样品的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水分含量(%)=(浸泡前重量-干燥后重量)/干燥后重量×100%三、结果与讨论经过浸泡玉米水分检验后,得到了一系列玉米样品的水分含量数据。
样品A的水分含量为12.5%,样品B的水分含量为11.8%,样品C的水分含量为13.2%。
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地区的玉米水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气候、土壤等因素有关。
2. 玉米的水分含量对其质量和储存性能有一定影响。
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口感和品质。
3. 检测玉米水分含量的方法简单可行,可以为玉米的生产和贸易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论本次浸泡玉米水分检验得到了一系列玉米样品的水分含量数据,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通过本次检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玉米水分含量的差异以及水分对玉米质量的影响。
这对于玉米的种植、生产和贸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致谢在本次浸泡玉米水分检验中,我们受到了相关专家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玉米淀粉厂浸泡岗位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玉米浸泡是为了破坏或者削弱玉米粒各组成部分的连接键,分散胚乳细胞中的蛋白质网,使淀粉和非淀粉部分分开;浸渍出玉米粒中的可溶性物质;抑制玉米中微生物的有害活动,防止生产过程中物料腐败;使玉米软化,降低玉米粒的机械强度,便于后工序的加工。
2、工艺原理与描述:通过亚硫酸对玉米皮的作用,使玉米皮(半渗透膜)变为渗透膜;将玉米粒的蛋白网破坏,使被蛋白网包裹的淀粉颗粒游离出来,从而有利于纤维和蛋白质分开,还可把部分不溶性蛋白转变为可溶性蛋白;同时,还可使玉米粒内部的无机盐得到溶解,释放到浸泡水中。
通过玉米本身及玉米携带空气中的乳酸杆菌依赖玉米经浸渍出的糖为基质,并将其发酵转化为乳酸,乳酸作用于玉米胚乳细胞壁上形成洞或坑,使浸泡水进入子粒内部,作用于蛋白质网;还可降低浸泡水的PH,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促进玉米蛋白的软化及膨胀,使分子质量相对高的可溶性蛋白发生水解,从而减少浸泡水蒸发浓缩过程中泡沫的产生和胶体沉淀;乳酸不易挥发而残留在浓缩液中,从而保证玉米浆中的钙、镁离子含量,从而减少加热管的结垢。
乳酸作用完以后是二氧化硫扩散阶段,玉米将于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硫和较低浓度乳酸接触,二氧化硫将通过上一阶段形成的坑洞,扩散至子粒内部,发挥其降解蛋白质的作用,即为二氧化硫作用阶段。
3.工艺参数:3.1浸泡温度:48-55℃,烘干及霉变玉米适当提高,最高不超过60℃3.2浸泡时间:48-72小时3.3亚硫酸罐二氧化硫浓度:0.2-0.4%3.4浸后玉米水分:≥42%3.5浸后玉米手感:蓬松有弹性,可用两指捏开,胚芽易挤出。
4、工艺流程:工艺描述:采用逆流浸泡,始终保持物料与浸渍液的最大浓度差,通过中间控制,对玉米浸泡通过夹套管加热器加热,一般控制在49~53℃,从而促进浸泡水向玉米内部的渗透速度,同时有利于玉米的软化;尽可能快的填补放料空罐,以延长浸泡时间,一般大于48小时;控制液体二氧化硫的使用数量,控制在每吨玉米用1.2~1.5Kg,制成新酸加入到待加工的玉米浸泡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