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 格式:doc
  • 大小:559.81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幻灯片2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技术,进一步熟练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

幻灯片3

●二、基本原理

●由于两类细菌细胞的成分和结构不同,导致染色结果不同。 G+细菌呈紫色, G-

细菌呈红色。

●当细菌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紫色。

●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

的结合力。

幻灯片4

●二、基本原理

●染色关键在于脱色剂的脱色作用。当用乙醇(或丙酮)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

效果是不同的。

● G+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质含量较低,用乙

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

G-细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较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幻灯片5

三、实验材料

1 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2 革兰氏染液

3 其他物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接种针,滤纸、擦镜纸

幻灯片6

四、实验流程

涂片→干燥→固定→草酸铵结晶紫初染(1min)→水洗→碘液媒染(1min)→水洗→95%乙醇脱色(30s)→立即水洗→沙黄复染(1min)→水洗→滤纸吸干→镜检

幻灯片7

涂片固定

单染

:结晶紫染液第一次染色1~2m i n

五、实

验方法

与步骤

幻灯片8

脱色:95%乙醇溶液进行脱色洗脱

染:

红色的藩红染液第二次染色

媒染:碘-碘化钾溶液

染色30S-1min

幻灯片9

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

炭疽芽胞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幻灯片10

六、实验报告

1、要求绘制菌体形态图,并标识其菌名和放大倍数。

2、要保证革兰氏染色结果准确可信,应该注意那些方面的问题?

3、不经过复染这一步,是否可以区分G+和G-?

幻灯片11

幻灯片12

幻灯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