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_毕业设计论文终稿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1500字(5篇)护理服务无不体现出该医院的存在价值和荣誉,而护理队伍,又是整个医院护理工作的基本保障。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1500字,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大专护理毕业论文的写作思路。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经典篇一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实习的124名护理专业实习生纳入本研究。
年龄19~21岁,其中护理本科67名,大专57名,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全部完成在校理论学习,实习时间为4周。
带教老师15名,其中本科学历8名,大专学历7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0名。
15名带教老师全部参与教学工作,并设组长2名,由高年资主管护师担任。
1.2教学内容(1)手术器械的认识。
对于手术室使用的各种器械包、特殊器械等进行拍照,讲解手术开台前各种类型器械包的准备、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特殊器械及使用方法,如各种血管夹、特殊缝线的规格及适应方法等进行讲解,并贯穿到实际应用中,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2)手术部位的解剖。
利用图片及文字向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例如腹股沟管的解剖、甲状腺的解剖及子宫卵巢输尿管的解剖等,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在手术之前对于手术部位有清晰的感性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独立的完整中小型手术的上台配合[8-9]。
(3)操作技能的培训。
主要包括手术正确体位的摆放、正规的手术配合榜样等。
除了进行多媒体教学及实际临床操作训练外,鼓励学生多观摩不同类型的手术过程,感受手术的氛围,多看多问,形成手术节奏感,与手术医生达成默契,在实践中学习并成长[10]。
(4)规章制度及手术核心制度的学习。
建立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深切认识到手术中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并配合各种正、反面教材讲解使学生对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手术核心制度深埋心中,时刻树立安全意识。
(5)教学幻灯片的制作。
护理毕业论文完整版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对患者和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肺结核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而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整体化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的积极意义。
二】本研究选择了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并采用医生和护士两方面结合的整体化方式进行护理。
针对患者不同的疾病状态,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整体化护理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后痰菌阴转率高,肺部病灶吸收率良好,患者对病情有了较深的了解。
同时,整体化护理还明显改善了医患、护患两方面的关系,提高了治疗的速度和程度。
四】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采用整体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通过个体化的沟通方式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患者不仅对疾病方面的知识有了充分了解,而且改善了医患、护患两方面的关系,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以及最终的治疗效果。
因此,整体化护理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类型。
其病理特征为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
临床表现为慢性过程,也有少数急性发病,常见症状包括低热、盗汗、乏力、咳嗽、咯血等。
结核杆菌分为人型和牛型,人型结核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最高。
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也可以通过消化道感染或皮肤伤口感染。
肺结核病人从呼吸道排出大量带菌微滴,吸入这些带菌微滴即可造成感染。
直径小于5μm的微滴能到达肺泡,因此其致病性最强。
到达肺泡的结核杆菌趋化和吸引巨噬细胞,并在细胞内繁殖,一方面可引起局部炎症,另一方面可发生全身性血源性播散,成为以后肺外结核病发生的根源。
机体对结核杆菌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一般需要30-50天时间,这种特异的细胞免疫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Ⅳ型)常同时发生和相伴出现。
变态反应的出现提示机体已获得免疫力,对病原菌有抵抗力。
然而变态反应同时伴随干酪样坏死,试图破坏和杀灭结核杆菌。
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5篇)《素问?痹证》中有淫气忧思, 痹聚在心的记载, 首次提出淫邪之气可引起忧愁思虑, 这是因为心气不藏而痹聚在心, 心主思, 所以忧思不已。
类似西医的冠心病 (CHD) [1-2], 如今人民的生活进一步加快, 人民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所承担的压力与日增大, 得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人群越来越多, 相比与临床治疗,优质的护理服务, 为人民的健康站好了最后一班岗。
现将王倩倩主管护师的临床经验疗法介绍如下。
1护理策略[3-7] 1.1 生活起居的护理在日常生活中, 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使患者走向康复, 走向健康的必要措施。
中医学认为胸痹 (冠心病) 多由痰邪引起, 如果患者嗜食肥甘厚腻, 日久酿湿成痰, 痰阻神窍, 致使病情加重。
因此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合理营养, 定时规律, 忌浓茶、咖啡、酒等兴奋、刺激性食品。
创造一个安静、清洁、温馨的休息睡眠环境, 注意气候变化, 加减衣被, 避免感冒等诱发病情加重。
患者病情稳定时, 应带患者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 增强体质。
1.2 环境护理冠心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而外界环境等刺激也容易诱发疾病, 避免各种刺激, 给患者以一种浓浓的家庭气息, 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增强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1.3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 要温和亲切、语言委婉, 给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 消除其防范心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让患者认识到住院治疗的必要性, 消除不合作或对立情绪,安心住院。
经常给患者播放柔缓的音乐。
1.4 给药护理护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 还得有更强的敬业精神。
有些患者不配合服药, 患者应耐心给其讲解药物的作用, 进行劝导, 服药后注意观察治疗反应, 给予中药与西药结合进行治疗, 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减少了副作用带来的痛苦, 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疗效确切。
护理本科护士毕业论文模板(10篇)[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3)06(a)-0142-03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ew nurse′s working pressure sourceYANG Bi-ping WANG Yu-dan NING BoNursing Schoo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University,Guangzhou 510310,China[Key words] New nurse;Working pressure;Pressure source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理是一项具有压力强度较高的工作,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1]。
新毕业护士作为护理人员的新力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其所面对的困难和承受的压力比一般护士要大得多。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毕业护士所面临的工作压力问题,本研究对其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和分析。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23年9月~2023年9月广东省4家三甲医院资历在1~3年的94例新毕业护士为研究对象,男11例,女83例;大专51例,本科41例,硕士研究生2例;内科27例,外科23例,监护室17例,手术室15例,急诊8例,其他科室4例。
1.2研究方法1.2.1研究工具在参考“中国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和王妤等[2-3]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初步修订”建议的基础上,根据新毕业护士的特点自行设计“新毕业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
量表的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性别、文化程度及所在科室;第二部分为评估内容:包括5个因子,15个条目,每个条目的选项分4个等级,即完全没有压力、轻度压力、中度压力、重度压力,分别赋予0~3分,总分45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的程度越大。
1.2.2研究过程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所有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发放,由被调查者立即填写,填写后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4份,回收率100%,条目应答率100%。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5篇)高校护理毕业论文(5篇)高校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护理科研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护理学进展的程度,而护理本科生是护理队伍中在科研方面被寄予较高期望的群体[1]。
然而,由于科研力量不足、毕业论文撰写障碍、紧急的毕业实习、就业压力以及各种考试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遇到许多问题。
同时,由于毕业论文的通过与否直接关系护生能否顺当毕业,导致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简单产生焦虑。
鉴此,通过调查本科护生撰写毕业论文时的焦虑水平,并了解护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缓解护生焦虑供应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讨论对象 2021年11月2021年2月实习后期,采纳便利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广东药学院2021级四年制本科护生80名为调查对象。
其中女64人,男16人;本地实习49人,外地实习31人。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已选定指导老师并完成了选题及开题答辩工作,实习时间为第6学期和第7学期,护生需要在实习期间实施课题和完成论文,于第8学期参与学院论文答辩,通过者方能毕业。
指导老师为学院老师或主管护师以上、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老师。
1.2调查工具 1.2.1自制问卷调查包括护生学习《护理讨论》课程的相关状况以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2.2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2]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该量表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评定症状消失的频度进行4级评分,1分"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分"有时有',3分"大部分时间有',4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其中有5条反向计分。
将20个条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再乘以1.25取得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
SAS标准分50分为正常,51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为严峻焦虑。
1.3调查方法向调查对象说明此讨论的目的,并向护生保证匿名调查和调查资料严格保密,征得护生同意后,以统一指导语对SAS和自编调查表的填写方法进行指导,以实习点为单位集中发放问卷进行填写,完成后当场检查合格后回收。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第一篇引言护理专业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更高要求,护理专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本论文旨在探讨护理专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护士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一、护理专业的现状1.1 护理专业的定义和范畴护理专业是指通过采用科学的、人文的和管理的方法,以提高病人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和康复为目标的专业领域。
其范畴包括了临床护理、公共卫生护理、家庭护理等多个方面。
1.2 护理专业的重要性护理专业在医疗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核心成员,负责直接照顾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他们能够帮助病人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人和家属的负担。
同时,护士还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疾病预防和健康宣教等工作。
1.3 护理专业的发展挑战虽然护理专业在医疗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们对护士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护士的职业地位不高。
其次,护理人员的培养与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满足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疾病谱的变化,护理专业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和更新。
二、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2.1 护理专业的地位提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专业的地位也在逐渐提升。
正视护士的重要作用,提高其职业地位,对于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
2.2 护理专业的教育改革为了适应医疗需求的变化和护士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护理专业的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
除了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应注重护理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2.3 护理专业的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护理专业也将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例如,电子病历、远程护理和智能护理设备等,将成为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工具。
结论护理专业作为医学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地位和发展前景不可忽视。
通过提高护理专业的职业地位和教育水平,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护理专业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为促进社会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护理专业的毕业论文精品护士毕业篇一时光飞速,一转眼我已经从一名懵懂的大学生,走上社会,走进医院,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
自20xx年进入xx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以来,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
在实习的过程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处事原则,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
从我选择护理事业,我就有一句格言,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护理工作中。
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不断努力地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更上一个台阶,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以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护士毕业论文篇二时代在不断进步,医疗技术也在飞跃的发展,作为新一代护理工作者,我们应实行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而人性化护理理念是21世纪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南丁格尔曾这样说:“护理是一门艺术”。
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当护理工作浸透在人文关怀下,护士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散发出美的光芒。
那么何为护理人文关怀?护理人文关怀,即是人文护理,是我们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须的诊疗技术以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求,体现出对生命的关爱,这是实践人类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过程。
在将近五个月的实习时间里,在千医老师的带教下,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熟练的掌握护理操作技术,还有如何构建工作中的人文护理。
记得有一次,科室收治一位干性坏疽的病人,散发出恶臭味的病人。
所有人都对他避而远之,然而我们的护士老师没有退却,她们主动向前。
病人因为进食困难,长期没有清洁口腔,张开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但老师毫不犹豫,认真细致的为病人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后来病人逐渐好转,家属一再表示感谢。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摘要: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以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范例。
本文首先介绍了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对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给出了一份完整的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样本。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正文: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它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考验。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应用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研究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范例对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成绩、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要点1.选题规范:选题应符合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有明确的研究意义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文献综述:应对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梳理和分析,准确把握研究热点和难点。
3.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应当科学合理,能够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要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对护理专业的发展和实践工作有所启发和指导。
5.结论与展望:结论要明确、准确,展望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例题目: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和专家访谈,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护士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解决护士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对策研究以上就是本文对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范例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护理专业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有所帮助。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希望护理专业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本科护理专业毕业论文(5篇)本科护理专业毕业论文(5篇)本科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育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同学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必要预备,是对人才培育质量的全面检验。
通过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同学可以有效地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学问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有利于同学自身素养的综合进展。
而且,毕业论文设计整体水平也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因此,加强同学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论文质量,对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亦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高校院系结合本专业特色,在毕业设计选题、指导老师培育、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究与实践。
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它们在指导同学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珍贵阅历。
但相关报道多以理工科及文科院系为主,而关于医学院系特殊是护理学院系在指导同学毕业论文方面所做的报道却较为鲜见。
近年来,我们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对2021级、2021级、2021级毕业论文工作加强管理,以培育同学创新意识、提高综合力量为目的,通过施行举措,在督促毕业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写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总结出了一些阅历。
本文将对这些举措进行介绍,以期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供应适当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同学在横向学问体系加宽的同时削减了专业学问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
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1.思想重视不够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进展,同学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老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急。
大多数老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担当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特别有限。
而对于同学方面,有的同学平常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学问的理解不够深刻,简单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
护理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Title: Exemplary Graduation Thesis Sample in NursingIntroduction:Nursing is a vital field tha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healthcare. To excel in this profession, nursing students must not only possess practical skills but also develop a strong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following exemplary graduation thesis sample in nursing aims to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cademic writing required in this field.Abstract:This graduation thesis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nurse-led education o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elderly patients. It exa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nurse-led intervention programs in improving patient outcomes and presents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grating such programs into standard care protocols. The study utilize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and questionnaires, to collect data from participants.Literature Review:The literature review highlights key studie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s related to nurse-led diabetes education. I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nurses in patient education and self-management,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ailored interventions for older adults with diabetes. Various theories, such as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and the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re explored to understand behavior change and patient engagement.Methodology:This section outlines the research design, sample selec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employed in the study. A qualitative approach is adapted, wi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elderly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dditionally, observations of nurse-led education sessions are recorded, and validated questionnaires are distributed to evaluat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self-efficacy.Results: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nurse-led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s patient outcomes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Participants exhibit improved knowledge about diabetes, adherence to prescribed treatment regimens, and self-care practices. The study also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lans and culturally sensitive approaches to enhance patient engagement and self-management.Discussion:The discussion section interprets the results with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nurs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 It highlights the role of nurses as educators, advocates, and facilitators of patient-centered care. The study supports the integration of nurse-led intervention programs in healthcare settings to address the growing burden of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mellitus, among the elderly population.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is exemplary graduation thesi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impact of nurse-led education on diabetes management in elderly patients.The study emphasizes the crucial role of nurses in empowering patients through education and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tailored interventions to enhance self-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n nursing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nurse-led programs in healthcare settings.Acknowledgements: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express gratitude to the participants who generously shared their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Special thanks are extended to the nursing faculty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who supported and guided throughout the research process.References:[Provide a comprehensive list of all the cited references in the appropriate citation style.]Note: This exemplary graduation thesis sample in nursing adheres to the formatting requirements of an academic paper. An actual graduation thesis should adhere to the specific guidelines provided by the respectiv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学校名称2010级届护理学学位论文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风险学生: ---------年级: 2010级专业:护理学(专升本)指导老师:带教老师主管护师实习单位:单位名称2013年 12 月1日word格式版本目录摘要························· - 2 - 关键词························· - 2 - 前言························· - 2 - 分析························· - 2 - 对策························· - 3 - 参考文献:························ - 5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诊科合理风险因素,提出防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
结果:经过防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
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对策。
前言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
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
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析1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意识也明显增强。
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卫生资源的分布和匹配的合理性存在某些不足,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社会舆论与媒体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
故意制造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1.3.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作制度、三查十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
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2 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都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隐患。
1.3.3 抢救记录不规,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1.4.1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导致护患纠纷。
1.4.2 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1.4.3 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救护。
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救过程中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1.4.4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的工作环境,面对各种急救患者,精神高度紧,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
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对策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当大批患者来诊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处(院总值班),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
急诊科制定了突发大批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
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具有团队精神,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我们总结出了科室存在的20余种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
如: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住院途中发生窒息、心跳骤停;医疗护理文书丢失或记录失误;分诊漏诊;各种抢救操作的损伤;给药错误;抢救仪器不到位;医务人员损伤及感染;医疗护理纠纷;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下;服毒患者的再自杀等等,这些都汇编成册以便参考使用。
2.3.3 制定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化。
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洗胃等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护送危重患者到手术室、重症监测室、病房后,急诊护士要与接诊护士详细交接并签字。
2.4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
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4.2 护理文书的管理急诊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
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客观、清楚、准确、完整,不得涂改。
容包括:患者就诊的时间、病情,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效果、病情的转归等等,这些文书要妥善保管,漏记、错记等都会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
2.5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2.5.1 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
认真做好急诊护理的每个环节,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5.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
如动静脉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心肺复术等,提高抢救成功率。
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年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
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