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绿道工程设计特点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2月第2期城市道桥与防洪道路交通33 D01:10」6799/ki.csdqyfh.2019.02.008

东湖绿道工程设计特点综述

周红霞,吕锦刚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东湖绿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5A级城市核心区环湖绿道,它的建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成为武汉打造宜居城市的闪亮名片。结合东湖绿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详述问题的解决过程,总结绿道工程的设计特点和设计理念,为城市绿道设计提供一些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东湖绿道;工程特点;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U412.37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19)02-0033-04

1工程概况

绿道的建设是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生活品

质、幸福感的重大举措。东湖绿道建设之初,就秉

承“让城市安静下来”的理念,以大区域生态格局

为本底,立足国际化视野及东湖特色,打造世界级

水平的环湖绿道叫

东湖绿道位于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内,全线长约102km。主体工程分两期建设.东湖

绿道一期工程于2016年12月28日建成,东湖绿道二期工程于2017年12月26日建成,建成后的东湖绿道包含听涛道、湖中道、郊野道、森林道、白马道、磨山道和湖山道七段主题景观绿道,充分依托东湖的山、林、泽、园、岛、堤、田、湾八种自然风貌,将东湖变成市民亲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绿心”。东湖绿道自开通以来,受到了武汉市民及全国各地游客的热烈欢迎,社会反响良好,见图I、图2。

图1东湖绿道鸟瞰图

收稿日期:2018-10-24

作者简介:周红霞(1979-),女,硕士,工程师,从事道路设计

工作。

图2东湖绿道实景图

2工程定位

东湖绿道工程的定位是“千年之作,传世经典”。按照能够承接国际马拉松、国际自行车赛事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目标是打造比肩法国中部田园绿道、新加坡环岛绿道的世界级滨湖绿道。

东湖绿道工程秉承“信步东湖畔,众览书香城”的设计理念,是最具书香气质、最具大美神韵、最具人文生态的世界级滨湖绿道。

3工程设计特点

3.1生态保护严

该工程地处东湖5A级风景区,绿道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现有生态,尽量减少干预,保护现有树木形成的自然景观。为保护东湖原生态野趣之美,方案设计始终避免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护东湖之美。最典型的当属对绿道沿线现状树木的保护

34道路交通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年2月第2期

(1)磨山道“一棵樟”及林中栈道

磨山道起于刘备郊天坛,途经磨山景区北门,经楚城、南国哲思园、离骚碑、杜鹃园,止于刘备郊天坛以东三岔路口。磨山道规划定位为能举办国际性赛事的赛道,根据《国际自行车运动联盟(UCI)规则》,要求路面宽度不少于6m。由于现状磨山道一面临山.路面宽度只有3.5~4m,为了达到6m的自行车道宽度,在不开挖山体的情况下需要对现状磨山道路边的24棵胸径在25~90cm 的大树进行移栽,特别是路边的一棵樟树胸径达到90cm。移栽现状大树势必对良好的森林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另外,为了实现武汉市民“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的美好愿景,磨山道的原景观节点设计中,设计了多处林中栈道叫栈道设计时,对现状磨山道总宽不足6m,且路外侧没有拓宽空间的路段,需采取新建钢筋混凝土悬挑板的方式进行拓宽路面,该措施的实施会造成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沿线1000多棵大树造成损坏。

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的因素,为了最大程度减小对大自然、对东湖自然生态的干预,该方案经过层层上报,最终决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保护树木,尽量维持磨山道的现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后来几经斟酌,本着尽量减少对现状森林环境破坏的原则,将磨山道林中栈道的数量减少至2个木栈桥及1个钢栈桥。

(2)“歪脖子树”

湖中道、湖山道现状堤岸两侧有大量的池杉树,方案设计过程中,坚持保护每一棵池杉树不遭到伤害.就连路边的“歪脖子树”,也本着尽量保护的原则予以保留,如图3所示。

(a)施工前(b)施工后

图3“歪脖子树”施工前后的状况

3.2构建生物通道

东湖现有的人工驳岸、塘梗以及道路等对东湖区域生态的连通具有较大影响,阻隔了东湖与周边的水塘湿地、农田、绿地等生态斑块的生态连通,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郊野道、白马道为新建绿道,沿线经过众多湖湾鱼塘,绿道设计时结合区域的生态条件,通过架桥或增加管涵来保证与外界大湖面的连通,构建了两栖、爬行等小型动物的迁徙通道。

3.3坚持“还湖于民”

东湖绿道设计过程中,始终本着建设最美丽、最幽静、最具湖光特色、最具人文气息的世界级滨湖绿道的标准,坚持将东湖的最美的风景展现给市民,故在绿道选线的过程中,尽量克服种种困难,在不占湖的前提下,使绿道线位尽量靠近湖边,展现东湖的大美风光。郊野道总观园处的选线便是如此。

总观园是位于郊野道西北角的一处私人庄园,郊野道的原设计方案是绿道线路进入总观园,以便充分利用总观园现有的道路和建筑景观,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就是总观园的用地被切割.完整性被破坏,且线路不临湖,欣赏不了沿湖的美景。最终,通过反反复复踏勘现场,与庄园业主及各级领导沟通,最终确定绿道线位沿着湖边走,下定决心拆除总观园内一处建筑(违建),还湖于民,同时开放总观园,将一个私人空间打开,变成一个公共空间,如图4所示。

图4总观园位置图

3.4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净化东湖水质

本次绿道设计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本体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对绿道沿线的雨水排除依据自然地势,通过采用透水人行道、下沉式绿地分隔带、生态植草沟、生态缓坡等将雨水收集净化后顺流就近排入湖泊调蓄,实现雨水的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如图5和图6所示。绿道沿线驿站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管线、环卫车等措施全部运至周边污水处理厂,坚决杜绝污水入湖。同时,通过打造生态片石驳岸、杉木桩驳岸等.种上水草.保持水土。东湖绿道修建后,东湖水质达到40a来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