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全归纳之模型 全等模型-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原卷版)
- 格式:docx
- 大小:791.35 KB
- 文档页数:13
专题01 全等模型--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
全等三角形在中考数学几何模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块内容,本专题就全等三角形中的重要模型(倍长中线模型、截长补短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1.倍长中线模型
【模型解读】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注:一般都是原题已经有中线时用,不太会有自己画中线的时候)。
【常见模型及证法】
1、基本型:如图1,在三角形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
证明思路:延长AD至点E,使得AD=DE. 若连结BE,则BDECDA;若连结EC,则ABDECD;
2、中点型:如图2,C为AB的中点.
证明思路:若延长EC至点F,使得CFEC,连结AF,则BCEACF;
若延长DC至点G,使得CGDC,连结BG,则ACDBCG.
3、中点+平行线型:如图3, //ABCD,点E为线段AD的中点.
证明思路:延长CE交AB于点F (或交BA延长线于点F),则EDCEAF.
1.(2022·山东烟台·一模)(1)方法呈现:
如图①:在ABC中,若6AB,4AC,点D为BC边的中点,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可证ACDEBD△≌△,从而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为倍长中线法;
(2)探究应用:如图②,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
(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CD,A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点E是BC的中点,若AE是BAF的角平分线.试探究线段AB,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2022·河南南阳·中考模拟)【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9页的部分内容:
如图,在ABC中,D是边BC的中点,过点C画直线CE,使//C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ADED
证明∵//CEAB(已知)∵ABDECD,BADCE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BD△与ECD中,∵ABDECD,BADCED(已证),BDCD(已知),
∵A.A.SABDECD△△≌,∵ADE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方法应用】如图①,在ABC中,6AB,4AC,则BC边上的中线AD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猜想证明】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CD,点E是BC的中点,若AE是BAD的平分线,试猜想线段AB、AD、D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拓展延伸】如图③,已知//ABCF,点E是BC的中点,点D在线段AE上,EDFBAE,若5AB,2CF,求出线段DF的长.
3.(2022·河北·中考模拟)倍长中线的思想在丁倍长某条线段(被延长的线段a要满足两个条件:①线段a一个端点是图中一条线段b的中点;②线段a与这条线段b不共线),然后进行连接,构造三角形全等,再进一步将某些线段进行等量代换,再证明全等或其他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应用举例】如图(1),已知:AD为ABC的中线,求证:2ABACAD.
简证:如图(2),延长AD到E,使得DEAD,连接CE,易证ABDECD,得AB ,在ACE中,ACCE ,2ABACAD.
【问题解决】(1)如图(3),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
(2)如图(4),在ABC中,90,AD是BC边的中点,EF、分别在边ABAC、上,DEDF,若3,4BECF,求EF的长.
(3)如图(5),AD是ABC的中线,,ABAEACAF,且90BAEFAC,请直接写出AD与EF的数量关系_ 及位置关系_ .
模型2.截长补短模型
【模型解读】
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关键词句,可以采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完成证明过程,截长补短法(往往需证2次全等)。
截长:指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线段;补短:指将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已知线段。
【常见模型及证法】
(1)截长: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某一短线段,再证剩下的那一段等于另一短线段。
例:如图,求证BE+DC=AD
方法:①在AD上取一点F,使得AF=BE,证DF=DC;①在AD上取一点F,使DF=DC,证AF=BE
(2)补短:将短线段延长,证与长线段相等
例:如图,求证BE+DC=AD
方法:①延长DC至点M处,使CM=BE,证DM=AD;①延长DC至点M处,使DM=AD,证CM=BE
1.(2022·安徽淮南·八年级期中)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模型”解决问题,事半动倍.
(1)尺规作图:作AOB的平分线OC.
【模型构造】(2)填空:
①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B______C.(填“”、“”或“”)
方法一:巧翻折,造全等
在AC上截取AEAB,连接DE,则SASABDAED△△.
②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B,BAD和CDA的平分线AE,DE交BC于点E.若12BCcm,则点E到AD的距离是______cm. 方法二:构距离,造全等
过点E作EFAD,垂足为点F,则AASABEAFE△△.
【模型应用】(3)如图,在ABC中,60A,BE,CF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且BE,CF交于点P.
①请直接写出BPC______;②试猜想PE与P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2022·河南·模拟预测)(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某同学做了如下探究,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该是______.(2)如图②,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12∵BAD,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写出正确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时的速度前进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
3.(2022·辽宁大连·八年级期末)已知点D是∵ABC外一点,连接AD,BD,CD,BACBDC=.
(1)【特例体验】如图1,AB=BC,α=60°,则∵ADB的度数为 ;
(2)【类比探究】如图2,AB=BC,求证:∵ADB=∵BDC;
(3)【拓展迁移】如图3,α=60°,∵ACB+∵BCD=180°,CE∵BD于点E,AC=kDE,直接写出CDAB的值(用k的代数式表示).
课后专项训练:
1.(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中)如图ABC中,点D为BC的中点,13AB,5AC,6AD,则ABC的面积是______.
2.(2022·北京·中考真题)在ABC中,90ACB,D为ABC内一点,连接BD,DC,延长DC到点E,使得.CEDC(1)如图1,延长BC到点F,使得CFBC,连接AF,EF,若AFEF,求证:BDAF;
(2)连接AE,交BD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CH,依题意补全图2,若222ABAEBD,用等式表示线段CD与CH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2022·内蒙古·中考真题)下面图片是八年级教科书中的一道题: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90AEF,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点F.求证AEEF.(提示:取AB的中点G,连接EG.)。(1)请你思考题中“提示”,这样添加辅助线的意图是得到条件: ;
(2)如图1,若点E是BC边上任意一点(不与B、C重合),其他条件不变.求证:AEEF;
(3)在(2)的条件下,连接AC,过点E作EPAC,垂足为P.设BEkBC,当k为何值时,四边形ECFP是平行四边形,并给予证明.
4.(2022·江苏·九年级期中)【问题情境】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
如图①,∵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至点E,使DE=AD,连接BE.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依据是 .
A.SAS;B. SSS;C. AAS;D. HL
(2)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 .
解后反思:题目中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之中.
(3)【初步运用】如图②,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C=BF.求证AE=FE.
(4)【灵活运用】如图③,在∵ABC中,∵A=90°,D为BC中点,DE∵DF,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试猜想线段BE、CF、EF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5.(2022·山东·九年级专题练习)数学兴趣小组在活动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在ABC中,6AB,10AC,D是BC的中点,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阅读理解】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
(1)如图1,延长AD到E点,使DEAD,连接BE. 根据______可以判定ADC≌△ ______,得出AC______.这样就能把线段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得出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