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山居说课稿2 粤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沙田山居》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沙田山居》,了解香港沙田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来表达对沙田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让学生学会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沙田地区的认知和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沙田山居》是一篇描绘香港沙田地区的散文,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沙田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情感抒发。
了解沙田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沙田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抒发。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合作交流: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倾听他人意见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沙田山居》2. 相关图片和视频:沙田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料。
3. 参考书籍和网页:介绍沙田地区的相关书籍和网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沙田地区的认知。
2.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沙田山居》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一]13.沙田山居◎课前自主【走进作者】余光中(1928—),男,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
曾入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学习。
1949年到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在军中服役数年。
1958年赴美国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
1973年任政大西语系主任。
1974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75年,兼任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
1985年,任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9年在厦门大学时开始发表诗作。
1953年,与覃子豪等组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刊。
【基本解读】散文是作家心灵的告白,诗人用诗化的语言去展示自己心灵感悟和生命体验,本文正是作者平素返归山林,抱朴守真思想的一个“具体的展示”。
诗人素来爱山,爱海,爱美妙绮丽的大自然,以陶冶、启迪、升华自己的灵魂。
作者在文中把个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幻觉等交糅并用,而且运用拟人、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以强化诗人感觉中的山居生活,着力描绘个人自由生命对高山、对大海的感应与体验,获得了诗意和空灵的色彩。
【识记积累】字音:夏圭(guī)朝暾(tūn)余曛(xūn)碧湛湛(zhàn)浩淼(miǎo)绸缪(móu)阒(qù)黑肩膂(lǚ)天籁(lài)眈眈(dān)肘腋(zhǒuyè)盘踞(jù)联袂(mèi)纤(xiān)毫氤氲(yīnyūn)蹂躏(róulìn)摇曳(yè)蟠蜿(pánwān)崦嵫(yānzī)夐(xiòng)远【课文初探】1.全文整篇写景,山居所见到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景物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形式是中”散”的,可凝聚其中的却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悠悠情思.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2.这篇散文写景手法多种多样,曲尽其姓,但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法是什么?3.本文以哪两种顺序把各种景物组织到一起?以哪一种顺序为主?◎堂上演练【疑难探究】文章以五行诗结束全篇。
《沙田山居》教学设计教材分《沙田山居》是一篇散文。
它被编排在粤教版高中教材第一册的第二单元,列于《荷塘月色》、两篇散文、《我与地坛》之后。
前四篇课文,老师已经逐步提出了一些学习散文的方法。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抒情散文的魅力的方法并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散文的兴趣,提升做文学作品类文章试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品味本文的古典而有韵味的语言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分享内容,理清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蕴涵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台独,希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享内容,理清思路【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蕴涵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台独,希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课前准备◆PPT课件和纸质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这样的一首现代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就是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学过的《乡愁》,让我们一起来再次感受一下这首诗的魅力。
今天啊,我们将学习这位大诗人的另外一部佳作《沙田山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作家作品余光中(1928~),台湾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
福建永春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母逃难至江苏、安徽、上海、重庆。
194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金陵大学外文系,翌年转入厦门大学,开始发表诗作。
同年随家到香港,1949年赴台湾,进入台湾大学外文系。
毕业后在军中当了3年翻译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
1958年到美国留学获艺术硕士学位,1964年和1969年两次赴美国教书。
1971年返台,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以及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其间自1974年起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11年。
余光中是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54年与覃子豪等创立蓝星诗社,主编过《现代文学》和《文星》,参加现代派诗歌的论争和乡土文学的论战。
他的作品的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沙田山居教学设计[自主研学平台]一、作家作品余光中(1928~),台湾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
福建永春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母逃难至江苏、安徽、上海、重庆。
194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金陵大学外文系,翌年转入厦门大学,开始发表诗作。
同年随家到香港,1949年赴台湾,进入台湾大学外文系。
毕业后在军中当了3年翻译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
1958年到美国留学获艺术硕士学位,1964年和1969年两次赴美国教书。
1971年返台,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以及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其间自1974年起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11年。
余光中是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54年与覃子豪等创立蓝星诗社,主编过《现代文学》和《文星》,参加现代派诗歌的论争和乡土文学的论战。
他的作品的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出版诗集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案》《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余光中诗选》。
余光中的散文在台湾堪称一绝。
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斯》《焚鹤人》《听听那冷雨》《青青边稔》《桥跨黄金城》等,评论集有《掌上雨》《分水岭上》,评著有《梵谷传》等。
二、写作背景余光中先生是台湾著名的诗人,作品以表达乡愁见长。
无论是诗还是文,都充满着浓浓的乡愁气息。
1974年开始,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十年,居住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一处风景优美的山上,这里面朝大海,青山连环,山的渺茫处便是莽莽苍苍的大陆。
三、重点字词1.字音湛湛(zhàn)绸缪(chóu móu)赫然(hè)樯桅(qiánɡ wéi)阒黑(qù)天籁(lài)朝暾(tūn)蹂躏(róu lìn)崦嵫(yān zī)余熏(xūn)袂(mèi)茸蒙(mēnɡ)奔踹(chuài)蟠蜿(pán wān)氤氲(yīn yūn)夐远(xiònɡ)2.词义湛湛:深而清澈。
沙田山居说课稿
宜宾市一中 黄高琴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简介:
《沙田山居》是一篇散文。我们高一学生少有人喜欢散文。因为我们的学生不懂散文的魅力何在,更
不懂如何领略散文的魅力。散文的魅力,来自作家的真见、真知、真性、真情,以及化成文字的和谐色彩,
自然的节奏,冲淡而淡雅的韵味。《沙田山居》这篇借景抒情散文的魅力在于通过对山居环境的细腻描绘,
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优美的语言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及作者的喜爱之情,而借此传达出作者的心
声――浓浓的乡愁,体现时代精神――海峡两岸人民渴盼祖国统一。
(二)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文编排在高中教材第一册的第二单元,列于《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之后。前
边三课,老师已逐步提出了一些学习散文的方法。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抒情散文的魅力,学
会如何领略散文的艺术魅力。学生总结出学习抒情散文的方法并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散文的兴趣,
提升做文学作品类文章试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考试纲要》,结合本课的文本特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
目标:
1、 知识目标:分析内容,理清思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散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手法的。、培养学生品味本文古雅而有韵
味语言的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台独,希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学生欣赏散文最重要的最难的是能否读懂文章,读懂作者的心,体会作者的情,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
达到最高境界。其次是鉴赏作者传达美情的高超技巧,为此,重点为:感悟并体会出作者蕴藏于字里行间
的美情。难点有二:、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等)
二、说方法
(一) 说教法
本课教学采用①诵读法②分析研究法③比较阅读法。其依据如下:
体会作者的感情,第一在于“披文以入情”通过诵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进而感受作
者的情感;二是解读直接抒情的关键句,揣摩感情;第三是尽可能地了解作者自身的方方面面,了解创作
的时代背景,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蕴含其间的浓厚感情。为此采用诵读法,分析研究法教学以达到分
析内容,理清思路,揣摩情感,培养情操的教学目的。
欣赏抒情散文,重视艺术手法的赏析。本文与《我的空中楼阁》同为写居处环境的美好,抒发的感情
不同。复习《我的空中楼阁》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比较阅读分析出本文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艺术手法
欣赏抒情的散文,对诗质语言的揣摩、品味、模仿必不可少。为此采用诵读法(读出韵味、品出意境)
分析法。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还可以仿写、炼笔,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 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学习对高中生犹为重要。如何学习抒情散文?第一、
诵读。让学生睁开眼、张开嘴、用上心,展开想象空间,绘制美丽画面,声情并茂,自我陶醉式放声诵读,
初次感悟出写什么人、事、物、景,抒什么情,表什么意,说什么理。第二,冷思。文中所写景物有何特
点?融入何种情结?运用了艺术手法。第三,品语言。找出文中精美句子予以品味。(品韵律、修辞……)。
第四、炼佳句,写出你心底的触动,作点片断仿写,炼句。为此,学习散文的方法是:读、思、品、炼。
三、 说教学程序
(一) 导入新课
找一名朗诵能力极强的同学,老师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渲染美的气氛,美的情感,有助于
本文意境的领悟)。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
教师介绍余光中着重突出下列信息:他诗文兼美,年到台湾,自称“江南人”。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
的支流”,启示学生,在余老的作品中,可能是一种什么情结呢?再介绍背景,年,邓小平提出解决香港、
澳门、台湾问题的治国方针为“一国两制”,海峡两岸探亲团来往不断,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这样的
作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可能是怎样的情结呢?请欣赏抒情散文《沙田山居》(板书课题)(此此过程帮助学生
理解作品主题。)
(三)、初读感情
教师播放《沙田山居》电视散文,呈现画面,音乐,诵读。观看提出任务:本文描绘了什么景什么特
点,抒发了什么感情?(放画面,听配朗诵,创设鉴赏氛围,从视听上吸引学生,开启学生的思维。)听完
后,由学生简答上述问题。
(四)、分析内容,理清思路,揣摩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逐段朗诵(美读),并概括出每一段的内容,教师总结归纳:
全文对山居环境㑧细腻描写,由山到海,再到沙田山居,写到了山上的云烟,海潮风声,最后写噪音。
(板书)这一切的景致均用一字概括“美”。在这样的环境里居住,你是什么感情?揣摩作者是何感情?――
对美好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感情?让学生联系背景、作者,得出(乡愁、团圆、爱国)
的主题。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验证这种情结。如:
1、 山的那边,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桃源,住在山上也不能不下楼去。
2、 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
3、 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4、 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
5、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6、 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
7、 最令人神往的是人为的噪音。
8、 体会情感后提问:本文发表于年,我们现在学习有何现实意义?
9、 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预计在教师的启发下把握情感就不难了。验证句学生能分别找到一些,教师予以补充。学生能找准
句子,就对句意有一定的感悟,教师适时补充点拔,特别是用典句 ⑤)
让学生总结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析景悟情,时人解情,要句念情。
(五)、分析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以抒情为目的,却并不直露,往往以景物为依托。如《荷塘月色》,借荷塘月色,月下荷塘之
景传达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表现作者追求宁静的生活。《我的空中楼阁》与《沙田山居》同写住所,
他们抒发的感情及其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这个问题难度有点大,自教师在出题前有范例,出题后由学生独立思考到小组讨论,再到课内交流。
其间,教师视情况复习《我的空中楼阁》托物言志写法,应该能突破难点,最挃由教师归结)如下:
《空》文写出了小屋、绿树、鲜花、青山的活力、轻灵、开放、自由的特点。作者把自己对由生活,
独立人格的向往与追求寄托在此美景中,这样的美景在空中,虚幻的,只能追求,这是托物言志。《沙田
山居》抒发的是浓浓的乡愁。渴望团圆、回归的爱国情怀。一般写结可能是借故乡的山山水水、人情物美
抒发思念之情。而本文却从眼前所居美景写起,热爱的是眼前的,现实的美景却挡不住山那边莽莽苍苍的
大陆,忘不掉回归的陶菊、团圆的苏月。美好的居处并非世外桃源连着那楚烟,连着那五千载与八万万大
陆同胞,悠悠华夏。这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艺术手法。
(六)品味诗质语言
本文情真、意切、景美,令人赏心悦目、欲罢不能,更令人拍岸叫绝的是余光中那优美的诗质语言,
由学生找出美句并品味。预计学生能分别找出句并从表达技巧如修辞与角度赏析)教师据情况进行补充深
化。
示例:
1、 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百合此开彼落。(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蔚蓝海面风一吹,
波光粼粼,一层层波浪此起彼伏)。
2、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引用)。
3、 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回起(对偶)。
4、 整句与散句并用。
5、 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云(比拟)。
6、 湘云之后是楚烟(化典)。
7、 叠音词:碧湛湛、青郁郁、远远近近、零零落落、朝朝暮暮。
(七)炼句
《沙田山居》太美了,我也曾登青城,上峨眉,翻西岭,心中涌起千万般感慨却不知从何下笔,今天
也学一学余老的手笔把那氤氲云气,云蒸霞蔚炼上一笔,让美景代表我的情,布置学生就某景点,或家居
进行景物描写,片断练习,景体现借景抒情。(做到读写结合,将文本手法加以运用,生写后交流选美文,
此过程据时间而定可在课内,也可布置到课外)。
(八)总结扩展
、学散文的方法:(板书)
读:反复诵读,思:析景悟情,时人解情,要句念情,品美文,炼佳句。
、作业,读余光中的散文《西欧的夏天》进一步体会他的散文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感情。
板书:
沙田山居
余光中
大陆 海 居 云烟 海潮风声 噪音 五千载八万万 梦思 下楼 读 品 炼 欣赏散文的方法 析景悟情 时人解情 要句念情 情
美
乡
愁
团
圆
沙 田 山 居 景
美
喜
爱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