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政治 3.9.1 国家财政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3
2021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课课练新人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财政收入的形式中需要偿还的是( )A.税收收入B.工商行政管理费C.对违法行为的罚款 D.债务收入2.近几年,我国都保持了适当的财政赤字。
中央财政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 ) A.说明我国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B.意味着财政收支出现严重的不平衡C.说明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xx中国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举措体现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①中央银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②运用财政补贴支持“三农”事业,启动农村消费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④物价部门严格控制物价乱涨行为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4.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表明( )A.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B.只有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C.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D.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5.xx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
这表明国家财政( )A.可以消除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C.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D.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6.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19 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同期,全国财政收入117 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材料表明( )A.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越多越好B.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C.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是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目的D.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来源7.财政收支状况会随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
所谓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A.财政收入完全等于支出B.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C.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D.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税收是国家财政的基本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
【世纪金榜】(教师用书)2023高中政治国家财政课时达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根底达标】1.(2023·洛阳高一检测)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以下对财政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①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②财政的实质是一种分配关系③财政的目的是履行国家职能④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C。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的目的是履行国家职能,其实质是一种分配关系,国家财政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所以以上题肢均是正确的。
2.(2023·贵州高一检测),某省投入研究与试验开展经费近40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4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75%。
在这里财政所起的作用是( )A.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B.实现公共效劳均等化C.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D.保持总供求根本平衡【解析】选C。
此题考察财政的作用。
财政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表达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没有涉及,“转化”是指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的过程。
B项还没有实现。
D项材料没有表达。
3.(2023·桂林高一检测)加拿大央行行长波洛兹承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央行将把控制通胀放在第一位。
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加拿大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 )A.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B.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C.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D.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解析】选A。
控制通货膨胀需要增加国家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从而缩小投资规模,A项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B项增加国家税收正确,但扩建公用设施意味着增加支出,不符合题意;C项减少国家税收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D项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
4.面对世界经济的低迷态势,我国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根底。
2021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8课第1框国家财政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1.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
下列对财政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②财政是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③财政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分配关系④财政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预算,②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③④属于对财政的正确认识。
【答案】 D2.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强调,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增加“三农”支出,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这主要体现了国家财政( )A.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B.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D.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解析】增加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投入,体现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B、C、D与题意无关。
【答案】 A3.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要求,山东省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xx 年前三季度,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各级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占到全部支出的57.1%。
这说明( )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B.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D.国家财政有利于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解析】材料中内容主要是中央财政加大对民生的支持力度,体现了财政对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选项A符合题意。
【答案】 A4.天津市政府通过落实粮农补贴、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农业科技攻关经费等措施,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
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可以( ) A.调节资源配置B.促进经济发展C.实行经济监督D.巩固国家政权【解析】通过材料中“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可知强调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课时训练一、选择题2009年5月26日,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介绍,今年前4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9.9%,同期支出则增长了31.7%;而要完成全年9.8%财政收入增幅预算,接下来的8个月内财政收入至少要实现18%的增幅。
税改15年来的事实表明,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预算的说法,正确的选择是①它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②它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③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④预算经过财政部门批准才能生效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2.财政收入包括A.税收收人、债务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和其他收入B.税收收入、外债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C.债务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人D.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债务收入3.下列对国家财政支出的认识中,正确的是①它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②通过它,国家的各种职能方得以实现③它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④它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⑤它是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⑤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达到66230亿元,比2008年增长8%。
同时,全国财政支出预计达到76235亿元。
据此回答4~6题。
4.这种财政收支情况说明A.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B.我国将出现财政赤字C.增发国债将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长效手段 D.我国将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5.国家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直接投资 B.拉动国内需求C.促进经济增长 D.平衡财政收支6.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如果收入大于支出,节余过多,意味着A.资金储备充足,能更好地保证需要增加的重点支出B.经济发展具有充分的后劲,生产力能得到较快发展C.有利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7.2009年6月11日,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第十三届中韩税收政策交流会上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政府在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企稳回暖迹象。
专题8.1 国家财政【知识精练】一、选择题1.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明显,其中构造性减税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说明( )A.税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根底性的B.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C.税收具有固定性,不能随意增减D.要优化财政收支构造实现收支平衡【答案】B【解析】构造性减税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重要因素,说明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B项符合题意;经济开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根底性的,A项错误;C、D两项与题意无关。
2.下表是2021年上半年我国局部经济指标,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工程GDP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税收收入数额(亿元) 381 490 94 306 103 483 14 803 80 074增长率(%)①税收收入增长促进了国家经济开展②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根底③财政对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④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为正相关关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3.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财政税收政策应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小型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促进困难企业转岗群体的创业和再就业。
这表达了( )A.税收对经济开展水平的影响是根底性的B.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C.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D.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公平的有效手段【答案】C【解析】“促进困难企业转岗群体的创业和再就业〞,表达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C项中选;经济开展水平对税收的影响是根底性的,A项错误;B、D两项与题意无关。
4.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开展高速铁路,加大力度开展航空航天事业,加大力度推行“宽带中国〞战略。
国家加大力度实施这些措施是着眼于运用财政( ) A.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B.促进资源合理配置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D.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答案】B【解析】国家加大力度实施这些措施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应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开展,排除A项;C、D两项与题意不符。
第三单元第八课第1课时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1.对国家预算的认识,下列错误的是() A.是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B.它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方能生效C.预算体现着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人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D.国家预算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解析:预算是国家年度收支计划,根据它去安排国家的收入和支出,但不能说国家预算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财政。
答案:D2010年中央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66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300元的目标。
据此回答2~4题。
2.财政支出() A.是国家对社会总财富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B.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C.是国家筹集资金平衡预算的过程D.是国家发行债券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解析:B项是对财政支出含义的正确表述,A、C、D三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B3.国家投入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财政支出属于() A.行政管理支出B.文化事业支出C.教育事业支出D.科技研究支出解析: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A、B、D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C4.要增加财政收入,首先必须() A.增加政府建设债券的发行量B.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C.适时、适度调整分配政策,完善分配制度D.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开源节流解析: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A项增加国债是形成财政收入的途径,但不是根本性的,况且发放国债毕竟使国家背上了债务的包袱;C 项虽是主要影响因素,但经济发展水平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而分配是在此基础之上的;D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答案:B5.在经济的实际运行中,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因为()①国家的经济状况是在不断变化的②预算不可能在实现了全部财政收入后再安排支出③国家预算包括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④在经济的实际运行中,收支总是相等的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解析:③与题意无关;④错误;①②是财政收支不能完全相等的原因,故选A。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巩固训练1.2021年我国中央财政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体现了财政()A.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D.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故选D项;A项是财政的含义,与题意无关;B、C两项不符合题意。
2.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反映经济体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中国2020年R&D经费支出2.44万亿元,占GDP比例2.40%,绝对规模和相对水平均创下历史新高。
相较于21世纪初,中国在科技领域尤其是基础研究上的投入都大幅增长。
由此可见()A.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B.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C.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D.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体现了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3.2020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 176亿元,同比下降10.8%。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 347亿元,下降14%。
随着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成效继续显现,从4月起,收入累计降幅逐月收窄,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由此可见()①财政能为改善民生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②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影响是根本性的③增加企业税收对稳定财政收入有积极作用④合理的分配政策有利于财政收入稳步增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随着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成效继续显现,从4月起财政收入累计降幅逐月收窄,呈现持续向好态势”,表明经济发展和分配制度影响财政收入,②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财政促进企业生产,与改善民生没有直接关系,不选①;③不符合题意。
4.“如果把做大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这句话中“政府的责任”和“良知”分别指()A.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B.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C.财政支出财政收入D.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需要政府推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分好蛋糕,要注重收入分配公平,故A项符合题意。
2021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课练新人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句经典的广告往往能贴切地反映出产品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麦氏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这里的“味道”“香浓”是商品的( )A.价值B.价格C.使用价值D.交换价值2.货币产生后,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这表明( )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B.货币的本质是商品C.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D.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3.xx年“五一”节期间,各大商场都有让利销售。
小王在商店看到一件打折商品,原价为人民币100元,现在标价为80元。
在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D.贮藏手段4.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表现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即“商品—货币—商品”。
这一公式表明在商品流通条件下( )①买和卖这两种行为是同时进行的②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③商品价值的大小由货币来衡量④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价格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②纸币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纸币没有使用价值和价值④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由国家决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 000亿元,且这些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
如果发行纸币4 000亿元。
当上述现象发生时,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 ) A.纸币购买力提高B.物价上涨,纸币贬值C.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D.出现通货紧缩现象7.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我国xx年2月的CPI在3%左右,呈现高位运行态势,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通货膨胀发生时( )①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纸币贬值②人们的存款数量增加③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外汇汇率必然升高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近年来,网络购物日渐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时尚,网络销售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渠道。
国家财政一、选择题1.今后五年,我国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以下表述最符合题意的是( )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B.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D.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开展解析:选A。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免除困难学生学杂费,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缩小收入差距,表达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应选A项;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
2.针对我国经济中出现的具体情况,2021年上半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下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①加大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②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构造③实施构造性减税,优化产业构造④缩减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A.①③B.②④ C.①② D.③④解析:选A。
此题考察财政政策的运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手段是增支减税,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是货币政策,不选。
④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不选。
3.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稳固经济平稳上升的态势,保持社会总供应与总需求的平衡。
这说明( )A.经济开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根底性的B.只有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促进经济开展C.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D.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解析:选D。
此题考察财政对经济开展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
A项是经济开展对财政的作用,不选;B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划转局部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1年提高到30%,相关资金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此举( )①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②说明政府财政支出面临压力③是国家调整分配政策的表达④必将减少国有企业利润收入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选B。
第一课时国家财政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56分)知识点一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是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进行的社会收入的分配。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收入的分配②财政具有固定性的特点③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④财政就是财政收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C解析: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④错误;财政没有固定性的特点,排除②。
2.对财政和预算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财政是对国家收入的分配②财政就是国家的预算和决算③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获得,是无偿的④预算是国家财政的基本收支计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财政和预算是两个基本概念,①④是对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
②③表述均错误,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和决算是财政收支的计划和执行报告,不是财政本身,财政收入有无偿和有偿之分,如税收和罚款是无偿的,其余利润、收费、债务都是有偿的。
3.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作用的是()①增加对老、少、边、贫地区的转移支付②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④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①③涉及的均是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入选;②④涉及的是财政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排除。
4.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
以下改革措施与其带来的影响对应正确的是()①把高耗能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调节产品结构——引导居民消费方向②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③健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使公民依法纳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正确,把高耗能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调整产品结构,引导居民消费方向;②不选,因为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无关;③正确,健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社会消费的总水平;④不选,因为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会减少企业负担,不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2021年高中政治 3.9.1 国家财政每课一练新人教版必修1 1.继被业内称为“新国十条”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xx年4月出台后,财政部又紧锣密鼓研究并初步规划于xx年开征房产税。
下列关于开征房产税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加强宏观调控
B.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C.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挤压楼市泡沫
D.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遏止房价过快上涨
2.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
但是另一方面,财政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同期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有人将这一现状概括为“国富民穷”。
为了更好地实现共享共建和谐社会,政府正努力“还富于民”、“藏富于民”。
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B.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C.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D.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3.大蒜、绿豆、生姜这些平日不起眼的农产品,一时间变身为“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成为通胀预期的“风向标”。
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之后,无奈的老百姓只能用类似的冷幽默面对现实生活。
下列有利于防止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有( ) A.减少货币的发行量B.提高存贷款利率
C.扩大财政支出D.适当减少财政支出
4.下图是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过程示意图。
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图中a、b、c处依次应该填入( )
①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②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③企业生产扩大,就业
增加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5.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 318公里,xx年启运。
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总投资2 209.4亿元。
国家通过财政为京沪高速铁路筹集资金表明( )
A.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C.财政支出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D.财政支出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6.2011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两种调控手段的共同目标是( )
A.解决社会总供给落后于总需求的矛盾,抑制消费过快增长
B.解决社会总需求落后于总供给的矛盾,控制经济过热增长
C.实现我国经济总量平衡,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D.通过扩大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7.下列选项中,对赤字的正确认识是( )
A.出现赤字是财政收支平衡的常态
B.赤字是指中央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
C.适度赤字有利于经济发展
D.赤字大小以国债的多少衡量
8.过去十年,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总量为4万多亿元,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安排西部地区的总量达到8 900亿元。
西部地区在经济增长速度、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还将继续向西部倾斜,以目前年均20%的增速,五年就将翻一番。
结合上述材料,就如何运用财政促进西部地区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1.D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开征房产税可增加财政收入,也是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房价过快上涨,有泡沫因素,开征房产税,正是通过税收手段引导其健康发展。
A、B、C都是开征房产税的意义。
通过税收调控市场属财政政策,不属于货币政策。
故选D。
]
2.B 3.D
4.B [政府投资的增加会形成购买力,促进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企业利润和劳动者收入增长,会使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生产、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会促进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又会为政府增加新的投资提供可能。
故a、b、c处依次应该填入③、②、①。
]
5.D [A项错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财政为京沪高铁筹集资金,说明通过财政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B、C两项不符合题意。
]
6.C [选C。
当前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增长、扩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A、B两项错误;D项夸大了财政的作用。
]
7.C [略有赤字是财政收支平衡,赤字过大不属于财政收支平衡,A不选;财政收入大于支出是财政盈余,B不选;发行国债只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措施,D不选。
] 8.(1)增加财政对西部的支出,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2)增加财政对西部地区的教育和卫生支出,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JVQ 21899 558B 喋28596 6FB4 澴31722 7BEA 篪' {k22345 5749 坉32615 7F67 罧31637 7B95 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