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可靠性及应急处理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34
化工自动控制系统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工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精确、高效的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随着自动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化工自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1. 系统稳定性不足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比较复杂,受到外部环境变化、设备故障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系统设计不合理、参数调整不当等原因,导致系统稳定性不足,出现频繁的故障和失控现象。
2. 控制精度不够化工生产过程对控制精度要求较高,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传感器的精度、控制器的调节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控制精度不够,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甚至影响到产品质量。
3. 设备故障频发化工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往往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容易出现磨损、老化等情况,导致设备故障频发。
而自动控制系统往往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就会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4. 人机界面不友好自动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直接关系到操作人员对系统的掌控能力。
一些自动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不够友好,操作复杂、信息不明确、反应速度慢等问题,使操作人员难以准确地掌握系统运行状态。
二、问题对策1. 加强系统设计与参数调节为了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首先应加强对系统的设计和参数调节工作。
对于复杂的化工生产过程,需要进行充分的模拟和试验,确定系统的最佳控制结构和参数配置,从而保证系统在各种不稳定的环境下仍能够保持稳定运行。
2. 完善故障诊断与预防机制对于设备故障频发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故障诊断与预防机制来解决。
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建立设备健康数据库,根据设备运行状态预测设备的寿命和故障可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DCS控制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及预防DCS(分散控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并且能够实现远程操作。
即使是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也难免出现故障,所以需要有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就DCS控制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及时报警:当DCS系统出现故障时,系统应当能够及时地发出警报,通知操作人员进行处理。
这需要系统设置良好的报警机制,包括声音、灯光、短信等多种形式的报警方式。
2.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确保所有操作人员熟悉这些预案。
应急预案应包括故障排查、紧急处置和恢复措施等内容。
3. 快速定位故障:一旦发生故障,需要快速定位故障的具体位置和原因,可以通过DCS系统自带的监测和诊断功能来实现。
有些故障可能是由于传感器或执行器损坏引起的,需要及时更换。
4. 制定临时控制方案:对于某些故障,可能需要暂时放弃自动控制,改为手动控制。
在制定临时控制方案时,需要考虑到人工控制的安全和稳定性。
5. 备件更换和维修:对于一些常见的故障,可以提前准备好备件,并且培训相关人员进行更换和维修操作,以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
6. 数据备份和恢复:DCS系统中的数据非常重要,需要定期进行备份,并且建立恢复机制,一旦系统发生故障,能够迅速恢复正常。
1. 定期维护和检查:对DCS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故障隐患。
2. 完善的保护措施:对DCS系统进行严格的保护,包括防火墙、病毒防护、访问控制等措施,防止系统受到外部攻击。
3. 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其对DCS系统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减少人为操作导致的故障。
4. 数据管理和优化:对DCS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管理和优化,避免数据过载和灾难性的错误操作。
5. 更新升级:DCS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需要进行定期的更新和升级,以获得最新的功能和安全补丁,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学术论坛453DCS 控制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及预防探讨任翠宏,吴明生,丁 波(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甘肃 白银 730900)摘要:DCS 控制系统在我国化工、石油、电力等行业中应用广泛,本文针对DCS 系统现实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探讨了不同故障类型的应急处置预案和预防措施,对于指导该系统高效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DCS 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预防措施DCS 控制系统在化工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发展迅猛,其自动化程度也逐年提升。
同时也应看到,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故障,严重影响了其平稳运行,为此需进行相应的故障应急处置和预防机制的探讨,提升DCS 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关工作人员应在日常系统维护和使用过程中积极探索、深入分析,通过科学手段切实降低DCS 控制系统故障发生率。
1 DCS 控制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分析 1.1 操作员站故障应急处置分析 首先是部分操作员站故障,表现为显示器黑屏,或者不能正常显示系统运行状况,其他的操作员站仍能对该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应马上通知系统工程师进行处置。
如其他操作员站已不能完成系统的整体监控,应要求系统工程师进行现场操作并完成监控,避免重大操作。
如果控制系统内的全部操作员站都发生故障,此情况下电源仍能正常工作,则应对所有设备进行紧急热启动。
如电源已不能完成供电,则应要求工程师配合工艺人员进行紧急情况下系统的监控。
1.2 通讯网络故障应急处置分析 通讯网络的故障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DCS(集中控制)系统数据丢失导致通讯网络故障,如数据刷新已非常困难,应尽快完成故障报备并进行数据的备份处理。
(2)SCS(顺序控制)系统如出现网络通讯故障,则应首先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在维护人员未到场过程中,应做好基础稳定性控制工作,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停止系统运转。
(3)MSC(存储设备)系统通讯网络故障,应第一时间通知事故责任人并进行故障记录。
作者简介:陈再良,高级工程师,1976年7月毕业于中南工大自动化系电子技术专业,现任中石化长岭分公司计算机所安全主管。
摘要介绍了集散控制系统(DCS)可靠性评估,并结合长岭分公司应用的实际,提出了目前DCS在应用于生产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DCS可靠性分析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炼油化工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应用于生产过程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已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硬件设施,在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CS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一套生产装置的集散控制系统就好比一个人的大脑,指挥着整个生产装置的运行,因此其系统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为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环境不受污染,应对生产过程中的DCS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应对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消除或减小风险的措施。
1DCS的可靠性评估1.1工业生产过程对DCS的可靠性要求国际上可靠性工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从早期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可以看出,一个系统如果只有功能指标,而没有安全可靠性指标,它最多只能用于试验。
从石化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投用的一些专用集中控制系统来看,都是采取常规仪表与控制系统并行运行,根本不敢把控制系统单独用于生产控制,这是因为这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没有保证。
目前,在石化系统DCS已基本取代了专用控制系统和常规仪表而单独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
就中石化长岭分公司来说,用于生产自动控制的DCS系统已遍及全厂。
这些生产过程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一是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都很高,操作人员对自控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二是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很大,如果系统发生故障,不但会破坏被控设备,使瞬间停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远远超过控制系统本身价值,而且会危及生产人员安全,甚至会造成工厂毁灭性的灾难。
因此,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对DCS在安全性能上提出了严格要求:a)DCS系统必须保证能长周期连续地无故障运行,也就是说,装置生产期间,系统的运行率要达到100%。
浅谈电厂热控系统运行可靠性的研究浅谈电厂热控系统运行可靠性的研究摘要:电厂热控保护装置的检修和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热控保护系统的设计和安全调控,还牵涉到热控的测量、控制设备与逻辑的可靠性以及信号取样,此外检修和维护人员的素质高低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电厂热控保护装置的检修和维护在很多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开展研究,以便能更好地为我国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运行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保护装置;检修;维护;对策中图分类号:TM403文献标识码: A一、当前我国电厂热控保护系统及其运行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热控保护系统的监控功能也在持续增强,其监控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无形之中也增大了出现故障的离散性。
引起热控保护系统出现故障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如测量和执行设备、电缆、控制逻辑以及热控设备和电源等),还有内部因素(如检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他们对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等等),这些因素当中,只要其中的一个出现问题,都不可避免地促使热控保护系统出现误动或者拒动,甚至会引起机组跳闸,这样就使得整个电厂的机组无法正常运行。
所以从设计、基建安装再到运行等环节来加强热控保护系统的检修和维护,对于保障热控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在设计或者管理等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也会导致热控保护系统出现误动或拒动。
引发热控系统出现误动或拒动的主要因素及原因见表1。
表1 引发热控系统出现误动或拒动的主要因素及原因当前我国很多电厂的热控保护设备,其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还是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主,例如定期校验和定期检修等。
在检修设备时,没有根据具体的运行状况采取相应的检修措施。
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此外由于检修方式千篇一律,还有可能促使设备出现异常现象的几率大大上升。
例如仪表合格率已经高达98%以上,但是这些仪表通常还要全部进行检修,这无形之中就浪费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DCS控制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及预防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一种主要控制方式,它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高性能、高可靠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钢铁、电力等重要行业。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DCS控制系统故障难免发生,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因此在日常运行中需要对DCS故障进行应急处理和预防。
1.硬件故障:硬件组件损坏、接口松动等故障。
如果发现硬件故障,需要尽快停机维修,避免故障扩大导致更大的损失。
2.软件故障:系统崩溃、网络故障、数据库损坏等问题。
在发现DCS软件故障时,首先应该查看报错信息,尝试重启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如果重启无效,需要及时通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故障诊断和处理。
3.操作失误:人为错误是DCS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误操作、误删数据等。
应急处理方法是尽快采取措施,及时备份数据和应用程序,以保证系统能够尽快恢复正常。
4.通讯故障:DCS系统的多个设备之间需要进行通讯,通讯故障导致的数据传输中断或错误,将会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遇到通讯故障时,应该检查通讯线路和信号强度,尽快找出故障,并修复通讯设备。
5.安全故障:DCS系统是重要的生产自动化控制平台,如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就会面临数据泄漏、系统瘫痪等风险。
应急处理方法是对系统进行合适的安全策略和技术措施,对系统进行加固和升级。
二、预防DCS故障的措施1.系统设计方面,应该注重安全和可靠性,并在系统维护中进行及时升级和更新,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2.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保证系统操作规范顺畅。
3.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排查潜在的故障点,并及时解决。
同时记录系统工作数据和事件日志,有助于快速定位和解决故障。
4.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最大程度地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顺畅。
5.对系统进行备份和恢复措施,保障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故障发生时,能够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ACS应急处置方案前言ACS是指自动控制系统,是运行或监控工业过程和机器的电子系统,其可靠性对于工业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任何系统在操作中都可能遇到故障,甚至是系统崩溃。
ACS系统的崩溃可能导致工业事故发生,这将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定ACS的应急处理方案对于保障工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应急处理流程ACS系统的应急处理流程应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确认事故的性质ACS设备可能会遭遇多种故障,包括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等。
在开始应急处理之前,需要对事故进行分类,选择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案。
2. 快速定位故障在确认事故性质之后,需要尽快确定故障的位置。
必要的排查措施包括:检查是否存在组件损坏或松动,是否存在电源故障、设备接线等问题。
3. 根据故障现象的不同,处理方法也将有所差异硬件故障的处理硬件故障的处理方式包括:更换受损的器件;调整设备的参数、根据规格书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
如果故障无法消除,可以选择使用电缆路由器等其他设备来维护设备的合理运行。
软件故障的处理软件故障的处理方式包括:重新安装或更新软件;排除软件程序中的错误、更新程序等。
4. 测试修复后的ACS系统在经过应急处理之后,需要对ACS系统进行测试,确保其安全可靠。
方法包括:模拟故障,检查系统操作,以及验证数据是否准确等。
5. 记录故障和处理方法记录故障和处理方法将对ACS的后续维护、应急处理以及更改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应急处理方案的要素ACS应急处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安全手册和规程安全手册和规程是规范ACS运行和维护的重要标准文件,通过制定和执行安全手册和规程,可以保障ACS系统的运行稳定和随时处置故障。
2. 应急事件的分类ACS应急处理方案需要制定各种应急事件的分类。
不同类型的应急事件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通过划分级别,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不适当或错误的应急处理方案而导致的损失。
3. 技术支持当ACS发生故障时,需要高效的技术支持。
提高热工设备的可靠性措施摘要:本文对伊敏发电厂6台机组热工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
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技术内容,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和系统可靠性的技术措施,控制逻辑和单点信号保护逻辑优化、热控设备可靠性分类,并就提高热工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及技术工作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控制系统可靠性有效性技术措施1 .伊敏发电厂自动化系统运行状况伊敏电厂现建有2台550MW机组,4台600MW机组。
2002年6月,我厂对热控系统进行了DCS改造,热控系统采用ABB公司Symphony Rack分散控制系统组成电站控制和监视系统,DEH就地阀门采用哈尔滨汽轮机厂提供的膜盒阀控制,改造后对协调控制也根据电厂实际情况进行了重新设计,实现了机炉的协调控制,进而实现了AGC控制以及快速减负荷RB (RUNBACK)。
为保证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可靠的设备与控制逻辑是先决条件,正常的检修和维护是基础,有效的技术管理是保证。
只有对设备和检修运行维护进行全过程管理,对所有涉及大系统安全的外部设备及设备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全方位监督,并确保控制系统各种故障下的处理措施切实可行,才能保证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 提高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方面的技术措施提高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控制系统软硬件的合理配置,采集信号的可靠性、干扰信号的抑制,控制逻辑的优化、控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的完善等。
需要从设计开始,贯穿基建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维护和管理的整个过程。
2.1 大机组典型控制策略目前大机组所采用的辅机逻辑控制策略,同协调控制策略一样,基本上是随各机组的DCS控制系统从国外引进的技术,虽各有其特点,但基本原理都基本相同。
伊敏发电厂控制逻辑的改进是参照同类机组并进行综合比较和整体优化。
作为大型机组要把控制误动作为保护的首要出发点,尤其是东北电网机组上网率在全国偏低,加上机组启停费用较高,对电网影响也较大,所以充分采用容错逻辑设计方法,对运行中容易出现故障的这类设备,从控制逻辑上进行优化和完善,通过预先设置的逻辑措施来降低或避免整个控制逻辑的失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系统性的技术优势,也便于推广。
火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配置与事故预控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委员会热工技〔2010〕7 号关于印发《火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配置与事故预控》的通知各发电集团公司、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火电建设公司、发电公司(厂):为促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和技术进步,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开展了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专题研究,在调研、收集、分析、总结全国发电厂近年来热控系统故障发生的原因和热控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管理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重点技术措施-《火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配置与事故预控》,广泛征求意见后,经技术委员会审核通过,现以指导性技术措施予以印发。
《火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配置与事故预控》并不覆盖热控系统全部技术措施,各单位可参照本措施和已下发的相关技术措施,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反事故技术措施并认真执行。
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委员会二〇一〇年七月十日前言原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 589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DL/T 774 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和电力系统一直以来持之以恒开展的技术监督工作及近几年来持续开展的设备安全性评价工作,都对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提高热控系统的可靠性、保证火电厂安全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机组容量的上升,控制功能和范围的扩大,热控系统的复杂性和故障的离散性增加。
由于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和运行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热控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控制逻辑的条件合理性和系统完善性、保护信号的取信方式和配置、保护联锁信号定值和延时时间的设置、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检修维护质量、热控技术监督力度和管理水平都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由此引发热控保护系统可预防的误动,甚至机组误跳闸事件仍时有发生,影响着机组的安全经济性和电网的稳定运行。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是指将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集成在一起,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监控和控制。
这种集成的设计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与此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也面临着一些可靠性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 可靠性概念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对于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来说,可靠性是指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和功能,不会因为组件故障或破坏而影响整个生产流程的能力。
2. 影响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因素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因素:系统的整体设计、组件的选用、接口的设计等都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2)制造因素:生产工艺的先进程度、组件的加工工艺等都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3)环境因素: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腐蚀物质等都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4)使用因素:使用方式、操作条件、维护情况等都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5)外部干扰因素:如电磁干扰、机械振动等都会对系统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3.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故障模式与可靠性分析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故障模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电气部件故障:例如驱动器故障、电机故障等。
(2)机械部件故障:例如传动系统故障、机械连接部件故障等。
(3)控制系统故障:例如传感器故障、控制器故障等。
(4)系统集成故障:例如系统接口不匹配、通信故障等。
针对上述的故障模式,需要进行相应的可靠性分析。
通过对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识别系统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在对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时,可以采用一些可靠性评估方法来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FMEA分析法:通过对系统的各种故障模式和后果进行分析,识别系统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相应的改进。
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估研究摘要: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应用范围涵盖了生产制造、能源管理、交通运输、医疗设备等领域。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于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安全性评估旨在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可靠性评估旨在评估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规定的性能要求正常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评估方法引言安全性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设计和运行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其目标是确保系统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人员和设备免受事故和故障的伤害。
可靠性评估则旨在评估系统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识别潜在的故障和风险点,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概述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是一种结合了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复杂系统,用于控制、监测和优化各种工业过程和设备。
它主要由硬件、软件和人机界面组成,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实时性和灵活性。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硬件部分通常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开关、继电器等。
传感器负责采集实时的数据和信号,执行器用于对系统进行操作和控制。
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根据输入的信号和指令来控制执行器的操作。
开关和继电器用于控制电气信号和电路的连接与断开。
软件部分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核心,负责实现各种控制算法、数据处理和决策逻辑。
通过编程和配置,软件可以对系统进行自动化的控制、优化和监测。
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工业制造、能源管理、交通运输、医疗设备等。
在工业制造领域,它可以用来控制生产线的工艺过程、机器人操作、物料处理和质量控制等。
在能源管理领域,它用于监测和控制电力系统的供应和分配,以及优化能源利用效率。
在交通运输领域,它可以用来控制交通信号、车辆调度和智能交通系统等。
在医疗设备领域,它被应用于医疗影像、手术器械和生命支持系统等。
在应急柴油发电机控制系统中使用的继电器故障频发,对应急柴油机的安全和可靠性提出巨大挑战的背景下,通过对在役柴油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对在役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方案进行介绍和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对建议一全数字化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在可靠性、可维护性、数据的记录存储方面解决现有的问题,提高了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安全性。
可给核电厂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数字化设计提供参考。
1引言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全厂应急安全电源与核电厂的安全直接相关,在厂用电源和辅助电源都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快速启动,以提供应急照明和为保证反应堆安全停堆所需的设备用电,使其继续运转,保证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完整性,确保放射性物质不向大气泄漏。
核级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属于安全级设备。
但我国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发展缓慢,之前主要采用简单硬件的模拟控制装置,即采用继电器和模拟仪表构成控制系统。
而采用简单硬件的控制系统故障频发,直接威胁柴油的安全运行进而直接威胁核电站的安全。
近些年国内一些厂家通过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对非安全级控制部分进行了升级,实际上技术仍然比较落后,并且还存在可靠性差、难维护、数据记录数量少时间短等缺点。
所以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仪控系统全部数字化、国产化成了当前迫切需求。
2当前仪控系统主要设计方案根据国内投运的应急柴油发电机仪控系统进行分析,应急柴油发电机控制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简单硬件的模拟控制系统;近些年出现的继电器+PLC混合控制系统。
下面分别对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实现方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2.1简单硬件的模拟控制系统采用简单硬件的模拟控制系统,实现较为简单,控制系统使用几百个继电器、模拟仪表通过硬接线进行逻辑搭接实现柴油机的控制和显示,从而实现柴油机启停等自动控制功能。
这类控制系统的典型代表例如某核电站机组使用的是法国WartSiIa公司的UD45V12型柴油机,控制系统使用的是TEC继电器。
DCS控制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及预防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是许多工业控制系统的核心。
它们负责监测和控制许多处理工艺、生产线和系统。
当DCS系统发生故障时,整个系统都可能处于危险之中。
为了确保工业流程和生产安全,必须实施适当的DCS故障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应急处理当DCS系统发生故障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来控制风险和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下面是一些可能需要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1.保持冷静。
首先,必须保持冷静,透过情况严谨地评估故障性质和影响。
2.切换备用系统。
如果拥有备份系统,则可以手动切换到备份系统。
此时,必须确保备份和原始系统均能运行正常。
3.快速识别故障和修复。
必须能够快速地识别故障,并且知道如何修复故障。
为此,必须设立一个故障识别和处理团队,并保证团队成员具有足够的技能和知识。
4.暂停处理。
如果必须暂停生产或处理过程,则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持系统和工艺的完整性。
5.维护日志。
必须在遇到故障时勤于记录,包括故障性质、影响和所采取行动。
预防措施如何防止DCS故障呢?以下是一些预防故障的措施:1.定期维护。
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硬件和软件,确保所有硬件和软件都运行正常。
这将有助于减少系统故障和提高性能。
2.备份数据。
至少每周需要备份一次所有数据,并将其存储在安全的地方。
3.安全性。
确保所有DCS和联网设备都受到足够的保护,采用与其他设备隔离的网络。
4.培训。
为操作人员和技术团队提供持续的培训,包括DCS的最新技术和安全最佳实践。
5.监测。
监控生产线和系统,定期评估风险和可能的故障情况。
同时,跟踪并记录每个设备的日常性能,以识别任何异常情况。
总之,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是关键,可以保障DCS系统的正常运行并避免意外的生产停顿、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为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系统故障和提高业务流程的可靠性。
DCS控制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及预防摘要:DCS系统也叫分布式控制系统,是高科技的综合,集合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CRT技术等,十分安全可靠。
现阶段,矿山行业已经广泛应用了DCS控制系统,取得非常不错的发展。
但是系统运行时同样会存在故障情况,如果不有效解决,则会影响到生产的安全稳定,甚至会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需要高度重视DCS控制系统故障,研究故障情况和原因,制订出应急方案和预防措施,保持DCS控制系统的安全高效。
关键词:DCS;故障;应急处理;预防DCS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由于DCS系统有着良好的通用性、灵活性、安全可靠等特性,受到矿山等行业的青睐。
DCS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同样会出现一些故障问题,对这些故障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解决方案以及预防性措施,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1DCS控制系统故障情况分析不同类型的DCS控制系统使用过程中会发挥不同的作用,由于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遇到故障时,需要采取不同的维护措施,具体的要结合故障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1.1硬件故障在DCS系统中,硬件和软件是必不可少的。
不同的硬件有着不同的功能,硬件发生故障其原因主要是在人机I/O接口或通道异常,工作站一般是通过接口连接,所以当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不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只要问题尽快解决,就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然而,就地I/O组件或主要设备的故障时你会对整个系统的监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整个DCS系统运行受到影响。
1.2软件故障软件故障主要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软件自身优化问题引起的。
软件问题经常发生在系统使用的初始阶段或系统升级和配置更改之后,系统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经常会发生故障。
系统软件为DCS配置和工作站布局服务,而数据库是系统的监控模块。
软件故障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主从CPU的配置信息错误,导致初始化失败;二是数据库的中点组态与相应的信道响应信号不匹配;三是PID参数设置不正确或系统输出故障。
化工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智能化的研究【摘要】化工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智能化是当今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发展和控制系统智能化现状的介绍,探讨智能化技术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结合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和优势,探讨了研究意义和未来发展。
展望未来,智能化控制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生产质量等方面有巨大潜力。
同时也面临挑战,如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性等问题,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深入研究化工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智能化,对于推动化工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化工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智能化、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发展、现状、应用、关键技术、优势、意义、展望未来、挑战、机遇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化工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智能化的研究在当今化工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工生产过程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手动控制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引入自动化仪表和智能化控制系统成为化工生产的必然选择。
研究背景方面,随着“智能化制造”概念的提出,化工行业也日益重视智能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系统和智能化技术的结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人为错误,从而提高化工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化工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智能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已经成为化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而化工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深入研究化工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智能化的技术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1.2 研究目的化工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智能化是当前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发展历程和控制系统智能化的现状,分析智能化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及其关键技术。
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探讨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优势和作用。
通过对研究意义、展望未来以及挑战与机遇的探讨,旨在为化工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智能化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