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

摘要

收入分配问题是最近争论的热点问题。在争论过程中有不同的观点,也形成了许多派别,如所谓的左派、右派和中间派。这些不同的派系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特别是对于扩大背后的原因,他们都试图从自己的理念出发来试图加以解释。很多人看待收入差距扩大问题都是从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出发,而不考虑全国的代表性。本文就我国现实状况,阐明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改革的必要性和措施。

关键词收入贫富差距改革

一、当前收入分配的几个特点

如果想要理解这个收入分配的问题,首先要知道它具有的特点。只有对这些特点有所了解,才能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结合起来加以考虑,从而更好地理解收入差距变动与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当前收入分配的特点归纳如下:

(一)收入差距全方位扩大

首先从城市内部来看:收入差距的指标很多,最常用的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有很多优点,很重要的一个优点就是直观意义很强。基尼系数的取值在0-1之间,0和1代表两个极端的情况,0代表绝对平均分配,1代表极端不平等分配。1988年我们第一次调查时城市内部的基尼系数是0.23(现在除了北欧少数几个国家基尼系数在0.2-0.25之间外,一般国家的基尼系数都在0.3左右),它是比较低的,因此上世纪80年代末城市内部收入分配比较平均,当时讨论较多的是大锅饭或者平均主义问题。当时很多涉及到分配制度改革的中央文献中很多都着重强调打破平均主义。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同当时以国有企业为主、政府对企业内部工资进行严格控制的经济体制相关。而到2002年我们做第三次调查时,得出的基尼系数是0.33,比1988年扩大了50%左右,和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水平接近。第二个指标是把所有的人按收入从高到低排序,然后将它们十等分,

通过比较最富人群组和最穷人群组之间的收入比例,看看贫富收入差距。1988年最富10%人群和最穷10%人群的收入相差4倍,2002年上升到10倍。

在农村内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比较大,因为农村内部自然条件差异比较大,当时东部沿海要比西部富裕得多。而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并不十分明显,因为当时非农就业刚刚开始,农民收入主要靠农业,不会造成太大的差距。因此,当时农村内部较大的差距(农村内部基尼系数达0.32,比城市高将近10个百分点)主要来自地区之间的差距。到2002年,基尼系数上升到0.37,这时收入差距扩大不仅仅是地区差异的扩大,也是地区内部差异的扩大,原因就在于非农就业和农业就业之间收入存在差异(非农就业收入远远高于农业收入,非农就业收入不是均匀分布,而且农业收入较低、不稳定)。这就是相当于库兹涅茨倒U形假设提出的问题,即从传统部门到现代部门转变过程中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同时,农村内部最高收入组和最低收入组的收入比例,从1988年的8.6倍上升到2002年的11倍。

从全国的情况看,调查数据显示1988年基尼系数为0.38(这在全球范围来看不是很高,是可以接受的),到2002年上升到0.45,被认为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虽然以0.4为国际警戒线缺乏依据,也缺乏权威性,因为各国情况不一样。但是,不论如何,基尼系数达到0.45是比较高的)。如果以其他国家的数据为参考,超过0.45的国家,亚洲只有菲律宾达到0.47。根据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家机构公布的数据,印度的基尼系数为0.42。对此,很多人不能理解,因为到了印度可以随处看到富人区和贫民窟的鲜明对比的景象,很容易留下贫富悬殊的印象。相比而言,我国的穷人主要在农村,由于人口流动受到限制,贫富差距相对于印度是隐性的。实际上,我国的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更困难,他们不仅住在破屋危房里,而且家产几乎一无所有。他们的家产价值被称为是“一百元不买,一百元不卖”(没有人愿意出100元买他们的家产;他们也不愿意以100元卖出,因为他们以同样的价钱根本买不到这些必需的家产)。

(二)城乡之间的差距非常突出

城乡之间的差距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第一,城乡之间的绝对收入差距。国家统计局每年都会公布城乡居民平均收入的统计数字(未做可变价格的调整,因

为城乡之间价格差异较小),据此可以算出绝对收入差距。从1996年开始,农民的收入增长变得非常缓慢,而城市居民收入是加速增长,城乡之间的绝对差距越来越大。1991年城乡收入相差大约1000元,到2002年相差达到6000多元。第二,城乡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相对收入差距不大,2.2倍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为2.6倍)是小的,相对收入差距刚开始是上升的,从1994年到1997年有个下降的过程。这同农民的收入增长是相关的(主要来自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农民的收入增长超过城市居民,造成相对差距的缩小。然而,好景不长,随后1997年农产品价格下跌,加之农民其它收入增长缓慢、外出打工机会减少;同时,外资投入、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以及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迅速,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急剧扩大。2003年达到最高的3.2倍,此时要改变这一趋势变得非常困难。而且从现有情况看,农民收入增长明显低于城市收入的增长,因此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未来几年还会拉大。第三,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全国收入差距中的重要性,即城乡收入差距占全国收入差距的比重。把收入差距分解为城市内部的差距、农村内部的差距和城乡之间的差距,然后比较这三部门在全国收入差距中所占的比重。通过分析,我们看到从1995年到2002年城乡之间的差距对全国收入差距的解释力(对全国收入差距的影响)从38%提高到43%,而且还一直在上升,已经超过城市内部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成为全国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地区之间的差距日益明显

最近几年,地区差距又进一步扩大,北京、上海、广东、深圳与中央国家机关统一的公务员制度脱钩,实行了公务员“3、5、8、1”工资制度,而西部地区受制于财力的限制只能逐步地增加。考虑到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很多,包括地区因素、文化程度、年龄、资历、工作经验、职业、技术以及所在部门,要单独测算地区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可以先做一个收入函数,囊括各种影响因素,然后把特征变量的收入回报分解,看收入差距由哪些因素引起。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变量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在1995年到2002年在32%-42%,因此,地区差异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远远大于教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四)教育收益率的提高带来的不同文化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