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优质】《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学画松树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学画松树优质课教案及反思松树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树种之一,它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蓝天下一座独立的山体,呈现出了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让学生学会画松树,既能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又能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一节优质的“学画松树”课,以及我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认识松树的特点和构造,了解松树的象征意义;2.掌握绘画松树的技巧,包括松针、枝干、树干、树皮等细节;3.发挥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自由绘制松树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二、教学准备1.相关图片和资料,包括自然景观和艺术作品;2.绘画工具,如铅笔、彩笔、颜料、画板等;3.教材和教具,如绘画教程、PPT等。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引导学生认识松树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松树的图片、史料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感受松树的风采和象征意义。
例如,松树是“君子之木”,象征坚贞、不屈不挠,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又比如,松树是盆景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代表着青山、碧水、浓浓的文化气息。
2.示范绘画松树教师根据松树的特点和构造,示范绘画出一幅松树的画作,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学习。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技巧的演示,同时要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完成独立的、有情感色彩的绘画作品。
3.自由创作、分享和评价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创作,绘制自己的松树画作,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和评价。
学生在作品分享中可以从其它同学的作品中学到更多的绘画技巧和灵感,从而不断地、深入地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中,应该减少对学生绘画的限制和规范,引导学生更多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上,可以提供不同的松树图片和艺术作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情感进行创作,同时也可以引入不同的绘画技巧,如点、线、面的运用等。
2.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松树是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一个形象,绘画松树也需要体现其文化内涵。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学画松树》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五年级美术课程中的第11课,教学内容围绕“学画松树”展开。
课程将详细介绍松树的结构特征、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松树的基本画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松树画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松树的结构特征,掌握松树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描绘松树,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松树的结构特征和绘画技巧。
2. 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描绘松树。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松树的图片、绘画示范、绘画工具。
2. 学生准备: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松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树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松树的结构特征和绘画技巧,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学习。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松树画作。
板书设计1.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学画松树》人教版2. 教学内容:松树的结构特征、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3. 教学目标:了解松树的结构特征,掌握绘画技巧,提高绘画能力,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4. 教学难点:松树的结构特征和绘画技巧,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描绘松树,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5. 教具学具准备:松树的图片、绘画示范、绘画工具。
6.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内容、练习、小结、作业布置。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松树画作。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松树的特征明显,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富有创意。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松树的绘画技巧,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1课学画松树》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松树的绘画技巧,增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松树的基本结构和画法,能独立完成一幅松树的画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松树的形态和质感。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松树的结构特征:介绍松树的基本结构,包括树干、树枝、松针等。
2. 松树的画法:讲解松树的绘画步骤和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3. 松树的创作:指导学生进行松树的绘画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松树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松树的结构特征和画法。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松树的质感和立体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松树的图片、松树的绘画作品、松树的实物或模型、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水彩笔、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松树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松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松树的结构特征和画法,让学生对松树的绘画有初步的了解。
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松树的绘画步骤和技巧,讲解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进行松树的绘画实践。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松树的结构特征:树干、树枝、松针等。
2. 松树的画法: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3. 松树的创作: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松树画作。
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独立完成一幅松树的画作。
2. 写作作业:学生写一篇关于松树的观察日记,描述松树的特点和自己的绘画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松树的绘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在绘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线条的运用不够流畅,色彩的搭配不够协调等。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1 学画松树∣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松树的基本结构,掌握松树的绘画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松树的画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绘画松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松树的结构特点:松树的干、枝、叶、果实的形态特征。
2. 松树的绘画方法:线条、明暗、色彩的表现技巧。
3. 松树画作的艺术风格:写实、写意、抽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松树的结构特点及绘画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松树的质感、空间感和立体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松树的图片、实物、绘画示范视频、PPT课件。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颜料、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松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松树的结构特点,分析松树的绘画方法,示范绘画步骤。
3. 学生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松树的绘画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松树的结构特点:干、枝、叶、果实。
2. 松树的绘画方法:线条、明暗、色彩。
3. 松树画作的艺术风格:写实、写意、抽象。
七、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松树的画作,要求运用所学绘画技巧。
2. 写作作业:学生以松树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松树的形态、绘画过程及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作品展示,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分析优点与不足。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学生参与度与兴趣: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学内容第11课学画松树教学课时总第14 课时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和精神象征,结合墨色变化、用笔方法学画松树。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如何用笔墨表现松树的枝干、松针等特点,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3、学生能够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用水墨表现出的松树的没。
教学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教学难点巧妙的运用墨色变化和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
教学准备毛笔、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教学过程修注栏一、(引导阶段)树身:画树身首先要建立圆柱体概念,在写意画中圆柱体概念很重要,概念就是难点,难点既要重视又可以突破,这就是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可以自由想象。
画皮要清楚光源和概念,龙鳞可以画在正中,也可以画在一边,主要根据光源的变化而确定,也可以不太规则,浓淡结合,鳞与点墨结合,这样不呆板。
松针:松针的形态有全开,有半开,有小半开,有扇形。
可以由内往外画,也可以由外往内画,画一朵松针比较容易,画一组松针就比较难,初学者注意避免交汇黑点,尽量画得自然一些。
出枝:出枝首先是把握枝条向上长的规律,先向上,即使被大量的松针压弯下来,它的小枝还是向上翘着的,但是像马尾松可以是下垂的。
松树出枝与画竹出枝是一样的,只是竹子出枝是直线三角,而松树出枝是带有弧度的三角。
树根:注意不要对称,树根不是向左就是向右长,不要两边变成等距离,否则画出来的根就很呆板,姿态就不优美。
一、严谨的教学态度。
龚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思路清晰,技能技法术语专业,没有教学遗漏现象;另外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知识性错误,说明龚老师在课前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提前反复研究哪些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哪些范画更适用于教学,并绘制出许多范画供学生分析,下足了功夫。
二、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学画松树》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五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11课《学画松树》,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松树的基本画法,了解松树在中国画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墨色表现松树的质感和立体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国画特色的松树画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松树的基本画法,能够运用线条和墨色表现松树的质感和立体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国画松树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松树在中国画中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松树的结构和生长规律的理解。
2. 线条和墨色的运用,表现松树的质感和立体感。
3. 松树在中国画中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松树的图片、松树画作、PPT课件。
2. 学具:毛笔、墨汁、宣纸、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松树的图片和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松树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松树绘画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松树的结构和生长规律,以及松树在中国画中的象征意义。
示范松树的画法,讲解线条和墨色的运用。
3.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松树的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交流和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松树绘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1. 松树的结构和生长规律2. 松树在中国画中的象征意义3. 松树的画法- 线条的运用- 墨色的运用作业设计1. 画一幅松树画作,要求运用线条和墨色表现松树的质感和立体感。
2. 写一篇关于松树在中国画中的象征意义的短文。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松树的基本画法,了解松树在中国画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墨色表现松树的质感和立体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学画松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和精神象征,结合墨色变化、用笔方法学画松树。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如何用笔墨表现松树的枝干、松针等特点,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3.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用水墨表现出的松树的美。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水墨画的工具、材料的特性有了比较直观的体验与感受,尤其是对用笔、用墨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具备了进一步表现中国水墨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2.教学难点:巧妙地运用墨色的变化和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赞美松树的诗词、名家松树作品图片、松树摄影图片,准备国画所需要的工具材料。
2.学生:带齐毛笔、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诗《青松》(PPT出示),指名读。
2.交流:你觉得诗中的松树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不畏严寒、顽强不屈、四季常青等)3.小结:正因为松树不畏严寒、顽强不屈、四季常青,所以它是我们民族的吉祥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是古今文人墨客与画家最喜爱的创作题材之一,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用水墨的表现方法画松树。
(板书课题——学画松树)(二)发展1.感知理解(1)感知理解枝干形态(PPT出示一组松树的摄影图片)松树的枝干形态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感受松树的形态特征:挺拔型与虬曲型,并从图片中探究“树分四岐”以及树皮“粗糙有疤结”的特点。
(2)感知理解松针结构松树的品种很多,不同品种的松针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松针有以下三种:圆形、扇形、马尾形。
(PPT出示图片)(3)感受松针的“品”字组合(PPT出示松针图片)。
2.欣赏比较(1)PPT出示摄影作品《迎客松》图片与胡也佛国画《迎客松》图片。
讨论交流:A.这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表现的内容相同——黄山迎客松;不同:一幅是摄影作品、一幅是中国画。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松树的基本形态特征,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松树的形态美和色彩美。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松树的基本形态特征,学习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松树。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松树的形态和色彩,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准备:松树的图片或实物、画笔、颜料、纸张等绘画工具。
2. 教学环境准备:美术教室,配备有充足的光线和适宜的绘画工具。
3. 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松树的基本形态特征,并准备好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需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松树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教师可展示几幅精美的松树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形态特征和色彩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基础知识讲解接下来,教师需详细讲解松树的基本画法。
首先,介绍松树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让学生了解松树的树干、树枝和针叶等基本结构。
然后,通过演示法,展示如何运用线条勾勒出松树的轮廓,如何运用色彩表现出松树的质感和层次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绘画步骤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松树的画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实践操作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毕后,学生开始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可先让学生尝试用线条勾勒出简单的松树轮廓,然后逐步添加细节,如树枝、针叶等。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绘画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绘画心得和技巧,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创作指导当学生完成基础练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主题和思路,如“冬日松树”、“雪中松树”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进行创作。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课学画松树|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松树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松树的绘画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松树的绘画技巧。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实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增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教学内容松树的结构与特点松树的基本结构:树干、树枝、松针、松果等。
松树的特点:常绿、耐寒、树形优美等。
松树的绘画方法松树的起形:先画树干,再画树枝,画松针。
松树的勾线:用细线条勾勒出松树的轮廓。
松树的涂色:用绿色系颜料表现松针,用棕色系颜料表现树干。
松树的创作与应用创作以松树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将松树元素应用于生活场景和设计作品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松树的结构与特点。
松树的绘画方法。
教学难点松树的起形和勾线技巧。
松树的涂色和表现手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松树的图片、松树的绘画作品、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铅笔、橡皮、画纸、水彩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松树的图片和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松树的结构和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松树的绘画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阶段:讲解示范讲解松树的起形、勾线和涂色方法。
进行示范,展示松树的绘画过程。
第三阶段: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松树的绘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四阶段: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板书设计松树的结构与特点松树的绘画方法松树的创作与应用作业设计创作一幅以松树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将松树元素应用于生活场景和设计作品中。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得到提高,如何进一步激发?如何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创作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松树的绘画技巧,提高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对美术学科的热爱和自信心。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2.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3.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
搜集松树的树叶实物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接诗游戏。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
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
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性格呢?(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
二、观察欣赏
多媒体出示松树照片与国画松树的对比,提出问题:
1.现实中的松树与国画松树有什么区别?
2.国画松树是怎样表现的?
3.你觉得国画松树的绘画步骤是什么?先画什么?然后呢?
(1)一般以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的密集松针。
以“品”字形结构合成一组松针。
(2)画松针时用笔要挺劲,有疏密变化,并有浓淡层次感。
三、尝试体验
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
(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焦、重、浓、淡,轻。
)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
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觉得松树哪部分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侧锋运笔呢?(叶子适合中锋干笔,在后面的染色环节可以运用湿笔侧锋来画)。
四、欣赏分析
1.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幅国画松树)
分析所欣赏国画松树的作画流程。
(1)分析运用了哪些松针的表现方法。
(2)画面中还运用了哪些颜色?在你的国画颜料中找一找叫出它们的名字。
(藤黄、花青、曙红、赭石、三绿、酞青蓝等。
)学生分析时引导学生可以对照画面举例分析。
2.联想创造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松树画面。
教师巡视指导。
3.自评互评
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
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